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3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生物制造技术及发展 被引量:9
1
作者 连芩 刘亚雄 +4 位作者 贺健康 王玲 靳忠民 李涤尘 卢秉恒 《中国工程科学》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45-50,共6页
自20世纪90年代西安交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提出生物制造的概念,提出以工程方法解决医学问题以来,在20多年与医学、材料和生物学等学科专家的密切合作中,已在骨与关节、肝脏、肠道、大脑等器官的人工内植入物研究上取得了进展。重点介绍... 自20世纪90年代西安交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提出生物制造的概念,提出以工程方法解决医学问题以来,在20多年与医学、材料和生物学等学科专家的密切合作中,已在骨与关节、肝脏、肠道、大脑等器官的人工内植入物研究上取得了进展。重点介绍和总结了定制化人工假体、活性人工骨和关节以及组织工程化肝脏等制造技术的研究工作与成果,探索其中的问题与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制造 快速成型 功能仿生 骨与关节 组织工程化肝脏
下载PDF
面向组织工程化软组织的制造技术及增材制造 被引量:5
2
作者 连芩 李涤尘 +4 位作者 陈成 张维杰 刘亚雄 贺健康 靳忠民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4年第8期1263-1269,共7页
背景:近年来,组织工程支架的制造方法众多,特别是增材制造技术因其独特的累积成型原理,为复杂软组织支架的高精度制造提供了高效、可靠的制造技术,也推动了大缺损软组织修复研究。目的:总结近年来关于面向软组织支架的制造方法,对其进... 背景:近年来,组织工程支架的制造方法众多,特别是增材制造技术因其独特的累积成型原理,为复杂软组织支架的高精度制造提供了高效、可靠的制造技术,也推动了大缺损软组织修复研究。目的:总结近年来关于面向软组织支架的制造方法,对其进行简要的综述,并探讨其存在的问题与前景。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PubMed数据库及中国知网数据库2010年1月至2013年9月关于软组织支架的制造方法的文章,英文检索词为"additive manufacturing,microfabrication,vascular tissue engineering,muscle tissue engineering,cartilage tissue engineering,stereolithography,3D printing,biodegradable hydrogel",中文检索词为"增材制造,微制造,血管组织工程,肌肉组织工程,软骨组织工程,光固化快速成型,三维打印技术,可降解水凝胶"。结果与结论:软组织大块缺损支架的制造,已由简单平面结构向复杂三维转变,并考虑到软组织内部血管的作用,在制造过程中将软组织支架材料与细胞、生长因子结合,达到解决支架内部血管化的问题。增材制造技术为复杂形状的软组织活性支架的高精度制造提供了新的方法。水凝胶/细胞的构建是软组织支架的关键,而与之相关的高精度增材制造技术原理和制造工艺,以及水凝胶、细胞与生长因子的组装方法则是突破这一关键的核心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材料 材料相容性 组织工程 支架 增材制造 软组织 综述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下载PDF
三种仿生人工骨内部微细结构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连芩 李涤尘 +3 位作者 张永睿 许宋峰 李祥 徐尚龙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1211-1214,共4页
提出一种采用基于快速成形的立体编织技术来制造纤维增强复合材料仿生人工骨的方法,制造的三种仿生人工骨内部的纤维分别被铺设成螺旋、正交和同心结构,其中正交结构和同心结构人工骨的内部纤维可以被精确地安置在设计位置上.根据犬桡... 提出一种采用基于快速成形的立体编织技术来制造纤维增强复合材料仿生人工骨的方法,制造的三种仿生人工骨内部的纤维分别被铺设成螺旋、正交和同心结构,其中正交结构和同心结构人工骨的内部纤维可以被精确地安置在设计位置上.根据犬桡骨缺损修复实验过程中的X光片、组织切片和成分对比等内容,研究了人工骨内部不同的纤维结构对促进成骨和人工骨降解的影响.研究发现,在骨修复初期三种仿生人工骨都能提供一定的机械性能,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螺旋结构人工骨的降解量最小,同心结构人工骨的成骨量最高,说明由壳聚糖、骨形态发生蛋白和磷酸钙盐等制成的纤维增强型人工骨具有良好的骨传导和骨诱导作用,其中同心结构人工骨具有最佳的成骨作用,其内部纤维结构相对最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仿生人工骨 微细结构 纤维增强复合材料 快速成形
下载PDF
壳聚糖纤维/磷酸钙骨水泥复合材料人工骨的降解性能 被引量:4
4
作者 连芩 李涤尘 +3 位作者 王臻 李爱民 靳忠民 王珏 《机械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10-115,共6页
提出添加壳聚糖纤维改善自固化磷酸钙骨水泥的降解性能。根据单一材料均匀降解假设和狗股骨远端松质骨区缺损修复试验研究壳聚糖纤维/骨水泥复合材料人工骨的降解性能。理论分析发现添加的纤维使得人工骨降解量与时间呈现非线性的二次... 提出添加壳聚糖纤维改善自固化磷酸钙骨水泥的降解性能。根据单一材料均匀降解假设和狗股骨远端松质骨区缺损修复试验研究壳聚糖纤维/骨水泥复合材料人工骨的降解性能。理论分析发现添加的纤维使得人工骨降解量与时间呈现非线性的二次函数关系;纤维质量分数的增减是人工骨降解率的关键影响因素。骨缺损修复试验结果显示人工骨残留材料率与时间形成高阶函数关系,且其试验曲线与骨组织工程理想曲线相似。分析认为,壳聚糖纤维降解速度高于骨水泥造成人工骨在缺损修复的过程中出现多孔结构,进而在促进新生骨组织生长的同时改变了该人工骨的降解规律,结合纤维质量分数的控制,有可能使人工骨的降解速率与骨组织生长相匹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骨 壳聚糖纤维 磷酸钙骨水泥 复合材料 降解性能
下载PDF
采用立体编织工艺构造人工骨仿生微结构 被引量:4
5
作者 连芩 李涤尘 +5 位作者 王臻 刘亚雄 孙明林 卢秉恒 许宋峰 张永睿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7期678-681,716,共5页
为了实现人工骨植入体内的有效活化,应用立体编织法制作人工骨的微管结构.以CAD设计人工骨的微结构,用三维立体编织技术将可吸收手术缝合线编织成人工骨微结构支架的负型,为控制人工骨的微管尺寸,在缝线上涂敷Ⅰ型胶原蛋白,在编织物内... 为了实现人工骨植入体内的有效活化,应用立体编织法制作人工骨的微管结构.以CAD设计人工骨的微结构,用三维立体编织技术将可吸收手术缝合线编织成人工骨微结构支架的负型,为控制人工骨的微管尺寸,在缝线上涂敷Ⅰ型胶原蛋白,在编织物内充填自固化磷酸钙骨水泥(CPC),固化后形成含有微孔结构的人工骨.实验表明,缝线的降解速度高于CPC的降解速度,能够早期在人工骨内部形成相互导通的微管道结构,这不仅有利于骨生长,还可以促进人工骨的活化,同时还具有一定的力学强度,可望用于骨缺损的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立体编织 胶原蛋白 人工骨微管结构 可吸收手术缝合线
下载PDF
壳聚糖纤维/磷酸钙骨水泥复合材料人工骨的力学性能 被引量:5
6
作者 连芩 李涤尘 +3 位作者 李爱民 王珏 靳忠民 贺健康 《机械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49-53,共5页
提出采用壳聚糖纤维为增强体来改善磷酸钙骨水泥的力学性能,并模仿天然骨的结构制造具有同心圆结构的壳聚糖纤维/骨水泥复合材料人工骨。利用快速成形技术制造精密树脂模具,在模具的支持下制备两种规格的人工骨((?)20 mm×20 mm和(?... 提出采用壳聚糖纤维为增强体来改善磷酸钙骨水泥的力学性能,并模仿天然骨的结构制造具有同心圆结构的壳聚糖纤维/骨水泥复合材料人工骨。利用快速成形技术制造精密树脂模具,在模具的支持下制备两种规格的人工骨((?)20 mm×20 mm和(?)10 mm×20 mm),分别进行人工骨初始强度试验和体内强度试验。试验表明,由于纤维的存在,复合材料人工骨的初始强度为11~26 MPa,明显高于磷酸钙骨水泥4~10 MPa的强度;同时在犬股骨髁缺损修复的过程中,随着壳聚糖纤维的消失而逐渐形成的多孔结构和孔隙并没有降低复合材料人工骨的力学性能,而是通过形成的多孔结构促进骨长入来维持人工骨的强度,使得人工骨多孔结构与强度的矛盾关系得到缓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骨 复合材料 力学性能
下载PDF
新型人工骨支架结构及其功能 被引量:5
7
作者 连芩 李涤尘 张永睿 《机械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21-125,共5页
提出新的具有渐变性孔隙率特性的同心圆人工骨支架结构,建立数学模型并且编写结构设计和仿真软件。通过宏观把握孔隙率变化,建立人工骨支架结构与自然骨之间的对应关系,建造复杂的、高孔隙率、相互连通的微孔道立体结构,并显示三维图像... 提出新的具有渐变性孔隙率特性的同心圆人工骨支架结构,建立数学模型并且编写结构设计和仿真软件。通过宏观把握孔隙率变化,建立人工骨支架结构与自然骨之间的对应关系,建造复杂的、高孔隙率、相互连通的微孔道立体结构,并显示三维图像指导支架内部结构的设计。由软件生成IGS文件导入其他三维辅助设计软件如 PRO/E等生成STL文件,结合快速成形技术直接制造。最后讨论该支架结构与Kammer股骨三维桁架理论结构模型之间的关系,以及该结构对骨再造和人工骨支架结构设计前景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骨支架 同心圆结构 渐变性孔隙率 快速成形技术
下载PDF
脑深部电极刺激机制的模拟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连芩 王珏 +2 位作者 刘红忠 赵金娜 刘亚雄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1037-1038,I0002,共3页
深部脑电刺激术(deep brain stimulation,DBS)通过电极靶向电刺激深部脑神经核团,使异常的神经元放电得以控制,能够快速恢复患者原有的部分生理功能。由于其对于治疗运动失调,如帕金森病、癫痫等方面取得了显著而持久的疗效,并... 深部脑电刺激术(deep brain stimulation,DBS)通过电极靶向电刺激深部脑神经核团,使异常的神经元放电得以控制,能够快速恢复患者原有的部分生理功能。由于其对于治疗运动失调,如帕金森病、癫痫等方面取得了显著而持久的疗效,并在其他神经疾病的治疗上显示出了很大的潜力.正在被越来越多地应用于临床。但是目前的测量手段还不能直接测量电刺激过程中脑部刺激区域的电流分布,导致脑电极刺激机制尚不明确,为脑电极的设计与制造带了较大的困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极刺激 脑深部 模拟 电刺激术 直接测量 BRAIN 脑神经核团 神经元放电
下载PDF
脑深部刺激电极的结构优化及其模拟分析 被引量:2
9
作者 连芩 王珏 +2 位作者 刘红忠 张永睿 王庆丰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1537-1540,共4页
为了进一步揭示脑深部电刺激术中微脑电极的结构与电刺激参数之间的关联作用对神经活动的抑制机理,利用有限元方法,研究微脑电极刺激触点结构对其作用区域的刺激范围和刺激程度.分析结果表明,电极触点阵列,特别是触点长度和触点间距是... 为了进一步揭示脑深部电刺激术中微脑电极的结构与电刺激参数之间的关联作用对神经活动的抑制机理,利用有限元方法,研究微脑电极刺激触点结构对其作用区域的刺激范围和刺激程度.分析结果表明,电极触点阵列,特别是触点长度和触点间距是微脑电极结构尺寸中的关键因素,也是对脑电极作用区域影响最大的结构尺寸.电极触点长度或触点间距的增加将会增大对脑部的刺激强度和刺激范围,同时触点长度2倍于触点间距将使得脑部的刺激更加平稳、有效.电极触点长度和触点间距不仅直接影响其作用位置,而且影响其对脑部作用区域的刺激强度和刺激范围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为微脑电极的构建提供了新的设计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深部刺激 电极 模拟分析 结构优化
下载PDF
应用有限元分析ANSYS软件行微电极对脑深部作用区域的模拟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连芩 王珏 +2 位作者 刘亚雄 徐书洁 尹磊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9期7649-7652,共4页
微电极是脑深部刺激治疗的关键器件。工作时,通过电极上的刺激触点对脑深部作用区域进行电刺激以治疗患者的运动失调症状。文章应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进行微电极对脑深部作用区域刺激过程的计算机仿真,计算和建立刺激触点长度、刺激... 微电极是脑深部刺激治疗的关键器件。工作时,通过电极上的刺激触点对脑深部作用区域进行电刺激以治疗患者的运动失调症状。文章应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进行微电极对脑深部作用区域刺激过程的计算机仿真,计算和建立刺激触点长度、刺激触点间距等微电极的结构参数与脑部作用区域的刺激强度和刺激范围的关系。结果表明,随着微电极上触点长度和触点间距的增加,脑深部作用区域的刺激强度和刺激范围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大。分析结果为微电极的改进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拟分析 脑深部电刺激术 微电极 作用区域 数字化医学
下载PDF
复合材料支架的仿生界面设计与有限元优化方法 被引量:1
11
作者 连芩 李涤尘 +1 位作者 朱林重 靳忠民 《机械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32-38,共7页
研究光固化成形复合材料支架的材料界面分层问题。以关节软骨下骨板为仿生对象,提出骨软骨复合材料支架的界面结构仿生设计与优化方法。在构建关节软骨下骨板表面孔隙结构模型(面孔隙率为6.7土0.71%,孔隙分布夹角为40°-50... 研究光固化成形复合材料支架的材料界面分层问题。以关节软骨下骨板为仿生对象,提出骨软骨复合材料支架的界面结构仿生设计与优化方法。在构建关节软骨下骨板表面孔隙结构模型(面孔隙率为6.7土0.71%,孔隙分布夹角为40°-50°或80-90°)的基础上,建立PEGDA/β-TCP软骨复合支架的仿生界面结构模型和有限元分析模型。结合多目标优化方法确定影响骨体孔隙成形性及其与软骨层分层的关键参数为孔隙直径、结构单元(三边形、四边形、六边形)、孔隙间距(边长)、面孔隙率;确定具有四边形结构单元,面孔隙率为5%-15%,孔隙尺寸为不小于400μm的界面结构具有良好的骨体孔隙结构成形性和较好的界面材料结合能力。该方法为复合材料支架仿生结构设计与制造一体化的研究提供新的评估与预测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软骨复合材料 界面结构 仿生设计 有限元 优化
下载PDF
电火花加工间隙状态的鉴别与检测方法 被引量:9
12
作者 连芩 唐一平 卢秉恒 《电加工与模具》 2000年第2期10-13,共4页
现代工业控制已进入到智能控制阶段 ,为了获得被控对象准确的工作情况并对其进行控制 ,它要求更先进的检测作为前置支撑技术。本文就电火花加工 (EDM )的智能控制 ,对检测环节提出一种新的检测间隙电压的方法和工作原理 。
关键词 电火花加工 间隙电压 鉴别 检测 智能控制
下载PDF
基于快速成型技术制造生物骨方法的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连芩 李涤尘 +2 位作者 张永睿 卢秉恒 王臻 《北京生物医学工程》 2005年第5期385-386,397,共3页
快速成型制造技术以它自由生成固体形状的特点成为骨组织工程中的研究热点之一。本文综述和分析了快速成型技术中的几种主要的制造方法,重点讨论当前国内外热点研究的应用立体光造型(stereo-lithography,SL)、选择性激光烧结(selectivel... 快速成型制造技术以它自由生成固体形状的特点成为骨组织工程中的研究热点之一。本文综述和分析了快速成型技术中的几种主要的制造方法,重点讨论当前国内外热点研究的应用立体光造型(stereo-lithography,SL)、选择性激光烧结(selectivelasersintering,SLS)、熔化沉积制造(fusiondepositionmodeling,FDM)和三维印制(three-dimensionalplotting/printing,3DP)等快速成型方法制造生物仿生骨的情况,并且归纳国内外最新的研究方向和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仿生骨 快速成型技术 支架结构 骨小梁 皮质骨
下载PDF
型腔电火花加工间隙电压状态的检测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连芩 唐一平 卢秉恒 《机械科学与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120-121,共2页
现代工业控制已进入智能控制阶段 ,它要求更先进的检测技术作为其支撑技术。本文就型腔电火花加工(EDM)智能控制的检测环节 ,应用新的检测间隙电压的方法 ,分析加工过程中间隙电压变化的特征。
关键词 电火花加工 间隙电压 检测波形分析 模具型腔
下载PDF
陶瓷增材制造 被引量:6
15
作者 连芩 武向权 +1 位作者 田小永 李涤尘 《现代技术陶瓷》 CAS 2017年第4期267-277,共11页
陶瓷的脆性和高硬度使得传统陶瓷成型工艺不易制备具有复杂形状和结构的陶瓷制件。本文总结了目前发展较快的激光选区熔融、激光选区烧结、三维打印、立体光固化、自由挤出成型等增材制造工艺在陶瓷领域的研究进展。面向复杂结构和高性... 陶瓷的脆性和高硬度使得传统陶瓷成型工艺不易制备具有复杂形状和结构的陶瓷制件。本文总结了目前发展较快的激光选区熔融、激光选区烧结、三维打印、立体光固化、自由挤出成型等增材制造工艺在陶瓷领域的研究进展。面向复杂结构和高性能陶瓷制品的定制化快速制造需求,陶瓷增材制造技术展现出极大优势,在传统陶瓷行业、生物医疗等领域得到了应用。但是,陶瓷增材制造仍面临着打印材料及大尺寸、高致密度复杂结构陶瓷零件制造等难题,这些也将是增材制造技术未来发展的重要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打印 增材制造 陶瓷
下载PDF
立体编织构造的仿生微结构及对骨修复的促进作用 被引量:1
16
作者 连芩 李涤尘 +2 位作者 张永睿 许宋峰 王臻 《北京生物医学工程》 2006年第2期168-173,共6页
本文提出应用立体编织技术和快速成形技术分别制造支架内部结构的负型模具和外形结构的支撑模具,将多种生物材料和生长因子装配制备可降解生物仿生骨支架。设计25mm犬桡骨缺损修复实验,研究材料相同时,构造结构的支架(试验组)和均匀混... 本文提出应用立体编织技术和快速成形技术分别制造支架内部结构的负型模具和外形结构的支撑模具,将多种生物材料和生长因子装配制备可降解生物仿生骨支架。设计25mm犬桡骨缺损修复实验,研究材料相同时,构造结构的支架(试验组)和均匀混合材料的支架(对照组)对骨修复的作用。结果显示两种支架均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骨传导和骨诱导作用。构造结构的支架明显促进新骨形成,材料内外同时降解,并引导新生组织首先在设计管道内成骨。分析认为该方法在复合多种材料时不需要高温烧结,不产热、可塑性极好,不改变材料和生长因子的性质,连通的管道保证了短时间内不同的生物材料对新骨形成作用同时存在,相互促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骨支 架仿生微结构 立体编织 快速成型 成骨
下载PDF
钛板下颌假体的柔性化三维曲面展开与快速冲压成形工艺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连芩 李涤尘 +4 位作者 乔莎 刘亚雄 贺健康 王玲 靳忠民 《电加工与模具》 2013年第6期59-61,66,共4页
针对现有定制化钛合金下颌假体的精铸加工周期长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快速冲压成形具有柔性化三维结构的钛板下颌假体的方法。以曲率变化大的颏部缺损为对象,结合有限元分析确定钛板下料的最佳初始结构和冲压加工过程的变形条件,研究该类... 针对现有定制化钛合金下颌假体的精铸加工周期长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快速冲压成形具有柔性化三维结构的钛板下颌假体的方法。以曲率变化大的颏部缺损为对象,结合有限元分析确定钛板下料的最佳初始结构和冲压加工过程的变形条件,研究该类下颌假体的冲压成形工艺性结构设计和分析方法。基于增材制造及其快速模具的树脂壳体/金属树脂填料冲压模具具有高效、低成本的特点;所完成的三维下颌假体表面质量良好,结构尺寸平均偏移量为0.5 mm,证明柔性化结构的下颌假体可采用效率更高、成本更低的钣金冲压加工方法。提出了完整的冲压加工工艺路线,对下颌修复的实际应用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颌假体 钛合金薄板 钣金成形 快速模具 增材制造
下载PDF
TiO_2光阳极有序微结构的纳米压印工艺
18
作者 连芩 刘红忠 +1 位作者 丁玉成 尹磊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90-94,共5页
提出一种以常温紫外固化纳米压印技术实现定制化微结构TiO2纳米晶岛薄膜制备的工艺,用于制备垂直于透明导电基底的TiO2薄膜光阳极.混合TiO2粉体、分散剂、乳化剂、酒精和光固化树脂等,制备可紫外光固化的TiO2溶胶,并经步进压印形成宽度... 提出一种以常温紫外固化纳米压印技术实现定制化微结构TiO2纳米晶岛薄膜制备的工艺,用于制备垂直于透明导电基底的TiO2薄膜光阳极.混合TiO2粉体、分散剂、乳化剂、酒精和光固化树脂等,制备可紫外光固化的TiO2溶胶,并经步进压印形成宽度为3μm的具有离散纳米晶岛微结构的薄膜,经保压复型优化压印工艺后处理,保证了离散纳米晶岛微结构的高保真度.经600℃烧结去除薄膜中的掺杂物,退火至450℃后获得了定制化微特征的锐钛矿型TiO2半导体薄膜.在N719染料敏化条件下,制备出了定制化微结构光阳极的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AM1.5(0.1W/cm2)光照条件下的测试实验结果表明,该电池的光电转化效率可达2.7%.此工艺有望应用于制备高稳定性固态或准固态电解质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压印 纳米晶岛 光阳极 太阳能电池
下载PDF
增材制造:实现宏微结构一体化制造 被引量:212
19
作者 李涤尘 贺健康 +5 位作者 田小永 刘亚雄 张安峰 连芩 靳忠民 卢秉恒 《机械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29-135,共7页
增材制造技术是基于分层制造原理发展而来的先进制造技术,是信息技术、新材料技术与制造技术多学科融合发展的产物,是当今世界各制造强国竞相发展的热点技术。基于增材制造材料逐点累积的成形过程,提出宏微结构一体化制造的学术观点。... 增材制造技术是基于分层制造原理发展而来的先进制造技术,是信息技术、新材料技术与制造技术多学科融合发展的产物,是当今世界各制造强国竞相发展的热点技术。基于增材制造材料逐点累积的成形过程,提出宏微结构一体化制造的学术观点。该方法在金属、陶瓷与复合材料的成形制造中有着其他制造方法难以替代的优势,可以实现制造短流程化,并推动大批量制造模式向个性化制造模式发展。列举近年在金属零件定向晶组织制造、光子晶体制造、生物组织器官支架制造方面的研究成果,论述宏微结构一体化增材制造技术的实现方法与工程应用,解决了传统制造技术难以解决的宏微结构一体化制造难题,给制造技术展示出全新的发展前景,为相关学科和产业发展提供有力的制造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材制造 快速成形 生物制造 宏微结构一体化制造
下载PDF
海藻酸钙水凝胶喷射式生物3D打印工艺研究
20
作者 连芩 焦天 +3 位作者 连伟龙 严峻腾 王永辉 关志强 《电加工与模具》 2022年第3期50-55,共6页
提出一种利用平行排列的双排压电喷嘴喷射海藻酸钠和氯化钙两种组分的溶液进行大尺寸水凝胶支架制造的方法,研究了不同溶液组分与打印工艺参数对流变特性与喷射性能的关系。研究表明:适合双组分喷墨打印的最佳溶液质量浓度为40 g/L,最... 提出一种利用平行排列的双排压电喷嘴喷射海藻酸钠和氯化钙两种组分的溶液进行大尺寸水凝胶支架制造的方法,研究了不同溶液组分与打印工艺参数对流变特性与喷射性能的关系。研究表明:适合双组分喷墨打印的最佳溶液质量浓度为40 g/L,最佳打印工艺参数组合为电压幅值80~100 V、打印频率0.2~5 kHz。在此参数下完成了尺寸60 mm×30 mm×1 mm海藻酸钙凝胶支架的打印。该打印方法工艺简单、效率高、材料利用率高,有望应用于结构复杂的组织工程支架的一体化制造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制造 3D打印 多喷嘴 喷墨打印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