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秸秆炭协助蚯蚓堆肥条件下污泥中重金属时间性变化特征
1
作者 王兴明 章珍 +3 位作者 储昭霞 董鹏 梁淑英 邓瑞来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28-537,共10页
为降低生活污泥中重金属迁移性和有效性,提高其利用率,以某市生活污水处理厂剩余污泥为研究对象,设置污泥单独堆肥为对照组,添加蚯蚓和不同比例玉米秸秆炭(0%、2%、4%、6%和8%),探究秸秆炭协助蚯蚓堆肥条件下污泥中重金属浓度及其有效... 为降低生活污泥中重金属迁移性和有效性,提高其利用率,以某市生活污水处理厂剩余污泥为研究对象,设置污泥单独堆肥为对照组,添加蚯蚓和不同比例玉米秸秆炭(0%、2%、4%、6%和8%),探究秸秆炭协助蚯蚓堆肥条件下污泥中重金属浓度及其有效态的时间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堆肥时间增加(0~30 d),污泥pH和总氮(TN)浓度先升高后降低,总有机碳(TOC)浓度逐渐降低,电导率(EC)先降低后升高,总磷(TP)和总钾(TK)浓度逐渐增加,堆肥结束时,pH、TOC浓度和TN浓度分别较初始值平均降低6.38%、20.24%和13.44%;重金属Cd、Zn和Pb浓度先降低后升高,Cu、Ni和Cr浓度先升高后降低;重金属Cd、Cu、Ni和Zn有效态浓度先降低后升高,Cr和Pb有效态浓度先升高后降低,堆肥10 d时,Cd、Cu、Ni和Zn有效态浓度较初始值降低最多,平均降低40.99%、30.65%、16.23%和3.17%。秸秆炭的添加能改善污泥弱酸性环境,提高TK浓度,降低EC和TOC、TN、TP浓度;污泥中重金属(除Pb外)浓度及其有效态(除Cu和Pb外)浓度均随秸秆炭添加比例的增加而降低。通过相关性和逐步回归分析得出,秸秆炭协助蚯蚓堆肥主要通过改变污泥pH及EC与TOC、TP浓度影响重金属有效态浓度,且添加8%玉米秸秆炭时污泥中重金属浓度和有效态浓度降低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生活污泥 蚯蚓堆肥 玉米秸秆炭 重金属
下载PDF
探究市政园林工程的坡面绿化施工
2
作者 邓瑞来 《花卉》 2023年第14期79-81,共3页
坡面绿化施工是园林工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一定的观赏性特征,可以有效提升园林绿化工程的植被覆盖率,但坡面自然条件很容易受雨水冲刷的影响,所以地质环境也容易出现下降问题。为此,对市政园林工程的坡面绿化施工进行研究,就市政园... 坡面绿化施工是园林工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一定的观赏性特征,可以有效提升园林绿化工程的植被覆盖率,但坡面自然条件很容易受雨水冲刷的影响,所以地质环境也容易出现下降问题。为此,对市政园林工程的坡面绿化施工进行研究,就市政园林坡面绿化施工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提出了相应的坡面绿化施工技术与养护策略,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市政园林工程 坡面绿化施工 绿色植物 水土保持 修剪管理
下载PDF
安徽庐江庐南矾山治理区受损山体植被生态修复技术与效果评价
3
作者 周安云 吴盾 +4 位作者 张乾 胡广青 邓瑞来 马庆华 赵春梅 《安徽地质》 2023年第1期54-59,共6页
本文在收集有关资料、跟踪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庐江县庐南矾山治理区受损现状、成因、治理途径及植被生态修复效果从不同角度进行了系统性评价与综合分析,总结了受损山体有关生态治理措施、植被修复技术优缺点,并给出了相应的改进建议,... 本文在收集有关资料、跟踪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庐江县庐南矾山治理区受损现状、成因、治理途径及植被生态修复效果从不同角度进行了系统性评价与综合分析,总结了受损山体有关生态治理措施、植被修复技术优缺点,并给出了相应的改进建议,提出了受损山体的植被生态修复新的治理模式,为提升我省同类型的受损山体植被生态修复奠定了理论基础与实践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受损山体 植被生态修复 效果评价 庐南矾山
下载PDF
‘粉色记忆’玉簪组培快繁技术初探
4
作者 陈锦锦 马庆华 +2 位作者 凌皖北 周振华 邓瑞来 《园艺与种苗》 CAS 2023年第11期15-17,75,共4页
[目的]研究‘粉色记忆’玉簪植物的离体快繁技术。[方法]以‘粉色记忆’玉簪叶片作为外植体进行快繁,研究不同灭菌方法、激素浓度配比对玉簪愈伤组织的诱导、增殖,芽增殖和生根的影响。[结果]外植体最佳消毒方法为用0.5%二氯异氰尿酸钠... [目的]研究‘粉色记忆’玉簪植物的离体快繁技术。[方法]以‘粉色记忆’玉簪叶片作为外植体进行快繁,研究不同灭菌方法、激素浓度配比对玉簪愈伤组织的诱导、增殖,芽增殖和生根的影响。[结果]外植体最佳消毒方法为用0.5%二氯异氰尿酸钠溶液消毒15 min,愈伤组织诱导最佳培养基为MS+1.0 mg/L TDZ+1.0 mg/L 2,4-D,愈伤组织增殖最佳培养基为MS+2.0 mg/L 6-BA+0.5 mg/L NAA,芽增殖最佳培养基为MS+1.0 mg/L TDZ+1.0 mg/L 2,4-D,生根最佳培养基为1/2 MS+0.1 mg/L NAA。[结论]该研究不仅可以丰富皖北地区的玉簪资源,满足市场需求,还可以提供玉簪组培实践依据和理论指导,为筛选优良无性系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簪 组织培养 叶片组培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