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晚电位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14
1
作者 邓开伯 段雅茹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1期19-25,共7页
自1961年Durrer在狗的实验中发现晚电位(Late Potenial—LP)至今已廿余年。在此过程中,由于检测技术的进展。
关键词 晚电位 检测 心肌梗塞
下载PDF
心达康治疗作用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邓开伯 崔超英 《中国心血管杂志》 1997年第1期36-37,共2页
心达康是由天然植物沙棘中提取的有效成分,富含沙棘黄酮、多种不饱和脂肪酸(必需脂肪酸)、活性极高的生育酚(维生素E)及多种微量元素等活性物质。为验证心达康的临床治疗作用,拟选择具有“四高”(高血酯、高血糖、高血压、高血... 心达康是由天然植物沙棘中提取的有效成分,富含沙棘黄酮、多种不饱和脂肪酸(必需脂肪酸)、活性极高的生育酚(维生素E)及多种微量元素等活性物质。为验证心达康的临床治疗作用,拟选择具有“四高”(高血酯、高血糖、高血压、高血液粘度)的病人为对象,进行临床治疗作用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达康 药物治疗 糖尿病 降糖作用 药理作用
下载PDF
高血压的药物治疗若干问题的探讨 被引量:5
3
作者 邓开伯 邓开叔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02年第2期79-82,共4页
关键词 高血压 药物疗法 用药原则
下载PDF
心脏交感神经重塑与围梗死期心律失常的关联 被引量:9
4
作者 邓开伯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6-7,共2页
50年前的动物实验表明围梗死期的心律失常和心脏猝死与颈交感神经活动异常有关,且左右颈交感异常活动存在差异,此后的实验证明左右颈交感神经不同的生理效应与其在心脏分布不同有一定关系。围梗死期交感重塑表现为局部神经分布密度增加... 50年前的动物实验表明围梗死期的心律失常和心脏猝死与颈交感神经活动异常有关,且左右颈交感异常活动存在差异,此后的实验证明左右颈交感神经不同的生理效应与其在心脏分布不同有一定关系。围梗死期交感重塑表现为局部神经分布密度增加或缺失,此是围梗死期发生致死性心律失常的可能机制。了解了交感神经重塑的机制对临床救治心肌梗死相关心律失常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病学 交感神经重塑 综述 心律失常
下载PDF
心机械图在心血管病中的应用与评价 被引量:3
5
作者 邓开伯 段雅茹 《心血管病学进展》 CAS 1989年第1期1-7,共7页
心机械图(Mechano-Cardiogram-MCG)是以心脏泵活动为基础的一组机械振动波,一般由颈动脉波(CAW)、心尖搏动图(ACG)、心音图(PCG)、心电图(ECG)所组成,后者只作时间标志而不分析其图形。
关键词 心机械图 心血管病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塞的无创性监测与评价
6
作者 邓开伯 段雅茹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CSCD 1991年第1期33-37,共5页
寻求无创性方法对急性心肌梗塞(AMI)病人进行有效的监测,已成为“热点”课题。众所周知,AMI是一个发展过程,为此对AMI进行监测、应包括梗塞前。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塞 无创性监测 室性心律失常 心功能 再灌注 对应导联 无创性方法 晚电位 二维超声心动图 室壁瘤
下载PDF
门静脉声学造影在门静脉高压症的应用
7
作者 邓开伯 叶玉泉 +2 位作者 黄中和 张新智 王宝山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1991年第3期144-146,共3页
作者于1983年创用经肠腔门静脉声学造影术以来,该法已趋于完善和成熟。近期作者通过112例门静脉高压症的观测,确认该法对门静脉循环时间、血流动力学特征;以及肝脾超声结构特征的研究、均有重大的临床价值。
关键词 门静脉声学造影 门静脉高压症 血流动力学 静脉逆流 肝内再生结节 右支 肝动脉 造影术 交通支 高回声区
下载PDF
康宝得维(非洛地平缓释片)降低血压作用的观察
8
作者 邓开伯 蒋桂兰 刘存光 《中国心血管杂志》 1999年第4期232-233,共2页
目的 了解非洛地平缓释片(康宝得维)的降低血压效果.方法 15例高血压患者,每日晨服一次(5mg),共六周,并以络活喜做为对照.结果 非洛地平缓释片和络活喜均有明显的降血压效应,但前者总有效率高于后者.前者ABPM测定谷一峰(T/P)比值为70/93... 目的 了解非洛地平缓释片(康宝得维)的降低血压效果.方法 15例高血压患者,每日晨服一次(5mg),共六周,并以络活喜做为对照.结果 非洛地平缓释片和络活喜均有明显的降血压效应,但前者总有效率高于后者.前者ABPM测定谷一峰(T/P)比值为70/93,并未发现明显副作用.结论 证实本品为质量优良,药效确实,使用安全的长效降高血压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洛地平缓释片 康宝得维 低血压 络活喜 观察 ABPM 高血压患者 长效 发现
下载PDF
应用双工超声心动图监测心肌再灌注及其临床评价
9
作者 邓开伯 叶玉泉 +3 位作者 黄希正 张新智 王宝山 尚士义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3期35-37,55,共4页
应用 DE 对22例 A—AMI 病人的 LAD 的形态特征及其血流状态进行动态监测。结果表明在22例中 DE 显示 LAD 近端完全闭塞者8例,非完全闭塞者12例。再灌注后1s 两组间均有明显缩小,VWMD%非完全闭塞组再灌注15分钟即有明显改善,而完全闭塞... 应用 DE 对22例 A—AMI 病人的 LAD 的形态特征及其血流状态进行动态监测。结果表明在22例中 DE 显示 LAD 近端完全闭塞者8例,非完全闭塞者12例。再灌注后1s 两组间均有明显缩小,VWMD%非完全闭塞组再灌注15分钟即有明显改善,而完全闭塞组120分钟才有所改善。(P>0.01)。在再灌注180分钟时左室功能及血流动力学可有不同程度改善,与再灌前比较 P<0.05。FS 与 ACF 能有效的反映左室功能状态,联合应用对判定 AMI 的预后有一定意义。而LVEDP 的降低与 CFP 的增值相平行,提示心肌的有效灌注业已形成。认为 DE 能对 AMI 溶栓治疗过程中的心肌再灌注作动态观察;并对再灌注后的左室功能及其血流动力学进行客观评价,为防治 RPS 及评价溶栓治疗的效果提供科学依据,是溶栓后再灌注监测的可靠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心动图 心肌再灌注
下载PDF
心脏监护的若干进展
10
作者 邓开伯 邓开叔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2期50-54,共5页
心脏监护的若干进展北京医院邓开伯中日友好医院邓开叔当今心脏监护已形成一门独立的学科。它通过对心脏电活动和泵活动的监测,为临床决策提供可靠的依据。自建立CCU以来,急性心肌梗塞(AMI)的死亡率已急剧下降;ICU也使许... 心脏监护的若干进展北京医院邓开伯中日友好医院邓开叔当今心脏监护已形成一门独立的学科。它通过对心脏电活动和泵活动的监测,为临床决策提供可靠的依据。自建立CCU以来,急性心肌梗塞(AMI)的死亡率已急剧下降;ICU也使许多危急重症得到及时抢救。不但提高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 监护 心肌缺血
下载PDF
缺血性心肌病的超声心动图表现及其临床评价
11
作者 邓开伯 段雅茹 邓开叔 《现代诊断与治疗》 CAS 1994年第2期68-71,共4页
通过对103例缺血性心肌病(ICM)的超声心动图研究,发现ICM:(1)有冠状动脉病变存在;(2)左室泵功能受损;(3)左室舒张功能异常;(4)以“三重结构”
关键词 缺血性 心肌病 超声心动图
下载PDF
超声心动图诊断冠心病的回顾与展望
12
作者 邓开伯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02年第2期77-78,89,共3页
关键词 冠心病 超声心动图 诊断
下载PDF
MAPA—33型动态血压监测的临床运用
13
作者 邓开伯 《现代医学仪器与应用》 1995年第3期22-24,共3页
动态血压监测(Ambulatory Blood PressureMonitoring,ABPM)是当今高血压诊断的有效判定的重要方法.该法通过24小时或48小时血压的连续测定,可记录昼夜血压的动态变化节律、以及了解血压与治疗、预后的关系.从而对高血压的认识更加深入,... 动态血压监测(Ambulatory Blood PressureMonitoring,ABPM)是当今高血压诊断的有效判定的重要方法.该法通过24小时或48小时血压的连续测定,可记录昼夜血压的动态变化节律、以及了解血压与治疗、预后的关系.从而对高血压的认识更加深入,为监研究提供更多的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血压监测 临床应用 MAPA-33型
下载PDF
高血压患者微量白蛋白尿的阳性率及相关因素 被引量:16
14
作者 李明洲 邓开伯 +3 位作者 曾学寨 张玉梅 吴伟 陈仁涉 《中国心血管杂志》 1998年第6期405-407,共3页
本文研究国内高血压患者微量白蛋白尿(MAU)的阳性率及相关因素.入选102例不伴有糖尿病及原发性肾脏疾病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用酶联免疫法测定早晨第一次尿中微量白蛋白,并以108例健康人做对照.尿中微量白蛋白小于20μg/ml为MAU阴性,在20... 本文研究国内高血压患者微量白蛋白尿(MAU)的阳性率及相关因素.入选102例不伴有糖尿病及原发性肾脏疾病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用酶联免疫法测定早晨第一次尿中微量白蛋白,并以108例健康人做对照.尿中微量白蛋白小于20μg/ml为MAU阴性,在20~200μg/ml为MAU阳性.发现MAU的阳性率为23%,显著高于正常人的5%.高血压患者中,MAU阳性者与MAU阴性者相比,体重指数大、有家族史多、收缩压和平均压较高,与空腹血浆胰岛素、胰岛素敏感性指数及脂质指标无关,而且MAU阳性患者并发中风率高.以尿微量白蛋白为应变量作多元逐步线性回归,发现收缩压、体重指数和病程可进入方程;而以中风为应变量作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尿微量白蛋白、收缩压、体重指数和腰臀比可进入方程.说明在不伴有糖尿病的高血压患者中,MAU阳性与血压升高、肥胖和家族史相关,而与胰岛素抵抗及脂质代谢无关.MAU是中风的独立相关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微量白蛋白尿 阳性率 相关因素
下载PDF
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心电图胸前导联ST段下移及T波极向与前降支病变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16
15
作者 刘保逸 孙福成 +2 位作者 何青 巨小湧 邓开伯 《临床心电学杂志》 1996年第3期108-110,共3页
本文通过对42例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病人的心电图胸前导联ST段下移及T波极向的改变与冠脉造影前降支的病变情况进行比较,发现ST段下移组中70%有前降支病变,非ST段下移组中52.4%有前降支病变,前者明显高于后者,但P>0.05;T波倒置组中92.... 本文通过对42例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病人的心电图胸前导联ST段下移及T波极向的改变与冠脉造影前降支的病变情况进行比较,发现ST段下移组中70%有前降支病变,非ST段下移组中52.4%有前降支病变,前者明显高于后者,但P>0.05;T波倒置组中92.3%有前降支病变,T波直立组中51.7%有前降支病变,两者有显著差异,P<0.05。ST段下移伴T波倒置组中90%有前降支病变,ST段下移伴T波直立组中50%有前降支病变,前者明显高于后者,但P>0.05,所以我们认为ST下移和T波倒置与前降支病变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ST段 T波 前降支 病理
下载PDF
胆固醇正常的女性冠心病患者血脂特点 被引量:4
16
作者 汪芳 李健斋 +5 位作者 何青 杨杰孚 季福绥 邓开伯 满咏 沈月莉 《中国医刊》 CAS 1999年第3期28-29,共2页
近几年来,有关血脂变化对女性冠心病(CHD)患者的影响倍受重视。大多数研究显示:血胆固醇(TC)或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异常升高,同男性一样,也是女性CHD患者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1,2]。本文旨在探讨... 近几年来,有关血脂变化对女性冠心病(CHD)患者的影响倍受重视。大多数研究显示:血胆固醇(TC)或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异常升高,同男性一样,也是女性CHD患者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1,2]。本文旨在探讨女性CHD患者,血TC水平正常时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血脂 女性
下载PDF
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特征分析 被引量:5
17
作者 赵迎 孙福成 +5 位作者 齐欣 刘保逸 季福绥 许锋 何青 邓开伯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03年第5期331-333,共3页
目的 探讨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 (AMI)的临床特点。方法 对住院的 AMI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 ,分析年龄≥ 6 0岁的老年 AMI患者 (老年组 )及年龄 <6 0岁 (非老年组 )患者的临床特点。结果 本研究包括 2 5 8例老年AMI患者 (平均年龄... 目的 探讨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 (AMI)的临床特点。方法 对住院的 AMI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 ,分析年龄≥ 6 0岁的老年 AMI患者 (老年组 )及年龄 <6 0岁 (非老年组 )患者的临床特点。结果 本研究包括 2 5 8例老年AMI患者 (平均年龄 6 8.5± 6 .6岁 )及 117例非老年 AMI患者 (平均年龄 5 1.2± 6 .8岁 )。与非老年患者比较 ,老年AMI患者更多患有心绞痛或陈旧性心肌梗死 (7.8%与 18.2 % ,P <0 .0 2 )及高血压病 (43.6 %与 5 8.1% ,P <0 .0 1)。表现为无 Q波心肌梗死 (NQMI)的老年患者明显高于非老年组 (13.1%与 6 .0 % ,P<0 .0 5 ) ,肌酸激酶 (CK)峰值在老年组则显著低于非老年组 (1198.7± 132 2 .1U /L与 15 70 .4± 15 0 7.0 U /L ,P<0 .0 2 )。老年组较非老年组中有更多的患者伴有心力衰竭 (8.5 %与 2 .6 % ,P<0 .0 2 ) ,心房颤动 (14 .7%与 5 .1% ,P<0 .0 1)及右束支传导阻滞 (RBBB) (8.9%及 0 % ,P<0 .0 0 1) ,死亡率也显著增高 (13.5 %与 5 .1% ,P<0 .0 2 ) ,但老年患者却较少接受静脉溶栓治疗 (2 0 .1%及 4 1.9% ,P<0 .0 0 1)及择期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 (PTCA) (13.5 %与 33.3% ,P<0 .0 0 1)。结论 本研究提示老年 AMI患者较非老年患者更多表现为 NQMI,更多伴有心房颤动、心力衰竭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急性心肌梗死 临床特点 预后 回顾性分析
下载PDF
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脂质状态分析 被引量:3
18
作者 汪芳 高明 +2 位作者 崔建平 李健斋 邓开伯 《中国心血管杂志》 1997年第4期215-217,共3页
为观察老年高血病患者血脂水平变化特点,我们将合并CHD的老年高血压患者30例和有CHD、无高血压病的30例老年患者,配对分析总胆固醇(TC)、甘油三脂脂(TG)、低密度脂蛋白(LDL—C)、高密度脂蛋白(HDL—C)、载脂蛋白A及B(ApoA、ApoB)、及脂... 为观察老年高血病患者血脂水平变化特点,我们将合并CHD的老年高血压患者30例和有CHD、无高血压病的30例老年患者,配对分析总胆固醇(TC)、甘油三脂脂(TG)、低密度脂蛋白(LDL—C)、高密度脂蛋白(HDL—C)、载脂蛋白A及B(ApoA、ApoB)、及脂蛋白[a](Lp[a])的水平.结果显示对见察组比对照组,(总胆固醇)TC(222.5±40.0比181.2±40.0mg/dl)、(甘油三脂)TG(215.4±98.9比166.7±99.7mg/dl)、(低密度脂蛋白)LDL—C(152.8±31.6比112.6±34.6mg/dl)以及(载脂蛋白 B)ApoB(±1.060±0.266比0.833±0.263g/l)均明显为高(P<0.05—0.01).并且观察组的异常检出率在上述相应指标也多于对照组.结论:老年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患者容易出现脂质代谢紊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 高血压 血脂水平 总胆固醇 甘油三脂脂 低密度脂蛋白 高密度脂蛋白 载脂蛋白
下载PDF
冠心病患者PTCA术前后及康复运动后的心肺功能评价 被引量:3
19
作者 陈刚 李京平 +4 位作者 孙福成 何青 季福绥 王茂斌 邓开伯 《中国康复》 1998年第4期148-151,共4页
为比较冠心病患者PTCA术或PTCA加支架术前后和康复运动后的心肺功能指标,确定PTCA术或加支架术的急性效果,对15例急性心肌梗塞和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于PTCA术或加支架术前后和康复运动训练后进行运动心肺功能评定。结果:PTCA术或加支... 为比较冠心病患者PTCA术或PTCA加支架术前后和康复运动后的心肺功能指标,确定PTCA术或加支架术的急性效果,对15例急性心肌梗塞和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于PTCA术或加支架术前后和康复运动训练后进行运动心肺功能评定。结果:PTCA术或加支架术后患者的运动时间和最大运动负荷量明显提高(P<0.05),运动中的最大心率和心率增值非常显著提高(P<0.05和0.01),运动诱发的心电图ST段压低显著改善(P<0.002),最大代谢当量(METs)、每分通气量(VE)和最大氧耗量(VO2max)显著提高(P<0.002、0.005和0.05);康复运动训练8~12周后患者的运动时间非常显著延长(P<0.01),METs、VO2max和VE进一步显著提高(P<0.05)。提示PTCA术或加支架术配合康复运动训练可显著地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心肺运动试验 康复运动 PTCA
下载PDF
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治疗进展 被引量:25
20
作者 孙福成 邓开伯 《中国心血管杂志》 1997年第4期257-259,共3页
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是一种介于急性心肌梗塞(AMI)与稳定型心绞痛之间的一种表现:由于它具有独特的病理生理机制及临床预后,如果不能恰当及时的处理,病人可能发展成为AMI,甚至猝死.故临床工作中应当充分重视。近年来对UAP的冶疗研... 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是一种介于急性心肌梗塞(AMI)与稳定型心绞痛之间的一种表现:由于它具有独特的病理生理机制及临床预后,如果不能恰当及时的处理,病人可能发展成为AMI,甚至猝死.故临床工作中应当充分重视。近年来对UAP的冶疗研究较多,现将有关方面概述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稳定型心绞痛 病理生理机制 药物治疗 溶栓治疗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