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依据GPS数据建立中国大陆板内块体现时运动模型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52
1
作者 周硕愚 张跃刚 +8 位作者 丁国瑜 吴云 秦小军 施顺英 王琪 游新兆 乔学军 帅平 邓干金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347-355,共9页
中国大陆被认为是研究大陆地壳运动和动力学的最理想地区.过去基于地面观测技术,很难对时间尺度为数年的大空间范围的陆内块体运动作定量研究.本文根据中国国家攀登计划“现代地壳运动和地球动力学”1994~1996年GPS全国... 中国大陆被认为是研究大陆地壳运动和动力学的最理想地区.过去基于地面观测技术,很难对时间尺度为数年的大空间范围的陆内块体运动作定量研究.本文根据中国国家攀登计划“现代地壳运动和地球动力学”1994~1996年GPS全国复测数据,提出了一种完全基于实测资料,通过卡尔丹角计算块体间现时运动欧拉矢量的理论方法.尝试性地初步建立了刻划中国大陆西藏、川滇、甘青、新疆、华南、华北和黑龙江等7个主要块体现时运动模型PBMC-1(present-timeblocksmovementmodelontheChinesecontinent),首次在数年时间尺度内给出了中国大陆块体相对运动的点位速度场及边界带运动.模型结果表明:各块体的运动速率由南向北、由西向东逐次减少;运动方向由北北东逐步转向东以致东南和东东南.印度板块的碰撞对中国大陆内部诸块体运动起主导作用;而诸块体运动又决定着块体边界带断裂带的活动方式与速率.模型给出的数年尺度的现时运动,总体上与地质学给出的百万年以来的平均状态相似,与地球物理学和天文学观测结果也较符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PS 中国 大陆 构造块体 现时运动模型 板内块体
下载PDF
基于多种GPS数据研究福建及其邻近海域1994-1997年地壳水平运动 被引量:30
2
作者 周硕愚 吴云 +6 位作者 秦小军 帅平 施顺英 邓干金 周昕 刘序俨 林继华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471-479,共9页
为研究中国大陆东南部的边缘海动力学,基于中国大陆和福建区域的GPS观测网 以及环绕中国大陆的IGS(International GPS Service)跟踪站在1994—1997年间的测量数据, 建立块体运动和块内变形两... 为研究中国大陆东南部的边缘海动力学,基于中国大陆和福建区域的GPS观测网 以及环绕中国大陆的IGS(International GPS Service)跟踪站在1994—1997年间的测量数据, 建立块体运动和块内变形两种力学模型,研究了福建及其邻近海域现今地壳水平运动速度场 和应变率场.结果表明:无论在中国大陆还是在中国大陆周边框架内,或相对于台湾而言,福 建及其邻近海域均整体地向着东南或东偏南方向,即指向海洋的方向作水平运动.运动平均 速率为11.2±3.0mm/a(福建网)或14.0±4.0mm/a(全国网).然而在福建区域内还存在着 一种由海洋指向大陆内部的北西向运动,其运动平均速率为 3.0± 2.6mm/ a.区域应变率场 主压应变方位为NW(NWW)-SE(SEE).印度板块对欧亚板块的碰撞通过中国大陆内部各 块体间的侧向传递和菲律宾海板块对台湾(欧亚大陆东南沿)的仰冲与挤压,同时作用到福建 及其邻近海域。此种联合作用现今仍在继续进行中,前者的影响比后者更强烈,但前者形成的 速率场均匀,而后者不均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PS 力学模型 地壳运动 水平速度场 板块运动
下载PDF
用GPS观测结果对中国大陆及邻区现今地壳运动和形变的初步探讨 被引量:30
3
作者 吴云 帅平 +3 位作者 周硕愚 秦小军 施顺英 邓干金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5期545-553,共9页
基于中国国家攀登计划“现代地壳运动和动力学研究”项目建立的全国GPS网1994 年1996 年的复测数据, 推算了测点的运动速度; 按Haines和Holt提出的球面上水平速度的“转动函数幂级数展开法”, 计算了水平速度... 基于中国国家攀登计划“现代地壳运动和动力学研究”项目建立的全国GPS网1994 年1996 年的复测数据, 推算了测点的运动速度; 按Haines和Holt提出的球面上水平速度的“转动函数幂级数展开法”, 计算了水平速度和应变率场, 初步探讨了中国大陆现今地壳运动和形变的态势与特征. 结果表明: 印度、太平洋和菲律宾海板块联合控制着中国大陆的现今地壳运动和形变, 三大板块呈鼎足之势, 但印度板块似乎起主导作用; 南北地震带在中国大陆现今地壳运动和形变过程中起重要调节作用, 大区分界线特征突出; 大致沿北纬35°线, 似乎也存在一个调节带, 但分界线特征没有前者明显; 三大板块对我国大陆的动力作用是动态稳定的, 表现为推挤速度的稳定. 这些与地质学、地球物理学和地震学的结果是基本相符的.对比地震活动, 初步显示高强度的剪切形变带与未来强震活动区有一定程度的对应关系, 但需进一步的震例检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PS 中国大陆 地壳运动 构造变形 地震地质
下载PDF
中国福建及其边缘海域现时地壳运动定量研究——GPS、断层形变和水准等测量与震源机制结果的综合分析 被引量:29
4
作者 周硕愚 帅平 +4 位作者 郭逢英 陈兆湟 邓干金 周昕 陈园田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66-72,共7页
基于中国大陆GPS测网(1994~1996 年)、福建GPS测网(1995~1997 年)和跨断层形变测量网(1982~1998 年)、精密水准网(1973~1980 年)以及近数十年来的震源机制资料, 综合定量地研究了... 基于中国大陆GPS测网(1994~1996 年)、福建GPS测网(1995~1997 年)和跨断层形变测量网(1982~1998 年)、精密水准网(1973~1980 年)以及近数十年来的震源机制资料, 综合定量地研究了中国大陆东南缘 福建及其边缘海现时地壳运动. 发现: 此区域同大陆整体以11.2 m m /a 速度较均匀地向SE方向运动; 同时还存在着一种由泉州湾指向大陆内部,主方向NW 并向两翼扩展, 其平均速度为3.0 m m /a 的运动. 地壳形变测定的现时应变场与震源机制应力场以及地质学推测的构造应力场三者相符. 区域应力场主压应力方位为NW(NWW)-SE(SEE). 在此应力场作用下, NE向断层呈压性运动, NW 向断层呈张性运动. 以泉州湾、晋江—永安NW 向断裂为界, 地壳运动呈现分区特性: 闽西南及闽粤交界区为上升区、闽东北区为下降区, 前区的应变率和断层活动量均高于后区. 本研究区受到喜马拉雅碰撞带侧向传递运动和西太平洋俯冲带挤压的共同作用; 前者导致的运动量大于后者, 但前者均匀后者不均匀. 因此, 本区强震的孕育发生与西太平洋俯冲带的关系更直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壳运动 定量研究 福建 震源 断层 边缘海
下载PDF
中国大陆及其东南沿海现时地壳运动 被引量:14
5
作者 周硕愚 帅平 +3 位作者 张跃刚 邓干金 吴云 施顺英 《自然科学进展(国家重点实验室通讯)》 2000年第3期273-277,共5页
基于全球学位系统(GPS)测量建立了刻划中国大陆内部西藏、川滇、甘青、新疆、华南、华北和黑龙江7个块体的现时运动模型,给出的速度场(1994~1996)与震源机制“P”应力轴场和地质学模型总体相符,显示印度板块碰撞和太平洋俯冲带对中国... 基于全球学位系统(GPS)测量建立了刻划中国大陆内部西藏、川滇、甘青、新疆、华南、华北和黑龙江7个块体的现时运动模型,给出的速度场(1994~1996)与震源机制“P”应力轴场和地质学模型总体相符,显示印度板块碰撞和太平洋俯冲带对中国大陆地壳运动的共同作用,从数百万年前一直继续到今日。还建立了福建及其邻近海块体内部变形模型,给出速度场与主应变率场(1995~1997),发现华南地块体除整体向东南方向推进外,其内部还存在着一种指向大陆NW向的推挤和NE向的扩张运动。与此同时,跨断层形变测量(1982~1998)也揭示出,NE向断层呈压性运动,NW向断层呈张性运动。空间与地面测量及震源机制解共同证实,现时应力场主压应力方位为NW(NWW)—SE(SEE)。向NW方向运动的菲律宾海板块对中国大陆东南沿海的碰撞推挤作用,目前仍在继续进行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大陆 东南沿海 板内块体运动 地壳运动
下载PDF
强震前后地壳形变场动力学图象及其参量特征研究 被引量:13
6
作者 周硕愚 施顺英 +4 位作者 吴云 杨国华 李正缓 王若柏 邓干金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41-47,共7页
依据地壳形变动态监测数据,应用图象动力学方法,研究了唐山(1976)、丽江(1996)等强震前后地壳形变场动力学图象及分数维和多断层整体活动水平等参量的演化.结果表明:“震前形变场降维有序”和“震前多断层加速运动”两... 依据地壳形变动态监测数据,应用图象动力学方法,研究了唐山(1976)、丽江(1996)等强震前后地壳形变场动力学图象及分数维和多断层整体活动水平等参量的演化.结果表明:“震前形变场降维有序”和“震前多断层加速运动”两种时空特征,可能是孕震过程进入非线性阶段后变形局部化和断层软化所致.它们在几次强震前重复出现,具有重要的地震前兆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壳形变 降维过程 断层 地震前兆 动力学图象
下载PDF
利用新的MT视电阻率定义识别薄互层 被引量:7
7
作者 吴小平 徐果明 +1 位作者 卫山 邓干金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328-335,共8页
在MT方法中,广泛使用Cagniard定义的视电阻率。此种定义的视电阻率曲线不仅有明显的振荡性,而且对地电剖面的中间薄层反映很不明显。Basokur在此基础上又定义了一种性质更好的视电阻率,它能较好地减小视电阻率曲线的振荡性和分辨地... 在MT方法中,广泛使用Cagniard定义的视电阻率。此种定义的视电阻率曲线不仅有明显的振荡性,而且对地电剖面的中间薄层反映很不明显。Basokur在此基础上又定义了一种性质更好的视电阻率,它能较好地减小视电阻率曲线的振荡性和分辨地电剖面的中间薄层。本文将这种新定义的视电阻率用于MT方法中薄互层地电模型的正、反演研究,不仅能更好地反映地下介质的电性变化,而且对薄互层的分辨率也有显著的提高。即使是较复杂的薄互层模型,也能获得较好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地电磁测深 视电阻率 薄互层 电磁法勘探
下载PDF
A quantitative research for present-time crustal motion in Fujian Province, China and its marginal sea── Synthetical analysis of GPS measurement, fault deformation survey, leveling and focal mechanism solution 被引量:8
8
作者 周硕愚 帅平 +5 位作者 郭逢英 施顺英 邓干金 陈兆湟 周昕 陈园田 《Acta Seism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CSCD 2000年第1期75-83,共9页
Based on the Chinese mainland GPS network (1994~1996), Fujian GPS network (1995~1997), cross fault deformation network (1982-1998), precise leveling network (1973~1980) and focal mechanism solutions of the recent sev... Based on the Chinese mainland GPS network (1994~1996), Fujian GPS network (1995~1997), cross fault deformation network (1982-1998), precise leveling network (1973~1980) and focal mechanism solutions of the recent several tens years, we synthetically and quantitatively studied the present-time crustal motion of the southeast coast of Chinese mainland-Fujian and its marginal sea. We find that this area with its mainland together moves toward SE with a rather constant velocity of 11 .2±3.0 mm/a. At the same time, there is a motion from the Quanzhou bay pointing to hinterland, with a major orientation of NW, extending toward two sides, and with an average velocity of 3.0±2.6 mm/a. The faults orienting NE show compressing motions, and the ones orienting NW show extending motions. The present-time strain field derived from crustal deformation is consistent with seismic stress field derived from the focal mechanism solutions and the tectonic stress field derived from geology data. The principal stress of compression orients NW (NWW) - SE (SEE). Demarcated by the NW orienting faults of the Quanzhou bay and Jinjiang-Yongan, the crustal motions show regional characteristics f the southwest of Fujian and the boundary of Fujian and Guangdong are areas of rising, the northeast of Fujian are areas of sinking. The horizontal strain rate and the fault motion of the former are both greater than the later. The side-transferring motion of Hymalaya collision zone and the compression of the west pacific subduction zone affect the motion of the research area. The amount of motion affected by the former is larger than the later, but the former is homogeneous and the later is not, which indicates that the events of strong earthquakes in this region relate more directly with western pacific subduction zon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inese mainland south-east marginal region fault motion regional stress field Hymalaya collision zone west Pacific subduction zone
下载PDF
Current crustal motion and deformation inthe Chinese mainland and its surroundingarea determined from GPS data 被引量:2
9
作者 吴云 帅平 +3 位作者 周硕愚 秦小军 施顺英 邓干金 《Acta Seism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CSCD 1999年第5期596-606,共11页
Based on the geodetic data taken from the National GPS Network established by China Climbing Program 'Investigation of Crust Motion and Geodynamics in Modern Time', we derived the movement velocities of the GP... Based on the geodetic data taken from the National GPS Network established by China Climbing Program 'Investigation of Crust Motion and Geodynamics in Modern Time', we derived the movement velocities of the GPS sites.In terms of the power series expansion of a rotation function for horizontal velocities on a spherical surface proposed by Hames and Holt (1993), we computed the horizontal velocity and strain-rate field.We preliminarilystudied the appearance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the present-day crustal movement and deformation in the Chinesemainland with the computed results. The researches demonstrated (1)The present-day crustal movement anddeformation in the Chinese mainland are being jointly controlled by indian, Pacific and Philippines Ocean Platesand Siberia-Mongolia block, and these three large plates and block form a situation of triparite confrontation, butIndian Plate seems to play a leading role;(2) The North-South Earthquake Zone plays an important adjustment rolein the present-day crustal movement and deformation process. displaying clear characteristics of demarcation lineof tectonics in large areas, (3)There seems to be another adjustment zone along the latitude line approximate N35,but its characteristics are less obvious than that of the former; (4) Dynamic actions of these three large plates andblock on the Chinese mainland are dynamic stable; appearing in stable push-press velocities. These results aregenerally accorded with the results determined from geology, geophysics, and seismology. By the contrast withseismicities. if appears preliminarily that there is some corresponding relation between intense shear st fain zoneand future strong seismicity area. but this problem needs further examination of earthquake exampl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 (GPS) Chinese mainland present-day crustal movement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