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吸烟对开放楔形胫骨高位截骨术后截骨间隙骨愈合影响的Meta分析
1
作者 许挺 邢基斯 赵立连 《中医正骨》 2023年第7期30-33,45,共5页
目的:系统评价吸烟对开放楔形胫骨高位截骨术(high tibial osteotomy,HTO)后截骨间隙骨愈合的影响。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Pub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中国知网、维普网和万方数据库收录的有关吸烟对开放楔形HTO术后截骨间隙骨愈... 目的:系统评价吸烟对开放楔形胫骨高位截骨术(high tibial osteotomy,HTO)后截骨间隙骨愈合的影响。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Pub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中国知网、维普网和万方数据库收录的有关吸烟对开放楔形HTO术后截骨间隙骨愈合影响的研究文献,检索时限为数据库建库至2022年6月30日。由2名研究人员独立按照纳入和排除标准对相关文献进行筛选和数据提取,采用纽卡斯尔-渥太华量表进行文献质量评价后,采用RevMan5.4软件进行Meta分析,并采用漏斗图进行发表偏倚分析。结果:共检索到35篇文献,经过逐层筛选最终纳入5篇文献,均为英文文献。Meta分析结果显示,吸烟组开放楔形HTO术后截骨间隙骨不愈合率高于非吸烟组[RR=2.52,95%CI(1.72,3.67),P=0.000]。结论:吸烟会增加开放楔形HTO术后截骨间隙骨不愈合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截骨术 胫骨 吸烟 骨折愈合 专题Meta分析
下载PDF
多点反馈管理预防膝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患者医院感染效果观察
2
作者 梁钰英 李冬妹 +3 位作者 黄素珍 吴红玉 邢基斯 钟傲雪 《齐鲁护理杂志》 2023年第2期162-164,共3页
目的:探讨多点反馈管理对膝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患者医院感染的预防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1日~2022年3月31日行膝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的98例患者作为观察组,行多点反馈管理;选取2020年10月1日~12月31日行膝关节镜下前交叉... 目的:探讨多点反馈管理对膝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患者医院感染的预防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1日~2022年3月31日行膝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的98例患者作为观察组,行多点反馈管理;选取2020年10月1日~12月31日行膝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的98例患者作为对照组,行常规管理。比较两组医院感染发生率及相关手术指标,比较两组手术室空气、台面及各种机械设备细菌培养合格率,比较两组感控质量,随机抽取5名手术室护理人员考核实行多点反馈管理前后业务水平。结果:观察组院内感染总发生率、手术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手术室空气、物品表明、医护人员卫生手及内固定植入器械等细菌培养合格率高于对照组(P<0.05);人员管理、环境管理、无菌操作及风险防控等感控管理质量及手术室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均提升(P<0.05)。结论:多点反馈管理可有效提高手术室感染防控质量,提升工作人员整体素质,降低院内感染率,缩短患者住院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点反馈管理 膝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 医院感染 手术室管理
下载PDF
伤科黄水促进大鼠创伤创面愈合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2
3
作者 邢基斯 陈志维 《临床医学工程》 2010年第2期10-12,共3页
目的研究伤科黄水促进大鼠背部开放创面愈合的作用机理。方法雌性SD大鼠45只,体重250g~300g,随机分为伤科黄水组、呋喃西林组和生理盐水组。手术造模形成大鼠背部开放创面模型,术后每日分别以相应药物作用于创面。于第3、5、7、9、15... 目的研究伤科黄水促进大鼠背部开放创面愈合的作用机理。方法雌性SD大鼠45只,体重250g~300g,随机分为伤科黄水组、呋喃西林组和生理盐水组。手术造模形成大鼠背部开放创面模型,术后每日分别以相应药物作用于创面。于第3、5、7、9、15天对大鼠背部修复组织行大体及光镜观察;计算创面愈合率;检测大鼠血清TNF-α含量。结果伤科黄水组较对照组创面组织水肿轻、肉芽生长快、创面结痂快、修复疤痕薄;术后第3、7、15天创面愈合率明显提高(P<0.05);光镜观察见成纤维细胞及新生毛细血管增生多,炎性细胞浸润早;大鼠血清中TNF-α含量明显增高(P<0.05)。结论伤科黄水具有显著促进创伤创面愈合的作用,并与TNF-α水平适度增高存在一定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科黄水 创伤创面 肿瘤坏死因子-Α 机理
下载PDF
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失血综合管理的探讨 被引量:33
4
作者 冯宗权 陈志维 +3 位作者 王全兵 邢基斯 陈希聪 陈坚锋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829-831,共3页
[目的]通过全膝关节置换术后运用石膏托固定、冰敷、弹力绷带等综合管理和单纯弹力绷带包扎后出血量的比较,评估减少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出血的综合管理的疗效。[方法]自2006年1月~2008年8月107例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患者,按入院顺序分别... [目的]通过全膝关节置换术后运用石膏托固定、冰敷、弹力绷带等综合管理和单纯弹力绷带包扎后出血量的比较,评估减少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出血的综合管理的疗效。[方法]自2006年1月~2008年8月107例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患者,按入院顺序分别随机进入综合管理组和对照组,其中综合管理组54例、对照组53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况均具有可比性,术后综合管理组用弹力绷带包扎,石膏固定膝关节伸直位,髋关节抬高35°,并行持续冰敷。对照组仅用弹力绷带包扎下肢伸直位放置。对其术后2h、12h、24h的失血量进行统计分析。记录两组术后2h、12h、24h的失血量。[结果]综合管理组2h、12h、24h的平均失血量分别为170ml(85~505ml)、210ml(105~560ml)、260ml(110~580ml),明显低于对照组280ml(110~900ml)、320ml(115~930ml)、390ml(170~970ml),两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通过对TKR术后进行石膏托固定、冰敷、弹力绷带等综合管理明显减少失血,综合管理组与对照组相比术后失血平均减少33.3%,是一种简单易行价廉有效的减少TKR术后失血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围手术期 膝关节 置换 出血量
下载PDF
关节镜下Bankart损伤修复联合Remplissage填塞术治疗合并Hill-Sachs缺损的成年人复发性肩关节前脱位 被引量:5
5
作者 邢基斯 卢明峰 +2 位作者 赵立连 傅楚滢 何利雷 《中国骨伤》 CAS CSCD 2021年第6期497-503,共7页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Bankart损伤修补术联合Remplissage填塞术治疗复发性肩关节前脱位合并Hill-Sachs损伤的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3月至2019年3月行关节镜下Bankart损伤修复治疗关节盂骨缺损<20%的复发性肩关节前脱位...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Bankart损伤修补术联合Remplissage填塞术治疗复发性肩关节前脱位合并Hill-Sachs损伤的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3月至2019年3月行关节镜下Bankart损伤修复治疗关节盂骨缺损<20%的复发性肩关节前脱位患者106例,其中男76例,女30例;年龄18~45(27.3±8.6)岁;左肩59例,右肩47例。手术前后采用肩关节主动活动度评估关节活动范围(range of motion,ROM),采用美国肩肘外科协会(American Shoulder and Elbow Surgeons,ASES)评分,Constant-Murley评分及肩关节功能Rowe评分对肩关节功能和稳定性进行评估。结果:所有患者获得随访,均取得满意疗效,术后随访时间21~60(41.5±18.5)个月。1例术后出现感染,再次关节镜清理后感染控制,其余患者均未出现感染、关节腔积血及再脱位等临床并发症。肩关节前屈上举由术前的(158.33±15.72)°提高至末次随访的(169.43±10.04)°,内旋由术前T7(T4-T10)改变至末次随访T8(T5-T10);平均体侧外旋、外展90°外旋分别由术前(58.46±15.51)°及(99.37±14.09)°减小至末次随访的(53.18±14.90)°及(92.52±13.10)°。ASES评分、Constant-Murley评分及Rowe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结论:关节镜下Bankart损伤修补联合Remplissage填塞术治疗合并Hill-Sachs缺损的成年人复发性肩关节前脱位临床效果满意,虽然外旋功能较术前减弱,但能够有效重建肩关节功能,避免术后再脱位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镜 肩关节 脱位 Hill-sachs损伤
下载PDF
Endobutton袢钢板与Rigidfix横穿钉股骨端固定自体腘绳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的转归 被引量:15
6
作者 赵立连 卢明峰 +3 位作者 邢基斯 何利雷 许挺 王昌兵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359-365,共7页
背景:固定方式的选择是影响前交叉韧带重建预后的重要因素,Endobutton袢钢板和Rigidfix横穿钉作为目前应用较为广泛的2种股骨端悬挂固定装置,它们的优点是固定强度大,肌腱与骨隧道接触面积大,有利于腱-骨愈合等。但这2种固定方法本身在... 背景:固定方式的选择是影响前交叉韧带重建预后的重要因素,Endobutton袢钢板和Rigidfix横穿钉作为目前应用较为广泛的2种股骨端悬挂固定装置,它们的优点是固定强度大,肌腱与骨隧道接触面积大,有利于腱-骨愈合等。但这2种固定方法本身在临床疗效、骨隧道扩大等方面是否存在差异还有争议。目的:探讨Endobutton袢钢板与Rigidfix横穿钉股骨端固定自体腘绳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术后的转归。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6月至2017年12月开展前交叉韧带重建并进行了第2次关节镜探查的270例病例。所有患者对治疗方案均知情同意,且得到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根据股骨端固定方式将患者分成2组,Endobutton组150例采用Endobutton袢钢板行自体腘绳肌腱股骨端固定重建前交叉韧带;Rigidfix组120例采用Rigidfix横穿钉行自体腘绳肌腱股骨端固定重建前交叉韧带,2组胫骨端均采用Bioabsorbable Interference Screw+AO空心钉固定。采用MRI测量2组骨隧道扩大情况,采用Lysholm评分、国际膝关节文献委员会评分、Tenger评分表及抽屉试验、Lachman试验、轴移试验、KT-1000关节测量仪评价膝评价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及稳定性;术后1年二次关节镜探查时观察移植物连续性、移植物滑膜覆盖情况以及关节内是否有异常结构。结果与结论:①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4-44个月;②术后1年Endobutton组股骨端和胫骨端骨隧道扩大均较Rigidfix组明显(P <0.05);③术后1年2组患者术后Lysholm评分、Tegner评分、国际膝关节文献委员会评分均较术前改善(P <0.05),2组间术后评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0.05);④术后1年2组膝关节活动度对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⑤二次探查前2组患者前抽屉试验、Lachman试验、轴移试验情况对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0.05);Endobutton组KT-1000侧-侧差值为(1.12±1.20) mm,Rigidfix组KT-1000侧-侧差值为(1.23±0.91)mm,2组对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⑥二次关节镜探查示Endobutton组患者移植物完全吸收1例、移植物磨损11例;Rigidfix组患者移植物完全吸收2例,移植物磨损15例,2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0.05);⑦二次探查时移植物滑膜覆盖程度Endobutton组优59例,良61例,差30例;Rigidfix组优47例,良49例,差24例,2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0.05);⑧Endobutton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为2.6%,Rigidfix组为6.6%,2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⑨结果表明,Endobutton袢钢板与Rigidfix横穿钉股骨端固定自体腘绳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效果相当,二次探查移植物滑膜覆盖及连续性无明显差异;但与Rigidfix横穿钉系统相比,股骨端采用Endobutton固定更易引起骨隧道扩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镜 前交叉韧带 自体腘绳肌 二次探查 固定 并发症
下载PDF
青蒿油纳米脂质体制剂对痤疮致病菌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18
7
作者 李向阳 朱宇同 +5 位作者 王艳芳 符林春 黄真炎 黄进梅 邢基斯 王冠军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04年第2期122-124,共3页
【目的】比较青蒿油纳米脂质体和青蒿油的体外抑菌作用。【方法】通过制备不同浓度的青蒿油和青蒿油纳米脂质体的药物培养基,分别观察其对痤疮丙酸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糠秕孢子菌的抑菌效应。【结果】青蒿油纳米脂质体的最低有效浓度... 【目的】比较青蒿油纳米脂质体和青蒿油的体外抑菌作用。【方法】通过制备不同浓度的青蒿油和青蒿油纳米脂质体的药物培养基,分别观察其对痤疮丙酸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糠秕孢子菌的抑菌效应。【结果】青蒿油纳米脂质体的最低有效浓度为0.648mg/L,而阳性对照药青蒿油的最低有效浓度为6.48mg/L,在0.648mg/L浓度时仅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抑制作用。【结论】通过纳米脂质体的制备工艺,可以增强青蒿油的抑菌疗效,减少用药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蒿油纳米脂质体制剂 痤疮致病菌 抑制作用 中药
下载PDF
同种异体肌腱重建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效果及免疫排斥反应 被引量:13
8
作者 涂泽松 梁立雪 邢基斯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5期2190-2196,共7页
背景:自体肌腱移植重建膝关节前交叉韧带已广泛应用,但是供区容易出现并发症,现今膝关节前交叉韧带重建越来越多的应用同种异体肌腱移植,同种异体肌腱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替代材料。目的:观察关节镜下同种异体肌腱移植重建膝关节前交叉... 背景:自体肌腱移植重建膝关节前交叉韧带已广泛应用,但是供区容易出现并发症,现今膝关节前交叉韧带重建越来越多的应用同种异体肌腱移植,同种异体肌腱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替代材料。目的:观察关节镜下同种异体肌腱移植重建膝关节前交叉韧带的临床疗效及免疫排斥反应。方法: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患者120例,按随机数表法随机分为自体肌腱组及异体肌腱组,每组各60例。自体肌腱组植入患膝同侧的股薄肌腱+半腱,异体肌腱组植入同种异体肌腱前交叉韧带重建。随访2年,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Lachman试验结果、Lysholm和Larson评分及免疫排斥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与结论:①两组韧带韧带重建后2年Lysholm评分和Larson评分均显著高于重建前,两组重建2年后Lysholm评分、Larson评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②两组病例末次随访时,膝关节活动度均恢复至正常,无伸膝滞缺、屈膝受限;③两组Lachman试验末次随访时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④异体肌腱移植免疫排斥反应出现的比率与自体肌腱移植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但整体趋势上免疫排斥反应出现的比率比自体肌腱重建组高;⑤结果说明,与自体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相比较,同种异体肌腱有着相似的临床疗效,且免疫排斥反应不大,临床上可根据患者的病情及主观要求灵活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植 膝关节 前交叉韧带 排斥反应 组织工程 组织构建 异体肌腱移植 重建前交叉韧带 临床疗效 免疫排斥反应
下载PDF
影响膝关节置换术术后膝前痛的相关因素 被引量:9
9
作者 邹勇根 陈志维 +1 位作者 冯宗权 邢基斯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1428-1430,共3页
目的探讨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arthro plasty,TKA)术后膝前痛的发生率及其相关因素。方法自2007年1月~2010年1月128例在我院初次单侧膝关节置换术的骨性关节炎患者,入院后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64例,安装骨水泥型髌... 目的探讨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arthro plasty,TKA)术后膝前痛的发生率及其相关因素。方法自2007年1月~2010年1月128例在我院初次单侧膝关节置换术的骨性关节炎患者,入院后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64例,安装骨水泥型髌骨假体;对照组64例,仅作髌骨去神经化处理,不做髌骨置换;观察2组患者膝前痛的发生率。术前膝关节内、外翻畸形和膝关节置换术后膝前痛的关系。结果所有患者随访6~24月,平均16.5月。实验组患者膝前痛发生率10.9/%(7/64),对照组膝前痛发生率为14.1%(9/64);两组比较无显著差异。膝内、外翻畸形患者,TKA术后膝前痛的发生率为21.2%(11/52)。结论 TKA术中在置换髌骨,并不能降低膝前痛的发生率。术前膝内、外翻畸形患者术后膝前痛并发症的发生率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置换术 并发症 膝前痛
下载PDF
弹力绷带加压包扎联合低分子肝素对全髋关节置换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影响 被引量:10
10
作者 何利雷 陈逊文 +3 位作者 赵立连 邢基斯 许挺 余力为 《生物骨科材料与临床研究》 CAS 2016年第5期55-57,61,共4页
目的 探讨弹力绷带下肢加压包扎联合低分子肝素(Low molecular weight heparin,LMWH)预防全髋关节置换(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归分析2014年1月-2015年1... 目的 探讨弹力绷带下肢加压包扎联合低分子肝素(Low molecular weight heparin,LMWH)预防全髋关节置换(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归分析2014年1月-2015年10月初次行全髋关节置换病例120例,所有患者皆使用低分子肝素抗凝以预防血栓形成,根据术后下肢是否采用弹力绷带加压包扎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记录并观察术前血小板(Platelet,PL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总胆固醇(Cholesterol,CHOL)、手术时间及术后引流量;采用彩色多普勒检查评估深静脉血栓形成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基线特征一致,具有可比性。术前两组PLT、APTT、PT、TG、FIB、CHOL及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0.05)。观察组术后引流量高于对照组,但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0.05)。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观察组少于对照组,但两组经卡方检验,差异无显著性意义(〉0.05)。结论 弹力绷带下肢加压包扎联合低分子肝素预防THA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与单独使用低分子肝素比较无明显统计学差异,其是否能够明显减少DVT数量尚需扩大样本量进行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静脉血栓 弹力绷带 加压包扎 低分子肝素 全髋髋关节置换
下载PDF
二期翻修治疗人工髋关节假体周围感染 被引量:5
11
作者 邹勇根 冯宗权 +2 位作者 邢基斯 彭智浩 罗璇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690-693,共4页
目的探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感染二期翻修手术疗效和假体再植入时机。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6年1月~2010年1月在我院采用二期翻修术治疗人工髋关节术后感染15例(15髋)。一期手术彻底清创,取出感染假体,植入自制万古霉素骨水泥占... 目的探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感染二期翻修手术疗效和假体再植入时机。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6年1月~2010年1月在我院采用二期翻修术治疗人工髋关节术后感染15例(15髋)。一期手术彻底清创,取出感染假体,植入自制万古霉素骨水泥占位器;3~6月后二期手术,再次清创,取出骨水泥占位器后,9例植入骨水泥型,6例植入非骨水泥型假体。术后随访9~46个月(平均25个月)。结果 15例患者均未发现感染复发、假体松动和脱位等。治疗前Harris评分平均为40.3分(22~55分),一期手术后Harris评分平均为54.0分(45~65分)。二期翻修后Harris评分平均为88.2分(68~94分)。结论二期翻修手术治疗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感染,能有效控制感染,关节功能明显改善,临床效果满意。一期手术后间隔3~6月再二期手术为恰当的手术时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期翻修 关节置换 感染
下载PDF
前交叉韧带重建后早期关节感染的诊断与治疗 被引量:4
12
作者 王昌兵 卢明峰 +4 位作者 何利雷 邢基斯 许挺 赵立连 刘效仿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5期5592-5599,共8页
背景:前交叉韧带重建后感染是少见但后果可能严重的并发症,对于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感染的诊断标准及治疗流程尚没有统一标准。目的:探讨前交叉韧带重建后关节感染的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研究符合佛山市中医院的相关伦理要求,患者对病... 背景:前交叉韧带重建后感染是少见但后果可能严重的并发症,对于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感染的诊断标准及治疗流程尚没有统一标准。目的:探讨前交叉韧带重建后关节感染的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研究符合佛山市中医院的相关伦理要求,患者对病历资料用于试验分析均知情同意。回顾性分析接受前交叉韧带重建的148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对高度怀疑术后感染病例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治疗方法及临床预后情况进行观察,分析总结适宜的临床诊断与治疗方法。结果与结论:①前交叉韧带重建后发生关节感染的共有38例,临床表现以发热或局部切口溃破并均伴有关节肿痛、局部肤温升高,超敏C-反应蛋白、红细胞沉降率升高,细菌培养阳性率较低;②治疗为积极的静脉抗生素治疗和关节镜下滑膜清理并置管冲洗引流;③所有病例均治愈,随访12个月,关节活动及功能良好;④结果说明,对前交叉韧带重建后高度怀疑关节感染的病例作出积极的诊断及治疗,可获得良好的预后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交叉韧带 前交叉韧带重建 超敏C-反应蛋白 红细胞沉降率 关节镜
下载PDF
关节镜下治疗PalmerⅠB型三角纤维软骨复合体损伤的近期疗效观察 被引量:8
13
作者 许挺 赵立连 +2 位作者 张朝鸣 邢基斯 何利雷 《广东医学》 CAS 2018年第S2期119-121,共3页
目的探讨腕关节镜技术在治疗PalmerⅠB型三角纤维软骨复合体损伤的临床应用疗效。方法收集采用腕关节镜技术镜下治疗17例PalmerⅠB型三角纤维软骨复合体损伤患者,在镜下进行三角纤维软骨复合体部分切除、缝合术等治疗。术后记录关节活... 目的探讨腕关节镜技术在治疗PalmerⅠB型三角纤维软骨复合体损伤的临床应用疗效。方法收集采用腕关节镜技术镜下治疗17例PalmerⅠB型三角纤维软骨复合体损伤患者,在镜下进行三角纤维软骨复合体部分切除、缝合术等治疗。术后记录关节活动范围、并发症等。采用改良Mayo评分评估腕关节功能。结果术后17例患者腕关节疼痛均有明显缓解,握力改善。术后腕关节活动度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改良Mayo腕关节功能评分较术前显著提高(P<0.05)。1例术后出现神经症状,拆线后症状逐渐消失;1例TFCC成形术后原有疼痛消失,但手术瘢痕处压痛。结论腕关节镜下治疗PalmerⅠB型TFCC损伤具有创伤小、康复快等优势,术后短期可获得良好的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角纤维软骨复合体 关节镜 短期疗效
下载PDF
第四代Oxford单髁置换术对膝关节内侧间室骨关节炎患者的疗效评估及步态分析 被引量:5
14
作者 何利雷 赵立连 +3 位作者 卢明峰 许挺 邢基斯 王昌兵 《生物骨科材料与临床研究》 CAS 2020年第4期21-25,共5页
目的探讨第四代Oxford单髁置换术对膝关节内侧间室骨关节炎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步态恢复的影响。方法将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收治并符合标准的30例(30膝)膝关节内侧间室骨关节炎患者纳入研究并作为试验组,另外再纳入20例(20膝)膝关... 目的探讨第四代Oxford单髁置换术对膝关节内侧间室骨关节炎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步态恢复的影响。方法将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收治并符合标准的30例(30膝)膝关节内侧间室骨关节炎患者纳入研究并作为试验组,另外再纳入20例(20膝)膝关节正常的志愿者作为本研究的正常组。试验组患者接受第四代Oxford单髁置换术,正常组研究对象不做任何治疗干预,仅作为观测指标对照。本研究观测指标主要包括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膝关节学会评分系统(KSS)、美国WOMAC骨关节炎指数评分、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评分(HSS评分)和步态分析运动学参数。比较试验组在术前、术后6个月及术后12个月的观测指标的差异,并分别与正常组作比较。结果试验组患者术前、术后6个月及术后12个月3个时间段两两之间的VAS评分、HSS评分、WOMAC评分以及KSS评分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术前、术后6个月及术后12个月的步态分析各运动学参数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除最大前位移和最大内位移在术后6个月及术后12个月两个时间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之外,其他步态分析各运动学参数在3个时间段两两之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在术后12个月与正常组步态分析各运动学参数相比,最大伸直角、最大内位移和最大外位移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其余各步态分析各运动学参数差异仍然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选择适当的病例和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的前提下,第四代Oxford单髁置换术对膝关节内侧间室骨关节炎患者的近、中期疗效满意,术后患者关节功能更接近生理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津单髁置换术 膝关节内侧间室骨关节炎 疗效评估 步态分析
下载PDF
经筋恢刺法治疗髌股疼痛综合征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6
15
作者 胡克萍 邢基斯 +2 位作者 詹彩银 李晓纯 陈惠雅 《中国中医急症》 2021年第5期889-891,共3页
目的观察经筋恢刺法治疗髌股疼痛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急性髌股疼痛综合征8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各4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经筋恢刺法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前后视觉模拟评分(VAS)、... 目的观察经筋恢刺法治疗髌股疼痛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急性髌股疼痛综合征8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各4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经筋恢刺法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前后视觉模拟评分(VAS)、膝关节主动屈膝活动度(AROM)、Lysholm评分。结果治疗后,两组VA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AROM均较治疗前升高,且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Lysholm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且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经筋恢刺法治疗髌股疼痛综合征,能有效缓解疼痛,提高膝关节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髌股疼痛综合征 经筋理论 恢刺 针刺疗法
下载PDF
36例幼年特发性关节炎病例回顾性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侯蕾 刘礼初 邢基斯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5年第4期511-513,517,共4页
目的通过对近10年来收治的幼年特发性关节炎患儿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了解其特点,为临床早期诊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分析2003-2013年临床诊断为幼年特发性关节炎的36例病例,从年龄、性别、分型、临床表现、病程等方面进行回顾性研... 目的通过对近10年来收治的幼年特发性关节炎患儿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了解其特点,为临床早期诊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分析2003-2013年临床诊断为幼年特发性关节炎的36例病例,从年龄、性别、分型、临床表现、病程等方面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 36例患儿平均发病年龄为10岁,男女发病比例约为2∶1。其中有5例有运动或跌倒致伤的诱因,关节肿痛为最常见也是导致患者就诊的最主要的原因。平均住院天数为8.33 d,平均住院次数为2.31次。其中全身型5例(13.9%)、多关节型9例(25.0%),少关节型12例(33.3%)、附着点炎症相关型10例(27.7%)。类风湿因子阳性率为44.4%。经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s)、激素、甲氨蝶呤(MTX)等抗风湿药物(DMARDs)及配合使用补钙、护胃、抗骨质疏松等治疗后,36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好转。结论幼年特发性关节炎临床表现多样,早期不具特异性,诊断需排除其他系统疾病,且因其病程迁延不愈,关节脏器受累严重,故早期诊断、积极治疗十分必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幼年特发性关节炎 非甾体类抗炎药 抗风湿药物 回顾性分析
下载PDF
万古霉素与庆大霉素浸泡移植肌腱预防术后感染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黄小梅 刘礼初 +4 位作者 赵立连 邢基斯 何利雷 王昌兵 刘效仿 《中国实用医药》 2020年第17期117-119,共3页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交叉韧带重建术中应用万古霉素和庆大霉素浸泡、洗涤和保湿肌腱移植物的抗感染效果差异,为抗感染药物的选择与优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857例进行交叉韧带重建术治疗的患者,根据术中药物浸泡与洗涤、保湿方法不同分为庆...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交叉韧带重建术中应用万古霉素和庆大霉素浸泡、洗涤和保湿肌腱移植物的抗感染效果差异,为抗感染药物的选择与优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857例进行交叉韧带重建术治疗的患者,根据术中药物浸泡与洗涤、保湿方法不同分为庆大霉素组(597例)和万古霉素组(260例)。庆大霉素组采取庆大霉素对肌腱移植物进行浸泡与洗涤、保湿,万古霉素组采取万古霉素对肌腱移植物进行浸泡与洗涤、保湿。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关节感染率;不同年资术者治疗后关节感染率。结果庆大霉素组术后发生关节感染35例,万古霉素组术后发生关节感染6例;庆大霉素组术后关节感染率5.86%显著高于万古霉素组的2.3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年资术者手术治疗庆大霉素组患者术后关节感染率为2.68%,高于低年资术者治疗万古霉素组的1.15%,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年资术者手术治疗庆大霉素组患者术后关节感染率为8.21%,高于低年资术者治疗万古霉素组的2.3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中用万古霉素比使用庆大霉素浸泡、洗涤和保湿肌腱移植物可以更有效降低关节镜下交叉韧带重建术后关节感染率。低年资术者手术时使用万古霉素浸泡对降低移植肌腱长时间暴露所带来的术后感染效果更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叉韧带重建 万古霉素 庆大霉素 感染
下载PDF
止血带对TKA围术期失血和DVT的影响 被引量:1
18
作者 邹勇根 冯宗权 +1 位作者 邢基斯 彭智浩 《临床医学工程》 2011年第8期1179-1180,1183,共3页
目的分析止血带对膝关节置换术(TKA)围手术期失血量和深静脉血栓(DVT)发生率的影响。方法自2007年1月至2009年12月217例在我院初次单侧膝关节置换术患者,入院后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112例,在安装假体、骨水泥固化后释放止血带,彻底止血... 目的分析止血带对膝关节置换术(TKA)围手术期失血量和深静脉血栓(DVT)发生率的影响。方法自2007年1月至2009年12月217例在我院初次单侧膝关节置换术患者,入院后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112例,在安装假体、骨水泥固化后释放止血带,彻底止血后缝合切口;对照组105例,在缝合切口,加压包扎后释放止血带;比较两组患者止血带使用时间、术中和术后失血、总失血量以及术后深静脉栓塞发生率。结果实验组患者止血带时间为(78.7±11.3)分钟,术中失血(110.5±51.6)ml,术后失血(220.6±135.0)ml,总失血量(329.8±180.2)ml,术后并发深静脉栓塞18例;对照组患者止血带时间为(85.6±10.5)分钟,术中失血(90.2±58.6)ml,术后失血(382.7±156.3)ml,总失血量(480.3±191.5)ml,术后并发深静脉栓塞32例。两组比较实验组总失血量和DVT发生率均较对照组低。结论 TKA术中在安装假体、骨水泥固化后再释放止血带,创面止血能够减少围手术期失血量,DVT的发生率却未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置换术 失血量 深静脉栓塞
下载PDF
老年患者Colles'骨折手法整复并发皮肤损伤15例报道 被引量:1
19
作者 侯蕾 劳永锵 邢基斯 《临床医学工程》 2010年第9期84-85,共2页
Colles'骨折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骨折,综观近年来的研究,多侧重于对整复方法的研究,罕见相关皮肤损伤报道。本文仅就我院治疗该骨折手法整复中并发皮肤损伤的过程、机理、临床表现及防治方法作一简要总结分析。
关键词 Colles'骨折 肌肉骨骼手法 皮肤损伤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