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9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产前诊断先天性人巨细胞病毒感染安全性和可靠性分析 被引量:7
1
作者 邓东锐 闻良珍 +3 位作者 陈素华 熬黎明 刘兰清 凌霞珍华 《中国妇幼保健》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5期1860-1862,共3页
目的:探究宫内取材进行先天性人巨细胞病毒(HCMV)感染产前诊断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方法:联合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巢式PCR(N-PCR)和逆转录PCR(RT-PCR)分析武汉、上海和沈阳三地6723例育龄妇女和孕妇HCMV感染状况及妊娠结局。结... 目的:探究宫内取材进行先天性人巨细胞病毒(HCMV)感染产前诊断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方法:联合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巢式PCR(N-PCR)和逆转录PCR(RT-PCR)分析武汉、上海和沈阳三地6723例育龄妇女和孕妇HCMV感染状况及妊娠结局。结果:育龄妇女活动性HCMVIgM检出率为6·11%,其中孕妇和非孕妇间无显著性差异。活动性感染孕妇绒毛、脐血HCMV感染率分别为51·52%、66·18%,明显高于对照组。先天性感染儿发生异常妊娠结局的危险性明显高于非感染儿。宫内取材所致妊娠丢失率均无显著增加,其检查结果与出生后的诊断一致。结论:宫内采集绒毛、羊水、脐血进行产前诊断,安全性和可靠性良好,可为胎儿的取舍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巨细胞病毒 感染 产前诊断 绒毛吸取术 羊膜腔穿刺术 脐血穿刺术
下载PDF
人巨细胞病毒宫内感染产前诊断方法的研究 被引量:7
2
作者 邓东锐 闻良珍 +3 位作者 陈素华 熬黎明 刘兰清 凌霞珍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370-372,共3页
目的:探索人巨细胞病毒(HCMV)宫内感染产前诊断的最佳方法。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巢式PCR(N-PCR)和逆转录PCR(RT-PCR)对比分析武汉、上海和沈阳3地3908例孕妇HCMV感染状况及其对妊娠结局的影响。结果:孕妇HCMV IgM检出率... 目的:探索人巨细胞病毒(HCMV)宫内感染产前诊断的最佳方法。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巢式PCR(N-PCR)和逆转录PCR(RT-PCR)对比分析武汉、上海和沈阳3地3908例孕妇HCMV感染状况及其对妊娠结局的影响。结果:孕妇HCMV IgM检出率为6.24%,与HCMV DNA和晚期mRNA的检测符合率分别为59.03%和56.49%。活动性感染孕妇的宫内传播率(41.58%)明显高于对照组(15.87%)。HCMV晚期mRNA阳性的宫内感染儿流产、早产发生率明显升高。采集绒毛、羊水和脐血进行产前诊断的安全性良好。结论:在应用ELISA法进行初筛的基础上,联合应用N-PCR和RT-PCR技术检测HCMV DNA和晚期mRNA表达,是产前诊断HCMV宫内感染安全而可靠的方法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巨细胞病毒 宫内感染 产前诊断 聚合酶链反应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下载PDF
宫内巨细胞病毒感染致异常妊娠结局的发生机制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邓东锐 陈素华 +5 位作者 熊锦文 王昕荣 刘海志 乔福元 凌霞珍 闻良珍 《中国妇幼保健》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1186-1188,共3页
目的:建立宫内巨细胞病毒(CMV)感染的豚鼠模型,研究CMV宫内感染致异常妊娠结局的发生机制。方法:随机选择无CMV感染史的孕早期豚鼠,腹腔接种GPCMV,分娩24h内处死,运用套式聚合酶链反应(N-PCR)和地高辛标记的CMV晚期mRNA三相探针原位杂... 目的:建立宫内巨细胞病毒(CMV)感染的豚鼠模型,研究CMV宫内感染致异常妊娠结局的发生机制。方法:随机选择无CMV感染史的孕早期豚鼠,腹腔接种GPCMV,分娩24h内处死,运用套式聚合酶链反应(N-PCR)和地高辛标记的CMV晚期mRNA三相探针原位杂交技术,探究GPCMV宫内感染及其致异常妊娠结局的发生机制。结果:感染的孕鼠出现病毒血症征象,其子代出现流产、死胎等异常结局。N-PCR检测孕鼠及其子代GPCMV感染率分别为100.00%和94.57%,且感染脏器均出现非特异性组织病理学变化。杂交阳性信号位于子宫内膜基质细胞、子宫腺细胞、血管内皮细胞的胞质内。结论:孕早期GPCMV感染对妊娠结局影响最严重。中性粒细胞可将CMV携带到子宫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导致胎盘感染和绒毛退行性变,这可能是进而引发子代生长发育异常的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细胞病毒 宫内感染 豚鼠 妊娠结局 发生机制
下载PDF
金叶败毒颗粒防治豚鼠巨细胞病毒宫内感染 被引量:2
4
作者 邓东锐 陈素华 +4 位作者 熊锦文 赵婕 乔福元 凌霞珍 闻良珍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1342-1344,共3页
目的:利用豚鼠巨细胞病毒(guinea pig cytomegalovirus.GPCMV)宫内感染模型,探究金叶败毒颗粒防治GPCMV宫内感染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①选择无感染史孕早期豚鼠.随机分为3组.感染组(30只):腹腔接种GPCMV;治疗组(30只)... 目的:利用豚鼠巨细胞病毒(guinea pig cytomegalovirus.GPCMV)宫内感染模型,探究金叶败毒颗粒防治GPCMV宫内感染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①选择无感染史孕早期豚鼠.随机分为3组.感染组(30只):腹腔接种GPCMV;治疗组(30只):腹腔接种GPCMV+灌胃给予中药金叶败毒颗粒;空白对照组(30只):腹腔灌胃生理盐水。20d后处死豚鼠.采集血液及各脏器组织.检测各组豚鼠的感染情况。②随机选取受孕后昆明小鼠.分为3组.治疗组(30只):灌胃给予金叶败毒颗粒;阳性对照组(30只):给予致畸阳性对照药维生素A;空白对照组(30只):给予温水。追踪母鼠一般情况及胎子生长发育状况。结果:①感染组中93.33%(28/30)出现病毒血症的征象.3.33%(1/30)死亡;治疗组和空白对照组无任何感染征象。感染组和治疗组血GPCMV DNA阳性率分别为100%(30/30)和46.67%(14/30),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②昆明小鼠于器官发生期(孕1~18d)给药并不增加子代生长发育异常的风险,对孕鼠也无明显不良作用。结论:金叶败毒颗粒具有良好的抗GPCMV感染效能,对亲子代均无明显不良反应及致畸效应.因而有望成为孕期防治宫内感染的理想用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叶败毒颗粒 豚鼠 巨细胞病毒 宫内感染
下载PDF
妊娠期单纯疱疹病毒感染及母婴传播的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邓东锐 闻良珍 +2 位作者 王志新 曾万江 凌霞珍 《同济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9年第1期52-54,共3页
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多聚酶链反应(PCR)研究380例孕妇单纯疱疹病毒(HSV)感染及母婴传播。结果表明:孕妇HSV感染相当普遍,HSV1和HSV2感染率分别为81.85%、48.06%,其中HSV2... 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多聚酶链反应(PCR)研究380例孕妇单纯疱疹病毒(HSV)感染及母婴传播。结果表明:孕妇HSV感染相当普遍,HSV1和HSV2感染率分别为81.85%、48.06%,其中HSV2感染与有异常孕产史者关系更加密切。孕妇宫颈分泌物中HSV2DNA检出率为2.41%。HSV2宫内感染率为4.17%。孕早期绒毛组织中HSV2垂直传播率为10%。1例无脑儿的胎脑、胎肺及其胎盘组织中均可检出HSV2DN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 单纯疱疹病毒 多聚酶链反应 感染 母婴传播
下载PDF
孕期Ⅱ型HSV感染对胎婴儿生长发育的影响 被引量:3
6
作者 邓东锐 闻良珍 凌霞珍 《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 2005年第2期70-71,共2页
目的 探讨孕妇Ⅱ型单纯疱疹病毒 (HSV)感染及其对胎婴儿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 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和多聚酶链反应 (PCR)研究 4 5 5例孕妇及其胎婴儿Ⅱ型HSV感染状况及垂直传播途径。结果 异常组孕妇Ⅱ型HSV感染率 (6 1.0 1... 目的 探讨孕妇Ⅱ型单纯疱疹病毒 (HSV)感染及其对胎婴儿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 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和多聚酶链反应 (PCR)研究 4 5 5例孕妇及其胎婴儿Ⅱ型HSV感染状况及垂直传播途径。结果 异常组孕妇Ⅱ型HSV感染率 (6 1.0 1% )明显高于对照组 (2 7.0 4 % ) ;孕妇生殖道Ⅱ型HSV无症状排毒率为 3.0 7% ;羊水、胎盘及胎儿组织中均可检出Ⅱ型HSVDNA ;母婴间Ⅱ型HSV垂直传播率为 4 .2 4 %。结论 孕妇Ⅱ型HSV感染与异常妊娠关系密切。Ⅱ型HSV可经羊水、胎盘或产道感染胎婴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Ⅱ型HSV 感染 孕妇 胎婴儿 垂直传播
下载PDF
生殖道亚临床型人乳头状瘤病毒感染及分娩方式的决择
7
作者 邓东锐 闻良珍 凌霞珍 《中国妇幼保健》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19-221,共3页
目的探讨孕妇生殖道亚临床型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母儿间传播途径及分娩方式的决择。方法应用多聚酶链反应(PCR)结合限制性内切酶分型技术(GP-PCR)研究152例孕妇生殖道亚临床型HPV感染状况及母儿间传播途径。结果孕妇宫颈分泌物中H... 目的探讨孕妇生殖道亚临床型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母儿间传播途径及分娩方式的决择。方法应用多聚酶链反应(PCR)结合限制性内切酶分型技术(GP-PCR)研究152例孕妇生殖道亚临床型HPV感染状况及母儿间传播途径。结果孕妇宫颈分泌物中HPVDNA检出率为3621%,外周血HPVDNA检出率为5278%,均以HPV16和18型为主;母儿间经产道的传播率为4091%,血行性经胎盘的传播率为5789%。结论母儿间HPV感染传播途径除经产道、羊水传播外,尚有血行性经胎盘传播可能。因此,孕妇生殖道亚临床型HPV感染并不是剖宫产的绝对指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孕妇人 乳头状瘤病毒 分娩方式 多聚酶链反应
下载PDF
宫颈癌细胞株和宫颈上皮组织中Pin1和Cyclin D1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9
8
作者 李红雨 徐茜 +5 位作者 朱涛 周金华 邓东锐 王世宣 卢运萍 马丁 《癌症》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367-372,共6页
背景与目的:肽基脯氨酰顺反异构酶Pin1在人类多种肿瘤中过表达,Pin1过表达可增强CyclinD1表达,在肿瘤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本研究拟探讨宫颈癌细胞株及宫颈上皮组织中Pin1、CyclinD1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RT-PCR、Westernblo... 背景与目的:肽基脯氨酰顺反异构酶Pin1在人类多种肿瘤中过表达,Pin1过表达可增强CyclinD1表达,在肿瘤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本研究拟探讨宫颈癌细胞株及宫颈上皮组织中Pin1、CyclinD1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RT-PCR、Westernblot法检测HeLa、SiHa、C33a、Caski细胞中Pin1和CyclinD1基因蛋白表达,免疫组化法检测10例正常宫颈、21例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57例浸润癌组织中Pin1和CyclinD1的表达状况,评价其临床意义。结果:HeLa、SiHa、C33a、Caski细胞存在不同程度Pin1mRNA及蛋白过表达(P<0.05)。正常宫颈、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浸润癌组织中Pin1蛋白表达逐渐增强,分别为0%、47.62%、64.91%(P<0.05)。Pin1蛋白过表达与宫颈癌临床分期、病理分级、淋巴结转移无关(P>0.05);但宫颈腺癌组织中Pin1表达明显高于鳞癌(P<0.05)。Pin1过表达与CyclinD1表达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Pin1在宫颈癌细胞株及宫颈癌组织中存在mRNA及蛋白水平上的过表达,Pin1过表达与CyclinD1表达密切相关,Pin1和CyclinD1异常表达可能参与宫颈癌的发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肽基脯氨酰顺反异构酶Pin1 宫颈肿瘤 宫颈癌细胞株 宫颈上皮组织 CYCLIN D1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武汉同济医院10年间2880例早产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22
9
作者 蒋敏 邓东锐 +3 位作者 党静 周媛 何梦舟 李璠璠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15-119,共5页
目的:分析近十年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早产相关情况的变迁,旨在为制定早产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00年1月至2009年12月分娩的2880例早产产妇(早产组)和系统抽样的方法随机抽样的2880例足月产产妇(对照组)... 目的:分析近十年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早产相关情况的变迁,旨在为制定早产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00年1月至2009年12月分娩的2880例早产产妇(早产组)和系统抽样的方法随机抽样的2880例足月产产妇(对照组)的临床资料进行病例对照研究,并将早产组分为2000~2004年(早产A组)和2005~2009年(早产B组),比较不同时期早产发病状况、相关I临床因素及新生儿预后等情况。结果:①2000~2009年早产率平均为18.5%,从2000年的10.6%上升至2009年的26.1%。②Logistic回归分析,进入回归方程的有:胎膜早破(PROM)、妊娠期高血压疾病(PIH)、妇产科疾病既往史、多胎妊娠、自然流产次数、胎盘粘连、前置胎盘、胎盘早剥、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胎儿窘迫、妊娠期糖尿病、助孕技术及产检次数;其中早产B组妇产科疾病既往史、PIH、胎儿窘迫及多胎妊娠的构成比均高于早产A组(P〈0.05;P〈0.01)。③早产组新生儿体重、1分钟及5分钟Apgar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早产组新生儿死亡率和转科率均高于对照组(P〈0.01);早产B组新生儿体重及死亡率均低于早产A组(P〈0.01);早产B组转科率、新生儿1分钟及5分钟Apgar评分均高于早产A组(P〈0.05)。结论:我院近年来早产率明显上升,且与PROM、PIH、妇产科疾病既往史、多胎妊娠等多种临床因素有关。早产是新生儿死亡和预后不良的重要原因,近年来早产儿总体预后有所改善,应根据相关临床因素有针对性的加强早产预测和管理以减少早产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产 相关因素 危险因素 临床分析 回顾性分析
下载PDF
宫颈癌的手术-病理分期和评分系统的建立和验证 被引量:18
10
作者 李双 李雄 +40 位作者 张媛 周航 唐方徐 贾瑶 胡婷 孙海英 杨茹 陈亦乐 程晓东 吕卫国 吴丽 周金 王少帅 黄科程 王琳 姚远 杨其峰 杨兴升 张庆华 韩晓兵 林仲秋 邢辉 曲芃芃 蔡红兵 宋晓婕 田晓予 沈健 奚玲 李科珍 邓东锐 汪辉 王常玉 吴明富 朱涛 陈刚 高庆蕾 王世宣 胡俊波 孔北华 谢幸 马丁 《现代妇产科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801-807,共7页
目的:世界范围内大多数宫颈癌患者接受手术治疗,但目前国际妇产科联合会(FIGO)分期系统未考虑手术-病理资料。本文提出了一个更综合全面且对预后有指导价值的手术-病理分期和评分系统。方法:4220例宫颈癌队列(1)用于筛选手术-病... 目的:世界范围内大多数宫颈癌患者接受手术治疗,但目前国际妇产科联合会(FIGO)分期系统未考虑手术-病理资料。本文提出了一个更综合全面且对预后有指导价值的手术-病理分期和评分系统。方法:4220例宫颈癌队列(1)用于筛选手术-病理危险因素,构建手术-病理分期和评分系统,采用1104例宫颈癌的前瞻性研究队列(2)进行验证。结果:宫颈癌队列(1)的筛选研究中,7个独立危险因素与预后相关:淋巴结转移、宫旁浸润、病理类型、组织学分级、肿块大小、间质浸润和脉管浸润。通过纳入淋巴结转移、间质浸润和脉管浸润的附加衡量标准,FIGO分期系统被修订和扩展成为一个手术-病理分期系统。根据数量和转移部位,淋巴结转移被分为3个亚组。加入7个预后危险因素提高了评分系统实践的可行性。评分系统将患者划分为3个级别:零分、低分和高分,分别对应0分、1~3分和≥4分(P=1.08E-45;P=6.15E-55)。队列(2)的验证研究中,随着评分系统分数的升高,患者的5年总生存率和无瘤生存率减低(P=9.04E-15;P=3.23E-16)。手术-病理分期和评分系统比FIGO分期有更好的同质性和辨识力。结论:手术-病理分期和评分系统改进了对肿瘤严重程度和病灶侵袭程度的性状描述,可更精确地预测预后并指导术后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危险因素 FIGO分期 手术-病理分期
下载PDF
鱼腥草体外抗巨细胞病毒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4
11
作者 王昕荣 陈素华 +4 位作者 刘海智 张心红 邓群蓉 陈莉 邓东锐 《医药导报》 CAS 2007年第6期579-581,共3页
目的研究中药鱼腥草体外抗豚鼠巨细胞病毒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以金叶败毒和更昔洛韦为对照药物,用细胞病变法和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检测鱼腥草抗豚鼠巨细胞病毒的最大无毒浓度、最小有效浓度和治疗指数。结果鱼腥草、金叶败毒和更... 目的研究中药鱼腥草体外抗豚鼠巨细胞病毒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以金叶败毒和更昔洛韦为对照药物,用细胞病变法和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检测鱼腥草抗豚鼠巨细胞病毒的最大无毒浓度、最小有效浓度和治疗指数。结果鱼腥草、金叶败毒和更昔洛韦的最大无毒浓度分别为30,3 mg.mL-1和100μg.mL-1,最小有效浓度分别为300,30和10μg.mL-1,治疗指数分别为100,100和10。结论中药鱼腥草在体外具有抗豚鼠巨细胞病毒的作用,且毒性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腥草 巨细胞病毒 豚鼠
下载PDF
阴道镜与宫颈环形电切术在宫颈上皮内瘤变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比较 被引量:11
12
作者 孙淑华 王少帅 +15 位作者 张庆华 沈健 贾瑶 黄科程 李雄 袁静萍 黄磊 田训 唐方徐 周航 周金 孙海英 陈苏芳 王世宣 邓东锐 李双 《新乡医学院学报》 CAS 2013年第8期629-631,共3页
目的比较宫颈上皮内瘤变(CIN)术前阴道镜下活组织检查结果与宫颈环形电切术(LEEP)后病理检查结果,评价阴道镜与LEEP在CIN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50例疑似CIN患者术前进行阴道镜下活组织检查病理诊断,并与LEEP术后组织病理检查... 目的比较宫颈上皮内瘤变(CIN)术前阴道镜下活组织检查结果与宫颈环形电切术(LEEP)后病理检查结果,评价阴道镜与LEEP在CIN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50例疑似CIN患者术前进行阴道镜下活组织检查病理诊断,并与LEEP术后组织病理检查结果进行对照比较。结果 350例手术均成功,阴道镜下活组织病理检查结果与LEEP术后病理检查结果完全符合率为72.57%,诊断过度率15.71%,诊断不足率11.71%。结论阴道镜下活组织检查可能遗漏CIN或早期浸润癌;LEEP可提供较完整的组织标本,可进一步筛查宫颈癌,有效弥补阴道镜的不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 阴道镜检查 宫颈环形电切术
下载PDF
Pin1在宫颈癌中过表达及其与Ki67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7
13
作者 李红雨 石小燕 +4 位作者 徐茜 邓东锐 王世宣 卢运萍 马丁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181-185,共5页
目的:探讨宫颈癌中肽基脯氨酰顺反异构酶Pin1表达、与Ki67的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RT-PCR和免疫组化技术检测宫颈癌组织中Pin1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及其与Ki67蛋白表达的相关性。结果:1)宫颈癌组织中Pin1mRNA表达明显高于正常宫... 目的:探讨宫颈癌中肽基脯氨酰顺反异构酶Pin1表达、与Ki67的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RT-PCR和免疫组化技术检测宫颈癌组织中Pin1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及其与Ki67蛋白表达的相关性。结果:1)宫颈癌组织中Pin1mRNA表达明显高于正常宫颈组织(P<0.05);2)从正常宫颈到CIN再到浸润癌Pin1蛋白表达逐渐增强(P<0.05);3)Pin1蛋白过表达与临床分期、病理分级、淋巴结转移无明显相关(P>0.05);但宫颈腺癌Pin1表达明显高于宫颈鳞癌(P<0.05);4)Pin1过表达与Ki67表达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1)Pin1过表达与宫颈癌细胞增殖有关,参与宫颈癌发生发展;2)Pin1过表达可作为宫颈癌诊断的辅助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肽基脯氨酰顺反异构酶Pin1 子宫颈癌 KI67
下载PDF
产时胎儿手术麻醉方式的选择 被引量:9
14
作者 乌剑利 邓东锐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415-417,共3页
随着"The fetus as a patient"的理念发展,胎儿外科学成为一门迅速发展的学科,紧随国际胎儿医学的进展,国内多家大型医疗机构已先后开展胎儿外科手术。胎儿手术包括产时胎儿手术(IFO)、开放式宫内手术及胎儿镜微创手术。其中IFO包... 随着"The fetus as a patient"的理念发展,胎儿外科学成为一门迅速发展的学科,紧随国际胎儿医学的进展,国内多家大型医疗机构已先后开展胎儿外科手术。胎儿手术包括产时胎儿手术(IFO)、开放式宫内手术及胎儿镜微创手术。其中IFO包括胎盘支持的产时胎儿手术(OOPS),即维持胎儿胎盘循环状态下进行胎儿疾病的矫治手术;子宫外产时处理(EXI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胎儿期 产时 胎儿外科 胎儿胎盘循环 胎盘屏障 手术时间 宫内手术 矫治手术 脐带血流 胎儿血氧饱和度
下载PDF
中药金叶败毒改善豚鼠巨细胞病毒所致细胞线粒体膜电位损伤的体外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王昕荣 陈素华 +3 位作者 王雁林 张心红 邓群蓉 邓东锐 《中国妇幼保健》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1700-1702,共3页
目的:通过检测线粒体膜电位的变化,探讨巨细胞病毒对线粒体膜电位的影响以及药物对线粒体膜电位的保护作用。方法:制备细胞飞片,用共聚焦显微镜检测正常对照组、病毒组、金叶败毒组和更昔洛韦组的细胞线粒体膜电位。结果:正常对照组各... 目的:通过检测线粒体膜电位的变化,探讨巨细胞病毒对线粒体膜电位的影响以及药物对线粒体膜电位的保护作用。方法:制备细胞飞片,用共聚焦显微镜检测正常对照组、病毒组、金叶败毒组和更昔洛韦组的细胞线粒体膜电位。结果:正常对照组各时相线粒体膜电位无明显变化。病毒组12h线粒体膜电位增高,48h线粒体膜电位开始降低,72h膜电位明显降低,部分细胞脱落。金叶败毒组和更昔洛韦组与正常细胞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与病毒对照组比较24h、48h和72h3个时相差异具有显著性。结论:豚鼠巨细胞病毒感染可以导致线粒体膜电位降低,诱导细胞凋亡;金叶败毒和更昔洛韦对豚鼠巨细胞病毒所诱导的线粒体膜电位损伤有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细胞病毒 线粒体膜电位 激光共聚焦显微镜
下载PDF
腺苷蛋氨酸和熊去氧胆酸治疗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的回顾性分析 被引量:7
16
作者 陈慧 邓东锐 +5 位作者 乔福元 陈素华 冯玲 曾万江 李茂芹 段娜 《肝脏》 2011年第3期209-212,共4页
目的比较S-腺苷蛋氨酸(SAMe)、熊去氧胆酸(UDCA)以及二者联合用药对于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的治疗效果。方法根据药物治疗方案的不同,将138例ICP患者分成3组:A组43例,单用SAMe1g+5%葡萄糖500mL,静脉滴注;B组56例,单用UDCA每日15mg/... 目的比较S-腺苷蛋氨酸(SAMe)、熊去氧胆酸(UDCA)以及二者联合用药对于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的治疗效果。方法根据药物治疗方案的不同,将138例ICP患者分成3组:A组43例,单用SAMe1g+5%葡萄糖500mL,静脉滴注;B组56例,单用UDCA每日15mg/kg,口服;C组39例,联合使用SAMe1g和UDCA每日15mg/kg治疗。疗程均为2周,观察疗效。结果三组患者治疗后的瘙痒评分、总胆汁酸(TBA)、ALT和AST均较治疗前有所下降,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以C组下降最显著;而总胆红素(TBil)水平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中直接胆红素(DBil)的下降较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A组和B组,DBil治疗前后的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改善妊娠结局方面,三种治疗方法的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AMe和UDCA均是治疗ICP的有效药物,联合用药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 S-腺苷蛋氨酸 熊去氧胆酸
下载PDF
输卵管妊娠与人乳头状瘤病毒感染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濮德敏 彭宇洪 +3 位作者 闻良珍 邓东锐 郑红兵 黎宁 《同济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7年第2期133-135,139,共4页
运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检测输卵管妊娠组和对照组人乳头状瘤病毒(HPV)DNA,并在光镜下行病理学检查。发现输卵管妊娠组HPVDNA阳性率为7/25,其中输卵管局部阳性6/25,宫颈分泌物和外周血阳性均为1/25;病检输卵管炎占80%... 运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检测输卵管妊娠组和对照组人乳头状瘤病毒(HPV)DNA,并在光镜下行病理学检查。发现输卵管妊娠组HPVDNA阳性率为7/25,其中输卵管局部阳性6/25,宫颈分泌物和外周血阳性均为1/25;病检输卵管炎占80%(20/25)。对照组输卵管HPVDNA均阴性,输卵管炎仅1例。两组间均有显著差异(P<0.05)。输卵管妊娠组中HPVDNA阳性者,输卵管蜕膜炎为3/17,阴性者为1/18,二者亦有显著差异(P<0.05)。提示HPV感染与输卵管妊娠的发生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卵管妊娠 人乳头状瘤病毒 聚合酶链反应
下载PDF
小鼠巨细胞病毒对体外成熟卵母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1
18
作者 王昕荣 陈素华 +3 位作者 王雁林 张心红 艾继辉 邓东锐 《中国妇幼保健》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4期4914-4916,共3页
目的:探讨小鼠巨细胞病毒对小鼠卵母细胞体外成熟过程中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将小鼠未成熟卵母细胞置于含不同浓度小鼠巨细胞病毒的培养液中培养,观察卵母细胞的生发泡破裂率和第一极体释放率,用共聚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观察体外成熟... 目的:探讨小鼠巨细胞病毒对小鼠卵母细胞体外成熟过程中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将小鼠未成熟卵母细胞置于含不同浓度小鼠巨细胞病毒的培养液中培养,观察卵母细胞的生发泡破裂率和第一极体释放率,用共聚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观察体外成熟过程中卵母细胞超微结构的改变。结果:各组卵母细胞生发泡破裂率和第一极体释放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100TCID50组卵母细胞的超微结构及纺锤体结构未见明显异常。结论:小鼠巨细胞病毒对未成熟卵母细胞体外成熟过程中超微结构无明显不良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鼠巨细胞病毒 体外成熟 超微结构
下载PDF
小鼠滋养层细胞原代培养方法的优化 被引量:1
19
作者 李静 邓东锐 +2 位作者 左伟 郝海燕 凌霞珍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 2011年第1期16-18,共3页
目的建立一种简便、有效的小鼠滋养层细胞原代培养方法,为研究病理妊娠的发生机制奠定基础。方法分别在K.Handschuh和ZhouWH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改良,获取孕鼠滋养层细胞,进行原代培养,并应用细胞计数及免疫细胞化学法比较滋养层细胞... 目的建立一种简便、有效的小鼠滋养层细胞原代培养方法,为研究病理妊娠的发生机制奠定基础。方法分别在K.Handschuh和ZhouWH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改良,获取孕鼠滋养层细胞,进行原代培养,并应用细胞计数及免疫细胞化学法比较滋养层细胞数量和纯度。结果K.Handschuh改良法和ZhouWH改良法获得滋养层细胞数目分别为(11.4±1.8)×10^4个+/mL、(16.3±0.9)×10^4个/mL,纯度分别为95%、96%,在获得滋养层细胞数目方面ZhouWH改良法优于K.Handschuh改良法(P〈0.05)。结论Zhou WH改良法可获得高纯度足量的小鼠滋养层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鼠滋养层细胞 原代培养 细胞鉴定 免疫细胞化学
下载PDF
胎盘感染小鼠巨细胞病毒后的病理学改变 被引量:1
20
作者 张志军 张丽萍 +2 位作者 陈素华 冯燕 邓东锐 《郧阳医学院学报》 2007年第6期333-335,F0003,共4页
目的:观察小鼠巨细胞病毒(MCMV)胎盘感染后胎盘病理学改变。方法:酶联免疫法(ELISA)筛选无MCMV感染史性成熟期雌性小鼠,雌雄同笼受孕后随机分为模型组和对照组,模型组孕龄12.5 d时经胎盘显微注射MCMV悬液,18.5 d时处死,观察胎盘组织标... 目的:观察小鼠巨细胞病毒(MCMV)胎盘感染后胎盘病理学改变。方法:酶联免疫法(ELISA)筛选无MCMV感染史性成熟期雌性小鼠,雌雄同笼受孕后随机分为模型组和对照组,模型组孕龄12.5 d时经胎盘显微注射MCMV悬液,18.5 d时处死,观察胎盘组织标本病理改变;对照组胎盘注射细胞维持液。结果:模型组较对照组胎盘感染率高(P<0.05)。其胎盘细胞滋养细胞增生、合体细胞结节增生、纤维素样坏死等病理学变化,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胎盘感染MCMV后出现的病理改变可能在MCMV宫内感染进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细胞病毒 小鼠 胎盘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