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6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胃食管反流性咳嗽的中医药诊疗思路及方药经验述评
1
作者 毛一清 赵迎盼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4年第2期409-414,共6页
胃食管反流性咳嗽(Gastroesophageal reflux induced cough, GERC)是引起慢性咳嗽的第三大常见原因,一线抗反流治疗效果不能令人满意。中医药治疗GERC疗效确切,独具特色。文中从中医对GERC的认识出发,基于古典医籍和现代文献分析,结合... 胃食管反流性咳嗽(Gastroesophageal reflux induced cough, GERC)是引起慢性咳嗽的第三大常见原因,一线抗反流治疗效果不能令人满意。中医药治疗GERC疗效确切,独具特色。文中从中医对GERC的认识出发,基于古典医籍和现代文献分析,结合自身经验,从中医药治疗GERC的诊疗思路、辨证分型、经方治疗、用药经验等多个方面进行述评,以期为临床采用中医药治疗GERC提供治疗思路及用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食管反流性咳嗽 中医药疗法 治疗经验
下载PDF
IBS-D肝郁脾虚型病证症结合大鼠模型的建立与评价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38
2
作者 赵迎盼 唐旭东 +4 位作者 卞兆祥 王凤云 杨俭勤 苏敏 王微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507-1514,共8页
目的建立一种疾病―证候―症状相结合的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diarrhea-predominant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D)肝郁脾虚型大鼠模型。方法 (1)模型建立方法:采用新生母子分离+慢性束缚+番泻叶灌胃法复制IBS-D肝郁脾虚型病证症结合... 目的建立一种疾病―证候―症状相结合的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diarrhea-predominant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D)肝郁脾虚型大鼠模型。方法 (1)模型建立方法:采用新生母子分离+慢性束缚+番泻叶灌胃法复制IBS-D肝郁脾虚型病证症结合大鼠模型。将48只实验动物分为正常组、母子分离组、束缚组、母子分离+束缚组、母子分离+番泻叶组、三因素组(母子分离+束缚+番泻叶组)6组,每组8只。(2)模型评价方法:以结直肠扩张的疼痛阈值代表内脏敏感性,评价"疾病"模型的建立;以旷场实验和血清D-木糖水平评价肝郁脾虚"证型"的建立;以排便粒数和稀便率评价腹泻"症状"的建立。结果(1)与正常组比较,三因素组大鼠的体重增长量较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三因素组大鼠疼痛阈值明显降低,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与正常组比较,三因素组大鼠总穿格数、站立次数、修饰次数均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与正常组比较,三因素组大鼠血清D-木糖含量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与正常组比较,三因素组大鼠排便粒数及稀便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生母子分离+慢性束缚+番泻叶灌胃的三因素复合SD模型大鼠符合IBS-D肝郁脾虚型疾病特点,可能是一种较好的研究中医药治疗IBS疗效机制的动物模型,但仍需要进一步的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易激综合征 肝郁脾虚证 动物模型
下载PDF
我国中西医结合治疗胃食管反流病临床观察的文献分析 被引量:12
3
作者 赵迎盼 唐旭东 +1 位作者 李振华 李保双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860-864,共5页
关键词 胃食管反流病 中西医结合治疗 文献分析 临床观察 非糜烂性反流病 胃内容物反流 反流性食管炎 GERD
下载PDF
胃食管反流病问卷(GerdQ)与反流性疾病问卷(RDQ)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68
4
作者 赵迎盼 廖宇 +4 位作者 钟家珮 卞立群 陆芳 王凤云 李保双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CAS 2015年第5期572-574,共3页
目的比较胃食管反流病问卷(Gerd Q)与反流性疾病问卷(RDQ)在国内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患者中的诊断敏感度、诊断一致性、量表得分相关性。方法 200例拟诊或确诊的GERD患者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自行... 目的比较胃食管反流病问卷(Gerd Q)与反流性疾病问卷(RDQ)在国内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患者中的诊断敏感度、诊断一致性、量表得分相关性。方法 200例拟诊或确诊的GERD患者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自行并同时填写Gerd Q及RDQ量表,研究人员收集资料后,分别将Gerd Q及RDQ量表的分值输入统计软件,对诊断敏感度、诊断一致性、量表得分相关性作统计分析。结果 Gerd Q与RDQ的诊断敏感度(阳性率)分别为77.5%、83.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103,P=0.0782);诊断符合率为80.5%,Kappa值为0.3878,95%CI:0.2322~0.5434,具有诊断一致性(Z=5.5673,P〈0.0001);两量表得分相关性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0.469,P〈0.001)。结论 Gerd Q与RDQ诊断GERD具有相似的功效,Gerd Q可作为新的GERD诊断手段应用于临床,是一种简单、可靠、经济、能广泛应用的诊断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食管反流病 反流性疾病问卷 胃食管反流病问卷
下载PDF
论“以通为补”学术思想及其临床应用 被引量:25
5
作者 赵迎盼 翁维良 +1 位作者 李秋艳 高蕊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4年第10期1116-1118,共3页
"以通为补"属于中医治则治法范畴,是指在某种或某类疾病治疗中采用祛邪、攻下等"通"法,最终达到补益或使脏腑达到阴平阳秘状态的"补"的作用。"以通为补"学术思想自古而有之,至今对于指导临床... "以通为补"属于中医治则治法范畴,是指在某种或某类疾病治疗中采用祛邪、攻下等"通"法,最终达到补益或使脏腑达到阴平阳秘状态的"补"的作用。"以通为补"学术思想自古而有之,至今对于指导临床治疗仍有重大意义,且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随之而来的疾病谱的变化,"以通为补"学术思想更是焕发出了新的时代意义。文章拟通过对"以通为补"学术思想的含义辨析、临床应用范例解析及使用注意三方面,具体阐述"以通为补"学术思想及其在临床中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以通为补 临床应用
下载PDF
胃食管反流病的中医药研究进展 被引量:5
6
作者 赵迎盼 唐旭东 +1 位作者 李振华 李保双 《环球中医药》 CAS 2009年第6期470-476,共7页
胃食管反流病是消化系统的常见病与多发病,属于现代西医学范畴。近年来,随着中西医学的不断发展与碰撞、交融,现代中医对GERD的认识不断深入。许多学者采用中医药治疗该病,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本文综述了近年来有关胃食管反流病中医药研... 胃食管反流病是消化系统的常见病与多发病,属于现代西医学范畴。近年来,随着中西医学的不断发展与碰撞、交融,现代中医对GERD的认识不断深入。许多学者采用中医药治疗该病,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本文综述了近年来有关胃食管反流病中医药研究方面的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食管反流病 中医药 综述
下载PDF
构建中药上市后效益风险评估体系的思考 被引量:5
7
作者 赵迎盼 高蕊 +3 位作者 陆芳 李博 赵阳 唐旭东 《北京中医药》 2013年第11期803-806,共4页
药物上市后效益风险评价(Benefitand Risk Assessment,BRA)是药物经济学在药品上市后评价中运用的重要方法,是对药品不良事件风险和药品效益进行综合考量的评价方法。药物上市后效益风险评估是药品研究的一个重要环节,是确保用药... 药物上市后效益风险评价(Benefitand Risk Assessment,BRA)是药物经济学在药品上市后评价中运用的重要方法,是对药品不良事件风险和药品效益进行综合考量的评价方法。药物上市后效益风险评估是药品研究的一个重要环节,是确保用药安全、有效的重要手段。药物效益风险评估应贯穿于药物研发的整个过程,也是对药物效益风险比不断认识的动态过程。笔者拟通过对已有效益风险评估方法及国内外相关研究的综述,结合中药自身的特点,提出对构建中药上市后效益风险评估体系的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 上市 效益风险 评估体系
下载PDF
中医药治疗胃食管反流病SWOT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赵迎盼 唐旭东 +1 位作者 李振华 李保双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12年第9期6-6,42,共2页
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系指胃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引起不适症状和(或)并发症的一类疾病[1]。GERD临床可分为非糜烂性反流病(non-erosive refluxdisease,NERD)、糜烂性食管炎(erosive esophagitis,EE... 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系指胃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引起不适症状和(或)并发症的一类疾病[1]。GERD临床可分为非糜烂性反流病(non-erosive refluxdisease,NERD)、糜烂性食管炎(erosive esophagitis,EE)和巴雷特食管(Barrett’s esophagus,BE)3种类型。GERD是消化系统常见病及多发病,近年来发病率在世界范围内呈上升趋势[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食管反流病 中医疗法 SWOT分析法
下载PDF
胃食管反流性咳嗽诊治现状及中医药治疗优势 被引量:6
9
作者 赵迎盼 姚梦丹 +2 位作者 肖梦丽 赵梦杰 李焕荣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2年第5期1051-1055,共5页
胃食管反流性咳嗽(Gastroesophageal reflux induced cough,GERC)是指胃酸及其他胃内容物反流进入食管,引起以咳嗽为突出表现的临床综合征,患者可伴或不伴烧心、反酸、嗳气等消化系统症状。因其症状反复发作,迁延不愈,严重影响患者生活... 胃食管反流性咳嗽(Gastroesophageal reflux induced cough,GERC)是指胃酸及其他胃内容物反流进入食管,引起以咳嗽为突出表现的临床综合征,患者可伴或不伴烧心、反酸、嗳气等消化系统症状。因其症状反复发作,迁延不愈,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中医药治疗胃食管反流性咳嗽有着自身的独特优势,具体体现为理论认识基本统一,辨证论治可先于诊断性检查;治疗手段丰富,可满足临床多样化需求;可提高疗效,缩短咳嗽消失时间,减少复发等。文中通过分析中医药治疗胃食管反流性咳嗽诊治现状及存在问题,以便最大程度发挥中医药治疗胃食管反流性咳嗽的优势,可为中医、中西医结合临床治疗GERC及科研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食管反流性咳嗽 中医药疗法 诊疗现状 优势及特色
下载PDF
胃食管反流病食管外症状表现特点及中医药治疗 被引量:14
10
作者 王凤云 唐旭东 +3 位作者 刘果 赵迎盼 张北华 张丽颖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716-719,共4页
根据蒙特利尔全球共识[1],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是由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引起不适症状和(或)并发症的一种疾病,以烧心和反流为主要症状。本病在西方国家十分常见,患病率为20%~30%[... 根据蒙特利尔全球共识[1],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是由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引起不适症状和(或)并发症的一种疾病,以烧心和反流为主要症状。本病在西方国家十分常见,患病率为20%~30%[2,3]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食管反流病 症状表现 中医药治疗 十二指肠内容物 蒙特利尔 不适症状 西方国家 并发症
下载PDF
非糜烂性反流病患者症状与心理状态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1
11
作者 张丽颖 唐旭东 +2 位作者 李保双 李振华 赵迎盼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11年第9期19-20,共2页
目的研究非糜烂性反流病(NERD)患者症状与焦虑、抑郁状态之间的关系。方法对符合NERD诊断标准(2006年三亚共识意见诊断标准)的120例患者进行调查,填写反流性疾病问卷(RDQ)、中医肝胃不和证问卷、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 目的研究非糜烂性反流病(NERD)患者症状与焦虑、抑郁状态之间的关系。方法对符合NERD诊断标准(2006年三亚共识意见诊断标准)的120例患者进行调查,填写反流性疾病问卷(RDQ)、中医肝胃不和证问卷、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分析症状评分与焦虑、抑郁量表评分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NERD患者RDQ症状评分与SAS、SDS评分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262 11、0.305 20(P<0.01),肝胃不和证症状评分与SAS、SDS评分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412 91、0.332 73(P<0.01)。结论 NERD患者反流症状及肝胃不和证症状与焦虑、抑郁状态关系密切,症状的严重程度与心理状态呈正相关,二者互相影响、互为因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糜烂反流病 临床症状 肝胃不和证 心理状态 相关性
下载PDF
荣肝合剂对ConA诱导急性免疫性肝损伤小鼠免疫调节及肝细胞凋亡相关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6
12
作者 张引强 唐旭东 +6 位作者 王凤云 杨斌 刘燕玲 郭朋 王萍 卞立群 赵迎盼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500-1506,共7页
目的探讨荣肝合剂对刀豆蛋白A(concanavalin A,ConA)介导的急性免疫性肝损伤小鼠免疫调节因子及细胞凋亡相关基因的影响。方法乙肝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转基因小鼠60只,随机分为6组,即空白组、模型组、荣肝合剂组、茵陈蒿汤组、... 目的探讨荣肝合剂对刀豆蛋白A(concanavalin A,ConA)介导的急性免疫性肝损伤小鼠免疫调节因子及细胞凋亡相关基因的影响。方法乙肝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转基因小鼠60只,随机分为6组,即空白组、模型组、荣肝合剂组、茵陈蒿汤组、茵陈组、联苯双酯组,每组10只。采用ConA尾静脉注射制备急性免疫性肝损伤模型。造模前14天,空白组、模型组给予生理盐水灌胃,其余各组分别给予:荣肝合剂、茵陈蒿汤、单味茵陈煎液、联苯双酯溶液,每日灌胃给药干预。末次灌胃给药后1 h,空白组给予磷酸盐缓冲液(PBS)尾静脉注射,其余各组按照ConA 3μg/g体重尾静脉注射造模。造模给药后8 h处死动物取血或组织标本检测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TBil)、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干扰素γ(INF-γ)、白介素-4(IL-4)、白介素-10(IL-10)及凋亡相关基因(Fas、FasL、Bax、bcl-2)等指标。结果模型组各指标与空白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与模型组比较,荣肝合剂组、联苯双酯组小鼠ALT、AST及荣肝合剂组TBil水平显著降低(P<0.01);荣肝合剂组小鼠肝组织TNF-α的水平降低(P<0.05),荣肝合剂组、茵陈蒿汤组小鼠肝组织IFN-γ的表达水平均降低(P<0.05),各干预药组小鼠肝组织IL-4的表达提高(P<0.05),荣肝合剂组小鼠肝组织IL-10的表达提高(P<0.05);荣肝合剂组、茵陈蒿汤组小鼠肝组织Fas的表达下降(P<0.05),荣肝合剂组小鼠肝组织FasL的表达下降(P<0.05),bcl-2基因的表达升高(P<0.05),荣肝合剂、茵陈组小鼠肝组织Bax基因的表达下调(P<0.05),荣肝合剂组bcl-2/Bax比值上调。同时,荣肝合剂组降低ALT、AST作用优于茵陈组(P<0.05);荣肝合剂组降低TNF-α表达水平优于联苯双酯、茵陈组(P<0.05);荣肝合剂组提高IL-10表达水平作用优于茵陈蒿汤组(P<0.01);荣肝合剂组降低Fas、FasL表达作用优于茵陈蒿汤、茵陈组及联苯双酯组(P<0.05);荣肝合剂组提高肝组织bcl-2基因的表达作用优于茵陈组(P<0.05)。结论荣肝合剂对ConA所致转基因小鼠急性免疫性肝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保护作用是通过改变Th1/Th2因子平衡(降低TNF-α、IFN-γ的表达,提高IL-10、IL-4表达)和调控肝细胞凋亡相关因子(下调Fas、FasL、Bax基因表达,上调bcl-2基因表达,上调bcl-2/Bax比值)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荣肝合剂 降酶 刀豆蛋白A 免疫性肝损伤 免疫调节 细胞凋亡
下载PDF
四磨汤口服液用于慢性胃肠疾病治疗及腹部手术后肠胃功能康复的专家共识 被引量:7
13
作者 卞立群 邹多武 +6 位作者 柯晓 蓝宇 唐艳萍 李军 李敬华 赵迎盼 唐旭东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254-258,共5页
四磨汤口服液成方收录于明代《痘疹金镜录》,具有顺气降逆、消积止痛的功效,临床常用于中老年气滞、食积证,以及腹部手术后促进肠胃功能的恢复。为进一步规范和指导四磨汤口服液的临床应用,经中华中医药学会立项,由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 四磨汤口服液成方收录于明代《痘疹金镜录》,具有顺气降逆、消积止痛的功效,临床常用于中老年气滞、食积证,以及腹部手术后促进肠胃功能的恢复。为进一步规范和指导四磨汤口服液的临床应用,经中华中医药学会立项,由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脾胃病研究所牵头,承担《四磨汤口服液用于慢性胃肠疾病治疗及腹部手术后肠胃功能康复的专家共识》的制定工作,共识研究工作于2018年8月启动,于2020年7月由中华中医药学会正式发布。共识从总论、内科、外科及安全性四个方面就四磨汤口服液临床应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说明,希望对临床合理使用四磨汤口服液提供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磨汤口服液 专家共识 慢性胃肠疾病 术后肠胃功能康复
原文传递
足浴用盒大PK
14
作者 赵迎盼 《家庭健康(医学科普)》 2012年第2期30-30,共1页
足浴(俗称泡脚)是一种传统的养生保健方法。古话说:“春天洗脚,升阳固脱;夏天洗脚,暑湿可祛:秋天洗脚。肺润肠濡;冬天洗脚。丹田温灼。”泡脚四季皆宜,不仅可以养生保健,还能防病祛病,尤其是长途旅行、剧烈运动或劳累后。用... 足浴(俗称泡脚)是一种传统的养生保健方法。古话说:“春天洗脚,升阳固脱;夏天洗脚,暑湿可祛:秋天洗脚。肺润肠濡;冬天洗脚。丹田温灼。”泡脚四季皆宜,不仅可以养生保健,还能防病祛病,尤其是长途旅行、剧烈运动或劳累后。用热水泡脚,可以促进局部血液的循环,减少腿部的乳酸聚集。是消除疲劳的最佳办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足浴 热水泡脚 养生保健 保健方法 长途旅行 剧烈运动 消除疲劳 洗脚
下载PDF
夏日祛温郑重五宜七忌
15
作者 赵迎盼 《家庭健康(医学科普)》 2012年第7期38-39,共2页
传统中医理论认为,风、寒、暑、湿、燥、火乃六淫之气,可在不同季节侵袭人体引发疾病。暑邪和湿邪是夏季的主气.最容易在夏季入侵人体。夏季避暑人人皆知.可如何祛湿养生.很多人就不知道了。古语曰:“千寒易除,一湿难祛。湿性黏... 传统中医理论认为,风、寒、暑、湿、燥、火乃六淫之气,可在不同季节侵袭人体引发疾病。暑邪和湿邪是夏季的主气.最容易在夏季入侵人体。夏季避暑人人皆知.可如何祛湿养生.很多人就不知道了。古语曰:“千寒易除,一湿难祛。湿性黏浊.如油入面”,湿邪一旦侵袭人体就会粘滞不去,极难祛除。现代医学认为.人体最适宜的湿度在40%~60%.在湿度适中的情况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祛温 夏日 传统中医理论 引发疾病 现代医学 外界环境 精神状态 机体状态
下载PDF
药酒:是药还是酒?
16
作者 赵迎盼 《家庭健康(医学科普)》 2012年第1期30-31,共2页
每逢佳节,很多离家在外的儿女都想给父母送上一份健康礼物。大家也常听到这样的话:“现在流行喝补酒。您老年纪大了,补补身子,延年益寿。”但是,药酒是具有特定治疗作用的“药”,并非人人适宜。它需要根据个人体质。由医生开具药... 每逢佳节,很多离家在外的儿女都想给父母送上一份健康礼物。大家也常听到这样的话:“现在流行喝补酒。您老年纪大了,补补身子,延年益寿。”但是,药酒是具有特定治疗作用的“药”,并非人人适宜。它需要根据个人体质。由医生开具药酒处方后制成,服用方法严格。若饮用不当还有可能出现不良反应,甚至导致新的病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酒处方 治疗作用 个人体质 服用方法 不良反应
下载PDF
药酒:是药还是酒?
17
作者 赵迎盼 《家庭健康(医学科普)》 2018年第5期18-18,共1页
日前,有报道称,重庆璧山居民发生中毒事件,15人送医院抢救,其中5人死亡。经现场勘查、走访询问、残留物提检,初步判断系饮用自配药酒导致中毒。
关键词 药酒 中毒事件 医院抢救 残留物
下载PDF
说说汗蒸的那些事儿
18
作者 赵迎盼 《家庭健康(医学科普)》 2013年第9期38-39,共2页
近年来,汗蒸馆日渐多了起来,汗蒸也逐渐成为一种兼具时尚与健康两大特色的养生方式,不仅女性推崇汗蒸馆为天然美容院,就连很多男性,也爱上了汗蒸。汗蒸有什么神奇之处吗?它真的适合每个人吗?
关键词 保健法 心理健康 心理卫生 医学心理学
下载PDF
茵陈蒿汤及其变方对ConA诱导慢性免疫性肝损伤小鼠IP-10、CXCR3的影响 被引量:5
19
作者 刘果 王凤云 +5 位作者 唐旭东 张引强 杨俭勤 卞立群 赵迎盼 张北华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3期2131-2137,共7页
目的:观察茵陈蒿汤及其变方对刀豆蛋白(concanavalin A,ConA)诱导小鼠慢性免疫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选用Balb/c小鼠70只,雌雄各半,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茵陈蒿汤组、茵陈蒿汤加丹参组、茵陈蒿汤加黄芪组、荣肝合剂组和荣肝... 目的:观察茵陈蒿汤及其变方对刀豆蛋白(concanavalin A,ConA)诱导小鼠慢性免疫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选用Balb/c小鼠70只,雌雄各半,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茵陈蒿汤组、茵陈蒿汤加丹参组、茵陈蒿汤加黄芪组、荣肝合剂组和荣肝小方组.正常组小鼠尾静脉注射PBS溶液0.3 mL,其他各组按ConA 6 g/g体质量尾静脉注射造模,1次/wk,连续8 wk,制备慢性肝损伤模型.造模成功后,模型组和正常组以等体积蒸馏水灌胃.各治疗组灌胃给药,每日1次,连续4 wk,末次给药后24 h,检测血清中IP-10、CXCR-3和TNF-活性;肝组织光镜下观察其病理变化.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各用药组(茵陈蒿组、茵陈蒿汤加丹参组、茵陈蒿汤加黄芪组、荣肝合剂组和小方组)血清IP-10、CXCR-3、TNF-的水平(ng/mL)均降低(IP-10:44.56±0.30、42.18±0.54、32.18±0.37、36.46±0.47、35.98±0.65 vs 52.73±0.46;CXCR-3:64.86±0.63、37.88±0.63、40.18±0.57、38.58±0.62、36.94±0.26 vs 64.86±0.63;T N T-:43.45±0.65、32.78±0.27、42.18±0.37、28.69±0.85、24.46±0.57 vs 93.32±0.81,均P<0.05),各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模型组比较,中药组肝细胞坏死减轻、变性减少、炎细胞浸润和肝纤维化减轻(均P<0.05);茵陈蒿汤加丹参组、荣肝合剂组和小方组肝组织纤维增生程度较小(均P<0.05).结论:清利湿热,健脾活血的荣肝合剂及荣肝小方组对ConA所致小鼠肝损伤具有较好的综合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茵陈蒿汤 变方 慢性肝损伤
下载PDF
荣肝合剂对刀豆蛋白A诱导急性免疫性肝损伤小鼠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 被引量:3
20
作者 张引强 唐旭东 +6 位作者 郭朋 王凤云 许勇钢 刘燕玲 王萍 卞立群 赵迎盼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CAS 2016年第1期26-29,I0002,共5页
目的:探讨荣肝合剂对刀豆蛋白A(Con A)诱导的急性免疫性肝损伤小鼠病理组织学及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乙型肝炎病毒(HBV)转基因小鼠60只,随机分为6组(模型组、正常组、荣肝合剂组、茵陈蒿汤组、茵陈组、联苯双酯组),每组10只,造模... 目的:探讨荣肝合剂对刀豆蛋白A(Con A)诱导的急性免疫性肝损伤小鼠病理组织学及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乙型肝炎病毒(HBV)转基因小鼠60只,随机分为6组(模型组、正常组、荣肝合剂组、茵陈蒿汤组、茵陈组、联苯双酯组),每组10只,造模前14天,模型组、正常组小鼠给予生理盐水灌胃,其余组分别给予荣肝合剂、茵陈蒿汤、单味茵陈煎液、联苯双酯溶液,每日灌胃给药干预。末次灌胃给药后1h,正常组小鼠给予磷酸盐缓冲液(PBS)尾静脉注射,其余各组按照Con A3μg/g体重尾静脉注射造模。造模给药后8h处死动物取血或组织标本检测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TBil)、组织病理学(光镜)及T淋巴细胞亚群等指标。结果:模型组各指标与正常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与模型组比较,荣肝合剂组、联苯双酯组小鼠ALT、AST、TBil水平显著降低(P<0.01),荣肝合剂组、茵陈蒿汤小鼠组肝细胞变性、坏死及炎细胞浸润程度较轻;各药物干预组CD4^+CD8^-T淋巴细胞所占比例均有升高,以荣肝合剂最显著,有显著性差异(P<0.05);荣肝合剂组CD4^+CD8^+T淋巴细胞所占比例下降(P<0.05);各中药组均可升高CD4^+/CD8^+T细胞比例(P<0.05)。同时,荣肝合剂CD4^+CD8^-T淋巴细胞所占比例于其他药物干预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荣肝合剂组CD4^+CD8^+T细胞所占比例与联苯双酯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荣肝合剂组CD4^+/CD8^+T细胞比值与茵陈蒿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荣肝合剂对刀豆蛋白A所致转基因小鼠急性免疫性肝损伤具有降酶作用,同时对于肝组织有保护作用,可以减轻肝组织的炎症与坏死,其机理与调节T淋巴细胞亚群功能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肝降酶 荣肝合剂 刀豆蛋白A 免疫性肝损伤 淋巴细胞亚群 病理组织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