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双源CT门控下心胸联合血管成像诊断主动脉缩窄 被引量:5
1
作者 连庆峰 王丽君 +2 位作者 闫欣 周云娜 于红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1688-1690,共3页
目的探讨双源CT(DSCT)门控下心胸联合血管成像在主动脉缩窄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17例临床怀疑为主动脉缩窄患儿行DSCT门控下心胸联合血管成像,利用工作站对胸部血管及心脏分别进行靶重组,并对疾病进行诊断。所有患儿同时接受彩色多普勒... 目的探讨双源CT(DSCT)门控下心胸联合血管成像在主动脉缩窄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17例临床怀疑为主动脉缩窄患儿行DSCT门控下心胸联合血管成像,利用工作站对胸部血管及心脏分别进行靶重组,并对疾病进行诊断。所有患儿同时接受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检查。以手术或DSA结果为标准,对比DSCT与CDFI的诊断准确率。结果 17例患儿均成功完成DSCT门控下心胸联合血管成像,DSCT均诊断为主动脉缩窄,伴有室间隔缺损(VSD)者11例,伴有房间隔缺损(ASD)2例,伴有二叶型主动脉瓣及主动脉瓣发育不良者6例,伴有动脉导管未闭(PDA)者7例,伴有冠状动脉起源异常者3例,伴有支气管动脉扩张者4例。CDFI诊断主动脉缩窄16例,主动脉弓断离1例;伴有VSD者11例,伴有ASD者2例,伴有二叶型主动脉瓣及主动脉瓣发育不良者7例,伴有PDA者6例,2例显示支气管动脉扩张。所有患者均经手术或DSA证实,共发现畸形60处。DSCT和CDFI的诊断准确率分别为93.33%(56/60)和76.67%(46/60)。结论 DSCT门控下心胸联合血管成像可清晰显示主动脉、冠状动脉、心脏结构和肺血管,在主动脉缩窄及其并发症的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缩窄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血管造影术 儿童
下载PDF
MSCT肝脏血管成像对肝脏移植受体的临床应用价值 被引量:2
2
作者 连庆峰 刘学静 +2 位作者 武乐斌 柳澄 闫欣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07年第12期1259-1263,共5页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腹腔干、门静脉及下腔静脉成像技术对肝脏移植受体血管结构评价的临床价值方法:对30例拟行肝脏移植手术的患者行增强后动脉期、门静脉期及下腔静脉期扫描。对每一例病例均行腹腔干、门静脉及下腔静脉三维重建及二维...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腹腔干、门静脉及下腔静脉成像技术对肝脏移植受体血管结构评价的临床价值方法:对30例拟行肝脏移植手术的患者行增强后动脉期、门静脉期及下腔静脉期扫描。对每一例病例均行腹腔干、门静脉及下腔静脉三维重建及二维重组并与轴位图像结合分析患者血管情况。根据受体肝脏血管情况筛选出其中24例适宜手术的患者,初步拟定手术方案行肝移植手术,并在手术后与肝移植手术医师的术中探查结果相比较,探讨术前CT血管重建的准确性。结果:腹腔干成像可发现3例腹腔干狭窄,1例腹腔干动脉瘤,2例脾动脉瘤,2例肝脏主要供血动脉直径<3mm,10例肝动脉走行变异。门静脉成像发现2例肝门静脉海绵样变;12例肝门静脉栓塞,其中5例肝内门静脉栓塞,5例肝外门静脉主干栓塞(其中3例合并肠系膜上静脉栓塞);2例肝内门静脉及肝外门静脉主干均有栓塞。2例肝门静脉海绵样变及3例肝外门静脉主干及肠系膜上静脉广泛栓塞的患者因不适宜手术而未能行肝移植手术。下腔静脉成像发现2例下腔静脉癌栓,其中1例栓子接近右心房入口处,不适宜手术未能行肝移植手术;2例下腔静脉肝后段狭窄。30例中24例均成功行肝移植手术,术中所见与CT血管成像所见完全相符合。结论: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适合用来全面准确评价拟行肝脏移植的受体的血管状态,对筛选适宜手术的病例并协助手术方案的制定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脏移植受体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血管成像
下载PDF
成年人肠套迭的CT表现(附三例报告)
3
作者 连庆峰 杨青 +2 位作者 柳澄 陶学谦 胡海平 《医学影像学杂志》 1997年第4期239-240,共2页
关键词 肠套迭 CT表现 肠腔 肠壁
下载PDF
肾动脉CT血管造影初步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杨青 周存升 +2 位作者 连庆峰 柳澄 袁振国 《医学影像学杂志》 1998年第1期3-6,共4页
目的:探讨肾动脉CTA扫描和重建技术;评价CTA显示肾动脉的能力。材料和方法:使用ElscintCTTwin扫描装置,对30例无肾动脉疾病临床表现且肾动脉CTA正常者进行前瞻性研究。全部病例经MIP法重建,12例行SSD和曲面改建。随机取50例肾动脉... 目的:探讨肾动脉CTA扫描和重建技术;评价CTA显示肾动脉的能力。材料和方法:使用ElscintCTTwin扫描装置,对30例无肾动脉疾病临床表现且肾动脉CTA正常者进行前瞻性研究。全部病例经MIP法重建,12例行SSD和曲面改建。随机取50例肾动脉DSA表现正常者作为对照分析。结果:CTA对肾动脉和肾干动脉的显示率为100%,对肾段动脉的显示率不及DSA。结论:CTA是一种微创伤性检查方法。能清晰显示肾动脉和肾干动脉,在很大程度上可代替DSA检查。肾动脉CTA的成功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扫描技术,其中利用小剂量试验获得最佳延迟扫描时间十分必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血管造影 步研究 延迟扫描时间 CTA 前瞻性研究 肾动脉疾病 DSA表现 DSA检查 重建技术 扫描装置 Twin 临床表现 对照分析 肾段动脉 扫描技术 正常者 MIP SSD 显示率 小剂量
下载PDF
肺内孤立性结节的部分影像学特征研究回顾 被引量:4
5
作者 邹清旭 连庆峰 +2 位作者 时季成 吴爱金 赵斌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3年第2期322-324,共3页
肺内孤立性结节是指发生于肺内的单个发生的小于或等于3cm高密度灶,它既不属于病因学诊断,也不是很严格意义上的显微病理诊断,只是一个大体病理或医学影像学诊断.它包括了多种疾病,例如:各种炎症、良性肿瘤、恶性肿瘤、先天发育异常。... 肺内孤立性结节是指发生于肺内的单个发生的小于或等于3cm高密度灶,它既不属于病因学诊断,也不是很严格意义上的显微病理诊断,只是一个大体病理或医学影像学诊断.它包括了多种疾病,例如:各种炎症、良性肿瘤、恶性肿瘤、先天发育异常。正确诊断对选择正确的治疗方法及患者的康复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本文就肺内孤立性结节的部分形态学征象的诊断价值研究进行回顾性综述,以期提高对表现为肺内孤立性结节的相关疾病的诊断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立性肺结节 医学影像学 特征
下载PDF
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在肺动脉栓塞中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8
6
作者 汤振华 连庆峰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0年第7期971-973,共3页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在诊断肺动脉栓塞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9例临床确诊为肺动脉栓塞的64层螺旋CT肺动脉成像资料,并用最大密度投影(MIP)、多平面重组(MPR)、容积再现(VR)等方法显示肺动脉。结果:19例患者中,其中左右肺...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在诊断肺动脉栓塞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9例临床确诊为肺动脉栓塞的64层螺旋CT肺动脉成像资料,并用最大密度投影(MIP)、多平面重组(MPR)、容积再现(VR)等方法显示肺动脉。结果:19例患者中,其中左右肺动脉栓塞有8支,叶肺动脉栓塞27支,段及亚段肺动脉栓塞56支。偏心型41支,闭塞型38支,中央型8支,附壁环形型4支。结论:64层螺旋CT肺动脉成像可作为肺动脉栓塞诊断的首选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动脉栓塞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血管成像
下载PDF
腹膜后纤维化的影像学诊断 被引量:4
7
作者 毕东滨 连庆峰 +2 位作者 李善军 王法成 马庆铮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06年第8期827-829,共3页
目的:探讨腹膜后纤维化(retroperitoneal fibrosis,RPF)的影像学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了1996年11月~2006年2月收治的15例腹膜后纤维化患者的X线、B超、CT及MRI表现。结果:RPF的影像学表现为腹膜后弥漫性斑块或肿块及腹... 目的:探讨腹膜后纤维化(retroperitoneal fibrosis,RPF)的影像学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了1996年11月~2006年2月收治的15例腹膜后纤维化患者的X线、B超、CT及MRI表现。结果:RPF的影像学表现为腹膜后弥漫性斑块或肿块及腹膜后脏器的浸润,多伴有肾盂输尿管扩张积水。结论:CT和MRI在腹膜后纤维化的诊断中起重要作用,并能进行分期及疗效监测。X线和B超对RPF的诊断起辅助作用,综合分析X线、B超、CT、MRI影像学表现有助于RPF的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膜后纤维化 影像诊断学
下载PDF
CBCT三维重建与X线摄影在口腔正畸患者埋伏牙诊断中的应用对比 被引量:1
8
作者 程善冰 韩海林 +1 位作者 杨志峰 连庆峰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3年第7期1159-1162,共4页
目的探究与分析锥形束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BCT)三维重建与X线摄影在口腔正畸患者埋伏牙诊断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本院经影像学检查诊断的98例口腔正畸埋伏牙患者(共132颗牙齿),全部患者在经过口腔正畸治疗前后均接受了CBCT三维重建与X线... 目的探究与分析锥形束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BCT)三维重建与X线摄影在口腔正畸患者埋伏牙诊断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本院经影像学检查诊断的98例口腔正畸埋伏牙患者(共132颗牙齿),全部患者在经过口腔正畸治疗前后均接受了CBCT三维重建与X线摄影检查,将正畸手术结果作为金标准,由此对埋伏牙的分布情况进行相关分析。随后采用Kappa检验方法对CBCT及X线摄影在埋伏牙牙弓唇腭侧位置的灵敏度、特异度以及准确率的一致性进行判断。结果患者经过正畸手术操作治疗之后,证实132颗埋伏牙主要分布情况分别为上颌前牙区占41.67%、上颌后牙区占9.09%、下颌前牙区占17.42%、下颌后牙区占10.61%、上颌多生牙占16.67%、下颌多生牙占4.55%。该组患者数量所占比例如下:上颌前牙区占47.96%、上颌后牙区占9.18%、下颌前牙区占16.33%、下颌后牙区占10.20%、上颌多生牙占15.31%、下颌多生牙占1.02%。CBCT及X线摄影判断埋伏牙均具有较好的诊断方面的效能,且CBCT判断埋伏牙牙弓唇腭侧位的Kappa值要明显高于X线摄影。结论CBCT三维重建与X线摄影在口腔正畸患者埋伏牙诊断中的应用均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但CBCT相较X线摄影具有非常高的准确性,综合临床诊断价值亦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三维重建 口腔正畸 埋伏牙
下载PDF
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CT表现
9
作者 杨青 连庆峰 +4 位作者 柳澄 陶学谦 刘建稳 周庆福 杨纪元 《医学影像学杂志》 1997年第4期236-237,共2页
关键词 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 CT表现 RAL 错构瘤 肿瘤 手术方法
下载PDF
胃底及后壁巨大平滑肌瘤一例报告
10
作者 邹清旭 吕京光 连庆峰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00年第3期206-,共1页
关键词 平滑肌瘤 平滑肌肿瘤 肌肉组织肿瘤 后壁 胃底
下载PDF
颅内精原细胞瘤二例报告 被引量:3
11
作者 史浩 丁红宇 +1 位作者 连庆峰 鲁晓 《医学影像学杂志》 1997年第3期131-131,共1页
关键词 颅内精原细胞瘤 肿瘤 腹膜 蝶鞍区 垂体瘤
全文增补中
结节性硬化的CT诊断 被引量:5
12
作者 井辉 连庆峰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2年第8期1279-1281,共3页
目的探讨结节性硬化症的CT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0年来经病理证实的6例结节性硬化的临床表现和CT特征,并结合有关文献进行分析。结果 6例患者均以智力低下、癫痫就诊,2例出现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AML),2例见巨细胞星形细胞瘤。... 目的探讨结节性硬化症的CT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0年来经病理证实的6例结节性硬化的临床表现和CT特征,并结合有关文献进行分析。结果 6例患者均以智力低下、癫痫就诊,2例出现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AML),2例见巨细胞星形细胞瘤。结论结节性硬化具有特征性的临床表现,CT能清晰显示病变的部位、大小、形态、密度及波及范围,CT是结节性硬化诊断的一种重要的检查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节性硬化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CT扫描体位与支气管充气征关系的研究
13
作者 李振家 连庆峰 张光辉 《医学影像学杂志》 1997年第2期100-100,共1页
关键词 CT体位扫描 支气管充气征 炎性组织 呼吸系统
全文增补中
十二指肠巨大血肿1例
14
作者 孙传林 连庆峰 +2 位作者 孔明义 孙茂亭 张峰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06年第5期459-459,共1页
关键词 血肿 十二指肠
下载PDF
双源光子CT低管电压联合低剂量对比剂在颅内动脉瘤患者血管成像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被引量:8
15
作者 孙文悦 王锡明 +3 位作者 陈月芹 张朝刚 宋慧敏 连庆峰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8年第9期1418-1422,共5页
目的探讨双源光子CT低管电压(80kV)低剂量对比剂(30ml)技术("双低"技术)在颅脑CTA颅内动脉瘤检出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50例疑有颅内动脉瘤患者行颅脑CTA检查,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5例):甲组采用管电压120kV、对比剂50ml;乙... 目的探讨双源光子CT低管电压(80kV)低剂量对比剂(30ml)技术("双低"技术)在颅脑CTA颅内动脉瘤检出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50例疑有颅内动脉瘤患者行颅脑CTA检查,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5例):甲组采用管电压120kV、对比剂50ml;乙组采用管电压80kV、对比剂30ml。测量颈内动脉海绵窦段及大脑中动脉M1段的CT值、噪声、信噪比(SNR)及对比信噪比(CNR),并对图像质量进行主观评价。以DSA结果为金标准,比较两组图像检出动脉瘤的特异度及灵敏度。结果乙组颈内动脉海绵窦段及大脑中动脉M1段CT值高于甲组(P <0. 001),SNR、CNR低于甲组(P <0. 05),两组图像质量主观评价(P=0. 295)、诊断动脉瘤的特异度、灵敏度(P> 0. 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乙组有效辐射剂量较甲组下降约52%。结论双源光子CT"双低"技术不仅满足颅脑CTA对颅内动脉瘤的检出,并且明显降低了辐射剂量与对比剂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低辐射剂量 脑血管造影
下载PDF
CT在主动脉瘤中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3
16
作者 朱兰荣 顾慧 +3 位作者 赵硕 陈宝锦 王锡明 连庆峰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8年第4期587-590,共4页
目的探讨CT在主动脉瘤中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行CT扫描的主动脉瘤患者95例,所有患者均未行手术治疗。收集患者基线资料及分析CT相关资料,如区分真性动脉瘤、假性动脉瘤,主动脉瘤部位,CT测量相关指标,主动脉瘤附壁血栓情况等。图像均由... 目的探讨CT在主动脉瘤中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行CT扫描的主动脉瘤患者95例,所有患者均未行手术治疗。收集患者基线资料及分析CT相关资料,如区分真性动脉瘤、假性动脉瘤,主动脉瘤部位,CT测量相关指标,主动脉瘤附壁血栓情况等。图像均由两名影像诊断医师行单独分析,若有不同意见则行讨论而达成一致。结果本组中真性动脉瘤82例,假性动脉瘤13例。瘤体形态以囊状动脉瘤常见(50.5%),其次为混合型动脉瘤(25.3%)及梭型动脉瘤(24.2%)。瘤体内可见钙化者为61.1%,溃疡者为55.8%。累及范围为(104.3±71.0)mm,瘤径长度(0~30)mm,瘤体直径(53.2±16.9)mm。95例患者中,56例(58.9%)患者伴有附壁血栓形成。血栓形态依次为弧形(46.4%)、不规则型(26.8%)、环形(16.1%)、双凹形(10.7%)。血栓位置依次为前壁(33.9%)、左侧壁(26.8%)、右侧壁(19.6%)、后壁(14.3%)、双侧壁(5.4%)。血栓厚度为7.7(0~18.0)mm,血栓长度35(0~87.0)mm。结论 CT在主动脉瘤的诊断中不仅能够获取瘤体本身相关改变特征,更能发现附壁血栓形成情况,对临床风险评估及指导手术治疗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瘤 附壁血栓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CT引导下组织间置入^(125)I粒子治疗肺癌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58
17
作者 王锡明 李振家 +1 位作者 武乐斌 连庆峰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490-492,共3页
目的 介绍CT引导下组织间置入125I粒子治疗肺癌的技术方法并评价其临床价值。方法 31例肺癌患者均在CT引导下进行肿瘤内125I粒子置入术。首先根据肿瘤的大小利用放射性粒子治疗计划系统计算出治疗肿瘤所需要125I粒子的最佳数量,然后... 目的 介绍CT引导下组织间置入125I粒子治疗肺癌的技术方法并评价其临床价值。方法 31例肺癌患者均在CT引导下进行肿瘤内125I粒子置入术。首先根据肿瘤的大小利用放射性粒子治疗计划系统计算出治疗肿瘤所需要125I粒子的最佳数量,然后经CT引导下经皮穿刺将125I粒子均匀置入到肿瘤内进行组织间放疗,术后1、2、6个月内分别进行CT检查对患者随访,根据肿瘤大小变化将疗效分为4级:Ⅰ级:明显缓解(肿瘤缩小50%以上);Ⅱ级:缓解(肿瘤缩小, 25% ~50% );Ⅲ级:轻度缓解(肿瘤缩小1% ~25% );Ⅳ级:无效(肿瘤无变化或增大,临床症状亦无缓解)。结果1个月:Ⅰ级9例,Ⅱ级6例,Ⅲ级13例,Ⅳ级3例(包括1例失访者), 1个月有效率为90. 32%; 2个月:Ⅰ级17例,Ⅱ级8例,Ⅲ级3例,Ⅳ级3例(包括2例失访者), 2个月有效率为90 .32%; 6个月:Ⅰ级23例,Ⅱ级3例,Ⅲ级2例,Ⅳ级3例(包括2例失访者), 6个月有效率为90. 32%。结论 CT导向下组织间置入125I粒子是1种治疗肺癌安全、可靠、疗效显著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25I粒子 CT引导下 临床应用 放射性粒子 组织间放疗 有效率 临床价值 技术方法 肺癌患者 治疗计划 经皮穿刺 大小变化 临床症状 CT导向 治疗方法 疗效显著 肿瘤内 缓解 Ⅲ级 置入术 失访
原文传递
CT导向下组织间植入^(125)Ⅰ粒子治疗胰腺癌 被引量:24
18
作者 李振家 王锡明 +1 位作者 武乐斌 连庆峰 《中华肿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87-187,共1页
关键词 治疗 ^125I粒子 CT导向 肿瘤 组织间植入 胰腺癌 放射性粒子 发达国家 兴起 年代
原文传递
常规CT及螺旋CT扫描在肺癌诊断中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12
19
作者 史浩 丁红宇 +3 位作者 柳澄 连庆峰 鲁晓 王宏伟 《中华肿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208-210,共3页
目的 对比观察常规CT与螺旋CT在肺癌诊断中的CT表现特征。方法 经病理证实的肺癌患者134 例,中心型肺癌56 例,周围型肺癌78 例。所有病例均经常规CT或螺旋CT扫描,观察其CT表现特征,并对其进行比较。结果 56... 目的 对比观察常规CT与螺旋CT在肺癌诊断中的CT表现特征。方法 经病理证实的肺癌患者134 例,中心型肺癌56 例,周围型肺癌78 例。所有病例均经常规CT或螺旋CT扫描,观察其CT表现特征,并对其进行比较。结果 56 例中心型肺癌中,病变发生于右侧支气管30 例,左侧支气管26 例;螺旋CT扫描对肺癌阻塞性改变及纵隔内大血管受侵情况的显示率高于常规CT扫描,对病灶密度、肺门及纵隔淋巴结转移等方面的观察与常规CT扫描相比无明显差别。78 例周围型肺癌中,发生于右肺者34 例,左肺者44 例;螺旋CT扫描对病灶内钙化、空泡、空气支气管、空洞及病灶局部胸膜凹陷等征象均优于常规CT。结论 螺旋CT对中心型肺癌所引起的继发性改变及病变对肺门、纵隔大血管侵犯的发现率较高,对周围型肺癌病灶内各征象均有较高的检出率,明显优于常规CT扫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诊断 CT 螺旋CT 对比研究
原文传递
强化思政引领 打好两大“战役” 被引量:1
20
作者 连庆峰 《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2020年第4期51-51,57,共2页
北京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党委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和企业复工复产的重要讲话精神,强化思想政治引领作用,坚决打赢疫情防控与稳定生产两大战役,以实际行动生动诠释使命担当和忠诚责任。勇担政治责任,坚... 北京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党委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和企业复工复产的重要讲话精神,强化思想政治引领作用,坚决打赢疫情防控与稳定生产两大战役,以实际行动生动诠释使命担当和忠诚责任。勇担政治责任,坚决打赢企业疫情防控阻击战自疫情发生以来,面对疫情防控的责任和挑战,公司党委沉稳应对,充分发挥党委的领导作用,引导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切实提高政治站位,把全力做好疫情防控工作作为公司最紧急、最重要的任务来抓。在工作中严格按照"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防控要求,层层构建防控责任体系,压实各级党组织责任,切实做到认识同步、部署同频、工作同抓、防控同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疫情防控 各级党组织 政治引领作用 政治责任 强化思想 责任体系 精准施策 科学防治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