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海藻酸钠-活性炭固定化藻菌球的制备及其对碱性橙Ⅱ的降解
1
作者 赵联芳 丁奎元 于雪晴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781-792,共12页
以海藻酸钠和活性炭为包埋剂、CaCl_(2)为交联剂,采用吸附-包埋法制备了固定化藻菌球,处理偶氮染料碱性橙Ⅱ.通过响应面法优化了制备条件,采用扫描电镜观察了藻菌球外部和内部的结构,并考察了其重复利用性能.结果表明,藻菌球的最佳制备... 以海藻酸钠和活性炭为包埋剂、CaCl_(2)为交联剂,采用吸附-包埋法制备了固定化藻菌球,处理偶氮染料碱性橙Ⅱ.通过响应面法优化了制备条件,采用扫描电镜观察了藻菌球外部和内部的结构,并考察了其重复利用性能.结果表明,藻菌球的最佳制备条件为:海藻酸钠、活性炭、CaCl_(2)质量浓度分别为2.58%、0.838%、2%;固定化生物量为1.139%(质量浓度),泥和藻的质量比为2:1;固定化时间为14h.当进水染料浓度在50~250mg/L,进水pH值在6~10.5范围内,脱色率均可达到90%以上,TOC的去除率在74%~90%之间.由紫外-可见全波长扫描图谱和GC-MS扫描图谱可知,碱性橙Ⅱ中的氮氮双键、共轭体系以及苯环结构均被破坏,发生脱色降解反应,实现了对该偶氮染料的矿化.藻菌球经过5次重复利用,仍可保持较高的脱色率和TOC去除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藻菌共生系统 固定化 响应面法 碱性橙Ⅱ 降解过程
下载PDF
人工湿地处理低碳氮比污染河水时的脱氮机理 被引量:84
2
作者 赵联芳 朱伟 赵建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1821-1827,共7页
针对人工湿地处理城市污染河水时出现的脱氮效果不佳的问题,以受到严重面源污染的镇江古运河水为例,采用芦苇碎石床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小试装置研究了人工湿地处理此类低碳氮比污水时的脱氮机理.试验结果表明,人工湿地对于污水中氮的去... 针对人工湿地处理城市污染河水时出现的脱氮效果不佳的问题,以受到严重面源污染的镇江古运河水为例,采用芦苇碎石床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小试装置研究了人工湿地处理此类低碳氮比污水时的脱氮机理.试验结果表明,人工湿地对于污水中氮的去除主要发生在表层30cm处,其去除机理主要包括填料、植物根系等对悬浮态氮的过滤、截留作用,微生物对溶解态氮的硝化反硝化作用以及植物的吸收作用;湿地下部由于碳源缺乏抑制了反硝化过程,基本不能发挥除氮的作用;对于硝氮浓度高的污水,通过补充有机碳可以有效提高除氮效果,但对于氨氮浓度高的污水,补充有机碳没有明显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湿地 河水 碳氮比 脱氮 机理
下载PDF
补充植物碳源提高人工湿地脱氮效率 被引量:32
3
作者 赵联芳 朱伟 高青 《解放军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644-649,共6页
为解决有机碳不足抑制反硝化反应造成的脱氮效率低下的问题,向人工湿地系统中添加富含有机质的植物材料作为反硝化所需的有机碳源,根据玉米秸秆、稻壳、木屑及芦苇竿4种植物材料有机物释放规律及植物体分解对水质的潜在影响情况,确定芦... 为解决有机碳不足抑制反硝化反应造成的脱氮效率低下的问题,向人工湿地系统中添加富含有机质的植物材料作为反硝化所需的有机碳源,根据玉米秸秆、稻壳、木屑及芦苇竿4种植物材料有机物释放规律及植物体分解对水质的潜在影响情况,确定芦苇竿为较适宜的植物碳源。采用垂直流人工湿地单元模型研究了补充芦苇竿对人工湿地脱氮效果的影响,初步确定了试验条件下芦苇竿的适宜添加量范围为0.47-1.09 kg/m^2。硝态氮的沿程变化规律表明,芦苇竿释放出的有机物提供了反硝化所需的有机碳,提高了人工湿地的脱氮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湿地 脱氮 碳源 植物材料 反硝化
下载PDF
沉水植物对水体pH值的影响及其脱氮作用 被引量:28
4
作者 赵联芳 朱伟 莫妙兴 《水资源保护》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64-67,共4页
研究了伊乐藻和菹草光合作用对水中pH值的改变及其对脱氮作用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伊乐藻和菹草处理组中的pH值升高,促进了氮的去除;伊乐藻比菹草有更强的脱氮能力,其在12 d内去除的总氮量高于菹草25 d内的去除量;植物生物量较大时,pH... 研究了伊乐藻和菹草光合作用对水中pH值的改变及其对脱氮作用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伊乐藻和菹草处理组中的pH值升高,促进了氮的去除;伊乐藻比菹草有更强的脱氮能力,其在12 d内去除的总氮量高于菹草25 d内的去除量;植物生物量较大时,pH值发生较小的变化即可促进系统中氮的去除。试验条件下,生物量越大,则对氮的去除率越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水植物 PH值 脱氮 伊乐藻 菹草
下载PDF
掺杂Fe^(3+)的纳米TiO_2光催化降解氮氧化物研究 被引量:16
5
作者 赵联芳 傅大放 钱春香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677-680,共4页
利用Fe(NO3 ) 3 ·9H2 O ,采用浸渍的方法 ,制备了掺Fe3 + 的纳米TiO2 .讨论了此种纳米TiO2对氮氧化物的光催化效率 ,并分析了Fe3 + 在催化过程中的作用 .试验结果表明 :Fe3 + 明显提高了纳米TiO2 的光催化性能 ;在室内自然光作用... 利用Fe(NO3 ) 3 ·9H2 O ,采用浸渍的方法 ,制备了掺Fe3 + 的纳米TiO2 .讨论了此种纳米TiO2对氮氧化物的光催化效率 ,并分析了Fe3 + 在催化过程中的作用 .试验结果表明 :Fe3 + 明显提高了纳米TiO2 的光催化性能 ;在室内自然光作用下对较高质量浓度的氮氧化物均具有较高的光催化效率 .通过对TEM照片和XRD谱的分析 ,从能级理论解释了Fe3 + 提高催化活性的原因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O2 FE^3+ 光催化 纳米 氮氧化物
下载PDF
人工湿地处理四环素类抗生素废水时有机碳源的影响 被引量:10
6
作者 赵联芳 谭少文 +1 位作者 张鹏英 黄太虎 《水资源保护》 CAS CSCD 2016年第6期70-74,共5页
研究了以葡萄糖和乙酸钠为碳源的条件下,垂直流人工湿地对四环素(TC)、土霉素(OTC)和金霉素(CTC)等3种四环素类抗生素(TCs)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在试验条件下,乙酸钠与葡萄糖两种碳源均能有效促进人工湿地系统对3种TCs的去除;... 研究了以葡萄糖和乙酸钠为碳源的条件下,垂直流人工湿地对四环素(TC)、土霉素(OTC)和金霉素(CTC)等3种四环素类抗生素(TCs)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在试验条件下,乙酸钠与葡萄糖两种碳源均能有效促进人工湿地系统对3种TCs的去除;在相同碳源条件下COD质量浓度越高,TCs的去除率越高,当COD质量浓度大于400mg/L时,对3种TCs的去除率均达到90%以上;垂直流人工湿地对TCs的去除过程包括2个阶段:前2 h为湿地基质吸附作用下的快速去除阶段,2-24 h为缓慢去除阶段。乙酸钠与葡萄糖两种碳源对TCs去除率的提高,主要发生在2h之后的第二个阶段,分析认为发生了微生物共代谢作用,促进了湿地系统对基质吸附富集之后的TCs的进一步降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直流人工湿地 四环素类抗生素 碳源 乙酸钠 葡萄糖
下载PDF
道路水泥混凝土的环境影响评价 被引量:11
7
作者 赵联芳 傅大放 +1 位作者 钱春香 黄太虎 《公路交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8期138-141,共4页
简要介绍生命周期评价的概念和方法,应用生命周期评价方法评价道路水泥混凝土的环境性能。再生混凝土的环境综合指标为8 18×10-12年,普通混凝土的环境综合指标为11 57×10-12年,由此表明前者具有更好的环境协调性。再生混凝土... 简要介绍生命周期评价的概念和方法,应用生命周期评价方法评价道路水泥混凝土的环境性能。再生混凝土的环境综合指标为8 18×10-12年,普通混凝土的环境综合指标为11 57×10-12年,由此表明前者具有更好的环境协调性。再生混凝土是道路水泥混凝土可持续发展的方向之一,可以通过降低水泥的环境负荷继续提高其环境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命周期评价 水泥混凝土 道路 再生混凝土
下载PDF
人工湿地污水脱氮中N_2O的产生机理和影响因素 被引量:9
8
作者 赵联芳 梅才华 +1 位作者 丁小燕 章梅丽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9期8705-8714,共10页
人工湿地技术具有良好的污水脱氮效果,但污水中脱除的氮有可能会以N2O的形式释放到大气中。由于N2O是一种重要的温室气体,随着人工湿地的不断推广应用,其向大气中释放N2O的研究引起国内外的关注。综述了目前关于人工湿地系统N2O的产生机... 人工湿地技术具有良好的污水脱氮效果,但污水中脱除的氮有可能会以N2O的形式释放到大气中。由于N2O是一种重要的温室气体,随着人工湿地的不断推广应用,其向大气中释放N2O的研究引起国内外的关注。综述了目前关于人工湿地系统N2O的产生机理,从污水水质、环境条件、人工湿地系统以及微生物种群结构四个方面详细论述了国内外关于人工湿地系统释放N2O的影响因子的研究现状,并对该研究领域今后的研究重点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湿地 脱氮 N2O释放 产生机理 影响因素
下载PDF
论道路建筑材料的环境协调性 被引量:7
9
作者 赵联芳 傅大放 钱春香 《公路交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148-151,共4页
简要介绍环境材料的概念和道路建筑材料对环境协调性的含义 ;从提高材料性能、节约天然资源、充分利用废弃物以及净化环境 4个方面讨论各种道路建筑材料与环境之间的协调性 ;提出应采用生命周期评价 (LCA)
关键词 环境材料 道路建筑材料 生命周期评价
下载PDF
FeS对CW-MFC系统降解活性艳红X-3B效果及过程的影响 被引量:4
10
作者 赵联芳 于雪晴 +2 位作者 路宗仁 刘成 李颖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3093-3102,共10页
在自行构建的人工湿地-微生物燃料电池(CW-MFC)系统中,以砾石填料为对照,研究了FeS对活性艳红X-3B脱色效果及降解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加在底层区域的FeS能够显著提高CW-MFC对活性艳红X-3B的脱色效果和系统产电性能.FeS的投加使得系统... 在自行构建的人工湿地-微生物燃料电池(CW-MFC)系统中,以砾石填料为对照,研究了FeS对活性艳红X-3B脱色效果及降解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加在底层区域的FeS能够显著提高CW-MFC对活性艳红X-3B的脱色效果和系统产电性能.FeS的投加使得系统脱色率在进水活性艳红X-3B浓度200mg/L、葡萄糖浓度100mg/L条件下达到99.83%.在进水活性艳红X-3B浓度100mg/L、葡萄糖浓度200mg/L条件下,FeS组最大功率密度达到0.849W/m^(3).活性艳红X-3B在系统中的脱色主要发生在底层和阳极区域,由紫外-可见全波长扫描图谱和GC-MS扫描图谱可知FeS在该区域促进了偶氮双键的断裂,并有利于脱色产物苯胺、三嗪结构、萘环结构的进一步降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湿地微生物燃料电池 活性艳红X-3B FES 脱色效果 降解过程
下载PDF
苏州太仓市污水处理厂尾水排放河道的治理 被引量:9
11
作者 赵联芳 黄靖宇 《水资源保护》 CAS CSCD 2015年第1期63-68,共6页
针对污水处理厂尾水污染受纳河道河水的问题,提出在不影响河道原有使用功能的前提下,充分利用河道本身及其周边的条件净化污水处理厂排放的尾水,并研究苏州太仓市双凤污水处理厂尾水排放河道治理示范工程的尾水深度净化效果。结果表明,... 针对污水处理厂尾水污染受纳河道河水的问题,提出在不影响河道原有使用功能的前提下,充分利用河道本身及其周边的条件净化污水处理厂排放的尾水,并研究苏州太仓市双凤污水处理厂尾水排放河道治理示范工程的尾水深度净化效果。结果表明,在河道的断头浜内布置水质强化净化系统,能够有效地削减污水处理厂尾水中的污染物质,对有机物、氮、磷的去除率均达到20%以上,降低了污水处理厂对受纳河道河水的污染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水处理厂尾水 污水深度处理 河道治理 太仓市
下载PDF
营养盐及Ca^(2+)对微囊藻和栅藻生长及竞争的影响 被引量:3
12
作者 赵联芳 丁小燕 +1 位作者 陆琳 李明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3-17,59,共6页
为了解营养盐及Ca2+浓度对铜绿微囊藻和斜生栅藻生长及竞争关系的影响,以M11培养基为基础,设置了不同的营养盐水平和Ca2+浓度组,进行了2种藻的单独培养试验和混合培养试验。结果表明:在单独培养试验中,2种藻在试验Ca2+浓度范围内的生长... 为了解营养盐及Ca2+浓度对铜绿微囊藻和斜生栅藻生长及竞争关系的影响,以M11培养基为基础,设置了不同的营养盐水平和Ca2+浓度组,进行了2种藻的单独培养试验和混合培养试验。结果表明:在单独培养试验中,2种藻在试验Ca2+浓度范围内的生长规律均为:超富营养条件>富营养条件>贫营养条件,其中铜绿微囊藻的生物量总体表现为随Ca2+浓度的升高而减少,而斜生栅藻的生物量变化规律不明显;在混合培养试验中,贫营养水平条件下,在试验Ca2+浓度范围内斜生栅藻的竞争生长能力一直强于铜绿微囊藻,而在富营养和超富营养水平条件下,低Ca2+浓度组(≤20 mg/L)铜绿微囊藻的竞争生长能力强于斜生栅藻,高Ca2+浓度组(100 mg/L)其竞争生长能力不如斜生栅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营养水平 Ca2+浓度 铜绿微囊藻 斜生栅藻 竞争
原文传递
外置植物碳源型人工湿地系统反硝化脱氮效果及N2O释放 被引量:5
13
作者 赵联芳 贺丽 +1 位作者 梅才华 黄太虎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276-281,共6页
人工湿地系统在处理低碳氮比污水时,通过外加碳源来提高系统的脱氮效率。碳源是反硝化过程中重要的影响因素,对N_2O释放必然也产生影响。采用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和二球悬铃木(Platanus acerifolia)树叶为碳源的外置碳源型... 人工湿地系统在处理低碳氮比污水时,通过外加碳源来提高系统的脱氮效率。碳源是反硝化过程中重要的影响因素,对N_2O释放必然也产生影响。采用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和二球悬铃木(Platanus acerifolia)树叶为碳源的外置碳源型的人工湿地系统,以葡萄糖作为对比碳源,研究有机碳源对脱氮效果及N_2O释放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芦苇和悬铃木树叶作为碳源,在植物分解稳定后,脱氮效果稳定,TN平均去除率分别为90.3%和92.5%,比空白组高出15%左右;单批次试验中,芦苇组和树叶组N_2O平均释放量分别为40.91μg/(m^2·h)和34.16μg/(m^2·h),略高于葡萄糖组的6.20μg/(m^2·h),但显著小于空白组的127.45μg/(m^2·h),累积释放量与TN去除量的比值小于0.1%且显著小于空白组;芦苇和树叶组基质微生物的反硝化作用强度及PLFAs总量均显著高于空白组,细菌PLFAs占PLFAs总量的比例均接近50%,而真菌PLFAs仅大于7%,细菌为优势种群。因此,向处理低C/N污水的人工湿地系统补充适宜的植物碳源材料,可以有效提高脱氮效率并降低N_2O释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工程学 人工湿地 植物碳源 反硝化 N2O 脱氮
原文传递
强降雨下果园除草对径流中颗粒物及营养盐的影响 被引量:5
14
作者 赵联芳 次仁吉保 +1 位作者 王成 路宗仁 《水资源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57-62,共6页
为探究夏季果园除草对果园面源污染的影响,采用人工模拟降雨的方法,研究了3种雨强(60 mm/h、120 mm/h、180 mm/h)及2种下垫面(有草样地和无草样地)条件下,果园地表径流中颗粒物(SS)及营养盐(TN、TP)的流失情况。试验结果表明,径流中TN... 为探究夏季果园除草对果园面源污染的影响,采用人工模拟降雨的方法,研究了3种雨强(60 mm/h、120 mm/h、180 mm/h)及2种下垫面(有草样地和无草样地)条件下,果园地表径流中颗粒物(SS)及营养盐(TN、TP)的流失情况。试验结果表明,径流中TN、TP质量浓度与SS质量浓度均呈线性相关关系,TP与SS质量浓度之间的线性相关性更强(R^2=0.921 5);人工割草造成了径流中SS、TN、TP质量浓度升高,使其单位面积流失量分别增加了30%~46%、11%~29%、11%~22%,尤其是增大了降雨后期的流失量。因此,在夏季多雨、尤其是暴雨发生时段,应减少对果园中杂草的收割频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雨强度 夏季除草 果园 颗粒物 营养盐
下载PDF
梧桐叶浸泡液对CW-MFC降解活性艳红的影响
15
作者 赵联芳 谭陈 +1 位作者 路宗仁 次仁吉保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53-57,共5页
在自行构建的人工湿地(CW)-微生物燃料电池(MFC)系统中,以葡萄糖为对照,系统研究了梧桐叶浸泡液对活性艳红X-3B脱色效果的影响及机理。结果表明,当实验进水X-3B的质量浓度不高于50 mg/L时,系统的脱色率近乎达到100%;当X-3B的质量浓度升... 在自行构建的人工湿地(CW)-微生物燃料电池(MFC)系统中,以葡萄糖为对照,系统研究了梧桐叶浸泡液对活性艳红X-3B脱色效果的影响及机理。结果表明,当实验进水X-3B的质量浓度不高于50 mg/L时,系统的脱色率近乎达到100%;当X-3B的质量浓度升高至100 mg/L和150 mg/L时,出水X-3B含量出现明显波动。葡萄糖组脱色主要发生在底部和阳极区域,脱色率分别为78.13%和14.96%,而梧桐叶浸泡组脱色主要发生在底部和阴极区域,脱色率分别为68.28%和16.78%。葡萄糖组X-3B的偶氮结构、萘环结构、三嗪结构和苯环结构在系统中逐步得到降解,而梧桐组缺少苯环和萘环结构的特征峰。不同碳源对不同区域微生物群落结构产生影响,使得X-3B的脱色降解呈现不同的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湿地(CW)-微生物燃料电池(MFC) 活性艳红X-3B 碳源 脱色 机理
原文传递
温湿度和光强对水泥基材料负载纳米TiO2光催化氧化氮氧化物的影响 被引量:37
16
作者 钱春香 赵联芳 +2 位作者 付大放 李丽 王瑞兴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623-630,共8页
研究了路面水泥基材料负载纳米TiO2 光催化氧化汽车尾气中氮氧化物过程中湿度、温度和光强对催化反应的影响.试验和分析结果表明,光催化氧化效率随湿度增加而急剧下降;当NO2 浓度较低时,光辐照强度对光催化氧化效率的影响不显著;NO2 浓... 研究了路面水泥基材料负载纳米TiO2 光催化氧化汽车尾气中氮氧化物过程中湿度、温度和光强对催化反应的影响.试验和分析结果表明,光催化氧化效率随湿度增加而急剧下降;当NO2 浓度较低时,光辐照强度对光催化氧化效率的影响不显著;NO2 浓度较高时,随着光辐照强度的增强,光催化氧化效率呈现出上升趋势,在太阳光的照射下或在室内较弱紫外光照射下都具有良好的光催化氧化作用.在0~2 5℃的温度范围内,光催化氧化效率随温度升高而提高,而在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度 湿度 光强 水泥基材料 纳米TIO2 光催化 NO2
下载PDF
路面材料负载纳米二氧化钛光催化降解氮氧化物(英文) 被引量:53
17
作者 钱春香 赵联芳 +2 位作者 付大放 李丽 王瑞兴 《硅酸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422-427,共6页
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汽车尾气排放的氮氧化物对环境造成了巨大污染。以路面材料为载体,研究了负载型纳米二氧化钛对氮氧化物的降解作用。研究表明:水泥混凝土负载的光催化剂具有优越的光催化功能,而沥青混合料的较差。从载体对气体的吸... 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汽车尾气排放的氮氧化物对环境造成了巨大污染。以路面材料为载体,研究了负载型纳米二氧化钛对氮氧化物的降解作用。研究表明:水泥混凝土负载的光催化剂具有优越的光催化功能,而沥青混合料的较差。从载体对气体的吸附能力、吸光性和透光性等方面进一步研究了这两类载体的差异,提出了负载型纳米二氧化钛光催化降解氮氧化物的机理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氧化物 降解 路面材料 负载型 二氧化钛
下载PDF
城市河流栖息地评价方法与应用 被引量:35
18
作者 夏霆 朱伟 +1 位作者 姜谋余 赵联芳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2095-2104,共10页
维持河流生物完整性必须要有良好的栖息地条件.城市河流栖息地评价是城市河流治理和管理的前提和基础.城市河流栖息地评价基准与城市河流栖息地特征密切关联.基于可拓学物元概念和其发散性特征,以及前人的研究,建立了包含水质、形态结... 维持河流生物完整性必须要有良好的栖息地条件.城市河流栖息地评价是城市河流治理和管理的前提和基础.城市河流栖息地评价基准与城市河流栖息地特征密切关联.基于可拓学物元概念和其发散性特征,以及前人的研究,建立了包含水质、形态结构、水动力和水生生物4个类别要素的适应于城市河流健康修复实践的栖息地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同时,结合层次分析法建立了多级可拓物元评价模型,并在评价过程中引入可拓学诊断方法以确定影响栖息地质量的关键因子.将以上方法应用于镇江市古运河,结合古运河修复目标和现状条件建立了相应的指标评价标准.经过1a多时间的野外调查,在古运河上选择6个500m长特征河段,分别对其栖息地、要素质量进行比较评价.结果表明,古运河整体栖息地及水质、水动力和水生生物质量均较差;诊断分析表明,水动力和水质为影响栖息地质量的主要因素,水质污染指数、透明度、流量满足率和纵向连续性为影响古运河栖息地质量的主要因子,并根据评价结果对古运河栖息地修复提出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河流 栖息地 指标体系 层次分析法 可拓学 物元模型 镇江市 古运河
下载PDF
植物秸秆作补充碳源对人工湿地脱氮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37
19
作者 魏星 朱伟 +1 位作者 赵联芳 陈家伟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916-922,共7页
研究以芦苇杆、树枝及芦苇杆+树枝这三组植物秸秆作为碳源,分别补充于人工湿地基质表层(0-5cm)和中层(30-35cm)对脱氮效果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进水条件下,补充植物秸秆能将人工湿地系统的TN去除率从44%提高到53%-66%,秸秆材料种类对... 研究以芦苇杆、树枝及芦苇杆+树枝这三组植物秸秆作为碳源,分别补充于人工湿地基质表层(0-5cm)和中层(30-35cm)对脱氮效果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进水条件下,补充植物秸秆能将人工湿地系统的TN去除率从44%提高到53%-66%,秸秆材料种类对脱氮效果影响不显著;对于三组植物秸秆材料,补充在中层均能较表层更好地提高脱氮效果,而且具有更强的抵抗进水氮负荷冲击能力.沿程氮形态分析表明:补充植物秸秆后,可以解除由于有机碳源不足产生的硝氮、亚硝氮积累,提高总氮的去除效率;而秸秆补充于中层,由于未干扰进水氨氮的硝化过程,增加底物硝氮、亚硝氮的反硝化反应,从而较之补充于表层有更好的脱氮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湿地 植物秸秆 碳源 反硝化
下载PDF
城市河流水环境综合评价方法探讨 被引量:32
20
作者 朱伟 夏霆 +1 位作者 姜谋余 赵联芳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736-744,共9页
从水环境概念分析入手,探究了城市河流水环境问题的概念和内涵。为与实践治理目标相适应,从形态、动力、水质、生态和景观5个方面构建了城市河流水环境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和相应的评价模型,为河流治理提供了基本的信息和依据。以镇江市古... 从水环境概念分析入手,探究了城市河流水环境问题的概念和内涵。为与实践治理目标相适应,从形态、动力、水质、生态和景观5个方面构建了城市河流水环境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和相应的评价模型,为河流治理提供了基本的信息和依据。以镇江市古运河为例,选择了6个特征河段进行比较评价,最后根据评价结果对古运河进一步的水环境治理提出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河流 水环境 评价指标体系 镇江市 古运河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