期刊文献+
共找到3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助剂在除草剂中的应用
1
作者 赵红盈 孙妍 +4 位作者 韩爽 石春玲 李玉泉 梁新宇 黄颖 《防护林科技》 2024年第2期65-70,共6页
文章总结了助剂在除草剂中的作用,对助剂在除草剂中的应用情况进行了阐述,为以后助剂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基于除草剂中助剂的不同类型,对近些年助剂在除草剂中的应用现状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 助剂 表面活性剂 油类助剂
下载PDF
密点曲姬蜂触角感觉器的扫描电镜观察 被引量:11
2
作者 赵红盈 王志英 高宇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5期3213-3221,共9页
【目的】明确密点曲姬蜂触角和触角感觉器的外部形态特点。【方法】对密点曲姬蜂触角的形态特征、感觉器的类型、形态、数量和分布特点进行扫描电镜观察,并对雌、雄蜂触角感觉器进行性别间差异比较。【结果】密点曲姬蜂雌、雄成蜂触角... 【目的】明确密点曲姬蜂触角和触角感觉器的外部形态特点。【方法】对密点曲姬蜂触角的形态特征、感觉器的类型、形态、数量和分布特点进行扫描电镜观察,并对雌、雄蜂触角感觉器进行性别间差异比较。【结果】密点曲姬蜂雌、雄成蜂触角形态相似,属于鞭状触角。触角由柄节、梗节和鞭节组成。其中雌蜂鞭节由22个鞭亚节组成。雄蜂鞭节由25个鞭亚节组成。成蜂触角上共有5种类型的感觉器:毛型感觉器、刺型感觉器、板型感觉器、B hm氏鬃毛和腔锥形乳突状感觉器。毛形感觉器(Ⅰ、Ⅱ)、刺形感觉器、腔锥形乳突状感觉器和板形感觉器主要分布在鞭节各个亚节。毛形感觉器(Ⅲ)主要分布在梗节和柄节的中部和端部。B hm氏鬃毛分布在梗节和柄节的基部。雌、雄蜂触角感觉器的数量和密度存在明显差异。雄蜂各类感觉器的数量和密度明显高于雌蜂。【结论】密点曲姬蜂触角属于鞭状触角,共有5种类型感觉器。雌、雄蜂触角长度存在差异,感觉器的分布规律相似,感觉器的数量和密度存在性二型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密点曲姬蜂 扫描电镜 触角 感觉器
下载PDF
助剂在杀虫剂中的应用
3
作者 孙妍 赵红盈 +2 位作者 李玉泉 石春玲 梁新宇 《防护林科技》 2024年第1期77-80,共4页
助剂是杀虫剂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杀虫剂中助剂的种类繁多,对助剂在杀虫剂中的应用进行研究,能够更高效低量地使用杀虫剂,为以后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文章基于杀虫剂中助剂的不同类型,对近些年助剂在杀虫剂中的应用现状进行了总结分析... 助剂是杀虫剂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杀虫剂中助剂的种类繁多,对助剂在杀虫剂中的应用进行研究,能够更高效低量地使用杀虫剂,为以后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文章基于杀虫剂中助剂的不同类型,对近些年助剂在杀虫剂中的应用现状进行了总结分析,并得出杀虫剂中添加助剂后的防治效果为植物油助剂>有机硅助剂>矿物油助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硅助剂 矿物油助剂 植物油助剂 杀虫剂
下载PDF
白蜡吉丁啮小蜂触角感觉器的扫描电镜观察 被引量:23
4
作者 高宇 王志英 +1 位作者 赵红盈 刘欣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1956-1964,共9页
【目的】明确白蜡窄吉丁(Agrilus planipennis)的优势寄生性天敌—白蜡吉丁啮小蜂(Tetrastichus planipennisi)(膜翅目:姬小蜂科)触角及感觉器的外部形态特点。【方法】对白蜡吉丁啮小蜂触角的形态特征、感觉器的类型、形态、数量和分... 【目的】明确白蜡窄吉丁(Agrilus planipennis)的优势寄生性天敌—白蜡吉丁啮小蜂(Tetrastichus planipennisi)(膜翅目:姬小蜂科)触角及感觉器的外部形态特点。【方法】对白蜡吉丁啮小蜂触角的形态特征、感觉器的类型、形态、数量和分布特点进行扫描电镜观察,并对雌、雄蜂触角感觉器进行性别间差异比较。【结果】白蜡吉丁啮小蜂触角呈膝状,由柄节、梗节和鞭节组成,雌蜂鞭节有5亚节,雄蜂鞭节有4亚节。触角上着生有板形感器(Ⅰ型和Ⅱ型)、毛形感器(Ⅰ型、Ⅱ型和Ⅲ型)、指形感器、刺形感器、锥形乳头状感器和B hm氏鬃毛,其中,板形感器Ⅰ型仅分布于雄蜂棒节,雌蜂未见分布,毛形感器Ⅱ型和Ⅲ型仅分布于雌蜂触角,雄蜂未见分布,雌蜂的毛形感器总数量显著多于雄蜂。【结论】白蜡吉丁啮小蜂触角呈膝状,共有6种类型感器,雌、雄蜂的感器类型、数量和分布规律存在差异,具有明显的性二型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蜡吉丁啮小蜂 白蜡窄吉丁 触角 感觉器 扫描电镜
下载PDF
模拟昆虫取食对红皮云杉幼苗根部酶活性的影响——根部中保护性酶和防御酶活性的变化情况 被引量:6
5
作者 马晓乾 滑莎 +3 位作者 宋小双 赵红盈 遇文婧 范海娟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37-40,共4页
通过不同损伤处理模拟地下害虫取食红皮云杉幼苗根部,分析测定不同程度损伤后红皮云杉幼苗根部中保护性酶和防御酶活力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不同损伤处理模拟地下害虫取食后,均不同程度诱导了幼苗根部保护酶和防御酶活力的升高,表明模... 通过不同损伤处理模拟地下害虫取食红皮云杉幼苗根部,分析测定不同程度损伤后红皮云杉幼苗根部中保护性酶和防御酶活力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不同损伤处理模拟地下害虫取食后,均不同程度诱导了幼苗根部保护酶和防御酶活力的升高,表明模拟昆虫取食后诱导红皮云杉幼苗增加了抗虫性;其中25%损伤诱导红皮云杉幼苗根部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和多酚氧化酶(PPO)活力均较对照升高明显,而50%和75%损伤程度诱导与对照相比较有所升高,但不明显;其中25%损伤后5 d CAT活力,25%损伤后12 h和3 d、50%损伤后6 h和10 d SOD活力,25%损伤后3、6、12 h和1 d、50%损伤后3、6、12 h和3 d PAL活力和25%损伤后12、1 d和10 d、50%损伤后12 h、75%损伤后3 d PPO活力均与对照差异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拟昆虫取食 红皮云杉 酶活性 过氧化氢酶 超氧化物歧化酶 苯丙氨酸解氨酶 多酚氧化酶
下载PDF
转sck单价基因和cry1Ac/sck双价基因水稻对二化螟的致死效应及中肠组织病理变化观察 被引量:4
6
作者 张永军 赵红盈 +3 位作者 吴孔明 赵奎军 彭于发 郭予元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20-223,共4页
室内采用离体叶片法研究了转sck单价基因抗虫水稻86AS1和转cry1Ac/sck双价基因抗虫水稻MSB不同生育期主茎顶叶对二化螟幼虫的杀虫效果.结果发现,不同生育期的MSB对二化螟初孵幼虫表现出了很强的毒杀效果,二化螟幼虫校正死亡率在扬花期... 室内采用离体叶片法研究了转sck单价基因抗虫水稻86AS1和转cry1Ac/sck双价基因抗虫水稻MSB不同生育期主茎顶叶对二化螟幼虫的杀虫效果.结果发现,不同生育期的MSB对二化螟初孵幼虫表现出了很强的毒杀效果,二化螟幼虫校正死亡率在扬花期前均达到90%以上;扬花期和灌浆期抗虫性有所下降,校正死亡率高于80%;成熟期校正死亡率在60%以上.在整个生育期,二化螟幼虫取食86AS1主茎顶叶的校正死亡率均未超过50%.MSB对二化螟幼虫的毒杀效果明显高于86AS1.采用透射电镜观察二化螟幼虫取食转cry1Ac/sck双价基因抗虫水稻和转sck单价基因抗虫水稻主茎顶叶后中肠组织的病理变化.结果发现,两种转基因水稻都能够引起二化螟幼虫中肠组织发生病理变化,但病变程度有明显差异.二化螟幼虫取食转cry1Ac/sck双价基因抗虫水稻3d,中肠组织受到严重破坏且病理变化明显;取食转sck单价基因抗虫水稻3d,幼虫中肠组织的病理变化却较缓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sck单价基因抗虫水稻 转crylAc/sck双价基因抗虫水稻 二化螟 抗虫性 组织病理变化
下载PDF
模拟昆虫取食后红皮云杉幼苗营养物质的时序变化 被引量:2
7
作者 马晓乾 赵红盈 +2 位作者 邓勋 范海娟 王茜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4-25,29,共3页
为了研究寄主营养物质与昆虫取食危害的关系,通过损伤模拟地下害虫取食红皮云杉幼苗根部,测定了不同损伤程度的红皮云杉幼苗根部营养物质的时序变化。结果表明:损伤后红皮云杉幼苗根部蛋白质和游离氨基酸质量分数有所增加,而可溶性糖质... 为了研究寄主营养物质与昆虫取食危害的关系,通过损伤模拟地下害虫取食红皮云杉幼苗根部,测定了不同损伤程度的红皮云杉幼苗根部营养物质的时序变化。结果表明:损伤后红皮云杉幼苗根部蛋白质和游离氨基酸质量分数有所增加,而可溶性糖质量分数降低。50%和75%损伤后蛋白质质量分数在3、10、30 d时与对照差异显著(P<0.01);50%、75%损伤后12 h和50%损伤后15 d时红皮云杉幼苗根部游离氨基酸质量分数与对照差异显著(P<0.01或P<0.05);25%损伤后6 h时,50%损伤后6 h、5 d时,75%损伤后6 h、1 d、5 d、20 d时的可溶性糖质量分数与对照差异显著(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拟昆虫取食 防御机制 蛋白质 可溶性糖 游离氨基酸 红皮云杉
下载PDF
根部损伤及外源物质对红皮云杉幼苗酚酸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1
8
作者 马晓乾 刘欣 +3 位作者 邓勋 赵红盈 宋小双 范海娟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51-56,共6页
以2年生红皮云杉幼苗为试验材料,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技术测定不同程度损伤模拟昆虫取食、外源物质茉莉酸(JA)、水杨酸(SA)、茉莉酸和水杨酸(JA+SA)(1:1)混合物处理后,分析不同时间内红皮云杉幼苗体内酚酸含量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不同程... 以2年生红皮云杉幼苗为试验材料,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技术测定不同程度损伤模拟昆虫取食、外源物质茉莉酸(JA)、水杨酸(SA)、茉莉酸和水杨酸(JA+SA)(1:1)混合物处理后,分析不同时间内红皮云杉幼苗体内酚酸含量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不同程度损伤模拟昆虫取食红皮云杉幼苗后,25%损伤不能诱导红皮云杉幼苗体内酚酸类化合物含量发生显著的变化;除阿魏酸外,损伤50%和75%后,均不同程度地诱导了红皮云杉幼苗体内酚酸类化合物含量的变化,其中损伤75%诱导酚酸含量的变化较损伤50%持续时间长;外源物质处理后,JA、SA、JA+SA均不同程度地诱导了红皮云杉幼苗体内绿原酸、苯乙酸和水杨酸含量的降低,而苯甲酸、肉桂酸、没食子酸、阿魏酸及咖啡酸含量与对照相比无显著差异;经分析发现JA和SA处理对酚酸类化合物的合成具有拮抗作用,而JA+SA处理并没有体现2个信号物质的叠加,这与2个信号物质在酚酸类化合物合成途径中的拮抗作用的相互作用有关。说明利用不同诱导处理能够诱导启动信号物质防御系统,从而达到增强红皮云杉幼苗抗虫性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皮云杉 信号物质 酚酸 茉莉酸 水杨酸 根部损伤
下载PDF
光肩星天牛雌虫产卵分泌物与生殖器官内容物组分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马晓乾 宋小双 +3 位作者 范海娟 周琦 邓勋 赵红盈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12年第23期123-127,共5页
为了对光肩星天牛(Anoplophora glabripennis)雌虫产卵分泌物与生殖系统内各生殖器官内容物鲜重及组分进行分析比较。通过室内饲养产卵期光肩星天牛成虫采集其产卵分泌物及其生殖系统内生殖器官内容物,利用Bradford法、蒽酮比色法、茚... 为了对光肩星天牛(Anoplophora glabripennis)雌虫产卵分泌物与生殖系统内各生殖器官内容物鲜重及组分进行分析比较。通过室内饲养产卵期光肩星天牛成虫采集其产卵分泌物及其生殖系统内生殖器官内容物,利用Bradford法、蒽酮比色法、茚三酮试剂显色法对其组分中蛋白质、可溶性糖、游离氨基酸的含量分析测定。结果表明:产卵分泌物鲜重与卵巢内容物鲜重差异显著,而与交配囊、受精囊腺体及侧输卵管萼内容物鲜重差异不显著。卵巢和交配囊内容物中蛋白质、可溶性糖及游离氨基酸的含量均显著高于产卵分泌物中蛋白质和可溶性糖的含量;侧输卵管萼内容物中蛋白质含量显著低于产卵分泌物中蛋白质含量、可溶性糖及游离氨基酸含量均与产卵分泌物中含量差异不明显;受精囊腺内容物中蛋白质、可溶性糖及游离氨基酸含量与产卵分泌物中含量差异不显著,其组分与产卵分泌物中组分基本一致。光肩星天牛雌虫受精囊腺为其产卵分泌物的贮藏器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卵分泌物 受精囊腺 贮藏器官 蛋白质 可溶性糖 游离氨基酸
下载PDF
光肩星天牛的防治技术研究 被引量:8
10
作者 孙妍 赵红盈 +2 位作者 王琪 遇文婧 刘欣 《林业科技》 2016年第2期51-53,共3页
通过对光肩星天牛的生物学特性、危害特点以及不同防治方法的总结和研究得出:对光肩星天牛的防治应采取综合手段,同时做到无虫时防虫,有虫时治虫。
关键词 光肩星天牛 危害 防治技术
下载PDF
光肩星天牛产卵分泌物的化学成分分析
11
作者 马晓乾 赵红盈 +4 位作者 周琦 邓勋 宋小双 遇文婧 范海娟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83-86,共4页
通过室内饲养产卵期光肩星天牛成虫并采集其产卵分泌物,对光肩星天牛产卵分泌物进行组分分析。利用烘干法、Bradford法、蒽酮比色法、茚三酮试剂显色法、SDS-PAGE对其组分中水、蛋白质、可溶性糖、游离氨基酸的含量及蛋白质组分进行了... 通过室内饲养产卵期光肩星天牛成虫并采集其产卵分泌物,对光肩星天牛产卵分泌物进行组分分析。利用烘干法、Bradford法、蒽酮比色法、茚三酮试剂显色法、SDS-PAGE对其组分中水、蛋白质、可溶性糖、游离氨基酸的含量及蛋白质组分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光肩星天牛产卵分泌物组分中含水量为81.98%,蛋白质含量为4.14%,可溶性糖及游离氨基酸的含量依次为0.51%和0.06%(均为质量分数),蛋白质组分中主要蛋白的分子质量为107.1、86.7、62.2、47.5、39.0 ku,其中107.1~86.7 ku与47.5 ku为强谱带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肩星天牛 产卵分泌物 蛋白质 可溶性糖 游离氨基酸
下载PDF
白蜡吉丁啮小蜂雌蜂对寄主挥发物的触角电位和行为反应 被引量:6
12
作者 高宇 王志英 +1 位作者 赵红盈 唐大伟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41-143,共3页
白蜡吉丁啮小蜂是我国东北地区白蜡窄吉丁幼虫期的优势性天敌,研究白蜡吉丁啮小蜂与白蜡窄吉丁、水曲柳之间的化学通信机制,为白蜡吉丁啮小蜂搜索和识别寄主的机理提供依据。采用昆虫触角电位和行为生测技术,测定雌蜂对寄主植物和寄主... 白蜡吉丁啮小蜂是我国东北地区白蜡窄吉丁幼虫期的优势性天敌,研究白蜡吉丁啮小蜂与白蜡窄吉丁、水曲柳之间的化学通信机制,为白蜡吉丁啮小蜂搜索和识别寄主的机理提供依据。采用昆虫触角电位和行为生测技术,测定雌蜂对寄主植物和寄主昆虫挥发物的触角电位和行为反应。结果表明,雌蜂对白蜡窄吉丁幼虫排泄物的触角电位反应最强,与对照相比有显著差异;水曲柳受害树皮、混合物1和混合物3对雌蜂具有显著的吸引作用,受害树皮和白蜡窄吉丁幼虫也有较强的吸引作用,而健康树皮和健康叶片等对雌蜂无显著的吸引作用;白蜡窄吉丁幼虫排泄物是寄主挥发物中主要的活性组分,在雌蜂寄主搜索、定位和识别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蜡吉丁啮小蜂 寄主挥发物 触角电位反应 行为反应 白蜡窄吉丁幼虫排泄物
下载PDF
鱼鳞云杉干部挥发性成分与云杉大黑天牛危害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宋小双 斯琴毕力格 +2 位作者 马晓乾 赵红盈 邓勋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6期12595-12597,共3页
收集鱼鳞云杉健康木和被害木干部挥发性物质,利用GC-MS方法对挥发性物质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比较两者之间挥发性物质种类和含量的差异,分析鱼鳞云杉干部挥发性成分与云杉大黑天牛寄主选择的关系。结果表明:健康鱼鳞云杉干部挥发性物质... 收集鱼鳞云杉健康木和被害木干部挥发性物质,利用GC-MS方法对挥发性物质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比较两者之间挥发性物质种类和含量的差异,分析鱼鳞云杉干部挥发性成分与云杉大黑天牛寄主选择的关系。结果表明:健康鱼鳞云杉干部挥发性物质共42种成分,其中相对质量分数最大的是神圣亚麻三烯(16.04%),其次是α-葑烯(14.24%);被害鱼鳞云杉干部挥发性物质共43种,其中相对质量分数最大的成分是β-蒎烯(18.07%),其次是α-蒎烯(12.39%)。在健康木和被害木的挥发性成分中,烯萜类化合物均占70%以上。鱼鳞云杉树势由健康向衰弱转变时,主要烯萜类化合物含量发生变化,3-蒈烯、异柠檬烯、β-蒎烯、4-蒈烯、α-蒎烯等含量显著上升,而神圣亚麻三烯、α-葑烯、β-月桂烯、β-水芹烯等含量下降,这些烯萜类化合物的变化,为云杉大黑天牛定位选择适宜寄生的鱼鳞云杉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鳞云杉 云杉大黑天牛 挥发性成分 GC-MS分析 寄主选择
下载PDF
光肩星天牛检疫检验技术 被引量:3
14
作者 高宇 赵红盈 +2 位作者 遇文婧 马晓乾 熊晋锋 《中国农学通报》 2016年第25期96-101,共6页
光肩星天牛是中国重要的林木蛀干害虫,被列入全国林业危险性有害生物名单。为了及时掌握害虫发生发展动态,明确其检验检疫配套技术最新进展,并采取有针对性的除害措施,为光肩星天牛在中国的检疫检验工作提供参考,笔者主要从光肩星天牛... 光肩星天牛是中国重要的林木蛀干害虫,被列入全国林业危险性有害生物名单。为了及时掌握害虫发生发展动态,明确其检验检疫配套技术最新进展,并采取有针对性的除害措施,为光肩星天牛在中国的检疫检验工作提供参考,笔者主要从光肩星天牛的常规检疫技术、分子生物学诊断技术、检疫除害处理技术3个方面进行了较为详细的阐述。光肩星天牛现有除害处理主要采用溴甲烷熏蒸和热处理,需要将多种除害技术结合应用,才会取得较好的效果。未来构建安全有效的光肩星天牛检疫检验技术体系有赖于多学科共同参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肩星天牛 植物检疫 有害生物
下载PDF
樟子松梢小卷蛾触角感器超微结构观察 被引量:3
15
作者 赵红盈 高宇 +2 位作者 王磊 葛金星 熊晋锋 《中国农学通报》 2016年第25期91-95,共5页
为了明确樟子松梢小卷蛾Rhyacionia pinicolana(Doubleday)触角超微结构,从野外采集被害的樟子松侧枝,在室内培养出樟子松梢小卷蛾成虫,利用扫描电镜观察其触角外部形态及其感器。结果表明,成虫触角为丝状,自基部至端部逐渐变细;总长... 为了明确樟子松梢小卷蛾Rhyacionia pinicolana(Doubleday)触角超微结构,从野外采集被害的樟子松侧枝,在室内培养出樟子松梢小卷蛾成虫,利用扫描电镜观察其触角外部形态及其感器。结果表明,成虫触角为丝状,自基部至端部逐渐变细;总长约为3.73~5.46 mm。柄节短小,呈长圆柱体形;梗节膨大,呈圆球状,表面覆盖着层叠相加的大量鳞片;鞭节由40~44个亚节组成。该虫触角上共发现5种感器类型,即毛形感器、刺形感器、耳形感器、腔锥形感器和B?hm氏鬃毛。雌雄触角感器分布特点相似,但触角长度和类型略有不同,有性二型现象。对各类型感器的功能进行推测。本研究将为深入了解其化学感受系统,揭示其寄主选择行为机制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樟子松梢小卷蛾 触角 感器 超微结构
下载PDF
光肩星天牛足跗节感器超微结构观察 被引量:3
16
作者 赵红盈 高宇 +2 位作者 马晓乾 遇文婧 孙妍 《中国农学通报》 2016年第17期40-43,共4页
为了明确足跗节感器在光肩星天牛觅食、交尾等行为中的作用奠定基础,利用扫描电镜技术对光肩星天牛足跗节上感器的种类、形态、分布等进行观察分析进行观察。结果表明光肩星天牛具有3种类型感器,即毛形感器(2亚型)、刺形感器(3亚型)和... 为了明确足跗节感器在光肩星天牛觅食、交尾等行为中的作用奠定基础,利用扫描电镜技术对光肩星天牛足跗节上感器的种类、形态、分布等进行观察分析进行观察。结果表明光肩星天牛具有3种类型感器,即毛形感器(2亚型)、刺形感器(3亚型)和锥形感器。感器类型和分布无性别差异。雌雄足跗节长度和感器数量具有性二型现象,体现在雌虫跗节及侧爪长于雄虫,雌虫前跗节的感器数量显著多于雄虫。结合该虫行为对这些感器的功能进行推测探讨以及对该虫足跗节感器类型、形态、分布的研究有助于进一步了解天牛的化学通讯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肩星天牛 足跗节 感器 超微结构
下载PDF
3种木霉菌混合对山新杨生理酶活性及其幼苗生长的影响
17
作者 遇文婧 刘志华 +3 位作者 王志英 马晓乾 赵红盈 刁桂萍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4年第26期8989-8990,共2页
[目的]分析混合木霉菌诱导杨树系统抗病性的生理生化机制,筛选出提高杨树抗病性的最佳孢子浓度。[方法]选用3种木霉菌混合孢子根施1年生山新杨移栽苗,分别于不同时间测定山新杨叶部组织的生理酶活性及其生长量变化。[结果]经混合木霉菌... [目的]分析混合木霉菌诱导杨树系统抗病性的生理生化机制,筛选出提高杨树抗病性的最佳孢子浓度。[方法]选用3种木霉菌混合孢子根施1年生山新杨移栽苗,分别于不同时间测定山新杨叶部组织的生理酶活性及其生长量变化。[结果]经混合木霉菌处理后,山新杨叶片中的生理酶活性均明显高于对照,其中以1×106个/ml浓度水平处理效果最好;根施混合木霉菌后山新杨的生长量均有所提高。[结论]混合木霉菌能够提高杨树生理酶活性,并且具有促进杨树苗生长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霉 杨树 诱导系统抗性 TRICHODERMA spp.
下载PDF
樟子松球果象甲寄生性天敌昆虫的调查 被引量:2
18
作者 马晓乾 葛玉祥 +4 位作者 乌日根 魏霞 邓勋 赵红盈 宋小双 《林业科技》 2010年第2期27-28,共2页
在内蒙古红花尔基林业局樟子松林内,樟子松球果象甲寄生性天敌昆虫种类有姬蜂科9种、茧蜂科6种、小蜂科3种和双翅目1种,寄生率约27.2%。其中曲姬蜂占绝对优势,为樟子松球果象甲的优势寄生蜂,约占寄生蜂总数的88.3%。
关键词 樟子松球果象甲 寄生 天敌
下载PDF
昆虫病原线虫对舞毒蛾幼虫的侵染能力 被引量:10
19
作者 滑莎 赵红盈 +2 位作者 王从丽 王鑫鹏 李春杰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89-92,共4页
为探讨昆虫病原线虫对舞毒蛾(Lymantria dispar)幼虫的侵染效果,用4种(品系)侵染期线虫的3个侵染剂量对2龄、4龄和6龄舞毒蛾幼虫进行室内生测。结果显示:从48 h时2龄和4龄幼虫的校正死亡率来看,Sc-All线虫与相应侵染剂量相比其侵染效果... 为探讨昆虫病原线虫对舞毒蛾(Lymantria dispar)幼虫的侵染效果,用4种(品系)侵染期线虫的3个侵染剂量对2龄、4龄和6龄舞毒蛾幼虫进行室内生测。结果显示:从48 h时2龄和4龄幼虫的校正死亡率来看,Sc-All线虫与相应侵染剂量相比其侵染效果最好(P<0.05),500、1 000条·头^(-1)的侵染剂量校正死亡率为100%。从6龄幼虫生测结果看,Sf-IGA线虫用1 000条·头^(-1)的剂量48 h与Sc-All线虫效果相同,校正死亡率为100%。72 h时,4种线虫1 000条·头^(-1)剂量对舞毒蛾2龄幼虫的致死率差异不显著(P≥0.05),而Hb-NJ对4龄幼虫的侵染力最低。因此,Sc-All线虫对舞毒蛾2龄、4龄和6龄幼虫都具有很强的侵染能力,Sf-IGA线虫对6龄幼虫侵染效果较好。所以Sc-All和Sf-IGA是舞毒蛾潜在的生物杀虫剂,选择合适的昆虫病原线虫种(品系)及其合适剂量可以提高防治舞毒蛾幼虫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舞毒蛾 幼虫 昆虫病原线虫 侵染力
下载PDF
落叶松八齿小蠹足部感受器的扫描电镜观察 被引量:4
20
作者 赵红盈 董金宝 马晓乾 《林业科技》 2015年第1期49-50,共2页
采用扫描电镜对落叶松八齿小蠹的足部感受器进行观察的结果表明,落叶松八齿小蠹足部共有穗型、毛型、刺型三种类型感受器,其中毛型感受器和刺型感受器的结构和功能在许多报道中都有了较深入的研究,而穗型感受器仅在落叶松八齿小蠹的触... 采用扫描电镜对落叶松八齿小蠹的足部感受器进行观察的结果表明,落叶松八齿小蠹足部共有穗型、毛型、刺型三种类型感受器,其中毛型感受器和刺型感受器的结构和功能在许多报道中都有了较深入的研究,而穗型感受器仅在落叶松八齿小蠹的触角上发现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落叶松八齿小蠹 感受器 扫描电镜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