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海绵城市建设对地下水影响研究综述 被引量:5
1
作者 邓若晨 孟侃 +4 位作者 姜媛 杨庆 朱振洲 刘辛初 石筱芃 《城市地质》 2020年第3期312-319,共8页
海绵城市低影响开发(LID)措施的提出对解决城市水资源环境问题具有良好的正面效果,现阶段国内也进入了海绵城市建设的热潮。海绵城市的核心在于雨水资源的回收利用,而雨水的收集和快速下渗过程中是否会对城市地下水造成负面影响值得探... 海绵城市低影响开发(LID)措施的提出对解决城市水资源环境问题具有良好的正面效果,现阶段国内也进入了海绵城市建设的热潮。海绵城市的核心在于雨水资源的回收利用,而雨水的收集和快速下渗过程中是否会对城市地下水造成负面影响值得探讨。现有研究中学者研究的热点大多放在海绵城市的内涵、概念以及低影响开发(LID)措施工程设计上,而对海绵城市建设对地下水的影响研究较少,这对我国海绵城市理论研究和实践的发展不利。在综述国内外低影响开发(LID)措施对地下水的水位和水质影响现状的基础上,以低影响开发(LID)措施的功能、效果及其影响机制为依据评价了单元LID设施对地下水的影响程度,提出构建海绵城市地表水和地下水的耦合模型,模拟地下水水位动态变化和溶质运移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绵城市 LID 雨水入渗 地下水 数值模拟
下载PDF
基于随机森林模型判别矿井涌(突)水水源 被引量:10
2
作者 郝谦 武雄 +3 位作者 穆文平 邓若晨 胡博远 高原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6期6411-6418,共8页
快速准确判别矿井涌(突)水水源对保障矿井安全生产有重要意义。近年来人类的活动对不同含水层的影响与日俱增,为提高矿井涌(突)水水源判别的准确性,提出选取地下水中7种常见离子浓度,和能够充分反映人类活动痕迹的硝酸根离子浓度及化学... 快速准确判别矿井涌(突)水水源对保障矿井安全生产有重要意义。近年来人类的活动对不同含水层的影响与日俱增,为提高矿井涌(突)水水源判别的准确性,提出选取地下水中7种常见离子浓度,和能够充分反映人类活动痕迹的硝酸根离子浓度及化学需氧量作为水化学判别指标,采用随机森林模型进行矿井涌(突)水水源判别。为验证选取指标和判别方法的有效性,以大孤山铁矿为例,将数据输入随机森林模型进行100次交叉验证,并将验证结果与支持向量机模型和极限学习机模型进行比较。结果表明,随机森林模型预测结果稳定性较强,预测正确率不容易波动;随机森林在建模过程中参数拥有宽广的适应范围。树的棵数为50时,训练误差趋于稳定,改变树的棵数对预测结果没有实际影响,而其余二者对参数选取较为敏感;随机森林的参数可以通过袋外数据(OOB)错误率简单地得到,而其余二者参数调整时需要通过交叉验证的方式才可以取得;随机森林对训练样本进行验证,正确率可达100%,对测试样本进行验证,正确率可达97.38%,两项精度均优于支持向量机与极限学习机;随机森林模型拥有更高的预测精度和鲁棒性,在矿井涌(突)水水源判定方面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来源 矿井涌(突)水 水化学成分 随机森林
下载PDF
现代汉语“来”“去”的功能视角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何伟 邓若晨 《外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31-35,共5页
本文从系统功能语言学加的夫语法视角对现代汉语“来”“去”进行探讨,目的是明确“来”“去”在不同情况下承担的语义及句法功能。本文提出:“来”“去”在体现施事和受事的物理位移时,系小句中的谓体;体现趋近或远离发话者的方式时,... 本文从系统功能语言学加的夫语法视角对现代汉语“来”“去”进行探讨,目的是明确“来”“去”在不同情况下承担的语义及句法功能。本文提出:“来”“去”在体现施事和受事的物理位移时,系小句中的谓体;体现趋近或远离发话者的方式时,系状语;体现动作的持续意义时,系谓体延长成分;体现动作发生的时间意义时,系助动词;体现目的意义时,系不定式;作为衬字出现时,系语气词;体现约数意义时,系数量词组中的调节词。此外,类固定短语“越来越……”中的“越来越”作为整体,体现程度愈发加深的意义,系性质词组中的程度调节词;“……来……去”作为一个整体,体现动作在空间位移上的反复意义,系小句中的谓体;“……了去了”中的“了去了”作为一个整体,体现性质程度加深或数量变化的意义,系性质词组中的程度调节词或数量词组中的量额调节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的夫语法 “来” “去” 语义功能 句法功能
下载PDF
北京城市副中心海绵城市建设对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 被引量:5
4
作者 姜媛 杨庆 +2 位作者 李海军 邓若晨 任永强 《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 CSCD 2022年第3期30-34,39,共6页
以城市副中心北运河西岸湿地(甘棠大桥段)作为典型面状海绵体,利用2018年5月—9月采集的300组地表水和地下水监测数据,分析典型海绵体地下水水化学特征及形成机制,探讨不同含水层之间水力联系,并以Cl-为指示因子,结合其他水化学指标研... 以城市副中心北运河西岸湿地(甘棠大桥段)作为典型面状海绵体,利用2018年5月—9月采集的300组地表水和地下水监测数据,分析典型海绵体地下水水化学特征及形成机制,探讨不同含水层之间水力联系,并以Cl-为指示因子,结合其他水化学指标研究分析典型面状海绵体建设背景下地下水与地表水之间的交互作用及影响程度。结果显示,在垂向上,10 m、20 m含水层地下水之间联系密切,且受大气降水影响明显;在平面上,地表水对10 m、20 m含水层组地下水的影响距离为90 m~120 m,地表水对30 m含水层组地下水的影响距离为80 m~90 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 水化学特征 海绵城市建设 环境影响评价 北京城市副中心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