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清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载脂蛋白对脓毒症患者急性肾损伤预测价值的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邓会标 秦海东 +2 位作者 鲍磊 玉章锋 张铮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23-127,共5页
目的 评价血清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载脂蛋白(NGAL)对脓毒症患者急性肾损伤(AKI)的预测价值.方法 收集急诊重症监护室(EICU)脓毒症患者共36例,参照RIFLE的诊断标准,根据脓毒症患者入EICU时是否存在AKI,分为A组(EICU前急性肾损伤... 目的 评价血清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载脂蛋白(NGAL)对脓毒症患者急性肾损伤(AKI)的预测价值.方法 收集急诊重症监护室(EICU)脓毒症患者共36例,参照RIFLE的诊断标准,根据脓毒症患者入EICU时是否存在AKI,分为A组(EICU前急性肾损伤组)9例和B组(EICU前非急性肾损伤组)27例;根据B组患者在EICU期间是否发生AKI,分为B1组11例(EICU急性肾损伤组)和B2组16例(EICU非急性肾损伤组);每天收集血肌酐(Scr)和血清NGAL(pNGAL)的标本,持续10 d;以B1组诊断为AKI时为0 d,观察其前后2 d,比较各组之间pNGAL的差异;分析确诊AKI前2 d(-2 d)pNGAL与确诊AKI当日(0 d)Scr的相关性;使用pNGAL平均值制作ROC曲线,评价pNGAL对脓毒症患者AKI的预测价值.结果.①三组脓毒症患者确诊AKI前2 d时pNGA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B1组诊断AKI前2 d pNGAL水平明显升高(P〈0.05),但B2与A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B1组确诊AKI前2 d pNGAL和0 d Scr水平呈正相关性(r=0.615,P〈0.05);③B1组pNGAL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39(95%CI 0.78~0.93,P〈0.05).结论.对于脓毒症患者应注意连续监测pNGAL,pNGAL可以作为脓毒症患者合并AKI的早期预警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 急性肾损伤(AKI) 血清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载脂蛋白(pNGAL) 预测价值
下载PDF
ICU创伤大输血后老年与非老年患者预后的比较
2
作者 刘月高 陆健 +7 位作者 张晓燕 朱晶 田锐 周志刚 谭小雪 王春光 葛芳侠 邓会标 《老年医学与保健》 CAS 2023年第2期256-260,共5页
目的 探讨老年对ICU创伤大量输血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11月—2021年12月入住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ICU的严重创伤大输血患者。所有分类变量采用卡方检验或Fisher精确检验,连续变量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或非参数检... 目的 探讨老年对ICU创伤大量输血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11月—2021年12月入住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ICU的严重创伤大输血患者。所有分类变量采用卡方检验或Fisher精确检验,连续变量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或非参数检验,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校正混杂因素,通过K-M生存曲线分析判断患者的预后。结果 最终有268例患者纳入研究。根据年龄把患者分成观察组(年龄≥60岁)和对照组(年龄<60岁)。2组患者性别比例、入院生命体征及严重度评分对比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组在浓缩红细胞、新鲜冰冻血浆、冷沉淀输注量及入院当天的输液总量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组患者的肝肾功能、凝血功能对比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的住院中位时间为27.0 d,住ICU中位时间为9.0 d,对照组患者的住院中位时间为21.0 d,住ICU中位时间为9.0 d。入院28 d,观察组患者中死亡17例(43.6%),对照组中死亡68例(29.7%),2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74)。结论 老年创伤大输血患者并不多见,受伤机制相对单一,与年轻人相比,在没有严重合并症的干扰下,即使≥60岁老年人在遭遇严重的创伤时,死亡率并没有显著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 老年 大输血 预后
下载PDF
脓毒症休克合并急性肾损伤早期诊断研究 被引量:10
3
作者 玉章锋 秦海东 +2 位作者 鲍磊 邓会标 张铮 《实用老年医学》 CAS 2012年第3期203-206,共4页
目的探讨脓毒症休克合并急性肾损伤(AKI)的早期诊断方法,评价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NGAL),白介素18(IL-18)和肾损伤分子1(KIM-1)在脓毒症休克合并AKI早期诊断中的意义。方法建立盲肠结扎穿孔(CLP)联合静脉注射内毒素诱导脓... 目的探讨脓毒症休克合并急性肾损伤(AKI)的早期诊断方法,评价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NGAL),白介素18(IL-18)和肾损伤分子1(KIM-1)在脓毒症休克合并AKI早期诊断中的意义。方法建立盲肠结扎穿孔(CLP)联合静脉注射内毒素诱导脓毒症休克合并AKI动物模型。将实验用新西兰大白兔7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n=35)和造模组(n=35)。2组分别于造模后0、3、6、9、12h留取血、尿及组织标本。检测各组兔肾功能指标血肌酐(SCr)和血尿素氮(BUN);取兔肾组织进行病理组织学观察;ELISA法检测各组兔血液NGAL和尿液IL-18、KIM-1的含量。结果与对照组比较,造模组各时间点病理组织学观察均出现不同程度病变。与对照组比较,造模组12h时间点SCr水平明显升高(P<0.05);BUN各时间点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3h时间点NGAL即明显升高(P<0.05);KIM-1和IL-18于9h时间点开始明显升高(P均<0.05)。结论脓毒症休克合并AKI时肾脏功能受损严重;NGAL和KIM-1可用于脓毒症休克合并AKI的早期诊断和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 休克 急性肾损伤 生物标志物
下载PDF
早期肠内营养对急性SAP伴腹腔高压患者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5
4
作者 邓会标 朱涛 周道扬 《浙江临床医学》 2016年第5期857-858,共2页
【摘要】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对重症胰腺炎(SAP)伴腹腔高压(IAH)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87例SAP合并IAH患者的临床资料,按肠内营养(EN)方式分为延迟肠内营养组(DEN组)42例和早期肠内营养组(EEN组)45例。所有患者在A... 【摘要】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对重症胰腺炎(SAP)伴腹腔高压(IAH)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87例SAP合并IAH患者的临床资料,按肠内营养(EN)方式分为延迟肠内营养组(DEN组)42例和早期肠内营养组(EEN组)45例。所有患者在A.ICU前〈2周每天行APACHEII评分及常规监测腹腔压力(1AP),比较两组患者IAP差异及分析IAP与APACHE评分相关性;同时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的预后指标。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1、4、7、10、14d的IAP(除DEN组第4天IAP略有升高外)均进行性下降,但从第10天开始,与DEN组比较,EEN组IAP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SAP合并IAH患者IAP与APACHEII评分平均值成正相关性(r=0.712,P〈0.05);EEN组患者胰腺感染率、多脏器功能衰竭(MODS)发生率、CRRT使用率、机械通气率、ICU病死率及住ICU时间均显著低于DEN组(P〈0.05)。结论早期肠内营养能更早更快的降低重症胰腺炎伴腹腔高压患者的腹腔压力,减轻病情严重程度,显著改善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肠内营养 延迟肠内营养 重症急性胰腺炎 腹腔高压 预后
下载PDF
D-二聚体对重症急性胰腺炎预后预测的价值 被引量:9
5
作者 邓会标 朱涛 周道扬 《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 2015年第6期626-628,642,共4页
目的评价血浆D-二聚体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预后判断的意义。方法选择95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分为死亡组和存活组,比较两组患者入ICU即刻和24 h血浆D-二聚体水平、24 h APACHEⅡ评分、ICU时间、住院总时间、胰腺感染率、外科手术率等... 目的评价血浆D-二聚体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预后判断的意义。方法选择95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分为死亡组和存活组,比较两组患者入ICU即刻和24 h血浆D-二聚体水平、24 h APACHEⅡ评分、ICU时间、住院总时间、胰腺感染率、外科手术率等。用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OC)评价D-二聚体和APACHEⅡ评分预后评价的准确性,分析入ICU 24 h血浆D-二聚体与APACHEⅡ评分的相关性。结果死亡组患者入ICU时CRP、IAH、24 h APACHEⅡ评分及住ICU时间、住院总时间、胰腺感染率、外科手术率均高于存活组患者(t分别=6.57、7.34、4.38、11.56、9.61,χ2分别=7.36、8.21,P均<0.05)。死亡组患者入ICU即刻的血浆D-二聚体水平及入ICU 24 h的血浆D-二聚体水平均明显高于存活组(t分别=7.86、9.37,P均<0.05)。入ICU即刻血浆D-二聚体、入ICU 24 h血浆D-二聚体水平及24 h APACHEⅡ评分预后评价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是0.75、0.86和0.92。入ICU 24 h血浆D-二聚体水平与24 h APACHEⅡ评分成正相关性(r=0.78,P<0.05)。结论动态监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可以作为预后评价的指标之一;入ICU 24h血浆D-二聚体水平可以更好地反映患者病情严重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二聚体 重症急性胰腺炎 预后价值
下载PDF
2019冠状病毒病患者贫血发生情况及其与院内死亡的关系
6
作者 邓会标 许严新 +3 位作者 沈坚 苏琦 王瑞兰 张伟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688-692,共5页
目的探讨贫血是否为2019冠状病毒病(COVID-19)患者死亡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雷神山医院583例COVID-19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入院时及住院期间血红蛋白水平分为入院贫血组、住院贫血组和非贫血组。比较三组患者人口学特... 目的探讨贫血是否为2019冠状病毒病(COVID-19)患者死亡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雷神山医院583例COVID-19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入院时及住院期间血红蛋白水平分为入院贫血组、住院贫血组和非贫血组。比较三组患者人口学特征、入院实验室参数及临床结果等指标差异;通过Kaplan-Meier生存曲线和多变量Cox回归模型评估COVID-19患者死亡事件独立相关的危险因素。结果583例COVID-19患者中,281例(48.2%)入院时合并贫血,52例(8.9%)住院期间新发贫血,250例(42.9%)没有贫血;入院贫血组和住院贫血组患者死亡率显著高于非贫血组。经过调整混杂因素,住院新发贫血与COVID-19患者死亡事件独立相关(HR=10.23,95%CI 1.197~78.340,P=0.015)。结论COVID-19患者合并贫血的患病率很高,住院新发贫血是COVID-19患者院内死亡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因此,临床医师应提高对COVID-19患者住院期间新发贫血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19冠状病毒病 贫血 死亡率
下载PDF
血清胱抑素C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院内死亡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3
7
作者 张伟 沈坚 +2 位作者 许严新 苏琦 邓会标 《临床肺科杂志》 2021年第10期1472-1475,共4页
目的评价入院时胱抑素C(Cystatin C)水平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住院死亡风险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20年2月20日至2020年4月4日在雷神山医院实验室确诊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 目的评价入院时胱抑素C(Cystatin C)水平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住院死亡风险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20年2月20日至2020年4月4日在雷神山医院实验室确诊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确定胱抑素C预测死亡的最佳截点值,根据最佳截点值将患者分为高胱抑素组和低胱抑素组,比较两组患者院内死亡率,评价胱抑素C的预测价值。结果本研究共有547例患者纳入本研究中,其中死亡30人。胱抑素C预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院内死亡的最佳截点值1.1 ng/mL,其敏感性87.1%、特异性77.3%;Kaplan-Meier生存曲线显示高胱抑素C水平患者的院内死亡率更高(χ^(2)=64.26,P<0.01);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表明,在调整混杂因素后,入院时胱抑素C水平仍是院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HR 1.496,95%CI 1.130~1.982,P<0.01)。结论胱抑素C是一个有用的,简单的,廉价的生物学标记物,可以作为预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死亡的早期预警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胱抑素C 院内死亡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下载PDF
早期动脉血乳酸对急性胰腺炎患者的临床预测价值 被引量:4
8
作者 邓会标 梁敏 《临床急诊杂志》 CAS 2019年第2期124-127,共4页
目的:评价早期动脉血乳酸对急性胰腺炎患者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2014-08—2016-08期间收治的112例急性胰腺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患者早期动脉血乳酸与各临床参数的关系及与APACHEⅡ评分的相关性;使... 目的:评价早期动脉血乳酸对急性胰腺炎患者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2014-08—2016-08期间收治的112例急性胰腺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患者早期动脉血乳酸与各临床参数的关系及与APACHEⅡ评分的相关性;使用早期动脉血乳酸水平制作ROC曲线,评估其对急性胰腺炎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在是否出现呼吸机支持、连续肾脏替代治疗(CRRT)支持、血管活性药物使用及感染性胰腺坏死、手术干预等临床参数方面,与未出现组相比,出现组患者早期动脉血乳酸水平明显升高,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早期动脉血乳酸与APACHEⅡ评分呈正相关性(r=0.561,P<0.05);以早期动脉血乳酸水平绘制ROC曲线来预测急性胰腺炎患者的感染性胰腺坏死和器官功能不全,其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33(95%CI:0.723~0.896,P<0.05)和0.787(95%CI:0.754~0.885,P<0.05)。结论:早期动脉血乳酸可以作为急性胰腺炎患者预后的一个简单、有效、便宜的预警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动脉血乳酸 急性胰腺炎 预测价值
原文传递
血电解质与重症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1
9
作者 陈道南 赵奇 +6 位作者 谢云 邓会标 苏琦 沈坚 许严新 曹松 田锐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502-508,共7页
目的分析重症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新冠肺炎)患者血电解质与预后的关系,为临床决策提供帮助。方法收集2020年1月21日至3月4日上海援鄂医疗队在武汉市第三医院重症监护病房(ICU)收治的重症新冠肺炎确诊患者的临床资料,排除不符合条件的患者... 目的分析重症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新冠肺炎)患者血电解质与预后的关系,为临床决策提供帮助。方法收集2020年1月21日至3月4日上海援鄂医疗队在武汉市第三医院重症监护病房(ICU)收治的重症新冠肺炎确诊患者的临床资料,排除不符合条件的患者,最终纳入110例患者。分析患者的性别、年龄、入院时体温、心率、收缩压和舒张压、临床症状、症状出现时间、发热持续时间、入ICU时相关指标(包括血钾、血氯、血钠、血钙、血磷和血镁等)及预后情况。分别按血钾和血钙水平以及血钾/血钙比值将患者分组,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各组患者的生存情况,使用限制性立方样条图分析血钾/血钙比值与患者预后的关系,使用Cox回归模型分析不同模型中各指标与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110例重症新冠肺炎患者中存活78例,死亡32例。与存活组相比,死亡组患者血钾更高〔mmol/L:4.25(3.80,4.65)比3.90(3.60,4.20),P<0.05〕,血钙更低(mmol/L:2.00±0.14比2.19±0.18,P<0.05)。Kaplan-Meier生存曲线显示,血钾>4.2 mmol/L组患者预后比<3.8 mmol/L组和3.8~4.2 mmol/L组差(P=0.011);血钙>2.23 mmol/L组患者预后比<2.03 mmol/L组和2.03~2.23 mmol/L组好,且血钙越低组患者预后越差(P=0.00015)。Cox回归分析显示,模型1(单一血钾或血钙)的血钾和血钙风险比(HR)分别为2.08和0.01,模型2(模型1+年龄+性别)校正后血钾和血钙HR分别为1.98和0.01,均与患者预后明显相关(均P<0.05)。与血钾/血钙比值<1.7组和1.7~1.9组相比,>1.9组患者的血钾水平和机械通气比例更高,血钙水平和存活比例更低,入院至入ICU时间更长。Kaplan-Meier生存曲线显示,血钾/血钙比值>1.9组患者的累积生存率最低(P<0.0001),而<1.7组和1.7~1.9组累积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校正年龄和性别后的限制性立方样条图显示,血钾/血钙比值>1.8组患者的HR均>1。Cox回归分析纳入其他指标校正后显示,血钾/血钙比值仍与患者预后相关(HR=4.85,P=0.033)。结论入ICU时的血钾和血钙水平及血钾/血钙比值与重症新冠肺炎患者预后相关;血钾/血钙比值为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比值越高患者预后越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电解质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重症 预后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