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复合益生菌对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的影响
1
作者 闫正 刘志英 +4 位作者 郑海蓉 白伟侠 路江浩 贾晓蒙 雷敏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24年第2期195-200,共6页
目的 探讨复合益生菌对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1—12月于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行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手术患者92例,采用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的方法分为2组,随访过程中对照组脱落2例,试验组脱落1例,最终对照组4... 目的 探讨复合益生菌对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1—12月于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行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手术患者92例,采用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的方法分为2组,随访过程中对照组脱落2例,试验组脱落1例,最终对照组44例、试验组45例完成研究。术后第1天开始对照组患者服用麦芽糊精,2次/d,3 g/次,连续服用14 d;试验组患者服用复合益生菌,2次/d,3 g/次,连续服用14 d。观察2组患者术后不同时间点胃肠道症状分级评分量表(GSRS)评分、疼痛VAS评分、关节炎严重程度WOMAC评分、生活质量SF-36评分以及血液相关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 2组患者组内不同时间GSRS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试验组患者组内术后第3天GSR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组内不同时间VAS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试验组患者术后第14天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组内不同时间WOMAC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2组患者术后各时间点WOMAC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2组患者术后不同时间点SF-36总分及生理功能评分、活力评分、社会功能评分、心理健康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2组患者术后不同时间点生理职能评分、躯体疼痛评分、总体健康评分以及情感职能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试验组患者术后第14天SF-36总分及活力评分、心理健康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2组患者组内术后不同时间点白细胞计数、单核细胞百分比、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以及C反应蛋白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2组患者术后第7天白细胞计数、单核细胞百分比、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以及C反应蛋白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服用复合益生菌可改善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的胃肠道症状以及疼痛情况,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及心理健康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益生菌 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 GSRS评分 VAS评分 SF-36评分
下载PDF
婴儿粪便来源双歧杆菌的筛选、鉴定及生物学表征
2
作者 路江浩 贾晓蒙 杨玲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19-124,共6页
为了筛选具有益生特性的优良菌株,该研究从健康婴儿粪便中分离筛选双歧杆菌,采用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试验、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 MS)及全基因组测序对筛选菌株进行鉴定,并通过人工胃肠液耐受实验、抗生素耐药... 为了筛选具有益生特性的优良菌株,该研究从健康婴儿粪便中分离筛选双歧杆菌,采用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试验、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 MS)及全基因组测序对筛选菌株进行鉴定,并通过人工胃肠液耐受实验、抗生素耐药性实验、急性毒性实验对其进行生物学表征。结果表明,分离筛选得到一株双歧杆菌BAL531,经鉴定,该菌株为乳双歧杆菌(Bifidobacterium lactis),其对14种常见肠道致病菌有较好的抑制效果,对9种常用抗生素敏感,经人工胃肠液处理后存活率均在55%以上,无口服及腹腔注射毒性反应。综上,乳双歧杆菌BAL531具有较好的胃肠液耐受性,并能够抑制肠道致病菌,且具有一定的安全性,可作为一株潜在的优良益生菌菌株进行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歧杆菌 婴儿 粪便 益生菌 筛选 鉴定 生物学表征
下载PDF
体外发酵条件下嗜热链球菌S131对肠道健康的调控机制
3
作者 贾晓蒙 李思童 +4 位作者 路江浩 贾洪利 郭红敏 霍文敏 杨玲 《现代食品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41-47,共7页
该研究以HT-29细胞与人体肠道菌群批量发酵模拟系统相结合,探究嗜热链球菌S131对肠道屏障的影响、拮抗致病菌造成的肠道损伤及对有益菌的增殖效果。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S131使HT-29细胞黏蛋白MUC2、紧密连接蛋白ZO-1、ZO-2、Claudin-1... 该研究以HT-29细胞与人体肠道菌群批量发酵模拟系统相结合,探究嗜热链球菌S131对肠道屏障的影响、拮抗致病菌造成的肠道损伤及对有益菌的增殖效果。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S131使HT-29细胞黏蛋白MUC2、紧密连接蛋白ZO-1、ZO-2、Claudin-1与Occludin mRNA相对表达分别提升至1.34、4.59、2.17、5.81和4.25,同时能够缓解产肠毒素性大肠杆菌(Enterotoxigenic E.coli,ETEC)对相应基因表达的抑制,各基因分别提升至1.42、6.28、3.27、5.03和4.79。S131对ETEC造成的HT-29细胞炎症因子分泌增加具有显著抑制作用,使IL-8和IL-1β分别由821.79 pg/mL和2.22 pg/mL降至573.92 pg/mL和0.29 pg/mL。S131改善了ETEC造成的上皮细胞损伤,将细胞增殖率提升至21.07%。同时S131缓解了ETEC造成的AQP-3 mRNA相对表达下调,使AQP-3基因表达提升至1.21。并且通过qPCR检测发现S131提升了体外发酵体系中柔嫩梭菌属(Faecalibacterium)和多形拟杆菌属(Bacteroides thetaiotaomicron)的相对丰度,改善了ETEC造成的乳杆菌属(Lactobacillus)、双歧杆菌属(Bifidobacterium)、多形拟杆菌和柔嫩梭菌属的降低。综上,嗜热链球菌S131可能通过增强肠道屏障、拮抗致病菌损伤和调节肠道菌群来改善肠道健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嗜热链球菌 产肠毒素大肠杆菌(Enterotoxigenic E.coli ETEC) 肠道屏障 炎症因子 肠道菌群
下载PDF
嗜热链球菌S131对巨噬细胞的免疫调节作用研究
4
作者 李旭阳 郭润晴 +4 位作者 路江浩 鄢梦洁 张鹏 刘明月 杨玲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6期247-252,共6页
该实验旨在研究嗜热链球菌(Streptococcus thermophilus)S131调节免疫力的功能,并对其提升免疫力的作用机制进行解析。首先,对菌株定殖肠道和产胞外多糖的能力进行评价;然后,通过细胞实验检测菌株对巨噬细胞RAW264.7(小鼠单核巨噬细胞... 该实验旨在研究嗜热链球菌(Streptococcus thermophilus)S131调节免疫力的功能,并对其提升免疫力的作用机制进行解析。首先,对菌株定殖肠道和产胞外多糖的能力进行评价;然后,通过细胞实验检测菌株对巨噬细胞RAW264.7(小鼠单核巨噬细胞白血病细胞)的增殖、吞噬及对其分泌细胞因子的影响。结果表明,嗜热链球菌S131具有较好的黏附能力,可以高产胞外多糖。其处理RAW264.7细胞后其相对增殖率和吞噬率分别为131.11%和115.13%,且可促细胞分泌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α)、白细胞介素-10(interleukin-10,IL-10)和IL-12细胞因子。综上所述,嗜热链球菌S131可黏附于肠道,可高产胞外多糖,同时可激活巨噬细胞,引起生理性炎症反应,提高机体免疫,能够用于提升免疫力功能食品的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嗜热链球菌(Streptococcus thermophilus)S131 RAW264.7细胞 肠道定殖 调节机体免疫
下载PDF
体外条件下不同乳酸菌对旅行者腹泻的干预机制
5
作者 李思童 贾晓蒙 +5 位作者 路江浩 郭红敏 刘明月 孙策 任磊 杨玲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85-90,共6页
为探究乳酸菌对旅行者腹泻(TD)的干预机制,该研究采用HT-29细胞及肠道菌群批量发酵模拟系统考察乳酸菌拮抗产肠毒素大肠杆菌(ETEC)损伤肠道屏障效果。结果表明,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LP45、嗜酸乳杆菌(Lactobacillus acid... 为探究乳酸菌对旅行者腹泻(TD)的干预机制,该研究采用HT-29细胞及肠道菌群批量发酵模拟系统考察乳酸菌拮抗产肠毒素大肠杆菌(ETEC)损伤肠道屏障效果。结果表明,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LP45、嗜酸乳杆菌(Lactobacillus acidophilus)La28、鼠李糖乳杆菌(Lactobacillus rhamnosus)LR519、乳双歧杆菌(Bifidobacterium lactis)BAL531及嗜热链球菌(Streptococcus thermophilus)S131、S709能够抑制ETEC生长并特异性缓解其造成水通道蛋白(AQP-3)、紧密连接蛋白、黏蛋白(MUC2、MUC5AC)表达下调,同时对白细胞介素-8(IL-8)分泌上调和肠上皮细胞凋亡有一定缓解作用。菌株S131抑制ETEC生长和促进HT-29细胞增殖的效果最好,菌株LP45使AQP-3信使核糖核酸(mRNA)相对表达显著提升(2.77±0.60)倍(P<0.05),菌株S869使IL-8分泌显著下降(35.07±3.19)%(P<0.05),菌株LP45和S709使MUC2、MUC5AC(mRNA)相对表达分别显著提升(2.39±0.15)、(1.89±0.21)倍(P<0.05);菌株S869分别使ZO-1、occludin mRNA相对表达显著上调(15.24±0.93)倍、(9.06±0.09)倍(P<0.05),菌株LR519和BAL531分别使ZO-2 mRNA相对表达显著上调(14.83±1.60)、(13.27±1.01)倍(P<0.05)。综上,乳酸菌可缓解ETEC造成的肠道屏障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杆菌 产肠毒素大肠杆菌 旅行者腹泻 干预机制
下载PDF
白酒产品关键感官特征与质量性价比研究 被引量:8
6
作者 刘明 刘传贺 +7 位作者 吕志远 路江浩 孟镇 高红波 张梦梦 刘玉涛 钟其顶 李秀华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2016年第3期1102-1108,共7页
目的研究某品牌不同价位白酒产品感官特征质量及其与定价的相互关系。方法采用感官剖面和多重比较分析不同产品感官特征差异,通过相关性分析与回归分析影响质量的关键感官特征,通过拟合回归分析评价产品的性价比。结果 6款白酒的窖香、... 目的研究某品牌不同价位白酒产品感官特征质量及其与定价的相互关系。方法采用感官剖面和多重比较分析不同产品感官特征差异,通过相关性分析与回归分析影响质量的关键感官特征,通过拟合回归分析评价产品的性价比。结果 6款白酒的窖香、粮香、柔和度、丰满度、谐调度和纯净度特征差异显著,陈香、持久度的差异较小。产品酒体香味设计均衡合理,感官特征符合其产品的质量档次。其中窖香与甜度是影响品酒师的风格质量评价的关键特征。根据性价比指数,大部分产品的价位设置合理。结论感官定量描述分析方法可为白酒感官质量与价位评价提供技术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酒 定量描述分析 感官特征 性价比指数
原文传递
不同乳杆菌缓解慢性酒精性肝损伤的作用比较 被引量:8
7
作者 朱诗雅 翟齐啸 +7 位作者 赵星 孙新凯 路江浩 李华文 赵建新 张灏 田丰伟 陈卫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2期20-26,共7页
该文探究不同乳杆菌对小鼠慢性酒精性肝损伤的缓解作用。利用C57BL/6小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酒精模型组、阳性对照组和乳杆菌干预组。8周后,通过分析小鼠的血清转氨酶活性、肝脏氧化指标、血清内毒素含量、肝脏炎症因子表达、肠道紧... 该文探究不同乳杆菌对小鼠慢性酒精性肝损伤的缓解作用。利用C57BL/6小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酒精模型组、阳性对照组和乳杆菌干预组。8周后,通过分析小鼠的血清转氨酶活性、肝脏氧化指标、血清内毒素含量、肝脏炎症因子表达、肠道紧密连接蛋白表达水平等,并进行肝组织病理学观察,从而比较不同乳杆菌对慢性酒精性肝损伤的缓解作用。结果表明,所选乳杆菌均能够一定程度地改善慢性酒精引起的小鼠肝损伤。其中,植物乳杆菌LP45(Lactobacillus plantarum 45,LP45)和鼠李糖乳杆菌L519(Lactobacillus rhamnosus 519,L519)效果最为显著。植物乳杆菌LP45和鼠李糖乳杆菌L519显著降低了慢性酒精引起的肝脏脂肪积累和氧化应激,抑制了血液中转氨酶和内毒素的增加,降低了肝脏中炎症因子的升高,并改善了肠道紧密连接蛋白表达的降低。因此,所选乳杆菌中,植物乳杆菌LP45和鼠李糖乳杆菌L519可以通过改善氧化应激和增强肠道屏障功能从而有效缓解小鼠慢性酒精性肝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杆菌 酒精性肝损伤 氧化应激 肠道屏障
下载PDF
益生菌对微生态系统的改善作用及其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21
8
作者 张彦位 路江浩 +6 位作者 鄢梦洁 赵星 张士成 杨玉红 杨玲 何方 赵林森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369-379,共11页
人体微生态系统与宿主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在维护机体健康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当饮食、环境或其他不利因素迫使微生态系统失去平衡时,机体抗感染能力降低,相关疾病也随之而来。益生菌即“有益的微生物”,以乳杆菌和双歧杆菌为主,益生... 人体微生态系统与宿主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在维护机体健康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当饮食、环境或其他不利因素迫使微生态系统失去平衡时,机体抗感染能力降低,相关疾病也随之而来。益生菌即“有益的微生物”,以乳杆菌和双歧杆菌为主,益生菌可以对微生态系统进行正向调节,在维护肠道健康、阴道生殖健康和口腔健康方面具有积极的作用。随着消费者对益生菌认知度的不断提高,益生菌相关的产品广泛流行,益生菌作为活菌型产品的稳定性备受关注。本文综述了益生菌在调节微生态系统、维护机体健康方面的具体作用机制和效果,概括了其在应用过程中面临的问题和相应的解决方案,加深对益生菌益生功能理解的同时,为益生菌的产业应用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益生菌 微生态系统 功能 应用
下载PDF
乳酸菌全基因组测序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3
9
作者 张彦位 杨玲 +6 位作者 路江浩 严超 仵红岩 李玲 刘明月 齐世华 何方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5期444-450,共7页
乳酸菌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具有丰富的物种多样性,在食品、饲料和医药等领域广泛应用,目前市场上绝大多数的益生菌都是乳酸菌。近年来,全基因组测序技术蓬勃发展,大大促进了乳酸菌资源的开发与应用。基于乳酸菌的全基因组信息可以系统... 乳酸菌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具有丰富的物种多样性,在食品、饲料和医药等领域广泛应用,目前市场上绝大多数的益生菌都是乳酸菌。近年来,全基因组测序技术蓬勃发展,大大促进了乳酸菌资源的开发与应用。基于乳酸菌的全基因组信息可以系统且全面地了解菌株的代谢特征、潜在的益生功能与应用方向,可以更加准确地探究乳酸菌的遗传、进化和分类。乳酸菌安全性评价程序要求在基因组水平检索是否存在耐药、毒力和致病性相关基因,并判定相关基因是否可水平转移。应用全基因组测序技术,比较不同代次菌株基因组中基因序列和结构差异,可高效、完整地判定乳酸菌在产业化应用过程中的遗传性和稳定性。在全基因组信息基础上,重构基因组规模代谢网络模型,可模拟并预测菌体细胞在特定环境下的行为,能系统地指导菌株的代谢工程策略。本文对全基因组测序技术在乳酸菌代谢特性、遗传进化、安全性和稳定性方面的应用现状进行了综述,旨在为乳酸菌基因组学研究提供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酸菌 基因组学 安全性 稳定性 基因组规模代谢网络模型 (GSMM)
下载PDF
乳杆菌及双歧杆菌缓解便秘的机制
10
作者 李思童 贾晓蒙 +4 位作者 杨玲 任磊 申朋 梁丛丛 路江浩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2023年第7期778-783,共6页
目的 探讨可改善患者便秘症状的植物乳植杆菌LP45、嗜酸乳杆菌La28和动物双歧杆菌乳亚种BAL531的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HT-29细胞与肠道菌群体外批量发酵系统结合的方法,检测益生菌增殖肠上皮细胞、提升肠道紧密连接性与黏膜屏障能力以及... 目的 探讨可改善患者便秘症状的植物乳植杆菌LP45、嗜酸乳杆菌La28和动物双歧杆菌乳亚种BAL531的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HT-29细胞与肠道菌群体外批量发酵系统结合的方法,检测益生菌增殖肠上皮细胞、提升肠道紧密连接性与黏膜屏障能力以及增强五羟色胺转运体(SERT)、水通道蛋白-3(AQP-3)表达的能力。结果 菌株LP45和BAL531均具有较好的黏附能力并能够增殖肠上皮细胞,菌株La28无增殖作用;菌株LP45、La28和BAL531能显著提升紧密连接蛋白ZO-1和Occludin的mRNA相对表达水平,最高达2.73倍(t=13.099,P<0.001),从而增强肠道屏障。菌株LP45使黏蛋白(MUC2)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提升1.89倍(t=10.285,P=0.001),菌株La28与BAL531无显著影响;菌株LP45、La28和BAL531使SERT mRNA相对表达量分别提升2.13倍、 1.45倍和4.00倍,其中菌株BAL531效果最显著(t=21.308,P<0.001);另外,菌株LP45可使AQP-3 mRNA相对表达量提升2.12倍(t=10.625, P<0.001),菌株BAL531使AQP-3 mRNA相对表达量下调0.79倍(t=-2.611,P=0.059),菌株La28无显著影响(t=-0.951,P=0.395)。结论 菌株LP45、La28和BAL531对便秘症状的缓解作用可能是通过特异性增加肠道润滑、促进肠道蠕动、减缓肠道水液吸收等不同机制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杆菌 双歧杆菌 便秘 肠道屏障
原文传递
白酒品尝中挥发性风味物质实时在线检测方法的研究 被引量:7
11
作者 路江浩 刘明 +6 位作者 徐姿静 张毅 刘传贺 徐占成 熊正河 钟其顶 元晓梅 《中国食品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224-231,共8页
为研究鼻后嗅觉在白酒品尝中的感官特征变化与协同作用,本文基于在线直接实时分析(DART)离子源串联四级杆质谱技术,建立一种在线检测口腔中挥发性风味物质释放过程的方法。通过参数优化确定DART离子源的进样温度为200℃,空气泵的压力为-... 为研究鼻后嗅觉在白酒品尝中的感官特征变化与协同作用,本文基于在线直接实时分析(DART)离子源串联四级杆质谱技术,建立一种在线检测口腔中挥发性风味物质释放过程的方法。通过参数优化确定DART离子源的进样温度为200℃,空气泵的压力为-5.5×10~4Pa,DART离子源的格栅电压为350 V,质谱扫描范围m/z为30~500。对17种典型白酒风味物质的定性特征峰进行确认:乙酸乙酯(m/z=89.30)、己酸乙酯(m/z=162.20)、丁酸乙酯(m/z=117.10)、乳酸乙酯(m/z=136.20)、己酸(m/z=132.20)、乙酸(m/z=78.20)、乙缩醛(m/z=136.20)、糠醛(m/z=114.10)、正丁醇(m/z=92.20)、异戊醇(m/z=106.20)、2,6-二甲基吡嗪(m/z=109.10)、三甲基吡嗪(m/z=123.20)、四甲基吡嗪(m/z=137.20)、2-戊酮(m/z=104.10)、3-羟基-2-丁酮(m/z=158.20)、苯乙酸乙酯(m/z=182.20)、苯甲醛(m/z=124.20)。检测清香型、浓香型和酱香型3种香型风格白酒,其挥发性风味物质种类和浓度变化有较大差异。清香型酒样较清淡醇和,丰满度较低,余味较短,风味物质强度高于1.00×10~4的化合物,清香型酒样有4种,持续时间在6~14 s;浓香型酒样的口味浓郁,丰满度较高,余味较长,风味物质强度高于1.00×10~4的化合物,浓香型酒样有5种,持续时间8~15 s;酱香型酒样口味丰富,丰满度高,余味悠长,风味物质强度高于1.00×10~4的化合物,酱香型酒样有8种,持续时间在4~30 s以上,这与3种香型白酒的感官特征相吻合。本研究实现了对白酒品尝过程中典型风味物质释放的时间-强度变化监测,为进一步研究白酒品尝中风味物质释放规律和余味形成机制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酒 风味物质 实时直接分析(DART) 在线 监测
原文传递
嗜酸乳杆菌La28和植物乳杆菌LP45对过敏小鼠的干预作用 被引量:2
12
作者 鄢梦洁 朱磊磊 +7 位作者 郭润晴 崔树茂 陆文伟 杨玲 路江浩 孙新凯 赵林森 何方 《微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797-805,共9页
【目的】研究嗜酸乳杆菌La28和植物乳杆菌LP45对特应性皮炎和过敏性哮喘小鼠的干预作用,解析其在相关免疫调节上的菌株特异性差异。【方法】对特应性皮炎研究中将40只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La28组和LP45组,除对照组外的其他三组... 【目的】研究嗜酸乳杆菌La28和植物乳杆菌LP45对特应性皮炎和过敏性哮喘小鼠的干预作用,解析其在相关免疫调节上的菌株特异性差异。【方法】对特应性皮炎研究中将40只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La28组和LP45组,除对照组外的其他三组采用2,4-二硝基氟苯诱导耳肿胀和皮炎模型,La28组和LP45组每天灌胃5×10^(8)CFU/mL相应菌粉溶液持续3周,测定各组耳肿胀率并进行皮损症状评分,观察皮肤组织的病理变化,检测皮肤组织中IL-4和IL-13含量。过敏性哮喘研究中除对照组外的其他3组采用卵清蛋白和氢氧化铝佐剂诱导哮喘模型,La28组和LP45组每天灌胃5×10^(8) CFU/mL相应菌粉溶液持续4周,评价各组受试小鼠哮喘症状,观察肺组织病理变化,检测肺组织中IL-4、IL-13和IL-17含量。【结果】La28和LP45可显著降低特应性皮炎小鼠耳肿胀和皮肤损伤,并显著降低IL-4的分泌;对IL-13分泌水平呈下降趋势但与模型组没有显著差异。La28和LP45可缓解小鼠的哮喘症状,LP45可减轻肺组织的病理损伤,减少炎症细胞浸润,肺组织中IL-4、IL-13和IL-17含量显著降低;La28对IL-13分泌量显著降低,IL-4和IL-17分泌水平呈下降趋势但差异不显著。【结论】2株乳酸杆菌尤其是植物乳杆菌LP45,可特异性地调节小鼠的免疫机能和改善组织损伤,从而发挥对特应性皮炎和哮喘的缓解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敏 乳酸杆菌 皮炎 哮喘 细胞因子
原文传递
两歧双歧杆菌TMC3115对生命早期抗生素暴露小鼠远期结肠炎的保护作用及机制 被引量:1
13
作者 王斯栌 彭晨芮 +5 位作者 李金星 程如越 何方 杨玲 路江浩 沈曦 《卫生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624-631,644,共9页
目的探索生命早期两歧双歧杆菌TMC3115改善抗生素暴露的菌群紊乱,对成年期炎症性肠病可能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80只新生幼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空白对照组(n=40)、头孢曲松暴露组(n=20)、两歧双歧杆菌TMC3115干预组(n=20),分别采用生... 目的探索生命早期两歧双歧杆菌TMC3115改善抗生素暴露的菌群紊乱,对成年期炎症性肠病可能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80只新生幼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空白对照组(n=40)、头孢曲松暴露组(n=20)、两歧双歧杆菌TMC3115干预组(n=20),分别采用生理盐水、头孢曲松(100 mg/kg)、头孢曲松(100 mg/kg)+TMC3115(1×10^(9)CFU/d)持续灌胃3周。3周龄时,每组中随机挑选一半小鼠处死检测指标,另一半不予干预喂养至6周龄。6周龄时,空白对照组再随机挑选一半为结肠炎模型组(n=10),空白对照组自由饮用纯水,结肠炎模型组、头孢曲松组和两歧双歧杆菌TMC3115干预组自由饮用3%葡聚糖硫酸钠(dextran sodium sulfate,DSS)水4天,诱导结肠炎。记录小鼠3周龄及DSS干预后的体重变化、脾脏系数、基于二代测序的肠道菌群分析及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白细胞介素10(interleukin-10,IL-10)水平。测量DSS干预小鼠结肠长度,组织炎症病理评分。结果3周龄时,头孢曲松暴露组小鼠体重、肠道菌群多样性和均匀度均低于对照组(P<0.05),而TMC3115干预提高了肠道双歧杆菌属的相对丰度(P<0.05)。成年期DSS刺激后,结肠炎模型组小鼠相比空白对照组出现显著的体重增长抑制、结肠长度缩短及结肠病理评分升高(P<0.05),炎症性肠病模型构建成功。两歧双歧杆菌TMC3115干预组相比头孢曲松暴露组乳杆菌属等有益菌的相对丰度上升,葡萄球菌属、梭状芽胞杆菌属、脱硫弧菌属等有害菌的相对丰度下降(P<0.05)。同时,早期抗生素暴露的小鼠产生了更为强烈的免疫反应,但同时接受TMC3115干预的小鼠相对于单纯干预抗生素的小鼠,血清促炎因子TNF-α、IL-6水平显著下降,抗炎因子IL-10水平提高(P<0.05)。结论生命早期抗生素暴露对于远期炎症性肠病是负面因素,而抗生素暴露背景下的TMC3115治疗对于远期炎症性肠病具有预防意义,其作用机制可能是维持肠道菌群稳态及调节免疫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命早期 肠道菌群 抗生素 炎症性肠病 免疫平衡
原文传递
产γ-氨基丁酸的复合益生菌制品对睡眠的改善作用 被引量:3
14
作者 李玲 杨玲 +7 位作者 路江浩 孙策 仵红岩 鄢梦洁 齐世华 何方 顾文源 赵林森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2022年第9期1006-1012,共7页
目的探讨由产γ-氨基丁酸(GABA)的特性菌株制得的复合益生菌制品对睡眠的改善作用。方法 将产GABA的特性菌株按照一定比例进行复配作为发酵剂,经长时发酵后得到益生菌及其代谢产物的混合物,喷雾干燥后制得复合益生菌制品。非靶标代谢组... 目的探讨由产γ-氨基丁酸(GABA)的特性菌株制得的复合益生菌制品对睡眠的改善作用。方法 将产GABA的特性菌株按照一定比例进行复配作为发酵剂,经长时发酵后得到益生菌及其代谢产物的混合物,喷雾干燥后制得复合益生菌制品。非靶标代谢组学检测复合益生菌制品中的代谢产物种类,再通过人群试验验证复合益生菌制品对睡眠的改善作用。招募患有睡眠障碍人群,设置复合益生菌制品作为试验组,同等剂量的GABA作为对照组,每组50人,干预时间为2周,通过匹斯堡睡眠指数量表(PSQI)和睡眠症状改善情况(包括入睡时间、半夜醒来次数及再次入睡情况、睡眠总时长)对受试人群进行干预前后对比。结果 经非靶标代谢组学检测复合益生菌制品的代谢产物非常丰富,除神经递质类物质GABA外,还有抗氧化物质如谷氨酰胺、脯氨酸、甜菜碱等,乙酸、丁酸盐类等短链脂肪酸及各种氨基酸、维生素类。这些成分在神经调节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人群试验经2周的干预后,试验组PSQI评分显著下降(t=6.120,P<0.000 1),第1周下降了34.6%,第2周下降了42.0%;对照组PSQI评分也显著下降(t=2.716,P<0.010 0),第1周下降了16.0%,第2周下降了22.2%。结论 综合PSQI评分和睡眠症状改善情况,都表明了复合益生菌制品的干预效果优于同等剂量的GABA。推测复合益生菌制品可能通过肠道菌群及代谢产物-肠-脑轴的互动,进而影响免疫和神经内分泌起到调节神经的作用,从而改善睡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睡眠障碍 复合益生菌制品 代谢产物 Γ-氨基丁酸
原文传递
弱后酸化瑞士乳杆菌的筛选及发酵特性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杨玲 仵红岩 +5 位作者 贾洪利 张彦位 孙策 路江浩 何方 齐世华 《微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824-835,共12页
【目的】在大健康背景下,发酵乳凭借其优良的营养和保健功能备受青睐。后酸化是发酵乳在贮存、运输和销售等过程中活性乳酸菌继续代谢产酸导致的,严重影响产品的感官品质,降低菌株的存活率。本文通过筛选弱后酸化的瑞士乳杆菌,改善发酵... 【目的】在大健康背景下,发酵乳凭借其优良的营养和保健功能备受青睐。后酸化是发酵乳在贮存、运输和销售等过程中活性乳酸菌继续代谢产酸导致的,严重影响产品的感官品质,降低菌株的存活率。本文通过筛选弱后酸化的瑞士乳杆菌,改善发酵乳的后酸化问题。【方法】本研究以瑞士乳杆菌L551为出发菌株,硫酸新霉素为筛选压力,筛选弱后酸化的瑞士乳杆菌。以鲜牛奶为基料,比较弱后酸化菌株与原始菌株发酵特性之间的差异。【结果】筛选得到了弱后酸化瑞士乳杆菌L551-1,其发酵过程产酸变慢,42°C发酵7–8 h产酸速度为9°T/h,较原始菌株(19°T/h)降低53%;42°C发酵24h酸度为155°T,较原始菌株(259°T)降低40%;发酵乳4°C存储21d的酸度为122°T,较原始菌株(158°T)降低23%。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as chromatography-massspectrometry,GC-MS)比较两株菌发酵乳的挥发性风味物质组成和含量,未见显著差异。【结论】通过硫酸新霉素筛选获得的弱后酸化瑞士乳杆菌L551-1可显著改善后酸化问题,这对直投式发酵剂的开发与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瑞士乳杆菌 后酸化 发酵特性 发酵乳 风味物质
原文传递
对阴道炎主要致病菌有抑菌活性乳杆菌的筛选及特性 被引量:3
16
作者 鄢梦洁 张欢欢 +4 位作者 路江浩 霍文敏 孙新凯 马新颖 赵林森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2021年第2期161-165,共5页
目的从实验室保藏的乳杆菌中筛选出对阴道炎主要致病菌有抑菌活性的乳杆菌,研究其生物学特性从而作为防治阴道炎的潜在益生菌株。方法采用琼脂扩散法检测乳杆菌对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阴道加德纳菌的抑菌效果。采用共培养法探... 目的从实验室保藏的乳杆菌中筛选出对阴道炎主要致病菌有抑菌活性的乳杆菌,研究其生物学特性从而作为防治阴道炎的潜在益生菌株。方法采用琼脂扩散法检测乳杆菌对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阴道加德纳菌的抑菌效果。采用共培养法探究乳杆菌在不同时间对白假丝酵母生长的抑制效果。检测乳杆菌产过氧化氢和产酸能力、对低pH环境的耐受性以及对家兔阴道黏膜的刺激性。结果植物乳杆菌LP45和鼠李糖乳杆菌LR519对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阴道加德纳菌的抑菌效果最佳。经24 h共培养后,LP45和LR519对白假丝酵母的抑制率分别为95.27%和98.85%。LP45和LR519产过氧化氢量分别为11.28μg/mL和15.15μg/mL,能耐受pH 4.5酸环境。LP45和LR519复合菌在37℃培养48 h可持续产乳酸,且对家兔阴道黏膜无刺激性。结论植物乳杆菌LP45和鼠李糖乳杆菌LR519具有优良的生物学特性,可作为阴道微生态制剂的候选菌株来预防和缓解由菌群紊乱而引起的阴道炎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道炎 致病菌 乳杆菌 生物学特性
原文传递
一株分离自口腔的鼠李糖乳杆菌及其特性
17
作者 鄢梦洁 路江浩 +5 位作者 孙新凯 霍文敏 马新颖 崔文静 何方 赵林森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2020年第12期1370-1374,共5页
目的分离筛选出在维护口腔微生态平衡方面具有潜在益生特性的乳杆菌菌株。方法从健康志愿者的口腔样本中分离乳杆菌,采用生理生化和16S rDNA分子测序进行菌株鉴定,并检测其抑菌能力、凝集能力、表面疏水性以及对溶菌酶耐受性。结果筛选... 目的分离筛选出在维护口腔微生态平衡方面具有潜在益生特性的乳杆菌菌株。方法从健康志愿者的口腔样本中分离乳杆菌,采用生理生化和16S rDNA分子测序进行菌株鉴定,并检测其抑菌能力、凝集能力、表面疏水性以及对溶菌酶耐受性。结果筛选出1株鼠李糖乳杆菌LR863,对变形链球菌、戈登链球菌、牙龈卟啉单胞菌、具核梭杆菌和伴放线放线杆菌具有抑菌作用,经蛋白酶处理后其抑菌活性降低。同时鼠李糖乳杆菌LR863有较强的自凝集能力并对上述5株指示菌有共凝集效果,对二甲苯、氯仿和乙酸乙酯的疏水率依次为76.91%、87.46%和41.88%,能耐受2.0 mg/mL浓度的溶菌酶。结论鼠李糖乳杆菌LR863具有优良生物学特性,可作为口腔保健产品的候选益生菌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健康 鼠李糖乳杆菌 抑菌能力 凝集能力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