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触控、笔和空间手势的混合输入 被引量:3
1
作者 辛义忠 姜欣慧 +1 位作者 李洋 李岩 《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957-967,共11页
针对单通道输入条件下输入能力受限的问题,以触控、笔和空间手势为输入通道,提出混合输入技术,允许用户通过双手配合的方式完成操作任务.首先分析了触控、笔和空间手势的性能特点;然后结合不同复杂程度的实际操作环境,提出以笔输入为主... 针对单通道输入条件下输入能力受限的问题,以触控、笔和空间手势为输入通道,提出混合输入技术,允许用户通过双手配合的方式完成操作任务.首先分析了触控、笔和空间手势的性能特点;然后结合不同复杂程度的实际操作环境,提出以笔输入为主的10种双通道和三通道混合输入技术.性能对比的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相比于单通道笔式输入,双通道并行输入情况下触控+笔的综合性能最优,双通道二维空间划分下,触控点击+笔的性能最优;包含空间手势的混合输入技术错误率最低,但定性评估结果却最不理想.相关结论对基于触控、笔和空间手势的混合交互和界面设计具有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触控交互 笔式交互 空间手势交互 混合输入
下载PDF
面向大屏幕手机的单手目标选择方法 被引量:3
2
作者 辛义忠 李洋 +1 位作者 李岩 姜欣慧 《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750-1756,共7页
针对大尺寸屏幕手机上的远处目标操作困难,且容易产生误操作的问题展开研究.首先通过定性分析考察用户操作手机的习惯,得出拇指自然可及的屏幕区域;然后结合人手的生理结构和手机边框的触觉特征,设计目标选择技术并展开对比实验.除了传... 针对大尺寸屏幕手机上的远处目标操作困难,且容易产生误操作的问题展开研究.首先通过定性分析考察用户操作手机的习惯,得出拇指自然可及的屏幕区域;然后结合人手的生理结构和手机边框的触觉特征,设计目标选择技术并展开对比实验.除了传统的直接选择技术之外,还设计并实现了虚拟屏幕、边缘响应和手指落点触发3种改进的单手目标选择技术.对比实验结果表明:3种改进技术在目标选择时间、目标选择错误率和主观评价上都优于直接选择技术,其中手指落点触发技术表现最优;文中提出的目标选择技术对于大尺寸屏幕手机的单手操作效果和用户体验都有一定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屏幕手机 目标选择技术 单手操作
下载PDF
基于Kinect的人体动作识别方法 被引量:24
3
作者 辛义忠 邢志飞 《计算机工程与设计》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056-1061,共6页
为解决在Kinect平台下人体动作识别中时空复杂性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特征选择的模板识别方法。根据人体不同位置关节点对动作表达的贡献度的不同,将骨骼模型60维的关节点数据转化成24维的距离特征向量,该特征模型能够在空间上对动作进... 为解决在Kinect平台下人体动作识别中时空复杂性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特征选择的模板识别方法。根据人体不同位置关节点对动作表达的贡献度的不同,将骨骼模型60维的关节点数据转化成24维的距离特征向量,该特征模型能够在空间上对动作进行表示,具有一定不变性,计算复杂度低;结合动态时间规整的思想,解决动作识别在时间轴上不统一的问题;基于所提出的方法实现动作识别系统,定义6种基于交互的上肢动作,在此动作库中进行两个实验共1320次测试,两个实验的平均识别率为93.6%和89.8%,实验结果验证了该方法的鲁棒性和有效性,可以满足交互任务的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机交互 骨骼跟踪 动作识别 动态时间规整 KINECT
下载PDF
不同视觉反馈对笔倾斜输入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
4
作者 辛义忠 刘若男 李岩 《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1525-1535,共11页
针对笔倾斜输入过程中存在遮挡、视角错觉和缺乏反馈等问题,分析了视觉反馈的增加对笔倾斜输入性能的影响.首先结合笔倾斜的特点设计了图形全跟踪、图形部分跟踪、图形无跟踪、数字全跟踪、数字部分跟踪和数字无跟踪6种不同的笔倾斜视... 针对笔倾斜输入过程中存在遮挡、视角错觉和缺乏反馈等问题,分析了视觉反馈的增加对笔倾斜输入性能的影响.首先结合笔倾斜的特点设计了图形全跟踪、图形部分跟踪、图形无跟踪、数字全跟踪、数字部分跟踪和数字无跟踪6种不同的笔倾斜视觉反馈;然后通过对比实验考察了经过视觉反馈后,在直接和间接设备上完成不同角间距的目标选择任务时笔倾斜输入的性能.实验结果表明,视觉反馈可以有效地提升目标选择的速度,而跟踪机制可以有效地提高目标选择的准确度;图形反馈的速度快于数字反馈;全跟踪反馈的错误率低于部分跟踪反馈;在直接设备上完成目标选择任务速度快,但在间接设备上完成目标选择任务的准确度更高.最后给出了笔倾斜输入和视觉反馈的使用原则和建议,对笔式界面中的笔倾斜交互和视觉反馈设计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笔式交互 笔倾斜 视觉反馈
下载PDF
目标点击操作中不同方向对笔压性能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辛义忠 马燕飞 +1 位作者 李岩 赵恒悦 《计算机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72-75,共4页
在基于Fitts定理的目标点击任务中,不同的操作方向可能会对笔尖压力的使用性能产生影响,但Fitts定理却忽视了对方向因素的考察。因此,采用实证研究方法设计了两类方向,一类是矩形条菜单方向(北-南,西-东,东北-西南和东南-西北),另一类... 在基于Fitts定理的目标点击任务中,不同的操作方向可能会对笔尖压力的使用性能产生影响,但Fitts定理却忽视了对方向因素的考察。因此,采用实证研究方法设计了两类方向,一类是矩形条菜单方向(北-南,西-东,东北-西南和东南-西北),另一类是压力增减方向(分别在4种方向的矩形条菜单上逐步增大压力(Pressure Increase)或逐步减小压力(Pressure Decrease)来选择两个目标,分别称之为PI Pointing和PD Pointing操作),考察了在基于Fitts定理的点击任务中不同方向对笔压使用性能的影响。实验要求12名实验者依次获取并选择矩形条上的两个不同间距和不同大小的目标。实验结果表明,不同的压力增减方向对笔压的使用性能有影响,而不同的矩形条菜单方向对笔压的使用性能没有显著性差异。本研究对基于笔压使用的用户交互界面设计具有帮助和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点击任务 笔压性能 方向影响 笔式交互
下载PDF
移动手持触摸设备中提高目标选择精度的研究
6
作者 辛义忠 李岩 袁伟强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41-146,共6页
在直接触摸设备上,利用手指直接点击/选择小目标通常会产生误操作。针对此问题,实证地研究了用户使用不同目标选择技术在移动触摸设备上的性能表现。除了传统的直接点击选择目标技术之外,本研究还设计和实现了三种改进的目标选择技术,... 在直接触摸设备上,利用手指直接点击/选择小目标通常会产生误操作。针对此问题,实证地研究了用户使用不同目标选择技术在移动触摸设备上的性能表现。除了传统的直接点击选择目标技术之外,本研究还设计和实现了三种改进的目标选择技术,分别为:平移放大技术、倾斜技术和吸引技术,而且通过设计实验程序并采集实验数据,评价、对比了四种目标选择技术的性能。研究结果表明三种改进的目标选择技术都比直接点击技术效果好。详细的数据分析进一步阐述了不同目标选择技术的特点和差异。基于实验结果,本研究阐明了改进的目标选择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的适用场景,以及在用户界面设计中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机交互 触摸输入 交互技术 目标选择 直接设备
下载PDF
直接和间接的笔倾斜输入性能对比
7
作者 辛义忠 马莹 于霞 《计算机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50-55,共6页
越来越多的笔式设备通过增加笔倾斜输入来提高其输入能力。但在直接输入设备和间接输入设备上执行笔的倾斜操作时,由于操作环境和视觉反馈的不同,往往会导致操作性能产生差异。本研究以探索笔倾斜输入在直接设备和间接设备上的性能差异... 越来越多的笔式设备通过增加笔倾斜输入来提高其输入能力。但在直接输入设备和间接输入设备上执行笔的倾斜操作时,由于操作环境和视觉反馈的不同,往往会导致操作性能产生差异。本研究以探索笔倾斜输入在直接设备和间接设备上的性能差异为目的,以实证手段考察在两种设备上获取不同角间距下的不同笔倾斜目标时的操作速度、稳定性和准确性,讨论导致直接设备和间接设备笔倾斜性能不同的原因,并提出适用的角间距和倾斜目标位置。实验结果表明,在直接设备和间接设备上操作笔倾斜角时,在操作速度上直接设备优于间接设备,但在稳定性和准确性上,间接设备优于直接设备。20°的角间距对两种设备来说都呈现较好的性能,若需要在更小角间距内完成目标选择操作,在间接设备上的效果更好。最后,对两种设备的用户使用习惯进行了总结,为基于笔倾斜角的用户界面设计提供了帮助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机交互 笔倾斜角 直接输入 间接输入
下载PDF
面向惯用手的笔+触控输入
8
作者 辛义忠 姜欣慧 +1 位作者 李岩 李洋 《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725-1733,共9页
针对单手情况下笔的输入能力有限、触控输入精确度低且存在手指遮挡等问题,为了发挥笔和触控各自的优势,提出面向惯用手的笔+触控输入技术.首先设计和展开目标装入实验,分析了笔和触控输入的性能特点.然后结合绘图场景,提出顺序法、交... 针对单手情况下笔的输入能力有限、触控输入精确度低且存在手指遮挡等问题,为了发挥笔和触控各自的优势,提出面向惯用手的笔+触控输入技术.首先设计和展开目标装入实验,分析了笔和触控输入的性能特点.然后结合绘图场景,提出顺序法、交叠法和并行法3种面向惯用手的笔+触控混合输入技术,以及用作对比的按钮法参考技术,并通过实验考察了4种输入技术的性能,结果表明,笔在小目标操作的精度和速度上优于触控;相比于按钮法,交叠法在操作时间和轨迹偏移量方面分别减少了15.9%和0.2%;并行法在时间和偏移量方面分别增加了25.6%和40.5%;顺序法在操作时间方面增加了11.2%,但是在偏移量方面减少了12.8%.最后给出了各种不同混合输入技术的应用场景,对面向惯用手的笔+触控交互和用户界面设计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笔+触控 惯用手输入 输入性能
下载PDF
屏幕区域对笔通道输入性能的影响
9
作者 辛义忠 褚智洁 李岩 《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509-1518,共10页
针对笔通道输入在不同屏幕区域上的差异,分析了屏幕区域对笔通道输入的影响.首先设计了轨迹非受限的书写和轨迹受限的划动2种不同的笔式输入实验任务,然后在Wacom Cintiq 21UX上展开实验并对比考察了笔通道输入在不同屏幕区域的性能.实... 针对笔通道输入在不同屏幕区域上的差异,分析了屏幕区域对笔通道输入的影响.首先设计了轨迹非受限的书写和轨迹受限的划动2种不同的笔式输入实验任务,然后在Wacom Cintiq 21UX上展开实验并对比考察了笔通道输入在不同屏幕区域的性能.实验结果表明,以屏幕一角为极点所形成的极坐标系中,笔通道值随极径的增加而增大,笔通道值与极径之间呈幂函数关系或线性关系;各笔通道值的极值通常出现在屏幕的角落区域;对以右手为惯用手的用户来说,屏幕上侧的笔倾斜角通常大于屏幕下侧的笔倾斜角,笔的方位角随屏幕区域位置呈顺时针减小再增加的趋势;屏幕被划分的数量和屏幕上的不同区域位置均对交互性能存在显著影响;随着屏幕区域划分数量的增加,各区域之间的均值差异减小;结合划动速度、脱离错误率、偏出轨道率和偏离中线值,中部区域的综合性能优于四周区域,小尺寸区域的综合性能优于大尺寸区域,上侧区域的综合性能优于下侧区域.最后给出了面向屏幕区域的交互设计建议,为面向屏幕区域的笔通道交互提供了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笔通道 屏幕区域 笔输入性能 离散化
下载PDF
重排机制下的多目标选择技术
10
作者 辛义忠 杨慧敏 +2 位作者 张丽莹 李岩 郭骁 《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636-644,共9页
针对多目标选择过程中的耗时和误选问题,提出动态重排机制,并提出了动态魔方技术.首先依据目标具备属性的特点提出动态重排机制;然后按照拉近目标、改变光标形状、动态重排目标和额外使用笔的其他通道的原则提出动态魔方技术;并在Wacom ... 针对多目标选择过程中的耗时和误选问题,提出动态重排机制,并提出了动态魔方技术.首先依据目标具备属性的特点提出动态重排机制;然后按照拉近目标、改变光标形状、动态重排目标和额外使用笔的其他通道的原则提出动态魔方技术;并在Wacom Cintiq 21UX上展开多目标选择实验和动态重排机制评价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动态魔方技术的速度和准确率综合性能优于其他对比技术,动态重排机制的引入可以有效地改善目标选择技术的性能;最后对比多目标选择技术的性能,分析动态重排机制的效果,并讨论了多属性目标的动态重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目标选择 重排机制 动态魔方
下载PDF
多通道笔式界面中的模式切换
11
作者 辛义忠 李利明 +2 位作者 张月 王久铭 李岩 《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1172-1178,共7页
针对笔式用户界面中模式切换效率低的问题,设计了模式切换技术并开展实验对其评价.首先,利用笔压力、笔倾斜和笔方位通道,按照笔通道轨迹和笔通道离散化方式,设计了笔压力轨迹、笔倾斜轨迹、笔方位轨迹、笔压力离散化、笔倾斜离散化和... 针对笔式用户界面中模式切换效率低的问题,设计了模式切换技术并开展实验对其评价.首先,利用笔压力、笔倾斜和笔方位通道,按照笔通道轨迹和笔通道离散化方式,设计了笔压力轨迹、笔倾斜轨迹、笔方位轨迹、笔压力离散化、笔倾斜离散化和笔方位离散化等6种模式切换技术.其次,以绘画过程中调整线条的颜色和粗细为场景,设计并在Wacom Intuos 3上开展实验,对比考察6种模式切换技术以及参照技术的性能.实验结果表明,笔压力轨迹技术的综合性能最好,其时间消耗比参照技术减少了20.13%,综合性能比参照技术提升了37.68%;笔倾斜轨迹技术、笔方位轨迹技术和笔方位离散化技术的时间消耗比参照技术分别减少了11.12%,2.65%和10.70%;笔倾斜离散化技术和笔方位离散化技术的错误率相对于参照技术分别减少了62.82%和32.38%.最后,分析了模式切换技术的性能,给出了合理设置阈值、分析上下文环境和选择合适切换级别等模式切换技术的改进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式切换 笔式用户界面 笔通道
下载PDF
基于受控因素的多通道笔式交互相关性考察
12
作者 辛义忠 崔成龙 《信息通信》 2014年第3期93-95,共3页
在计算机工业中,人机交互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研究领域,笔式交互就是众多人机交互技术中的一个研究方向。为提高笔式交互过程中笔的输入带宽,改善笔式交互过程中的用户体验,发掘笔式交互技术的应用潜力,对多自由度的笔式输入通道相关性进... 在计算机工业中,人机交互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研究领域,笔式交互就是众多人机交互技术中的一个研究方向。为提高笔式交互过程中笔的输入带宽,改善笔式交互过程中的用户体验,发掘笔式交互技术的应用潜力,对多自由度的笔式输入通道相关性进行了研究。设计并展开了维持和改变单一通道值对其他通道的影响实验。维持和改变单一通道值对其他通道的影响实验的结果表明,单通道技术学习难度小,操作准确度高,改变单一通道时,其他三个通道呈现出一定的规律性,并对此提出了应用方面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机交互 多通道度笔式交互 笔输入通道相关性
下载PDF
计算机病毒变形技术研究 被引量:14
13
作者 张勐 杨大全 +1 位作者 辛义忠 赵德平 《沈阳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2004年第3期309-312,共4页
介绍了计算机变形病毒,根据变形病毒技术的发展,进一步提出变形病毒的概念,并全面分析变形病毒概念的含义,简要剖析几种典型的计算机变形病毒的工作机理,介绍目前常用的几种变形病毒的查杀方法.
关键词 变形病毒 智能查杀 解密器
下载PDF
增强现实中基于自然特征的实时跟踪方法 被引量:5
14
作者 刘嘉敏 孙洪兴 +2 位作者 陈烁 常燕 辛义忠 《计算机工程与设计》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3549-3553,共5页
在增强现实系统的复杂场景中,对目标的实时跟踪受到场景中诸多因素的制约,导致实时跟踪方法效率低且不准确,为此提出一种基于自然特征的实时跟踪方法。设计了一种螺旋分割模型,对捕获的图像进行螺旋分割,利用SURF算法在分割子块中提取... 在增强现实系统的复杂场景中,对目标的实时跟踪受到场景中诸多因素的制约,导致实时跟踪方法效率低且不准确,为此提出一种基于自然特征的实时跟踪方法。设计了一种螺旋分割模型,对捕获的图像进行螺旋分割,利用SURF算法在分割子块中提取特征点,并进行匹配。在对目标进行跟踪定位时,利用前一帧来预测当前帧目标出现的位置,以减少SURF算法的扫描区域,加速系统运算效率。实验中分别对场景光线强弱、视点和仿射变化以及目标被部分遮挡等不同情况进行测试,该方法均表现出较高的跟踪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强现实 跟踪 自然特征 图像分割 遮挡
下载PDF
基于数据加密的网络通信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被引量:9
15
作者 孟艳红 秦维佳 辛义忠 《沈阳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2004年第1期93-95,共3页
设计了一种更安全、有效的数据加密网络通信系统.该系统采用混合加密体制,即数据以外部CBC模式的三重IDEA算法加密,密钥以RSA加密,并用单向安全函数SHA 1实现签名.在客户机/服务器通信模型下,使用VC++6 0实现网络通信.
关键词 三重IDEA RSA算法 网络通信
下载PDF
笔方位及与笔倾斜的混合输入 被引量:1
16
作者 李岩 李洋 辛义忠 《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1442-1449,共8页
针对传统笔式设备输入能力有限的问题,引入笔方位并考查其性能及其与笔倾斜的混合使用.首先设计笔方位目标选择和笔方位与笔倾斜混合目标选择2个实验;然后采用组内重复方法展开实验,考查笔方位及其与笔倾斜混合输入的性能.实验结果表明... 针对传统笔式设备输入能力有限的问题,引入笔方位并考查其性能及其与笔倾斜的混合使用.首先设计笔方位目标选择和笔方位与笔倾斜混合目标选择2个实验;然后采用组内重复方法展开实验,考查笔方位及其与笔倾斜混合输入的性能.实验结果表明,正方向的笔方位输入优于斜方向;30°,60°和90°笔方位容限划分下,分别形成了6个、4个和1个速度一致区间;笔方位和笔倾斜划分越密集,用户完成目标选择任务的难度越大;当笔方位容限区间为60°且笔倾斜容限区间为20°时达到最优的划分.最后给出笔方位与笔倾斜混合使用的建议和应用场景,为基于方位和倾斜的笔式交互技术设计提供了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笔式交互 笔方位 笔倾斜 混合输入
下载PDF
笔式交互和触摸交互的融合策略 被引量:1
17
作者 李岩 杨慧敏 辛义忠 《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2186-2196,共11页
针对笔输入能力弱和触摸输入精度低的问题,提出笔式交互与触摸交互的融合策略,并设计了笔+触摸输入技术.首先定性考察笔输入和触摸输入的特性和优劣势,提出2种笔+触摸输入的融合策略;其次基于融合策略设计3种笔+触摸输入技术以及用于参... 针对笔输入能力弱和触摸输入精度低的问题,提出笔式交互与触摸交互的融合策略,并设计了笔+触摸输入技术.首先定性考察笔输入和触摸输入的特性和优劣势,提出2种笔+触摸输入的融合策略;其次基于融合策略设计3种笔+触摸输入技术以及用于参照对比的单笔和单触摸输入技术;再通过3个实验比较这些输入技术的性能.实验结果表明,与单笔或单触摸相比,在颜色改变的直线轨迹任务中,笔+单指触摸、笔+多指触摸和笔+触摸手势的性能分别提升至少90.909%,80.165%和148.209%;在颜色和粗细均改变的圆形轨迹任务中,笔+触摸和笔+手势的任务完成时间比单笔分别减少16.552%和19.705%,而错误率不存在显著差异;在颜色和粗细均改变的绘画任务中,笔+单指触摸、笔+多指触摸和笔+触摸手势的综合指标分别为5.933,3.333和4.700.最后给出面向笔+触摸输入的交互设计建议、应用场景和改进思路,对笔和触摸的混合输入与界面设计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笔式交互 触摸交互 融合策略 笔+触摸
下载PDF
指向和轨迹任务下的笔倾斜输入
18
作者 李岩 吴晓然 辛义忠 《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753-1764,共12页
针对笔输入能力有限的问题,在笔式交互中增加笔倾斜输入,并考察了指向和轨迹任务下笔倾斜输入的性能.首先,结合笔倾斜输入的特点设计了指向和轨迹2种不同类型的任务;然后通过组内重复的全因素方法设计实验,并采集笔倾斜及笔尖轨迹信息,... 针对笔输入能力有限的问题,在笔式交互中增加笔倾斜输入,并考察了指向和轨迹任务下笔倾斜输入的性能.首先,结合笔倾斜输入的特点设计了指向和轨迹2种不同类型的任务;然后通过组内重复的全因素方法设计实验,并采集笔倾斜及笔尖轨迹信息,对比考察了2种不同任务下笔倾斜输入的性能.实验结果表明,指向任务下通过倾斜笔来选择不同角间距的目标时,角间距越窄,所花费的时间越长,错误率越高,倾斜笔完成指向任务的时间与角间距及目标倾角之间呈幂指数多项式关系;轨迹任务下完成笔倾斜任务时,在运行时间和偏出轨道率方面,条形轨道比环形轨道的笔倾斜输入性能更好,在偏出倾斜容限率方面,2种轨道不存在显著差异,维持笔倾斜来完成轨迹任务在时间上符合Steering定理.最后,给出了笔倾斜输入的使用建议,对笔式界面中面向不同任务类型的笔倾斜交互设计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笔倾斜输入 指向任务 轨迹任务 笔式交互 多通道
下载PDF
目标选择任务中视觉反馈对笔倾斜输入的影响
19
作者 李岩 辛义忠 王金茹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97-103,共7页
考察了不同类型的视觉反馈对笔倾斜输入性能的影响。针对全图形反馈、部分图形反馈、数字反馈和无反馈4种不同的视觉反馈方式设计实验,测试通过用户倾斜笔来分别选择5°、10°和20°角宽度的扇形目标时的时间和错误率。实... 考察了不同类型的视觉反馈对笔倾斜输入性能的影响。针对全图形反馈、部分图形反馈、数字反馈和无反馈4种不同的视觉反馈方式设计实验,测试通过用户倾斜笔来分别选择5°、10°和20°角宽度的扇形目标时的时间和错误率。实验结果表明在提供视觉反馈时会提高实验者选择扇形目标的速度和准确度,全图形反馈呈现出最好的性能。基于实验的结果,讨论了笔倾斜交互技术的设计方法,提出了一些可能的笔倾斜输入技术应用场景。研究结论对基于使用笔倾斜用户交互界面设计具有帮助和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笔式交互 笔倾斜 视觉反馈
下载PDF
基于皮尔逊相关系数的动态签名验证方法 被引量:4
20
作者 刘若男 辛义忠 李岩 《仪器仪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279-287,共9页
针对动态签名验证中存在的动态特征长度不等、动态签名验证方法较复杂以及识别率较低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皮尔逊相关系数的动态签名验证方法。首先通过划分原始特征区域,筛选并计算对应区域内的特征权重和,然后利用皮尔逊相关分析法... 针对动态签名验证中存在的动态特征长度不等、动态签名验证方法较复杂以及识别率较低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皮尔逊相关系数的动态签名验证方法。首先通过划分原始特征区域,筛选并计算对应区域内的特征权重和,然后利用皮尔逊相关分析法计算各签名特征间的相关系数;再将皮尔逊相关系数作为新特征,分析真伪签名的皮尔逊相关系数分布情况;最后结合高斯密度函数模型,并通过设置个体判别阈值来进行签名验证。实验结果表明,真签名内的皮尔逊相关系数普遍高于真伪签名间的皮尔逊相关系数,且本方法在SVC和xLongSignDB数据集上均展现了较优的签名验证性能,其中xLongSignDB数据集上的误拒率和误识率分别为2.1%和1.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尔逊相关系数 动态签名验证 特征权重 高斯密度函数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