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4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利用宽角反射/折射和深反射探测剖面揭示三河—平谷大震区深部结构特征 被引量:40
1
作者 赵金仁 张先康 +5 位作者 张成科 张建狮 杨卓欣 刘宝峰 刘保金 赵成斌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646-653,共8页
利用三河—平谷 8.0级大震区实施的深地震反射剖面与宽角反射剖面探测方法获得的结果进行了综合研究和解释 .结果表明 :两种探测方法给出的地壳基本分层是一致的 ,在三河—平谷大震区上地壳的埋深为 2 1~2 3km ,莫霍界面的深度为 36~ ... 利用三河—平谷 8.0级大震区实施的深地震反射剖面与宽角反射剖面探测方法获得的结果进行了综合研究和解释 .结果表明 :两种探测方法给出的地壳基本分层是一致的 ,在三河—平谷大震区上地壳的埋深为 2 1~2 3km ,莫霍界面的深度为 36~ 37km ;该地区基底结构起伏变化较大 ,浅部断裂发育 ,在确定的数条断裂构造带中夏垫断裂是一条特征明显、深浅共存的断裂构造带 ;震源区周围差异明显的速度异常结构和特殊而复杂的地质构造环境意味着这些部位是发生大地震的有利部位 ;该地区莫霍界面起伏变化和较厚的反射叠层以及局部复杂的楔形反射带的存在等现象表明 ,该地区地壳结构发生过强烈的挤压、变形 ,同时也反映出岩浆活动对下地壳结构进行了物质的和结构的强烈改造 ,从而构成了该地区复杂的地壳深部结构 ,可将其视为三河—平谷 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宽角反射/折射 深地震反射 三河—平谷大震区 深浅构造特征
下载PDF
青藏高原东北缘莫霍界面的三维空间构造特征 被引量:32
2
作者 赵金仁 李松林 +5 位作者 张先康 杨卓欣 张成科 刘宝峰 张建狮 潘素珍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78-85,共8页
通过在青藏高原东北缘设计专门的三维地震观测系统而获得的莫霍界面反射波 ,利用三维反演方法反演重建了该区莫霍 (M)界面的构造形态 ,得到了研究区M界面的三维构造图像和地壳深断裂的展布 .研究区M界面总体上由东北向西南方向呈逐渐下... 通过在青藏高原东北缘设计专门的三维地震观测系统而获得的莫霍界面反射波 ,利用三维反演方法反演重建了该区莫霍 (M)界面的构造形态 ,得到了研究区M界面的三维构造图像和地壳深断裂的展布 .研究区M界面总体上由东北向西南方向呈逐渐下倾趋势 ,而在不同的块体内部又具有不同的倾斜态势 ,反映了不同块体之间的差异和复杂程度的不同 .鄂尔多斯块体M界面变化平缓 ,内部结构完整且坚硬 ;弧形构造区M界面的倾斜趋势发生了逆转 ,此现象可视为该区域在挤压、变形构造作用下M界面发生了明显的扭曲变形 ;秦祁块体M界面呈现出较陡的倾斜趋势 ,在本块东南端与弧形区结合部 ,M界面所显示出的局部隆起可视为地壳发生了强烈扭曲变形的迹象 .综合二维、三维结果认为 ,特殊而复杂的构造变形环境 ,为海原 8 6级大地震的孕育和发生提供了地质条件和深部背景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东北缘 三维反演 地壳界面形态 局部起伏变形
下载PDF
香河—北京—涿鹿及其相邻地区壳幔构造与速度结构特征 被引量:26
3
作者 赵金仁 张先康 +3 位作者 张成科 祝治平 任青芳 张建狮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29-36,共8页
通过对北西向的宁河—北京—涿鹿宽角反射/折射剖面西段测深资料的二维处理、计算以及综合解释研究,获得了该段壳幔速度结构和深部构造的基本特征。结果表明:不同区域的壳幔速度结构在纵向和横向上均具有明显的非均匀性,壳幔深部构... 通过对北西向的宁河—北京—涿鹿宽角反射/折射剖面西段测深资料的二维处理、计算以及综合解释研究,获得了该段壳幔速度结构和深部构造的基本特征。结果表明:不同区域的壳幔速度结构在纵向和横向上均具有明显的非均匀性,壳幔深部构造呈现明显的层状结构和东浅西深的倾斜状态,地壳厚度由香河以东的32~33km向西至北京西部的西山山区、怀来南部以及涿鹿迅速加深至39~40km,其中北京为36.5km左右,并且在香河的西侧存在着延伸至M界面的深断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测深 壳幔构造 速度结构 北京 地壳构造
下载PDF
长白山天池火山区上地壳三维速度层析成像 被引量:17
4
作者 赵金仁 张先康 +6 位作者 杨卓欣 张成科 王夫运 张建狮 刘宝峰 段玉玲 王帅军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796-802,共7页
利用三维地震透射观测系统所获得的莫霍界面反射波对长白山天池火山区下方上地壳的三维速度细结构进行了反演计算 ,得到了研究区下方地壳内不同深度的P、S波速度层析成像和VP VS 扰动分布图像 ,结果表明 ,天池火山区及其周边速度结构所... 利用三维地震透射观测系统所获得的莫霍界面反射波对长白山天池火山区下方上地壳的三维速度细结构进行了反演计算 ,得到了研究区下方地壳内不同深度的P、S波速度层析成像和VP VS 扰动分布图像 ,结果表明 ,天池火山区及其周边速度结构所呈现出的非均匀性变化与该区的地质构造和岩浆系统的存在有着密切的关系 ,异常变化比较明显的低P波速度异常体分布和高VP VS 扰动体意味这些介质体处在“软化高温”的状态 ,这与该地区广泛分布的地热异常和低Q值结构的研究结果是一致的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地震透 三维速度细结构 反演 速度层析成像 扰动分布图像 上地壳细结构
下载PDF
山西五台山地区地壳深部结构特征研究 被引量:31
5
作者 赵金仁 张先康 +3 位作者 张成科 张建狮 刘宝峰 潘素珍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23-129,共7页
利用穿过山西断陷带及五台山区的宽角反射,折射地震测深削面所获得的资料对该区地壳结构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五台山地区地壳呈明显的分层结构,上下地壳的分界是以壳内较为连续可靠的反射波B所反映的界面为标志的,上地壳的厚度为23—... 利用穿过山西断陷带及五台山区的宽角反射,折射地震测深削面所获得的资料对该区地壳结构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五台山地区地壳呈明显的分层结构,上下地壳的分界是以壳内较为连续可靠的反射波B所反映的界面为标志的,上地壳的厚度为23—28km,莫霍界面的深度为39—43kin,五台山区是本区M界面最深的地区;地壳结构非均匀变化强烈的地区发生在五台山及其邻近地区,上地壳内较大范围低速异常体的存在和壳内强反射波组的出现可视为地壳深部岩浆活动的一种标志;壳内界面的中断、Pm波的局部不连续和地壳深断裂的存在等诸多现象均表明该地区地壳结构发生了强烈的挤压、变形和构造活动,从而形成了该地区复杂的地形地貌和地壳深浅部异常的结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西断陷带及五台山 地壳深部异常结构 地震测深
下载PDF
河南林县地震区地壳深部构造背景探讨 被引量:16
6
作者 赵金仁 张先康 +3 位作者 张成科 任青芳 祝治平 吴涛 《中国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229-236,共8页
利用菏泽-林县-长治剖面西段与河南省林县微震区有关的6个炮点(分支)的观测资料进行二维处理计算、解释和研究,结果表明:在林县震区的下方存在着M面断裂或构造异常带;壳内存在着明显的速度逆转;林县震区及其东侧的内黄隆起和西侧的太行... 利用菏泽-林县-长治剖面西段与河南省林县微震区有关的6个炮点(分支)的观测资料进行二维处理计算、解释和研究,结果表明:在林县震区的下方存在着M面断裂或构造异常带;壳内存在着明显的速度逆转;林县震区及其东侧的内黄隆起和西侧的太行山隆起壳幔结构与构造具有明显的差异;西浅东深的林县西断裂沿震源深度包络线向深部延伸与震区下方的近垂直的地壳断裂在15km深处交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县 微震区 壳幔结构 深部断裂 地壳深部构造
下载PDF
伽师-阿图什震区地壳深部结构特征的探测与研究 被引量:10
7
作者 赵金仁 张先康 +5 位作者 张成科 任青芳 成双喜 张建狮 聂文英 潘素珍 《中国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317-325,共9页
通过对两条测深剖面资料的处理计算和综合研究后发现 ,研究区壳幔结构具有明显的分层性 ,不同的地质构造块体在速度结构、构造特征上显示出较大差异。上、下地壳的分界C界面和M界面是具有较大起伏变化的界面 ,由伽师下方最浅的 30 0km(... 通过对两条测深剖面资料的处理计算和综合研究后发现 ,研究区壳幔结构具有明显的分层性 ,不同的地质构造块体在速度结构、构造特征上显示出较大差异。上、下地壳的分界C界面和M界面是具有较大起伏变化的界面 ,由伽师下方最浅的 30 0km(C界面 )、4 5 5km(M界面 )向西昆仑山区急剧加深至 4 4 0km和 70 0km ;塔里木块体较高的速度结构意味着地壳结构相对“稳定”的特性 ;根据伽师地区震源深度大多分布在 2 0~ 4 0km这一现象 ,可以认为 ,C、M界面的局部隆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壳幔结构 发震背景 地质构造 伽师-阿图什震区 地壳 深部结构
下载PDF
北京西北地区壳幔结构的非均匀性特征与地震活动 被引量:9
8
作者 赵金仁 张先康 +5 位作者 张成科 张建狮 刘宝峰 任青芳 潘素珍 海燕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19-127,共9页
利用在北京西北部地区穿过张家口—渤海地震带北西段地震测深剖面进行了综合解释和研究, 揭示了延庆—怀来、张北—尚义地震活动区异常的深浅地壳结构特征. 结果表明:研究区基底结构具有明显的起伏变化, 不同的地质构造单元基底埋深存... 利用在北京西北部地区穿过张家口—渤海地震带北西段地震测深剖面进行了综合解释和研究, 揭示了延庆—怀来、张北—尚义地震活动区异常的深浅地壳结构特征. 结果表明:研究区基底结构具有明显的起伏变化, 不同的地质构造单元基底埋深存在着较大差异. 基底埋深在局部地段呈现出的急剧变化可视其为基底断裂存在的一种标志, 基底断裂与地壳深断裂的存在为岩浆的上溢提供了条件, 从而导致了地壳结构强烈的非均匀性. 延怀地区壳内复杂反射波组序列和局部强弱不连续反射带现象的出现, 表明该地区地壳结构发生了强烈的挤压变形, 从而构成了该地区复杂的地壳结构, 为该地区地震的发生提供了动力来源; 张北—尚义地区壳内不同深度范围低速异常体和局部的C1 界面的存在, 可以认为是岩浆多期活动的产物, 在区域构造活动的作用下脆性的上地壳内, 当局部应力积聚到一定的程度从而引发了地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西北部地区 地震测深 深浅构造 发震背景
下载PDF
利用爆破地震揭示华北克拉通基底的高分辨速度结构——大丰—包头折射剖面的探测结果 被引量:1
9
作者 赵金仁 刘保金 +7 位作者 段永红 潘素珍 范振宇 马策军 邓晓果 海燕 王帅军 李怡青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2628-2640,共13页
大丰—包头剖面以"高密度观测点距与炮距"为特点,我们在1334 km测线上获得了21炮高信噪比的地震资料.在对Pg波震相特点分析基础上利用反演方法处理、构建了基底的精细结构图像,揭示了沿剖面不同构造地块基底结构的差异.苏北... 大丰—包头剖面以"高密度观测点距与炮距"为特点,我们在1334 km测线上获得了21炮高信噪比的地震资料.在对Pg波震相特点分析基础上利用反演方法处理、构建了基底的精细结构图像,揭示了沿剖面不同构造地块基底结构的差异.苏北盆地基底埋深4.5~9.0 km、苏鲁隆起1.5~2.0 km,基底埋深与速度结构的强烈起伏变化可视其为华北与扬子板块碰撞、挤压构造环境下形成复杂的构造格局在地震学上的体现;鲁西隆起区基底埋深浅、速度高,结构稳定;华北盆地Pg波到时滞后、视速度低,基底埋深7.0~10.km,速度结构与基底面存在局部的起伏变化.诸多现象揭示出该区为新生代沉积巨厚、规模较大的基底坳陷区.同时在盆地内不同构造单元基底结构呈局部分块、凹陷与凸起并存的构造格局,显示出新生代沉积活动显著、变化强烈、结构不稳定的构造特点;太行山前断裂、聊兰断裂是具有显著地震学标志的断裂构造带,断裂两侧基底界面呈现出"断崖式塌陷"和速度结构的强烈横向非均匀性.综合研究认为,太行山前断裂是华北地区一条重要的构造带,它的复杂性不仅体现在两侧地形地貌、地层介质的截然不同,其基底埋深及速度结构、地壳及地幔岩石圈结构均存在显著的差异,其重要的标志是太行山以东不仅地壳厚度发生了相当规模的减薄,岩石圈的厚度也明显减薄,亦即形成了华北克拉.通破坏在东西部其基底一地壳一岩石圈的结构在空间上具有明显的差异性及强烈的横向非均匀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丰-包头地震剖面 Pg波特点的分区性 基底高分辨结构 基底界面起伏 速度结构非均匀 构造复杂的地震学证据
下载PDF
玛沁—兰州—靖边地震测深剖面地壳速度结构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93
10
作者 李松林 张先康 +2 位作者 张成科 赵金仁 成双喜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210-217,共8页
为研究青藏高原块体和鄂尔多斯地块间的相互作用和构造变形的深部驱动机制 ,布设了 1 0 0 0km长的玛沁—兰州—靖边综合地球物理探测剖面 .本文只介绍由人工地震观测资料所得到的初步结果 .地壳分层性明显 ,以C界面为界 ,总体上可分为... 为研究青藏高原块体和鄂尔多斯地块间的相互作用和构造变形的深部驱动机制 ,布设了 1 0 0 0km长的玛沁—兰州—靖边综合地球物理探测剖面 .本文只介绍由人工地震观测资料所得到的初步结果 .地壳分层性明显 ,以C界面为界 ,总体上可分为上、下地壳两大部分 ,每个部分又包含一些次一级的界面 ;横向变化的总趋势是从东北至西南地壳逐渐变厚 ,地壳厚度的变化主要由下地壳厚度的变化所引起 ;地壳平均速度 ,总的变化趋势是自东北向西南逐渐降低 ,其中在泽库以西和海原地区的速度值明显偏低 ;在泽库以西存在多个壳内低速层 ,在海原附近存在一个低速层 ;壳内反射界面 ,沿测线由东北至西南逐步增多 ;从地震反射波形来看 ,在海原地区Pc波非常强 ,且延续时间长 ;另外 ,在海原地区和泽库以西地区Pm波的复杂性系数很大 ,远远大于其他地段的值 .以上结果表明 ,泽库以西地区和海原地区地壳 -上地幔存在着明显结构异常 ,反映了巴颜喀拉地块和柴达木地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测深 地壳速度结构 玛沁-兰州-靖边剖面 青藏高原 隆升机制 人工地震剖面
下载PDF
帕米尔东北侧地壳结构研究 被引量:89
11
作者 张先康 赵金仁 +5 位作者 张成科 任青芳 聂文英 成双喜 潘素珍 唐周琼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665-671,共7页
1998年在帕米尔东北侧伽师及其周边地区完成了两条深地震宽角反射 折射剖面 .结果表明 ,西昆仑、塔里木和天山在地壳速度结构、构造特征上显示出较大差异 .塔里木块体具有稳定地块的地壳结构特征 ,地壳平均速度较高 (6 .5km s) .向南进... 1998年在帕米尔东北侧伽师及其周边地区完成了两条深地震宽角反射 折射剖面 .结果表明 ,西昆仑、塔里木和天山在地壳速度结构、构造特征上显示出较大差异 .塔里木块体具有稳定地块的地壳结构特征 ,地壳平均速度较高 (6 .5km s) .向南进入西昆仑 ,地壳明显增厚 ,厚度可达 70km左右 ,且地壳平均速度偏低 (6 .0— 6.2km s) ,偏低的地壳平均速度主要来源于相对低速度的下地壳结构 ,反映了西昆仑褶皱系下地壳介质的特征 .向北进入天山后 ,地壳同样明显增厚 ,但增厚的程度低于西昆仑下 ,约为 50— 55km .天山地壳同样具有明显低的平均速度 (6.2km s) ,显示了天山地壳相对“软”的特征 ,但天山地壳偏低的平均速度来源于广泛分布于中地壳的低速度层和速度偏低的下地壳 .在印度块体向北强烈推挤的作用下 ,该区地壳遭受强烈的不均匀变形 ,塔里木块体向南插入西昆仑下 ,向北插入天山下 ,形成了该区强烈地震频繁发生的深部构造环境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米尔 伽师地区 宽角反射/折射 地壳结构 不均匀变形 天山 地震活动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上地壳速度分布与沉积建造和结晶基底起伏的构造研究 被引量:62
12
作者 滕吉文 王夫运 +9 位作者 赵文智 赵金仁 李明 田小波 闫雅芬 张永谦 张成科 段永红 杨卓欣 徐朝繁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753-1766,共14页
基于在鄂尔多斯盆地与其北部造山带地域,即沿延川—包头—满都拉地带进行的地震宽角反射和折射波场探测,取得了高分辨率的Pg波震相.通过走时差分层析成像方法进行Pg波波场走时反演,给出了沿剖面辖区的上地壳速度分布,求得了沉积建造和... 基于在鄂尔多斯盆地与其北部造山带地域,即沿延川—包头—满都拉地带进行的地震宽角反射和折射波场探测,取得了高分辨率的Pg波震相.通过走时差分层析成像方法进行Pg波波场走时反演,给出了沿剖面辖区的上地壳速度分布,求得了沉积建造和结晶基底折射界面的起伏变化,并给予了解释.研究结果表明,鄂尔多斯盆地上地壳为双层结构,上下层之间存在明显的折射界面,上层速度低,纵向变化梯度大;下层速度高,变化较为均匀.基于沿剖面辖区上地壳的速度分布特征提出自南向北应分为:榆林南凹陷、榆林—刀兔隆起、刀兔北至鄂尔多斯北缘断裂为箕形凹陷及其内部的次级构造、呼包凹陷以及伴随的断裂等沉积建造和结晶基底的起伏变化.阴山造山带上地壳速度明显比两侧地区高,速度呈纵向条带状展布,故呈现出结晶基底结构的分布特征和乌拉山、色尔腾山、和教岩体及白云鄂博群陆壳拼合及增生现象.内蒙造山带上地壳亦为双层结构,但基底折射界面不如鄂尔多斯块体明显.本文基于对该区沉积建造和结晶基底的起伏,讨论了沿剖面各有关凹陷的沉积特征与油气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速度分布 沉积建造 结晶基底 油气前景
下载PDF
渤海湾及其邻区壳幔速度结构研究与综述 被引量:58
13
作者 张成科 张先康 +3 位作者 赵金仁 任青芳 张建狮 海燕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428-435,共8页
利用渤海湾及其邻区的10多条地震测深剖面段观测资料,对部分剖面进行二维射线追踪、走时拟合及合成地震图计算,获得了本区地壳上地幔速度结构.结果表明, 地壳上地幔结构在纵向和横向上具有明显的不均匀性.在冀中坳陷东北部的永清附近、... 利用渤海湾及其邻区的10多条地震测深剖面段观测资料,对部分剖面进行二维射线追踪、走时拟合及合成地震图计算,获得了本区地壳上地幔速度结构.结果表明, 地壳上地幔结构在纵向和横向上具有明显的不均匀性.在冀中坳陷东北部的永清附近、黄骅坳陷的渤海湾和济阳坳陷的垦利附近存在上地幔隆起,隆起处的地壳厚度分别约为31, 28和29 km.根据地震波动力学及运动学特征和二维速度结构中的地震界面与速度等值线起伏变化,推测该区有3条地壳深断裂带,在地壳深断裂带一侧或两侧上地壳存在5.90~6.10 km/s的低速层(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海湾 地震测深 地壳 上地幔 速度结构 地震界面 断裂带
下载PDF
西秦岭—东昆仑及邻近地区地壳结构——深地震宽角反射/折射剖面结果 被引量:69
14
作者 张先康 嘉世旭 +7 位作者 赵金仁 张成科 杨健 王夫运 张建狮 刘宝峰 孙国伟 潘素珍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439-450,共12页
在青藏高原东北缘,穿过阿尼玛卿缝合带东端完成了一条637km的近南北向深地震宽角反射,折射剖面.获得的地壳结构剖面表明,该地区Moho界面埋深48~51km,北浅南深,横向变化不大,而地壳内部构造在不同的地质构造块体差异明显.在下... 在青藏高原东北缘,穿过阿尼玛卿缝合带东端完成了一条637km的近南北向深地震宽角反射,折射剖面.获得的地壳结构剖面表明,该地区Moho界面埋深48~51km,北浅南深,横向变化不大,而地壳内部构造在不同的地质构造块体差异明显.在下地壳内出现的两组能量较强的P3、P4波组,反映了研究区下地壳的反射性质和多层结构特征.阿坝弧形断裂以南和阿尼玛卿缝合带附近壳内界面变形强烈,壳内低速异常结构明显,特别是在缝合带下方20km以下的中下地壳异常的低速结构可以解释为存在延伸至中下地壳的破碎带构造特征.在剖面南段反映西秦岭褶皱带至松甘块体相应的地震记录出现复杂、强烈的中下地壳反射和相对较弱的Moho反射震相是该地区地壳结构的明显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秦岭一东昆仑 阿尼玛卿缝合带 深地震测深 地壳构造
下载PDF
大陆深俯冲带的地壳速度结构——东大别造山带深地震宽角反射/折射研究 被引量:68
15
作者 刘福田 徐佩芬 +5 位作者 刘劲松 尹周勋 秦建业 张先康 张成科 赵金仁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366-372,共7页
在安徽大别山 (东大别 )进行的深地震宽角反射 折射探测获得 6条二维地壳速度结构剖面 .结果显示 ,东大别造山带地壳为一高速穹隆构造 ,在其核部中、下地壳变质岩出露于地表 ,波速高达 5 .0km s;在其翼部 ,上、中地壳发育速度约 6 .1k... 在安徽大别山 (东大别 )进行的深地震宽角反射 折射探测获得 6条二维地壳速度结构剖面 .结果显示 ,东大别造山带地壳为一高速穹隆构造 ,在其核部中、下地壳变质岩出露于地表 ,波速高达 5 .0km s;在其翼部 ,上、中地壳发育速度约 6 .1km s的壳内低速层 (体 ) .莫霍面的起伏变化较大 ,中心部位深达 41km左右 ,周边地区则抬升到 32~ 34km .在晓天—磨子潭断裂一线下方莫霍面垂向错断 ,断距约 4km .东大别造山带具有大陆深俯冲 -碰撞造山带地壳结构的典型式样 .莫霍面错断与扬子陆块深俯冲有关 ,错断处表征扬子与华北陆块碰撞缝合的深部位置 .高速穹隆构造可能是两陆块碰撞挤压的产物 ,穹隆翼部上、中地壳发育的低速滑脱带 (面 )可能在碰撞期之后的地壳伸展、超高压变质岩从中地壳抬升出露于地表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陆深俯冲带 深地震测深 地壳速度结构 东大别造山带
下载PDF
西吉—中卫地震测深剖面及其解释 被引量:31
16
作者 李松林 张先康 +7 位作者 任青芳 张成科 石金虎 赵金仁 刘宝峰 潘素珍 张建狮 刘建军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86-92,共7页
通过对南北向的西吉—中卫宽角反射 /折射剖面测深资料的二维处理、计算和解释 ,研究了中宁、中卫和同心一带弧形构造及其两侧的壳幔速度结构和深部构造的基本特征。结果表明 ,3个区域的壳幔速度结构在纵向和横向上均具有明显的非均匀... 通过对南北向的西吉—中卫宽角反射 /折射剖面测深资料的二维处理、计算和解释 ,研究了中宁、中卫和同心一带弧形构造及其两侧的壳幔速度结构和深部构造的基本特征。结果表明 ,3个区域的壳幔速度结构在纵向和横向上均具有明显的非均匀性 ,标志壳幔深部构造存在着差异 ,地壳厚度变化大 ,弧形构造带中部为一莫霍面隆起 (深 4 5 0km) ,弧形构造带南北两侧上地壳中存在不同的低速块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测深 速度结构 壳幔构造 深部构造 测探资料 解释 弧形构造带
下载PDF
阴山造山带—鄂尔多斯盆地岩石圈层、块速度结构与深层动力过程 被引量:54
17
作者 滕吉文 王夫运 +8 位作者 赵文智 张永谦 张先康 闫雅芬 赵金仁 李明 杨辉 张洪双 阮小敏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67-85,共19页
阴山造山带位于鄂尔多斯盆地的北缘,这一地带不仅是构造活动强、弱的变异地域,且为盆、山的耦合地带,故在造山带与盆地地域具有各异的深层动力过程.本文基于高精度人工源地震宽角反射、折射探测和高分辨率的数据采集,通过反演求得了满... 阴山造山带位于鄂尔多斯盆地的北缘,这一地带不仅是构造活动强、弱的变异地域,且为盆、山的耦合地带,故在造山带与盆地地域具有各异的深层动力过程.本文基于高精度人工源地震宽角反射、折射探测和高分辨率的数据采集,通过反演求得了满都拉—鄂尔多斯—榆林—延川长达650 km剖面辖区的岩石圈精细层、块结构.研究结果表明:①沿该剖面由南向北地壳厚度为40~45 km;在不同构造单元其介质、结构均不相同;速度分布、空间结构形态和界面起伏及属性亦存在着明显差异;上地幔顶部速度为8.0~8.1 km/s;②沿剖面存在5条深、大断裂,且将该区切割成为壳、幔结构明显差异的4个构造单元,即鄂尔多斯盆地、盆山耦合地带、阴山造山带、内蒙构造带,它们各自具有固有的深层过程和动力学响应.同时厘定了阴山造山带与内蒙构造带之间的白云鄂博深、大断裂带是古亚洲洋的南界.在这里不仅导致了阴山造山带的形成,而且聚集了诸多的金属矿产资源,地震亦频繁活动.基于上述研究表明,阴山造山带—鄂尔多斯盆地耦合地带的壳、幔结构复杂、呈现出速度结构各异的层、块状展布.显然,在这一错综的成山、成盆、成岩、成矿和成灾地带,有着特异的深层过程和动力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山造山带 鄂尔多斯盆地 岩石圈层、块速度结构 深层动力过程
下载PDF
北京地区上地壳三维细结构层析成像 被引量:50
18
作者 王夫运 张先康 +4 位作者 陈棋福 陈顒 赵金仁 杨卓欣 潘素珍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359-366,共8页
利用三维不分块地震层析成像技术对北京东北部地区的三维人工地震莫霍反射波走时数据进行反演,得到了该区上地壳的三维P波、S波慢度及波速比结构图像,三种结构不同深度的切片图像揭示出慢度和波速比分布有呈北东向和北西向展布的特征.... 利用三维不分块地震层析成像技术对北京东北部地区的三维人工地震莫霍反射波走时数据进行反演,得到了该区上地壳的三维P波、S波慢度及波速比结构图像,三种结构不同深度的切片图像揭示出慢度和波速比分布有呈北东向和北西向展布的特征.断裂活动引起沉积不均匀造成现今的速度分布,地震大多分布在波速比较低的块体内,说明地震不仅与断裂活动有关,有可能还与物质结构和性质相关;北京地区上地壳速度结构、断裂活动和物质性质三者之间存在密切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结构 不分块反演 上地壳 北京地区
下载PDF
秦岭造山带与沉积盆地和结晶基底地震波场及动力学响应 被引量:34
19
作者 滕吉文 李松岭 +7 位作者 张永谦 赵金仁 皮娇龙 王夫运 闫雅芬 杨辉 胡国泽 潘素珍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770-788,共19页
秦岭—大别造山带横贯中国大陆中部,并将我国东部分为南北两部;即华北克拉通和扬子克拉通.在南、北相向运动力系驱动下构成了一个极为复杂的复合、叠加构造带、成矿带和地震活动带.同时导致了该地域异常变化的沉积建造和强烈起伏的结... 秦岭—大别造山带横贯中国大陆中部,并将我国东部分为南北两部;即华北克拉通和扬子克拉通.在南、北相向运动力系驱动下构成了一个极为复杂的复合、叠加构造带、成矿带和地震活动带.同时导致了该地域异常变化的沉积建造和强烈起伏的结晶基底.然而对它们形成的地球物理边界场响应,岩相和结构的异常变化尚不清晰,特别对盆山之间的耦合响应更缺乏深层动力过程的理解.为此本文通过该区榆林—铜川—涪陵长1000 km剖面的地震探测和研究结果提出:(1)沉积建造厚度变化为4~10 km,结晶基底起伏强烈,幅度可达4~6 km;(2)一系列基底断裂将该区切割为南鄂尔多斯盆地和秦岭北缘前陆盆地、秦岭—大巴造山带和南缘前陆盆地与东北四川盆地,其中前陆盆地为秦岭北渭河盆地和秦岭南通江—万源盆地;(3)秦岭造山带是北部华北克拉通向南推挤、南部扬子克拉通向北推挤下隆升的陆内山体,并构筑了其南、北前陆盆地;(4)秦岭造山带的南、北边界并非是一条边界断层,而应是包括前陆盆地在内的组合界带;(5)秦岭与大巴弧形山系源于同一深部结晶基底,即同根生.这一系列的新认识对深化理解秦岭—大巴造山带形成的深层动力过程和演化机理及厘定扬子克拉通的真实北界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岭造山带 地震波场 沉积盆地 结晶基底 动力学响应
下载PDF
华北东北部裂陷盆地与燕山隆起地壳结构 被引量:45
20
作者 嘉世旭 张成科 +3 位作者 赵金仁 方盛明 刘志 赵俊猛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99-110,共12页
天津—北京—赤城深地震测深剖面采用密集炮点和接收点距设计构成了较为完整的观测系统,利用该剖面地震测深资料研究华北东部裂陷盆地与燕山隆起地壳结构及构造耦合.结合该区域已有研究成果,进一步分析了张渤地震带东段的地震构造环境.... 天津—北京—赤城深地震测深剖面采用密集炮点和接收点距设计构成了较为完整的观测系统,利用该剖面地震测深资料研究华北东部裂陷盆地与燕山隆起地壳结构及构造耦合.结合该区域已有研究成果,进一步分析了张渤地震带东段的地震构造环境.结果显示,华北克拉通东部裂陷盆地结晶基底构造形态和界面结构性质与新生代以来的地壳构造运动密切相关,北侧燕山隆起区高速稳定和南侧裂陷盆地低速松散截然不同的地壳结构,使宝坻-桐柏、宁河-昌黎断裂构造分区线和燕山隆起之间的中间过渡带为张渤地震带东部平原区地震的孕发提供了良好的构造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地震测深 燕山隆起 华北裂陷盆地 地壳结构与地震构造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