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5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衰老促进主动脉瘤发生的遗传机制
1
作者 于振平 辛洪波 田小利 《中国临床保健杂志》 CAS 2024年第1期35-42,共8页
主动脉瘤是以主动脉局部出现不可逆的永久扩张为特征的一类主动脉疾病。主动脉瘤发病机制复杂,与遗传和增龄密切相关。目前已发现与主动脉瘤相关的基因有超过1000个。一方面,一部分致病或者易感基因在模式生物上得到证实;另一方面,60岁... 主动脉瘤是以主动脉局部出现不可逆的永久扩张为特征的一类主动脉疾病。主动脉瘤发病机制复杂,与遗传和增龄密切相关。目前已发现与主动脉瘤相关的基因有超过1000个。一方面,一部分致病或者易感基因在模式生物上得到证实;另一方面,60岁以上人群中主动脉瘤的发病率急剧上升。衰老是否影响主动脉瘤相关基因,促进主动脉瘤的发生,尚不十分清楚。细胞衰老导致的线粒体功能障碍、氧化应激增加及衰老相关分泌表型增加等改变均可促进主动脉瘤的发生。该文重点综述了细胞衰老影响主动脉瘤相关基因及其机制,探讨通过延缓衰老预防主动脉瘤发生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瘤 细胞衰老 基因表达调控 综述
下载PDF
藏西班公湖斑岩铜矿带成矿斑岩地球化学及Pb、Sr、Nd同位素特征 被引量:54
2
作者 辛洪波 曲晓明 +3 位作者 王瑞江 刘鸿飞 赵元艺 黄玮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785-792,共8页
对班公湖铜矿带2个具有代表性的斑岩铜矿床——多不杂铜矿床和尕尔穷铜矿床进行了详细的岩石地球化学和Pb、Sr、Nd同位素特征研究表明,与冈底斯铜矿带相比,该铜矿带含矿斑岩大离子不相容元素的富集程度相对减弱,而高场强元素和重稀土元... 对班公湖铜矿带2个具有代表性的斑岩铜矿床——多不杂铜矿床和尕尔穷铜矿床进行了详细的岩石地球化学和Pb、Sr、Nd同位素特征研究表明,与冈底斯铜矿带相比,该铜矿带含矿斑岩大离子不相容元素的富集程度相对减弱,而高场强元素和重稀土元素的亏损程度明显减轻,轻、重稀土元素的分馏程度减弱,且具有Eu的弱正异常,岩石在氧化性上更强一些;从Pb、Sr、Nd同位素特征来看,班公湖铜矿带含矿斑岩更富含放射性成因铅,143Nd/144Nd比值明显降低,其源区更接近印度洋沉积物区域,表明该铜矿带含矿斑岩的岩浆源区更浅,有更多的地壳物质加入;班公湖铜矿带含矿斑岩形成的构造环境属于活动大陆边缘区域,而冈底斯铜矿带明显偏离了活动大陆边缘区域,表明班公湖斑岩铜矿带形成于碰撞后地壳隆升阶段,而冈底斯铜矿带则形成于碰撞后地壳伸展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化学 构造环境 PB Sr ND同位素 班公湖铜矿带
下载PDF
藏西措勤含铜岩系的物质来源与成因 被引量:11
3
作者 辛洪波 曲晓明 +1 位作者 任立奎 张兰英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939-945,共7页
青藏高原中西部措勤县城东南(约100km)的日阿铜矿区发育两种矿化类型,一种是与二长花岗斑岩岩株有关的夕卡岩型铜矿化,另一种是与辉绿玢岩岩脉有关的细脉浸染型铜矿化。Nd、Sr同位素分析表明,它们以高87Sr/86Sr比值,低^143Nd/^144Nd... 青藏高原中西部措勤县城东南(约100km)的日阿铜矿区发育两种矿化类型,一种是与二长花岗斑岩岩株有关的夕卡岩型铜矿化,另一种是与辉绿玢岩岩脉有关的细脉浸染型铜矿化。Nd、Sr同位素分析表明,它们以高87Sr/86Sr比值,低^143Nd/^144Nd比值和负εNd(t)为特征,清楚地显示出地壳组分的特点;Pb同位素则以富含放射性成因Pb为特征,^206Pb/^204Pb,^207Pb/^204Pb,^208Pb/^204Pb比值分别为18.672~18.926,15.630~15.685和39.018~39.432,显示出俯冲板片组分在岩浆形成过程中的作用。Nd、Sr、Pb同位素分析表明,它们形成于碰撞后伸展环境。在该环境下,富集的大陆岩石圈地幔发生部分熔融形成的具OIB特征的镁铁质岩浆底侵与地壳岩石相互作用形成了措勤含铜岩系。这个岩系产生于拉萨地块内,从俯冲带演化历史来看,它与南部的印度河-雅鲁藏布江洋壳的俯冲无关,而是北部班公湖-怒江洋壳向南俯冲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措勤 Nd、Sr、Pb同位素 岩浆源区 拉萨地块
下载PDF
胶东谢家沟金矿岩石地球化学及流体包裹体研究 被引量:7
4
作者 辛洪波 王建国 +2 位作者 曲晓明 邓军 韦延光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61-67,共7页
文章对谢家沟金矿进行了详细的地质学、岩石地球化学及流体包裹体研究。微量元素研究表明,谢家沟金矿控矿的主因子组合F1为:Au、Ag、As、Bi、Cu、Pb、Mo、Sb、Co、Ni、Mn,其贡献百分比占65.691%,为主成矿作用所致,形成了该区的韧性剪切... 文章对谢家沟金矿进行了详细的地质学、岩石地球化学及流体包裹体研究。微量元素研究表明,谢家沟金矿控矿的主因子组合F1为:Au、Ag、As、Bi、Cu、Pb、Mo、Sb、Co、Ni、Mn,其贡献百分比占65.691%,为主成矿作用所致,形成了该区的韧性剪切带型金矿;通过对流体包裹体的研究得知,谢家沟金矿形成于深成、中低温的成矿环境,其成矿温度为270℃~330℃,成矿压力为3100×105Pa,约在地下11km深处;最后,结合胶东地区所处的区域地质背景及其演化,认为谢家沟金矿形成于碰撞造山晚期的伸展构造环境。胶东地区主断裂带剪切应力场大小和方向的不断调整在研究区产生了剪切应力场,是控制谢家沟矿化的主要构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谢家沟金矿 韧性剪切带 岩石地球化学 流体包裹体 成矿构造环境
下载PDF
藏西措勤县日阿与斑(玢)岩有关的铜矿床的矿床地质特征与成矿时代 被引量:40
5
作者 辛洪波 曲晓明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477-482,共6页
藏西地区措勤县日阿铜矿产于拉萨地块内,是一个与二长花岗斑岩岩株有关的矽卡岩型铜矿床。由矿体中金云母测得的40Ar/39Ar成矿年龄为(87.69±0.64)Ma,MSWD=0.42,与二长花岗斑岩的锆石U_PbSHRIMP年龄(90.1Ma)一致。同时,矿区内的辉... 藏西地区措勤县日阿铜矿产于拉萨地块内,是一个与二长花岗斑岩岩株有关的矽卡岩型铜矿床。由矿体中金云母测得的40Ar/39Ar成矿年龄为(87.69±0.64)Ma,MSWD=0.42,与二长花岗斑岩的锆石U_PbSHRIMP年龄(90.1Ma)一致。同时,矿区内的辉绿玢岩脉,与二长花岗斑岩具有相近的年龄(87.2Ma)及相似的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它们共同构成了一套含铜的双峰式岩石组合,代表了中—晚白垩世拉萨地块内的伸展构造环境下的铜成矿事件。文章指出,造成该矿区铜矿化的双峰式岩系(二长花岗斑岩—辉绿玢岩组合)是由班公湖—怒江洋壳向南俯冲,在碰撞后伸展阶段形成的。该矿床的发现表明,西藏高原除了与板块缝合带有关的斑岩型铜矿(包括玉龙、冈底斯、班公湖—怒江3条斑岩铜矿带)外,拉萨地块内部还有一期与双峰式岩系有关的斑岩_矽卡岩型铜矿成矿事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学 矽卡岩型铜矿床 矿床地质特征 金云母^40Ar/^39Ar年龄 成矿构造环境 藏西措勤
下载PDF
赛庚啶对异丙肾上腺素诱发整体大鼠心肌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11
6
作者 辛洪波 张宝恒 +1 位作者 刘业伟 范劲松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3期176-179,共4页
异丙肾上腺素(Iso,4mg·kg^1·d^1×2 d,sc)可使整体大鼠心电图J点明显抬高,血清磷酸肌酸激酶活性和游离脂肪酸含量显著增加,心肌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明显降低,但心肌组织丙二醛含量无明显改变.等... 异丙肾上腺素(Iso,4mg·kg^1·d^1×2 d,sc)可使整体大鼠心电图J点明显抬高,血清磷酸肌酸激酶活性和游离脂肪酸含量显著增加,心肌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明显降低,但心肌组织丙二醛含量无明显改变.等剂量的赛庚啶(Cyp)和维拉帕米(2mg·kg^(-1)·d^1×2d,iv)均能有效地保护Iso所致的整体大鼠心肌损伤,其作用强度相近,提示Cyp对Iso诱发心肌损伤的保护作用可能主要与其抑制细胞Ca^(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赛庚啶 维拉帕米 心肌损伤
下载PDF
西藏冈底斯斑岩铜矿带含矿岩体的相对氧化状态:来自锆石Ce(Ⅳ)/Ce(Ⅲ)比值的约束 被引量:42
7
作者 辛洪波 曲晓明 《矿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52-160,共9页
对西藏冈底斯斑岩铜矿带三个斑岩铜矿床含矿斑岩进行了锆石与全岩的微量元素分析,通过理论计算获得三个矿床含矿斑岩的锆石Ce(Ⅳ)/Ce(Ⅲ)比值和δEu值:拉抗俄矿床为492.25和0.5341,冲江矿床为263.83和0.4353,南木矿床为291.94和0.5273... 对西藏冈底斯斑岩铜矿带三个斑岩铜矿床含矿斑岩进行了锆石与全岩的微量元素分析,通过理论计算获得三个矿床含矿斑岩的锆石Ce(Ⅳ)/Ce(Ⅲ)比值和δEu值:拉抗俄矿床为492.25和0.5341,冲江矿床为263.83和0.4353,南木矿床为291.94和0.5273。认为锆石Ce(Ⅳ)/Ce(Ⅲ)比值>260,δEu>0.4是斑岩成矿的地球化学标志。冈底斯斑岩铜矿带的锆石Ce(Ⅳ)/Ce(Ⅲ)比值自东向西呈递减趋势,指示岩浆在上升侵位过程中东部较西部受到更大程度的上部地壳物质的混染。冈底斯斑岩铜矿带的矿化机理可表述为:深部岩浆在上升侵位过程中受到上部地壳物质的混染,使岩浆的氧逸度增加,在随后的结晶分异过程中产生高Cu、Au浓度的岩浆热液流体,并在继续上升的过程中,随着压力、温度的降低,在适当的条件下发生了成岩成矿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冈底斯斑岩铜矿带 锆石Ce(Ⅳ)/Ce(Ⅲ)比值 相对氧化状态 成矿机理
下载PDF
赛庚啶对氧自由基的清除作用 被引量:26
8
作者 辛洪波 张宝恒 《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3期161-165,共5页
赛庚啶(Cyp)对Fenton反应生成的·OH有较强的直接清除作用(EC_(50)为54μmol/L),并明显抑制·OH的生成速率(IC_(50)为22 μmol/L),且作用明显比·OH特异性清除剂甘露醇强(其EC_(50)和IC_(50)分别为22.7 mmol/L和10.7mmol/L)... 赛庚啶(Cyp)对Fenton反应生成的·OH有较强的直接清除作用(EC_(50)为54μmol/L),并明显抑制·OH的生成速率(IC_(50)为22 μmol/L),且作用明显比·OH特异性清除剂甘露醇强(其EC_(50)和IC_(50)分别为22.7 mmol/L和10.7mmol/L)。Cyp对大鼠腹腔多形核白细胞(PMNs)产生的O_2也有一定的清除作用,其IC_(50)为179 μmol/L。提示Cyp的抗心肌损伤作用可能至少部分与其清除氧自由基作用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赛庚啶 自由基
下载PDF
赛庚啶的抗脂质过氧化作用 被引量:6
9
作者 辛洪波 张宝恒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4期270-273,共4页
赛庚啶(Cyp)对自氧化及自由基发生系统(FRGS)诱导离体大鼠心,肝,脑组织脂质过氧化作用均有明显的抑制效应,且对后者的抑制作用更为明显,其IC_(50)分别为2.56mmol·L^(-1),693,973μmol·L^(-1)和63,56,379μmol·L^(-1)Cyp... 赛庚啶(Cyp)对自氧化及自由基发生系统(FRGS)诱导离体大鼠心,肝,脑组织脂质过氧化作用均有明显的抑制效应,且对后者的抑制作用更为明显,其IC_(50)分别为2.56mmol·L^(-1),693,973μmol·L^(-1)和63,56,379μmol·L^(-1)Cyp对FRGS诱导离体大鼠心肌线粒体膜脂质过氧化作用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IC_(50)为5.1mmol·L^(-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赛庚啶 自氧化 自由基发生系统 脂质过氧化 心肌 线粒体
下载PDF
山东焦家金矿床新Ⅲ号脉原生晕研究及成矿远景评价 被引量:4
10
作者 辛洪波 邓军 +1 位作者 王建国 晏国龙 《黄金》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13-16,共4页
在野外地质工作的基础上,采用数学地质分析和原生晕特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对焦家金矿床新Ⅲ号脉的67件样品进行了微量元素分析。因子分析的结果表明,焦家金矿床新Ⅲ号脉的主成矿作用分为两期:F1(Bi、Ag、Pb、Au、Cu)代表多金属硫化物阶... 在野外地质工作的基础上,采用数学地质分析和原生晕特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对焦家金矿床新Ⅲ号脉的67件样品进行了微量元素分析。因子分析的结果表明,焦家金矿床新Ⅲ号脉的主成矿作用分为两期:F1(Bi、Ag、Pb、Au、Cu)代表多金属硫化物阶段,F2(Co、Ni、Zn、Mn)代表另一期与深源岩浆有关的成矿作用。原生晕研究显示,焦家金矿新Ⅲ号脉具有明显的“反分带现象”:尾晕元素(Co、Ni、Mn、Mo、W)位于矿体中上部,而头晕元素(As、Sb、Hg、Bi)则位于深部,这是原生晕叠加作用的结果,指示深部还有矿体存在。最后,提出了新Ⅲ号脉的原生晕叠加理想模型,并对深部成矿远景进行了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焦家金矿床 数学地质分析 原生晕 成矿远景 新Ⅲ号脉
下载PDF
赛庚啶对离体大鼠心脏缺钙/复钙损伤(钙反常)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5
11
作者 辛洪波 张宝恒 沈华杰 《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11期806-811,共6页
离体大鼠心脏经无钙灌流(灌流液为不含Ca^(2+)的K-H液,通以95%O_2和5%CO_2的混合气体)5min后,用正常K-H液进行复钙灌流20min,可导致心肌细胞内酶(CPK,LDH)及蛋白的大量漏出,心脏变苍白,甚至出现心脏挛缩,心肌组织抗氧自由基酶(SOD,GSH... 离体大鼠心脏经无钙灌流(灌流液为不含Ca^(2+)的K-H液,通以95%O_2和5%CO_2的混合气体)5min后,用正常K-H液进行复钙灌流20min,可导致心肌细胞内酶(CPK,LDH)及蛋白的大量漏出,心脏变苍白,甚至出现心脏挛缩,心肌组织抗氧自由基酶(SOD,GSH-Px)活性明显降低,但MDA含量无明显改变。赛庚啶(2.5~5μmol/L)能明显减少心脏Ca^(2+)反常时心肌组织内酶及蛋白的漏出,显著保护心肌组织抗氧自由基酶的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赛庚啶 心脏缺钙 复钙损伤
下载PDF
赛庚啶对离体犬心肌肌质网Ca^(2+),Mg^(2+)—ATP酶活性和^(45)Ca^(2+)摄取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4
12
作者 辛洪波 张宝恒 《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2期92-96,共5页
当赛庚啶浓度在8×10^(-6)mol/L~2×10^(-4)mol/L之间时,该药对正常犬心肌肌质网Ca^(2+),Mg^(2+)—ATP酶活性几乎没有影响,仅在10^(-3)mol/L时对该酶活性才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抑制率为39.85%,P<0.01)。正常犬心肌肌质网的^(4... 当赛庚啶浓度在8×10^(-6)mol/L~2×10^(-4)mol/L之间时,该药对正常犬心肌肌质网Ca^(2+),Mg^(2+)—ATP酶活性几乎没有影响,仅在10^(-3)mol/L时对该酶活性才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抑制率为39.85%,P<0.01)。正常犬心肌肌质网的^(45)Ca^(2+)摄取过程有明显的时间依赖性,至第30 min,其^(45)Ca^(2+)摄取量可达312.79±22.25 nmol/mg protein.赛庚啶对心肌肌质网的^(45)Ca^(2+)摄取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IC_(50)为1.94×10^(-4)mol/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赛庚啶 镁酶腺苷三磷酸 心肌
下载PDF
胶东谢家沟金矿床地质特征与成矿时代研究 被引量:8
13
作者 辛洪波 邓军 +2 位作者 曲晓明 王建国 胡世杰 《黄金科学技术》 2006年第3期1-6,共6页
对谢家沟金矿床进行的地质学,年代学研究表明,矿石中的金主要以微细粒金包裹于黄铁矿、黄铜矿等矿物之中;矿石绢英岩化强烈,并伴有不同程度的钾化,是典型的破碎蚀变岩型金矿床。对该金矿床进行系统的K—Ar法年代测定,结果表明谢... 对谢家沟金矿床进行的地质学,年代学研究表明,矿石中的金主要以微细粒金包裹于黄铁矿、黄铜矿等矿物之中;矿石绢英岩化强烈,并伴有不同程度的钾化,是典型的破碎蚀变岩型金矿床。对该金矿床进行系统的K—Ar法年代测定,结果表明谢家沟金矿的成矿年龄为105—130Ma,与前人研究的胶东地区金矿的成矿年龄相一致,说明它们是同一期岩浆热事件的产物,都与区域性分布的郭家岭花岗岩的成岩时代相吻合,二者具有成因上的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谢家沟金矿床 破碎蚀变岩型金矿床 K—Ar年龄 郭家岭行花岗岩
下载PDF
山东焦家金矿新、老Ⅲ号脉数学地质分析 被引量:6
14
作者 辛洪波 邓军 +3 位作者 王建国 晏国龙 田锋 韦延光 《黄金科学技术》 2005年第3期1-6,共6页
在野外地质工作基础上,对焦家金矿新、老Ⅲ号脉不同标高所采样品进行微量元素分析,并利用数学地质方法,对微量元素空间变化规律、相关性关系及原生晕特征进行了分析。对成矿-成晕过程中指示元素在蚀变带内的带入带出特点进行了归纳总结... 在野外地质工作基础上,对焦家金矿新、老Ⅲ号脉不同标高所采样品进行微量元素分析,并利用数学地质方法,对微量元素空间变化规律、相关性关系及原生晕特征进行了分析。对成矿-成晕过程中指示元素在蚀变带内的带入带出特点进行了归纳总结;确定了新、老Ⅲ号脉Au元素所在的F1主因子分别为Bi、Ag、Sb、Pb、Hg、Cu、Au和Bi、Ag、Au、Pb,代表着热液作用过程中Au的主成矿期。同时,对新、老Ⅲ号脉深部成矿远景进行了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焦家金矿 原生晕 数学地质
下载PDF
赛庚啶的钙拮抗作用研究概况及其意义 被引量:1
15
作者 辛洪波 张宝恒 《中国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9期565-567,共3页
赛庚啶为哌啶类抗5-HT和抗组织胺药,近年发现该药有较强的钙拮抗作用。本文就该药钙拮抗作用的发现、证实和特性以及其阻断慢Ca^(2+)通道的可能机制作一概述,并就其钙拮抗作用在药理学研究中的积极意义和临床应用前景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关键词 赛庚啶 钙拮抗作用
下载PDF
电力建设工程中的土建施工管理 被引量:16
16
作者 辛洪波 云建强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2010年第21期116-116,共1页
本文从安全、质量、工期、成本四个方面对如何进行电力建设工程土建施工管理进行了分析,揭示了施工管理在企业运营中的重要性。
关键词 电力 土建 施工管理
下载PDF
论建筑工程施工中的优化管理 被引量:7
17
作者 辛洪波 许德秋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2010年第10期117-117,共1页
建筑施工的优化管理可以取得经济、社会双重效益。本文通过对近几年现场施工管理经验总结,提出优化管理对于提高现场施工的效率及加快施工进度的意义。
关键词 建筑施工 优化管理
下载PDF
赛庚啶对犬心肌线粒体膜ATP酶活性和^(45)Ca^(2+)摄取功能的影响
18
作者 辛洪波 张宝恒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4期259-262,共4页
结果表明,本实验条件下制备的心肌线粒体基本上没有细胞膜及肌浆网的污染 赛庚啶(CyP)对正常犬心肌线粒体膜ATP酶活性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IC_(50)为O.839mmol·L^(-1).正常犬心肌线粒体的^(45)Ca^(2+)摄取至第10min趋于稳定,其Ca^(... 结果表明,本实验条件下制备的心肌线粒体基本上没有细胞膜及肌浆网的污染 赛庚啶(CyP)对正常犬心肌线粒体膜ATP酶活性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IC_(50)为O.839mmol·L^(-1).正常犬心肌线粒体的^(45)Ca^(2+)摄取至第10min趋于稳定,其Ca^(2+)摄取量可达141±s 22 nmol·mg^(-1)蛋自;Cyp对心肌线粒体的^(45)Ca^(2+)摄取过程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其IC_(50)为31μmol·L^(-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赛庚啶 腺苷三磷酸酶 心肌线粒体犬
下载PDF
赛庚啶对大鼠心肌细胞膜[~3H]-d-cis-硫氮卓酮结合部位的影响
19
作者 辛洪波 张宝恒 刘业伟 《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9期641-646,共6页
苯并噻嗪类钙通道阻滞剂[3H]-d-cis-硫氮酮能以一种特异和可饱和的方式与离体大鼠心肌细胞膜结合,其KD值和Bmax分别为84nmol·L-1和0.279pmol·mgprotein-1。非标记的硫氮酮和... 苯并噻嗪类钙通道阻滞剂[3H]-d-cis-硫氮酮能以一种特异和可饱和的方式与离体大鼠心肌细胞膜结合,其KD值和Bmax分别为84nmol·L-1和0.279pmol·mgprotein-1。非标记的硫氮酮和赛庚啶均能完全抑制这种结合,其Ki值分别为102nmolL-1和5.5umol·L-1。上述结果证实在大鼠心肌细胞膜上也存有[3H]-硫氮酮受体,同时还提示赛马庚啶对心肌细胞膜的钙通道阻滞作用可能与作用于心肌细胞膜[3H]硫氮酮受体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赛庚卓啶 硫氮卓酮 心肌细胞膜
下载PDF
西藏班公湖-怒江缝合带西段中特提斯洋盆的双向俯冲:来自岛弧型花岗岩锆石U-Pb年龄和元素地球化学的证据 被引量:126
20
作者 杜德道 曲晓明 +2 位作者 王根厚 辛洪波 刘治博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1993-2002,共10页
笔者调查发现西藏班公湖-怒江缝合带西段狮泉河-改则-洞错蛇绿岩带北侧和拉果错蛇绿岩带南侧都有岛弧型花岗岩岩基产出。这些岩体岩性上以中粒花岗闪长岩为主,岩石化学上明显富集大离子不相容元素(LILE)Rb、Th、U、K、Pb,亏损高场强... 笔者调查发现西藏班公湖-怒江缝合带西段狮泉河-改则-洞错蛇绿岩带北侧和拉果错蛇绿岩带南侧都有岛弧型花岗岩岩基产出。这些岩体岩性上以中粒花岗闪长岩为主,岩石化学上明显富集大离子不相容元素(LILE)Rb、Th、U、K、Pb,亏损高场强元素(HFSE)Nb、Ta、Ti,具有岛弧型岩浆岩的本质特征,指示着班公湖中特提斯洋盆存在双向俯冲。锆石U-PbLAICPMS定年结果显示岩体在不同构造位置年龄并不一致,位于狮泉河-改则-洞错蛇绿岩带北侧的嘎拉勒和改则北两个岩体锆石206Pb/238U加权平均年龄分别为155·6±1·1Ma(MSWD=1·7)和142·15±0·35Ma(MSWD=2·9),位于拉果错蛇绿岩带南侧的扎布耶北岩体的锆石206Pb/238U加权平均年龄为134·07±0·77Ma(MSWD=1·8),表明班公湖中特提斯洋盆向北俯冲发生在晚侏罗世,而向南的俯冲发生在早白垩世,两者相差约8Ma。岛弧花岗岩浆都是由地幔楔部分熔融而成,岩浆源区经历过来自俯冲板片的沉积物熔体的交代。不同岩体的源区沉积物熔体的交代比例不同:扎布耶北岩体最多,大体在12%-16%之间;嘎拉勒岩体次之,在9%-13%之间;改则北岩体最少,为5%-1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岛弧型花岗岩 锆石U-Pb年龄 双向俯冲 班公湖-怒江缝合带 西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