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8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黔西南地区地热储层结构特征——以望谟平洞地热储层为例
1
作者 涂明江 赵良杰 +3 位作者 李强 陈刚 王若帆 王元坤 《中国岩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4-91,共8页
基于地温梯度的地热资源开发受区域地热储层结构及导水构造控制。文章以贵州省望谟县平洞地热储层为研究对象,依据地质调查和ZK1钻孔揭露的地热储层结构为依据,分析区内热储层岩性特征、热储构造、导水构造、地温场特征、地热流体水化... 基于地温梯度的地热资源开发受区域地热储层结构及导水构造控制。文章以贵州省望谟县平洞地热储层为研究对象,依据地质调查和ZK1钻孔揭露的地热储层结构为依据,分析区内热储层岩性特征、热储构造、导水构造、地温场特征、地热流体水化学特征,以深入理解地热流体循环机制。研究表明:研究区地处上里地背斜倾伏端,地热流体接受大气降水补给,沿裂隙、断裂带进入深循环并汇集于热储层及断层破碎带,径流过程主要受断裂构造控制,显示出典型的褶皱隆起断裂对流型特征;区内地下水化学类型为HCO_(3)-Ca·Mg型;地热流体增温过程主要由地温梯度控制,平均地温梯度值为2.34℃·(100 m)^(-1),热储构造和导水构造对增温促成也有一定影响。研究成果可为黔西南地区及其他类似地热储层的地热能开发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储层结构 地温梯度 热水循环模式 望谟平洞地热系统
下载PDF
养殖池塘丝状藻发生关键因子调查
2
作者 唐永涛 汪晨 +4 位作者 成永旭 孙云飞 赵良杰 钱晨 杨颖飞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31-240,共10页
以水绵和刚毛藻为代表的丝状藻广泛存在于各种自然水体和养殖水体,其过度生长对水体环境和养殖动物构成威胁。为探究丝状藻发生的关键因子,实验通过走访调查,筛选了5组环境相同且隶属同一家养殖户的有丝状藻池塘和无丝状藻池塘,重点对... 以水绵和刚毛藻为代表的丝状藻广泛存在于各种自然水体和养殖水体,其过度生长对水体环境和养殖动物构成威胁。为探究丝状藻发生的关键因子,实验通过走访调查,筛选了5组环境相同且隶属同一家养殖户的有丝状藻池塘和无丝状藻池塘,重点对水质、底泥生物可利用性氮磷含量及丝状藻繁殖体进行了检测分析。结果显示,5组有丝状藻塘、无丝状藻塘整体水体氮磷水平无显著差异,而有4组无丝状藻塘叶绿素a含量显著高于有丝状藻塘。5组有丝状藻塘底泥平均生物可利用性氮含量为(15.72±3.60)mg/kg,而无丝状藻塘底泥平均生物可利用性氮为(13.22±1.97)mg/kg,较前者低2.50 mg/kg。5组有丝状藻塘底泥平均生物可利用性磷含量为(72.26±10.57)mg/kg,无丝状藻塘底泥平均生物可利用性磷含量为(50.33±12.62)mg/kg,较前者低21.93 mg/kg。底泥生物可利用性氮磷比在5组中均小于0.5,而无丝状藻塘平均较有丝状藻塘高26.32%。低氮磷比会抑制浮游藻类的繁殖,而丝状藻则对低氮及低氮磷比环境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因此,在养殖开始时,底泥低氮及低氮磷比的条件使得浮游藻类在与丝状藻的初期生态位竞争中处于劣势,即使检测到的浮游藻类OTUs数量高于丝状藻繁殖体,也不能使其在上述条件下成为优势种。另外,对丝状藻繁殖体的检测发现,其广泛存在于有丝状藻塘、无丝状藻塘及水源的水体和底泥中,即使清塘、晒塘依然检测到繁殖体的存在,但清塘、晒塘能够减少丝状藻繁殖体的数量。研究表明,单独依靠生石灰或漂白粉清塘并不能完全杜绝丝状藻的发生,但可以作为一个辅助防控措施,而通过调控养殖系统的生物可利用氮含量及氮磷比左右种间生态位竞争则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有前景的丝状藻防控方向。本实验结果对养殖池塘的丝状藻防控研究和生产实践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丝状藻 生境调查 水质 底泥氮磷 繁殖体
原文传递
湖北某抽水蓄能电站建设中地下河系统多元信息综合分析评价
3
作者 曹建文 杨海洋 +4 位作者 王喆 赵良杰 林玉山 栾崧 李录娟 《中国岩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699-710,共12页
岩溶发育特征是岩溶区水电工程建设中必须查明的水文地质条件,岩溶渗漏问题更是工程建设成败的关键。湖北某抽水蓄能电站上水库位于岩溶洼地区,工程区地下水系统边界不清、条件不明,可能面临严重的岩溶渗漏问题,本次研究将区域构造分析... 岩溶发育特征是岩溶区水电工程建设中必须查明的水文地质条件,岩溶渗漏问题更是工程建设成败的关键。湖北某抽水蓄能电站上水库位于岩溶洼地区,工程区地下水系统边界不清、条件不明,可能面临严重的岩溶渗漏问题,本次研究将区域构造分析、地貌成因识别、地下河追踪溯源、微动态自动化监测等多种技术手段有机结合,提取多元信息综合分析,对工程区地下河系统进行了有效识别。结果表明:上水库周边不存在隔水层及阻水构造,子良坪背斜控制了地下水系统的基本格局;地下河岩溶管道具有单支管道状结构特征,南北向岩溶管道不发育,上水库存在向南西侧发生管道式渗漏的风险;上水库内垂向溶蚀作用强烈,建议进行库底土工膜全库盆防渗处理,工程蓄水后应防范可能发生的不均匀沉降和岩溶塌陷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溶 库区渗漏 地下河系统 识别 多元信息
下载PDF
黔中洋水背斜分散排泄系统地下水化学特征
4
作者 王若帆 赵良杰 +4 位作者 李强 吉勤克补子 焦恒 江峰 陈刚 《中国岩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733-741,共9页
黔中洋水背斜分散排泄系统位于贵州磷矿的主要产地,区域内磷矿山、磷化工、磷石膏堆场集中分布。研究该地区地下水化学特征,对于合理开发利用地下水资源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以岩溶地下水系统为研究对象,采集了主要地下水露头样品,运用离... 黔中洋水背斜分散排泄系统位于贵州磷矿的主要产地,区域内磷矿山、磷化工、磷石膏堆场集中分布。研究该地区地下水化学特征,对于合理开发利用地下水资源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以岩溶地下水系统为研究对象,采集了主要地下水露头样品,运用离子对比法、主要离子比值法等水文地球化学研究方法,对地下水化学组分和离子来源进行深入分析。研究结果显示,研究区的碳酸盐岩岩溶水、基岩裂隙水、矿井水三者的水化学组分存在显著差异。碳酸盐岩岩溶水的主要化学组分来源于白云岩和白云质灰岩的溶滤作用;基岩裂隙水的主要化学组分含量是钙质泥岩溶滤与大气降水共同作用的结果;矿井水的主要化学组分则来源于白云岩、白云质灰岩的溶滤作用和人为工程活动的影响。本研究为该地区地下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同时也有助于保护地下水资源和维护区域生态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黔中地区 地下水化学特征 洋水背斜分散排泄系统 水岩作用 地下水开发利用
下载PDF
清水泉地下河多环芳烃来源及分配动态
5
作者 王喆 李江 +4 位作者 卢丽 夏日元 曹建文 赵良杰 栾松 《中国岩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57-265,共9页
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使得南宁市地下水多环芳烃(PAHs)污染日益严重,作为城市主要饮用水源地的清水泉地下河,对当地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文章选择南宁市清水泉地下河作为岩溶地下河的代表,以前人多年测试数据为基础,... 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使得南宁市地下水多环芳烃(PAHs)污染日益严重,作为城市主要饮用水源地的清水泉地下河,对当地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文章选择南宁市清水泉地下河作为岩溶地下河的代表,以前人多年测试数据为基础,结合本次采样数据,分析水环境中PAHs的含量、分布特征和来源的多年变化情况,重点研究PAHs的分配规律。结果表明:地下水PAHs以2~3环为主,沉积物PAHs以4~6环为主,且由于污染源的增多,使得水环境中PAHs含量从上游到下游逐渐增大;不同区域的PAHs来源多年变化规律有差异,上游PAHs来源一直为生物质燃烧源,中游的PAHs来源由石油源转变为混合源,下游PAHs来源由以化石燃料燃烧源为主转变为以混合源为主;随着环数的增加,分配系数逐渐增加,且环数越大的PAHs更趋向被沉积物吸附;下游大部分采样点的PAHs在颗粒物上吸附能力较强,剩余采样点在分配过程中受溶解性有机质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环芳烃 地下河 来源 分配 动态规律
下载PDF
基于SWAT-MODFLOW地表-地下水耦合模型的结构与应用研究
6
作者 刘文冲 赵良杰 +3 位作者 崔亚莉 曹建文 王莹 李美玲 《中国岩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131-1139,共9页
为了利用Seonggyu Park和Ryan T.Bailey的SWAT-MODFLOW耦合程序实现地表、地下不同范围模型耦合,同时探究耦合程序输出的以SWAT计算的地下水补给量和以MODFLOW网格计算的补给量之间的差异,以及耦合程序在有关地表地下水研究上的优势。... 为了利用Seonggyu Park和Ryan T.Bailey的SWAT-MODFLOW耦合程序实现地表、地下不同范围模型耦合,同时探究耦合程序输出的以SWAT计算的地下水补给量和以MODFLOW网格计算的补给量之间的差异,以及耦合程序在有关地表地下水研究上的优势。本文以该耦合程序示例模型美国佐治亚州南部小河流域(LRW)为例,选取模型中SWAT划分的104号子流域为边界,用GMS10.4建立地下水流模型,最后将地下水流模型和原SWAT模型进行耦合。研究结果表明:(1)耦合程序能实现以地表分水岭自然边界为范围的SWAT模型与以子流域为边界的小范围MODFLOW模型的耦合,但由于地下水流模型网格边界和子流域边界不能完全匹配,导致MODFLOW以网格计算的地下水降雨补给量和SWAT统计的地下水降雨补给量存在差异,误差随网格变小而变小;(2)耦合后各均衡项发生了变化,河道对地下水的总补给量变为耦合前的15.25%,地下水向河道的总排泄量比耦合前多19.29%,总降雨补给比耦合前多17.07%,总蒸发量是耦合前的3.08倍。经过研究发现耦合模型能更准确的模拟地表地下水文过程,反映降水与地下水、地表水与地下水转化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WAT-MODFLOW 耦合模型 地表-地下水
下载PDF
基于MODFLOW-CFP的贵州大井流域岩溶地下水数值模拟
7
作者 党志文 邵景力 +4 位作者 崔亚莉 李军 宫志强 赵良杰 梁永升 《中国岩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66-276,共11页
贵州大井流域岩溶分布广泛,岩溶水是当地人民生产和生活的主要来源。由于对岩溶水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短缺现象经常发生。大井流域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管道-多孔介质双重介质特征明显。文章采用MODFLOW-CFP耦合模型对大井流域展... 贵州大井流域岩溶分布广泛,岩溶水是当地人民生产和生活的主要来源。由于对岩溶水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短缺现象经常发生。大井流域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管道-多孔介质双重介质特征明显。文章采用MODFLOW-CFP耦合模型对大井流域展开数值模拟,进而掌握大井流域地下水运动规律、准确评价岩溶水资源,促进其合理开发利用。结果表明:大井流域管道与多孔介质交换量为6 719.1 m^(3)·a^(-1),主要集中在上游和中游;总补给水量为10 977.3×10^(4)m^(3)·a^(-1),补给模数为133.495m^(3)·km^(-2)·a^(-1),其中降雨汇入量和降雨入渗量占总补给量的81.35%,而总排泄量为10 813.47×10^(4)m^(3)·a^(-1),主要在地下河出口排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井流域岩溶水 MODFLOW-CFP耦合模型 岩溶管道模拟
下载PDF
基于MODFLOW的岩溶管道水流模拟方法探讨与应用 被引量:17
8
作者 赵良杰 夏日元 +3 位作者 杨杨 邵景力 易连兴 王喆 《中国岩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346-351,共6页
针对岩溶管道水流特征,选取广西寨底岩溶流域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三维有限差分地下水流动模型(MODFLOW)中的Drain和River模块概化模拟岩溶管道特征,结合管道内上游、中游及下游三个观测孔对比分析两种方法的适用性,结果表明:末期等水位... 针对岩溶管道水流特征,选取广西寨底岩溶流域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三维有限差分地下水流动模型(MODFLOW)中的Drain和River模块概化模拟岩溶管道特征,结合管道内上游、中游及下游三个观测孔对比分析两种方法的适用性,结果表明:末期等水位线图中位于管道两侧处流线均有形状突变,符合实际管道水流动态特征,且能模拟出管道内水位变化趋势。最后分析两种方法模拟管道水流的原理,Drain模块中岩溶管道仅起排水作用,不允许管道内水流流向周围含水层,而River模块允许岩溶管道水与周围含水层水流交换,因而相对Drain模块而言,应用River模块概化模拟岩溶管道更加精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道水流 岩溶含水层 数值模拟 MODFLOW
下载PDF
岩溶地下河浊度来源及对示踪试验影响的定量分析 被引量:9
9
作者 赵良杰 夏日元 +3 位作者 易连兴 杨杨 王喆 卢海平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41-246,共6页
定量示踪技术是分析岩溶含水层水力特征和岩溶水系统结构的重要手段,地下河浊度是制约定量示踪试验精确性的关键因素。针对西南典型岩溶地下河,以三次不同水动力条件下示踪试验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比分析浊度、流量及示踪剂浓度变化探讨... 定量示踪技术是分析岩溶含水层水力特征和岩溶水系统结构的重要手段,地下河浊度是制约定量示踪试验精确性的关键因素。针对西南典型岩溶地下河,以三次不同水动力条件下示踪试验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比分析浊度、流量及示踪剂浓度变化探讨浊度来源及其对示踪剂和管道参数的影响。试验过程中,确定存在上、下临界流量使水流从层流过渡为紊流状态,浊度主要来源从管道内部再悬浮颗粒过渡为外源悬浮物,计算上、下临界流量分别为0.7 m^3/s和0.4 m^3/s。通过浊度与示踪剂的相关关系研究浊度对示踪剂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浊度大于25时,浊度与示踪剂浓度呈负相关关系,且浊度越大,对示踪剂的影响越大。最后通过对比确定,第一次示踪试验浊度影响较小,并估算了岩溶管道参数,为进一步水资源评价提供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定量示踪试验 地下河浊度 示踪剂 岩溶管道
下载PDF
千岛湖大眼华鳊形态度量学和D-loop序列分析 被引量:7
10
作者 赵良杰 何光喜 +5 位作者 周小玉 贾佩峤 武震 宋固 张宏 刘其根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51-358,共8页
为了解千岛湖大眼华鳊不同地方群体的遗传分化,以千岛湖大眼华鳊为材料,通过形态度量学和分子生物学的方法对其进行了研究。形态变量的主成分分析(PCA)结果的散布图显示,3个群体的标本重叠在一起,表明3个水域的大眼华鳊没有发生形态上... 为了解千岛湖大眼华鳊不同地方群体的遗传分化,以千岛湖大眼华鳊为材料,通过形态度量学和分子生物学的方法对其进行了研究。形态变量的主成分分析(PCA)结果的散布图显示,3个群体的标本重叠在一起,表明3个水域的大眼华鳊没有发生形态上的分化。通过对线粒体D-loop区的序列分析共发现了27个变异位点,35个单倍型。NJ树和单倍型网络图均未显示出各群体有分化的趋势。3个群体的平均碱基组成差异很小,且A+T含量(64.82%)高于G+C含量(35.18%),各群体均表现出高单倍型多样性(h)和低核苷酸多样性(π)的特点,汾口的遗传多样性最高(h=0.968±0.018,π=0.004 76±0.000 49),临岐次之(h=0.968±0.017,π=0.004 53±0.000 41),富文最低(h=0.937±0.037,π=0.003 30±0.000 35)。各群体间均具有较强的基因流(Nm>4),其中汾口和富文之间最强(Nm=27.40)。两两群体之间的遗传分化指数(Fst)都呈现出不显著的轻度分化(Fst<0.05,P>0.05)。主成分分析和线粒体序列分析综合表明,千岛湖各水域的大眼华鳊属于一个随机交配群体。为了保护这一重要的渔业资源,建议继续保持千岛湖大眼华鳊的基因流格局,减少人为因素对该物种在库区活动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眼华鳊 形态度量学 主成分分析 D-LOOP 千岛湖
下载PDF
珠江流域地下水资源评价及问题分析 被引量:6
11
作者 赵良杰 杨杨 +4 位作者 曹建文 夏日元 王喆 栾崧 林玉山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020-1031,共12页
本文在梳理流域地下水资源评价现状及历史的基础上,讨论了水资源评价方法和分区原则,将珠江流域划分为129个四级地下水系统,以地下水系统为评价单元,在充分考虑不同水文地质参数的基础上,分析评价地下水资源量及存在的问题,讨论珠江流... 本文在梳理流域地下水资源评价现状及历史的基础上,讨论了水资源评价方法和分区原则,将珠江流域划分为129个四级地下水系统,以地下水系统为评价单元,在充分考虑不同水文地质参数的基础上,分析评价地下水资源量及存在的问题,讨论珠江流域三级阶地不同水流运动特征,阐述了评价的精度以及水利工程对地下水循环的影响。通过本次评价,珠江流域地下水天然资源量1374.16亿m^(3),可开采量为578.7亿m^(3),开发利用率仅10.01%。珠江流域跨度较大,水动力特征迥异:上游云贵高原深切峡谷区、中游桂中峰丛洼地区、下游冲洪积平原区,据不完全统计,珠江流域蓄水量大于100万m^(3)的水库32座,水利工程的修建以及水库对水资源调蓄和分配给地下水资源评价带来一定困难,不同部委对地表水和地下水概念上的分歧导致二者间流域边界不一致以及流域水资源评价结果的差异,为此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建议,以期为地下水开发利用与治理保护服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资源 珠江流域 水循环 开发利用 地表水 地质调查工程
下载PDF
基于CFP的岩溶管道流数值模拟研究--以桂林寨底地下河子系统为例 被引量:7
12
作者 赵良杰 夏日元 +3 位作者 杨杨 邵景力 曹建文 樊连杰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25-232,共8页
为了描述岩溶多重含水介质存在非达西流问题,研究管道流CFP模型在岩溶区数值模拟中的应用。在分析管道流CFP基本原理的基础上,通过建立概念模型算例(5个管道,上下临界雷诺数分别为2 000和4 000),探讨不同管道水文地质参数对出口流量及... 为了描述岩溶多重含水介质存在非达西流问题,研究管道流CFP模型在岩溶区数值模拟中的应用。在分析管道流CFP基本原理的基础上,通过建立概念模型算例(5个管道,上下临界雷诺数分别为2 000和4 000),探讨不同管道水文地质参数对出口流量及水流状态的影响,并对参数敏感性进行分析,最后将CFPM1模型应用于广西寨底岩溶地下河系统,探讨在实际应用中的管道流模型适用性。概念模型结果表明,参数敏感度从大到小依次为:管道直径、水力梯度、管道渗透系数、弯曲度及粗糙度,流量与雷诺数随管道参数增大而增大,水流状态从层流变为紊流。寨底岩溶管道流模型中3个观测井及地下河出口实测流量表明CFPM1能较好地模拟出岩溶地下水水位变化趋势。得出结论:CFPM1管道流模型允许岩溶管道与基岩含水层进行水流交换,能够较好地刻画岩溶区管道介质非达西流特征,但管道参数获取较为困难,且不能刻画岩溶管道形态变化。该方法具有一定通用性,可为实际应用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道流模型 非达西流 岩溶管道 含水介质
下载PDF
基于流量衰减曲线的岩溶含水层水文地质参数推求方法 被引量:6
13
作者 赵良杰 夏日元 +3 位作者 易连兴 杨杨 王喆 卢海平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817-1821,共5页
分析流量衰减曲线是研究岩溶含水层水文地质参数的重要手段。在阐明流量衰减分析理论的基础上,通过连续监测一年寨底地下河出口的小时流量过程,共获取8 784组流量数据。首先选取典型的2013年9月25日3:00暴雨后至2013年10月13日17:00的44... 分析流量衰减曲线是研究岩溶含水层水文地质参数的重要手段。在阐明流量衰减分析理论的基础上,通过连续监测一年寨底地下河出口的小时流量过程,共获取8 784组流量数据。首先选取典型的2013年9月25日3:00暴雨后至2013年10月13日17:00的446组流量数据作为研究对象,并利用MATLAB软件对该时间段的流量过程进行曲线拟合,从而确定了不同阶段流量衰减系数分别为0.642 5、0.025 8、0.001 5;然后通过流量衰减系数计算寨底不同含水介质导水系数T与给水度S的比值;最后利用裂隙率近似给水度的方法确定了寨底不同含水介质的水文地质参数。结果表明,寨底岩溶管道、裂隙、基岩介质导水系数分别为:258.87、3 865.98、40.64m2/d。说明辅以必要的水文地质调查,确定管道分布和径流距离,流量衰减曲线可用于计算岩溶含水层不同介质的导水性能和给水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量衰减曲线 水文地质参数 岩溶地下河 含水介质
下载PDF
社会网络与创新扩散的共生演化 被引量:23
14
作者 赵良杰 赵正龙 陈忠 《系统管理学报》 CSSCI 2012年第1期62-69,共8页
在基于协调博弈和动态网络的基础上,构建了一个社会网络与创新扩散的共生演化模型,采用仿真与计量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创新扩散、网络整体收益和社会网络之间的相互影响。研究表明,个体行为与社会网络结构对创新扩散的影响,取决于创新... 在基于协调博弈和动态网络的基础上,构建了一个社会网络与创新扩散的共生演化模型,采用仿真与计量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创新扩散、网络整体收益和社会网络之间的相互影响。研究表明,个体行为与社会网络结构对创新扩散的影响,取决于创新自身相对优势的大小,具有相对优势的创新在密集的网络中和规则连接方式下更容易扩散。网络整体收益不仅与创新自身以及采用个体的自身特征有关,也与局部网络效应强弱和个体之间建立联系的成本相关。创新扩散微观层面中个体策略选择行为特征会导致社会网络结构特征(如网络异质性、小世界效应,度相关性)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新扩散 社会网络 共生演化 协调博弈 网络结构
下载PDF
复杂社会网络结构、局部网络效应与创新扩散研究 被引量:13
15
作者 赵良杰 姜晨 鲁皓 《软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6-9,共4页
在考虑创新采纳个体之间交互作用所产生的局部网络效应基础上,运用微观扩散模型研究创新扩散。仿真分析表明,复杂社会网络结构、局部网络效应强度以及创新采纳个体自身偏好异质性共同决定创新扩散的过程。复杂社会网络结构影响创新扩散... 在考虑创新采纳个体之间交互作用所产生的局部网络效应基础上,运用微观扩散模型研究创新扩散。仿真分析表明,复杂社会网络结构、局部网络效应强度以及创新采纳个体自身偏好异质性共同决定创新扩散的过程。复杂社会网络结构影响创新扩散的程度和速度,即使局部网络效应强度很强,也有可能因为网络结构的影响而导致创新扩散最终失败;采纳个体偏好异质性对创新扩散的影响并不确定,当局部网络效应较弱时,偏好异质性越高越有利于创新扩散。与之相反,当局部网络效应较强时,偏好异质性则会抑制创新扩散,且异质性对创新扩散的影响也会随着复杂社会网络结构的差异而呈现不同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新扩散 复杂社会网络结构 局部网络效应 微观扩散模型 仿真
下载PDF
从众效应下的创新扩散研究 被引量:7
16
作者 赵良杰 武邦涛 +1 位作者 陈忠 段文奇 《科技管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9-11,15,共4页
在考虑采纳个体之间相互作用网络基础上,建立一个基于从众效应的微观扩散模型,采用仿真和计量回归相结合的方法对创新扩散进行分析。研究表明,采纳个体的采用阈值分布异质性程度是决定从众效应下创新能否扩散成功的关键。当采用阈值分... 在考虑采纳个体之间相互作用网络基础上,建立一个基于从众效应的微观扩散模型,采用仿真和计量回归相结合的方法对创新扩散进行分析。研究表明,采纳个体的采用阈值分布异质性程度是决定从众效应下创新能否扩散成功的关键。当采用阈值分布的异质性程度太小时,从众效应无法产生,创新扩散失败;当采用阈值分布异质性程度较大时,从众效应的正反馈机制使得创新扩散成功。局部从众型和从众敏感型这两类采纳个体均有利于创新扩散。此外,社会网络联通度和节点度分布异质性也有助于创新扩散,但网络的社群结构特征却会对创新扩散起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新扩散 从众效应 社会网络 阈值模型 群体行为
下载PDF
重庆轻轨票价方案研究 被引量:10
17
作者 赵良杰 陈义华 车天义 《铁道运输与经济》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40-42,共3页
从理论上分析了影响重庆轻轨票价的主要因素,提出用拉姆齐(Ramsey)定价模型和“高峰负荷定价法”确定介于边际成本和盈亏平衡之间的最优票价。同时运用计量经济学的方法对轻轨价格需求弹性系数和运营成本做了近似估计,并为重庆轻轨制定... 从理论上分析了影响重庆轻轨票价的主要因素,提出用拉姆齐(Ramsey)定价模型和“高峰负荷定价法”确定介于边际成本和盈亏平衡之间的最优票价。同时运用计量经济学的方法对轻轨价格需求弹性系数和运营成本做了近似估计,并为重庆轻轨制定出分段计程制票价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轻轨 定价 拉姆齐模型 城市轨道交通
下载PDF
基于NARX模型的岩溶地下河日流量预测 被引量:3
18
作者 赵良杰 夏日元 +1 位作者 易连兴 杨杨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9-21,25,共4页
针对传统的统计学方法难以精确刻画岩溶地下河日流量变化的非线性动态特性,引入有源自回归神经网络(NARX)技术,建立了基于NARX模型的岩溶地下河日流量预测模型,基于寨底地下河2013年1月15日~2014年6月30日的降雨量和流量数据,利用该... 针对传统的统计学方法难以精确刻画岩溶地下河日流量变化的非线性动态特性,引入有源自回归神经网络(NARX)技术,建立了基于NARX模型的岩溶地下河日流量预测模型,基于寨底地下河2013年1月15日~2014年6月30日的降雨量和流量数据,利用该模型对寨底地下河日流量进行了短期预测。结果表明,该模型预测效果较好,能够很好地预测岩溶地下河流量的变化趋势和极值等动态特性,另外该模型神经元个数越多,延迟阶数越大,神经网络对数据的学习能力和灵活性越强,但该模型不宜进行归一化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ARX模型 岩溶地下河 日流量 预测
原文传递
联盟网络结构和技术互依性对双元型技术联盟网络创新绩效的影响 被引量:6
19
作者 赵良杰 宋波 《管理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558-564,共7页
在运用NK模型和社会网络构建双元型技术联盟网络的基础上,采用计算机仿真和统计回归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深入考察了联盟网络结构和技术互依性对双元型技术联盟网络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表明,对于双元型技术联盟网络而言,联盟网络闭合特征... 在运用NK模型和社会网络构建双元型技术联盟网络的基础上,采用计算机仿真和统计回归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深入考察了联盟网络结构和技术互依性对双元型技术联盟网络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表明,对于双元型技术联盟网络而言,联盟网络闭合特征对联盟网络短期创新绩效有正向影响,但对其长期创新绩效有负向影响;联盟网络小世界特征对联盟网络短期和长期创新绩效的影响则与闭合特征恰好相反。技术互依性对联盟网络短期和长期创新绩效均有负向影响,且分别负向调节联盟网络闭合和小世界特征与联盟网络短期创新绩效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元型技术联盟网络 联盟网络结构 技术互依性 创新绩效 仿真
下载PDF
技术互依性、组织双元能力与联盟创新绩效:基于动态网络的视角 被引量:6
20
作者 赵良杰 宋波 《研究与发展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13-123,共11页
采用计算机仿真和统计回归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从动态网络视角深入考察了技术互依性和组织双元能力对联盟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表明,技术互依性不仅负向影响联盟短期和长期创新绩效,也负向调节组织双元能力与联盟短期和长期创新绩效的关系... 采用计算机仿真和统计回归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从动态网络视角深入考察了技术互依性和组织双元能力对联盟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表明,技术互依性不仅负向影响联盟短期和长期创新绩效,也负向调节组织双元能力与联盟短期和长期创新绩效的关系;开发行为正向影响联盟短期创新绩效,但对联盟长期创新绩效有负向作用,而探索行为对联盟创新绩效的影响则恰恰相反;企业采取结构嵌入模式最有助于提高联盟短期创新绩效,采取位置嵌入模式最有利于提高联盟长期创新绩效.研究结论可以为企业如何构建有效的双元型联盟提供一定策略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术互依性 组织双元能力 联盟创新绩效 动态网络 NK模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