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毛乌素沙地流动沙丘不同沙障组合措施的防风固沙效益评价 被引量:2
1
作者 石麟 李红悦 +4 位作者 赵雨兴 任余艳 何金军 于凤强 哈斯额尔敦 《干旱区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68-279,共12页
为了解毛乌素沙地沙柳再生沙障、聚乳酸(PLA)沙袋沙障和草绳沙障配置固沙植物种组合措施下的防风固沙效益,通过对各类组合措施下不同高度处风速、近地表输沙量、障内蚀积形态的测定,对比分析了不同材料、坡位、规格下几种沙障组合措施... 为了解毛乌素沙地沙柳再生沙障、聚乳酸(PLA)沙袋沙障和草绳沙障配置固沙植物种组合措施下的防风固沙效益,通过对各类组合措施下不同高度处风速、近地表输沙量、障内蚀积形态的测定,对比分析了不同材料、坡位、规格下几种沙障组合措施的防风固沙效益。结果表明:(1)1 m×1 m规格沙柳再生沙障、草绳沙障组合措施下降低近地表风速效能最大,可达80.29%、78.49%,3 m×3 m规格的草绳、PLA沙障组合措施下防风效能仅为58.14%、57.88%;(2)输沙率降低率表现为:沙柳>草绳>PLA,且呈随规格增加而减小的趋势,其中沙柳再生沙障组合措施阻沙效果较稳定,其他2种稳定性较差;(3)各类措施下障内微地形主要受NW~NNW风向控制,不同类沙障材料障内形态特征不同,整体以侵蚀为主,草绳沙障组合措施障内相对侵蚀深度最大,PLA沙障措施下次之,沙柳沙障措施下表现为以-10~5 cm区间侵蚀深度范围为主的弱蚀积状态,但相对侵蚀深度范围均呈随规格增大、坡位增加而减小的趋势。综合分析认为,沙柳再生沙障配以撒播固沙植物种的人工固沙植被体系最为稳定,防风固沙效益最优,为毛乌素沙地较为适宜的流动沙丘沙障促进植被恢复治理技术措施,其余组合措施可视沙障材料获取难易、运输条件以及流沙环境和治理目的适当采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动沙丘 沙障 组合措施 防风固沙 毛乌素沙地
下载PDF
几种沙生植物水分生理生态特征的研究 被引量:73
2
作者 董学军 杨宝珍 +4 位作者 郭柯 刘志茂 阿拉腾宝 韩松 赵雨兴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期86-94,共9页
本文研究了毛马素沙地一些沙生植物尤其是沙生灌木的蒸腾作用,并探讨了土壤-植物-大气体系水势梯度的变化,得出下列结论:1.根据植物蒸腾速率的日变化规律及叶子水分平衡的差异,将旱生植物水分生态类型分为1)非蒸腾午休型;2... 本文研究了毛马素沙地一些沙生植物尤其是沙生灌木的蒸腾作用,并探讨了土壤-植物-大气体系水势梯度的变化,得出下列结论:1.根据植物蒸腾速率的日变化规律及叶子水分平衡的差异,将旱生植物水分生态类型分为1)非蒸腾午休型;2)轻蒸腾午休型;3)强蒸腾午休型。2.在分析了土壤-植物体系的水流控制后,认为干旱区灌木植物根系吸水能力对叶子气孔阻力变化的敏感程度与植物种群密度有密切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分亏缺 沙生植物 生理生态学
下载PDF
鄂尔多斯高原生态过渡带的判定及生物群区特征 被引量:12
3
作者 陈旭东 陈仲新 赵雨兴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312-318,共7页
本文用Holdridge生命地带方法对鄂尔多斯高原的生物群区进行了分类研究,研制了用于生态过渡带判定的计算机模型,模拟结果与实际情况基本吻合。鄂尔多斯高原的生物群区可分为草原、荒漠灌丛和荒漠3大类,草原群区以本氏针茅... 本文用Holdridge生命地带方法对鄂尔多斯高原的生物群区进行了分类研究,研制了用于生态过渡带判定的计算机模型,模拟结果与实际情况基本吻合。鄂尔多斯高原的生物群区可分为草原、荒漠灌丛和荒漠3大类,草原群区以本氏针茅(Stipabungeana)群落为主,荒漠灌丛群区以冷蒿(Artemisiafrigida),狭叶锦鸡儿(Caraganastenophyla)群落为主,荒漠群区以红砂(Reaumuriasoongorica)群落为主。鄂尔多斯高原的地带性植被在传统上分为典型草原、荒漠草原和草原化荒漠3部分,在典型草原的边界划分上,传统划分与本文结果一致。而在荒漠草原和草原化荒漠的边界方面,模拟结果与传统划分有一定的差异。荒漠灌丛和荒漠草原以及荒漠和草原化荒漠在生物群落特征上具有一定的相似性,荒漠灌丛和荒漠在生态特征上较荒漠草原和草原化荒漠更为旱化,在地理位置上更为靠西部。该计算机模型结合了地理空间分析,能准确地确定生态过渡带的位置和宽度,为研究鄂尔多斯高原生态过渡带的特征提供了较可靠的技术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过渡带 生物群区 计算机模型 判定
下载PDF
鄂尔多斯高原生态过渡带气候特殊性和气候植物生长指数与畜牧业生产动态分析 被引量:10
4
作者 谢海生 陈仲新 赵雨兴 《生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4期355-365,共11页
鄂尔多斯高原位于我国典型的生态过渡带,气候变化明显,系统反应敏感,因此,现有的主要用于植被和气候空间分类的有关植物与气候关系的模型和指数,均不适合用于鄂尔多斯高原生态过渡带气候。植物动态分析。为此,本文利用位于鄂尔多... 鄂尔多斯高原位于我国典型的生态过渡带,气候变化明显,系统反应敏感,因此,现有的主要用于植被和气候空间分类的有关植物与气候关系的模型和指数,均不适合用于鄂尔多斯高原生态过渡带气候。植物动态分析。为此,本文利用位于鄂尔多斯高原中部的伊金霍洛旗39a(1953-1991)气象资料,分析该地区的气候特点,构建一个可用于描述生态过渡带气候特征的气候植物生长指数,并用与植被动态密切相关的天然放牧条件下(1958-1979),该旗牲畜的存栏数和出栏数的历史资料代替植被动态资料,进行鄂尔多斯气候植物生长指数与天然放牧条件下牲畜的存栏数和出栏数的动态分析,构建其ARMAX模型。研究结果表明,鄂尔多斯高原气候敏感易变,降水年际变化大;高原光、温、水配合并不完全一致,光、温超前,降水滞后,天然植被生产力不高;气候植物生长指数与畜牧生产的动态分析结果表明,该地区在天然放牧情况下,主要依赖于牧场植被长势的畜牧生产与气候-植物生长指数密切相关,说明构建的气候植物生长指数确实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该地区的气候与植物生长的关系 ̄(6-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高原 生态过渡带 气候 生长指数
下载PDF
毛乌素沙地飞播植被与生境演变的研究 被引量:39
5
作者 李新荣 赵雨兴 +1 位作者 杨志忠 刘和平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116-124,共9页
飞播造林作为沙地大面积绿洲化的有效的手段,已在毛乌素沙地中运用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本文根据伊金霍洛旗4个播区飞播后十余年的调查资料,分析了杨柴灌丛群落动态变化的特点以及演替的机制,并指出沙地土壤水分生境的改变是群落发... 飞播造林作为沙地大面积绿洲化的有效的手段,已在毛乌素沙地中运用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本文根据伊金霍洛旗4个播区飞播后十余年的调查资料,分析了杨柴灌丛群落动态变化的特点以及演替的机制,并指出沙地土壤水分生境的改变是群落发生演替的主要原因。随着生境的变化,群落的演替可分为4个阶段:先锋植物群落、杨柴群落、油蒿群落和黑格兰、沙地柏、蒙古莸和柠条等中旱生灌丛群落阶段。为了防止杨柴群落的进一步演替或退化,确保这一人工草场的质量,对群落演替的合理人为干扰,是必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乌素沙地 飞播植被动态 人工草场
下载PDF
毛乌素沙地油松的水分关系参数随不同土壤基质的变化 被引量:12
6
作者 董学军 陈仲新 +1 位作者 陈锦正 赵雨兴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5期385-392,共8页
毛乌素沙地作为一个生态过渡带对环境波动及人为干扰十分敏感 ,植树造林对于防治沙漠化具有重要意义。为了有效地防风固沙 ,近些年在这里成功地营建了油松林带。但是 ,由于缺水 ,油松的生长经常受到严重制约。而且 ,这种制约由于土壤基... 毛乌素沙地作为一个生态过渡带对环境波动及人为干扰十分敏感 ,植树造林对于防治沙漠化具有重要意义。为了有效地防风固沙 ,近些年在这里成功地营建了油松林带。但是 ,由于缺水 ,油松的生长经常受到严重制约。而且 ,这种制约由于土壤基质的差异性而得到加剧 ,因为土壤基质的差异会导致水分可利用性的不同。因此 ,很有必要研究生长于不同基质条件下的油松的生理特征。本文选取生长在典型沙丘及梁地 (白垩纪及侏罗纪砂岩 )上的油松 ,研究了其蒸腾作用 ,叶水势及抗旱性特征。主要结果为 :1 )在春季少雨季节 ,梁地油松比沙丘油松经历着更严重的干旱 ,因此 ,在春季的林带管理中应特别注意梁地油松的树情 ,并根据植物水分状况适当灌水。 2 )由于沙丘土壤的保水性差 ,即使在夏秋雨季也不能有效保持水分 ,因此 ,沙丘油松林带应注意密度控制。 3)本研究所测得的油松叶子的初始质壁分离点的渗透势可作为油松在不同土壤条件和不同季节受干旱胁迫伤害的参考临界值 ,也可以指示油松对灌水的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乌素 油松 水分关系 土壤基质 沙丘 梁地
下载PDF
鄂尔多斯高原生态过渡带气候特殊性和气候植物生长指数与畜牧业生产动态分析 被引量:3
7
作者 赵雨兴 吕荣 +3 位作者 杨美良 谢海生 陈仲新 徐占平 《内蒙古林业科技》 1998年第1期23-29,共7页
鄂尔多斯高原位于我国典型的生态过渡带,气候变化明显,系统反应敏感,因此,现有的主要用于植被和气候空间分类的有关植物与气候关系的模型和指数,均不适合用于鄂尔多斯高原生态过渡带气候植物动态分析。为此,利用位于鄂尔多斯高原... 鄂尔多斯高原位于我国典型的生态过渡带,气候变化明显,系统反应敏感,因此,现有的主要用于植被和气候空间分类的有关植物与气候关系的模型和指数,均不适合用于鄂尔多斯高原生态过渡带气候植物动态分析。为此,利用位于鄂尔多斯高原中部的伊金霍洛旗39年(1953~1991)气象资料,分析该地区的气候特点,构建一个可用于描述生态过渡带气候特征的气候植物生长指数,并用与植被动态密切相关的天然放牧条件下(1958~1979),该旗牲畜的存栏数和出栏数的历史资料代替植被动态资料,进行鄂尔多斯气候植物生长指数与天然放牧条件下牲畜的存栏数和出栏数的动态分析,构建其ARMAX模型。研究结果表明,鄂尔多斯高原气候敏感易变,降水年际变化大;高原光、温、水配合并不完全一致,光、温超前,降水滞后,天然植被生产力不高;气候植物生长指数与畜牧生产的动态分析结果表明,该地区在天然放牧情况下,主要依赖于牧场植被长势的畜牧生产与气候-植物生长指数密切相关,说明构建的气候植物生长指数确实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该地区的气候与植物生长的关系〔6-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高原 生态过渡带 气候 植物生长指数
下载PDF
鄂尔多斯地区退耕还林造林模式研究 被引量:7
8
作者 赵雨兴 郝飞鹏 +3 位作者 刘丽芳 何淑芳 邓铭 赵卫国 《中国沙漠》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499-505,共7页
通过对鄂尔多斯地区退耕还林造林模式的研究 ,在造林技术方面总结出先进适用又符合当地实际的造林模式。其中 ,①风沙区造林模式 :旱柳、柠条防风固沙林 ,杨树、沙柳、柠条防风固沙林 ,柠条、紫穗槐防风固沙林 ;②丘陵沟壑区造林模式 :... 通过对鄂尔多斯地区退耕还林造林模式的研究 ,在造林技术方面总结出先进适用又符合当地实际的造林模式。其中 ,①风沙区造林模式 :旱柳、柠条防风固沙林 ,杨树、沙柳、柠条防风固沙林 ,柠条、紫穗槐防风固沙林 ;②丘陵沟壑区造林模式 :油松 +沙棘 ,沙棘 +柠条 ,油松 +山杏 ;③干旱硬梁区造林模式 :柠条两行一带式植苗造林、旱柳、沙柳防风固沙林、榆树、柠条防风固沙林 ,取得了显著成效。。造林实践表明 ,3a后保存率达 10 0 % ,造林成活率大于 70 %的造林面积准格尔旗占 84 %、鄂托克旗占 82 % ,生长状况优良。说明采用的造林模式是成功的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耕还林 造林模式 鄂尔多斯市
下载PDF
大果沙棘扦插育苗技术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赵雨兴 卢立娜 +3 位作者 胡莉芳 贺晓辉 任余艳 王长征 《内蒙古林业科技》 2014年第2期10-13,20,共5页
在大田和大棚2种培育环境下,分别对大果沙棘扦插枝条进行硬枝冷藏处理、硬枝生根粉处理、硬枝水浸泡处理、硬枝生根粉+水浸泡处理、硬枝冷藏+生根粉+水浸泡处理。通过测定扦插后不同阶段苗木成活率、平均苗高、平均根系长、地下生物量... 在大田和大棚2种培育环境下,分别对大果沙棘扦插枝条进行硬枝冷藏处理、硬枝生根粉处理、硬枝水浸泡处理、硬枝生根粉+水浸泡处理、硬枝冷藏+生根粉+水浸泡处理。通过测定扦插后不同阶段苗木成活率、平均苗高、平均根系长、地下生物量以及地上生物量等指标,确定大果沙棘最适宜的扦插育苗技术为大棚内硬枝冷藏+生根粉+水浸泡处理,为西北地区沙棘造林提供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果沙棘 扦插 成活率 苗高 生物量
下载PDF
植物剪枝蒸腾速率变化规律的初步研究
10
作者 赵雨兴 吕荣 +4 位作者 杨美良 刘志茂 郭柯 董学军 徐占平 《内蒙古林业科技》 1998年第1期30-32,共3页
通过对毛乌素沙地几种主要植物的枝条在剪断前后的蒸腾速率的研究,发现这些植物枝条的蒸腾速率在剪离母株后一般会发生较大的变化,说明用快速称重法测定得到的剪断枝条的蒸腾速率与剪断前植物的实际蒸腾速率也存在较大的偏差。由于这... 通过对毛乌素沙地几种主要植物的枝条在剪断前后的蒸腾速率的研究,发现这些植物枝条的蒸腾速率在剪离母株后一般会发生较大的变化,说明用快速称重法测定得到的剪断枝条的蒸腾速率与剪断前植物的实际蒸腾速率也存在较大的偏差。由于这类变化与植物的生物学特性、生长环境的水分条件、测定时叶片的水分状况、剪断的部位和测定的时间等多种因素都有密切关系,定量地预测某个植物剪断枝条的蒸腾速率的变化一般也比较困难。用快速称重法测定植物的蒸腾速率需要有同步的校正措施,否则结果不可靠。气孔计在测定植物枝条剪断前后蒸腾速率的相对变化率时比较准确。因而,用快速称重法测定植物的蒸腾速率,用气孔计来校正其偏差,这种二合一的方法是测定植物蒸腾速率比较准确而理想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蒸腾速率 植物剪枝 快速称重法
下载PDF
干旱胁迫对酸枣幼苗生理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4
11
作者 邹苗 王月林 +5 位作者 李钢铁 冯斐 麻云霞 赵雨兴 石麟 任余燕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65-72,共8页
以1年生酸枣幼苗为试验材料,选用盆栽控水试验法,研究土壤含水量80%(适宜水分,CK)、60%(轻度胁迫,L)、40%(中度干旱,M)和20%(重度干旱,S)4种不同强度干旱胁迫对酸枣幼苗相对含水率、过氧化产物含量、抗氧化酶活性和叶绿素荧光参数等生... 以1年生酸枣幼苗为试验材料,选用盆栽控水试验法,研究土壤含水量80%(适宜水分,CK)、60%(轻度胁迫,L)、40%(中度干旱,M)和20%(重度干旱,S)4种不同强度干旱胁迫对酸枣幼苗相对含水率、过氧化产物含量、抗氧化酶活性和叶绿素荧光参数等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干旱胁迫程度的增加,酸枣幼苗的叶片相对含水率呈现总体下降的趋势;干旱胁迫引发膜脂过氧化,酸枣幼苗体内丙二醛(malondiadehyde,MDA)含量增加;干旱胁迫导致叶片渗透调节物质游离脯游氨酸(proline,Pro)的含量增加;随着干旱胁迫程度升高,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POD)和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的活性逐渐增强;干旱胁迫对酸枣幼苗的光合荧光特性影响显著,初始荧光(Fo)和非光化学猝灭系数(qN)显著增加,而最大荧光(Fm)、光化学猝灭系数(qP)、PSⅡ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和实际光化学效率(ΦPSⅡ)显著降低。综上,干旱胁迫对酸枣幼苗叶片的各生理指标均有一定影响,酸枣幼苗通过调节自身抗氧化酶活性和渗透调节物质等生理指标来适应逆境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枣 干旱胁迫 生理生化
下载PDF
鄂尔多斯主要绿化树种适生立地初步研究 被引量:6
12
作者 卢立娜 高崇华 +5 位作者 赵雨兴 李维向 王红霞 缪树国 任余艳 韩梅 《西部林业科学》 CAS 2015年第2期100-106,共7页
运用实地调查与查阅造林档案资料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鄂尔多斯市9种主要绿化树种在不同立地条件下的树高、胸(地)径、新生枝长度和冠幅,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8种树种在不同立地类型下生长量存在显著差异(P<0.05),樟子松、云杉... 运用实地调查与查阅造林档案资料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鄂尔多斯市9种主要绿化树种在不同立地条件下的树高、胸(地)径、新生枝长度和冠幅,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8种树种在不同立地类型下生长量存在显著差异(P<0.05),樟子松、云杉、红瑞木最适立地类型为沙地;油松、金叶榆的适生立地类型为硬梁地和梁地;国槐在覆沙梁地利于粗生长,梁地利于高生长;水蜡和榆叶梅在4种立地类型上生长均较好,水蜡最适合沙地,榆叶梅最适合覆沙梁地;金叶莸在4种立地类型上生长表现无明显差异。相同树种各立地类型间生长量差异的主要原因是不同树种对土壤的要求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化树种 立地类型 胸径(地径) 树高 新生枝长度 冠幅
下载PDF
干旱半干旱地区影响文冠果育苗的主导因子分析 被引量:9
13
作者 任余艳 赵雨兴 +2 位作者 刘朝霞 卢立娜 石麟 《经济林研究》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12,23,共13页
为了探索干旱半干旱地区影响文冠果育苗的主导因素,采用正交试验设计,就播种期、种子等级、覆土厚度、基质类型、营养杯规格等因子对文冠果育苗的影响情况分别进行了大田育苗和容器育苗试验,并通过指标测定和数理统计分析优选出了影响... 为了探索干旱半干旱地区影响文冠果育苗的主导因素,采用正交试验设计,就播种期、种子等级、覆土厚度、基质类型、营养杯规格等因子对文冠果育苗的影响情况分别进行了大田育苗和容器育苗试验,并通过指标测定和数理统计分析优选出了影响文冠果育苗的主导因子及其处理水平。研究结果表明:影响文冠果育苗的主导因子分别是播种期、种子等级、覆土厚度、基质类型、营养杯规格;5月中旬播种、种子等级为Ⅰ级、覆土厚度为5 cm、基质为牛羊粪+本地土、营养杯规格越大的苗木其长势越好;土壤理化性质对文冠果育苗也有一定的影响,土层厚度与苗高、地径间均呈正相关,其相关系数均在0.95以上,土壤养分是苗木生长所需养分的重要来源,适于其苗木生长的土壤p H值在6.5~8.0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冠果 育苗 主导因子 干旱半干旱地区
下载PDF
饲用柠条的营养特点及青贮技术研究 被引量:15
14
作者 任余艳 高崇华 +3 位作者 赵雨兴 严喜斌 卢立娜 张晓娟 《饲料研究》 CAS 2015年第5期1-2,34,共3页
对柠条的营养特点进行分析,根据柠条的营养特点进行青贮技术研究,并分析青贮前后柠条饲料的营养成分变化。结果表明:经青贮后的饲料粗蛋白和粗脂肪比对照组分别提高7.84%和28.13%,纤维素、木质素和粗灰分比对照组分别降低14.76%、13.85%... 对柠条的营养特点进行分析,根据柠条的营养特点进行青贮技术研究,并分析青贮前后柠条饲料的营养成分变化。结果表明:经青贮后的饲料粗蛋白和粗脂肪比对照组分别提高7.84%和28.13%,纤维素、木质素和粗灰分比对照组分别降低14.76%、13.85%和29.80%,能够长期保持青绿饲料和多汁饲料的新鲜状态,从而提高家畜的适口性和消化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柠条 营养 青贮
原文传递
鄂尔多斯主要绿化树种引种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卢立娜 高崇华 +4 位作者 赵雨兴 李维向 胡莉芳 贺晓辉 何金军 《林业资源管理》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15-119,共5页
通过对鄂尔多斯7种不同种源主要绿化树种胸径(地茎)、树高、冠幅、新生枝长的观测,以及多指标综合分析,以确定每一树种的最佳种源地。研究结果表明,乡土树种和在本地引种驯化多年的树种均表现为本地种源适应性最强,生长表现最好;外来引... 通过对鄂尔多斯7种不同种源主要绿化树种胸径(地茎)、树高、冠幅、新生枝长的观测,以及多指标综合分析,以确定每一树种的最佳种源地。研究结果表明,乡土树种和在本地引种驯化多年的树种均表现为本地种源适应性最强,生长表现最好;外来引进树种表现为由自然条件较差地区向自然条件较好地区引进适应性较强,生长表现较好。建议鄂尔多斯市在以后的绿化过程中,要注重推广应用乡土树种和引种驯化多年的树种;而在引进外来树种时,要坚持从相应的种子区(亚区)或相邻的种子区(亚区),以及从自然条件低于鄂尔多斯市的地区选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化树种 引种 适应性 乡土树种
下载PDF
干旱硬梁区柠条密植草场营建模式研究——以斯日古楞密植柠条为例 被引量:1
16
作者 任余艳 刘朝霞 +2 位作者 卢立娜 赵雨兴 斯琴 《饲料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81-83,共3页
文章以斯日古楞密植柠条草场为例,着重论述干旱硬梁区人工灌丛草场的建设目的、建设要点、经营利用方式,深入分析了人工灌丛草场的生态、经济、社会效益,总结人工灌丛草场模式特点,并提出人工灌丛草场的推广及应用前景。
关键词 干旱硬梁区 人工 灌丛草场 模式
原文传递
呼和浩特市城市绿地植物调查及评价 被引量:3
17
作者 贺晓辉 郭鑫 +3 位作者 赵雨兴 卢立娜 任余艳 石麟 《内蒙古林业科技》 2016年第1期59-62,共4页
以呼和浩特市城市绿地为研究对象,在对其绿地现状进行实地调查的基础上,采用层次分析法,综合评价当前呼和浩特市园林绿化树种。结果表明:呼和浩特市园林绿化植物主要有122种,确定主要的指标因子并建立评价指标体系,筛选出骨干树种,为呼... 以呼和浩特市城市绿地为研究对象,在对其绿地现状进行实地调查的基础上,采用层次分析法,综合评价当前呼和浩特市园林绿化树种。结果表明:呼和浩特市园林绿化植物主要有122种,确定主要的指标因子并建立评价指标体系,筛选出骨干树种,为呼和浩特市园林绿化植物选择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和浩特 绿地植物 综合评价 层次分析法
下载PDF
鄂尔多斯市林业现代化发展进程评价指标体系与评价方法 被引量:1
18
作者 任余艳 刘朝霞 +1 位作者 赵雨兴 张晓娟 《内蒙古林业科技》 2008年第2期48-53,62,共7页
林业现代化发展进程评价是一个多因素、多指标且具有动态性的系统评价问题,评价结果是否可靠与所选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方法有着直接的关系。本文在对林业评价指标体系和方法深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鄂尔多斯地区林业现代化发展进程的评... 林业现代化发展进程评价是一个多因素、多指标且具有动态性的系统评价问题,评价结果是否可靠与所选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方法有着直接的关系。本文在对林业评价指标体系和方法深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鄂尔多斯地区林业现代化发展进程的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方法、评价过程,旨在为鄂尔多斯市的林业现代化建设服务。评价结果表明,鄂尔多斯市林业发展总体水平处于起步阶段的中后期,已接近初步实现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市 林业现代化 评价
下载PDF
干旱区土地利用/覆盖时空动态变化分析--以准格尔旗为例 被引量:5
19
作者 赵坚 曹春香 +7 位作者 贾慧聪 徐敏 郑盛 田海静 赵雨兴 韩文卿 呼格吉勒图 訾云岗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99-105,共7页
为评估植被恢复以及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脆弱地区的影响,文中选取准格尔旗为研究区,基于1990、2000、2009年三期美国陆地卫星遥感影像提取各时期的土地利用类型,在30m栅格尺度上定量评价并分析其动态变化。变化的驱动因素主要有自然因素... 为评估植被恢复以及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脆弱地区的影响,文中选取准格尔旗为研究区,基于1990、2000、2009年三期美国陆地卫星遥感影像提取各时期的土地利用类型,在30m栅格尺度上定量评价并分析其动态变化。变化的驱动因素主要有自然因素、人口增长和城市化、过度矿产资源开发等负面因素和生态恢复政策的正面因素。结果表明:过去20年间,人类活动及资源开采对生态环境的干扰增加,植被恢复的过程是有效而缓慢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格尔旗 遥感分类 土地利用 覆盖变化 驱动机制 生态恢复评价
原文传递
毛乌素沙地油蒿(Artemisia ordosica)生长及生物量分配对沙漠化的响应 被引量:6
20
作者 孙迎涛 岳艳鹏 +9 位作者 成龙 庞营军 赵河聚 费兵强 修晓敏 吴波 赵雨兴 石麟 何金军 贾晓红 《中国沙漠》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23-133,共11页
植物的资源分配模式可以反映植物对环境的生态适应策略。本研究以毛乌素沙地优势半灌木油蒿(Artemisia ordosica)为研究对象,通过样地调查法,系统分析了不同沙漠化程度(潜在、轻度、中度、重度)下油蒿营养、生殖器官的生长特征和生物量... 植物的资源分配模式可以反映植物对环境的生态适应策略。本研究以毛乌素沙地优势半灌木油蒿(Artemisia ordosica)为研究对象,通过样地调查法,系统分析了不同沙漠化程度(潜在、轻度、中度、重度)下油蒿营养、生殖器官的生长特征和生物量分配规律。结果表明:(1)随着沙漠化程度的加剧,单位面积油蒿种群密度及地上生物量降低,枯死率增加。(2)沙漠化程度的加剧会促进油蒿个体的生长,其当年单株地上总生物量由374.4 g(潜在)增加至2999.6 g(重度),增幅高达701.18%;这一过程中油蒿繁殖分配明显增加,营养分配显著降低(P<0.05),潜在、轻度沙漠化阶段油蒿繁殖分配均保持在18.6%左右,增加不显著(P>0.05),但中度、重度沙漠化阶段油蒿繁殖分配达到40.6%和62.4%,远高于潜在沙漠化阶段。(3)油蒿营养枝和生殖枝的直径、长度及生物量均随着沙漠化程度的增加而增加,但轻度沙漠化阶段油蒿营养枝的生物量显著大于(P<0.05)潜在、中度沙漠化阶段,约是两者的2.0倍和0.7倍。(4)面对沙漠化程度的加剧,油蒿营养枝和生殖枝构件的各指标(叶生物量、茎生物量、穗生物量、叶密度和穗密度)整体上均呈增加趋势,但油蒿叶分配所占比重显著降低(P<0.05),茎分配所占比重先增加后降低,轻度沙漠化阶段油蒿营养生长的茎分配占比最大(41.1%),而生殖枝构件中穗(种子)分配所占比重不断增加。因此,沙漠化的发展严重影响油蒿种群的生存和发展,但油蒿个体的生长及生物量分配格局会随着沙漠化程度的加剧发生调整与权衡,油蒿个体生长策略由以营养生长为主向生殖生长为主发生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漠化 生物量 繁殖分配 营养分配 资源分配模式 权衡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