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信息化军队药物警戒系统的构建与应用 被引量:2
1
作者 郭代红 朱曼 +9 位作者 徐元杰 王辰允 陈超 刘敏超 姚翀 赵鹏芝 高奥 谢婷婷 储藏 张晓东 《解放军药学学报》 CAS 2023年第2期95-99,共5页
目的构建信息化军队药物警戒系统,强化药物安全数据的挖掘利用,促进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方法利用数据抽取、触发器及文本分类技术逐步研发相关软件,构建起自发报告、自动监测、信息交互3个平台,并在实践应用中相辅相成、不断完善。结果由... 目的构建信息化军队药物警戒系统,强化药物安全数据的挖掘利用,促进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方法利用数据抽取、触发器及文本分类技术逐步研发相关软件,构建起自发报告、自动监测、信息交互3个平台,并在实践应用中相辅相成、不断完善。结果由3个平台、6个软件组成的信息化军队药物警戒系统,实现了基于军综网/互联网/局域网三网系多途径、多方式的药品不良反应数据引接、汇聚、反馈与在线查询共享,实现了相关数据来之于军、服务于军的理念;用于开展基于医院信息系统数据的临床用药风险监测评估与预警,高效快捷、精准经济。结论基于信息化及人工智能技术支持的药物警戒系统,能够为各级药事监管决策快捷提供精准的参考数据,也是实施药物警戒制、强化药品全生命周期管理,开展大样本真实世界药物风险评价研究的高效支撑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警戒 药品不良反应 信息化军队药物警戒系统
原文传递
强化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数据利用推动药物警戒体系建设
2
作者 郭代红 姚翀 +5 位作者 陈超 朱曼 徐元杰 马亮 赵鹏芝 高奥 《中国研究型医院》 2023年第6期38-42,共5页
药品不良反应(ADR)监测工作是药物警戒体系建设的基础工作。ADR数据的数量和质量提升,为基于ADR自发报告数据开展临床药品评价与风险预警提供了有效支持。因此,系统化开展ADR自发报告的评价与相关的数据挖掘、数据反馈、数据共享查询等... 药品不良反应(ADR)监测工作是药物警戒体系建设的基础工作。ADR数据的数量和质量提升,为基于ADR自发报告数据开展临床药品评价与风险预警提供了有效支持。因此,系统化开展ADR自发报告的评价与相关的数据挖掘、数据反馈、数据共享查询等数据利用,有利于推动药物警戒体系建设,促进临床安全合理用药;实现ADR数据“来之于体系,用之于体系”的服务反馈理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副反应报告系统 药物监测 全面质量管理 实时查询 药物警戒
下载PDF
2009–2013年军队医院67826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被引量:53
3
作者 郭代红 陈超 +3 位作者 马亮 赵粟裕 赵鹏芝 徐元杰 《中国药物应用与监测》 CAS 2014年第5期300-304,共5页
目的:探讨军队药品不良反应报告的临床特点、规律和相关因素,为进一步深化药品安全监测工作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提取2009–2013年解放军ADR监测中心数据库中158所网点医院上报的全部ADR/ADE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6... 目的:探讨军队药品不良反应报告的临床特点、规律和相关因素,为进一步深化药品安全监测工作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提取2009–2013年解放军ADR监测中心数据库中158所网点医院上报的全部ADR/ADE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67 826例ADR报告中,严重的ADR 4741例(6.99%),新的及严重的ADR 8663例(12.77%);静脉注射是引起ADR的主要给药途径,占78.56%。比较全部ADR报告、严重报告的各种构成比,均存在显著性差异:占比最大的年龄群分别为18~44岁患者(33.75%)、60岁以上患者(34.40%);引起ADR频次较高的药物分别为抗感染药物(33.94%)、抗肿瘤药物(31.22%)。所有ADR报告中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为最多(25.36%),其次为胃肠系统损害;严重ADR报告以全身性损害为最多(17.87%),其次是血液系统异常。结论:全程信息化数据收集手段能显著提升ADR报告数据质量;严重ADR报告的构成比值得关注,应对其涉及的ADR高风险药品、高危人群加强防范,深化重点监测技术,以减少ADR带来的损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品不良反应 信息化 监测 合理用药
下载PDF
解放军总医院1933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描述性分析 被引量:40
4
作者 陈超 郭代红 +2 位作者 刘皈阳 马亮 赵鹏芝 《中国药物应用与监测》 CAS 2008年第1期7-11,共5页
目的:研究我院ADR发生特点,规避临床用药风险,掌握监测工作现状。方法:以Excel电子表格形式下载2004年~2006年ADR报告表,对有关数据进行适当转换后,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933例ADR报告中抗感染药物所占比例最大,其次为抗肿瘤药和中药;AD... 目的:研究我院ADR发生特点,规避临床用药风险,掌握监测工作现状。方法:以Excel电子表格形式下载2004年~2006年ADR报告表,对有关数据进行适当转换后,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933例ADR报告中抗感染药物所占比例最大,其次为抗肿瘤药和中药;ADR累及器官(系统)主要为全身性损害、消化系统;1601例(82.8%)ADR由静脉给药途径所致;新的、严重的报告共涉及10类68个药品,报告填写质量呈逐年上升趋势。结论:ADR发生与药物使用频率密切相关,且与多因素关联;应重视对新的、严重ADR报告的分析,及时筛选信号、展开调研、发布预警,形成有效信息流,降低临床用药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品不良反应 质量评估 信号 预警
下载PDF
碘对比剂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被引量:18
5
作者 徐元杰 张晶 +3 位作者 王茹 蔡伟伟 赵鹏芝 郭代红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232-235,共4页
目的分析碘对比剂不良反应(ADR)报告,探讨碘对比剂ADR发生特点及规律,为降低临床用药风险提供参考。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解放军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数据库中1260例碘对比剂ADR报告,内容包括患者基本信息、药品名称、给药途径、累及系... 目的分析碘对比剂不良反应(ADR)报告,探讨碘对比剂ADR发生特点及规律,为降低临床用药风险提供参考。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解放军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数据库中1260例碘对比剂ADR报告,内容包括患者基本信息、药品名称、给药途径、累及系统/器官、ADR临床表现、ADR诱导时间、严重程度级别、关联性评价及转归等。结果 1260例ADR报告中,男/女比为1.88∶1。第一怀疑药品前3位依次为碘克沙醇(533例,42.3%)、碘海醇(274例,21.75%)、碘佛醇(248例,19.68%)。ADR累及系统/器官最常见为皮肤及皮肤附件损害(661例次),其次为出血及凝血障碍(246例次),第3位为胃肠疾病(188例次)。常见ADR前3位依次为皮疹(497例)、瘙痒(215例)、潮红(190例)。1140例(90.48%)ADR发生于24 h内。结论碘对比剂引起ADR以急性、中轻度为主,但仍需警惕严重ADR。医护人员需重视碘对比剂使用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安全问题,并掌握不良反应的预防和应急处理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造影剂 药物相关性副作用和不良反应 药物副反应报告系统 回顾性研究
下载PDF
军队医院22605例抗感染药物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分析 被引量:29
6
作者 朱曼 郭代红 +6 位作者 凡超 赵粟裕 陈超 马亮 徐元杰 赵鹏芝 赵靓 《中国药物应用与监测》 CAS 2015年第5期284-288,共5页
目的:通过分析军队医院抗感染药物药品不良反应/事件(ADR/ADE)报告,了解其ADR/ADE发生特点及规律。方法:回顾性收集2009–2013年军队ADR监测管理系统中22 605例抗感染药物ADR/ADE,对患者年龄、性别、药品种类、给药途径、药品剂型、累... 目的:通过分析军队医院抗感染药物药品不良反应/事件(ADR/ADE)报告,了解其ADR/ADE发生特点及规律。方法:回顾性收集2009–2013年军队ADR监测管理系统中22 605例抗感染药物ADR/ADE,对患者年龄、性别、药品种类、给药途径、药品剂型、累及系统/器官及临床表现、报告类型、关联性评价及转归等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22 605例ADR/ADE中,男女比例1.06∶1,平均年龄(43.67±22.56)岁,给药途径和药品剂型以静脉滴注和注射剂型为主。涉及22个药物类别,180个品种,药物类别中喹诺酮类6887例(30.47%)、头孢菌素类4044例(17.89%)、β-内酰胺酶抑制剂及其复方制剂2832例(12.53%)位居前3位。单品种中左氧氟沙星2910例次(12.87%)位于首位,其次为阿奇霉素1800例次(7.96%)、加替沙星1576例次(6.97%)。22 605例ADR/ADE累及多个系统/器官,35 495频次,最常见的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14 492例次(40.83%),其次为胃肠系统损害7128例次(20.08%)和全身性损害3707例次(10.44%)。结论:抗感染药物所致的ADR/ADE涉及不同年龄段患者,药物类别和品种分布广,累及多个系统/器官,使用中应加强风险防范,及时识别并处理ADR/AD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感染药物 药品不良反应 药品不良事件 分析
下载PDF
1230例药物致过敏性休克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被引量:26
7
作者 徐元杰 张晶 +3 位作者 郭代红 赵鹏芝 赵英歌 贾王平 《中国药物应用与监测》 CAS 2020年第2期99-103,共5页
目的:探讨药物致过敏性休克不良反应的发生规律和特点,为临床防范严重药品不良反应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收集军队不良反应监测中心2009–2019年过敏性休克不良反应报告1230例,对患者性别、年龄、药品种类、给药途径、关... 目的:探讨药物致过敏性休克不良反应的发生规律和特点,为临床防范严重药品不良反应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收集军队不良反应监测中心2009–2019年过敏性休克不良反应报告1230例,对患者性别、年龄、药品种类、给药途径、关联性评价及转归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抗感染药物、血液系统药、诊断用药、中药制剂、抗肿瘤药相关过敏性休克依次占比28.54%、14.63%、10.98%、9.76%、8.70%;静脉用药导致过敏性休克发生率最高,占90.57%;70.90%的过敏性休克发生在用药中或用药后的30 min内。结论:临床用药前应细询过敏史,严格用药指征,选择合适的给药途径;警惕抗感染药物、造影剂、中药制剂所致的过敏性休克;用药期间及后仔细观察,做好及时抢救准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敏性休克 药品不良反应 回顾性分析 药源性疾病
下载PDF
地塞米松致呃逆不良反应分析 被引量:18
8
作者 王玉玉 郭代红 +4 位作者 刘皈阳 陈超 朱曼 马亮 赵鹏芝 《中国药物应用与监测》 CAS 2011年第2期105-108,共4页
目的:探讨地塞米松与呃逆之间的关联性及对抗呃逆的有效治疗措施。方法:检索全军ADR监测中心数据库,收集2004年1月1日-2010年3月31日地塞米松导致呃逆的ADR报告,对患者的一般情况、用药情况、呃逆临床表现及处理转归进行调查分析,并通... 目的:探讨地塞米松与呃逆之间的关联性及对抗呃逆的有效治疗措施。方法:检索全军ADR监测中心数据库,收集2004年1月1日-2010年3月31日地塞米松导致呃逆的ADR报告,对患者的一般情况、用药情况、呃逆临床表现及处理转归进行调查分析,并通过对国内外有关地塞米松导致呃逆的个案报道文献的分析加以佐证。结果:数据库检索到地塞米松导致呃逆ADR报告11例,其中男性10例(90.91%),女性1例(9.09%),平均(47.55±14.56)岁,均有时间关联性,去激发后均改善,1例再激发阳性,8例排除患者病情及并用药品影响;文献检索到病例报告共37例,男性32例(86.49%),女性5例(13.51%),平均年龄(38.97±16.76)岁,均有时间关联性,去激发后均改善,7例再激发阳性,10例有地塞米松致呃逆既往史。结论:地塞米松可导致呃逆,严重者可见持久性或顽固性呃逆,应用山莨菪碱、针灸及中药汤剂治疗能有效缓解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塞米松 呃逆 不良反应 警示信号 治疗
下载PDF
930例糖肽类和噁唑烷酮类抗感染药物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分析 被引量:16
9
作者 王东晓 朱曼 +5 位作者 郭代红 赵粟裕 马亮 陈超 赵鹏芝 赵靓 《中国药物应用与监测》 CAS 2017年第1期37-41,共5页
目的:通过分析军队医院糖肽类和噁唑烷酮类药物药品不良反应/事件(ADR/ADE)报告,了解糖肽类和噁唑烷酮类药物ADR/ADE发生特点及规律,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收集2009年–2015年军队ADR监测管理系统中糖肽类和噁唑烷... 目的:通过分析军队医院糖肽类和噁唑烷酮类药物药品不良反应/事件(ADR/ADE)报告,了解糖肽类和噁唑烷酮类药物ADR/ADE发生特点及规律,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收集2009年–2015年军队ADR监测管理系统中糖肽类和噁唑烷酮类药物ADR/ADE报告930例,对患者年龄、性别、引起ADR药品种类、给药途径、药品剂型,累及系统/器官及临床表现、ADR/ADE报告类型、关联性评价及转归情况等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930例糖肽类和噁唑烷酮类药物ADR/ADE中,男女比例为1.36:1,平均年龄(48.41±24.95)岁;给药途径和药品剂型以静脉给药和注射剂型为主。930例ADR/ADE以糖肽类药物(768例,82.58%)为主,共涉及4个药物品种,万古霉素(554例,58.49%)、利奈唑胺(162例,17.42%)位居前2位。930例ADR/ADE共累及多个系统/器官,994频次,最常见的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472频次,47.48%),以万古霉素(340频次,36.56%)为最;其次为血液系统损害(156频次,15.69%),以利奈唑胺(110频次,11.83%)为最。结论:930例糖肽类和噁唑烷酮类药物所致的ADR/ADE涉及不同年龄段患者,累及多个系统/器官,临床应用中应加强用药安全风险防范,及时识别并处理ADR/AD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肽类 唑烷酮类 抗感染药物 药品不良反应 药品不良事件
下载PDF
住院患者使用利奈唑胺致相关性血小板减少症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39
10
作者 陈超 郭代红 +6 位作者 曹秀堂 蔡云 王芝林 徐元杰 朱曼 马亮 赵鹏芝 《中国药物警戒》 2012年第2期71-76,共6页
目的研究住院患者使用利奈唑胺致血小板减少的发生率及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横断面研究,以解放军总医院2011年1月至2011年5月间使用利奈唑胺的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医院信息系统记录患者一般资料、病生理情况、用药情况并动态监... 目的研究住院患者使用利奈唑胺致血小板减少的发生率及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横断面研究,以解放军总医院2011年1月至2011年5月间使用利奈唑胺的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医院信息系统记录患者一般资料、病生理情况、用药情况并动态监测血小板计数变化。定义血小板减少症为低于正常值下限(即血小板计数<100×109/L),并根据排除标准控制混杂因素,对纳入病例使用利奈唑胺致血小板减少症的观察指标进行逐步逻辑回归筛选危险因素,并绘制ROC曲线预测发生特征。结果获得用药病例345例,按入排标准纳入有效病例208例,其中男性129(62.02%)例,女性79(37.98%)例,平均年龄为62.67±18.66(16~98)a,用药时间平均为9.68±6.07(3~39)天。使用利奈唑胺致相关性血小板减少症的有59例(28.37%),发生血小板低于正常值或基础值的25%的有106例(50.96%),其中有20人(9.62%)发生了Ⅲ度和Ⅳ度血小板下降,需要输血或输注血小板。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肌酐清除率、基础血小板值、总胆红素、血清白蛋白对血小板减少症的影响具有统计学意义,逐步逻辑回归多因素分析显示基础血小板值和年龄与血小板减少症密切相关。绘制血ROC曲线Youden指数最大时(0.3855),曲线下面积为0.739时,对应切点的敏感度为62.71%,特异度为75.84%。结论基础血小板值、年龄是利奈唑胺致相关性血小板减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对基础血小板值≤204×109/L、年龄≥82岁的患者,容易发生明显血小板减少症甚至出血风险,应加强血常规监测频率。低肌酐清除率、低血清白蛋白水平也是发生血小板减少的重要危险因素,提示利奈唑胺致相关性血小板减少症呈浓度依赖性,并与免疫机制相关。此外,可尝试使用ROC曲线筛选预测利奈唑胺相关性血小板减少的风险特征,并在易感人群中调整合适剂量以兼顾有效性和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奈唑胺 血小板减少 危险因素 肾功能不全 基础血小板值 ROC曲线 药品不不良反应
下载PDF
军队医院310例喹诺酮类药物严重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分析 被引量:22
11
作者 黄翠丽 郭代红 +6 位作者 朱曼 苏畅 吴旭 赵粟裕 马亮 赵鹏芝 赵靓 《中国药物应用与监测》 CAS 2018年第1期28-31,共4页
目的:了解喹诺酮类药物严重药品不良反应/事件(ADR/ADE)的发生规律及特点,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收集2009–2015年军队ADR监测管理系统中喹诺酮类药物严重ADR/ADE报告,共计310例,对患者性别、年龄、引起ADR药品种类... 目的:了解喹诺酮类药物严重药品不良反应/事件(ADR/ADE)的发生规律及特点,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收集2009–2015年军队ADR监测管理系统中喹诺酮类药物严重ADR/ADE报告,共计310例,对患者性别、年龄、引起ADR药品种类、给药途径、药品剂型,累及系统/器官及临床表现、关联性评价及转归情况等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310例严重ADR/ADE中,男女比例为1.21:1,平均年龄为(57.64±22.27)岁,给药途径以静脉滴注为主,共涉及11个品种,位居前3位的分别为左氧氟沙星122例(39.35%)、莫西沙星116例(37.42%)、加替沙星13例(4.19%)。310例严重ADR/ADE中最多见为全身性损害93例次(24.28%),其次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51例次(13.32%),神经紊乱42例次(10.97%)位居第3位;严重ADR表现中位居前3位的分别是过敏性休克(40例次,10.44%)、过敏样反应(30例次,7.83%)和肝功能异常(27例次,7.05%)。结论:喹诺酮类药物所致的严重ADR/ADE涉及多个药物品种,累及多个系统/器官,应用时除关注抗感染疗效外,还应密切监测患者的肝功能、过敏反应及神经系统症状,及时处置用药安全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喹诺酮类药物 严重药品不良反应 药品不良事件
下载PDF
军队医院1175例抗感染药物严重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分析 被引量:17
12
作者 朱曼 凡超 +6 位作者 郭代红 赵粟裕 马亮 陈超 徐元杰 赵鹏芝 赵靓 《中国药物应用与监测》 CAS 2015年第3期163-167,共5页
目的:了解抗感染药物严重药品不良反应/事件(ADR/ADE)的发生规律及特点,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收集2009–2013年军队ADR监测管理系统中抗感染药物严重ADR/ADE 1175例,对患者性别、年龄、药品种类、给药途径、剂型、累及系统/... 目的:了解抗感染药物严重药品不良反应/事件(ADR/ADE)的发生规律及特点,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收集2009–2013年军队ADR监测管理系统中抗感染药物严重ADR/ADE 1175例,对患者性别、年龄、药品种类、给药途径、剂型、累及系统/器官及临床表现、关联性评价及转归等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1175例患者中,男女比例为1.58:1,平均年龄(49.62±24.57)岁,给药途径以静脉滴注为主,药物类别中喹诺酮类195例(16.60%)、头孢菌素类184例(15.66%)、β-内酰胺酶抑制剂及其复方制剂159例(13.53%)位居前3位。涉及124个单品种,位居前3位的分别为左氧氟沙星73例(6.21%),莫西沙星64例(5.45%),利奈唑胺59例(5.02%)。1175例ADR/ADE中最多见为全身性损害286例次(19.13%),其次为肝胆系统损害203例次(13.58%),皮肤及其附件损害186例次(12.44%)位居第3位;严重ADR表现中位居前3位的分别是肝功能异常162例次(10.84%)、过敏性休克137例次(9.16%)和血小板减少97例次(6.49%)。结论:抗感染药物所致的严重ADR/ADE涉及多个药物类别、品种,累及多个系统/器官,应用时除关注抗感染疗效外,还应监测患者肝肾、血液系统相关指标,以及时处置用药安全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感染药物 严重药品不良反应 药品不良事件
下载PDF
军队医院9819例喹诺酮类药物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分析 被引量:17
13
作者 黄翠丽 郭代红 +6 位作者 朱曼 吴旭 苏畅 赵粟裕 马亮 赵鹏芝 赵靓 《中国药物应用与监测》 CAS 2017年第5期293-296,共4页
目的:通过对军队医院喹诺酮类药物药品不良反应/事件(ADR/ADE)报告的相关因素分析,了解喹诺酮类药物ADR/ADE发生特点及规律。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收集2009–2015年军队ADR监测管理系统中喹诺酮类药物ADR/ADE报告9819例,对患者年龄、性... 目的:通过对军队医院喹诺酮类药物药品不良反应/事件(ADR/ADE)报告的相关因素分析,了解喹诺酮类药物ADR/ADE发生特点及规律。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收集2009–2015年军队ADR监测管理系统中喹诺酮类药物ADR/ADE报告9819例,对患者年龄、性别、药品种类、给药途径、药品剂型,累及系统/器官及临床表现、ADR/ADE报告类型、关联性评价及转归情况等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9819例喹诺酮类药物ADR/ADE中,男女比例为1.02:1,平均年龄为(45.67±22.73)岁,给药途径和药品剂型以静脉滴注和注射剂型为主,共涉及17个药物品种,单品种中左氧氟沙星4660例(47.46%)位于首位,其次为莫西沙星1681例(17.12%)、加替沙星1597例(16.26%)。9819例喹诺酮类药物ADR/ADE共累及多个系统/器官,14 740例次,最常见的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5731例次(38.88%),其次为胃肠系统损害2749例次(18.65%)和心外血管损害2162例次(14.67%)。结论:喹诺酮类药物品种繁多,所致的ADR/ADE涉及不同年龄段患者,累及多个系统/器官,在使用中应加强用药安全风险防范,及时识别并处理ADR/AD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喹诺酮类药物 药品不良反应 药品不良事件
下载PDF
三唑类抗真菌药物的药源性肝损伤主动监测研究 被引量:8
14
作者 朱曼 郭茂文 +4 位作者 郭代红 吴旭 马亮 赵鹏芝 赵靓 《中国药物应用与监测》 CAS 2017年第1期45-47,68,共4页
目的:研究应用计算机辅助系统主动监测住院患者3种三唑类抗真菌药物致药源性肝损伤的可行性和关键要素。方法:利用住院患者药品不良事件主动监测与评估警示系统,通过团队论证的方式优化住院患者三唑类抗真菌药物致药源性肝损伤主动监测... 目的:研究应用计算机辅助系统主动监测住院患者3种三唑类抗真菌药物致药源性肝损伤的可行性和关键要素。方法:利用住院患者药品不良事件主动监测与评估警示系统,通过团队论证的方式优化住院患者三唑类抗真菌药物致药源性肝损伤主动监测的事件配置器。回顾性调取2015年1月1日–2015年11月30日我院经静脉途径应用氟康唑氯化钠注射液、注射用伏立康唑、伊曲康唑注射液的住院患者,对系统提示的阳性预警病例进行人工再评价。结果:计划3参数为最优的事件配置器参数,分别筛查氟康唑组、注射用伏立康唑组和伊曲康唑组病例840例、211例和81例。其中氟康唑组系统阳性预警病例377例,人工再评价实际阳性病例为42例,人工阳性预警率为5.00%;注射用伏立康唑组系统阳性预警病例94例,人工再评价实际阳性病例为15例,人工阳性预警率为7.11%;伊曲康唑注射液组系统阳性预警病例28例,人工再评价实际阳性病例为4例,人工阳性预警率为4.94%。结论:本研究中设置的肝损伤事件配置器结合了多种标准参数,可操作性好,弹性空间大,阳性病例丢失率低。采用该系统进行主动监测研究时,事件配置器的参数设置为关键要素,应基于不同目标药物和药品不良事件特点进行个体化设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唑类抗真菌药物 药源性肝损伤 主动监测 氟康唑 伏立康唑 伊曲康唑
下载PDF
2009–2014年军队医院5099例儿童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被引量:11
15
作者 谢婷婷 郭代红 +6 位作者 赵粟裕 马亮 赵靓 徐元杰 朱曼 赵鹏芝 郭俊荣 《中国药物应用与监测》 CAS 2015年第6期360-364,共5页
目的:了解儿童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一般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收集2009–2014年军队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管理系统中儿童药品不良反应报告5099例,对患者性别、年龄、引起ADR药品种类、给药途径... 目的:了解儿童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一般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收集2009–2014年军队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管理系统中儿童药品不良反应报告5099例,对患者性别、年龄、引起ADR药品种类、给药途径、药品剂型,累及系统/器官及临床表现、关联性评价及转归等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5099例儿童ADR报告中,新的和严重的ADR 261例(5.11%)。男女比例为1.56:1,平均年龄为(5.12±2.55)岁,1~3岁儿童ADR发生率最高(28.85%)。给药途径和药品剂型以静脉滴注和注射剂型为主。共涉及药物类别16种,其中引起ADR排名前三位的药物类别分别为抗感染药物(54.17%)、中成药(8.16%)、电解质、酸碱平衡及营养药物(7.79%)。5099例儿童ADR共累及多个系统/器官,7046频次,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3458频次,49.08%),其次为胃肠系统损害(1547频次,21.96%)及全身性损害(595频次,8.44%)。结论:应加强对于儿童用药风险防范工作,合理使用儿科药物,重视ADR的监测及药物咨询等工作,以减少或避免ADR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药品不良反应 报告 分析
下载PDF
军队医院1298例质子泵抑制剂类药物药品不良反应分析 被引量:8
16
作者 谢婷婷 郭代红 +2 位作者 赵粟裕 赵靓 赵鹏芝 《药学服务与研究》 CAS 2018年第3期173-176,共4页
目的:了解质子泵抑制剂(PPIs)类药物所致药品不良反应(ADRs)的发生特点及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收集2009-01-01至2017-03-31军队ADRs监测管理系统中PPIs类药物ADRs报告1298例,对病人性别、年龄、引起A... 目的:了解质子泵抑制剂(PPIs)类药物所致药品不良反应(ADRs)的发生特点及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收集2009-01-01至2017-03-31军队ADRs监测管理系统中PPIs类药物ADRs报告1298例,对病人性别、年龄、引起ADRs药品种类、给药途径、剂型、累及系统/器官及临床表现、关联性评价及转归等情况进行分析。结果:1298例PPIs类药物所致ADRs中,新的和严重的ADRs 84例(6.47%),男女病人比例为1.29∶1,年龄为(51.58±17.70)岁,给药途径和剂型以静脉滴注和注射用粉针剂为主。1298例ADRs报告共涉及5个药物品种,居前三位的分别为:奥美拉唑(415例,31.97%)、兰索拉唑(382例,29.43%)和泮托拉唑(297例,22.88%)。ADRs累及多个系统/器官,共计1510例次,最常见的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400例次,占26.49%),其次为消化系统损害(248例次,占16.42%)和全身性反应(244例次,占16.16%)。结论:应加强PPIs类药物的风险防范工作,合理使用PPIs类药物,重视ADRs的监测及药物咨询等工作,以减少或避免ADRs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子泵抑制剂 药物副反应报告系统 军队医院 回顾性分析
下载PDF
209例抗感染药物药源性肾损伤不良反应/事件报告分析 被引量:8
17
作者 朱曼 蔡乐 +7 位作者 郭代红 任昭 凡超 陈超 马亮 徐元杰 赵鹏芝 赵靓 《药物流行病学杂志》 CAS 2015年第9期537-540,共4页
目的:了解抗感染药物相关药源性肾损伤的发生情况及特点,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调取2009~2013年解放军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数据库中抗感染药物相关的药源性肾损伤报告209例,对涉及的患者年龄、性别、药源性肾损伤的药物类别、品种、... 目的:了解抗感染药物相关药源性肾损伤的发生情况及特点,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调取2009~2013年解放军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数据库中抗感染药物相关的药源性肾损伤报告209例,对涉及的患者年龄、性别、药源性肾损伤的药物类别、品种、给药途径、发生时间、实验室指标、临床表现及转归等情况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209例药源性肾损伤中,男149例(71.29%),女60例(28.71%),平均年龄(53.48±23.62)岁。涉及抗感染药品5大类54个品种,引起ADR频次前3位的药物分别为克林霉素、万古霉素、左氧氟沙星。静脉滴注是引起ADR的主要给药途径,占87.08%。ADR的发生时间相对集中,多在用药后1周以内(84.21%)。对可进行肾损伤分期的108例ADR评价,2、3期患者共56例,占51.85%。大部分病例预后良好,其中治愈和好转共185例(88.52%)。结论:抗感染药物相关肾损伤涉及的药物种类和品种较多,且多发生在1周以内,临床应提高对抗感染药物相关肾损伤的认识,并重点关注引发药源性肾损伤频次较高的抗感染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源性肾损伤 抗感染药物 药品不良反应 药品不良事件
原文传递
全军ADR监测中心2011–2016年273例风险病例报告分析 被引量:4
18
作者 赵靓 郭代红 +4 位作者 陈超 赵博宇 田小燕 赵粟裕 赵鹏芝 《中国药物应用与监测》 CAS 2017年第2期102-106,共5页
目的:系统总结解放军ADR监测中心风险信号筛选、反馈、利用工作,分析风险病例报告的临床特点、规律和相关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2011–2016年期间发布的60期《严重ADR报告月度分析简报》273例风险病例相关特征因素进行统计... 目的:系统总结解放军ADR监测中心风险信号筛选、反馈、利用工作,分析风险病例报告的临床特点、规律和相关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2011–2016年期间发布的60期《严重ADR报告月度分析简报》273例风险病例相关特征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73例病例中,新发严重ADR 186例,集中趋势41例,加关注35例,死亡11例;男女比例为1.44:1,平均年龄(52.98±18.10)岁,构成比最大的年龄群为60~74岁;静脉给药为主要给药途径(65.20%),ADR多发生于用药后1 d以内(61.17%),涉及可疑药品以中药或中成药与抗感染药物构成比最高(21.25%,12.82%),所有风险病例以免疫疾病及感染、肝胆疾病构成比最高(28.29%,12.83%);不合理用药19例(6.96%)。结论:实施月度简报制度是筛选风险警示信息的有效手段,能够提供值得进一步验证的风险信号;新发严重病例为风险信号主要来源,临床用药时应重点关注;临床应提高ADR警戒意识,注意规避不合理用药导致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品不良反应 风险信号 合理用药
下载PDF
501例药源性肾损伤分析 被引量:8
19
作者 赵靓 郭代红 +6 位作者 朱曼 徐元杰 马亮 赵鹏芝 蔡乐 赵粟裕 王忠强 《中国药物警戒》 2015年第10期627-631,共5页
目的:探讨各类药物导致药源性肾损伤的规律和特点,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从2009~2014年解放军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数据库中检索出药源性肾损伤报告501例,对涉及的患者年龄、性别、药物类别、给药途径、时间、临床表现及转归等... 目的:探讨各类药物导致药源性肾损伤的规律和特点,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从2009~2014年解放军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数据库中检索出药源性肾损伤报告501例,对涉及的患者年龄、性别、药物类别、给药途径、时间、临床表现及转归等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501例药源性肾损伤中,女175例(34.93%),男326例(65.07%),平均年龄(54.14±21.99)岁,涉及197种药物,其中抗感染药所占比例最大,给药途径以静脉滴注为主,药品不良反应发生时间多在用药1周以内(72.45%),大部分患者预后良好,其中痊愈、好转406例(81.04%)。结论药源性肾损伤涉及药物种类较多,临床应提高对药源性肾损伤的认识,加强对高危人群及高危药物的预警防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源性肾损伤 药品不良反应 统计分析
下载PDF
我院291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描述性分析 被引量:3
20
作者 马亮 郭代红 +2 位作者 刘皈阳 陈超 赵鹏芝 《中国药物应用与监测》 CAS 2009年第4期229-232,共4页
目的:研究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特点,掌握ADR监测工作现状,规避临床用药风险。方法:以Excel电子表格形式从国家ADR监测网络下载我院2007年12月1日-2008年11月30日ADR报告表,对有关数据进行适当转换后,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91份ADR... 目的:研究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特点,掌握ADR监测工作现状,规避临床用药风险。方法:以Excel电子表格形式从国家ADR监测网络下载我院2007年12月1日-2008年11月30日ADR报告表,对有关数据进行适当转换后,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91份ADR报告中抗感染药物所占比例最大,其次为抗肿瘤药和营养药;ADR累及器官或系统主要为全身性损害、消化系统损害、皮肤及其附件损害;240例(82.5%)ADR由静脉给药途径所致;新的、严重的报告共涉及22种药品。结论:应重视对新的、严重的ADR报告分析,及时筛选信号、展开调研、发布预警,形成有效信息流,降低临床用药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品不良反应 分析 药物警戒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