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来源外泌体调节大鼠肝细胞凋亡的机制 被引量:1
1
作者 郑嵘炅 邓泽润 +1 位作者 韩丹 孙丽华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4-49,共6页
背景: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可释放大量外泌体,关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来源外泌体对肝细胞凋亡的影响以及具体机制还没有完全阐明。目的:探索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来源外泌体所携带的miR-21-5p对大鼠肝脏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分离大... 背景: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可释放大量外泌体,关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来源外泌体对肝细胞凋亡的影响以及具体机制还没有完全阐明。目的:探索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来源外泌体所携带的miR-21-5p对大鼠肝脏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分离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将miR-21-5p NC或miR-21-5p inhibitor转染到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中,采用超速离心法提取外泌体,命名为(BMSCs+miR-21-5p NC)-Exos,(BMSCs+miR-21-5p inhibitor)-Exos,将外泌体与BRL大鼠肝细胞共培养,观察抑制miR-21-5p表达后对大鼠肝细胞凋亡的影响。通过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验证外泌体中miR-21-5p和PIK3R1之间的靶向关系;TUNEL检测外泌体中miR-21-5p直接靶向PIK3R1激活PI3K/AKT信号通路对BRL大鼠肝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与结论:①双荧光素酶报告系统证实,PI3KR1野生型载体与miR-21-5p mimics共转染293T细胞时的荧光素酶活性显著低于PI3KR1突变型载体共转染组,表明miR-21-5p可靶向结合PIK3R1;②TUNEL检测结果显示:相比于(BMSCs+miR-21-5p NC)-Exos组,(BMSCs+miR-21-5p inhibitor)-Exos处理后BRL肝细胞凋亡率显著增加;与(BMSCs+miR-21-5p NC)-Exos组相比,加入AKT抑制剂LY294002之后,细胞凋亡率显著增加;③结果提示:外泌体可能通过miR-21-5p直接靶向PIK3R1激活PI3K/AKT信号通路抑制BRL大鼠肝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外泌体 miR-21-5p 肝细胞 凋亡 PIK3R1
下载PDF
卡瑞利珠单克隆抗体联合阿帕替尼治疗中晚期肝细胞癌患者疗效及预后分析
2
作者 叶萌萌 邓泽润 张韬 《实用肝脏病杂志》 CAS 2024年第1期96-100,共5页
目的探讨应用卡瑞利珠单克隆抗体联合阿帕替尼治疗中晚期肝细胞癌(HCC)患者的疗效及其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2019年6月~2021年10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中晚期HCC患者117例,其中联合治疗组65例接受卡瑞利珠单克隆抗体联合阿帕... 目的探讨应用卡瑞利珠单克隆抗体联合阿帕替尼治疗中晚期肝细胞癌(HCC)患者的疗效及其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2019年6月~2021年10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中晚期HCC患者117例,其中联合治疗组65例接受卡瑞利珠单克隆抗体联合阿帕替尼治疗,另52例接受阿帕替尼治疗。根据mRECIST评价肿瘤治疗效果,采用Kaplan-Meier法分析无进展生存期(PFS)及其影响因素,应用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影响PFS的因素。结果随访12月,联合治疗组客观缓解率(ORR)和疾病控制率(DCR)分别为44.7%和66.2%,显著高于阿帕替尼治疗组的15.4%和42.3%(P<0.05);在治疗3个月末,联合治疗组血小板(PLT)计数为81.0(51.5,145.5)×10^(9)/L,显著低于单药治疗组[107.0(69.5,191.0)×10^(9)/L,P<0.05];联合治疗组PFS为10.6(95%CI:9.986~11.16)个月,显著长于阿帕替尼组的7.9(95%CI:6.84~8.944)个月(Log-rank=12.807,P<0.05);体力活动状态(PS)、Child-Pugh评分、CNLC分期、有无肝硬化、门脉癌栓和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是影响PFS的因素(P<0.05);COX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Child-Pugh B级(HR=2.379,P=0.021)和伴有门脉癌栓(HR=3.481,P=0.003)是影响中晚期HCC患者PFS的独立危险因素,而TACE(HR=0.528,P=0.034)则是独立保护因素。结论应用卡瑞利珠单克隆抗体联合阿帕替尼治疗中晚期HCC患者能有效提高疗效,延长生存时间。对于肿瘤负荷较大的患者,加用TACE联合治疗可以帮助临床获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卡瑞利珠单克隆抗体 阿帕替尼 治疗 晚期
下载PDF
临床医学教学中感染性疾病诊、治、防新思路初探
3
作者 孙丽华 邓泽润 +2 位作者 郑嵘炅 唐莉 林海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23年第15期194-198,共5页
感染性疾病包括传染性感染病和非传染性感染病,近年来我国感染性疾病流行状况发生显著变化,临床医生在临床实践中面临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的感染性疾病的诊、治、防问题,而临床医学教学中尚未形成对感染性疾病诊治的系统性教学体系,医... 感染性疾病包括传染性感染病和非传染性感染病,近年来我国感染性疾病流行状况发生显著变化,临床医生在临床实践中面临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的感染性疾病的诊、治、防问题,而临床医学教学中尚未形成对感染性疾病诊治的系统性教学体系,医学生以及住培、专培医生对感染病的学习分散、全科性弱、系统化弱,同时感染病教学时数受限,医学生难以建立全面、系统的感染病诊、治、防思路,文章基于临床实践和教学实践探索建立了感染病诊、治、防新思路,并应用于医学生教学活动中,帮助学生掌握所有感染病的普遍规律,为提高医学生、住培、专培医生规范化诊治防感染病的综合能力、建立有效的临床思维打好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染性疾病 临床思维 临床医学 医学教学 诊治思路 医学培养
下载PDF
358例发热待查患者的临床特征分析
4
作者 韩丹 家玉 +4 位作者 孙丽华 沙尼亚·尼亚孜 邓泽润 姚磊 潘金良 《新疆医学》 2023年第4期438-441,共4页
目的 分析358例发热待查(FUO)患者临床特征,为发热待查的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自2019年1月1日-2020年1月1日收治的358例发热待查患者,将病因分为感染性疾病(259例)、非感染性发热(76例)及诊断不明... 目的 分析358例发热待查(FUO)患者临床特征,为发热待查的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自2019年1月1日-2020年1月1日收治的358例发热待查患者,将病因分为感染性疾病(259例)、非感染性发热(76例)及诊断不明(23例)3类,分析其临床特点。结果 非感染性疾病组的住院天数(16.21±11.74)较感染性疾病组(9.82±6.51)更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感染性疾病中以细菌性感染212例(81.9%)最常见,非典型病原体感染中布氏杆菌病9例(2.51%)、结核菌感染例41例(11.45%)。非感染性疾病中以未分型结缔组织病39例(51.3%)更为常见。结论 FUO患者在诊疗过程中要根据流行病史、临床表现、体征及实验室指标等进行综合分析,以尽早明确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热 不明原因 感染 非感染
下载PDF
新冠肺炎相关心肌损伤患者临床特征与危险因素
5
作者 潘金良 邓泽润 +2 位作者 姚磊 张淑芳 鲁晓擘 《新疆医学》 2023年第12期1417-1420,共4页
目的分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相关心肌损伤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发生的危险因素,为临床早期预防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23年1月1日-2023年9月30日期间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感染病·肝病中心收... 目的分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相关心肌损伤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发生的危险因素,为临床早期预防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23年1月1日-2023年9月30日期间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感染病·肝病中心收治的COVID-19患者共89例,据是否合并心肌损伤分为心肌损伤组28例,非心肌损伤组(对照组)61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分析COVID-19合并心肌损伤的危险因素。结果两组患者在年龄、危重型、体温T>39℃、心率、最低动脉血氧饱和度(SpO_(2))<93%、外周血白细胞计数(WBC)、白介素-6(IL-6)、D-二聚体、及肺部病变范围>50%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性别、吸烟、糖尿病、高血压、脑血管病、外周血淋巴细胞计数(L)、白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WBC/L)、血红蛋白(HB)、血小板(PLT)、降钙素原(PCT)、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及血清白蛋白(ALB),两组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比较,心率(OR=1.240,95%CI:1.001-1.536,P<0.05)、危重型(OR=909.017,95%CI:1.694-487769.364,P<0.05)、IL-6(OR=1.117,95%CI:1.008-1.238,P<0.05)及D二聚体水平(OR=1.010,95%CI:1.000-1.019,P<0.05),是COVID-19患者发生心肌损伤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心率快、危重型、IL-6及D-二聚体高的COVID-19患者,更易出现心肌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心肌损伤 危险因素
下载PDF
失代偿期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医院感染的相关因素分析及预防策略 被引量:13
6
作者 邓泽润 郑嵘炅 +2 位作者 唐莉 鲁晓擘 张跃新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CAS 2017年第1期34-36,共3页
目的:分析失代偿期慢性乙型肝炎(CHB)肝硬化患者医院感染的影响因素和预防策略,为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提供临床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2月至2016年2月我院收治的104例失代偿期CHB肝硬化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患者感染部位及病原... 目的:分析失代偿期慢性乙型肝炎(CHB)肝硬化患者医院感染的影响因素和预防策略,为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提供临床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2月至2016年2月我院收治的104例失代偿期CHB肝硬化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患者感染部位及病原茵构成,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医院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104例失代偿期CHB肝硬化患者发生医院感染21例(20.19%),感染部位主要以呼吸系统和腹腔为主,分别占38.10%和28.57%;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肝功能分级、并发症、血清白蛋白、侵入性操作、预防性应用抗茵药物、住院期间、白细胞与失代偿期CHB肝硬化患者医院感染密切相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住院时间、侵入性操作、血清白蛋白、肝功能分级及预防性应用抗茵药物是患者医院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住院时间、侵入性操作、血清白蛋白、肝功能分级及预防性应用抗茵药物是失代偿期CHB肝硬化患者医院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应合理应用抗茵药物,减少住院时间及侵入性操作,并改善患者的肝功能和营养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失代偿期肝硬化 肝炎 乙型 慢性 医院感染 危险因素 预防策略
下载PDF
新疆地区发热门诊现状调查 被引量:2
7
作者 邓泽润 宋玉霞 +4 位作者 杨圆圆 潘文娟 郭静 曾斌芳 鲁晓擘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0年第4期395-397,402,共4页
目的研究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状态下新疆在发热门诊设置和运行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为有效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热门诊运行模式提供参考。方法以新疆各地州50家医疗机构发热门诊设置点为研究对象,采用定量调查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调查。... 目的研究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状态下新疆在发热门诊设置和运行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为有效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热门诊运行模式提供参考。方法以新疆各地州50家医疗机构发热门诊设置点为研究对象,采用定量调查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调查。定量调查包括:对发热门诊设置和运行方式、就诊病例数、发热门诊医护人员情况、隔离病房及负压病房设置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新疆50家医疗机构发热门诊存在如下问题:(1)发热门诊设置不规范,发热门诊成立于SARS前及期间医院10家,占20%,15家医院发热门诊成立于此次疫情期间,占30%,余下的为SARS后成立的,但未运转;(2)发热病人就诊流程不明确,特别是预检分诊制度落实不到位;(3)防护物资准备不足;(4)专业人员缺乏;(5)缺少隔离病房及负压病房;43家医院(86%)有隔离病房,7家医院(14%)无隔离病房;12家医院(24%)设有负压病房;(6)2家医院发热门诊日就诊量在180人次左右,占10%,14家医院发热门诊日就诊量在10人次以下,占28%。结论医院应完善发热门诊设置、建立门诊预约系统、加强预检分诊、配备适量的防护用品、加强学科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 发热门诊 设置 现状调查
下载PDF
去甲肾上腺素与特利加压素治疗Ⅰ型肝肾综合征疗效及经济学评估的Meta分析
8
作者 邓泽润 牛旭平 +4 位作者 宁忠慧 潘珂君 鲁晓擘 张跃新 买买提艾力·吾布力 《新疆医学》 2019年第4期364-368,共5页
目的 在1型肝综合征治疗中目前特利加压素为常用药物,目前有文献研究去甲肾上腺素可改善1型Ⅰ型肝肾综合征的预后,去甲肾上腺素与特利加压素治疗Ⅰ型肝肾综合征目前仍存在争议,本文旨在评价去甲肾上腺素与特利加压素治疗Ⅰ型肝肾综合征... 目的 在1型肝综合征治疗中目前特利加压素为常用药物,目前有文献研究去甲肾上腺素可改善1型Ⅰ型肝肾综合征的预后,去甲肾上腺素与特利加压素治疗Ⅰ型肝肾综合征目前仍存在争议,本文旨在评价去甲肾上腺素与特利加压素治疗Ⅰ型肝肾综合征疗效及经济学评估,为去甲肾上腺素在Ⅰ型肝肾综合征中的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在Cochrane图书馆、MEDLINE、EMBAS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光盘数据库、中国循证医学/Cochorane中心数据库检索1989.1-2018.2有关去甲肾上腺素与特利加压素治疗Ⅰ型肝肾综合征的随机对照试验文献,并进行meta分析.结果 本次研究共纳入3篇关于去甲肾上腺素与特利加压素治疗Ⅰ型肝肾综合征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Meta结果显示:去甲肾上腺素与特利加压素在Ⅰ型肝肾综合征缓解率RR=0.95,95%CI[0.65,1.39]、15 d生存率差RR=1.08,95%CI[0.77,1.51]、血清肌酐MD:0.05mg/dL;95%CI[-0.52,0.61]、不良反应发生率RR=2.03,95%CI[0.94,4.42]差异无统计学差异.而在治疗Ⅰ型肝肾综合征的疗程中,尿量增加去甲肾上腺素组(MD:-260.04,95%CI[-482.18,-37.90]、平均动脉压增高MD:-2.9195%CI[-4.20,-1.62]优于特利加压素组.结论 去甲肾上腺素治疗Ⅰ型肝肾综合征疗效及安全性与特利加压素相似,是一个比较安全有效的药物,去甲肾上腺素费用明显低于特利加压素,但纳入文献数量及病例数少,仍需大规模的随机对照试验加以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去甲肾上腺素 特利加压素 Ⅰ型肝肾综合征 META分析
下载PDF
新冠肺炎隔离病区一线医护人员心理问题及干预 被引量:20
9
作者 姚磊 孔维蕾 +4 位作者 邓泽润 董辉 孙丽华 母代斌 鲁晓擘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0年第4期386-390,共5页
目的调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感染科隔离病区一线医护人员的心理健康状况。方法以微信问卷调查的形式完成新疆某三甲医院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感染科隔离病区95名医护人员广泛性焦虑量表(GAD-7)95份、抑郁症筛查量表(PHQ-9)92份,对问... 目的调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感染科隔离病区一线医护人员的心理健康状况。方法以微信问卷调查的形式完成新疆某三甲医院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感染科隔离病区95名医护人员广泛性焦虑量表(GAD-7)95份、抑郁症筛查量表(PHQ-9)92份,对问卷调查的结果行定量及定性研究,分析不同性别、职业、学历、职称的医护人员对疫情流行的心理应激是否存在差异以及干预效果。结果共参与问卷调查95人,其中医生34人,护士61人,采用GAD-7焦虑症筛查量表。依据得分情况分组:其中无症状47人,占49.5%;评分有焦虑症状的占多数,共有48人,占50.5%。其中轻度焦虑最多,共34人,占35.8%;中度焦虑9人,占9.5%;重度焦虑5人,占5.2%。护士比医师焦虑程度更重,学历越低,焦虑程度越重。采用PHQ-9简短抑郁严重程度测量,根据得分情况分组:其中正常48人,占53%;评分有抑郁症状的共有44人,占47%。其中轻度抑郁占比最大,共有24人,占26%;中度抑郁12人,占13%;重度抑郁7人,占8%。医师抑郁程度高于护士,学历越高,抑郁程度越重。针对中-重度心理障碍的医护人员及时请专业心理医师根据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心理辅导及干预1周后,均再行量表检测,得分均在正常值范围内。结论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感染科隔离病区一线医护人员广泛存在焦虑及抑郁,与疫情因素、工作负荷、职业危险及文化程度、对疾病的理解程度等因素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冠肺炎 医护人员 心理 抑郁 焦虑
下载PDF
妊娠晚期应用替比夫定阻断乙型肝炎病毒宫内感染疗效和安全性的系统评价 被引量:19
10
作者 陈君 孙晓风 +3 位作者 邓泽润 张跃新 周莹丽 刘浩 《实用肝脏病杂志》 CAS 2014年第3期249-254,共6页
目的:探讨在妊娠晚期应用替比夫定阻断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万方医学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知网、PubMed、ISI web of knowledge、EMbase、Cochrane Librar... 目的:探讨在妊娠晚期应用替比夫定阻断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万方医学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知网、PubMed、ISI web of knowledge、EMbase、Cochrane Library、BIOSIS Previews 等数据库,截止日期为2013年9月。参照纳入和排除标准进行文献筛选,采用 RevMan5.1软件进行Meta 分析。结果纳入文献11篇,共1241例孕妇,其中应用替比夫定602例,对照组639例;Meta 分析结果显示,随访6~12月龄婴儿,替比夫定组 HBsAg 和 HBV DNA 阳性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R=0.15,95%CI(0.08,0.28),P<0.00001;RR=0.12,95%CI(0.05,0.32),P<0.0001];替比夫定组孕妇分娩前 HBV DNA 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D=-3.86,95%CI(-4.55,-3.16),P<0.00001];替比夫定组肌酸激酶升高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D=-3.86,95%CI(-4.55,-3.16),P<0.00001],应用替比夫定孕妇所产新生儿无畸形等并发症发生。结论替比夫定能阻断 HBV 宫内感染,其应用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 替比夫定 宫内感染 孕妇 META分析
下载PDF
乙型肝炎和肝硬化患者血清血管紧张素系统的变化及其与肝纤维化的关系 被引量:10
11
作者 刘卫英 肖琳 +3 位作者 张泽高 邓泽润 鲁晓擘 张跃新 《实用肝脏病杂志》 CAS 2014年第4期352-355,共4页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血清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中血管紧张素原(AGT)、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水平与肝纤维化指标的关系。方法在180例研究对象中,正常人30例、轻度肝炎30例、中度肝炎30例和肝硬化患者90...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血清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中血管紧张素原(AGT)、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水平与肝纤维化指标的关系。方法在180例研究对象中,正常人30例、轻度肝炎30例、中度肝炎30例和肝硬化患者90例,其中肝硬化患者中Child-Pugh A级、B级和C级各30例。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AGT、AngⅡ和ACE水平;采用化学免疫法检测血清透明质酸(HA)、层粘连蛋白(LN)、Ⅲ型前胶原(PCⅢ)和Ⅳ型胶原(Ⅳ-C)水平。结果肝硬化患者血清HA、LN、PCⅢ、Ⅳ-C、AGT、AngⅡ和ACE水平分别为(350.7±124.9)ng/L、(307.3±139.5)ng/L、(280.3±141.3)ng/L、(256.25±110.42)ng/L、(3.45±0.66)ng/mL、(120.58±26.69)ng/L和(79.70±25.67)U/L,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分别为(68.8±20.7)ng/L、(58.6±20.9)ng/L、(53.0±21.1)ng/L、(47.0±21.1)ng/L、(3.0±0.4)ng/ml、(104.0±13.8)ng/L和(61.6±12.6)U/L,P<0.05];肝硬化Child-Pugh A级和B级患者血清AGT水平分别为(3.4±0.4)ng/ml和(3.3±0.6)ng/ml,均显著高于正常人(P<0.05);肝硬化Child-Pugh C级患者AngⅡ和ACE水平分别为(125.4±19.1)ng/L和(83.4±22.5)U/L,均显著高于正常人(P<0.05);AGT、AngⅡ和ACE与肝纤维化指标间均无显著性相关。结论随着肝纤维化或肝硬化病情的进展,患者血浆AGT、AngⅡ和ACE水平逐渐升高,其生理病理性作用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 肝硬化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 肝纤维化
下载PDF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流行期间发热患者的临床特征及流行病学特点 被引量:6
12
作者 张洁 郑嵘炅 +4 位作者 邓泽润 何丽 范珊 张韬 鲁晓擘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0年第3期241-245,共5页
目的总结分析2019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行期间发热患者的临床特征及流行病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日-2月18日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发热门诊就诊的3216例发热患者的临床特征及流行病学资料。结果就诊的3216例患者... 目的总结分析2019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行期间发热患者的临床特征及流行病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日-2月18日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发热门诊就诊的3216例发热患者的临床特征及流行病学资料。结果就诊的3216例患者中确诊COVID-19患者3例,占比0.09%;疑似患者257例,占比7.96%;居家隔离患者768例,占比23.88%;排除患者2188例,占比68.04%。确诊COVID-19患者中,伴随症状包括发热3例(100.0%)、咳嗽咳痰3例(100.0%)、乏力1例(33.3%)、咽痛1例(33.3%)、肌肉痛或关节痛1例(33.3%)。实验室检查提示存在血淋巴细胞计数减少,肺部CT可表现为多发斑片影、毛玻璃影等。确诊的3例COVID-19病例中武汉当地居民2例;非武汉本地居民,接触过武汉旅居者1例。结论发热门诊对确诊COVID-19的筛查至关重要,COVID-19流行期间发热及肺部表现及流行病学史对诊断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19新型冠状病毒 发热 临床表现 流行病学
下载PDF
联合血浆置换治疗对重型肝炎近期疗效的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6
13
作者 刘浩 熊静平 +6 位作者 孙静 鲁晓擘 肖琳 孙晓凤 李琴 邓泽润 张跃新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4期2728-2731,共4页
目的探讨联合血浆置换(PE)治疗对重型肝炎近期疗效的影响因素。方法对128例重型肝炎患者在内科综合治疗的基础上行PE治疗,从发病年龄、置换次数、治疗间隔时间、临床分期、肝脏基础疾病、并发症及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等因素对PE治... 目的探讨联合血浆置换(PE)治疗对重型肝炎近期疗效的影响因素。方法对128例重型肝炎患者在内科综合治疗的基础上行PE治疗,从发病年龄、置换次数、治疗间隔时间、临床分期、肝脏基础疾病、并发症及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等因素对PE治疗的疗效进行评价。结果 PE治疗有效80例,总有效率为62.5%,治疗前后血清胆红素、胆汁酸、清蛋白、凝血功能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效与无效患者的发病年龄、PE治疗次数、治疗间隔时间、肝脏基础疾病、临床分期、并发症、MELD评分、疗效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患者发病年龄、PE治疗次数、治疗间隔时间、肝脏基础疾病、临床分期、并发症的多少、MELD评分可作为判断PE治疗疗效的重要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浆置换 肝炎 治疗结果
下载PDF
疑似新冠肺炎患者临床与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被引量:4
14
作者 韩丹 郑嵘炅 +5 位作者 邓泽润 郭静 董辉 孙丽华 刘文亚 鲁晓擘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0年第4期382-385,共4页
目的研究疑似新型冠状肺炎患病毒者的临床与流行病学特征。方法以2020年1月21日-2月16日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发热门诊接诊并符合疑似新冠肺炎的患者162例为研究对象,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颁布的第6版《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 目的研究疑似新型冠状肺炎患病毒者的临床与流行病学特征。方法以2020年1月21日-2月16日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发热门诊接诊并符合疑似新冠肺炎的患者162例为研究对象,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颁布的第6版《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及新冠病毒核酸初筛结果分为确诊组和疑似组,比较两组患者流行病学、临床表现、实验室指标及肺部CT特征的差异。结果162例疑似患者中,确诊为患者3例(1.85%)。疑似组中有104例(65.41%)患者有异地旅居史或密切接触史,确诊组中2例(66.67%)有武汉旅居史,1例(33.33%)有四川旅居史。疑似组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79.25%)、咳嗽(47.80%)、乏力(42.14%),确诊组患者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66.67%)、乏力(33.33%)。两组患者血液指标(白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血红蛋白、血小板、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白介素-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疑似组比较,确诊组患者血液中降钙素原水平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确诊组患者肺部CT以外带渗出样改变为主(66.67%),疑似组患者肺部CT异常改变128例(80.50%),其中双肺病变76例(47.80%),多发病变85例(53.46%),渗出样病变107例(67.30%)。疑似组患者中47例转往专科病区诊治(29.56%),112例居家医学观察14 d(70.44%),经随访目前体温均恢复正常,不适症状得以改善,预后良好。结论新冠肺炎的临床表现及影像学表现多样,易漏诊及误诊,精准诊断需依赖流行病学、临床表现、核酸检测、实验室检查及肺部CT的综合判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 疑似患者 临床特征 流行病学史
下载PDF
不同抗凝药物在双重胆红素吸附联合血浆置换对肝衰竭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比较 被引量:2
15
作者 张洁 赵成燕 +4 位作者 郑嵘炅 邓泽润 孙丽华 姚磊 鲁晓擘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2年第2期150-154,共5页
目的观察不同抗凝药物在双重胆红素吸附联合血浆置换(Dual plasma molecule adsorption+Plasma exchange DPMAS+PE)治疗肝衰竭中抗凝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收集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感染病肝病中心2020年9月30日—2021年3月31日收治的8... 目的观察不同抗凝药物在双重胆红素吸附联合血浆置换(Dual plasma molecule adsorption+Plasma exchange DPMAS+PE)治疗肝衰竭中抗凝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收集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感染病肝病中心2020年9月30日—2021年3月31日收治的83例次各种疾病所导致的肝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对使用普通肝素及低分子肝素钠抗凝进行双重胆红素吸附联合血浆置换的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两组不同抗凝药物在人工肝治疗前后各项实验室指标及出血和血栓风险。结果两组不同抗凝模式的非生物型人工肝治疗肝衰竭均可以改善患者肝功能、纤维蛋白原及C-反应蛋白(CRP)(P<0.05)。普通肝素组较低分子肝素钠组更易形成血栓(P<0.05)。低分子肝素钠组较普通肝素组对于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延长时间改善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分子肝素钠组较普通肝素组对于谷丙转氨酶(ALT)及谷草转氨酶(AST)下降水平改善明显(P<0.05)。普通肝素组下降较低分子肝素钠组对于CRP下降水平改善明显(P<0.05)。结论两组不同抗凝模式非生物型人工肝对肝衰竭治疗均有一定疗效,低分子肝素钠组较普通肝素组更能降低患者转氨酶水平。普通肝素组较低分子肝素钠组患者易导致血栓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分子肝素钠 人工肝支持系统 肝衰竭 抗凝方式
下载PDF
利用股深动脉介入法治疗下肢缺血的解剖学观测 被引量:2
16
作者 张胜昌 黄秀峰 +1 位作者 赵爽 邓泽润 《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 2007年第5期691-693,共3页
目的为利用股深动脉介入法治疗下肢缺血性疾病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采用成人尸体标本65具(男35,女30),解剖、观察股深动脉的起点、分支与吻合;测量外径、夹角和可游离长度;观察股深动脉的毗邻关系。结果股深动脉起始部外径为5.53±1... 目的为利用股深动脉介入法治疗下肢缺血性疾病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采用成人尸体标本65具(男35,女30),解剖、观察股深动脉的起点、分支与吻合;测量外径、夹角和可游离长度;观察股深动脉的毗邻关系。结果股深动脉起始部外径为5.53±1.15mm;旋股内侧动脉深支和旋股外侧动脉升支的外径分别为3.14±0.65mm和2.96±0.47mm,与主干的夹角分别约85.2±14.5°和135.3±12.5°。在股三角中部,由前向后依次为隐神经和股动脉、股静脉,股深静脉和股深动脉者占74.37%,股深动脉前后还与一些小静脉和纤维索相邻。结论股深动脉可用来治疗下肢缺血性疾病,但与附近血管神经的关系复杂,容易造成多发性血管损伤;旋股内侧动脉深支和旋股外侧动脉升支可作为介入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首选血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动脉 解剖学 下肢 缺血/治疗 放射学 介入性
下载PDF
炎症因子动态变化在失代偿期肝硬化合并脓毒血症中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3
17
作者 姚磊 郑嵘炅 +3 位作者 邓泽润 刘浩 张跃新 鲁晓擘 《新疆医学》 2019年第8期793-796,共4页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超敏C反应蛋白(High-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Hs-CRP)和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的动态变化对失代偿期肝硬化合并脓毒血症患者预后的预测评估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超敏C反应蛋白(High-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Hs-CRP)和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的动态变化对失代偿期肝硬化合并脓毒血症患者预后的预测评估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住院就诊于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感染性疾病中心诊断为失代偿期肝硬化合并脓毒血症的患者62例,根据患者28天的预后分为存活组27例和死亡组35例,所有患者分别于入院后第1、3、5、7 d采用化学发光法、免疫比浊法检测血清PCT、Hs-CRP、IL-6水平,同时对患者进行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Ⅱ,APACHEⅡ)评估。对存活组和死亡组患者各项指标进行差异性分析,评估炎症因子水平的动态变化对失代偿期肝硬化合并脓毒血症患者预后的预测和判断价值。结果存活组与死亡组相比,存活组第1、3 d PCT[(78.64±34.13)和(65.72±22.45)]、Hs-CRP[(957.82±454.21)和(766.68±405.89)]和IL-6[(878.56±257.96)和(759.21±314.70)],与死亡组PCT[(89.12±44.563)和(70.32±40.87)]、Hs-CRP[(922.57±366.21)和(834.13±565.04)]和IL-6[(980.77±354.43)和(860.09±400.78)]比较Hs-CRP[(309.67±210.30)和(119.74±80.34)]和IL-6[(470.33±109.55)差异无统计学差异,第5和7天PCT[(31.19±9.05)和(9.12±3.65)]、(90.75±67.25)],与死亡组PCT[(53.17±25.44)和(40.57±12.33)]、Hs-CRP[(709.29±514.07)和(667.21±415.29)]和IL-6[(809.76±407.31)和(734.06±508.7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显著差异,存活组显著低于死亡组。结论PCT、Hs-CRP、IL-6的动态检测可用于预测失代偿期肝硬化合并脓毒症患者的预后,治疗过程中PCT、Hs-CRP、IL-6水平持续下降,提示预后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血症 肝硬化 降钙素原 白细胞介素-6 超敏C 反应蛋白
下载PDF
不同血管活性药物对ARDS合并感染性休克患者血流动力学、容量反应性及肾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2
18
作者 谢军 李发鹏 +3 位作者 邓泽润 柴亚歌 李丹丹 彭鹏 《疑难病杂志》 CAS 2018年第10期1122-1126,1131,共6页
目的比较去甲肾上腺素(NE)和特利加压素(TP)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合并感染性休克患者血流动力学、容量反应性及肾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2月—2018年2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急救创伤中心收治ARDS合并感染性休克患者76例... 目的比较去甲肾上腺素(NE)和特利加压素(TP)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合并感染性休克患者血流动力学、容量反应性及肾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2月—2018年2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急救创伤中心收治ARDS合并感染性休克患者76例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TP组(38例)和NE组(38例),在给予抗感染、抗休克、机械通气、对症支持等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分别应用TP和NE作为缩血管药物。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心指数(CI)和氧合指数(PaO2/FiO2),治疗后患者的液体输入量、尿量和容量反应性情况,治疗前后的乳酸、血肌酐(SCr)水平和乳酸清除率(LCR),并记录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TP组、NE组的MAP和PaO2/FiO2升高(F=39. 731、24. 329、29. 013、12. 356,P均=0. 000),HR和CVP降低(F=7. 099、15. 144、4. 162、12. 077,P均=0. 000),而CI无明显变化(P> 0. 05);治疗48 h后,TP组HR和CVP低于NE组(t=2. 103、2. 504,P=0. 039、0. 014),MAP和PaO2/FiO2高于NE组(t=2. 357、1. 999,P=0. 021、0. 049),而CI无统计学差异(P> 0. 05)。治疗后,TP组、NE组患者的液体输入量和尿量情况均有改善(F=74. 322、45. 934、61. 412、23. 195,P均=0. 000),其中治疗48 h后TP组明显优于NE组(F=4. 958、5. 669,P=0. 028、0. 019);2组治疗后的容量反应阳性率均明显升高(χ2=14. 976、5. 811,P=0. 001、0. 005),其中,TP组明显高于NE组(χ2=4. 212,P=0. 040)。治疗后TP组SCr较治疗前明显降低(F=2. 778,P=0. 028),而NE组无明显变化(P> 0. 05)。治疗后,2组的乳酸水平降低(F=29. 929、12. 411,P=0. 000、0. 007),LCR升高(F=245. 711、151. 032,P均=0. 000),且TP组治疗72 h后较NE组改善更显著(F=27. 710、55. 381,P=0. 000、0. 000)。2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7. 89%vs. 10. 53%,χ2=0. 560,P=0. 377)。结论与去甲肾上腺素相比,应用特利加压素治疗ARDS合并感染性休克,能够有效改善血流动力学指标,更有效持久地维持血压,明显提高氧合指数和容量反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休克 感染性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特利加压素 去甲肾上腺素 容量反应性
下载PDF
双重血浆分子吸附系统联合半量血浆置换治疗肝衰竭的短期疗效分析 被引量:8
19
作者 李新婷 姚瑶 +4 位作者 家玉 姚磊 邓泽润 郑嵘炅 鲁晓擘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2年第2期155-159,共5页
目的分析双重血浆分子吸附系统联合半量血浆置换(Double plasma molecular absorb+Plasma exchange,DPMAS+PE)对肝衰竭治疗的短期疗效。方法选取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感染中心2019年1月1日-12月31日收治的128例肝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 目的分析双重血浆分子吸附系统联合半量血浆置换(Double plasma molecular absorb+Plasma exchange,DPMAS+PE)对肝衰竭治疗的短期疗效。方法选取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感染中心2019年1月1日-12月31日收治的128例肝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内科综合治疗的60例患者为对照组,采用双重血浆分子吸附系统联合半量血浆置换(DPMAS+PE)治疗的68例患者为试验组。分析比较两组患者入院7 d后白细胞计数(WBC)、血红蛋白(HB)、血小板(PLT)、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白蛋白(ALB)、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间接胆红素(IBiL)、r-谷氨酸转肽酶(GT)、凝血功能包括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国际标准化比率(INR)、PT活动度(PTA%)、血浆纤维蛋白原(FIB)、炎症指标包括降钙素原(PCT)、白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的水平。患者出院后电话随访90 d,记录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及存活率。结果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试验组治疗后WBC水平升高,ALB、DBiL、IBiL水平均下降,PCT、IL-6、CRP水平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T、APTT、PTA%、FIB、IN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后出院7 d内死亡6例,14 d死亡13例,28 d死亡15例,90 d死亡18例,失访1例。试验组治疗后出院7 d内死亡10例,14 d死亡11例,28 d死亡16例,90 d死亡16例,失访2例。结论双重血浆分子吸附系统联合半量血浆置换治疗肝衰竭能改善患者肝功能及凝血功能水平,提高患者存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衰竭 双重血浆分子吸附系统联合半量血浆置换 存活率 生化指标
下载PDF
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再出血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7
20
作者 揭方荣 郑嵘炅 +4 位作者 邓泽润 潘珂君 努力比亚 唐莉 鲁晓擘 《肝脏》 2017年第8期729-732,共4页
目的探讨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再出血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我院163例肝硬化失代偿期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2年内是否有再次发生消化道出血分为两组(将发生消化道出血次数≥2次者归为再出血组... 目的探讨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再出血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我院163例肝硬化失代偿期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2年内是否有再次发生消化道出血分为两组(将发生消化道出血次数≥2次者归为再出血组,仅发生1次消化道出血者归为未再出血组)。比较两组相关临床资料,通过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再出血的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再出血组血红蛋白水平为(82.71±27.12)g/L,未再出血组血红蛋白水平为(92.58±26.97)g/L;再出血组血钠浓度(<125mmol/L、≥125~<130 mmol/L、≥130~<135 mmol/L、≥135 mmol/L分别为1.7%、7.6%、16.9%、73.7%),未再出血组血钠浓度(<125 mmol/L、≥125~<130 mmol/L、≥130~<135 mmol/L、≥135 mmol/L分别为0%、0%、11.1%、88.9%);再出血组肝功能Child-Pugh分级(A级、B级、C级分别为21.2%、53.4%、25.4%),未再出血组肝功能ChildPugh分级(A级、B级、C级分别为46.7%、35.6%、17.8%);再出血组门静脉血栓形成情况(有、无血栓分别为20.3%、79.7%),未再出血组门静脉血栓形成情况(有、无血栓分别为2.2%、97.8%);再出血组腹水情况(有、无腹水分别为65.3%、34.7%),未再出血组腹水情况(有、无腹水分别为35.6%、64.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两组间血钠浓度(OR值0.353、95%CI 1.110~7.230、P=0.029),门静脉血栓形成情况(OR值10.646、95%CI0.012~0.742、P=0.025),有无腹水情况(OR值3.401、95%CI0.139~0.624、P=0.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血红蛋白、肝功能Child-Pugh分级可能是2年内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再出血的影响因素;低钠血症、门静脉血栓形成、腹水征是2年内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再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 再出血 危险因素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