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呼伦贝尔巴彦塔拉砂砾石剖面沉积物组成和锆石U⁃Pb年龄——对沉积环境和区域岩浆构造事件的指示
1
作者 时蕴琳 谢远云 +5 位作者 康春国 迟云平 魏振宇 吴鹏 孙磊 汪烨辉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02-520,共19页
【目的】砂砾石沉积物的沉积学、地球化学、锆石U-Pb年代研究对于地层划分、水系演化以及揭示山体的构造隆升历史和区域构造岩浆事件等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呼伦贝尔巴彦塔拉砂砾石剖面薄弱的认知限制了其地层划分以及区域地表过程的深... 【目的】砂砾石沉积物的沉积学、地球化学、锆石U-Pb年代研究对于地层划分、水系演化以及揭示山体的构造隆升历史和区域构造岩浆事件等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呼伦贝尔巴彦塔拉砂砾石剖面薄弱的认知限制了其地层划分以及区域地表过程的深入理解。【方法】为此,对该剖面进行了沉积学、重矿物、地球化学和锆石U-Pb年代学分析。【结果】(1)沉积学、重矿物、地球化学特征和地貌证据以及锆石U-Pb年龄综合分析显示,巴彦塔拉砂砾石剖面沉积物主要是来自大兴安岭北段的中—酸性岩浆母岩,是初次循环的结果,沉积物堆积后经历了中等程度的化学风化;(2)结合宏观和微观角度(重矿物和地球化学指标等),并与大兴安岭东麓白土山组标准剖面对比,认为巴彦塔拉砂砾石剖面沉积物是在温暖偏干的氧化环境下形成的冲—洪积物堆积,其地层单位可以划分为白土山组;(3)构造背景判别图解表明构造背景为被动大陆边缘,碎屑锆石U-Pb年龄在100~200 Ma和250~350 Ma的年龄峰值记录了大兴安岭北段在古亚洲洋的闭合和古太平洋的俯冲、回退的区域构造背景下触发的多期岩浆构造事件。【结论】该研究为大兴安岭地区第四纪地层的划分和早更新世区域地表过程的重建提供了新的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锆石U-PB测年 地球化学 地层划分 沉积环境 白土山组 大兴安岭
下载PDF
松嫩沙地元素和Sr-Nd同位素组成特征及其对区域粉尘物源的指示
2
作者 杨珮瑶 迟云平 +4 位作者 谢远云 康春国 孙磊 吴鹏 魏振宇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49-561,共13页
松嫩沙地位于欧亚黄土带最东端,其物质组成的研究有利于重建松嫩平原冰期—间冰期粉尘传输路径。为此,系统采集了松嫩沙地123个河流沙和风成沙样品,对其进行分粒级的常量、微量和稀土元素以及Sr-Nd同位素组成等地球化学分析,并利用Frequ... 松嫩沙地位于欧亚黄土带最东端,其物质组成的研究有利于重建松嫩平原冰期—间冰期粉尘传输路径。为此,系统采集了松嫩沙地123个河流沙和风成沙样品,对其进行分粒级的常量、微量和稀土元素以及Sr-Nd同位素组成等地球化学分析,并利用Frequentist模型进行风尘物源定量重建,探讨松嫩沙地不同区域、不同粒级组分对哈尔滨黄土的贡献及搬运路径。结果表明,松嫩沙地经历了初级的化学风化过程(<63μm、<30μm、<10μm组分CIA平均值分别为55.20、57.46、57.51),有较低的再循环历史(<63μm、<30μm、<10μm组分CIA/WIP比值的平均值为0.98、1.08、1.04)。根据不同粒度组分的元素地球化学与Sr-Nd同位素组成特征,将松嫩沙地划分为西北部和西南部两个地球化学分区。不同粒度组分地球化学组成的定量重建结果表明,这两个分区不同粒级组分(<63μm、<30μm、<10μm)对哈尔滨黄土的贡献度分别为:75.7%~88.5%、73.4%~84.9%、61.0%~89.7%(西南部)和11.5%~24.3%、15.1%~26.6%、10.3%~39%(西北部)。本研究揭示了末次冰期以来松嫩平原粉尘传输路径以西南方向为主,与冰期以西北风为主导的环流模式存在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嫩沙地 地球化学 Sr-Nd同位素组成 物源定量重建 哈尔滨黄土
下载PDF
科尔沁沙地粗—细组分的碎屑锆石U-Pb年龄特征:对定量物源及区域构造-岩浆演化事件的指示
3
作者 汪烨辉 谢远云 +4 位作者 迟云平 康春国 吴鹏 孙磊 刘若男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068-1087,共20页
追踪干旱—半干旱地区大型沙地的物源和风-河流相互作用机制对于理解陆地景观格局演变、地表过程与地貌动态以及大气圈和岩石圈之间的联系至关重要。然而,目前科尔沁沙地的物源仍存在较大争议,且缺乏具有统计意义的锆石U-Pb年龄数据库... 追踪干旱—半干旱地区大型沙地的物源和风-河流相互作用机制对于理解陆地景观格局演变、地表过程与地貌动态以及大气圈和岩石圈之间的联系至关重要。然而,目前科尔沁沙地的物源仍存在较大争议,且缺乏具有统计意义的锆石U-Pb年龄数据库。因此,本研究对科尔沁沙地地表风成沙进行多点取样,根据不同粒级(<63μm和>63μm)选取1500颗碎屑锆石进行U-Pb测年分析,并利用逆向蒙特卡罗模型对其物源进行定量约束。结果表明,从目视定性的角度看,科尔沁沙地的碎屑锆石U-Pb年龄谱特征非常相似。但定量重建结果显示沙地的物源整体上以中亚造山带的贡献为主(50.5%~61.3%),然而东南部体现出华北克拉通的绝对优势(~75.8%)。科尔沁沙地的物源存在空间异质性,沙地西部和北部的锆石年龄谱极为相似,与南部锆石年龄特征显著不同。科尔沁沙地的碎屑锆石U-Pb年龄特征基本不受粒度分异的影响,但沙地东南部除外。本文认为,风与河流的协同作用及其由此导致的沉积分异和再循环作用解释了科尔沁沙地碎屑锆石的U-Pb年龄特征。结合区域构造演化历史,科尔沁沙地在~2.5 Ga和~1.85 Ga的U-Pb年龄峰值分别是前寒武纪华北克拉通的生长、拼合与碰撞过程中的两期构造事件的产物。此外,~1.7 Ga的锆石年龄可能是对Columbia超大陆聚合与裂解的综合响应。古生代以来的锆石年龄峰值(500~400 Ma、300~250 Ma、130~110 Ma)记录了在古亚洲洋的俯冲闭合、蒙古-鄂霍次克海俯冲碰撞和古太平洋的俯冲、回退的区域构造背景下多期区域构造-岩浆事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尔沁沙地 锆石U-PB测年 物源 风-河流过程 构造演化
下载PDF
我国北方地区沙尘天气特征及源区示踪
4
作者 宋程振 迟云平 《黑龙江环境通报》 2024年第1期1-6,共6页
沙尘天气会对全球气候、生态环境与人类健康造成严重影响与危害。我国沙尘主要发生于北方,尤其是内蒙古、宁夏、陕西、河北、北京、天津、辽宁、吉林、河南等地,给交通运输、环境治理、人们日常生活和工作带来了不利影响。沙尘源区的确... 沙尘天气会对全球气候、生态环境与人类健康造成严重影响与危害。我国沙尘主要发生于北方,尤其是内蒙古、宁夏、陕西、河北、北京、天津、辽宁、吉林、河南等地,给交通运输、环境治理、人们日常生活和工作带来了不利影响。沙尘源区的确定,一方面有助于更深刻地认识沙尘形成、迁移、沉降的行为机制,另一方面可以为沙尘天气的预防与治理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因此近年来逐渐成为研究热点。本文综述了目前国内外关于沙尘源区的示踪方法,包括传统地面监测法、卫星遥感监测法、元素地球化学方法与同位素示踪法,总结了各种方法的优势与存在的不足,并对未来对沙尘源区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尘天气 源区 示踪 地球化学
下载PDF
大兴安岭东麓白土山组地层的沉积学特征——对地层划分的指示 被引量:2
5
作者 侯心茹 谢远云 +5 位作者 康春国 迟云平 吴鹏 孙磊 孙杨 孙建华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720-734,共15页
白土山组是松嫩平原下更新统的底界地层,深入分析其地层属性特征,对于第四纪地层划分有重要意义。然而该地层薄弱的研究基础限制了松嫩平原地层划分及区域构造—地貌—水系演化等问题的深层理解。选择腰白土、平安镇、绰尔河和王府屯剖... 白土山组是松嫩平原下更新统的底界地层,深入分析其地层属性特征,对于第四纪地层划分有重要意义。然而该地层薄弱的研究基础限制了松嫩平原地层划分及区域构造—地貌—水系演化等问题的深层理解。选择腰白土、平安镇、绰尔河和王府屯剖面为研究对象,对其沉积学和重矿物属性进行分析。结果显示,腰白土和平安镇剖面是经典白土山组,岩性主要为灰白色砂砾石夹黏土—细颗粒碎屑透镜体,透镜体中见斜层理(向东南倾伏),砾石分选差,呈次棱角—次圆,弱风化;王府屯剖面出现向西北倾伏的大型板状交错层理,砾石成分以石英质占绝对优势(87.5%)。各剖面皆不含辉石和角闪石等造岩矿物,其中,腰白土和平安镇重矿物组成高度相似,绰尔河以磷灰石—榍石—石榴子石作为诊断性矿物;而王府屯有蓝晶石、十字石和透闪石等变质矿物及独居石存在,不含绿帘石,极稳定矿物显著富集。基于此,前三者砾石母岩为中酸性岩浆岩,沉积物来源于大兴安岭,为冲—洪积作用下流水搬运的产物;王府屯剖面为河流阶地成因,沉积物来自松嫩平原东南山地。因此,平安镇剖面为腰白土模式的经典白土山组剖面,绰尔河剖面是否为白土山组尚待进一步年代学研究,而王府屯剖面不能视为白土山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土山组 松嫩平原 重矿物 沉积环境 地层划分
下载PDF
哈尔滨宾县砂砾石剖面沉积物组成及碎屑锆石U-Pb测年:对沉积环境和区域构造演化的指示
6
作者 高宏宇 谢远云 +4 位作者 迟云平 康春国 孙磊 吴鹏 魏振宇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354-1372,共19页
黑龙江宾县宁远镇中阳村剖面的砂砾石堆积过去被认为是哈尔滨地区第四纪下限的罗家窝棚组地层,对于其地层属性和沉积环境方面的研究较为薄弱。本文在野外考察的基础上,利用沉积学、矿物学、地球化学和碎屑锆石U-Pb测年对这套砂砾石堆积... 黑龙江宾县宁远镇中阳村剖面的砂砾石堆积过去被认为是哈尔滨地区第四纪下限的罗家窝棚组地层,对于其地层属性和沉积环境方面的研究较为薄弱。本文在野外考察的基础上,利用沉积学、矿物学、地球化学和碎屑锆石U-Pb测年对这套砂砾石堆积剖面进行研究,对其化学风化特征、源岩性质、沉积环境以及构造背景进行讨论。结果表明,这套砾石地层分选和磨圆较差,风化程度较低,无定向性排列,砾石以花岗岩(63%)、石英砂岩(22%)为主;钛铁矿(22.5%)是最主要重矿物,其次是锆石(17.4%)、赤褐铁矿(13.4%),其它重矿物含量较少。元素地球化学揭示,沉积物中的细颗粒组分经历了中-低等的化学风化过程,大部分沉积物经历了首次循环。砾石岩性和地球化学组成共同揭示了沉积物主要来源于长英质母岩。元素地球化学的迁移与富集以及古气候判别图解指示沉积物是干热气候条件下的近距离搬运的冲洪积物。碎屑锆石U-Pb年龄分布在较窄的范围(208~129 Ma,峰值年龄~180 Ma),与周围潜在源区锆石年龄对比,结合地貌位置,确定其物源区位于张广才岭余脉哈尔滨东南部低山丘陵带。早侏罗世源区受到古太平洋板块俯冲作用的影响,形成大陆边缘的构造背景,哈尔滨东南低山丘陵带经历了隆升和岩浆活动。与罗家窝棚组标准地层的沉积学特征对比存在明显差异,推测宁远剖面形成时间要晚于罗家窝棚组,与白土山组大致相当。这项研究对于哈尔滨地区第四纪地层的划分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宁远剖面 重矿物 地球化学 锆石U-PB测年 沉积环境 物源
下载PDF
中温带气候区花岗岩风化剖面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及其环境意义
7
作者 刘若男 迟云平 +4 位作者 谢远云 康春国 吴鹏 孙磊 汪烨辉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373-1393,共21页
岩石风化是地球关键带中重要的地质过程,对环境变化具有重要的指示意义。不同气候区岩石风化过程具有其特殊性,本文选取位于中温带气候区的哈尔滨英杰花岗岩风化剖面为研究对象,通过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分析,揭示岩石风化程度及元素迁移富... 岩石风化是地球关键带中重要的地质过程,对环境变化具有重要的指示意义。不同气候区岩石风化过程具有其特殊性,本文选取位于中温带气候区的哈尔滨英杰花岗岩风化剖面为研究对象,通过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分析,揭示岩石风化程度及元素迁移富集规律,并结合磁化率和色度指标,对其风化环境进行探讨。结果表明,研究区剖面整体化学风化程度较低(CIA值为56~68);Ca、Na、K等活动性较强元素随风化作用的进行表现为明显亏损;高场强元素与轻稀土元素也表现出较强的活动性,揭示了即使在中低等程度的化学风化下稳定元素也容易迁移。Si/Al和Ti/Al比值指示半风化层和腐泥岩层为原位风化产物,而顶部的氧化土层则可能受外来物质的影响。化学风化表现为自下而上逐渐减小的特征,这种异常的风化规律是由后期物理风化对其原有化学风化的叠加改造所致。对风化环境的多指标分析表明,在风化剖面形成后,区域气候逐渐变干,化学风化向物理风化转变,温差风化及冰劈作用形成大量裂隙导致原有的风化剖面被改造,并最终形成了研究区独特的风化模式,这为解释中温带气候区干冷环境下花岗岩风化特征提供了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岗岩 中温带 化学风化 元素地球化学 气候环境
下载PDF
哈尔滨居仁砂砾石剖面沉积特征及其环境意义
8
作者 冷宇坤 谢远云 +5 位作者 康春国 迟云平 孙磊 吴鹏 魏振宇 魏春艳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472-484,共13页
前人将黑龙江宾县居仁镇的砂砾石层(居仁剖面)视为罗家窝棚组,成因类型为早更新世早期的冰碛物堆积。然而,居仁剖面和罗家窝棚组的研究极为薄弱,极大限制了该地层所记录的区域构造—地貌—气候—水系演化信息。选择居仁剖面为研究对象,... 前人将黑龙江宾县居仁镇的砂砾石层(居仁剖面)视为罗家窝棚组,成因类型为早更新世早期的冰碛物堆积。然而,居仁剖面和罗家窝棚组的研究极为薄弱,极大限制了该地层所记录的区域构造—地貌—气候—水系演化信息。选择居仁剖面为研究对象,对其沉积学、矿物学和元素地球化学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居仁剖面砾石风化程度较低、分选差、磨圆较好、无定向性,砾石成分以陆源碎屑岩(43%)、花岗岩(28%)和石英质(26%)为主,凝灰岩和流纹岩少量出现。重矿物组成以绿帘石(42%)和锐钛矿(9.9%)占绝对优势,其次为白钛石(8.7%),重晶石(15.2%)、黄铁矿(14.5%)和萤石(11.3%)在个别样品中大量出现,其他重矿物含量较少。元素地球化学揭示了居仁剖面沉积物弱—中等的化学风化程度,大部分沉积物经历了首次循环以及其长英质的母岩属性。与罗家窝棚组标准地层的沉积学特征对比,沉积物的颜色、固结程度、沉积物结构、地层结构、沉积物成因类型以及地貌特征等都存在显著差异。因此,居仁剖面不是罗家窝棚组,成因类型为湖滨或河流入湖三角洲沉积。上述研究对于哈尔滨地区第四纪地层的划分和早更新世区域环境的重建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化学 化学风化 砾石 罗家窝棚组 居仁剖面
下载PDF
东北沙地重矿物组成及其对物源的指示
9
作者 张鑫茹 谢远云 +4 位作者 迟云平 康春国 孙磊 吴鹏 魏振宇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81-190,共10页
了解中国东北沙地的重矿物组成并探讨其在亚洲风尘系统研究中的作用具有重要意义。目前较少甚至缺乏的重矿物数据,这影响了对该地区风尘系统的深入理解。为分析东北沙地的重矿物组成并探究其在东北风尘系统研究中的作用,分别从浑善达克... 了解中国东北沙地的重矿物组成并探讨其在亚洲风尘系统研究中的作用具有重要意义。目前较少甚至缺乏的重矿物数据,这影响了对该地区风尘系统的深入理解。为分析东北沙地的重矿物组成并探究其在东北风尘系统研究中的作用,分别从浑善达克沙地(OD)、科尔沁沙地(HQ)、呼伦贝尔沙地(HL)和松嫩沙地(SN)采集了34个风成沙和河流沙样品并进行了分粒级处理(<63μm及63~125μm)。同时,从哈尔滨荒山黄土剖面采集了4个末次冰期黄土样品(<63μm),利用Frequentist模型对哈尔滨黄土物源进行了定量重建。通过范围检验、非参数Kruskal-Wallis H检验和逐步判别函数分析(DFA),选择了7种重矿物及特征指数(蓝晶石、锐钛矿、石榴子石、辉石、钛铁矿(磁性)、稳定系数W、GZi指数)作为最佳复合指标进行定量重建。结果表明,钛铁矿(磁性)为浑善达克沙地的特征矿物,磁铁矿为科尔沁沙地的特征矿物,氧化铁矿物(赤铁矿、褐铁矿)为呼伦贝尔沙地的特征矿物,氧化铁矿物(磁性)、绿帘石、角闪石和石榴子石为松嫩沙地的优势矿物;不同粒度组分的重矿物含量存在明显差异,极稳定矿物优先富集于细颗粒。哈尔滨黄土与松嫩和呼伦贝尔沙地(<63μm组分)具有相近的重矿物组成,而与浑善达克和科尔沁沙地有一定程度的差异。根据Frequentist模型,哈尔滨黄土的来源贡献依次为:松嫩沙地(44%~86%)、呼伦贝尔沙地(10%~39%)、科尔沁沙地(3%~16%)和浑善达克沙地(0~7%)。本研究突出了细颗粒沉积物的重矿物组成结合定量模型在风尘物源示踪研究中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矿物组成 哈尔滨黄土 定量物源重建 中国东北部沙地
下载PDF
不同实验条件对早新生代沉积物有机碳同位素的影响 被引量:2
10
作者 迟云平 张洒 +3 位作者 吴松 宋春晖 颜茂都 苗运法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967-976,共10页
利用沉积物中有机质碳同位素相对丰度变化重建古环境、古植被已成为有效的方法和手段,然而由于实验方法、所用仪器及测试环境不同,使有机碳同位素测量结果与真实值之间存在较大偏差。对于年代较老地层的样品来说,影响其有机质碳同位素... 利用沉积物中有机质碳同位素相对丰度变化重建古环境、古植被已成为有效的方法和手段,然而由于实验方法、所用仪器及测试环境不同,使有机碳同位素测量结果与真实值之间存在较大偏差。对于年代较老地层的样品来说,影响其有机质碳同位素的因素更为复杂,而实验条件的研究相对较少,从而限制了有机碳同位素在老地层中的应用。为此,我们以早新生代沉积物为对象,针对实验材料、不同仪器和实验温度等可能影响实验结果的因素进行了系统的对比实验分析。结果表明:(1)PC离心管在低温环境下对样品δ13C值无影响,与利用玻璃烧杯的结果没有差别。(2)EA-IRMS在线技术整体比MAT-252离线技术δ13C值高2‰~4‰,氧化温度和仪器测试环境的不同是导致偏差的关键。(3)对于老地层样品来说,850℃的氧化温度不能使其完全氧化,平行样品结果的重现性较差,说明样品氧化没有达到稳定状态,随着氧化温度的升高,δ13C值有偏正的趋势;1020℃能使其完全氧化,平行样品测试结果重现性较好,达到稳定状态。(4)含石膏样品进行测试时,应注意及时去除石膏加热时产生的水汽,以减少水汽的不利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碳同位素 条件实验 沉积物
下载PDF
大数据分析下的高校创新创业信息共享平台构建 被引量:3
11
作者 迟云平 吴伟生 《现代电子技术》 2021年第14期81-85,共5页
文中在大数据分析下构建一个高校创新创业信息共享平台,提升信息数据挖掘、处理、调度能力的同时实现平台信息共享。该平台在来源层确认大数据采集目标,通过开放获取机制确认所得大数据范围及内容,经数据采集器传输所提取的目标大数据... 文中在大数据分析下构建一个高校创新创业信息共享平台,提升信息数据挖掘、处理、调度能力的同时实现平台信息共享。该平台在来源层确认大数据采集目标,通过开放获取机制确认所得大数据范围及内容,经数据采集器传输所提取的目标大数据至数据层;在数据层简化数据表并创建数据处理过程,通过分类存储机制分类保存所得大数据,利用数据共享开放接口传输所得数据至分析层;分析层采用大数据分析算法分析处理大数据,实现信息的自适应调度及访问;通过整合共享机制整合所得大数据,在表现层显示最终可随需求及对象变化的表现内容。实验结果表明,该平台具备较好的数据挖掘、数据处理以及数据调度能力,可以实时、有效实现高校创新创业信息共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 创新创业信息 共享平台 大数据分析 大数据整合 信息共享 数据挖掘
下载PDF
大数据驱动下自主创新创业活跃度评估模型构建 被引量:1
12
作者 迟云平 《现代电子技术》 2021年第8期53-57,共5页
由于自主创新创业活跃度评估受到自主创新创业风险指数的影响,为提高自主创新创业活跃度的评估效果,研究大数据驱动下的自主创新创业活跃度评估模型构建。在大数据驱动的背景下,计算自主创新创业活跃度特征的物元模型,通过计算自主创新... 由于自主创新创业活跃度评估受到自主创新创业风险指数的影响,为提高自主创新创业活跃度的评估效果,研究大数据驱动下的自主创新创业活跃度评估模型构建。在大数据驱动的背景下,计算自主创新创业活跃度特征的物元模型,通过计算自主创新创业活跃度等级的关联度矩阵,提取自主创新创业活跃度特征,采用客观赋值法中的熵权法,建立自主创新创业活跃度评估的初始矩阵,结合自主创新创业活跃度评估指标差异系数,计算自主创新创业活跃度评估指标权重,最后通过构建自主创新创业活跃度评估模型,实现自主创新创业活跃度的评估。实验结果表明,在大数据驱动下的自主创新创业活跃度评估模型构建方法不会受到自主创新创业风险影响,且具有较高的自主创新创业活跃度的评估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主创新创业 活跃度评估 评估模型 大数据驱动 特征提取 物元模型计算
下载PDF
粤港澳大湾区产教融合与产学研一体化 被引量:4
13
作者 迟云平 《经贸实践》 2018年第15期44-46,共3页
粤港澳大湾区拥有"三面环山,三江汇聚"、面向太平洋、辐射泛珠三角这三大地理优势,是目前世界四大湾区中拥有最大腹地的区位,具有"一国两制三关税区"多元格局的制度优势。三十年前,中国经济改革首先在该区域进行,... 粤港澳大湾区拥有"三面环山,三江汇聚"、面向太平洋、辐射泛珠三角这三大地理优势,是目前世界四大湾区中拥有最大腹地的区位,具有"一国两制三关税区"多元格局的制度优势。三十年前,中国经济改革首先在该区域进行,三十年后的今天,这里再次成为改革的前锋。作者从现状、发展内容、城市发展定位、协同创新体系一体化发展、产教融合与产学研一体化实施建议五个方面进行了较为细致的阐述,并给出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湾区 发展 定位 产教融合 产学研 一体化
原文传递
创新型人才“双元”教学课堂环境的合理构建 被引量:1
14
作者 迟云平 《试题与研究(教学论坛)》 2020年第16期0059-0061,共3页
本科应用层次的创新型人才教育,更注重人才的视觉宽度、分析问题的深度及实践能力培养,其动手能力是促 使前瞻性创新产品得以实现的基本能力。创新性人才“双元” 教学课堂环境的合理构建是保障人才质量的基础,在“双元”的 合力下... 本科应用层次的创新型人才教育,更注重人才的视觉宽度、分析问题的深度及实践能力培养,其动手能力是促 使前瞻性创新产品得以实现的基本能力。创新性人才“双元” 教学课堂环境的合理构建是保障人才质量的基础,在“双元”的 合力下,教学模式的创新使人才成长在合理的架构下得以伸 展。本文分析了课堂环境内部关系构建及其内涵关系,在新时 期、新技术发展形势下,课堂的教学模式及在实践教学中的应 用。与传统创新创业课程课堂教学模式相比,该教学模式具有 几大优势:参与者更主动、教学模式更多元、教学形式更多样、 数据信息智能提交、学习轨迹更清晰与评价反馈更及时。这些 优势证明了“双元”课堂环境的合理构建给教学模式带来的创 新,是一种构建高水平本科应用型人才的有效教学模式,能提 高创新性人才培养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新人才教育 课堂环境 教学模式 数据支持 动态跟踪
下载PDF
民办高校以企业主导下的“双元”育人模式人才能力获得比对分析
15
作者 迟云平 吴伟生 宁佳英 《新课程教学(电子版)》 2020年第15期68-70,共3页
"双元"育人模式的双方,其主导方决定了育人的具体模式,而不同的模式下,人才能力的获得具有根本上的区别。本文以软件开发专业为例,介绍了民办高校以企业为主导的"双元"育人模式,对民办高校在产教融合理念下,以培养... "双元"育人模式的双方,其主导方决定了育人的具体模式,而不同的模式下,人才能力的获得具有根本上的区别。本文以软件开发专业为例,介绍了民办高校以企业为主导的"双元"育人模式,对民办高校在产教融合理念下,以培养应用型人才、提高教学水平、推动民办高校的转型为目标,选择接包项目实现的途径,促进人才综合能力提高的具体做法,对近500人进行了15项能力的跟踪比对;总结了以实用主义教育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支撑的理论运用价值。从产教融合"双元"育人模式、产教融合的理念以及产教融合途径三个层面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及其根本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元”育人模式 接包项目 综合能力 比对分析
下载PDF
柴达木盆地西部地区新生代演化特征与青藏高原隆升 被引量:38
16
作者 王亚东 张涛 +5 位作者 迟云平 刘艳蕊 张志高 李仕远 方小敏 张跃中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41-150,共10页
通过对柴达木盆地西部地区(柴西地区)地震剖面构造-沉积相演化的分析,结合基底岩性及区域构造运动历史,重建了柴西地区新生代构造-沉积动态演化框架。柴西地区新生代以来一直处在印欧板块碰撞所引起的青藏高原阶段性隆升的挤压构造背景... 通过对柴达木盆地西部地区(柴西地区)地震剖面构造-沉积相演化的分析,结合基底岩性及区域构造运动历史,重建了柴西地区新生代构造-沉积动态演化框架。柴西地区新生代以来一直处在印欧板块碰撞所引起的青藏高原阶段性隆升的挤压构造背景下,经历了两大构造变形期:第一变形期主要发育在古近纪,变形高峰在下干柴沟组上段,第二变形期发育在新近纪—第四纪,变形强度日益加剧。剖面沉积相的变化体现柴西地区经历了水进—静水沉降—水退的过程,平面沉积相演变是沉积中心受构造运动控制的直接结果;受构造演化控制柴西地区以Ⅺ号(油狮断裂)和油北断裂为分界线,由南至北地表形态表现为3种不同样式:柴西南区断裂发育,柴西中部为英雄岭新生造山带,柴西北区主要发育冲断褶皱。柴西地区构造-沉积演化特征是对青藏高原阶隆升的响应,同时记录了青藏高原向北间歇性蔓延生长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西地区 构造-沉积演化 沉积相 青藏高原隆升
下载PDF
大同世界与理想国——中西文化中的社会理想构建与比较
17
作者 迟云平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2017年第4期127-131,共5页
大同世界和理想国是中西文化勾勒社会理想的发轫之作,自此中西文化对理想之乡的描述层出不穷、各放异彩。在纵横向比较中,文章指出,"公天下"是两种文化建构的共同特征,是对私有制的挑战与颠覆;而由于历史、地理等文化背景的差... 大同世界和理想国是中西文化勾勒社会理想的发轫之作,自此中西文化对理想之乡的描述层出不穷、各放异彩。在纵横向比较中,文章指出,"公天下"是两种文化建构的共同特征,是对私有制的挑战与颠覆;而由于历史、地理等文化背景的差异,两种文化对社会理想的建构,也呈现出大国而治与小国寡民、德治与智治等不同之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理想 大同世界 理想国
下载PDF
平衡剖面反映的柴西新生代变形对青藏高原隆升的响应 被引量:7
18
作者 王亚东 方小敏 +2 位作者 张涛 迟云平 刘栋梁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28-35,40,共9页
柴达木盆地为一中新生代盆地,位于青藏高原北缘,盆内中新生代地层发育很好地记录了印度-欧亚板块自约55Ma以来碰撞传到高原北缘的地质事件。在最新的高精度磁性地层绝对年代控制下,通过盆内西部五条北东-南西向地震大剖面,用平衡剖... 柴达木盆地为一中新生代盆地,位于青藏高原北缘,盆内中新生代地层发育很好地记录了印度-欧亚板块自约55Ma以来碰撞传到高原北缘的地质事件。在最新的高精度磁性地层绝对年代控制下,通过盆内西部五条北东-南西向地震大剖面,用平衡剖面方法恢复了新生代以来盆地因两大板块碰撞而引起的地壳收敛缩短量。结果显示:在宏观上柴西地区存在两个相对快速收缩期:早始新世-渐新世和晚中新世或上新世-现今(E1+2末一N1,43.80-22.00Ma和N^22或N^32-现今,8.20或2.65-0Ma)和两个相对较弱收缩期:中生代末-早始新世和渐新世-晚中新世(Mz-E1+2初期,65.00-43.80Ma和N1末-N^22,22.00-2.65Ma)以及两个主要的断裂活动期次,早期路乐河组末-下干柴沟组上段时期(E1+2-E^23)和晚期上油砂山组至今(N^22-Q)。在微观上,盆地内部受自身断裂活动的控制,发育了独特的形态。表明在印欧板块碰撞高原隆升的早期,柴西地区就开始变形响应,随后盆地在整个新生代发展过程中,都处于板块碰撞高原隆升的大环境影响下而发生整体的变形缩短,同时自身的断裂活动控制了盆地的微观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衡剖面 缩短率与缩短速率 青藏高原隆升 柴西地区
下载PDF
临夏盆地黑林顶剖面沉积物在8.6Ma前后岩石磁学特征及其意义 被引量:5
19
作者 闫晓丽 张启波 +6 位作者 方小敏 苗运法 昝金波 孟庆泉 宋春晖 张涛 迟云平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190-1197,共8页
通过对临夏盆地黑林顶剖面晚新生代沉积物的岩石磁学研究,揭示在11.8~8.6Ma磁化率波动较小,基本保持相对稳定的低值(0.58~6.9/10-8m3kg-1);从8.6Ma开始受软磁性矿物控制明显持续增加(0.75~10.6/10-8m3kg-1)。通过沉积物磁学性质与环... 通过对临夏盆地黑林顶剖面晚新生代沉积物的岩石磁学研究,揭示在11.8~8.6Ma磁化率波动较小,基本保持相对稳定的低值(0.58~6.9/10-8m3kg-1);从8.6Ma开始受软磁性矿物控制明显持续增加(0.75~10.6/10-8m3kg-1)。通过沉积物磁学性质与环境变化之间的模式分析,结合盆地周围构造条件研究,认为物源的变化可能是造成黑林顶剖面磁化率增强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夏盆地 磁化率 物源 构造运动 晚新生代
下载PDF
高校服务外包产教融合模式下的协同育人环境研究
20
作者 迟云平 《广东教育(职教)》 2018年第3期8-10,共3页
服务外包在我国经过11年的成长,其概念及商业模式在国内被广泛认知.“中国服务”在国际市场崭露头角,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服务外包接包国,是我国经济创新增长的新引擎,开放型经济的新亮点,贸易结构优化的新标志,绿色共享发展的新动能,信... 服务外包在我国经过11年的成长,其概念及商业模式在国内被广泛认知.“中国服务”在国际市场崭露头角,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服务外包接包国,是我国经济创新增长的新引擎,开放型经济的新亮点,贸易结构优化的新标志,绿色共享发展的新动能,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的新平台,高学历人才集聚的新产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服务外包 环境研究 融合模式 育人 协同 高校 开放型经济 国际市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