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6篇文章
< 1 2 1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学生水环境保护行为的影响因素与培育路径研究——以洞庭湖生态经济区为例
1
作者 邓正华 黄雅楠 +1 位作者 高余 何姣 《地理教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13,8,共6页
青少年是洞庭湖水环境保护的重要参与主体之一,研究洞庭湖生态经济区的中学生水环境保护行为及其影响因素,对于健全洞庭湖水环境保护全民行动体系、建立和谐的人水关系具有重大意义。本文建立环境知识、环境经历、环境态度、环境信念和... 青少年是洞庭湖水环境保护的重要参与主体之一,研究洞庭湖生态经济区的中学生水环境保护行为及其影响因素,对于健全洞庭湖水环境保护全民行动体系、建立和谐的人水关系具有重大意义。本文建立环境知识、环境经历、环境态度、环境信念和情境因素相结合的中学生水环境保护行为理论框架,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洞庭湖生态经济区的中学生水环境保护行为的影响因素及其内在联系。研究发现,环境态度、公共规范、环境信念对中学生水环境保护行为具有直接显著的正向影响;环境知识和环境经历对中学生水环境保护行为无直接显著影响,但是分别通过环境态度、环境信念中介变量对中学生水环境保护行为产生间接影响;情境因素中的奖惩机制和行为约束对中学生水环境保护行为无显著影响。基于研究结论,本文对洞庭湖生态经济区的中学生水环境教育提出了相应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环境保护行为 中学生 结构方程模型
下载PDF
基于三阶段超效率SBM-Malmquist指数分解的洞庭湖区农业水资源绿色效率研究
2
作者 邓正华 丽萍 +1 位作者 何姣 高小玲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06-111,186,共7页
近年来,洞庭湖区农业用水供求矛盾日益凸显,提升农业水资源绿色效率对实现洞庭湖生态经济区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2011—2019年农业水资源投入与产出数据,运用三阶段超效率SBM-Malmquist指数模型对洞庭湖区农业水资源绿色效率进... 近年来,洞庭湖区农业用水供求矛盾日益凸显,提升农业水资源绿色效率对实现洞庭湖生态经济区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2011—2019年农业水资源投入与产出数据,运用三阶段超效率SBM-Malmquist指数模型对洞庭湖区农业水资源绿色效率进行测度。结果表明:剔除外部环境和随机误差项影响,2011—2019年洞庭湖区农业水资源绿色效率均值为0.5832,农业水资源绿色效率存在较大的提升空间;人均GDP和政府农林水事务支出增加可以促进农业水资源绿色效率的提升,人均水资源量增加会降低农业水资源绿色效率;洞庭湖区农业水资源全要素生产率指数经历上升—下降—上升三个主要阶段,农业水资源全要素生产率指数与技术进步变化指数基本同步。最后提出了洞庭湖区农业用水绿色效率的相关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洞庭湖区 农业水资源 绿色效率 三阶段超效率SBM模型 Malmquist指数模型
原文传递
鸢乌贼为蛋白源的方斑东风螺人工配合饲料养殖研究
3
作者 赵旺 陈旭 +4 位作者 陈明强 黄星美 邓正华 温为庚 王江勇 《广东农业科学》 CAS 2023年第4期115-122,共8页
【目的】鸢乌贼是丰富且极具开发潜力的软体动物资源,探究鸢乌贼作为方斑东风螺人工配合饲料蛋白源的可行性。【方法】设计7种鸢乌贼质量分数(33.1%、43.1%、53.1%、63.1%、73.1%、83.1%、100%)的方斑东风螺人工配合饲料,以杂鱼为对照,... 【目的】鸢乌贼是丰富且极具开发潜力的软体动物资源,探究鸢乌贼作为方斑东风螺人工配合饲料蛋白源的可行性。【方法】设计7种鸢乌贼质量分数(33.1%、43.1%、53.1%、63.1%、73.1%、83.1%、100%)的方斑东风螺人工配合饲料,以杂鱼为对照,投喂初始体质量为0.37(±0.03)g的方斑东风螺,养殖试验期90d,以日均增重、日增长率、饲料系数、成活率和单位面积产量为指标,对养殖效果进行评价。【结果】以63.1%鸢乌贼处理的方斑东风螺日均增重0.034g、日增长率9.31%,显著高于对照处理的0.029 g和7.96%;该处理的饲料系数为1.33,显著低于对照处理的2.27;该处理的单位面积产量为3168.6 g/m^(2),高于对照处理(2856.8 g/m^(2)),但差异不显著;其他试验处理的日均增重和日增长率低于或显著低于对照处理。添加鸢乌贼处理的方斑东风螺成活率均低于对照处理,其中添加63.1%以上鸢乌贼的处理与对照处理无显著差异。【结论】该方斑东风螺人工配合饲料的使用无需清除残饵残渣,可减少养殖工作量;且可降低对杂鱼的依赖,保护近海渔业资源。从日均增重、日增长率及饲料系数来看,方斑东风螺人工配合饲料中添加鸢乌贼具有可行性,添加的质量分数参考值为63.1%。以鸢乌贼作为主要蛋白源,将成为方斑东风螺饲料发展的重要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鸢乌贼 方斑东风螺 配合饲料 生长 饲料系数
下载PDF
4种饵料对玉足海参幼体生长和发育的影响
4
作者 严俊贤 赵旺 +5 位作者 于刚 温为庚 张钰伟 黄星美 邓正华 董义超 《水产科技情报》 2023年第2期105-111,共7页
为了解单一饵料或混合投喂对玉足海参(Holothuria leucospilota)幼体生长的影响,采用2种单胞藻(牟氏角毛藻、球等鞭金藻)和2种酵母(酿酒酵母、海洋红酵母)单一或组合搭配投喂玉足海参耳状幼体,测定并比较海参幼体的体长、胃宽、水体腔... 为了解单一饵料或混合投喂对玉足海参(Holothuria leucospilota)幼体生长的影响,采用2种单胞藻(牟氏角毛藻、球等鞭金藻)和2种酵母(酿酒酵母、海洋红酵母)单一或组合搭配投喂玉足海参耳状幼体,测定并比较海参幼体的体长、胃宽、水体腔长、变态成活率等指标。试验结果显示:单一饵料组中,牟氏角毛藻对玉足海参幼体体长的生长及变态存活最有利,而球等鞭金藻对其脏器(胃、水体腔)的发育最有利;综合所有处理组的投喂效果看,混合投喂组比单一饵料组更有利于玉足海参幼体的生长和存活,其中酿酒酵母+海洋红酵母的混合投喂组合得到了最高的体长、胃宽和水体腔长特定生长率,牟氏角毛藻+海洋红酵母投喂组的变态成活率最高,变态发育速度最快。结果表明,在玉足海参幼体培养早期适合以混合酵母为主投喂,后期则可较多投喂牟氏角毛藻和海洋红酵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足海参 幼体 饵料 生长 发育
下载PDF
芽孢杆菌对方斑东风螺生长、存活、免疫及消化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2
5
作者 张钰伟 赵旺 +4 位作者 邓正华 黄星美 温为庚 孙敬锋 王瑞旋 《南方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06-115,共10页
为探究芽孢杆菌(Bacillus)是否可替代抗生素在方斑东风螺(Babylonia areolata)养殖中的应用,在方斑东风螺早期面盘幼虫到稚螺生长发育过程中,使用芽孢杆菌[凝结芽孢杆菌(B.coagulans)、地衣芽孢杆菌(B.licheniformis)]和抗生素(磺胺甲恶... 为探究芽孢杆菌(Bacillus)是否可替代抗生素在方斑东风螺(Babylonia areolata)养殖中的应用,在方斑东风螺早期面盘幼虫到稚螺生长发育过程中,使用芽孢杆菌[凝结芽孢杆菌(B.coagulans)、地衣芽孢杆菌(B.licheniformis)]和抗生素(磺胺甲恶唑)进行人工调控,研究其对方斑东风螺生长、存活、免疫及消化相关酶活性的影响。结果显示,芽孢杆菌和磺胺甲恶唑均促进了方斑东风螺各性状指标的生长,两者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芽孢杆菌组成活率在后期面盘幼虫阶段之后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和磺胺甲恶唑组(P<0.05);芽孢杆菌能够提高机体碱性磷酸酶(AKP)、酸性磷酸酶(ACP)、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脂肪酶(LPS)和淀粉酶(AMS)活性,丙二醛(MDA)水平和总抗氧化能力(T-AOC),并且高于对照组和磺胺甲恶唑组。结果表明,在对方斑东风螺进行苗种繁育时适当使用芽孢杆菌(凝结芽孢杆菌、地衣芽孢杆菌)可以提高机体免疫力和抗病性,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消化酶活性、促进幼体生长和提高成活率,且效果优于磺胺甲恶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方斑东风螺 芽孢杆菌 磺胺甲恶唑 免疫酶 消化酶
下载PDF
大珠母贝精子短期保藏条件的初步筛选
6
作者 黄星美 赵旺 +5 位作者 邓正华 温为庚 陈明强 王雨 张钰伟 于刚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22-129,共8页
为初步筛选不同基础液、保藏温度(4℃与23℃)、保存时间(0~120 h)、保护剂(5%DMSO、DMA、DMF、EG)对大珠母贝(Pinctada maxima)精子活力的影响,通过采用精子质量分析仪检测精子总运动率、直线运动速率、曲线运动速率、平均路径运动速率... 为初步筛选不同基础液、保藏温度(4℃与23℃)、保存时间(0~120 h)、保护剂(5%DMSO、DMA、DMF、EG)对大珠母贝(Pinctada maxima)精子活力的影响,通过采用精子质量分析仪检测精子总运动率、直线运动速率、曲线运动速率、平均路径运动速率、头部位移距离和鞭毛摆动频率。结果表明,A、B、C三组基础液能不同程度上激活精子,D、E两组结果与之相反;精子被激活后,5组基础液中精子活力存在显著的差异(P<0.05),其中E组基础液的精子总运动率最高,达到80.79%;与室温保藏结果相比,低温(4℃)组精子总运动率显著(P<0.05)高于室温(23℃)组,精子活力的保持时间明显优于室温组;低温(4℃)保存120 h内,精子的运动呈先平稳后下降的趋势,精子的最佳保藏时间为24 h内,精子总运动率、直线运动速率、曲线运动速率、平均路径运动速率分别为82.27%、59.62μm/s、81.95μm/s和70μm/s,头部位移距离为2.56μm,鞭毛运动频率为2.93 Hz;低温(4℃)保存12 h后,对照组精子总运动率显著(P<0.05)高于保护剂组,精子总运动速率保持在80%以上,而保护剂组的精子活力呈现逐步下降趋势,精子总运动率显著性(P<0.05)下降。综上表明,将使用1x D-Hank’s溶液为基础液的大珠母贝精子保存在低温(4℃)条件下,24 h内可保持其精子活力,并延长保存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珠母贝 精子活力 保藏条件筛选 保存期
下载PDF
南沙群体大珠母贝表型性状比较及通径分析
7
作者 张钰伟 邓正华 +5 位作者 黄星美 赵旺 温为庚 王雨 陈明强 于刚 《中国渔业质量与标准》 2023年第6期19-25,共7页
为确定南沙群体野生大珠母贝(Pinctada maxima)外部形态性状对其体质量的影响程度,为人工选育提供参考指标,以南沙群岛自然海域捕捞的1龄野生大珠母贝为研究对象,对其外部形态性状壳长、壳高、壳宽和绞合线长及其体质量进行测量统计,并... 为确定南沙群体野生大珠母贝(Pinctada maxima)外部形态性状对其体质量的影响程度,为人工选育提供参考指标,以南沙群岛自然海域捕捞的1龄野生大珠母贝为研究对象,对其外部形态性状壳长、壳高、壳宽和绞合线长及其体质量进行测量统计,并进行相关性、多元逐步回归和通径分析。结果显示,大珠母贝的各性状指标变异系数区间为(13.751%,38.947%),并且各性状相关系数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剔除差异不显著的形态性状建立最优回归方程,其中R 2=0.933;通径分析结果显示,南沙群体大珠母贝对体质量的直接作用最大的外部形态性状为壳宽(0.439),而壳长通过壳高对体质量的间接作用影响最大(0.384),其中壳宽对体质量的决定系数为0.193,壳宽通过壳高对体质量的决定系数最大(0.312)。结果表明,当以南沙群体野生大珠母贝体质量为选育目标时,应注重对壳宽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贝类选育 通径分析 相关分析 大珠母贝 外部形态性状 体质量
下载PDF
三亚和北海群体大珠母贝表型性状比较及通径分析
8
作者 张钰伟 邓正华 +5 位作者 黄星美 赵旺 温为庚 王雨 陈明强 于刚 《中国渔业质量与标准》 2023年第4期24-31,共8页
为确定不同地域野生大珠母贝(Pinctada maxima)外部形态性状对其体质量的影响,分别以海南三亚和广西北海自然海域2龄野生大珠母贝为研究对象,对其外部形态性状壳长、壳高、壳宽和绞合线长及其体质量进行测量统计,并进行相关性、多元逐... 为确定不同地域野生大珠母贝(Pinctada maxima)外部形态性状对其体质量的影响,分别以海南三亚和广西北海自然海域2龄野生大珠母贝为研究对象,对其外部形态性状壳长、壳高、壳宽和绞合线长及其体质量进行测量统计,并进行相关性、多元逐步回归和通径分析。结果显示,北海群体大珠母贝除了壳宽和体质量,其壳长、壳高和绞合线长的平均值均高于三亚群体;各性状相关系数均达到显著水平(P<0.05)。通径分析结果显示,三亚和北海群体大珠母贝对体质量的直接作用最大的外部形态性状分别为壳宽(0.603)和壳高(0.553)。当以大珠母贝体质量为选育目标时,三亚群体应注重对壳宽的选择;北海群体应注重对壳高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珠母贝 外部形态性状 体质量 相关分析 通径分析
下载PDF
野生大珠母贝形态性状对湿重和壳重的相关性及通径分析 被引量:17
9
作者 邓正华 陈明强 +2 位作者 李有宁 吴开畅 王雨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2545-2550,共6页
【目的】确定野生大珠母贝形态性状对湿重和壳重的直接或间接作用及其决定系数,为人工选育目标性状提供最佳的测量指标。【方法】以在海南三亚市西岛附近海域捕捞的157只贝龄超过2龄的野生大珠母贝为研究对象,对其形态性状[壳长(x1)、壳... 【目的】确定野生大珠母贝形态性状对湿重和壳重的直接或间接作用及其决定系数,为人工选育目标性状提供最佳的测量指标。【方法】以在海南三亚市西岛附近海域捕捞的157只贝龄超过2龄的野生大珠母贝为研究对象,对其形态性状[壳长(x1)、壳高(x2)、壳宽(x3)、绞合线长(x4)]及湿重(y1)和壳重(y2)进行测量后,采用多元回归分析确定形态性状与湿重和壳重间的相关性,通过相关性和通径分析获取影响湿重和壳重的主要形态性状,并建立最优回归方程。【结果】大珠母贝各性状指标的变异系数范围为8.29%~41.80%,且各性状指标间的相关性均达极显著水平(P<0.01)。通径分析结果表明,对湿重和壳重直接影响作用最大的形态性状分别是壳高(0.468)和壳宽(0.573),其中,壳高对湿重的决定系数为0.219,壳宽对壳重的决定系数为0.381;对湿重和壳重间接决定作用最大的均为壳高通过壳宽,对应的决定系数分别为0.285和0.381。剔除对湿重和壳重不显著的形态性状后,分别构建大珠母贝形态性状与湿重和壳重间的回归方程,对湿重的回归方程为y1=3.245x1+7.747x2+23.521x3-2383.820(R2=0.897),对壳重的回归方程为y2=4.888x2+27.089x3-1531.922(R2=0.858)。【结论】在大珠母贝的选育过程中,当以湿重为选育目标时应以壳高为直接选择,同时加强对壳宽的协同选择;而在以壳重为选育目标时应以壳宽为直接选择,同时加强对壳长的协同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珠母贝 形态性状 湿重 壳重 相关分析 通径分析
下载PDF
农户对高产农业技术扩散的生态环境影响感知实证 被引量:29
10
作者 邓正华 杨新荣 +1 位作者 张俊飚 徐长清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138-144,共7页
农民生态环境感知对促进农民自觉环境保护行为和农村两型社会建设具有重要作用。通过对湖南省洞庭湖湿地水稻主产区6个乡镇的调查,将农户生态影响感知具体化为土壤、水源、身体健康和水稻4个方面的感知,借助定量分析建立了农户综合环境... 农民生态环境感知对促进农民自觉环境保护行为和农村两型社会建设具有重要作用。通过对湖南省洞庭湖湿地水稻主产区6个乡镇的调查,将农户生态影响感知具体化为土壤、水源、身体健康和水稻4个方面的感知,借助定量分析建立了农户综合环境感知指数,研究农民对以化学农业为代表的高产农业技术扩散的生态环境影响感知,并运用Tobit模型探讨了影响农户生态影响感知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农民已经意识到以石化农业为代表的高产农业技术扩散带来的不利影响,尽管他们的意识还只限于一些看得见的因素如土壤肥力、捕鱼量和健康问题,对于看不见的影响的感知还很薄弱。以化学农业为代表的高产农业技术采用的水平和持续时间直接决定了人们对于不利影响的感知。提高收入水平与教育水平、强化农业技术推广能提升农民生态环境感知,而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和土壤肥力对农户环境感知有复杂的影响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洞庭湖 水稻主产区 环境感知 高产农业技术扩散 TOBIT模型
下载PDF
我国环境意识与行为研究热点与未来展望——基于CiteSpace的可视化分析
11
作者 李露露 何姣 +1 位作者 邓正华 湛忠灿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3年第3期259-269,共11页
提升公众环境意识与行为是构建生态文明体系的关键,也是实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有效途径。为探究我国环境意识与行为研究进展,基于CiteSpace知识图谱软件对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CNKI数据库)1998-2022年收录的278篇相关文献进... 提升公众环境意识与行为是构建生态文明体系的关键,也是实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有效途径。为探究我国环境意识与行为研究进展,基于CiteSpace知识图谱软件对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CNKI数据库)1998-2022年收录的278篇相关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涉及发文量特征、期刊来源分布、核心作者群、热点主题及前沿动态等内容,以探究环境意识与行为研究领域的广度与深度,并挖掘对其研究发挥潜在影响力的重要领域。研究发现:该领域研究经历了先兆期、起步期、发展期和繁荣期四个显著阶段,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环境意识、环境行为、环境治理等主题,前沿动态则聚焦于环境意识与行为关系、影响因素和环境友好行为测量三个关键领域。最后,建议未来可从构建环境类综合研究体系、深化环境意识与行为量化研究以及建立健全环境友好行为量表三个视角切入,以推动环境意识与行为相关研究领域的深入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意识 环境行为 可视化 CITESPACE
下载PDF
合浦珠母贝对不同种类及浓度的单胞藻摄食与消化效果研究 被引量:11
12
作者 邓正华 姜松 +3 位作者 张博 刘宝锁 黄桂菊 喻达辉 《南方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12-118,共7页
从单胞藻粒径大小、表面结构、生化组成及饵料浓度等角度开展了合浦珠母贝(Pinctada fucata)对不同种类及浓度的单胞藻摄食与消化效果研究。投喂粒径大小相近的牟氏角毛藻(Chaetoceros muelleri)和湛江叉鞭金藻(Dicrateria zhanjiangens... 从单胞藻粒径大小、表面结构、生化组成及饵料浓度等角度开展了合浦珠母贝(Pinctada fucata)对不同种类及浓度的单胞藻摄食与消化效果研究。投喂粒径大小相近的牟氏角毛藻(Chaetoceros muelleri)和湛江叉鞭金藻(Dicrateria zhanjiangensis)混合藻,粒径大小不同的亚心形扁藻(Platymonas subcordiformis)和海水小球藻(Marine chlorella)混合藻,用细胞计数法检测剩余混合藻中各单胞藻浓度。分别投喂以上4种不同浓度梯度的单胞藻,观察比较粪便中单胞藻消化状况。结果显示,合浦珠母贝对粒径大小相近的单胞藻没有表现出明显的选择性摄食(P>0.05),对粒径较大的单胞藻摄食率明显高于粒径较小的单胞藻(P<0.05);随着投喂单胞藻浓度的升高,合浦珠母贝对单胞藻的消化程度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浦珠母贝 单胞藻 选择性摄食 消化
下载PDF
珠母贝幼虫运动、自然沉降及摄食行为 被引量:7
13
作者 邓正华 李海梅 +6 位作者 张博 苏家齐 刘宝锁 范嗣刚 周凤 吴开畅 喻达辉 《中国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16-123,共8页
主要通过分析幼虫形态变化、幼虫运动、自然沉降及摄食行为等生物学信息,为珠母贝(Pinctada margaritifera)幼虫培育设施及饵料投喂策略提供优化思路。在显微镜下观察不同日龄幼虫形态变化、幼虫运动状态、测量幼虫运动速率,观察幼虫静... 主要通过分析幼虫形态变化、幼虫运动、自然沉降及摄食行为等生物学信息,为珠母贝(Pinctada margaritifera)幼虫培育设施及饵料投喂策略提供优化思路。在显微镜下观察不同日龄幼虫形态变化、幼虫运动状态、测量幼虫运动速率,观察幼虫静置下自然沉降及幼虫对单胞藻摄食过程。结果显示,幼虫依靠面盘外周纤毛摆动维持运动并完成摄食,运动时幼虫开壳朝上,壳顶朝下,面盘伸出壳外牵引幼虫运动。俯视观幼虫绕一定半径的圆顺时针方向运动,垂直方向螺旋上升或下降。水平运动速率范围246.88~3641.94μm/s,运动速率v(μm/s)与壳长l(μm)之间存在的关系为v=-0.0841l2+37.2690l-2149.1031(R^2=0.9707),运动速率与环绕半径显著相关(P<0.05)。随着幼虫生长,体重增加,面盘逐渐退化,面盘纤毛摆动难以维持幼虫悬浮,静置时幼虫沉降率增加,13 dph(days post hatching,孵化后天数)后沉降至底部的幼虫壳长显著(P<0.05)大于悬浮幼虫。幼虫饵料投喂过多,导致饵料不消化或不完全消化就排出体外,以致摄食的饵料不能完全消化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珠母贝 幼虫 运动 自然沉降 摄食
下载PDF
冠心病患者血浆NO和ET水平变化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5
14
作者 邓正华 +1 位作者 向成玉 王开正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88-389,共2页
目的探讨一氧化氮(NO)和内皮素(ET)水平变化在冠心病发病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分别采用硝酸还原法和放射免疫分析法对不稳定性心绞痛(UA)组(n=26)、急性心肌梗死(AMI)组(n=23)及正常对照组(n=22)血浆NO和ET的含量同时进行测定。结... 目的探讨一氧化氮(NO)和内皮素(ET)水平变化在冠心病发病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分别采用硝酸还原法和放射免疫分析法对不稳定性心绞痛(UA)组(n=26)、急性心肌梗死(AMI)组(n=23)及正常对照组(n=22)血浆NO和ET的含量同时进行测定。结果冠心病患者AMI组、UA组患者血浆NO水平均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且AMI组明显低于UA组(P均<0.01);AMI组、UA组患者血浆ET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且AMI组明显高于UA组(P<0.01)。结论血浆NO和ET代谢失调导致了冠状动脉痉挛和血栓形成,二者共同参与了冠心病的发病,是诱发心绞痛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稳定性心绞痛 心肌梗死 一氧化氮 内皮素
下载PDF
3种野生珍珠贝表型性状比较及通径分析 被引量:10
15
作者 邓正华 陈明强 +5 位作者 李有宁 赵旺 郑兴 刘芊 王继金 王雨 《广东农业科学》 CAS 2019年第1期122-132,共11页
【目的】为开发具有优良生产性能的珍珠贝新品种,并为亲贝的挑选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取自然海区捕捞的野生合浦珠母贝、黑珠母贝和射肋珠母贝各100只,测量其形态性状(壳长、壳高、壳宽、绞合线长)和经济性状(湿重、软体重、壳重)。... 【目的】为开发具有优良生产性能的珍珠贝新品种,并为亲贝的挑选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取自然海区捕捞的野生合浦珠母贝、黑珠母贝和射肋珠母贝各100只,测量其形态性状(壳长、壳高、壳宽、绞合线长)和经济性状(湿重、软体重、壳重)。对其各表型性状进行比较,并应用通径分析和多元回归等方法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合浦珠母贝各表型性状的均值和极大值均大于其他两种珍珠贝,而射肋珠母贝的壳高、壳宽、绞合线长及含肉率大于黑珠母贝。各性状相关系数中,除射肋珠母贝的壳高与壳宽之间相关性不显著外,其他种类性状间均达到极显著水平。3种野生珍珠贝中,影响合浦珠母贝、黑珠母贝和射肋珠母贝湿重的直接作用最大的形态性状分别为壳宽(0.362)、壳高(0.517)和壳长(0.337);影响软体重直接作用最大的分别为壳宽(0.379)、壳高(0.388)和壳宽(0.340);影响壳重直接作用最大的形态性状均是壳高。【结论】3种珍珠贝间影响其湿重的最大形态性状不同,影响其壳重的形态性状都相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浦珠母贝 黑珠母贝 射肋珠母贝 表型比较 通径分析
下载PDF
共混聚合物单离子导体的导电性与传质机理研究 被引量:6
16
作者 邓正华 徐庆中 +2 位作者 郑云贵 许康 万国祥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1991年第5期267-270,共4页
本文研究了聚甲基丙烯酸乙基磺酸锂/聚(甲基丙烯酸齐聚氧化乙烯醋一丙烯酰胺)/二甲基多缩乙二醇共混聚合物单离子导体导电性和传质机理。用极化反转法测定了共混物的离子淌度。在25℃,该共混物单离子导体电导率和锂离子淌度分别为5.2... 本文研究了聚甲基丙烯酸乙基磺酸锂/聚(甲基丙烯酸齐聚氧化乙烯醋一丙烯酰胺)/二甲基多缩乙二醇共混聚合物单离子导体导电性和传质机理。用极化反转法测定了共混物的离子淌度。在25℃,该共混物单离子导体电导率和锂离子淌度分别为5.2×10^(-6)s·cm^(-1)和3.0×10^(-8)cm^2·V^(-1)·s^(-1)。由离子淌度计算得到50℃时锂离子扩散系数和迁移数分别为4.2×10^(-9)cm^2·s^(-1)和0.994。实验结果证实该共混物是一种单阳离子导体,是通过热活化跳跃机制完成阳离子传质过程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离子 导体 聚合物 导电性 传质
下载PDF
黄边糙鸟蛤幼虫对9种单胞藻的摄食与消化研究 被引量:5
17
作者 邓正华 叶乐 +4 位作者 吴开畅 余莹英 赵旺 姜松 张博 《南方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91-98,共8页
为确定黄边糙鸟蛤(Trachycardium flavum)幼虫生长发育时期的合适饵料,研究了幼虫对9种单胞藻的摄食与消化效果。用浓度为105个·m L-1的9种单胞藻分别饲喂2、6、10、14和18日龄幼虫,1 h后观察幼虫摄食情况,对已摄食单胞藻的幼虫过... 为确定黄边糙鸟蛤(Trachycardium flavum)幼虫生长发育时期的合适饵料,研究了幼虫对9种单胞藻的摄食与消化效果。用浓度为105个·m L-1的9种单胞藻分别饲喂2、6、10、14和18日龄幼虫,1 h后观察幼虫摄食情况,对已摄食单胞藻的幼虫过滤冲洗后转移至过滤海水中观察其消化效果。结果表明,幼虫在所有日龄都能摄食小球藻(Chlorella vulgaris)、微绿球藻(Nannochloropsis oculata)、绿色巴夫藻(Pavlova viridis)、湛江叉鞭金藻(Dicrateria zhanjiangensis)和球等鞭金藻(Isochrysis galbana),6日龄开始摄食杜氏盐藻(Dunaliella salina),14日龄摄食亚心形扁藻(Platymonas subcordiformis)和三角褐指藻(Phaeodactylum tricornutum),18日龄摄食牟氏角毛藻(Chaetoceros muelleri);但对小球藻和微绿球藻较难消化,水体中单胞藻投喂过多使单胞藻不消化或不完全消化。因此,在幼虫培育中应选择容易摄食和消化的绿色巴夫藻、湛江叉鞭金藻和球等鞭金藻作为开口饵料并遵循少量多次的投喂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边糙鸟蛤 幼虫 单胞藻 摄食 消化
下载PDF
合浦珠母贝幼虫培育的饵料优化研究 被引量:4
18
作者 邓正华 陈明强 +4 位作者 王雨 黄桂菊 于刚 吴开畅 李有宁 《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721-727,共7页
设计并进行3个试验,研究培育合浦珠母贝幼虫的最佳饵料:(1)在10个500mL的烧杯中,分别加入密度为105个/mL的绿藻门、金藻门和硅藻门的10种单胞藻液400mL和饥饿的幼虫(5个/mL),摄食1h后,在显微镜下观察幼虫对单胞藻的摄食和消化;(2)在育... 设计并进行3个试验,研究培育合浦珠母贝幼虫的最佳饵料:(1)在10个500mL的烧杯中,分别加入密度为105个/mL的绿藻门、金藻门和硅藻门的10种单胞藻液400mL和饥饿的幼虫(5个/mL),摄食1h后,在显微镜下观察幼虫对单胞藻的摄食和消化;(2)在育苗池中,给幼虫投喂湛江叉鞭金藻、绿色巴夫藻及两种单胞藻以数量比为1∶1的混合藻,每组饵料均设3个平行,观察幼虫的生长与成活;(3)在20L桶中,幼虫密度为5个/mL,分别投喂密度为2×10~3、20×10~3个/mL和40×10~3个/mL的湛江叉鞭金藻,每种密度亦设3个平行,观察幼虫的生长与成活状况。试验结果显示,所有日龄幼虫均能摄食小球藻、微绿球藻、湛江叉鞭金藻、绿色巴夫藻和球等鞭金藻,其中幼虫易消化湛江叉鞭金藻、绿色巴夫藻和球等鞭金藻,难以消化小球藻和微绿球藻;不摄食亚心形扁藻、三角褐指藻和小新月菱形藻;随着幼虫的生长,部分或极少数幼虫摄食少量的杜氏盐藻和牟氏角毛藻。湛江叉鞭金藻与绿色巴夫藻混合投喂时,幼虫的生长速率和成活率均显著高于两种单胞藻的单独投喂(P<0.05);单胞藻投喂密度过高不利于幼虫的生长和成活。因此,在合浦珠母贝幼虫培育中应以易摄食和消化的湛江叉鞭金藻、绿色巴夫藻以及球等鞭金藻作为主要饵料,并进行混合搭配,少量多次投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浦珠母贝 幼虫 单胞藻 投喂策略
下载PDF
ZM5-0.1%RE阻燃镁合金表面氧化膜的结构及阻燃机理 被引量:4
19
作者 邓正华 李华基 +2 位作者 饶劲松 李卫彬 陈婧 《机械工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18-21,共4页
为提高镁合金的起燃温度,在ZM5镁合金中添加了质量分数为0.1%的混合稀土(RE),对该合金表面进行了EDS、SEM和XRD分析。结果表明:在高温熔炼时合金表面生成了一层由RE2O3、MgO、Al2O3、Mg17Al12组成的厚度为2.5~3.5μm的致密氧化膜;氧化... 为提高镁合金的起燃温度,在ZM5镁合金中添加了质量分数为0.1%的混合稀土(RE),对该合金表面进行了EDS、SEM和XRD分析。结果表明:在高温熔炼时合金表面生成了一层由RE2O3、MgO、Al2O3、Mg17Al12组成的厚度为2.5~3.5μm的致密氧化膜;氧化膜最外表面没有稀土,而在基体和最外表面层之间混合稀土含量很高,质量分数为26.39%;稀土比镁更易氧化,致密的氧化膜抑制了基体镁合金的进一步氧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M5镁合金 混合稀土 氧化膜 阻燃
下载PDF
织锦巴非蛤幼虫对不同种类单胞藻的摄食和消化效果 被引量:3
20
作者 邓正华 翟子钦 +6 位作者 魏海军 赵旺 陈明强 李有宁 黄星美 张钰伟 王雨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448-1456,共9页
【目的】明确织锦巴非蛤幼虫在不同发育时期饲喂单胞藻饵料的合适种类,为织锦巴非蛤的苗种规模化人工繁育提供饵料投喂策略及参考依据。【方法】以从广西北海市铁山港区自然海域捕捞的织锦巴非蛤2龄贝为亲本,人工培育D形幼虫,在幼虫培... 【目的】明确织锦巴非蛤幼虫在不同发育时期饲喂单胞藻饵料的合适种类,为织锦巴非蛤的苗种规模化人工繁育提供饵料投喂策略及参考依据。【方法】以从广西北海市铁山港区自然海域捕捞的织锦巴非蛤2龄贝为亲本,人工培育D形幼虫,在幼虫培育期间分别投喂小球藻、微绿球藻、杜氏盐藻、亚心形扁藻、湛江等鞭金藻、球等鞭金藻、绿色巴夫藻、牟氏角毛藻和三角褐指藻,显微镜下观察幼虫在不同时期对不同种类单胞藻的摄食情况和消化效果。【结果】织锦巴非蛤初孵幼虫(D形幼虫)大小(壳长×壳高)为(82.49±3.02)μm×(63.98±2.16)μm,于4 dph(孵化后第4 d)发育至壳顶前期(115.89±3.86)μm×(101.62±3.80)μm,13 dph进入变态期(205.61±15.84)μm×(182.61±13.53)μm,于15 dph变态至稚贝(225.63±8.99)μm×(198.65±8.25)μm。织锦巴非蛤幼虫在运动过程中也伴随着摄食,通过纤毛的摆动形成水流,单胞藻则随着水流方向进入幼虫口沟,在口沟纤毛摆动下进入胃内,胃内的单胞藻在微绒毛摆动下快速旋转并消化。织锦巴非蛤幼虫在1 dph时能摄食小球藻、微绿球藻、绿色巴夫藻、湛江等鞭金藻和球等鞭金藻,在4 dph时有少量幼虫开始摄食杜氏盐藻,至10 dph时幼虫开始摄食亚心形扁藻和牟氏角毛藻,整个浮游幼虫期均不摄食三角褐指藻。在9种单胞藻饵料中,小球藻和微绿球藻较其他种类更难消化。【结论】在织锦巴非蛤幼虫培育过程中,幼虫开口饵料宜选择湛江等鞭金藻、球等鞭金藻和绿色巴夫藻,在10 dph时适宜投喂杜氏盐藻,至13 dph时可投喂牟氏角毛藻和亚心形扁藻;在其他易被摄食和消化单胞藻种类充足的情况下,一般不选取小球藻和微绿球藻作为幼虫培育的首选饵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织锦巴非蛤 幼虫 单胞藻 摄食 消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