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虹膜定位联合波前像差引导的LASIK术中眼球旋转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7
1
作者 辛宝莉 刘苏冰 +3 位作者 聂晓丽 买志彬 孙宏霞 侯莹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377-380,共4页
目的观察虹膜定位联合波前像差引导的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LASIK)术中眼球旋转的特点与规律。方法选择行虹膜定位联合波前像差引导的LASIK的近视患者560例(1117眼),其中,右眼558眼,左眼559眼。采用Zy... 目的观察虹膜定位联合波前像差引导的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LASIK)术中眼球旋转的特点与规律。方法选择行虹膜定位联合波前像差引导的LASIK的近视患者560例(1117眼),其中,右眼558眼,左眼559眼。采用Zywave波前像差仪(美国博士伦公司)采集患眼在暗室瞳孔自然散大状态下及明光小瞳孔时的虹膜数据及波前像差数据,通过网络传输,在切削角膜瓣后掀开角膜瓣前,启动虹膜定位功能,记录眼球旋转类型和度数(系统默认顺时针旋转角度为正值,逆时针旋转角度为负值)。结果双眼的外旋发生率明显大于内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00),右眼外旋377眼(占33.75%),左眼外旋373眼(占33.40%);双眼的旋转度:右眼-0.1°^-11.4°(平均-3.33°±2.28°),左眼0.1°~14.1°(平均3.03°±2.26°)。双眼内、外旋转度≤5.0°者共950眼(占85.05%),其中右眼内旋169眼,外旋304眼;左眼内旋170眼,外旋307眼。结论角膜行屈光手术时,从坐位的术前检查到仰卧位的屈光手术,眼球会发生内、外旋转,虹膜定位联合波前像差引导的LASIK,能将眼球内、外旋转进行准确定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视 虹膜定位 波前像差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 眼球旋转
下载PDF
双侧性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观察 被引量:6
2
作者 辛宝莉 刘苏冰 +3 位作者 聂晓丽 唐秀侠 王江澜 侯莹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201-202,共2页
目的 观察双侧性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 (CSR)的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 (FFA)。方法 将 2 45例患者进行视力、外眼常规、FFA检查。结果 在 2 45例CSR中 ,有 5 4例主诉眼与对侧无症状眼都患CSR ,双眼发病率占 2 2 .0 4% ,病理改... 目的 观察双侧性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 (CSR)的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 (FFA)。方法 将 2 45例患者进行视力、外眼常规、FFA检查。结果 在 2 45例CSR中 ,有 5 4例主诉眼与对侧无症状眼都患CSR ,双眼发病率占 2 2 .0 4% ,病理改变在黄斑及黄斑周围出现不同形态的渗漏斑点。结论 CSR患者 ,在进行主诉眼检查的同时也应仔细检查对侧眼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侧眼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 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
下载PDF
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不良反应1047例观察 被引量:14
3
作者 辛宝莉 刘苏冰 +1 位作者 聂晓丽 唐秀侠 《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50-51,共2页
目的 观察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 (fluresceinfundusangiography,FFA)中的不良反应。方法 对 10 47例的FFA中出现不良反应的 93例进行回顾性总结 ,就其发生时间、种类、与年龄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  10 47例FFA中出现不良反应者 93... 目的 观察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 (fluresceinfundusangiography,FFA)中的不良反应。方法 对 10 47例的FFA中出现不良反应的 93例进行回顾性总结 ,就其发生时间、种类、与年龄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  10 47例FFA中出现不良反应者 93例 ,占 8 88%。其中发生时间在 2 1~ 60秒者发生率最高 ,共 65例 ,占 69 89% ;年龄发生在 2 1~ 50岁者较多 ,共 73例 ,占78 49% ;胃肠道反应、心血管反应、变态反应 3种反应中 ,以胃肠道反应发生率最高 ,共 64例 ,占 68 81% ,最严重者是心血管反应中的休克现象。结论 FFA严重的不良反应报道逐年增多 ,因此要严格掌握适应证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 不良反应
下载PDF
LASIK手术前后应用Orbscan-Ⅱ对角膜前后表面高度不对称性散光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2
4
作者 辛宝莉 刘苏冰 +3 位作者 聂晓丽 买志彬 侯莹 陶晨雯 《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934-936,共3页
目的探讨行LASIK手术前后,近视散光在Orbscan-Ⅱ角膜地形图的前、后表面高度图中出现不对称性近视散光的疗效观察。方法25752例(51088眼)通过应用Orbscan-Ⅱ角膜地形图检查,发现207例(310眼)近视散光度的轴位,在角膜前表面高度图与后表... 目的探讨行LASIK手术前后,近视散光在Orbscan-Ⅱ角膜地形图的前、后表面高度图中出现不对称性近视散光的疗效观察。方法25752例(51088眼)通过应用Orbscan-Ⅱ角膜地形图检查,发现207例(310眼)近视散光度的轴位,在角膜前表面高度图与后表面高度图形态表现为不对称的"CROSS"现象,对图形及术后视力进行了观察。结果207例(310眼)出现近视散光的"CROSS"现象,发生率为0.80%。术后5眼有剩余散光度,并且角膜地形图在后表面高度图中仍保留术前形态。结论随着屈光性角膜手术病例的增多,临床出现这种"十字"形态的"CROSS"现象,能针对这种现象在实施角膜屈光性手术中重新设计手术方案,从中体现了Orbscan-Ⅱ角膜地形图系统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膜前 后表面高度 散光度 屈光性角膜手术 “十字”形态
下载PDF
215例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眼底荧光血管造影临床分析
5
作者 辛宝莉 刘苏冰 +4 位作者 王晓霞 聂晓丽 唐秀侠 李雯 刘凤云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559-559,共1页
关键词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 眼底荧光血管造影 渗漏点
下载PDF
眼科准分子激光治疗仪的临床应用
6
作者 辛宝莉 王增叶 +5 位作者 侯金香 孙琳 刘苏冰 聂晓丽 吴志鸿 刘国荣 《武警医学》 CAS 1996年第6期357-358,共2页
眼科准分子激光治疗仪的临床应用武警河南总队医院眼科(郑州450052)辛宝莉王增叶侯金香孙琳刘苏冰聂晓丽吴志鸿刘国荣关键词眼科准分子激光治疗仪PRK激光束能量屈光不正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切削术(Photorefrac... 眼科准分子激光治疗仪的临床应用武警河南总队医院眼科(郑州450052)辛宝莉王增叶侯金香孙琳刘苏冰聂晓丽吴志鸿刘国荣关键词眼科准分子激光治疗仪PRK激光束能量屈光不正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切削术(PhotorefractiveKeratectomy,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RK 激光束能量 屈光不正 激光治疗仪
下载PDF
角膜前后表面高度不对称性图形分析
7
作者 辛宝莉 刘苏冰 +2 位作者 聂晓丽 侯莹 买志彬 《武警医学院学报》 CAS 2009年第1期50-52,共3页
【目的】分析角膜地形图中角膜前、后表面立体高度不对称性图形的特点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对拟行LASIK手术的近视患者进行Orbscan-Ⅱ角膜地形图测量,并观察其角膜前、后表面立体高度形态的表现。【结果】在27562例54669眼中,有29... 【目的】分析角膜地形图中角膜前、后表面立体高度不对称性图形的特点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对拟行LASIK手术的近视患者进行Orbscan-Ⅱ角膜地形图测量,并观察其角膜前、后表面立体高度形态的表现。【结果】在27562例54669眼中,有291例432眼的近视患者的角膜前、后表面高度图表现出不对称的"CROSS"形式。432眼中16~25岁的171例215眼;中等近视-3.25~-6.00141例191眼;散光270例390眼;散光Ⅱ形193例300眼。【结论】拟行准分子激光屈光矫正手术者,术前均应对角膜的形态及屈光状态作精确测量,对存在"CROSS"shape者的手术更要慎重,合理设计手术方法及切削量,并对手术后效果作正确的评价。正确选择手术适应证是预防手术失败的关键,有利于提高手术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后表面高度 屈光性角膜手术 “十字”交叉形态
下载PDF
飞秒激光和微型角膜刀制瓣LASIK术后共焦显微镜检查比较 被引量:12
8
作者 买志彬 刘苏冰 +2 位作者 聂晓丽 唐秀侠 辛宝莉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633-637,共5页
背景飞秒激光制作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LASIK)角膜瓣技术日渐成熟,术后角膜创伤愈合及神经纤维的再生成为关注热点。目的对比分析FEMTOLDV飞秒激光及Hansatome机械角膜刀制瓣对LASIK后角膜细胞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病例对照... 背景飞秒激光制作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LASIK)角膜瓣技术日渐成熟,术后角膜创伤愈合及神经纤维的再生成为关注热点。目的对比分析FEMTOLDV飞秒激光及Hansatome机械角膜刀制瓣对LASIK后角膜细胞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病例对照研究设计。纳人2010年3—7月在武警河南总队医院眼科连续收治的行LASIK的近视患者38例38眼,分为FEMTOLDV组20例20眼(采用FEMTOLDV飞秒激光制瓣)及Hansatome组18例18眼(采用Hansatome微型角膜刀制瓣),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术前等效球镜度等资料相匹配。分别于术前及术后1周、1个月、3个月应用共焦显微镜检测角膜中央及角膜瓣边缘的形态学变化,并比较两种制瓣方式术后角膜细胞形态学的异同。观察两组患者的术后视力、屈光度变化和裂隙灯下表现。结果本研究中两组术眼术后1个月最佳矫正视力均≥1.0。FEMTOLDV组平均等效球镜度为(+0.21±0.48)D,Hansatome组为(-0.04±0.54)D,两组屈光度结果接近。FEMTOLDV组术后1周角膜上皮有增厚表现,但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63,P〉0.05)。FEMTOLDV组术后1周、1个月和3个月浅基质细胞密度较术前均明显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7.99、-25.49、-28.87,P〈0.01)。Hansatome组术后1周角膜上皮厚度为(56.73±2.47)μm,较术前值(51.16±1.11)μm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29,P〈0.05),3个月时接近术前厚度;Hansatome组术后1周、1个月和3个月浅基质细胞密度较术前明显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7.57、-14.13、-19.63,P=0.00)。所有眼均可在切削面见到高反光颗粒,FEMTOLDV组术后1周、1个月和3个月切削面高反光颗粒密度均明显少于Hansatome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3.505、-11.900、-14.084,P〈0.01)。术后1周时两组均观察到角膜细胞形态改变,切削界面后见激活的基质细胞,3个月时激活细胞减少。FEMTOLDV组术后3个月可见完整的神经纤维,而Hansatome组神经纤维短小。术后3个月,FEMTOLDV组周边角膜基质高反光,并有不规则纤维化,而Hansatome组角膜瓣边缘基质反光较弱。结论与Hansatome机械角膜刀制瓣LASIK比较,FEMTOLDV飞秒激光制瓣LASIK术后神经纤维再生较早,角膜瓣边缘瘢痕化改变较明显,显示出较强的愈合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 飞秒激光 角膜瓣 共焦显微镜
下载PDF
FEMTO LDV飞秒激光制瓣LASIK术后像差的改变 被引量:9
9
作者 买志彬 张金嵩 +3 位作者 刘苏冰 聂晓丽 马恩普 辛宝莉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869-871,875,共4页
目的对比飞秒激光及机械微型角膜刀制瓣行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后眼球像差的变化。方法选取接受FEMTO LDV飞秒激光制瓣患者38例(76眼)为试验组,同期接受Hansatome微型角膜刀制瓣患者35例(70眼)为对照组,制瓣后均行波前像差... 目的对比飞秒激光及机械微型角膜刀制瓣行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后眼球像差的变化。方法选取接受FEMTO LDV飞秒激光制瓣患者38例(76眼)为试验组,同期接受Hansatome微型角膜刀制瓣患者35例(70眼)为对照组,制瓣后均行波前像差引导的准分子激光切削术。对2组波前像差进行比较。随访时间为3个月。结果试验组术后3个月时75眼(99%)达到或超过最佳矫正视力,与对照组66眼(94%)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整体高阶像差试验组术后较术前无差异,对照组术后1周(0.52±0.30)μm、1个月(0.81±0.15)μm时较术前增加。同时术后各期2组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2组的球差均较术前增加,对照组球差的增加量高于试验组。垂直彗差试验组术后无明显变化,对照组较术前增加(P<0.05)。水平彗差2组均较术前增加(均为P<0.05)。结论飞秒激光制瓣LASIK可减少术后高阶像差的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膜磨镶术 激光原位 飞秒激光 像差
下载PDF
不同光线下瞳孔直径变化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4
10
作者 刘苏冰 辛宝莉 +4 位作者 聂晓丽 侯影 朱晓红 买志彬 汪洋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631-631,共1页
关键词 瞳孔直径 临床观察 Orbscan-Ⅱ 光线 屈光不正 角膜地形图 手术方案 瞳孔大小
下载PDF
LASIK前后非接触性眼压测定值的分析 被引量:4
11
作者 刘苏冰 聂晓丽 +2 位作者 刘凤云 唐秀侠 辛宝莉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76-177,共2页
目的 探讨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手术前后非接触眼压计(NC)测量值的变化及其屈光度矫正值和术中角膜切削厚度之间的关系。方法 LASIK 392眼按等效球镜分为 A, B,C, D 4组,对术前术后的 NCT测... 目的 探讨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手术前后非接触眼压计(NC)测量值的变化及其屈光度矫正值和术中角膜切削厚度之间的关系。方法 LASIK 392眼按等效球镜分为 A, B,C, D 4组,对术前术后的 NCT测量值进行统计学分析,并对眼压改变值与预屈光度矫正值和术中角膜切削厚度作相关性分析。结果(1)各组术前NCT测量值的改变无显著性差异(P>0.05);(2)各组术前术后NCT测量值的改变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3)术后预屈光度矫正值与眼压下降值呈正相关关系。结论为了避免延误LASIK术后青光眼的诊断,不能按传统的正常眼压值衡量术后结果。LASIK术后角膜厚度变薄是导致术后NCT测量值下降的直接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分子激光角膜磨镶术 近视 眼压 NCT LASIK
下载PDF
Phakic 6H_2前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治疗高度近视的视觉质量 被引量:3
12
作者 聂晓丽 刘苏冰 +4 位作者 尹黎 买志彬 唐秀侠 辛宝莉 左志高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600-603,共4页
目的通过对植入Phakic 6H2前房型人工晶状体矫正高度近视的患者术前及术后视力、对比敏感度、波前像差变化的观察,评估Phakic 6H2前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患者的视觉质量。方法选择高度近视患者39例(65眼),于术前2周以YAG激光行术眼虹... 目的通过对植入Phakic 6H2前房型人工晶状体矫正高度近视的患者术前及术后视力、对比敏感度、波前像差变化的观察,评估Phakic 6H2前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患者的视觉质量。方法选择高度近视患者39例(65眼),于术前2周以YAG激光行术眼虹膜周边根切术,预防术后瞳孔阻滞性青光眼的发生。分别于Phakic 6H2前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1周、1月、3月及6月对患者进行随访,检查患者屈光状态、眼压、角膜内皮细胞及Phakic 6H2在前房内的位置,并测量对比敏感度及眩光敏感度;于术后1月、3月及6月对患者的波前像差进行测量。结果①术前所有患者的裸眼视力均<0.1,而术后6月时,所有患者裸眼视力均≥0.5,裸眼视力≥术前最佳矫正视力者占76.9%(50/65),最佳矫正视力≥0.8者占84.6%(55/65);②高阶像差均方根由术前的(0.44±0.06)μm升至(0.54±0.11)μm(P<0.05),其中3~6阶像差与术前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③无眩光及眩光条件下各空间的对比敏感度于术后1周时均有不同程度下降,但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月时,明视眩光条件下,1.5cpd及3.0cpd两个空间频率下的对比敏感度较术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无眩光条件下明视时的1.5cpd空间频率下的对比敏感度较术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余空间频率下的对比敏感度较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术后6月时,所有条件下的对比敏感度及眩光敏感度较术前均有显著提高(均P<0.05)。结论 Phakic 6H2植入术后有效地提高了高度近视患者的远视力,视觉质量也得到了明显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度近视 有晶体眼 对比敏感度 高阶像差
下载PDF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治疗重度近视临床观察 被引量:3
13
作者 刘苏冰 聂晓丽 +3 位作者 辛宝莉 唐秀霞 尹继云 孙琳 《眼科研究》 CSCD 1998年第2期110-111,共2页
目的研究准分子激光角膜磨镶术(LASIK)治疗重度近视的效果。方法对268眼(145例)-12.00~-29.00D的重度近视患者进行LASIK手术治疗并随访12个月。结果术后12个月视力≥术前矫正视力者占94.8%... 目的研究准分子激光角膜磨镶术(LASIK)治疗重度近视的效果。方法对268眼(145例)-12.00~-29.00D的重度近视患者进行LASIK手术治疗并随访12个月。结果术后12个月视力≥术前矫正视力者占94.8%,术后屈光度在±2.00D以内占95.5%,术后12个月与术后6个月的平均屈光度相比较,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差异。结论LASIK是治疗重度近视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膜磨镶术 重度近视 疗效 稳定性 LASIK
下载PDF
四种方法测量近视患者中央角膜厚度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孙宏霞 陶晨雯 +3 位作者 刘苏冰 聂晓丽 买志彬 辛宝莉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850-852,共3页
目的探讨超声角膜测厚仪(A超)、Sirius眼前节分析系统、傅立叶域眼前节断层扫描仪(RTVue-OCT)和Orbscan Ⅱ眼前节分析仪测量近视患者中央角膜厚度(central corneal thickness,CCT)的差异及一致性。方法分别用A超、Srius、RTVue-OCT和Orb... 目的探讨超声角膜测厚仪(A超)、Sirius眼前节分析系统、傅立叶域眼前节断层扫描仪(RTVue-OCT)和Orbscan Ⅱ眼前节分析仪测量近视患者中央角膜厚度(central corneal thickness,CCT)的差异及一致性。方法分别用A超、Srius、RTVue-OCT和Orbscan Ⅱ测量近视患者85例(170眼)的CCT,用配对t检验对其差异进行比较,用Bland-Altman分析对其一致性进行检验。结果 A超、Sirius、RTVue-OCT和OrbscanⅡ测得的CCT值分别为(531.77±34.98)μm、(531.84±35.86)μm、(521.34±34.43)μm、(530.78±41.00)μm,RTVue-OCT的测量值最小,与其他3种测量仪结果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00),其他3种仪器测量结果相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线性相关显示4种测量方法两两之间均存在正相关(均为P=0.000)。Bland-Altman分析显示4种测量方法均有良好的一致性。结论 4种仪器均可以作为CCT的测量工具,但相互替代使用需要慎重。RTVue-OCT测量的CCT值较小,应引起注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rius眼前节分析系统 傅立叶域眼前节断层扫描仪 超声角膜测厚仪 OrbscanⅡ眼前节分析仪 中央角膜厚度
下载PDF
传导性角膜成形术治疗老视的早期临床观察 被引量:2
15
作者 买志彬 郝燕燕 +4 位作者 刘苏冰 聂晓丽 唐秀侠 辛宝莉 郭华征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585-586,共2页
目的:观察和评估传导性角膜成形术(CK)对缓解老视症状的有效性、稳定性、安全性。方法:对64例有老视症状患者1眼行CK治疗以改善近视力,对其中38例伴轻度远视者另一眼同时手术治疗以提高远视力,共治疗102眼。结果:术后6月97%的患者双眼... 目的:观察和评估传导性角膜成形术(CK)对缓解老视症状的有效性、稳定性、安全性。方法:对64例有老视症状患者1眼行CK治疗以改善近视力,对其中38例伴轻度远视者另一眼同时手术治疗以提高远视力,共治疗102眼。结果:术后6月97%的患者双眼裸眼远视力达0.8,近视力达0.33(J4)或更好,89%的视近眼MRSE与目标屈光度相差在±1.00D以内,术后4~6月有82%眼的MRSE变化在0.5D以内,术后6个月87%的患者满意或非常满意。结论:早期临床观察证实,CK手术矫治老视具有操作简单,见效快,安全性高,并发症少等优点,不失为有用的手术矫正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视 传导性角膜成形术 远视
下载PDF
LASIK治疗RK后屈光欠矫临床观察 被引量:2
16
作者 刘苏冰 聂晓丽 +1 位作者 唐秀霞 辛宝莉 《眼科研究》 CSCD 2000年第6期565-566,共2页
目的 评价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削术 (LASIK )治疗放射状角膜切开术 (RK)术后屈光欠矫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 3 4眼 (2 1人 )RK术后残余近视、散光患者行LASIK治疗 ,年龄 2 0~ 3 8岁 ,残余球镜屈光度 -2 0 0~ -13 0 0D(-5 87D±... 目的 评价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削术 (LASIK )治疗放射状角膜切开术 (RK)术后屈光欠矫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 3 4眼 (2 1人 )RK术后残余近视、散光患者行LASIK治疗 ,年龄 2 0~ 3 8岁 ,残余球镜屈光度 -2 0 0~ -13 0 0D(-5 87D± 2 65D) ,柱镜屈光度 0~ 3 5D(-1 15D± 0 94D)。结果 术后 6个月屈光稳定 ,裸眼视力≥术前矫正视力 3 2眼 (94 12 % ) ,所有眼屈光度在术前预期矫正± 1 0 0D以内。 1眼最佳矫正视力较术前下降 1行。无角膜瓣移位、脱失、角膜混浊等并发症。结论 LASIK治疗RK后屈光欠矫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削术 欠矫 放射状角膜切开术
下载PDF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Monovision方法矫治老视疗效观察 被引量:1
17
作者 买志彬 张金嵩 +3 位作者 刘苏冰 聂晓丽 唐秀侠 辛宝莉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72-274,共3页
目的探讨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矫治老视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9例(38眼)有老视症状者,平均年龄(50.4±4.2)岁,应用LASIK远视切削模式,通过术后形成Monovision方式矫治老视,即主视眼完全矫正至正视,非主视眼过矫形成近视。... 目的探讨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矫治老视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9例(38眼)有老视症状者,平均年龄(50.4±4.2)岁,应用LASIK远视切削模式,通过术后形成Monovision方式矫治老视,即主视眼完全矫正至正视,非主视眼过矫形成近视。检测项目:远近视力、屈光度、Orbscan-Ⅱ角膜地形图、眼压、泪膜等。术后随访6个月。结果术后患者双眼裸眼远、近视力均获得明显提高,术前和术后各时间点的双眼裸眼远视力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000,P=0.017);术前和术后各时间点的双眼裸眼近视力的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χ2=24.602,P<0.01);术后6个月89%的患者双眼裸眼远视力达0.8,近视力达0.33(J4)或更好,较术前明显提高。术后1个月,14/19(74%)的术眼与目标屈光度相差±0.50 D。术眼的屈光度和目标屈光度的差值术后1个月时为(0.19±0.50)D,6个月时为(0.47±0.54)D,术后各时间点的屈光度和目标屈光度差值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2.341,P=0.079)。角膜中央3 mm直径平均屈光力术前为(43.82±1.60)D,术后6个月为(44.80±1.13)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7)。术后1个月91%的患者对疗效比较满意。结论LASIK治疗伴远视的老视效果肯定,术后近视力明显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视 角膜磨镶术 激光原位
下载PDF
虹膜定位联合波前像差引导LASIK与常规波前像差引导LASIK治疗近视的疗效对比分析 被引量:1
18
作者 聂晓丽 刘苏冰 +3 位作者 辛宝莉 买志彬 唐秀霞 汪洋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697-699,共3页
目的对比观察虹膜定位联合波前像差引导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LASIK)与常规波前像差引导LASIK治疗近视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在我院接受LASIK的近视患者51例(102眼),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2组,试验组26例... 目的对比观察虹膜定位联合波前像差引导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LASIK)与常规波前像差引导LASIK治疗近视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在我院接受LASIK的近视患者51例(102眼),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2组,试验组26例(52眼),对照组25例(50眼)。试验组接受引进虹膜识别定位技术联合波前像差引导LASIK,对照组接受常规波前像差引导LASIK,对2组患者术后1个月、3个月的裸眼视力、高阶像差、屈光度、对比敏感度等进行比较。结果试验组术中眼球旋转为4.86°±2.82°,瞳孔中心移位:X轴平均移位为(0.16±0.08)mm,Y轴平均移位(0.12±0.06)mm;术后3个月时的裸眼视力试验组63.4%患者优于其术前戴镜矫正视力,而对照组52.0%患者优于术前戴镜矫正视力;2组患者术后高阶像差均较术前增加,但术后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各时间点术后屈光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2组术后1个月时对比敏感度均较术前下降,高空间频率12.0c.d-1、18.0c.d-1下降明显(P均<0.05),术后3个月时各空间频率对比敏感度均恢复至术前水平;术后问卷表示"满意"和"非常满意"者试验组为50眼(96.1%),对照组为46眼(92.0%)。结论虹膜定位联合波前像差引导的LASIK的术后视觉质量略优于常规波前像差引导的LASIK。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视 虹膜定位 波前像差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
下载PDF
传导性角膜成形术矫治老视2年临床观察 被引量:5
19
作者 买志彬 刘苏冰 +2 位作者 聂晓丽 唐秀侠 辛宝莉 《眼视光学杂志》 2007年第1期29-31,共3页
目的观察传导性角膜成形术(conductive kerato-plasty,CK)治疗老视的长期疗效。方法有老视症状者33例54眼,术前屈光度为+0.75~+3.00D,且散光<0.75D,采用传统的CK方法,使射频能量通过探针在周边角膜基质刺8~32个点。手术后主视眼目... 目的观察传导性角膜成形术(conductive kerato-plasty,CK)治疗老视的长期疗效。方法有老视症状者33例54眼,术前屈光度为+0.75~+3.00D,且散光<0.75D,采用传统的CK方法,使射频能量通过探针在周边角膜基质刺8~32个点。手术后主视眼目标屈光度为0D,非主视眼术后目标屈光度为-0.75~-2.25D。术后随访2年。结果术后2年,85%的患者双眼远视力为0.8,近视力为0.33(J4)或者更好;视近眼的等值球镜和目标屈光度的差值在±1.00D内者为97%;视近眼屈光度和目标屈光度的差值为(0.52±0.38)D;术眼散光的绝对变化在1.00D范围内。术后1~2年,术眼等值球镜平均每月变化0.03D。双眼各空间频率对比敏感度与术前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后1个月96%的患者比较满意或者特别满意。结论CK手术治疗老视的长期效果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视 传导性角膜成形术 远视
下载PDF
屈光性手术前ORBSCAN-Ⅱ角膜地形图40838例筛选分析 被引量:2
20
作者 刘苏冰 辛宝莉 +4 位作者 王丽娅 聂晓丽 买志彬 侯莹 汪洋 《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32-35,共4页
目的对40838例屈光性手术前,进行Orbscan-Ⅱ角膜地形图检查结果的筛选分析,为临床诊断角膜病及应用提供可靠依据。方法通过Orbscan-Ⅱ角膜地形图检测,针对角膜地形,全角膜厚度,角膜前、后表面高度及角膜屈率的数据进行分析,筛选出821例(... 目的对40838例屈光性手术前,进行Orbscan-Ⅱ角膜地形图检查结果的筛选分析,为临床诊断角膜病及应用提供可靠依据。方法通过Orbscan-Ⅱ角膜地形图检测,针对角膜地形,全角膜厚度,角膜前、后表面高度及角膜屈率的数据进行分析,筛选出821例(1368眼),由8种特殊原因进行的结果分析。结果(1)进行选择性的治疗方式:后巩膜加固术,屈光性晶状体摘出联合人工晶状体置入术,有晶状体眼前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矫治高度近视术。(2)避免一些手术禁忌症进行准分子激光屈光性手术:圆锥角膜、后圆椎角膜。(3)筛选450例1468项不正常的数据,不能进行任何治疗。结论Orbscan-Ⅱ角膜地形图检查对手术方式的选择、术前手术方案的设计、术后疗效的评价、避免一些手术禁忌症的病例进行手术是至关重要的检查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膜地形图 角膜前、后表面的屈率 角膜后高度 角膜厚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