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夫西地酸乳膏联合维A酸乳膏治疗痤疮的临床效果研究
1
作者 邓巧凤 卢军 +2 位作者 刘灵花 黄露 陈强盛 《基层医学论坛》 2023年第31期21-23,共3页
目的 探索运用夫西地酸乳膏联合维A酸乳膏治疗痤疮的价值。方法 筛选2019年4月—2021年5月九江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70例痤疮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将患者逐个交替分配至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运用维A酸乳膏治疗,观... 目的 探索运用夫西地酸乳膏联合维A酸乳膏治疗痤疮的价值。方法 筛选2019年4月—2021年5月九江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70例痤疮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将患者逐个交替分配至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运用维A酸乳膏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运用夫西地酸乳膏治疗。比较2组患者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治疗2周、4周时2组患者的皮损计数下降值及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100.00%,高于对照组的88.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4周时观察组皮损计数下降值均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86%,低于对照组的17.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4周时观察组满意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痤疮患者运用夫西地酸乳膏联合维A酸乳膏治疗的效果较为显著,可改善患者症状,促使患者早日康复,可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夫西地酸乳膏 维A酸乳膏 痤疮
下载PDF
他克莫司软膏在皮肤科的应用 被引量:9
2
作者 于晏 邓巧凤 刘业强 《实用皮肤病学杂志》 2013年第1期28-30,共3页
他克莫司软膏(普特彼)是一种大环内酯类免疫调节剂,通过抑制钙调磷酸酶脱磷酸,干扰细胞因子的表达,下调T细胞的激活,有效应用于皮肤科疾病。该文主要回顾他克莫司的作用机制、在皮肤科临床中的应用以及新进展。
关键词 他克莫司 皮肤病
原文传递
AKR/J小鼠的表型特征与疾病模型价值评估 被引量:1
3
作者 顾美儿 杨伟伟 +6 位作者 俞利平 卢增兰 邓巧凤 顾小丽 张艳丽 吴宝金 刘桂杰 《健康研究》 CAS 2012年第1期10-15,F0003,共7页
目的深入分析AKR/J小鼠的与胆固醇代谢相关的表型特征及其内在联系,探讨其作为人类疾病模型的价值。方法 AKR/J小鼠为实验组,BABL/C小鼠为对照组,取两组小鼠毛发镜下观察;取两组小鼠的肾上腺、卵巢、睾丸,冷冻切片后进行油红O染色;检测... 目的深入分析AKR/J小鼠的与胆固醇代谢相关的表型特征及其内在联系,探讨其作为人类疾病模型的价值。方法 AKR/J小鼠为实验组,BABL/C小鼠为对照组,取两组小鼠毛发镜下观察;取两组小鼠的肾上腺、卵巢、睾丸,冷冻切片后进行油红O染色;检测并比较两组小鼠肾上腺相关激素(皮质素、醛固酮、ACTH)水平;检测并比较血常规、血糖、血脂(甘油三酯,总胆固醇)、血电解质及血压。结果 AKR/J小鼠内部毛发结构排列紊乱,肾上腺脂类含量明显少于对照鼠,皮质素、醛固酮、总胆固醇浓度比对照小鼠有显著性降低(P<0.01);血液Na+、Cl-、Mg2+浓度及平均血红蛋白含量低于对照鼠,Ca2+浓度高于对照鼠(p<0.05),其他各项指标均无显著性差别。结论 AKR/J小鼠是人类毛发结构缺陷、肾上腺皮质机能减退等疾病的天然模型,也是胆结石及动脉粥样硬化的抗性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KR/J小鼠 肾上腺脂质缺乏 毛髓缺失 疾病模型
下载PDF
火针治疗结节性痒疹的临床疗效及病理观察 被引量:11
4
作者 邓巧凤 卢军 +3 位作者 丁翔云 胡忠诚 邹莹 宋秋荷 《当代医学》 2018年第30期7-9,共3页
目的探讨火针治疗结节性痒疹的临床疗效及病理观察。方法选取2016年11月~2017年11月在本院治疗的结节性痒疹的患者68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将采用卤米松软膏外擦治疗的34例患者纳入对照组,另外采用火针治疗的34例患者则... 目的探讨火针治疗结节性痒疹的临床疗效及病理观察。方法选取2016年11月~2017年11月在本院治疗的结节性痒疹的患者68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将采用卤米松软膏外擦治疗的34例患者纳入对照组,另外采用火针治疗的34例患者则纳入研究组,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皮损评分与瘙痒评分,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比较,研究组总有效率(79.41%)高于对照组(55.88%),同时瘙痒评分与皮损评分低于对照组,且治愈患者3个月复发率(9.09%)低于对照组(60.00%)(P<0.05)。结论对于结节性痒疹患者,采用火针治疗效果较好,有助于患者临床症状改善,减低复发率,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节性痒疹 火针 临床疗效 病理观察
下载PDF
免疫增强剂IL-2联合青霉素促使RPR转阴的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卢军 童务华 +4 位作者 朱坤 邓巧凤 涂盛安 吴平平 宋秋荷 《江西医药》 CAS 2018年第6期524-526,共3页
目的研究免疫增强剂IL-2联合青霉素促使梅毒血清快速血浆反应素(RPR)转阴的疗效。方法将我院2015年11月-2016年11月间收治的40例早期梅毒血清固定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免疫增强剂IL-2^+青霉素,n=20)与对照组(青霉素,n=20),观察两组T细胞... 目的研究免疫增强剂IL-2联合青霉素促使梅毒血清快速血浆反应素(RPR)转阴的疗效。方法将我院2015年11月-2016年11月间收治的40例早期梅毒血清固定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免疫增强剂IL-2^+青霉素,n=20)与对照组(青霉素,n=20),观察两组T细胞亚群检测结果、血清相关细胞因子(IL-2、IL-10、TNF-α)水平,两组RPR转阴率与治疗效果。结果治疗8周后,两组CD4^+水平均显著上升,CD8^+均显著下降,CD4^+/CD8^+比值均显著上升,且观察组各指标上升或下降幅度更大(P<0.05);治疗8周后,两组血清IL-2水平均显著上升,IL-10、TNF-α均显著下降,且观察组各物质上升或下降幅度更大(P<0.05);治疗9个月后,观察组、对照组RPR转阴率分别为90.00%和70.00%,(P>0.05);治疗有效率分别为90.00%和60.00%,(P<0.05)。结论免疫增强剂IL-2联合青霉素可有效增强早期梅毒血清固定患者免疫力,提高RPR转阴率与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增强剂IL-2 青霉素 PRP转阴
下载PDF
原发性皮肤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腿型)1例
6
作者 李永慧 刘国华 +2 位作者 邓巧凤 冯永山 朱晓芳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13年第3期205-206,共2页
原发性皮肤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腿型)(PCLBCL-LT)是原发性皮肤淋巴瘤中比较少见的类型,以小腿皮损为特征表现。组织病理改变以真皮及皮下中心母细胞和免疫母细胞弥漫性浸润为主。其病因尚不清楚,近期我科诊治1例,报道如下。临... 原发性皮肤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腿型)(PCLBCL-LT)是原发性皮肤淋巴瘤中比较少见的类型,以小腿皮损为特征表现。组织病理改变以真皮及皮下中心母细胞和免疫母细胞弥漫性浸润为主。其病因尚不清楚,近期我科诊治1例,报道如下。临床资料患者男,73岁。因双小腿红色结节2年,于2011年10月就诊于我科。2年前患者左小腿出现红斑、结节,质硬,无自觉症状,未予治疗,结节渐增大,周围陆续出现新发结节,随后右小腿出现相同症状,自发病以来无发热,精神、饮食及二便正常,体重无明显改变。既往无类似病史及家族遗传病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 原发性皮肤淋巴瘤 腿型 家族遗传病史 免疫母细胞 组织病理改变 自觉症状 左小腿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