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8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草甸草原关键物种功能性状对长期放牧和停牧恢复的响应 被引量:1
1
作者 司雨凡 李辉 +8 位作者 李子好 姜翠霞 郭昊南 杨培志 席杰军 闫瑞瑞 乌仁其其格 山丹 辛晓平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8期3693-3708,共16页
【目的】植物功能性状对环境变化及外部干扰的响应,反映了植物的表型塑性、生存策略及适应能力。通过长期放牧条件下草原植物功能性状的变化及停止放牧后的恢复响应研究,为草原恢复管理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探究了生长季不同放... 【目的】植物功能性状对环境变化及外部干扰的响应,反映了植物的表型塑性、生存策略及适应能力。通过长期放牧条件下草原植物功能性状的变化及停止放牧后的恢复响应研究,为草原恢复管理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探究了生长季不同放牧梯度下呼伦贝尔草甸草原6个关键物种(羊草、日阴菅、糙隐子草、斜茎黄芪、裂叶蒿、细叶白头翁)叶片功能性状(叶片干重、叶片含水量、叶面积、比叶面积、叶片氮含量、叶片磷含量、叶片C/N、叶片N/P)的变化,以及生长季停止放牧后的草甸草原关键物种叶片功能性状的即时恢复响应。【结果】(1)6个关键物种的相对生物量和重要值随放牧强度增加而减小,轻度和重度放牧强度停止放牧后的值大于继续放牧。(2)6个关键物种的叶片干重、叶片C/N整体随放牧强度的增加呈减小趋势;叶片含水量、比叶面积、叶片氮含量整体随放牧强度的增加呈增大趋势;除裂叶蒿外各物种叶面积都随放牧强度增加而减小;叶片磷含量除糙引子草外都随放牧强度增加呈增大趋势;随放牧强度增加,羊草、日阴菅、糙隐子草、细叶白头翁的叶片N/P整体呈增大趋势,而斜茎黄芪、裂叶蒿呈减小趋势。(3)停止放牧后,重度放牧的恢复程度高于轻度放牧,6个关键物种的功能性状整体恢复较好,叶片干重、叶片含水量、叶面积、比叶面积、叶片N/P都表现为正响应、叶片磷含量呈现负响应,叶片氮含量、叶片C/N在6个关键物种中正负响应不一,叶片氮含量的正响应少于负响应,叶片C/N的正响应多于负响应。(4)禾草类的叶片形态学性状、杂类草的养分特征对停止放牧后的恢复更敏感,且叶片干重、叶面积和叶片磷含量对放牧强度和物种的交互作用的响应更为显著。停止放牧后,随6个关键种叶面积、叶片氮含量、叶片N/P的增加,叶片干重也在增加。【结论】长期放牧导致草原植物个体小型化,停止放牧后植物功能性状正响应多于负响应,草原植被功能出现明显的恢复响应,草甸草原的地上生物量有所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期放牧 停止放牧 叶片功能性状 恢复力 草甸草原
下载PDF
刈割对草甸草原土壤微生物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石田 曹娟 +4 位作者 闫瑞瑞 闫玉春 张煜星 王旭 辛晓平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27-134,共8页
以内蒙古呼伦贝尔草甸草原作为研究对象,探讨土壤微生物化学计量特征在不同刈割频次处理下的变化规律,以期为草原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供理论依据。试验设有6个处理,对照区(CK)、1年1割(M1)、2年1割(M2)、3年1割(M3)、6年1割(M6)和12年1割... 以内蒙古呼伦贝尔草甸草原作为研究对象,探讨土壤微生物化学计量特征在不同刈割频次处理下的变化规律,以期为草原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供理论依据。试验设有6个处理,对照区(CK)、1年1割(M1)、2年1割(M2)、3年1割(M3)、6年1割(M6)和12年1割(M12),每个刈割处理设置3个重复。2018年8月中旬在样地内随机设置3个样方,在样方内随机设置3个取样点,分别按0~10、10~20、20~30 cm土层进行均一采样,将土样按层次充分混合并带回实验室,采用氯仿熏蒸法对样品进行处理后,进行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MBC)、氮(MBN)、磷(MBP)含量的测定。研究结果表明:刈割没有显著影响MBC、MBN、MBP含量及其化学计量比,表明刈割处理下微生物系统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从6个处理的平均值整体来看,MBC、MBN、MBP含量以及微生物生物量C∶N、C∶P(MBC∶N、MBC∶P)随刈割间隔延长呈现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并在M2和M3处最高;本研究区各处理梯度MBC∶P平均值大于30,比值较高,微生物生物量N∶P(MBN∶P)低于全球平均水平(6.9或5.6)。由于刈割一般在生长季后期进行,对草原生态系的影响比传统刈割要小得多,因此对MBC、MBN、MBP含量及其化学计量比的影响不明显,但适当的刈割不仅利于微生物的繁殖和根系的生长,而且对草原生态系统生产力以及植被群落产生积极影响,进而影响草地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因此应进行适宜的刈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刈割 土壤微生物 微生物生物量碳 微生物生物量氮 微生物生物量磷 化学计量特征
下载PDF
基于LCA的传统农田与苜蓿草地生态效应分析
3
作者 朱晓昱 安毅 +8 位作者 刘忠宽 闫瑞瑞 邵长亮 徐大伟 徐丽君 孙至伟 王东奎 张洪发 辛晓平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2期9148-9163,共16页
为评估传统农田与苜蓿草地两种生态系统在资源投入和环境效应方面的差异,基于2019—2022年中国北方山东省、陕西省、山西省、宁夏回族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黑龙江省、河北省共14个县区的农牧户调研数据,应用生命周... 为评估传统农田与苜蓿草地两种生态系统在资源投入和环境效应方面的差异,基于2019—2022年中国北方山东省、陕西省、山西省、宁夏回族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黑龙江省、河北省共14个县区的农牧户调研数据,应用生命周期评价(Life cycle assessment,LCA)方法,对中国北方传统农田和苜蓿草地生态系统全生命周期的能源消耗、土地利用、水资源消耗、全球变暖、环境酸化、富营养化这六类资源消耗和环境影响进行核算。将LCA方法应用于两类作物生产的环境影响分析,探究该方法在农业环境研究领域的有效性以及传统农田和苜蓿草地生态系统资源投入和环境效应的差异特征。结果表明:(1)传统农田和苜蓿草地生态系统环境综合影响指数分别为0.1569和0.1269,苜蓿草地生态系统的综合环境效应比传统农田生态系统低19.09%,对环境友好程度相对较高。(2)在整个区域范围内,传统农田的环境影响高于苜蓿草地的环境影响,且传统农田的环境影响效益差异显著,而苜蓿草地的环境影响整体波动较小。其中,在资源消耗方面,与传统农田生态系统相比,苜蓿草地生态系统的能源消耗减少了31.21%,所需土地面积减少了43.61%,水资源消耗减少了63.43%;在环境影响方面,与传统农田生态系统相比,苜蓿草地生态系统的气候变暖潜值降低了43.09%,环境酸化潜值降低了50.27%,富营养化潜值降低了46.78%。(3)中国北方地区传统农田和苜蓿草地生态系统在资源利用和环境代价在空间尺度上差异较明显,呈现出西部高于东部的特征。(4)影响两种生态系统的主要环境影响类型均为环境酸化和富营养化,与大量的化肥生产、施用和灌溉电力消耗密不可分,因而实施配方施肥、合理灌溉、秸秆还田是降低我国北方地区传统农田和苜蓿草地生态系统生命周期内生态环境负面影响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源消耗 环境影响 生命周期评价 传统农田 苜蓿草地 中国北方
下载PDF
南方长期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肥力变化特征--以湖北省长阳县火烧坪乡为例
4
作者 陈亚男 庄媛 +6 位作者 闫瑞瑞 秦琪 金晶炜 杨培志 刘洋 熊军波 辛晓平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88-200,共13页
【目的】南方草山草坡分布区气候湿润、温度适宜、适合牧草生长,具有很高的生产和生态价值。土地利用方式的改变会造成土壤肥力的差异,因此探究南方草山草坡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的土壤养分特征,对南方草山草坡合理开发利用具有深远意义... 【目的】南方草山草坡分布区气候湿润、温度适宜、适合牧草生长,具有很高的生产和生态价值。土地利用方式的改变会造成土壤肥力的差异,因此探究南方草山草坡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的土壤养分特征,对南方草山草坡合理开发利用具有深远意义。【方法】湖北省长阳县的天然草山草坡、人工草地、农田在中国南方的分布具有代表性。本研究在该县的火烧坪地区采集3种土地利用类型0—10、10—20和20—30 cm土层深度样品,测定其土壤物理和化学性质。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方法,探究了土地利用方式及其不同土层之间养分的差异,并利用主成分分析评价了各土地利用类型的土壤质量水平。【结果】1)草山草坡3个土层的土壤有机碳(SOC)、全氮(TN)含量显著高于人工草地和农田(P<0.05),而土壤全钾(TK)、碱解氮(AN)含量则显著低于农田和人工草地,pH没有显著区别。天然草山草坡土壤养分含量随土层的加深而降低,人工草地和农田的养分含量在0—30 cm土层无显著变化。2)天然草山草坡土壤过氧化氢酶(CAT)活性高于农田和人工草地,且CAT活性随土层深度的增加逐渐递减。农田脲酶(URE)活性高于人工草地和天然草山草坡,且农田中的URE活性受土壤深度影响较小。蛋白酶(PRE)活性受土地利用方式和土层深度影响较小。转化酶(IVT)活性在4种酶中表现为最高,在人工草地与天然草山草坡中IVT的活性逐层递减,而在农田中IVT的活性土层间无显著变化。3)农田固氮菌数量整体上高于人工草地和天然草山草坡,在10—20 cm土层中农田的反硝化细菌和纤维素分解菌数量显著高于人工草地和天然草山草坡。固氮菌、硝化细菌、反硝化细菌和纤维素分解菌数量随土层深度的变化均不明显。4)主成分分析计算土壤质量综合得分中,土壤基本养分占比39.8%,土壤微生物占比30.8%,土壤酶活性占比10%,综合质量得分为天然草山草坡(WL)>人工草地(GL)>农田(CL)。【结论】南方天然草山草坡改为人工草地和农田后,土壤全碳、有机碳和全氮含量显著降低,天然草山草坡全磷、全钾含量由于没有施用化肥显著低于人工草地和农田。天然草山草坡的有机质和全氮含量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降低,但人工草地和农田在0—30 cm土层深度范围内没有显著变化。天然草山草坡表土中的酶活性较高,而人工草地土壤中的微生物数量较高,TN、TC、SOC、AP、pH表征了39.8%的土壤肥力,微生物数量表征了30.8%的土壤肥力,综合比较,土壤肥力水平表现为天然草山草坡>人工草地>农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方草山草坡 土地利用方式 天然草山草坡 土壤养分 人工草场 农田 主成分分析
下载PDF
不同放牧强度对呼伦贝尔羊草草甸草原土壤活性有机碳的影响
5
作者 陈思思 王淼 +4 位作者 张楚 辛晓平 朱晓昱 郭雷风 闫瑞瑞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6-24,共9页
土壤活性有机碳是土壤中较为活跃的化学组分,能反映土壤有机碳(SOC)的有效性,可作为土壤质量和肥力的指示性指标。研究探讨放牧干扰对羊草草甸草原土壤活性有机碳的影响,从而了解放牧对草地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的影响机制,旨在为退化草地... 土壤活性有机碳是土壤中较为活跃的化学组分,能反映土壤有机碳(SOC)的有效性,可作为土壤质量和肥力的指示性指标。研究探讨放牧干扰对羊草草甸草原土壤活性有机碳的影响,从而了解放牧对草地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的影响机制,旨在为退化草地生态恢复过程提供理论支撑。依托于呼伦贝尔草原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的长期肉牛放牧平台,分析6种不同放牧强度[不放牧(G0.00)、较轻度放牧(G0.23)、轻度放牧(G0.34)、中度放牧(G0.46)、重度放牧(G0.69)、极重度放牧(G0.92)]下羊草草甸草原土壤活性有机碳的变化,并探讨其相关性。结果表明:(1)土壤有机碳和活性碳组分的含量在不同土层间差异显著,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SOC和活性有机碳[颗粒有机碳(POC)、可溶性有机碳(DOC)、微生物生物量碳(MBC)、易氧化有机碳(EOC)]含量均显著降低。(2)不同土层活性有机碳占比与放牧强度呈线性正相关,随着放牧强度的增加土壤活性有机碳占比也随之增加,不同放牧强度不同土层下土壤各形态活性有机碳占比呈POC>EOC>MBC>DOC的趋势,且EOC、MBC和POC占比随土壤深度增加而降低。(3)随着放牧强度的增加,植被群落地上生物量、地下生物量和土壤水分均呈下降趋势。(4)放牧强度与SOC和DOC呈显著负相关;植被群落地上生物量与土壤碳组分间呈显著正相关;地下生物量与DOC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土壤温度与POC呈显著负相关;土壤水分与POC呈极显著正相关,与SOC之间呈显著正相关。研究表明:放牧会降低地上生物量、地下生物量和土壤水分,适度放牧不仅能增加土壤有机碳和活性碳组分,而且能增加土壤活性碳占比,且符合中度干扰的假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甸草原 放牧强度 土壤有机碳 活性有机碳 地上生物量
下载PDF
呼伦贝尔草甸草原不同显热通量观测方法比较
6
作者 于洪亮 赵越 +3 位作者 李淑贞 吴宜倩 王旭 辛晓平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1期88-97,共10页
显热通量(sensible heat flux,H)是反映地表湍流运动的重要参数,准确获取该参数对于区域内热量交换规律的认识和农业生产及水资源的有效管理具有重要意义。涡动相关仪(eddy covariance system,EC)和大孔径闪烁仪(large aperture scintil... 显热通量(sensible heat flux,H)是反映地表湍流运动的重要参数,准确获取该参数对于区域内热量交换规律的认识和农业生产及水资源的有效管理具有重要意义。涡动相关仪(eddy covariance system,EC)和大孔径闪烁仪(large aperture scintillometer,LAS)是目前生态系统水热通量的主要测量手段,但两者观测范围的空间尺度存在差异。该研究以呼伦贝尔草甸草原生态系统为对象,通过对比分析两种方法观测的显热通量(HLAS和HEC)变化特征,对两者之间的差异(ΔH)及产生原因进行探究,并且定量研究了不同因子对ΔH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在不同时间尺度内,HLAS和HEC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显热通量主要受到净辐射的驱动作用,同时ΔH与净辐射存在正相关性;对应时刻HLAS和HEC之间线性回归方程斜率为1.13,拟合优度R^(2)为0.81,说明大孔径闪烁仪在草甸草原区有着很好的适用性;EC能量平衡闭合程度会影响HLAS和HEC之间差异,剔除能量平衡闭合率(energy balance ratio,EBR)小于0.8的数据后,HLAS和HEC之间线性回归方程斜率减小至1.05,说明能量平衡闭合程度越高ΔH越小;净辐射(net radiation,Rn)、风速(wind speed,WS)、波文比(Bowen ratio,Bowen)和饱和水汽压差(saturated water vapor pressure difference,VPD)与ΔH之间相关性显著,是ΔH的主要气象环境因子;ΔH单个影响因子的解释能力从高到低依次为净辐射、风速、EC能量平衡闭合率、饱和水汽压差、波文比,任意两个不同影响因子之间均呈现双因子增强作用,解释能力较高的交互影响因子为净辐射/风速和风速/波文比。研究结果有利于准确理解LAS与EC显热通量观测过程中的空间尺度效应,同时可为区域尺度扩展和遥感地面验证过程中通量数据的质量控制提供科学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通量 辐射 能量平衡 大孔径闪烁仪 涡动相关仪 显热通量 草甸草原
下载PDF
恢复演替中草地斑块动态及尺度转换分析 被引量:34
7
作者 辛晓平 徐斌 +2 位作者 单保庆 李建东 杨允菲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587-593,共7页
研究了 9a草地恢复演替系列中斑块边界形状和斑块面积分布动态 ,并进行了尺度转换分析。獐茅斑块的边界分维数和斑块化指数最高 ,羊草斑块的较低 ,碱蓬斑块的斑块化指数略小于羊草斑块 ,边界分维数大于羊草斑块。其他类型斑块的两种指... 研究了 9a草地恢复演替系列中斑块边界形状和斑块面积分布动态 ,并进行了尺度转换分析。獐茅斑块的边界分维数和斑块化指数最高 ,羊草斑块的较低 ,碱蓬斑块的斑块化指数略小于羊草斑块 ,边界分维数大于羊草斑块。其他类型斑块的两种指数基本上介于獐茅斑块和羊草斑块之间。斑块化指数的年际变动滞后于斑块边界分维数。斑块边界分维数在整个试验的尺度范围内符合同一自相似规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块边界 斑块面积分布 分形指数 尺度转换 草地
下载PDF
放牧和刈割条件下草山草坡群落空间异质性分析 被引量:24
8
作者 辛晓平 杨桂霞 +1 位作者 徐斌 李向林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2002年第4期449-453,共5页
采用变异矩分析和分形方法,研究了草山草坡群落在放牧和刈割条件下的空间异质性及空间自相关性.结果表明,群落空间格局有尺度依赖性,刈割条件下空间异质性及空间自相关性比放牧条件下复杂,具有不同的分形特征的尺度范围(尺度域)更多.刈... 采用变异矩分析和分形方法,研究了草山草坡群落在放牧和刈割条件下的空间异质性及空间自相关性.结果表明,群落空间格局有尺度依赖性,刈割条件下空间异质性及空间自相关性比放牧条件下复杂,具有不同的分形特征的尺度范围(尺度域)更多.刈割地物种多样性空间自相关性弱,多样性梯度即β多样性小.放牧消除地形引起的样地差异,因而使空间异质性简单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牧 刈割条件 草山草坡群落 空间异质 空间自相关性 变异矩分析 分形方法
下载PDF
碱化草地群落恢复演替空间格局动态分析 被引量:10
9
作者 辛晓平 徐斌 +2 位作者 王秀山 杨正宇 高琼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877-882,T001,共7页
对松嫩平原碱化草地 1 989年开始围栏封育的 1 hm2样地 9a间的空间格局进行了分析 ,结果表明 :( 1 )不同物种斑块空间格局动态不同 ,在恢复演替各个阶段中的地位与作用也不同。 ( 2 )结论基本上支持了斑块化 -稳定性假说。
关键词 恢复演替 空间格局 动态 分形分析 碱化草地群落
下载PDF
北方草地及农牧交错区草地植被碳储量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10
10
作者 辛晓平 丁蕾 +7 位作者 程伟 朱晓昱 陈宝瑞 刘钟龄 何广礼 青格勒 杨桂霞 唐华俊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3期2757-2768,共12页
【目的】草地生态系统在全球碳平衡中有重要的意义,草地植被碳库及其变化机制研究是植被生态学的重要命题。本文研究北方草地和农牧交错区草地植被碳密度及其空间格局,解析不同区域草地植被碳密度的关键影响因素,分析了气候、土壤、放... 【目的】草地生态系统在全球碳平衡中有重要的意义,草地植被碳库及其变化机制研究是植被生态学的重要命题。本文研究北方草地和农牧交错区草地植被碳密度及其空间格局,解析不同区域草地植被碳密度的关键影响因素,分析了气候、土壤、放牧等因素对地上地下植被碳库的相对贡献。【方法】基于2002—2009年北方草地及农牧交错带草地植被调查数据,结合同期MODIS/NDVI遥感影像和1﹕100万草地类型图,建立了我国主要草地类型的生物量估算模型;整合野外考察数据和前人研究结果,探讨了研究区地上地下生物碳库及其空间格局;基于研究区255个县级行政单元,分析了不同类型草地植被碳库与气候要素、土壤要素及家畜承载量的关系,应用一般线性模型(GLM)解析了不同影响因素对草地碳密度的相对贡献。【结果】(1)北方草地与农牧交错区草地地上平均生物碳密度为36.9 g C·m^-2,地下生物碳密度为362.9 g C·m^-2,地下生物碳密度高于地上10倍,均呈从东到西递减的趋势,频率分布图基本服从对数正态分布,不同草地类型的生物碳密度存在明显差异;(2)整个研究区及草原亚区、荒漠亚区、农牧交错亚区内,地上生物量与年降水量(MAP)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年均气温(MAT)均呈极显著负相关,与土壤黏粒含量(Clay%)呈显著正相关、与土壤砂粒含量(Sand%)呈显著负相关,整个研究区家畜承载量与草地地上生物量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3)一般线性模型(GLM)分析结果表明,年平均降水量(MAP)、年均气温(MAT)、土壤黏粒含量(Clay%)、放牧强度对地上生物量空间变异的解释率分别达到29.6%(P<0.001)、5.8%(P<0.001)、0.8%(P<0.05)、1.3%(P<0.001);地下生物量的空间变异主要来自于年降水量(MAP)、年均气温(MAT)、土壤砂粒含量(Sand%),对方差的解释率分别达到12.1%(P<0.001)、6.8%(P<0.001)、1.9%(P<0.005),放牧强度没有明显贡献。【结论】气候条件尤其是年降水量是草地生物量碳库的主要影响因素,但对地上生物量影响更为明显;土壤质地对植被生物碳库也有显著贡献,尤其对地下生物量的影响更加显著;放牧强度只能解释地上生物量变化的1.3%、对地下生物量没有显著贡献,这一发现意味着气候对生物量碳库的贡献远大于放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方草地及农牧交错区 植被碳储量 气候因素 家畜承载量 土壤质地
下载PDF
南方山地人工草地群落结构组建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被引量:12
11
作者 辛晓平 王宗礼 +1 位作者 杨桂霞 李向林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6期963-968,共6页
采用CCA排序技术 ,定量分离了刈割和放牧下环境、空间、生物和随机因素对亚热带山地人工草地群落结构组建的贡献 ,分析了不同管理制度下的群落 环境关系 .放牧和刈割条件下 ,与环境因素有关的群落结构变化分别为 2 7 4 %、2 5 9% (其... 采用CCA排序技术 ,定量分离了刈割和放牧下环境、空间、生物和随机因素对亚热带山地人工草地群落结构组建的贡献 ,分析了不同管理制度下的群落 环境关系 .放牧和刈割条件下 ,与环境因素有关的群落结构变化分别为 2 7 4 %、2 5 9% (其中环境因素独立作用分别为 1 8 9%、1 9 8% ) ,空间因素解释的变化分别为 32 5 %、2 4 2 % ,生物及随机因素造成的变化分别为 4 8%、5 6 % .说明放牧削弱了生物学过程 (主要是物种相互作用和种子扩散 )对群落结构组建的作用 ,增强了空间因素的影响 .空间因素主要是通过与环境因素耦合 (改变直接环境的空间分布 )对群落结构组建起作用 .刈割条件下 ,群落结构和物种多度沿环境变化呈梯度分布 .放牧条件下 ,环境因素与群落、物种的关系比较复杂 ,不同干扰程度的群落小斑块向不同方向演替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群落结构 环境因素 空间因素 刈割 放牧
下载PDF
松嫩平原碱化草地植物群落分布的空间和环境因素分析 被引量:32
12
作者 辛晓平 高琼 +1 位作者 李镇清 杨正宇 《Acta Botanica Sinica》 CSCD 1999年第7期775-781,共7页
在1996年野外实地采样的基础上,运用DCA消势对应分析(detrendedcorespondenceanalysis)对群落主要变化趋势及其与土壤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运用DCCA消势典范对应分析(detr... 在1996年野外实地采样的基础上,运用DCA消势对应分析(detrendedcorespondenceanalysis)对群落主要变化趋势及其与土壤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运用DCCA消势典范对应分析(detrendedcanonicalcorespondenceanalysis)对影响松嫩平原碱化草地群落结构季节动态的空间和环境因素进行了定量的分解。结果表明:在影响群落分布的各因子中,环境因子独立约占40%,而环境_空间耦合因子占35%,空间因子独立约占3%,其他因子约占20%。在诸多因子中,土壤的盐渍化程度在整个生长季起着决定性作用,但土壤水分和氮素的作用因季节而变化。在干旱季节,植物生长的主要制约因子为土壤碱化度和土壤水分,而土壤氮素的作用处于次要地位。但在降雨较多、土壤湿润度较大的季节,土壤氮素的影响明显增强,成为仅次于土壤碱化度的决定性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碱化草地 群落结构 空间因子 环境因子 耦合
下载PDF
放牧和围封条件下羊草碱化草地中斑块分布格局研究 被引量:21
13
作者 辛晓平 杨正宇 +1 位作者 田新智 高琼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656-661,共6页
应用分形方法对松嫩平原羊草碱化草地中斑块分布格局进行定量估计 ,分析了放牧干扰和围封条件下斑块分布特征及动态。结果表明 :随放牧强度增加 ,羊草斑块的斑块化指数增大 ,斑块面积范围的上下限变小 ,分布趋于破碎化和不均匀 ,斑块分... 应用分形方法对松嫩平原羊草碱化草地中斑块分布格局进行定量估计 ,分析了放牧干扰和围封条件下斑块分布特征及动态。结果表明 :随放牧强度增加 ,羊草斑块的斑块化指数增大 ,斑块面积范围的上下限变小 ,分布趋于破碎化和不均匀 ,斑块分布格局趋于复杂 ,自相似规律发生转折的尺度增多。围封后 ,1989~ 1993年羊草斑块总面积增加 ,斑块数目减少 ,斑块化指数降低 ,1994年后羊草斑块分布格局基本稳定。羊草斑块分布的双对数曲线都在 45 m2左右发生转折 ,说明分布格局在此尺度发生尺度转换。恢复演替过程中不同尺度羊草斑块的分布格局变化趋势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块分布格局 放牧干扰 恢复演替 羊草碱化草地
下载PDF
豆科-禾本科牧草混播地土壤氮素对施氮和灌溉的响应
14
作者 王笛 李达 +3 位作者 徐丽君 唐雪娟 方华军 辛晓平 《草学》 2023年第2期11-19,共9页
适当进行施肥和灌溉是提高内蒙古呼伦贝尔地区人工草场生产力、促进恢复的重要措施,建立施氮混播平台和水氮耦合平台,系统分析不同建植模式、不同施氮水平和不同补水条件对草地群落结构功能的影响机制,进而进一步探讨人工草地管理方式... 适当进行施肥和灌溉是提高内蒙古呼伦贝尔地区人工草场生产力、促进恢复的重要措施,建立施氮混播平台和水氮耦合平台,系统分析不同建植模式、不同施氮水平和不同补水条件对草地群落结构功能的影响机制,进而进一步探讨人工草地管理方式的转变对土壤氮素的综合影响,以期为呼伦贝尔地区人工草地种植模式的建立和高效环保管理措施的制定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试验在呼伦贝尔草原生态系统国家野外试验站进行,选取紫花苜蓿、无芒雀麦两种多年生牧草品种,设置紫花苜蓿单播、无芒雀麦单播、紫花苜蓿无芒雀麦1∶1混播3个处理。设置不施氮(N0:0kg N·hm^(-2)·yr^(-1))、低氮(N1:75kg N·hm^(-2)·yr^(-1))和高氮(N2:150kg N·hm^(-2)·yr^(-1))3个处理水平,补水(不补水,旱季补水16%),共72个试验小区,按时间为节点,共11次分别取土壤0~10cm、10~20cm土层深度,测定土壤全氮、土壤铵态氮、硝态氮含量。呼伦贝尔地区建植人工草地时,建议采取紫花苜蓿+无芒雀麦的混播模式,与无芒雀麦单播模式相比,在促进土壤氮素的吸收利用方面更为有效。夏季干旱时期,采取一定的灌溉措施保苗。过量施N对苜蓿单播、无芒雀麦单播吸收氮素效应并不显著,反而会在土壤中大量累积NO_(3)^(-)-N,随着强降雨淋溶到土壤下层形成无效N,造成经济损失同时产生环境污染,但在紫花苜蓿+无芒雀麦混播草地上,高氮和不补水(N2、补水0)条件下可以促进植物对土壤中氮素的吸收。补水与不补水相比,各处理组间土壤铵态氮和硝态氮含量差异不显著,但在雨水充沛的季节过量的补水会导致土壤NO_(3)^(-)-N淋溶到土壤下层形成无效N。呼伦贝尔地区建植人工草地时,采取紫花苜蓿+无芒雀麦混播的种植模式,施氮150kg N·hm^(-2)·yr^(-1)、不补水条件下对于土壤氮素的吸收利用最为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草地 混播 土壤氮素
下载PDF
放牧和水淹干扰对松嫩平原碱化草地空间格局影响的分形分析 被引量:11
15
作者 辛晓平 高琼 +1 位作者 李宜垠 杨正宇 《Acta Botanica Sinica》 CSCD 1999年第3期307-313,共7页
对东北松嫩平原碱化草地植物群落空间格局的分形性质进行了分析,分别用边长面积指数和Korcak相对斑块化指数估计了斑块边界复杂性和斑块面积大小频率分布格局。结果表明:随放牧强度增加,占优势的羊草(Leymuschin... 对东北松嫩平原碱化草地植物群落空间格局的分形性质进行了分析,分别用边长面积指数和Korcak相对斑块化指数估计了斑块边界复杂性和斑块面积大小频率分布格局。结果表明:随放牧强度增加,占优势的羊草(Leymuschinensis(Trin.)Tzrel)斑块的斑块化加剧,而斑块的边界在中度放牧时最不规则;在水淹地,占优势的羊草斑块和次优势的碱茅(Pucineliaspp.)斑块、獐茅(Aeluropuslitoralis(Gouan)Parl.var.sinensisDebeaux)斑块的斑块边界复杂性和斑块化程度比未水淹地都低,说明水淹降低了群落复合体内的异质性;在水淹地,优势斑块的边长面积指数和Korcak指数均低于次优势种,但在重度放牧地结果正好相反,可能是由于两种样地处于不同的演替阶段;而且,斑块边界复杂性符合同一尺度规律,在现有的面积范围内没有尺度转换,斑块面积大小的频率分布格局则存在尺度转换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地 碱化草地 空间格局 草地 放牧 水淹
下载PDF
不同水分条件下春小麦种群中个体大小不整齐性及遗传学分析 被引量:3
16
作者 辛晓平 王刚 赵松岭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157-163,共7页
种群内个体大小不整齐性是种群数量结构的主要指标。本文研究了不同水分条件下,3个品种春小麦种群个体大小不整齐性的建立及变化规律。对春小麦种群不整齐性的遗传学分析表明:遗传结构与随机环境修饰对种群数量结构形成的相对重要性... 种群内个体大小不整齐性是种群数量结构的主要指标。本文研究了不同水分条件下,3个品种春小麦种群个体大小不整齐性的建立及变化规律。对春小麦种群不整齐性的遗传学分析表明:遗传结构与随机环境修饰对种群数量结构形成的相对重要性,因水分条件不同而异。种群不整齐性在自然选择中的作用可用下列简单模型表示:GS0=SH×h2SHGS0:自然选择强度;SH:大小不整齐性;h2SH:不整齐性的遗传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分条件 春小麦种群 大小不整齐性 自然选择 进化
下载PDF
宜昌百里荒草山草坡群落物种分布的空间趋势分析 被引量:2
17
作者 辛晓平 王宗礼 李向林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8期1519-1525,共7页
通过基于 CCA的趋势面分析和空间插值方法 ,研究了宜昌百里荒山地草场的群落结构空间变化 ,以及群落结构空间趋势与主要环境因子的相关性。结果表明 ,该群落物种空间中的群落结构面和物理空间中的空间趋势面可以很好地吻合 ,说明该群落... 通过基于 CCA的趋势面分析和空间插值方法 ,研究了宜昌百里荒山地草场的群落结构空间变化 ,以及群落结构空间趋势与主要环境因子的相关性。结果表明 ,该群落物种空间中的群落结构面和物理空间中的空间趋势面可以很好地吻合 ,说明该群落的结构由一种具有强烈空间结构化特征的机制控制。对群落结构和空间趋势影响最显著的环境因素是土壤有效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CA排序 趋势面分析 群落结构 空间插值 草场
下载PDF
酸性土壤中NO_3^--N的吸附 被引量:1
18
作者 辛晓平 李仕伟 +1 位作者 苏静 蒋先军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44-49,共6页
酸性土壤中硝化作用的空间变异以及土壤本身对NO-3-N的吸附都是极具争议性话题.对酸性土壤中NO-3-N吸附作用的研究不仅具有农学和环境双重意义,而且有助于我们进一步探讨酸性土壤中存在强烈硝化作用的可能性.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酸... 酸性土壤中硝化作用的空间变异以及土壤本身对NO-3-N的吸附都是极具争议性话题.对酸性土壤中NO-3-N吸附作用的研究不仅具有农学和环境双重意义,而且有助于我们进一步探讨酸性土壤中存在强烈硝化作用的可能性.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酸性土壤中NO-3-N的吸附作用机理及其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NO-3是非专性吸附离子,其吸附主要受粘土矿物类型、pH、表面电荷、陪伴离子种类、电解质浓度以及有机酸有机质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O3^- 吸附机理 影响因素 粘土矿物类型 陪伴离子 有机酸有机质
下载PDF
草地碳循环遥感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9
作者 辛晓平 徐大伟 +4 位作者 何小雷 李振旺 丁蕾 沈贝贝 毛平平 《中国农业信息》 2018年第4期1-16,共16页
【目的】草地生态系统是我国最大的陆地生态系统,对维护国家生态安全和畜牧业发展有重要作用。但我国草地类型多样、地理背景复杂、覆盖度低等特点制约了在大尺度上草地的高精度监测。卫星遥感技术的应用极大地提高了我国草地监测能力,... 【目的】草地生态系统是我国最大的陆地生态系统,对维护国家生态安全和畜牧业发展有重要作用。但我国草地类型多样、地理背景复杂、覆盖度低等特点制约了在大尺度上草地的高精度监测。卫星遥感技术的应用极大地提高了我国草地监测能力,在草地碳循环、生产力、生物量等方面得到了广泛应用。【方法】文章在回顾国内外草地碳循环遥感的最新进展基础上,从草地遥感观测手段、碳循环及其关键参数(初级生产力、生物量、叶面积指数、光合有效辐射分量、光能利用率和物候)反演等方面进行了总结,阐述了各种遥感影像在草地碳循环监测中的价值,对比和分析了草地关键参数遥感监测方法优缺点及应用前景。【结果】遥感技术的应用促进了草地碳循环监测能力的提升,结合遥感技术开展草地生态研究也是未来发展趋势。【结论】随着遥感数据的不断丰富和遥感建模及反演理论的深入发展,遥感手段将为草地生态系统研究及应用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地生态 遥感 碳循环
下载PDF
现代数字草业技术 被引量:4
20
作者 辛晓平 《民主与科学》 2018年第3期29-31,共3页
数字草业技术本身只是个手段,通过促进草业产业发展来带动社会生产力进步、提高经济效益,才是草业信息化技术应用的最终目的,只有通过推广应用才能完成草业管理技术创新的整个过程.
关键词 技术应用 草业 代数 生产力进步 产业发展 经济效益 技术创新 信息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