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胰腺脂肪浸润的CT诊断及与代谢综合征关系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邢国凤 李晓阳 +2 位作者 李会菊 赵林 张德江 《山西医药杂志》 CAS 2015年第15期1761-1763,共3页
胰腺脂肪浸润是指在胰腺外分泌腺体的组织间质中有脂肪细胞出现,导致胰腺酶释放减少,胰腺外分泌功能下降。目前临床上用于诊断胰腺脂肪浸润的手段多为影像学检查,包括腹部超声、CT和磁共振成像(MRI)。CT检查对脂肪组织的敏感性和特异... 胰腺脂肪浸润是指在胰腺外分泌腺体的组织间质中有脂肪细胞出现,导致胰腺酶释放减少,胰腺外分泌功能下降。目前临床上用于诊断胰腺脂肪浸润的手段多为影像学检查,包括腹部超声、CT和磁共振成像(MRI)。CT检查对脂肪组织的敏感性和特异性都很强,而且脂肪组织的CT值为负值,极具有特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外分泌 脂肪浸润 CT诊断 代谢综合征 脂肪组织 脂肪细胞 磁共振成像 影像学检查 脂代谢异常 高血糖
下载PDF
胰腺脂肪浸润的CT诊断与胰岛素抵抗的关系 被引量:2
2
作者 邢国凤 李晓阳 +2 位作者 李会菊 赵林 张德江 《山西医药杂志》 CAS 2015年第14期1641-1643,共3页
胰腺脂肪浸润,又称胰腺脂肪替代、胰腺脂肪增多症等,该病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发病率高于发展中国家,各年龄段均可发病[1]。其早期常无明显临床症状,而中晚期腺体因大部分被脂肪组织替代,胰腺酶生成减少,引起胰腺外分泌功能障碍。... 胰腺脂肪浸润,又称胰腺脂肪替代、胰腺脂肪增多症等,该病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发病率高于发展中国家,各年龄段均可发病[1]。其早期常无明显临床症状,而中晚期腺体因大部分被脂肪组织替代,胰腺酶生成减少,引起胰腺外分泌功能障碍。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 ,IR )是指正常量的胰岛素起不到正常的降低血糖的作用,是糖尿病、高血脂、高血压、肥胖等多种代谢性疾病的共同发病基础[2]。胰岛素抵抗和胰岛B细胞功能障碍易导致代谢综合征和2型糖尿病。胰腺脂肪浸润常与IR相伴发生。目前对于胰腺脂肪浸润国内外尚无统一的诊断标准。而随着影像学技术的发展,CT 在胰腺疾病的诊断中表现出明显优势,根据CT 表现结合患者临床特点及实验室检查等,可提高诊断的准确率。本研究采用无创CT 扫描评估研究对象胰腺脂肪浸润情况,分析胰腺脂肪浸润与IR的关系,为有效降低IR及2型糖尿病(T2DM )的发生提供新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岛素抵抗 脂肪浸润 诊断标准 胰腺酶 CT 细胞功能障碍 2型糖尿病 INSULIN
下载PDF
周围型肺癌的CT成像及病理特征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3
3
作者 邢国凤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2016年第4期58-61,共4页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与周围型肺癌螺旋CT征象及病理特征的关系,为周围型肺癌的临床诊治及判断预后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经手术或穿刺病理证实的周围型肺癌患者83例,采集其螺旋CT表现及病理资料和经免疫组化SP法检测的VEG...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与周围型肺癌螺旋CT征象及病理特征的关系,为周围型肺癌的临床诊治及判断预后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经手术或穿刺病理证实的周围型肺癌患者83例,采集其螺旋CT表现及病理资料和经免疫组化SP法检测的VEGF表达信息。结果共63例周围型肺癌患者VEGF呈阳性表达,阳性率为75.9%(63/83),VEGF表达与周围型肺癌的病理分型无关(P>0.05),而与病理分级呈明显相关(P<0.05),VEGF的表达与瘤体直径的大小(≥3cm)、棘突征、血管集束征、深分叶征、淋巴结转移、胸膜侵犯及肺癌的强化程度均有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 VEGF的表达与周围型肺癌的病理分级及瘤体的大小、棘突征、胸膜侵犯等螺旋CT征象相关,提示VEGF的表达在周围型肺癌的发生、发展中及肿瘤浸润转移上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可反映肿瘤的恶性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围型肺癌 CT成像 病理特征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下载PDF
胰腺脂肪浸润的CT诊断及临床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2
4
作者 李晓阳 邢国凤 +3 位作者 赵林 张德江 李会菊 王玲玲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0年第10期1475-1477,共3页
目的:探讨胰腺脂肪浸润的CT诊断价值以及与高血糖、2型糖尿病、高血脂、脂肪肝以及高血压的相关性分析。方法:总结50例胰腺脂肪浸润患者的血糖、血脂值及脂肪肝、高血压的发生情况,设立对照组并与之对比分析。结果:50例胰腺脂肪浸润患者... 目的:探讨胰腺脂肪浸润的CT诊断价值以及与高血糖、2型糖尿病、高血脂、脂肪肝以及高血压的相关性分析。方法:总结50例胰腺脂肪浸润患者的血糖、血脂值及脂肪肝、高血压的发生情况,设立对照组并与之对比分析。结果:50例胰腺脂肪浸润患者,患者的血糖升高37例、确诊2型糖尿病(T2DM)32例,血脂升高48例,高血压42例、脂肪肝50例。与对照组差别显著(P<0.001)。结论:CT能够准确诊断胰腺和肝脏脂肪浸润;胰腺脂肪浸润与高血糖、2型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脂肪肝存在高度相关;研究结果能为该类患者临床诊断与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 脂肪浸润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术前增强CT检查与淋巴结转移相关性在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诊断中的研究 被引量:17
5
作者 赵林 李会菊 +4 位作者 李晓阳 邢国凤 张德江 陈旭荣 杜雅君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2015年第4期70-73,共4页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术前增强CT检查提供的信息和淋巴结转移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术前曾进行增强CT检查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224例,根据增强CT检查提供的信息比较各组间淋巴结转移率。结果 224例患者中有110例肿瘤直径〈3cm,术后...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术前增强CT检查提供的信息和淋巴结转移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术前曾进行增强CT检查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224例,根据增强CT检查提供的信息比较各组间淋巴结转移率。结果 224例患者中有110例肿瘤直径〈3cm,术后淋巴结病理检查出现转移47例(42.7%);肿瘤直径3~7cm 99例,术后淋巴结病理检查出现转移73例(73.7%);肿瘤直径〉7cm 15例,发生淋巴结转移15例(100%);三组间淋巴结转移率显著有差异性。癌灶轻度强化者120例,其中病理检查出现淋巴结转移的77例(64.2%);癌灶明显强化者104例,其中病理检查出现淋巴结转移85例(81.7%);两组间淋巴结转移率差异有显著性。淋巴结最小直径≤1.0cm者88例,其中病理检查出现淋巴结转移41例(46.6%);〉1.0cm者136例,淋巴结转移99例(72.8%);两组间淋巴结转移率差异有显著性。经多因素分析发现,非小细胞型肺癌的肿瘤大小、淋巴结最小直径、淋巴结肿大位置是CT诊断淋巴结转移的独立预测因子,但肿瘤CT增强情况不是独立预测因子。133例经CT检查发现的淋巴结肿大的非小细胞型肺癌患者中,上肺叶发生淋巴结转移的比例较高,其中左上肺叶最高,且比其他部位肺叶更易出现纵隔淋巴结转移。结论术前增强CT检查,肿瘤大小和淋巴结大小、CT增强程度、淋巴结肿大部位均与淋巴结转移有一定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术前增强CT 淋巴结转移 非小细胞肺癌 相关性
下载PDF
肺部癌性空洞与其他空洞的CT诊断及鉴别诊断 被引量:12
6
作者 赵林 李会菊 +4 位作者 李晓阳 邢国凤 张德江 陈旭荣 杜雅君 《海南医学》 CAS 2015年第9期1295-1298,共4页
目的探讨肺部癌性空洞和其他空洞的CT表现特点及其鉴别要点,提高各种疾病空洞的诊断率。方法选取本院就诊的81例伴有空洞的肺疾病患者,采用回顾性研究分析空洞发生的部位、大小、内容物、壁厚度等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该81例患者中,... 目的探讨肺部癌性空洞和其他空洞的CT表现特点及其鉴别要点,提高各种疾病空洞的诊断率。方法选取本院就诊的81例伴有空洞的肺疾病患者,采用回顾性研究分析空洞发生的部位、大小、内容物、壁厚度等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该81例患者中,肺癌、肺结核、肺脓肿、干酪性肺结核、肺霉菌感染和肺囊肿的空洞位于病灶中心的比例分别为23.8%(10/42)、73.6%(14/19)、25%(2/8)、20%(1/5)、100%(5/5)和50%(1/2);肺癌和肺结核空洞位置偏心的比率分别为76.2%和26.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现空洞部位上叶以干酪性肺炎为最高,为80%,肺癌和肺脓肿部位下叶的比率分别为69.0%和12.5%,两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空洞平均直径的测量结果:肺癌和干酪性肺炎两者数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癌与其他类型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壁CT强化幅度结果:肺癌与肺脓肿、肺癌与肺霉菌感染CT幅度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癌与其他类型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壁平均厚度结果:肺癌、肺结核和肺脓肿的空洞壁平均厚度均比较高。肺癌与肺结核、肺脓肿进行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部空洞性病变的发生部位、空洞壁的厚度及形态对鉴别伴肺癌空洞与其他肺疾病空洞具有诊断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计算机体层摄影 空洞 肺疾病
下载PDF
MSCT在急性肾后性肾梗阻中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8
7
作者 张立君 李晓阳 +2 位作者 张德江 邢国凤 赵林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2年第5期860-862,共3页
急性肾梗阻在临床多见.分为肾前性、肾性以及肾后性三种。
关键词 肾脏 肾后性肾梗阻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CT肿瘤血管成像在周围型肺癌中的定性诊断价值分析 被引量:7
8
作者 赵林 李会菊 +4 位作者 李晓阳 邢国凤 张德江 陈旭荣 杜雅君 《山西医药杂志》 CAS 2015年第22期2635-2637,共3页
在孤立性肺结节的CT鉴别诊断中,形态学表现有重要的作用。同时,部分周围型肺癌患者开展的螺旋CT增强扫描动脉期图像上,可见到病灶内或周边纠集的异常血管影,被称为肿瘤血管成像。为探讨肿瘤血管成像的病理诊断基础,结合CT肿瘤血管成像... 在孤立性肺结节的CT鉴别诊断中,形态学表现有重要的作用。同时,部分周围型肺癌患者开展的螺旋CT增强扫描动脉期图像上,可见到病灶内或周边纠集的异常血管影,被称为肿瘤血管成像。为探讨肿瘤血管成像的病理诊断基础,结合CT肿瘤血管成像的特点,进一步加以病理研究分析,从而分析肿瘤血管成像对周围型肺癌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意义和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围型肺癌 血管成像 CT 孤立性肺结节 鉴别诊断 定性诊断价值 血管影 孤立性结节 动脉期扫描 增强扫描动脉期
下载PDF
胰腺脂肪浸润与胰岛素抵抗关系的临床与CT分析 被引量:4
9
作者 马杰 李晓阳 +4 位作者 邢国凤 张立君 崔志超 赵亚婷 张景华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12年第17期161-163,共3页
目的探讨胰腺脂肪浸润与胰岛素抵抗(IR)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多层螺旋CT(MSCT)对所有研究对象进行上腹部扫描并分析其临床资料,将60例胰腺脂肪浸润患者与对照组对比研究,观察IR的发生情况。结果胰腺脂肪浸润组与对照组相比较,IR的发生... 目的探讨胰腺脂肪浸润与胰岛素抵抗(IR)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多层螺旋CT(MSCT)对所有研究对象进行上腹部扫描并分析其临床资料,将60例胰腺脂肪浸润患者与对照组对比研究,观察IR的发生情况。结果胰腺脂肪浸润组与对照组相比较,IR的发生率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胰腺脂肪浸润患者存在明显脂代谢紊乱,临床表现为胰腺脂肪浸润,提示胰腺脂肪浸润与IR彼此之间存在着相互发生和发展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岛素抵抗 胰腺脂肪浸润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小肠非霍奇金淋巴瘤的CT影像分析 被引量:3
10
作者 李晓阳 李会菊 +3 位作者 邢国凤 张德江 赵林 胡文俭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2008年第24期2261-2263,共3页
目的探讨CT对小肠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小肠NHL患者,术前均行CT检查,分析其CT表现。结果10例CT表现为:肠腔扩大,类似瘤样扩张改变;6例表现为肠壁增厚,肠腔狭窄;9例显示夹心面包征。结论小肠NHL... 目的探讨CT对小肠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小肠NHL患者,术前均行CT检查,分析其CT表现。结果10例CT表现为:肠腔扩大,类似瘤样扩张改变;6例表现为肠壁增厚,肠腔狭窄;9例显示夹心面包征。结论小肠NHL的CT征象具有一定的特征性,借助CT表现可对患者做出正确诊断和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瘤 非霍奇金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下载PDF
单侧隐匿性肾衰竭的临床探讨与MSCT分析 被引量:4
11
作者 李晓阳 李雅丽 +4 位作者 李建强 赵林 李会菊 马拓 邢国凤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7年第9期1752-1756,共5页
目的通过MSCT分析单侧性、隐匿性肾衰竭的发生和发展情况,提高临床医师对单侧隐匿性肾衰竭的认识程度,做到对单侧隐匿性急性肾衰竭的早期诊断与治疗,减少和避免单侧隐匿性肾衰竭的发生和发展。方法收集单侧急性匿性急性肾衰竭病例50例,... 目的通过MSCT分析单侧性、隐匿性肾衰竭的发生和发展情况,提高临床医师对单侧隐匿性肾衰竭的认识程度,做到对单侧隐匿性急性肾衰竭的早期诊断与治疗,减少和避免单侧隐匿性肾衰竭的发生和发展。方法收集单侧急性匿性急性肾衰竭病例50例,均为肾后性肾梗阻患者,临床追随6个月~6年,所有病例的临床和MSCT扫描检查资料完整。本研究组病例均经临床保守治疗(手术治疗者除外)。本组50例中:单侧输尿管结石患者27例;单侧肾盂输尿管连接部狭窄(UPJO)患者6例;下腔静脉后输尿管3例;子宫内膜癌术后转移累及一侧输尿管4例;卵巢癌术后一侧盆腔转移累及同侧输尿管7例;膀胱癌累及一侧输尿管3例;收集所有患者实验室生化常规检查资料以及临床最后诊断信息以及鉴别诊断信息。结果 MSCT检查:单侧急性肾后性肾梗阻50例(100%),所有病例临床诊断中未涉及急性肾衰竭;研究组50例MSCT追随6个月~6年复查结果:患侧肾萎缩34例(68%);实验室生化常规检查资料肌酐、尿素氮(Cr、BUN)正常(100%)。结论隐匿性急性肾衰竭若无及时治疗,会发展为慢性隐匿性肾衰竭,肾萎缩、肾功能丧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脏 肾衰竭 隐匿性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代谢综合征患者腹部脏器改变的MSCT观察 被引量:3
12
作者 李晓阳 邢国凤 +1 位作者 赵林 张德江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1年第5期776-778,共3页
本文报告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MS)50例,旨在探讨MS与腹部脏器改变的关联性,为临床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疗效判定以及预防保健提供可靠的依据。1材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患者50例,男性26例,女性24例,年龄25~60岁。临床表现:腹型... 本文报告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MS)50例,旨在探讨MS与腹部脏器改变的关联性,为临床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疗效判定以及预防保健提供可靠的依据。1材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患者50例,男性26例,女性24例,年龄25~60岁。临床表现:腹型肥胖、胸闷、气短、头晕以及多饮、多食、多尿。对照组50例,男性25例,女性25例,年龄23~60岁。MS病例收集标准:采用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关[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代谢综合征 肝脏 胰腺 肾脏 脂肪浸润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对胸部孤立性纤维瘤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4
13
作者 李会菊 李晓阳 +2 位作者 邢国凤 张德江 付敬华 《海南医学》 CAS 2015年第6期828-830,共3页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对胸部孤立性纤维瘤(SFTP)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和肿瘤病理学确诊的8例SFTP患者的临床症状、螺旋CT影像特点,并与组织病理学结果进行对照。结果所有8例患者病变均位于脏层胸膜,CT平扫显示6例肿块边界光...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对胸部孤立性纤维瘤(SFTP)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和肿瘤病理学确诊的8例SFTP患者的临床症状、螺旋CT影像特点,并与组织病理学结果进行对照。结果所有8例患者病变均位于脏层胸膜,CT平扫显示6例肿块边界光整,1例边缘呈分叶状,1例呈不规则形状;5例密度较均匀,3例肿块中心有低密度区。6例行对比增强后4例不均匀强化,2例强化均匀,其中3例肿块内出现增强的血管。病理学检查显示,肿瘤由梭形细胞构成,有多种排列方式;免疫组化Vimentin(+)7例、CD34(+)8例、bcl-2阳性(+)8例,Sl00(-)7例。结论 SFTP患者的CT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CT检查对SFTP的定位以及明确肿瘤与周围组织结构的关系有一定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膜 孤立性纤维瘤 计算机断层摄影
下载PDF
周围型肺癌CT征象与Ki67、p53表达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5
14
作者 史利红 李会菊 邢国凤 《海南医学》 CAS 2015年第11期1616-1618,共3页
目的探讨周围型肺癌CT征象与Ki67、p53表达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至2014年3月在门诊检查并经术后病理证实的周围型肺癌患者68例,全部患者应用64层螺旋CT平扫或增强扫描进行肺癌的CT征象判断,测定每个患者蜡块组织中Ki67、p53... 目的探讨周围型肺癌CT征象与Ki67、p53表达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至2014年3月在门诊检查并经术后病理证实的周围型肺癌患者68例,全部患者应用64层螺旋CT平扫或增强扫描进行肺癌的CT征象判断,测定每个患者蜡块组织中Ki67、p53的表达量,探寻不同CT征象与Ki67、p53表达量的相关性。结果有棘状突起征象的p53阳性表达比例高(χ2=4.60,P=0.032),有毛刺征的p53、Ki67阳性结果比例均高,有相关性(χ2=5.49,P=0.001 9;χ2=4.27,P=0.039),有磨玻璃征的p53阴性比例高,有相关性(χ2=8.22,P=0.004),有淋巴结转移征象的p53阳性结果比例高,有相关性(χ2=11.2,P=0.001),有分叶征与Ki67阴性结果比例高,有相关性(χ2=5.56,P=0.018),其他CT征象与p53、Ki67表达量无相关性。结论棘状突起、毛刺征、磨玻璃征和淋巴结转移征象与Ki67、p53表达有相关性,为肺癌不同征象诊断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围型肺癌 CT征象 KI67 P53
下载PDF
特殊转移瘤的CT诊断 被引量:2
15
作者 李晓阳 张德江 +3 位作者 赵林 李骥 邢国凤 胡文俭 《CT理论与应用研究(中英文)》 2005年第3期46-50,共5页
目的:分析转移瘤的特殊CT表现,提高CT对转移瘤诊断能力。方法::对3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有原发肿瘤,头部、盆腔、肝脏、肺部出现转移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头部转移瘤的特殊表现为结节状及斑片状钙化性转移;盆腔、肝脏转移瘤斑片状... 目的:分析转移瘤的特殊CT表现,提高CT对转移瘤诊断能力。方法::对3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有原发肿瘤,头部、盆腔、肝脏、肺部出现转移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头部转移瘤的特殊表现为结节状及斑片状钙化性转移;盆腔、肝脏转移瘤斑片状钙化性转移;肺转移瘤的特殊表现为钙化性转移、空洞及空泡样转移。其中头颅结节状钙化性转移15例,斑片状钙化性转移5例;盆腔及肝脏斑片状钙化性转移各1例;肺空洞样转移6例,空泡样转移4例。结论::结合临床和CT征象,可对表现特殊的转移瘤做出正确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肿瘤 转移瘤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分析胰岛素抵抗与非酒精性脂肪肝及代谢综合征的关系 被引量:1
16
作者 马杰 李晓阳 +5 位作者 王宇 张立君 崔志超 邢国凤 张景华 赵亚婷 《河北医药》 CAS 2012年第17期2611-2612,共2页
目的探讨胰岛素抵抗(IR)与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以与代谢综合征(MS)之间的关系。方法将60例IR患者(IR组)与60例健康体检人群(对照组)对比研究,采用多层螺旋CT(MSCT)对所有研究对象进行肝脏检查,观察肝脏的CT表现和患者临床以及实验室数... 目的探讨胰岛素抵抗(IR)与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以与代谢综合征(MS)之间的关系。方法将60例IR患者(IR组)与60例健康体检人群(对照组)对比研究,采用多层螺旋CT(MSCT)对所有研究对象进行肝脏检查,观察肝脏的CT表现和患者临床以及实验室数据,并分别与对照组比较。结果 IR组与对照组比较,非酒精性脂肪肝以及代谢综合征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R患者存在明显脂代谢紊乱,临床表现为肝脏脂肪浸润和代谢综合征,提示NAFLD、MS与IR彼此之间存在着相互发生和发展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岛素抵抗 非酒精性脂肪肝 代谢综合征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下载PDF
黏膜相关型淋巴瘤的CT诊断
17
作者 李晓阳 张德江 +2 位作者 邢国凤 赵林 胡文俭 《河北医药》 CAS 2009年第4期437-438,共2页
目的分析黏膜相关型淋巴瘤的CT表现,探讨影像学对其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手术、病理证实的黏膜相关型淋巴瘤病例,均为非霍奇金淋巴瘤(NHL),术前均行CT检查。结果15例黏膜相关型淋巴瘤病例,其中小肠黏膜相关型淋巴瘤8例,鼻腔... 目的分析黏膜相关型淋巴瘤的CT表现,探讨影像学对其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手术、病理证实的黏膜相关型淋巴瘤病例,均为非霍奇金淋巴瘤(NHL),术前均行CT检查。结果15例黏膜相关型淋巴瘤病例,其中小肠黏膜相关型淋巴瘤8例,鼻腔鼻窦黏膜相关型淋巴瘤5例,肺黏膜相关型淋巴瘤2例。小肠黏膜相关型淋巴瘤表现为肠壁增厚、肠腔扩大;鼻腔黏膜相关型淋巴瘤表现为鼻甲增大、鼻甲骨质虫蚀状破坏,鼻窦骨质破坏以及窦腔内软组织肿块;肺黏膜相关型淋巴瘤表现为同一部位不易消散的、缓慢进展的节段性炎症,炎症区域支气管气像正常。结论黏膜相关性淋巴瘤影像表现特异性不强,但有一些影像表现可提示诊断,有利于患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瘤 黏膜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小肠黏膜相关型淋巴瘤的CT诊断
18
作者 李晓阳 邢国凤 +2 位作者 张德江 赵林 胡文俭 《河北医药》 CAS 2009年第8期977-978,共2页
关键词 淋巴瘤 小肠 CT
下载PDF
血液系统疾病中肾脏的影像学改变 被引量:1
19
作者 李建强 李晓阳 +3 位作者 赵林 李会菊 邢国凤 马拓 《山西医药杂志》 CAS 2018年第7期769-772,共4页
血液系统疾病在临床为常见病、多发病,常并发肾脏损害,部分患者往往因急性肾功能衰竭或急、慢性肾脏损害为首诊入院治疗。但是通过医学影像分析血液病患者肾脏以及肾周间隙异常改变或者以肾脏和肾周间隙异常改变分析其对血液系统疾病诊... 血液系统疾病在临床为常见病、多发病,常并发肾脏损害,部分患者往往因急性肾功能衰竭或急、慢性肾脏损害为首诊入院治疗。但是通过医学影像分析血液病患者肾脏以及肾周间隙异常改变或者以肾脏和肾周间隙异常改变分析其对血液系统疾病诊断价值的研究尚未见公开报道。本文通过多层螺旋CT(MSCT)和高场强磁共振(MR)分析血液系统疾病患者在肾脏以及肾周间隙的异常影像学改变,观察血液系统疾病肾脏损害的影像学表现,总结血液系统疾病肾脏以及肾周间隙的影像学特征;反之,通过对肾脏以及肾周间隙影像学异常改变的观察和分析,影像科医生应该提示临床医生警惕血液方面疾病的可能性以及该血液系统疾病在肾脏方面所造成的损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肾脏损害 血液系统疾病 影像学改变 血液病患者 急性肾功能衰竭 肾周间隙 临床医生 影像学表现
下载PDF
鼻咽癌首诊误诊为中耳乳突炎的临床与CT分析
20
作者 马杰 李晓阳 +2 位作者 张德江 邢国凤 赵林 《医学综述》 2009年第20期3189-3190,共2页
目的分析鼻咽癌误诊为中耳乳突炎病例的临床以及CT资料,探讨误诊原因。方法本组15例患者先后分别进行中耳乳突骨算法CT扫描和软组织算法CT扫描或利用存储原始数据的光盘进行软组织算法重建。结果15例鼻咽癌患者经临床医师首诊均诊断为... 目的分析鼻咽癌误诊为中耳乳突炎病例的临床以及CT资料,探讨误诊原因。方法本组15例患者先后分别进行中耳乳突骨算法CT扫描和软组织算法CT扫描或利用存储原始数据的光盘进行软组织算法重建。结果15例鼻咽癌患者经临床医师首诊均诊断为中耳乳突炎,首次CT诊断为慢性中耳乳突炎6例,发现并且诊断鼻咽癌伴中耳乳突积液9例;同组第2次软组织算法鼻咽扫描均诊断鼻咽癌伴中耳乳突积液。结论少数鼻咽癌首发临床症状与中耳乳突炎极其相似,首诊极易误诊。临床症状孤立、临床医师诊断武断、CT医师阅片不全面为误诊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咽癌 中耳乳突炎 电子计算机体层摄影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