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BL联合模拟教学在消化科临床实习带教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9
1
作者 迟男男 程开 +1 位作者 杜景峰 张雪梅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7年第8期962-963,共2页
目的探讨PBL联合模拟教学在消化科临床实习带教中的应用效果,为PBL联合模拟教学在消化科临床实习带教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15年7月至2016年7月在医院进行学习的92名消化科临床实习生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并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 目的探讨PBL联合模拟教学在消化科临床实习带教中的应用效果,为PBL联合模拟教学在消化科临床实习带教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15年7月至2016年7月在医院进行学习的92名消化科临床实习生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并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实习生46名,对照组实习生给予模拟教学,观察组实习生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PBL教学法,观察两组实习生的学习情况,分析比较两组实习生学习效果的综合性评估情况、学习成绩情况、老师和实习生对教学的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实习生学习兴趣、学习积极性、健康教育能力、技巧、沟通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等评估情况明显要高于对照组学员,组间比较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实习生学习成绩和对照组实习生相比较,观察组明显要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老师和实习生对教学的满意度达标情况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BL联合模拟教学在消化科临床实习带教中的应用效果显著,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改善了学生的思维方式和对知识的应用,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BL教学 模拟教学 消化科 临床实习带教
下载PDF
参芎对大鼠肝纤维化血清MMP-3、TIMP-1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3
2
作者 迟男男 艾迎春 《黑龙江医药科学》 2016年第1期107-108,共2页
目的:通过研究肝纤维化大鼠的血清MMP-3、TIMP-1的水平及肝纤维化大鼠注射参芎注射液后的血清MMP-3、TIMP-1的变化,说明参芎注射液可能通过调节大鼠肝纤维化血清MMP-3、TIMP-1的水平,从而对肝纤维化的治疗有一定的作用。方法:将30只2月... 目的:通过研究肝纤维化大鼠的血清MMP-3、TIMP-1的水平及肝纤维化大鼠注射参芎注射液后的血清MMP-3、TIMP-1的变化,说明参芎注射液可能通过调节大鼠肝纤维化血清MMP-3、TIMP-1的水平,从而对肝纤维化的治疗有一定的作用。方法:将30只2月龄雄性SD大鼠随机分3组分别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肝纤维化组)、治疗组(参芎组),每组10只。通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ELISA法)观察比较造模后8周正常对照组、模型组(肝纤维化组)、参芎治疗组大鼠血清中的MMP-3、TIMP-1的水平。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肝纤维化组及治疗组大鼠血清中的MMP-3、TIMP-1水平升高,差别有显著性(P<0.05);与肝纤维化组比较,治疗组的大鼠血清中的MMP-3较治疗前升高,TIMP-1较治疗前减少,差别有显著性(P<0.05);结论:参芎注射液可能通过对大鼠肝纤维化血清中的MMP-3、TIMP-1的水平影响,从而对肝纤维化的治疗有一定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MP-3 TIMP-1 肝纤维化
下载PDF
HBV感染合并肝硬化诱发免疫细胞表达IL-22的研究
3
作者 迟男男 程开 +1 位作者 杜景峰 张雪梅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7年第7期818-820,共3页
目的探讨HBV(乙肝病毒)感染诱发免疫细胞表达IL-22加肝硬化的研究。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我院收治的HBV感染患者40例,同时选取HBV感染合并肝硬化患者40例,对比两组患者IL-22水平。结果 HBV感染合并肝硬化患者的IL-22水平显著高... 目的探讨HBV(乙肝病毒)感染诱发免疫细胞表达IL-22加肝硬化的研究。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我院收治的HBV感染患者40例,同时选取HBV感染合并肝硬化患者40例,对比两组患者IL-22水平。结果 HBV感染合并肝硬化患者的IL-22水平显著高于单纯HBV感染患者(P<0.05);HBV感染患者当中合并有肝硬化并发症的患者要比未合并并发症患者的IL-22水平更高(P<0.05)。结论 HBV感染肝硬化患者IL-22水平同疾病的严重程度存在重要的相关性,是重要的参考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肝病毒 免疫细胞 肝硬化 并发症 IL-22
下载PDF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对胃肠道间质瘤患者细胞免疫功能及胃肠激素的影响 被引量:16
4
作者 杨丽 苏德望 +6 位作者 朱艳丽 杜井峰 刘亮 卓越 吴雯婷 张雪梅 迟男男 《广东医学》 CAS 2019年第2期242-245,共4页
目的探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对胃肠道间质瘤患者细胞免疫功能及胃肠激素的影响。方法收集胃肠道间质瘤患者96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两组,分别予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组)和外科手术(外科手术组)。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 目的探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对胃肠道间质瘤患者细胞免疫功能及胃肠激素的影响。方法收集胃肠道间质瘤患者96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两组,分别予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组)和外科手术(外科手术组)。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细胞免疫功能、胃肠激素等。结果 ESD组手术时间、术后进食时间、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外科手术组,住院费用明显少于外科手术组(t=21.074、12.018、14.061、11.498,P<0.01);CD3^+、CD4^+、CD4^+/CD8^+明显高于外科手术组,CD8^+明显低于外科手术组(t=4.788、4.769、3.653、2.340,P<0.05);血清胃泌素(GAS)、胃动素(MTL)含量明显高于外科手术组(t=3.045、7.754,P<0.05)。结论 ESD有助于减轻手术创伤,促进患者术后康复,可能与缓解手术对免疫功能的抑制、对胃肠激素的影响等因素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道间质瘤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细胞免疫 胃肠激素
下载PDF
血清糖类抗原19-9、癌胚抗原在胆管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3
5
作者 苏德望 付先东 +1 位作者 于佳楠 迟男男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17年第10期1693-1695,共3页
目的探讨检测血清糖类抗原19-9(CA19-9)、癌胚抗原(CEA)在胆管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4年3月至2016年11月我院收治的74例胆管癌患者作为胆管癌组,60例胆道结石患者作为良性疾病组,60例体检健康者作为健康对照组,检测3组患者血... 目的探讨检测血清糖类抗原19-9(CA19-9)、癌胚抗原(CEA)在胆管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4年3月至2016年11月我院收治的74例胆管癌患者作为胆管癌组,60例胆道结石患者作为良性疾病组,60例体检健康者作为健康对照组,检测3组患者血清的CEA、CA19-9水平。结果胆管癌组患者血清CA19-9及CEA水平均明显高于良性疾病组和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良性疾病组患者血清CA19-9及CEA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Ⅲ-Ⅳ期胆管癌组患者血清CA19-9及CEA水平明显高于Ⅰ-Ⅱ期胆管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血清CA19-9的曲线下面积为0.807(95%CI为0.662-0.952),最佳临界值为114.32 U/mL,诊断敏感性为63.6%,特异性为91.7%;血清CEA的曲线下面积为0.873(95%CI为0.753-0.994),最佳临界值为2.55ng/mL,诊断敏感性为77.3%,特异性为75.0%。结论胆管癌患者血清CEA以及CA19-9水平明显的升高,对于该病的诊断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且可以提高肿瘤与炎症的鉴别诊断,为选择更加合理的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类抗原19-9 癌胚抗原 胆管癌 诊断
下载PDF
血清MicroRNA 122和MicroRNA-130a水平在隐匿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中的诊断价值初探 被引量:4
6
作者 徐兰锋 王倩 +1 位作者 刘洪玲 迟男男 《河北医学》 CAS 2020年第3期366-370,共5页
目的:分析血清微小RNA-122(miR-122)与miR-130a在隐匿性乙型肝炎(OBI)中相关性,探讨其在OBI的诊断中的作用。方法:选取OBI患者60例(OBI组)、非活动性HBsAg携带患者(ASC)60例(ASC组)、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60例(CHB组)及可疑患者60例(... 目的:分析血清微小RNA-122(miR-122)与miR-130a在隐匿性乙型肝炎(OBI)中相关性,探讨其在OBI的诊断中的作用。方法:选取OBI患者60例(OBI组)、非活动性HBsAg携带患者(ASC)60例(ASC组)、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60例(CHB组)及可疑患者60例(对照组),均采用实时荧光定量方法检测血清miR-122、miR-130a含量。结果:OBI组miR-122相对含量明显低于ASC组、对照组及CHB组(均P<0.05),miR-130a相对含量明显高于ASC组、对照组及CHB组(均P<0.05);且miR-122相对含量在OBI组、对照组、ASC组、CHB组间依次增高(均P<0.05),miR-130a相对含量在OBI组、CHB组、ASC组、对照组间依次降低(均P<0.05)。OBI组miR-130a/miR-122值明显高于对照组、ASC组及CHB组(均P<0.05)。根据Pearson相关性研究显示,OBI组miR-122与miR-130a水平呈负相关(r=0.421,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血清miR-122、miR-130a及miR-130a/miR-122值区分OBI与可疑患者的曲线下面积为0.859(95%CI:0.762~0.955)、0.844(95%CI:0.739~0.950)、0.945(95%CI:0.018~0.989),区分OBI与ASC的曲线下面积是0.942(95%CI:0.021~0.995)、0.813(95%CI:0.699~0.927)、0.964(95%CI:0.012~0.997),区分OBI与CHB的曲线下面积是0.998(95%CI:0.000~1.000)、0.646(95%CI:0.503~0.789)、0.993(95%CI:0.000~1.000)。结论:血清miR-122含量降低、miR-130a含量增高和OBI有关联,对OBI有重要诊断价值,miR-130a/miR-122值的诊断价值高于血清miR-122及miR-130a的单独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匿性乙型肝炎 MIR-122 miR-130a
下载PDF
辩证唯物主义在临床医学教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9
7
作者 于佳楠 迟男男 《继续医学教育》 2018年第7期46-48,共3页
把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有机的结合起来就成了唯物辩证法,唯物辩证法被看作是理论化和系统化后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总和,现代医学在内的自然科学理论的形成和构建就是以此为基准和逻辑框架来建立起来的。临床医学,相对于基础医学来说,是一门... 把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有机的结合起来就成了唯物辩证法,唯物辩证法被看作是理论化和系统化后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总和,现代医学在内的自然科学理论的形成和构建就是以此为基准和逻辑框架来建立起来的。临床医学,相对于基础医学来说,是一门直接面对患者来解决实际问题,是医学生学习的基础医学课与临床实践相结合的一门课程。从这个角度来说,它应是医学与哲学相结合,走进医学生课堂,作为教学改革的第一课。授课教师在引导医学生如何从理论学习走向医学实践的过程中,坚持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从哲学的角度从新审视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这样能够使医学生牢固树立辩证唯物主义人体观、辩证唯物主义实践观、坚持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理解整体与部分的辩证统一、坚持普遍联系的观点、理解人体结构功能的对立统一等,突出强调实践在学习中的价值。这将对即将走入临床面对患者的准医生树立正确的整体观和实践观,在以后的临床工作中,要用辩证唯物主义的思维方式去思考和分析问题,理解并解释各种疾病的发生发展,建立科学的可靠的临床思维来处理临床中遇到的各种各样的疑难杂症,这对指导临床实际工作有着相当重要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辩证唯物主义 临床医学 教学 应用
下载PDF
缺血修饰白蛋白与低氧诱导因子-1α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表达及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于佳楠 迟男男 《右江医学》 2018年第2期168-170,共3页
目的探究缺血修饰白蛋白(IMA)与低氧诱导因子(HIF)-1α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的表达,分析两者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影响及两者相关性。方法选择2017年9~12月神经内科收治的首次发病的45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为实验组,同期体检的25例... 目的探究缺血修饰白蛋白(IMA)与低氧诱导因子(HIF)-1α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的表达,分析两者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影响及两者相关性。方法选择2017年9~12月神经内科收治的首次发病的45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为实验组,同期体检的25例正常人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分别检测两组对象的IMA阳性表达及HIF-1α浓度。对比分析两组IMA阳性表达及HIF-1α浓度差异,分析血清IMA与HIF-1α的相关性。结果两组IMA表达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IMA阳性表达率高于对照组。两组HIF-1α浓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高于对照组。实验组中不同性别IMA血清浓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男性高于女性。经Spearman秩相关分析显示,在实验组中,IMA与HIF-1α浓度表达呈正相关(P<0.05)。结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IMA及HIF-1α血清浓度较正常人增高,联合检测两种因子有助于评估及预测病情转归,为临床诊治该病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缺血修饰白蛋白 低氧诱导因子-1Α 相关性
下载PDF
肝硬化大鼠血清MMP-3、TIMP-1的表达水平与肝硬化进程的研究 被引量:5
9
作者 艾迎春 迟男男 《黑龙江医药科学》 2013年第3期53-54,共2页
目的:研究肝硬化大鼠血清MMP-3、TIMP-1的表达与肝硬化进程的关系,为肝硬化临床上的治疗提供了理论依据。方法:建立肝硬化(代偿期、失代偿期)的大鼠模型,通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ELISA法)观察比较造模后12周肝硬化代偿组、失代偿组及正... 目的:研究肝硬化大鼠血清MMP-3、TIMP-1的表达与肝硬化进程的关系,为肝硬化临床上的治疗提供了理论依据。方法:建立肝硬化(代偿期、失代偿期)的大鼠模型,通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ELISA法)观察比较造模后12周肝硬化代偿组、失代偿组及正常组大鼠血清MMP-3、TIMP-1含量及其二者比值。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肝硬化大鼠代偿期组血清MMP-3、TIMP-1水平升高,差别有显著性(P<0.05);肝硬化大鼠失代偿期组血浆MMP-3、TIMP-1水平和TIMP-1/MMP-3比值均明显升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肝硬化大鼠MMP-3 TIMP-1的水平变化与疾病的进程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MP-3 TIMP-1 肝硬化
下载PDF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1例
10
作者 于佳楠 迟男男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8年第11期1668-1668,共1页
男性患者,42岁,因“头晕、乏力半个月,加重1周”入院,患者于半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头晕、乏力的症状,偶有恶心呕吐,症状出现时均会伴随听力下降,近1周上述症状有所加重,并出现视物旋转多重影的现象,平卧休息后上述症状可消失,遂来我院... 男性患者,42岁,因“头晕、乏力半个月,加重1周”入院,患者于半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头晕、乏力的症状,偶有恶心呕吐,症状出现时均会伴随听力下降,近1周上述症状有所加重,并出现视物旋转多重影的现象,平卧休息后上述症状可消失,遂来我院门诊就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
下载PDF
急性胰腺炎大鼠胰腺细胞骨架F-actin与再生因子RegⅠ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崔莹 田桦 +3 位作者 程开 迟男男 张雪梅 卓越 《黑龙江医药科学》 2017年第3期28-29,共2页
目的:研究L-精氨酸诱导大鼠急性胰腺炎胰腺细胞骨架F-actin与再生因子RegⅠ的水平变化情况及相关性。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对照组、模型组,通过腹腔注射L-精氨酸诱导急性胰腺炎模型后将两组分别选取12h、24h、48h、72h时间点... 目的:研究L-精氨酸诱导大鼠急性胰腺炎胰腺细胞骨架F-actin与再生因子RegⅠ的水平变化情况及相关性。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对照组、模型组,通过腹腔注射L-精氨酸诱导急性胰腺炎模型后将两组分别选取12h、24h、48h、72h时间点观察胰腺大体病理变化,通过western blot检测各组F-actin与RegⅠ的含量。结果:western-blotting检测模型组F-actin相对表达量与空白组、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RegⅠ相对表达量较空白组、对照组明显升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注射L-精氨酸诱导的急性胰腺炎胰腺细胞骨架F-actin与再生因子RegⅠ可能呈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炎 细胞骨架 F-ACTIN RegⅠ蛋白
下载PDF
不同PPI组成的含铋剂四联疗法对治疗Hp阳性消化性溃疡的疗效 被引量:2
12
作者 关旭 田桦 +2 位作者 程开 迟男男 张雪梅 《黑龙江医药科学》 2020年第6期23-24,共2页
目的:比较由奥美拉唑与雷贝拉唑分别组成的含铋剂四联疗法对治疗Hp阳性DU的疗效的差异。方法:选取2018-12~2019-12在佳木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消化科门诊就诊并确诊为Hp阳性DU患者80例,以每组4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奥美拉唑肠溶片联合... 目的:比较由奥美拉唑与雷贝拉唑分别组成的含铋剂四联疗法对治疗Hp阳性DU的疗效的差异。方法:选取2018-12~2019-12在佳木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消化科门诊就诊并确诊为Hp阳性DU患者80例,以每组4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奥美拉唑肠溶片联合丽珠维三联2周,继续服用奥美拉唑2周;观察组:雷贝拉唑钠肠溶片联合丽珠维三联2周,继续服用雷贝拉唑2周;比较各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改善情况、Hp根除率、溃疡愈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均有明显改善(P<0.05),观察组临床症状改善程度、Hp根除率、溃疡愈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由雷贝拉唑组成的含铋剂四联疗法对Hp阳性消化性溃疡的治疗效果优于奥美拉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贝拉唑肠溶片 奥美拉唑肠溶片 HP 消化性溃疡 HP根除率
下载PDF
PTX-3在急性胰腺炎患者血清中的表达水平及意义 被引量:2
13
作者 王艳秋 田桦 +6 位作者 张雪梅 迟男男 赵金涛 程开 朱艳丽 杜井峰 卓越 《黑龙江医药科学》 2019年第3期19-20,共2页
目的:探讨穿透素(PTX)-3在AP患者血清中的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研究组为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患者75例,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分为轻度( MAP组 n=25)、中度( MSAP组 n=25)、重度( SAP组 n=25),另外随机选择同期体检中心的2... 目的:探讨穿透素(PTX)-3在AP患者血清中的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研究组为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患者75例,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分为轻度( MAP组 n=25)、中度( MSAP组 n=25)、重度( SAP组 n=25),另外随机选择同期体检中心的25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记录所有受试者的性别及年龄。采用酶联免疫(ELISA)法测定研究组病人住院第1天、第7天及对照组血清中的PTX-3的表达水平。采用BISAP及CTSI评分系统评估研究组病情的严重程度,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PTX-3与BISAP、CTSI评分的相关性。结果:入院24h研究组血清中PTX-3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依次是SAP组、MSAP组、MAP组。比较研究组间病人入院第1天、第7天 PTX-3的表达水平,结果均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病人住院第7天与第1天相比较 PTX-3的表达水平呈显著下降,且入院第7天与第1天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PTX-3与BISAP、CTSI评分均呈显著正相关(r分别为0.704、0.876,P均<0.05)。结论:血清PTX-3在AP病人的早期表达水平呈下降趋势,对早期诊断及病情评估具有一定的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胰腺炎 PTX-3 BISAP评分 CTSI评分
下载PDF
转化医学理念在高校医学教育改革中的探索应用 被引量:3
14
作者 赵金涛 孙瑶 +2 位作者 迟男男 国麟祺 陈颖 《中国校外教育》 2018年第10期36-36,38,共2页
医学理念是医学教育的核心,在理念的支撑下,医学教育才能越走越远。正确的医学理念能够适应时代的发展,促进医学教育的教学效率,同时也促进了医疗行业的不断发展。从当前我国的医学教育体系来看,其医学理念还是有一些偏差,教育基础和临... 医学理念是医学教育的核心,在理念的支撑下,医学教育才能越走越远。正确的医学理念能够适应时代的发展,促进医学教育的教学效率,同时也促进了医疗行业的不断发展。从当前我国的医学教育体系来看,其医学理念还是有一些偏差,教育基础和临床实践之间脱节的现象严重,因此,要转化医学理念,使医学理念能够适应社会的发展,促进医学教学的健康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化医学理念 高校医学教育 改革 应用
下载PDF
血清脂联素、IL-17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中表达水平变化的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艾迎春 屈元婷 迟男男 《黑龙江医药科学》 2019年第5期42-43,46,共3页
目的:本文主要为了探究血清脂联素、IL-17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患者血清中表达水平变化。方法:检测NAFLD患者及健康人群空腹状态下血清中脂联素、IL17、血糖、胰岛素等指标的浓度,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IR)值,结果:与健康人群相比... 目的:本文主要为了探究血清脂联素、IL-17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患者血清中表达水平变化。方法:检测NAFLD患者及健康人群空腹状态下血清中脂联素、IL17、血糖、胰岛素等指标的浓度,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IR)值,结果:与健康人群相比,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HOMA-IR值显著升高(P<0.05),脂联素水平显著下降(P<0.05),L-17水平显著升高(P<0.05)。结论:血清脂联素的水平与胰岛素抵抗指数呈负相关,血清IL-17的水平与胰岛素抵抗指数呈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胰岛素抵抗 脂联素 IL-17
下载PDF
浅谈高校医学教育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被引量:1
16
作者 赵金涛 孙瑶 +2 位作者 迟男男 国麟祺 陈颖 《中国校外教育》 2018年第9期60-61,共2页
医学教育是当代高校教育中的一门热门专业,高校通过医学教育向社会提供优秀的医学人才。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于医疗水平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同时,对高校的医学教育也给予了充分的关注。但是,现代的高校医学教育中还存在着一... 医学教育是当代高校教育中的一门热门专业,高校通过医学教育向社会提供优秀的医学人才。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于医疗水平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同时,对高校的医学教育也给予了充分的关注。但是,现代的高校医学教育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对医学教学的质量产生了不良的影响。因此,针对高校医学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进行相关的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医学教育 问题 对策
下载PDF
胆管上皮细胞TLR3内源性活化在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中的作用 被引量:1
17
作者 迟男男 苏德望 +2 位作者 于佳楠 陈颖 程开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17年第19期3625-3627,3624,共4页
目的:探讨胆管上皮细胞中Toll样受体3(TLR3)内源性活化对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损伤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人肝内胆管上皮细胞(HiBEC),并通过冻融处理制备坏死HiBEC样本。将死亡样本与活样本混合培养6h,以制备TLR3内源性活化样本,将其标记... 目的:探讨胆管上皮细胞中Toll样受体3(TLR3)内源性活化对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损伤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人肝内胆管上皮细胞(HiBEC),并通过冻融处理制备坏死HiBEC样本。将死亡样本与活样本混合培养6h,以制备TLR3内源性活化样本,将其标记为观察组;以核酸酶处理坏死细胞及活细胞,并混合培养6h,以制备对照样本,将其标记为对照组。检测2组细胞凋亡率、TLR3及β干扰素Toll样受体结构域衔接蛋白(TRIF)表达水平、Caspase-3活性。结果:观察组凋亡率明显高于对照组,TLR3及TRIF相对表达量明显高于对照组,细胞Caspase-3平均表达量明显高于对照组,上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LR3的内源性活化可导致HiBEC凋亡,在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的发生及发展中可能有一定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OLL样受体3 胆管上皮细胞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 内源性活化 TOLL like receptor 3
原文传递
肝硬化合并HEV感染的临床特征及对IL-22水平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迟男男 于佳楠 +1 位作者 朱艳丽 杜景峰 《微量元素与健康研究》 CAS 2019年第1期17-19,共3页
目的:研究肝硬化患者重叠感染HEV肝炎病毒时各项临床指标的变化特点和血清白介素22(IL-22)水平在此过程中的作用和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100例急性戊型肝炎病毒(HEV)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是否同时合并乙型肝炎病... 目的:研究肝硬化患者重叠感染HEV肝炎病毒时各项临床指标的变化特点和血清白介素22(IL-22)水平在此过程中的作用和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100例急性戊型肝炎病毒(HEV)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是否同时合并乙型肝炎病毒(HBV)相关肝硬化分为A组(双重感染HBV和HEV的肝硬化患者64例)和B组(单纯感染HEV无HBV感染的肝硬化患者36例),选择同期被确诊为肝硬化而无病毒感染的患者10例为C组,同期体检的健康志愿者40例作为D组。常规检测患者入院24 h内的血清丙氨酸转移酶(ALT)、天冬氨酸转移酶(AST)、总胆红素(TBIL)及凝血酶原活动度(PTA)水平,并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IL-22、白介素17(IL-17)、白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等水平,分析对比各个组间的差异和不同。结果:ALT、AST、TBIL等反应肝功能的指标A组、B组明显高于C组、D组(P <0. 05),凝血酶原活动度(PTA)反应患者的凝血功能,A组明显低于B组、C组、D组(P <0. 05),IL-22水平A组、B组明显高于C组、D组(P <0. 05),IL-6水平测定A组明显高于B组、C组、D组(P <0. 05),IL-17和TNF-α水平A组> C组> B组> D组(P <0. 05),A组患者中,有33例出现慢加急性肝功能衰竭(ACLF),31例未出现ACLF。伴ACLF患者的IL-22、IL-6水平均显著高于不伴ACLF患者(P <0. 05)。结论:肝硬化患者合并感染HBV和HEV双重病毒感染时,其肝功能受损程度最为严重,单纯感染次之,IL-22参与HEV感染后肝脏炎性损伤的过程,,IL-22水平的高低与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预后情况存在密切联系,临床可将其作为评估HEV患者病情转归的有效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感染 HEV IL-22
原文传递
HIF-1和MIF在急性胰腺炎发病机制中的相关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迟男男 于佳楠 +2 位作者 徐建博 付先东 司兆明 《微量元素与健康研究》 CAS 2018年第2期76-77,共2页
急性胰腺炎(AP)的发生主要是在各种原因的诱导下,使胰酶异常激活,从而导致胰腺的自身消化。另一方面,激活的胰酶也可以刺激胰腺内的单核巨噬细胞及已被破坏的胰腺腺泡产生细胞因子和炎症介质,导致胰腺及其周围组织炎症的发生。目前,虽... 急性胰腺炎(AP)的发生主要是在各种原因的诱导下,使胰酶异常激活,从而导致胰腺的自身消化。另一方面,激活的胰酶也可以刺激胰腺内的单核巨噬细胞及已被破坏的胰腺腺泡产生细胞因子和炎症介质,导致胰腺及其周围组织炎症的发生。目前,虽然AP的发病机制还在处于不断的研究阶段,但是经过多年国内外研究者的努力,关于AP在基因水平调控及炎症学说等领域都取得了一些成就。其中,低氧诱导因子1(hypoxia inducible factor 1,HIF-1)和巨嗜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对急性胰腺炎的发病都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胰腺炎 低氧诱导因子1 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
原文传递
抗gp210抗体对原发性胆管性肝硬化诊断的临床意义分析 被引量:2
20
作者 迟男男 程开 《微量元素与健康研究》 CAS 2018年第1期86-88,共3页
目的:探究抗gp210抗体对早期原发性胆管性肝硬化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4年10月~2016年10月住院确诊为原发性胆管性肝硬化40例患者为观察组,40例确诊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为对照组,采用免疫印迹法检测检验两组血清抗gp210抗体。结果... 目的:探究抗gp210抗体对早期原发性胆管性肝硬化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4年10月~2016年10月住院确诊为原发性胆管性肝硬化40例患者为观察组,40例确诊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为对照组,采用免疫印迹法检测检验两组血清抗gp210抗体。结果:观察组中抗gp210抗体的检出率为65%,即26人血清中抗gp210抗体阳性,对照组抗gp210抗体检出率为0。两组比较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原发性胆管性肝硬化患者血清能检出多种自身免疫性抗体,抗gp210抗体敏感度不高,但特异性较强,对临床诊断和判断预后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gp210抗体 原发性胆管性肝硬化 临床意义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