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儿童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使用四磨汤联合双歧杆菌三联活菌的治疗效果
1
作者 吴丽珊 魏世梁 连清荣 《中外医疗》 2024年第1期86-89,共4页
目的观察功能性消化不良患儿在使用四磨汤联合双歧杆菌三联活菌后的治疗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2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厦门弘爱医院儿科80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儿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n=40)和观察组(n=40)... 目的观察功能性消化不良患儿在使用四磨汤联合双歧杆菌三联活菌后的治疗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2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厦门弘爱医院儿科80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儿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n=40)和观察组(n=40)。对照组给予四磨汤治疗,观察组以四磨汤联合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进行治疗。以多项症状积分为疗效分析切入点,比较胃肠功能指标,评价治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症状积分比对照组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胃肠功能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经治疗后的总有效率(95.00%)高于对照组的77.50%,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5.00%)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165、4.114,P均<0.05)。结论以四磨汤联合双歧杆菌三联活菌片治疗儿童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有效性、安全性非常高,在改善症状、恢复肠道功能等方面的优势更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功能性消化不良 四磨汤 双歧杆菌三联活菌 治疗效果
下载PDF
小儿沙门菌感染临床特点及耐药性分析 被引量:12
2
作者 陈玲 陈小丽 +2 位作者 吴佳音 连清荣 叶辉铭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921-924,共4页
目的探讨儿童沙门菌感染的临床特点和耐药情况,为临床诊疗提供帮助。方法收集2013~2017年经粪便培养出沙门菌阳性的163例住院患儿的临床特征、沙门菌血清型分布情况及药敏试验结果,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63例沙门菌阳性患儿中,≤1... 目的探讨儿童沙门菌感染的临床特点和耐药情况,为临床诊疗提供帮助。方法收集2013~2017年经粪便培养出沙门菌阳性的163例住院患儿的临床特征、沙门菌血清型分布情况及药敏试验结果,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63例沙门菌阳性患儿中,≤1岁患儿79例(48.5%);临床表现以发热、腹泻为主,体温>39℃达121例(74.2%),腹泻超过10次/d有52例(31.9%),且合并呼吸道感染多见,共56例(34.4%);沙门菌感染好发于夏秋季,5~10月共检出131例(80.4%)。血清分型以鼠伤寒沙门菌、肠炎沙门菌为主,分别为100例(61.3%)、15例(9.2%);不同血清型沙门菌对头孢噻肟耐药率均在20%以上,对β内酰胺酶抑制剂(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敏感性较高,尚未出现对碳青霉烯类(亚胺培南)耐药株。结论≤1岁婴儿夏秋季易感染沙门菌,常见血清型为鼠伤寒沙门菌;临床表现以发热、腹泻为主,合并呼吸道感染多见;沙门菌对三代头孢菌素类的耐药率有所增加,临床治疗应根据药敏试验结果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门菌 临床特征 血清型分布 药敏试验 儿童
下载PDF
RPS6KA3基因新发杂合变异致Coffin-Lowry综合征一例并文献复习
3
作者 吴丽珊 陈玲 +1 位作者 连清荣 林彬城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2年第6期0256-0262,共7页
探讨Coffin-Lowry综合征患儿的临床表现及遗传学特征。方法:分析2021年11月我科就诊的1例Coffin-Lowry综合征患儿的病史资料、临床表现及遗传学检查资料,并结合文献进行综合分析。结果:患儿女性,1岁8月,运动发育迟缓,智力障碍,伴高前额... 探讨Coffin-Lowry综合征患儿的临床表现及遗传学特征。方法:分析2021年11月我科就诊的1例Coffin-Lowry综合征患儿的病史资料、临床表现及遗传学检查资料,并结合文献进行综合分析。结果:患儿女性,1岁8月,运动发育迟缓,智力障碍,伴高前额,眼距宽,鼻梁低平,外眼睑裂下斜等特殊面容,牙齿骨骼异常、肌张力低等,头颅MRI检查见脑积水、小脑发育不良。全外显子组基因检测检出1个匹配受检者临床表型的基因变异:RPS6KA3基因(NM_004586),c.787dupA杂合移码变异,该突变点患儿为新生变异,根据美国医学遗传学与基因组学学会(ACMG)指南,该变异位点判定为致病性。结论:该患儿为RPS6KA3基因变异而导致Coffin-Lowry综合征,c.787dupA变异位点的既往尚未见文献报道,本次报道扩大了该基因的突变谱。临床上对于运动发育迟缓、智力障碍、特殊面容、肌张力低、牙齿骨骼发育异常、头颅影像学特征性异常等表现的患儿,需考虑Coffin-Lowry综合征可能,建议尽早行全外显子组测序明确诊断、对症治疗及判断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ffin-Lowry综合征 全外显子组基因检测 RPS6KA3基因 发育迟缓
下载PDF
巨细胞病毒肺炎患儿的危险因素及对疗效的影响 被引量:4
4
作者 连清荣 郑雅玲 +1 位作者 丁燕霞 谢辉 《中国妇幼保健》 CAS 2019年第19期4464-4467,共4页
目的探讨巨细胞病毒(CMV)肺炎患儿的危险因素及对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2月厦门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巨细胞病毒肺炎患儿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患者各40例,对照组患儿应用常规方式进行治疗,研究组患儿应用气管镜治疗... 目的探讨巨细胞病毒(CMV)肺炎患儿的危险因素及对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2月厦门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巨细胞病毒肺炎患儿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患者各40例,对照组患儿应用常规方式进行治疗,研究组患儿应用气管镜治疗,并对两组患儿进行巨细胞病毒危险因素的分析以及观察其治疗效果的差异。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患儿胎龄、是否有基础疾病以及病情危重程度等因素都是影响患儿巨细胞病毒肺炎治疗效果的因素(P<0. 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患儿是否有基础疾病、病情危重程度以及患儿胎龄都是巨细胞病毒肺炎危险因素。气管镜对患儿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常规方式治疗的效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肺功能改善方面,治疗前检测出危险因素以及未检测出危险因素进行治疗的患儿肺功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治疗后检测出危险因素进行治疗的患儿FEV1、FEV1%、FEV1%/FVC等指标的改善情况明显高于未检测出危险因素进行治疗的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为减少巨细胞病毒的发展应及时抑制病症的发展程度,在患病早期对患儿及时进行检查,对患儿的基础病症及时治疗,进而降低患儿的发病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细胞病毒肺炎 危险因素 气管镜 治疗效果
原文传递
顺尔宁与普米克雾化液联合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的临床效果观察 被引量:3
5
作者 连清荣 《社区医学杂志》 2015年第13期56-57,共2页
目的观察顺尔宁与普米克雾化液联合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9月—2014年9月收治的咳嗽变异性哮喘患儿9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6例。对照组给予雾化吸入普米克雾化液500μg/次,2次/d。观察组给予雾化吸入普... 目的观察顺尔宁与普米克雾化液联合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9月—2014年9月收治的咳嗽变异性哮喘患儿9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6例。对照组给予雾化吸入普米克雾化液500μg/次,2次/d。观察组给予雾化吸入普米克雾化液500μg/次,2次/d;口服顺尔宁4 mg/d,1次/d。两组均治疗14 d。观察比较两组疗效、肺功能和血气分析指标。计量资料组内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1.7%,观察组为91.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845,P<0.05)。治疗后,对照组用力肺活量(forced vital capacity,FVC)、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one second,FEV1)分别为(1.17±0.19)、(0.78±0.23)L,观察组分别为(1.48±0.24)、(0.99±0.18)L,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6.869、4.877,均P<0.05)。对照组Pa O2、Pa CO2分别为(84.95±5.46)、(42.67±2.11)mm Hg(1 mm Hg=0.133 k Pa),观察组分别为(94.10±4.73)、(36.68±2.06)mm Hg,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8.591、13.777,均P<0.05)。结论顺尔宁与普米克雾化液联合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能明显提高疗效,改善肺功能和血气分析指标,值得临床中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顺尔宁 普米克雾化液 咳嗽变异性哮喘 支气管哮喘
原文传递
闽南地区5869例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病原学特点分析 被引量:15
6
作者 林建敏 陈玲 +3 位作者 连清荣 吴佳音 林闽川 叶辉铭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2018年第10期1160-1163,共4页
目的通过对闽南地区社区获得性肺炎(CAP)患儿病原特点进行分析,为CAP早期预警、预防和早期经验治疗提供指导和依据。方法收集我院2015年1月至2017年5月5 869例CAP患儿静脉血、呼吸道分泌物及痰标本分别进行肺炎支原体(MP)、呼吸道病毒... 目的通过对闽南地区社区获得性肺炎(CAP)患儿病原特点进行分析,为CAP早期预警、预防和早期经验治疗提供指导和依据。方法收集我院2015年1月至2017年5月5 869例CAP患儿静脉血、呼吸道分泌物及痰标本分别进行肺炎支原体(MP)、呼吸道病毒检测以及细菌培养和鉴定。结果 5 869例CAP患儿中明确病原体感染4 931例,其中单纯细菌感染3 054例,单纯病毒感染966例,单纯MP感染620例,混合感染291例,未检出病原体938例。细菌性病原主要以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和卡他莫拉菌为主,在各季节检出率不同且男性多于女性,主要在低龄儿童中检出。病毒感染者主要分布于低龄儿童,夏季检出率最高,病原以呼吸道合胞病毒(RSV)为主,占68.22%。该类患者在性别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P感染者中女性多于男性,主要分布于大龄儿童,冬季检出率最高。结论本地区CAP患儿病原检出率由高到低分别为细菌、病毒和MP。细菌和MP检出率在患儿中具有性别差异,各种病原在不同年龄段儿童及季节中检出率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社区获得性肺炎 病原体
原文传递
肺炎支原体抗体和载量指数在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34
7
作者 谢辉 李基明 +4 位作者 张慧芬 王烨 钟立霖 连清荣 董鸿捌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984-987,共4页
目的评估肺炎支原体载量指数(MPLI)与血清总抗体在MP肺炎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115例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和400例健康儿童为研究对象,荧光定量PCR与被动凝集法检测MP肺炎患儿不同病程阶段的MP-DNA及总抗体水平,并计算MPLI。结果肺炎支... 目的评估肺炎支原体载量指数(MPLI)与血清总抗体在MP肺炎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115例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和400例健康儿童为研究对象,荧光定量PCR与被动凝集法检测MP肺炎患儿不同病程阶段的MP-DNA及总抗体水平,并计算MPLI。结果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的MPLI临界值为6.12。MPLI和MP总抗体滴度均随病程升高,MP-DNA则随病程迅速下降;MP-DNA载量较高组的总抗体滴度显著高于MP载量较低组(P<0.05)。病程2周内抗体阴性组的MPLI显著大于抗体阳性组(P<0.05)。结论 MPLI提供了标准化的MP-DNA定量值,对肺炎支原体感染的早期诊断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炎支原体 肺炎支原体载量指数 总抗体滴度 儿童
原文传递
厦门地区2015—2016年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抗体检测结果分析 被引量:10
8
作者 李秀娟 李德法 +3 位作者 连清荣 林闽川 罗琳华 叶辉铭 《中国学校卫生》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723-725,共3页
目的分析厦门地区儿童呼吸道感染肺炎支原体抗体的检测结果,为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选用富士明胶颗粒被动凝集法对厦门市妇幼保健院2015—2016年间就诊的6 646名疑似肺炎支原体感染儿童进行肺炎支原体抗体检测。分别... 目的分析厦门地区儿童呼吸道感染肺炎支原体抗体的检测结果,为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选用富士明胶颗粒被动凝集法对厦门市妇幼保健院2015—2016年间就诊的6 646名疑似肺炎支原体感染儿童进行肺炎支原体抗体检测。分别对不同季度、不同年龄段、不同性别、不同疾病肺炎支原体抗体的阳性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儿童肺炎支原体抗体的阳性率为30.89%,其中男性患儿为27.24%,低于女性患儿的36.31%。7~14岁儿童抗体阳性率最高,为60.53%;28 d~<1岁婴儿的阳性率最低,为8.33%。在4个季度中,第四季度的抗体检出率最高,为34.16%;第一季度最低,为27.55%。肺炎支原体抗体阳性率较高的疾病有过敏性鼻炎(50.00%)、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43.90%)和过敏性紫癜(40.00%)。肺炎支原体抗体的阳性率在不同性别、年龄组、各季度和不同疾病患儿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厦门地区儿童肺炎支原体抗体阳性率女性较男性高,第四季度、学龄期儿童、过敏性鼻炎患儿阳性率最高。应加强针对性的预防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原体 肺炎 疾病 抗体 儿童
原文传递
厦门市儿童EB病毒感染情况及病毒载量分析 被引量:9
9
作者 王烨 连清荣 +2 位作者 许群山 李秀娟 叶辉铭 《中国妇幼保健》 CAS 2019年第11期2513-2516,共4页
目的分析厦门市儿童EB病毒(EBV)感染情况及常见疾病,探讨EBV-DNA阳性患儿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EBV-DNA载量与临床特征和实验室检查指标的关系。方法选取2015年12月-2017年12月厦门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234例疑似EBV感染患儿,采用ELIS... 目的分析厦门市儿童EB病毒(EBV)感染情况及常见疾病,探讨EBV-DNA阳性患儿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EBV-DNA载量与临床特征和实验室检查指标的关系。方法选取2015年12月-2017年12月厦门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234例疑似EBV感染患儿,采用ELISA检测EB病毒衣壳抗原Ig M(EBV-CA-IgM),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PBMC中EBV-DNA载量并分析结果。对168例EBV-DNA阳性患儿,按EBV-DNA载量分为低病毒量组和高病毒量组。结果234例患儿中,EBV-CA-IgM阳性101例(43.16%),EBV-DNA阳性168例(71.79%)。不同年龄组患儿EBV-CA-IgM阳性率及EBVDNA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性别和不同年龄组患儿EBV-DNA载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不同季节患儿EBV-CA-IgM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季节患儿EBV-DNA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68例EBV-DNA阳性患儿中,出院主要诊断以单核细胞增多症(IM)、急性扁桃体炎和肺炎为主;出院次要诊断以电解质紊乱、轻度贫血和中性粒细胞减少症为主。EBV-DBA阳性患儿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为发热、扁桃体肿大和淋巴结肿大。高病毒量组患儿眼睑水肿、扁桃体肿大、淋巴结肿大、肝脏肿大和脾脏肿大发生率显著高于低病毒量组(均P<0.01)。与低病毒量组相比,高病毒量组患儿异常淋巴细胞比率、白细胞计数(WBC)、淋巴细胞计数(LN)、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乳酸脱氢酶(LDH)升高,血小板计数(PLT)降低(均P<0.01),而C-反应蛋白和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厦门市儿童EBV感染率较高,不同年龄组患儿EBVCA-IgM和EBV-DNA阳性率不同,不同季节患儿EBV-CA-IgM阳性率不同;EBV-DNA阳性患儿的主要疾病为IM和呼吸系统疾病;不同病毒载量患儿的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指标存在差异,可用于评估病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B病毒 儿童 病毒载量 临床特征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