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橘叶化学成分及其抗炎活性研究
1
作者 杨发科 杨兴 +7 位作者 张志毕 尹蕊 张洪川 邓徐丽 董维茂 王一谋 何红平 董发武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2972-2979,共8页
目的研究橘Citrus reticulata Blanco叶化学成分及其抗炎活性。方法橘叶85%乙醇提取物采用硅胶、D101大孔树脂、MCI、ODS、Sephadex LH-20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鉴定所得化合物的结构。采用Griess法测定化合物对脂多糖诱... 目的研究橘Citrus reticulata Blanco叶化学成分及其抗炎活性。方法橘叶85%乙醇提取物采用硅胶、D101大孔树脂、MCI、ODS、Sephadex LH-20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鉴定所得化合物的结构。采用Griess法测定化合物对脂多糖诱导RAW 264.7细胞产生NO的抑制活性。建立角叉菜胶致小鼠足肿胀炎症模型,检测IL-1β、TNF-α水平。结果从中分离得到12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川陈皮素(1)、橘红素(2)、5-去甲川陈皮素(3)、5,4′-二羟基-6,7,8,3′-四甲氧基黄酮(4)、5-羟基-7,8,3′,4′-四甲氧基黄酮(5)、3,5,6,7,8,3′,4′-七甲氧基黄酮(6)、橙皮素(7)、5-羟基-6,7,3′,4′-四甲氧基黄酮(8)、β-香树脂醇(9)、豆甾-5-烯-3β-醇(10)、对羟基苯甲醛(11)、香草醛(12)。化合物1~4、6~7、10、12对脂多糖诱导RAW 264.7细胞释放NO有较强抑制活性,IC_(50)值分别为(25.21±2.10)、(37.77±0.50)、(38.19±1.58)、(21.89±1.73)、(43.81±1.18)、(47.98±2.55)、(41.23±1.11)、(43.80±1.43)μmol/mL。化合物2~3可降低IL-1β、TNF-α水平(P<0.05,P<0.01)。结论化合物6~7、9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4、8有较强的体外抗炎活性,化合物2~3有明显的体内抗炎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成分 分离鉴定 抗炎活性
下载PDF
盐橘核化学成分及其抗氧化活性
2
作者 杨兴 陈章贤 +6 位作者 王一谋 邓徐丽 张洪川 尹蕊 董维茂 何红平 董发武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259-2265,共7页
目的研究橘核CitriReticulataeSemen盐炙品化学成分及其抗氧化活性。方法盐炙橘核85%乙醇提取物采用硅胶、D101大孔吸附树脂、MCI、ODS、SephadexLH-20、半制备型HPLC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鉴定所得化合物的结构。采用DPP... 目的研究橘核CitriReticulataeSemen盐炙品化学成分及其抗氧化活性。方法盐炙橘核85%乙醇提取物采用硅胶、D101大孔吸附树脂、MCI、ODS、SephadexLH-20、半制备型HPLC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鉴定所得化合物的结构。采用DPPH、ABTS+自由基清除法对橘核及其盐炙品乙醇提取物、所得化合物进行抗氧化活性评价。结果从中分离得到16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柠檬苦素(1)、黄柏酮(2)、诺米林(3)、去乙酰基诺米林(4)、山柰酚(5)、川陈皮素(6)、香叶木素(7)、异樱花素(8)、橙皮素(9)、表儿茶素(10)、trans-p-menthane-1α,2β,8-triol(11)、白当归素(12)、香草醛(13)、反式对羟基肉桂酸(14)、4-[(1-ethoxy-2-hydroxy)ethyl]phenol(15)、儿茶酚(16)。化合物10显示出较强的DPPH自由基清除活性,其IC50值为(0.015±0.001)μmol/mL,以及较强的ABTS+自由基清除活性,其IC_(50)值为(0.010±0.005)μmol/mL。结论化合物8、11、15~16为首次从柑橘属植物中分离得到,5、12、14为首次从橘核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0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橘核经盐炙后,其乙醇提取物抗氧化活性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橘核 化学成分 分离鉴定 抗氧化活性
下载PDF
橘核不同提取部位抗炎镇痛作用比较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任嘉佳 杨兴 +7 位作者 张志毕 王一谋 邓徐丽 尹蕊 熊玉纯 何红平 左爱学 董发武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23年第2期153-157,共5页
目的 比较橘核乙醇提取物、乙酸乙酯部位、水部位、水相用50%、85%乙醇洗脱部位的抗炎、镇痛活性。方法 采用脂多糖(LPS)诱导的小鼠巨噬细胞(RAW264.7)一氧化氮(NO)释放模型、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及棉球肉芽肿模型,研究橘核提取物的抗... 目的 比较橘核乙醇提取物、乙酸乙酯部位、水部位、水相用50%、85%乙醇洗脱部位的抗炎、镇痛活性。方法 采用脂多糖(LPS)诱导的小鼠巨噬细胞(RAW264.7)一氧化氮(NO)释放模型、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及棉球肉芽肿模型,研究橘核提取物的抗炎活性。采用热板法、醋酸扭体法及电子痛压法,研究其镇痛作用。结果 与模型组相比,除50%乙醇洗脱部位外,其余各部位均显示出NO抑制活性(P<0.05、P<0.01);橘核的乙酸乙酯部位、50%乙醇洗脱部位的高、低剂量组能显著抑制二甲苯所致小鼠耳廓肿胀(P<0.01),明显减少肉芽肿重量,提升血清中白细胞介素-2(IL-2)的浓度(P<0.05、P<0.01);85%乙醇洗脱部位的高、低剂量组也明显提升血清中IL-2浓度,抑制肉芽组织增生(P<0.05)。橘核的水相及其50%乙醇洗脱部位的高、低剂量组能明显延长热板所致小鼠的痛阈值,减少醋酸所致小鼠扭体反应次数,显著提高小鼠达到疼痛阈时的压力,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橘核的不同部位均具有抗炎作用,乙酸乙酯部位及水相以50%乙醇洗脱部位的体内抗炎作用较强;橘核的水部位可能为镇痛的主要活性部位,其中以50%乙醇洗脱部位发挥较强镇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橘核 抗炎 一氧化氮释放 白细胞介素-2 镇痛
原文传递
盐炙小茴香醋酸乙酯部位化学成分及抗酪氨酸酶活性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董维茂 朱奎霖 +7 位作者 杨兴 尹蕊 邓徐丽 陈章贤 张洪川 王一谋 何红平 董发武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4期7967-7976,共10页
目的 对小茴香Foeniculum vulgare醋酸乙酯部位化学成分及其对酪氨酸酶活性影响的研究。方法 利用硅胶、D101大孔吸附树脂、MCI、ODS、Sephadex LH-20及半制备型高效液相等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 目的 对小茴香Foeniculum vulgare醋酸乙酯部位化学成分及其对酪氨酸酶活性影响的研究。方法 利用硅胶、D101大孔吸附树脂、MCI、ODS、Sephadex LH-20及半制备型高效液相等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运用酪氨酸酶催化L-酪氨酸速率法筛选化合物的酪氨酸酶抑制活性,对从盐炙小茴香分离出的化合物进行抗酪氨酸酶活性评价,最后通过分子对接技术对其进行验证。结果 从盐炙小茴香醋酸乙酯部位分离得到20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bombasinolA(1)、齐墩果酸(2)、山柰素(3)、槲皮素(4)、(1R,2R)-1-(4-methoxypheny)propane-1,2-diol(5)、(1S,2R)-1-(4-methoxyphenyl)propane-1,2-diol(6)、(3S,5R,6S,7E)-3,5,6-trihydroxy-7-megastigmen-9-one(7)、齐墩果酮酸(8)、刺五加酮(9)、phenylpropanoid(10)、(Z)-4-[30-(β-D-glucopyranosyloxy)butylidene]-3,5,5-trimethyl-2-cyclohexen-l-one(11)、3-oxo-α-ionol-β-D-glucopyranoside(12)、(+)-松脂素-β-D-吡喃葡萄糖苷(13)、trans-4-(1-propenyl)-phenol-β-D-glucopyranoside(14)、1-O-β-D-glucopyranosyl-4-allybenzene(15)、3-hydroxyestragoleβ-D-glucopyranoside(16)、黄花夹竹桃黄酮(17)、3,5-dihydroxyestragole 3-O-β-D-glucopyranoside(18)、水杨酸(19)和benzyl β-D-glucopyranoside(20)。酪氨酸酶活性抑制实验表明,盐炙小茴香中分离得到的20个化合物中5个(化合物4、13~15和17)具有良好的抗酪氨酸酶活性,其半数抑制浓度(median inhibition concentration,IC_(50))值分别为0.783、0.532、0.575、0.113、0.092 mg/mL,阳性药β-熊果苷IC_(50)值为1.784 mg/mL,同时分子对接结果也显示化合物17的结合能为-5.74 kJ/mol,化合物15的结合能为-3.5 kJ/mol。结论 化合物1为伞形科首次分离得到,化合物3、7~17为茴香属首次分离得到;化合物4、13~15和17均具有较好的抑制酪氨酸酶活性,其中化合物15和17抑制效果最好,分子对接结果也显示化合物17抑制效果强于化合物15,与实验结果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炙小茴香 酪氨酸酶活性 分子对接 槲皮素 黄花夹竹桃黄酮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