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沿岸输沙率计算公式对比分析
1
作者 王宁舸 唐磊 +1 位作者 孙波 辛文杰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3-131,共9页
经历近100 a的发展,沿岸输沙率计算公式研究领域已形成许多代表性成果,系统研判各计算公式的预测精度对于快速准确判断研究区域沿岸输沙能力具有重要意义。依据使用率高、公式结构简洁、考虑参数相对全面等标准,选择了国内外7个沿岸输... 经历近100 a的发展,沿岸输沙率计算公式研究领域已形成许多代表性成果,系统研判各计算公式的预测精度对于快速准确判断研究区域沿岸输沙能力具有重要意义。依据使用率高、公式结构简洁、考虑参数相对全面等标准,选择了国内外7个沿岸输沙率计算公式,采用现场原型沙、室内原型沙和室内轻质沙等多种实测资料,对各公式的计算准确程度和适用范围进行了定量检验。结果表明,CERC公式和Kamphuis公式适用于现场原型沙预测,但对室内轻质沙预测的偏离程度较大;MH-Kamphuis公式和van Rijn公式对各种实测资料的预测均总体偏小;赵今声公式和Bayram公式的预测精度最低,预测偏小程度较大。经比较,孙林云公式对各项实测资料的符合程度总体较高,预测精度提高了36%~73%,具有更广泛的适用范围,推荐用于推导沙质海岸沿岸输沙模型相似律比尺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沿岸输沙率 计算公式 原型沙 轻质沙
下载PDF
沙质海岸沿岸输沙率计算方法研究进展 被引量:2
2
作者 王宁舸 韩信 +3 位作者 孙波 辛文杰 张弛 陈大可 《海洋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71-186,共16页
准确预测波浪作用下沿岸输沙率是沙质海岸研究领域的重要科学问题。根据数十年来国内外沿岸输沙率公式的研究进展,按研究方法对各项成果进行分类,并兼顾时间逻辑,回顾了各研究方法的发展历程及其代表性成果。对各项成果的理论基础、考... 准确预测波浪作用下沿岸输沙率是沙质海岸研究领域的重要科学问题。根据数十年来国内外沿岸输沙率公式的研究进展,按研究方法对各项成果进行分类,并兼顾时间逻辑,回顾了各研究方法的发展历程及其代表性成果。对各项成果的理论基础、考虑因素、资料来源等方面进行了探讨,并采用现场原型沙、室内原型沙和室内轻质沙等实测资料,对国内外常用公式的预测准确性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孙林云公式与各项实测资料的吻合程度最高,在众多沿岸输沙率公式中具有明显的先进性。在此基础上,对未来可进一步深化研究的方向作出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质海岸 沿岸输沙 输沙率公式 能量法 量纲分析法 岸滩演变
下载PDF
港珠澳大桥沉管隧道试挖槽回淤特征分析 被引量:14
3
作者 辛文杰 贾雨少 何杰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71-78,共8页
在研究伶仃洋水沙运动规律的基础上,依据港珠澳大桥沉管隧道试挖槽现场实测的17组水下地形资料,并结合γ-射线密度仪在试挖槽基槽及边坡进行的浮、淤泥重度探测结果,对试挖槽的泥沙回淤特征进行分析,获得了试挖槽回淤的速率变化及分布特... 在研究伶仃洋水沙运动规律的基础上,依据港珠澳大桥沉管隧道试挖槽现场实测的17组水下地形资料,并结合γ-射线密度仪在试挖槽基槽及边坡进行的浮、淤泥重度探测结果,对试挖槽的泥沙回淤特征进行分析,获得了试挖槽回淤的速率变化及分布特征,明确了稳定边坡的坡比,区分出槽内浮泥层和淤泥层的厚度及其变化趋势.本文还分析了洪水和台风对挖槽回淤的不同影响,指出由枯转洪的首场洪水会明显增加淤积.另外,还对3种不同频率超声测深的对应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发现多波束与低频测深仪所测数据之间存在0.30 m的水深差值,与现场实测的浮泥厚度基本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试挖槽 回淤观测 边坡 浮泥
下载PDF
不同方法制备ZSM-11分子筛催化剂上乙醇和苯气相烷基化制乙苯 被引量:4
4
作者 辛文杰 张爽 +2 位作者 杨传禹 刘盛林 徐龙伢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233-1239,共7页
采用固定床反应器考察了在一定温度水热处理后无黏结剂、Al_2O_3和SiO_2黏结剂成型制备的强酸量相近ZSM-11分子筛催化剂催化乙醇和苯气相烷基化反应性能。采用X射线衍射(XRD)、N_2物理吸附-脱附、氨程序升温脱附(NH3-TPD)、吡啶吸附红外... 采用固定床反应器考察了在一定温度水热处理后无黏结剂、Al_2O_3和SiO_2黏结剂成型制备的强酸量相近ZSM-11分子筛催化剂催化乙醇和苯气相烷基化反应性能。采用X射线衍射(XRD)、N_2物理吸附-脱附、氨程序升温脱附(NH3-TPD)、吡啶吸附红外(Py-IR)和热重分析(TG)等技术手段对ZSM-11分子筛样品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Al_2O_3和SiO_2成型的ZSM-11催化剂(Cat-A、Cat-B)的微孔体积相近,无黏结剂ZSM-11分子筛催化剂(Cat-C)的BET比表面积最小,微孔体积最大;与Cat-A和Cat-B相比,Cat-C的强酸中Br9nsted酸/Lewis酸酸量比最高。在乙醇和苯气相烷基化反应中,乙醇未完全转化的情况下,Cat-A上苯和乙醇转化率最高。还考察了Cat-A分子筛催化剂上气相烷基化反应寿命,在500h的反应过程中,乙醇转化率可达99.9%,苯的转化率维持在12%,产物中烃类液体选择性达到98%~9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SM-11 乙醇 烷基化
下载PDF
千阳县不同林分土壤有机碳的分布特征 被引量:3
5
作者 辛文杰 苏印泉 +3 位作者 朱铭强 胡瑞瑞 刘艳 黄帅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66-69,78,共5页
通过对黄土高原千阳县不同人工林土壤有机碳的含量及其分布特征的研究,为千阳县人工造林和生态系统的恢复提供依据。于2012年在黄土高原千阳县调查了毛白杨Populus tomentosa、刺槐Robinia pseudoacaia、侧柏Platycladus orientalis、... 通过对黄土高原千阳县不同人工林土壤有机碳的含量及其分布特征的研究,为千阳县人工造林和生态系统的恢复提供依据。于2012年在黄土高原千阳县调查了毛白杨Populus tomentosa、刺槐Robinia pseudoacaia、侧柏Platycladus orientalis、荒地4种样地的土壤有机碳含量,并对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在调查的0~80 cm土层范围内,土壤有机碳含量为毛白杨(4.83 g·kg-1)>荒地(3.55 g·kg-1)>刺槐(3.48 g·kg-1)>侧柏(3.42 g·kg-1),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各林分土壤有机碳含量逐渐降低;各人工林在0~30 cm土层范围内,土壤有机碳含量和土壤密度变化差异显著(P<0.05),而在30~80 cm土层范围内变化差异不显著(P>0.05)。采用不同的树种进行植树造林、植被恢复,有利于土壤碳汇含量的增加,研究结果表明在黄土高原利用毛白杨人工造林优于其它树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有机碳 有机碳密度 垂直分布 碳储量 千阳县
下载PDF
潮流、波浪综合作用下河口二维悬沙数学模型 被引量:65
6
作者 辛文杰 《海洋工程》 CSCD 1997年第1期31-48,共18页
本文根据河口水流动力特性和泥沙变化规律,把波浪运动概化为具有时均意义的波浪流分布场,将“波流幅射应力”、“波流摩阻力”以及“波流挟沙力”三个要素归纳到水流运动方程和悬沙输送方程中去,构成潮流、波浪综合作用下河口二维悬... 本文根据河口水流动力特性和泥沙变化规律,把波浪运动概化为具有时均意义的波浪流分布场,将“波流幅射应力”、“波流摩阻力”以及“波流挟沙力”三个要素归纳到水流运动方程和悬沙输送方程中去,构成潮流、波浪综合作用下河口二维悬沙数学模型计算系统。通过对珠江口黄茅海悬沙冲淤过程的实际算例,表明该系统模拟河口悬沙在潮流和波浪综合作用下的分布特性和冲淤趋势方面,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潮流 波浪 悬沙 河口 数学模型
下载PDF
河口、海湾平面潮流数值计算中的几个问题 被引量:16
7
作者 辛文杰 《水动力学研究与进展(A辑)》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3期348-354,共7页
笔者近年来在从事河口、海湾潮流数值计算的工作实践中,时常碰到一些问题,如床面糙度n值的分布情况;模型动边界与水量平衡的影响关系;开边界条件缺损如何补救;嵌套模型内边界控制信息能否保证平滑传递等,往往不能从数学模型所依托的基... 笔者近年来在从事河口、海湾潮流数值计算的工作实践中,时常碰到一些问题,如床面糙度n值的分布情况;模型动边界与水量平衡的影响关系;开边界条件缺损如何补救;嵌套模型内边界控制信息能否保证平滑传递等,往往不能从数学模型所依托的基本方程及其计算格式中寻求解答,而需要针对不同问题的具体性质,采用既满足物理图案,又便于实际操作的措施予以克服和解决。 本文通过在珠江口磨刀门、伶仃洋和黄茅海等河口湾以及粤西水东湾(比较典型的砂坝泻湖潮汐通道)所进行的平面二维潮流计算实例,对上述几个问题的提出及其处理过程,作一简略介绍,借以抛砖引玉,促进工程潮流数值计算向实用方向的发展更趋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床面糙率 动边界问题 潮流 计算
下载PDF
伶仃洋西岸浅滩建港条件分析 被引量:10
8
作者 辛文杰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9-15,共7页
随着珠三角经济的快速发展,在伶仃洋西岸建港的需求日益迫切,但伶仃洋西滩因受蕉门、洪奇沥和横门等径流水道影响,水浅滩宽,沙多流散,建港条件很差.通过对当地水沙特性和岸滩演变的分析,认为"弱流少沙"环境是在伶仃洋西滩建... 随着珠三角经济的快速发展,在伶仃洋西岸建港的需求日益迫切,但伶仃洋西滩因受蕉门、洪奇沥和横门等径流水道影响,水浅滩宽,沙多流散,建港条件很差.通过对当地水沙特性和岸滩演变的分析,认为"弱流少沙"环境是在伶仃洋西滩建深水港的关键条件,如位于蕉门口外龙穴岛东侧的广州港南沙港区,利用其北端礁群掩护,避免了涨落潮主流直接过境,近岸水域流弱沙少,即使在零米高滩上开挖深水港池,回淤也并不太严重.数学模型计算结果表明,随着码头建设往下游延伸,已建港区"弱流少沙"环境进一步改善,港池回淤亦趋减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弱流少沙 建港条件 挖槽 回淤 伶仃洋西岸
下载PDF
河口湾边滩围垦的潮波变形数值模拟 被引量:13
9
作者 辛文杰 《水利水运科学研究》 CSCD 1997年第4期300-319,共20页
本文采用潮流数值模拟的方法,以中国华南的珠江口黄茅海河口为例,进行边摊围垦后湾内期波变形的模拟计算。数学模型在完成了对实测水文资料的验证之后,对黄茅海河口湾边滩围垦的不同工况进行了潮流场的对比计算。计算结果表明,湾内... 本文采用潮流数值模拟的方法,以中国华南的珠江口黄茅海河口为例,进行边摊围垦后湾内期波变形的模拟计算。数学模型在完成了对实测水文资料的验证之后,对黄茅海河口湾边滩围垦的不同工况进行了潮流场的对比计算。计算结果表明,湾内潮差和纳潮量与围垦规模成反比,流速分布的变化与边难围垦位置关系密切。在较浅的边摊上适度围垦,新岸线保持适当的放宽本,对湾内的潮坡变形影响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潮汐 围垦 潮波变形 数值模拟 河口演变 泥沙
下载PDF
差分模型网格嵌套边界技术在工程潮流计算中的应用 被引量:5
10
作者 辛文杰 《水利水运科学研究》 CSCD 1999年第4期355-360,共6页
本文对差分模型的网格嵌套技术作了介绍,提出流速梯度项u/s是不可忽视的边界控制条件,并给出了采用线性插值获取u/s值的处理方法,通过实际算例证明网格嵌套技术在实际工程潮流计算中的作用。
关键词 差分模型 嵌套 边界 工程潮流 计算 河口 海湾
下载PDF
基于遥感生态指数的桂林市生态环境质量评价 被引量:3
11
作者 辛文杰 马姜明 王永琪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00-212,共13页
生态环境质量的评估监测是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中的重要内容,也是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建设及绩效评估的重要指标。本文基于2001、2006、2015、2019年桂林市的landsat TM/OLI遥感影像数据,应用主成分分析法将绿度(NDVI)、湿度(... 生态环境质量的评估监测是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中的重要内容,也是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建设及绩效评估的重要指标。本文基于2001、2006、2015、2019年桂林市的landsat TM/OLI遥感影像数据,应用主成分分析法将绿度(NDVI)、湿度(WET)、干度(NDBSI)、热度(LST)4个指标集成为遥感生态指数(RSEI),对桂林市2001—2019年20年的生态环境质量进行评估监测。结果表明:RSEI能够较好地指示桂林市生态环境质量状况,单一指标因子中干度对生态环境质量的影响最大,热度最小;2001—2019年桂林市生态环境持续向好,RSEI均值由0.51增至0.65,增幅达27.45%,60.10%的区域生态环境质量在变好,并以变好一个等级为主;20年间各区县生态环境状况均得到改善,其中全州县、灌阳县的改善情况最为突出,RSEI均值分别提升0.184、0.182,生态环境质量优良等级面积占比分别增加38.42%、35.27%;桂林市生态环境质量的空间分布格局与其土地利用类型及空间功能区划的调控有重要关系,阳朔县生态环境质量中差和较差等级的分布占据了其生态空间功能区,生态环境监测及保护力度有待加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生态指数 生态环境质量 主成分分析 桂林市
下载PDF
钼负载型催化剂上乙烯与2-丁烯歧化制丙烯 被引量:16
12
作者 黄声骏 辛文杰 +3 位作者 白杰 谢素娟 刘盛林 徐龙伢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191-194,共4页
通过研究不同载体负载Mo催化剂的乙烯和2-丁烯歧化制丙烯的反应性能,考察K、Mg和La等金属助剂和P、B、F和Cl等非金属助剂对Mo基催化剂活性和稳定性的影响,表明K、Mg和La有利于提高催化剂的稳定性。在此基础上,研制出在较低反应温度下具... 通过研究不同载体负载Mo催化剂的乙烯和2-丁烯歧化制丙烯的反应性能,考察K、Mg和La等金属助剂和P、B、F和Cl等非金属助剂对Mo基催化剂活性和稳定性的影响,表明K、Mg和La有利于提高催化剂的稳定性。在此基础上,研制出在较低反应温度下具有较高活性和选择性的Mo/Z催化剂,在固定床反应器、60~70℃、1 0MPa和乙烯/2-丁烯摩尔比1 5~3的条件下,MgMo/Z上的乙烯和2-丁烯歧化反应连续进行120h,2-丁烯转化率为60%~90%,丙烯选择性达90%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钼负载型催化剂 乙烯 2-丁烯 歧化 丙烯 制备
下载PDF
港珠澳大桥人工岛对水沙动力环境的影响 被引量:20
13
作者 季荣耀 徐群 +1 位作者 莫思平 辛文杰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829-836,共8页
为了评估港珠澳大桥人工岛建设对周边海区水沙动力环境的影响,针对人工岛设计及工程海区水沙特性,建立了整体潮流泥沙物理模型,系统研究了人工岛建设引起的动力地貌演变效应。试验结果表明,受岛体阻水影响,潮流在人工岛两端分别形成双... 为了评估港珠澳大桥人工岛建设对周边海区水沙动力环境的影响,针对人工岛设计及工程海区水沙特性,建立了整体潮流泥沙物理模型,系统研究了人工岛建设引起的动力地貌演变效应。试验结果表明,受岛体阻水影响,潮流在人工岛两端分别形成双向绕流,流速明显增大,并在岛桥结合部与岛隧结合部发育局部冲刷坑;人工岛背水面同时存在多个大小不一的强紊动小尺度回流,并具有不断形成、发育、发展到消亡的周期性变化过程。受人工岛自身位置、形态、尺度以及工程海区地形、水流、泥沙等因素影响,港珠澳大桥东、西两个人工岛引起的动力地貌演变效应,既在变化规律上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又在影响形式与程度上存在明显的差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沙动力环境 局部冲刷 物理模型 人工岛 港珠澳大桥
下载PDF
港珠澳大桥对伶仃洋河口潮流环境的影响 被引量:9
14
作者 徐群 莫思平 +2 位作者 季荣耀 辛文杰 王驰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79-83,共5页
伶仃洋为弱潮河口,潮差较小,平均潮差为0.86~1.69 m,最大潮差为2.29~3.36 m.伶仃洋潮汐动力远远强于径流动力,潮流是塑造和控制滩槽格局的主要动力因素.通过伶仃洋河口潮流物理模型试验,研究港珠澳大桥建设对伶仃洋河口潮流动力环境... 伶仃洋为弱潮河口,潮差较小,平均潮差为0.86~1.69 m,最大潮差为2.29~3.36 m.伶仃洋潮汐动力远远强于径流动力,潮流是塑造和控制滩槽格局的主要动力因素.通过伶仃洋河口潮流物理模型试验,研究港珠澳大桥建设对伶仃洋河口潮流动力环境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港珠澳大桥的建设对潮底动力环境影响的范围和强度表现为东部人工岛附近较强,西部桥区附近相对较小;近桥局部区域潮位及流场的变化比较明显,远离桥轴线5 000 m以外区域变化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伶仃洋河口 港珠澳大桥 物理模型 潮流 环境
下载PDF
珠江口伶仃洋航道的回淤分析 被引量:24
15
作者 陈志民 蔡南树 辛文杰 《海洋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61-68,共8页
通过实测资料的统计分析 ,结合珠江口伶仃洋的动力地貌条件 ,对该航道的泥沙回淤特征进行了多方面的论证 ,得出回淤主要发生在航道开挖段北部、洪季淤积占全年 2 3以及航道增深后回淤并未成比例增加等研究结果 。
关键词 珠江口 航道 回淤分析 疏浚 动力地貌条件 泥沙
下载PDF
预处理条件对MgMo/MCM22催化剂乙烯与2-丁烯岐化制丙烯反应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5
16
作者 黄声骏 刘盛林 +3 位作者 辛文杰 谢素娟 王昌东 徐龙伢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9期743-746,共4页
研究了不同预处理条件下MgMo/MCM 2 2催化剂的乙烯和 2 -丁烯歧化制丙烯反应性能 ,考察了催化剂失活机理和再生条件 ,表明催化剂经氧化性气氛 (空气 )或惰性气体 (N2 )预处理后都表现出较高活性和稳定性 ,而氢气预处理却降低反应性能 ;... 研究了不同预处理条件下MgMo/MCM 2 2催化剂的乙烯和 2 -丁烯歧化制丙烯反应性能 ,考察了催化剂失活机理和再生条件 ,表明催化剂经氧化性气氛 (空气 )或惰性气体 (N2 )预处理后都表现出较高活性和稳定性 ,而氢气预处理却降低反应性能 ;催化剂积碳是催化剂失活的主要原因 ,失活催化剂于 5 5 0℃空气中烧碳后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歧化 MgMo/MCM22催化剂 预处理 失活 再生 乙烯 丙烯 2-丁烯 反应性能
下载PDF
巨型人工采砂坑对伶仃洋自然演变的影响 被引量:11
17
作者 应强 何杰 辛文杰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915-922,共8页
伶仃洋内建有华南最大的两个主枢纽港及相连的深水航道,长期保持“三滩两槽”稳定格局是广州港选择西槽开发深水航道并取得成功的关键基础。2008年以后,由于在中滩上人工采砂,现已形成了容积达7×108 m 3的巨型采砂坑,直接影响了伶... 伶仃洋内建有华南最大的两个主枢纽港及相连的深水航道,长期保持“三滩两槽”稳定格局是广州港选择西槽开发深水航道并取得成功的关键基础。2008年以后,由于在中滩上人工采砂,现已形成了容积达7×108 m 3的巨型采砂坑,直接影响了伶仃洋的滩槽演变。采用现场调查和数值模拟等方法,分析了采砂活动过程中对周围水体及地形的影响,指出采砂区域水体含沙量为1.5~2.8 kg/m 3,最大可达5 kg/m 3以上,远大于采砂前0.2 kg/m 3,可引起附近海床淤积,对港珠澳大桥桥区的海床稳定也会产生影响。同时,采砂坑形成后潮位、潮流、潮量出现较大改变的区域主要在采砂坑及其附近水域,表现为潮位下降(小于1 cm),潮流减小,采砂坑内以泥沙回淤为主(33 cm/a),坑周围海床呈侵蚀冲刷状态,南侧冲刷较大。此外,现状条件下采砂坑以回淤为主,回淤时间预计20年,但在2#、3#采砂坑或2#、4#采砂坑连通等不利状况下,有可能形成新的潮流通道,改变现有“三滩二槽”的格局,对目前已有航道维护和港口生产造成不利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砂坑 演变 航道 伶仃洋
下载PDF
港珠澳大桥对珠江口水域水动力影响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13
18
作者 何杰 辛文杰 贾雨少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84-90,共7页
港珠澳大桥连接香港、珠海和澳门三地,横跨珠江口水域,大桥沿线大量的桥墩和海中人工岛必将对珠江口水域的水动力环境产生影响.采用平面二维潮流数学模型模拟了建桥前后珠江口水域的水动力变化和影响程度,采用非结构网格模拟桥墩和人工... 港珠澳大桥连接香港、珠海和澳门三地,横跨珠江口水域,大桥沿线大量的桥墩和海中人工岛必将对珠江口水域的水动力环境产生影响.采用平面二维潮流数学模型模拟了建桥前后珠江口水域的水动力变化和影响程度,采用非结构网格模拟桥墩和人工岛的形状,有限体积法求解水沙控制方程.模拟结果表明,大桥工程引起的水动力变化区域主要集中在东、西人工岛上下游各5 km及非通航区桥位上下游各1 km范围以内水域,对珠江口水域的水动力分布格局基本不产生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港珠澳大桥 珠江口 数学模型 人工岛
下载PDF
催化裂化干气中乙烯与苯液相烷基化反应的研究 被引量:4
19
作者 白杰 王清遐 +2 位作者 谢素娟 辛文杰 徐龙伢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53-54,57,共3页
研究了以β沸石为酸性成分的YEB催化剂在低温条件下催化裂化干气中乙烯与苯的烷基化制取乙苯过程。在YEB催化剂的作用下 ,苯与催化裂化干气中乙烯在浆态床反应器内可在较温和的条件下进行烷基化反应。在温度 150~ 180℃、压力 0 .8~ 1... 研究了以β沸石为酸性成分的YEB催化剂在低温条件下催化裂化干气中乙烯与苯的烷基化制取乙苯过程。在YEB催化剂的作用下 ,苯与催化裂化干气中乙烯在浆态床反应器内可在较温和的条件下进行烷基化反应。在温度 150~ 180℃、压力 0 .8~ 1.3MPa、催化裂化干气中乙烯的重量空速为 0 .0 5~ 0 .2h- 1及苯 /烯摩尔比 =3~ 6的反应条件下 ,可以达到干气中乙烯的转化率≥ 90 %、丙烯的转化率≥ 99%的反应结果 ,显示良好的工业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苯 烷基化 乙烯 沸石催化剂 浆态床 催化裂化 干气
下载PDF
广州港深水出海航道伶仃航段回淤规律分析 被引量:11
20
作者 莫思平 辛文杰 应强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42-46,共5页
根据实测资料分析了广州港出海航道泥沙冲淤时空变化以及伶仃航道的回淤原因,运用数学模型对伶仃航道不同开挖尺度方案回淤量进行预测.结果表明,航道的平均淤强随开挖深度的增加而增大.回淤量除与平均淤强有关外,还与开挖深度、宽... 根据实测资料分析了广州港出海航道泥沙冲淤时空变化以及伶仃航道的回淤原因,运用数学模型对伶仃航道不同开挖尺度方案回淤量进行预测.结果表明,航道的平均淤强随开挖深度的增加而增大.回淤量除与平均淤强有关外,还与开挖深度、宽度有关,不同方案的年回淤量在274.690万m^3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水出海航道 回淤量 伶仃航道 数值模拟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