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播种模式对新疆小麦干物质积累和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1
作者 赵鑫琳 邢俊刚 +3 位作者 薛丽华 孙诗仁 章建新 毛智民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39-647,共9页
为确定北疆小麦适宜的播种模式,以北疆主栽冬小麦品种新冬18号和新冬41号及春小麦品种新春44号和新春48号为材料,设置晚播冬小麦(10月8日播种,用B1表示)、极晚播冬小麦和冬播春小麦(10月28日播种,用B2表示)以及春播春小麦(4月4日播种,... 为确定北疆小麦适宜的播种模式,以北疆主栽冬小麦品种新冬18号和新冬41号及春小麦品种新春44号和新春48号为材料,设置晚播冬小麦(10月8日播种,用B1表示)、极晚播冬小麦和冬播春小麦(10月28日播种,用B2表示)以及春播春小麦(4月4日播种,用B3表示)三种播种模式,比较分析了播种模式间小麦的生育进程、总茎数、叶面积指数、光合势、干物质积累量、经济系数、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差异.结果表明,B2处理的冬小麦较B1处理晚熟约7d,生育期缩短162d,出苗率、最高总茎数、LAI、总光合势、干物质积累量及总耗水量分别降低27.6个百分点、17.1%、11.5%、9.6%、3.7%和15.9%,而水分利用效率提高15.7%,平均经济系数和产量与B1处理无显著差异;B2处理的春小麦较B3处理早熟7d,生育期延长约4 d,出苗率、最高总茎数、LAI和总耗水量分别降低28.1个百分点、7.6%、5.2%和12.3%,总光合势、成熟期干物质积累量、经济系数、水分利用效率和产量分别提高6.3%、4.0%、4.5%、24.0%和8.7%;B2处理下冬小麦较春小麦晚熟约4d,生育期延长约3d,出苗率和最高总茎数的平均值分别降低7.9个百分点和7.6%,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均无显著差异.极晚播冬小麦和冬播春小麦的平均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均较高,其中产量与晚播冬小麦差异均不显著,熟期接近.综合考虑高产和节水及早熟的需求.本试验条件下,冬小麦极晚播和春小麦冬播是北疆地区小麦的适宜播种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播种模式 冬小麦 春小麦 干物质积累 产量
下载PDF
不同水氮处理对冬播春小麦产量和水氮利用效率的影响 被引量:5
2
作者 王欢 苏文平 +4 位作者 赵鑫琳 艾木拉姑丽·库尔班 孙诗仁 薛丽华 章建新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381-1390,共10页
为探明春麦冬播高产、高效水氮运筹模式,2019—2021年在田间进行两因素三水平裂区试验,灌水量设3150(W_(1))、3600(W_(2))和4200 m^(3)·hm^(-2)(W_(3))三个水平;施氮量设0(N_(0))、135(N_(1))和210kg·hm^(-2)(N_(2))三个水平... 为探明春麦冬播高产、高效水氮运筹模式,2019—2021年在田间进行两因素三水平裂区试验,灌水量设3150(W_(1))、3600(W_(2))和4200 m^(3)·hm^(-2)(W_(3))三个水平;施氮量设0(N_(0))、135(N_(1))和210kg·hm^(-2)(N_(2))三个水平,研究了9种水、氮处理组合对春小麦品种新春48号0~100 cm土层耗水量、群体叶面积指数、干物质积累量、产量及水、氮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增加灌水量提高了0~40 cm土层含水量,减少了40~100 cm土层储水消耗量,增加了总耗水量;同一灌水量条件下,施氮量对总耗水量影响不显著;水、氮协同增产效应大于其单因素效应,增加滴水量或氮肥量均增加小麦群体叶面积指数、总光合势和干物质积累量,水分利用效率(1.12~1.23 kg,m^(3))和氮肥农学利用效率(7.58~11.17 kg·kg^(-1))呈先增后降趋势。水、氮协同增产是叶面积指数、总光合势和干物质积累量提高的结果。北疆春麦冬播适宜的水、氮运筹模式为总灌水量3600~4200 m^(3)·hm^(-2)、总施氮量135~210 kg·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麦冬播 土壤含水量 干物质积累 产量 水氮利用效率
下载PDF
北疆临冬播小麦品种间生育特性及产量比较 被引量:5
3
作者 苏文平 王欢 +5 位作者 艾木拉姑丽·库尔班 赵鑫琳 薛丽华 章建新 刘俊 孙诗仁 《作物杂志》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08-114,共7页
为筛选出适合北疆临冬播小麦品种,采用田间试验,比较了18个小麦品种的出苗率、叶面积指数、干物质积累及产量等。结果表明,越冬期4cm最低地温为-7.93℃条件下,春小麦品种平均出苗率(53.23%)显著高于冬小麦品种(34.20%),宁春系列品种的... 为筛选出适合北疆临冬播小麦品种,采用田间试验,比较了18个小麦品种的出苗率、叶面积指数、干物质积累及产量等。结果表明,越冬期4cm最低地温为-7.93℃条件下,春小麦品种平均出苗率(53.23%)显著高于冬小麦品种(34.20%),宁春系列品种的平均出苗率(60.83%)高于新春系列品种(42.67%);冬小麦品种的平均生育期较春小麦品种长6d且晚熟,新春系列品种的平均生育期(103d)长于农麦和永良系列品种(88d)及宁春系列品种(92d)。新春48号和新冬41号出苗率分别45.60%和52.00%,基本苗数分别为342.00万和390.00万/hm^(2),穗数分别为459.00万和365.00万/hm^(2),穗粒数分别为34.90和33.84;叶面积指数峰值分别为3.96和3.52;总光合势分别为247.00和231.21(m^(2)·d)/m^(2),干物质积累总量和经济系数均较高;生育期分别为104和106d;产量均显著高于其他品种。综合各项指标,新春48号和新冬41号适合北疆地区临冬播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冬播种 小麦品种 出苗率 生育特性 产量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