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秸秆炭在黄壤中降解特征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邢存芳 侯建伟 杨莉琳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3年第6期81-87,共7页
为了估算油菜、玉米和水稻秸秆炭在黄壤中的降解率、表观残留碳量和降解半衰期等降解参数,明确不同秸秆炭在黄壤中的降解特征,采用添加秸秆炭至黄壤中的方法进行室内培养试验,通过耗氧培养过程中总碳的变化来模拟研究秸秆炭在土壤环境... 为了估算油菜、玉米和水稻秸秆炭在黄壤中的降解率、表观残留碳量和降解半衰期等降解参数,明确不同秸秆炭在黄壤中的降解特征,采用添加秸秆炭至黄壤中的方法进行室内培养试验,通过耗氧培养过程中总碳的变化来模拟研究秸秆炭在土壤环境中的降解特征.结果表明,黄壤的全碳含量和表观残留碳量与投入至黄壤的纯碳量有关,随其投入纯碳量的增加而增加,4%添加量的3种秸秆炭均可使黄壤的全碳含量由初始的第4等级提高至第1等级.随着培养时间的持续秸秆炭逐渐降解,其降解率由大到小依次为:玉米秸秆炭、水稻秸秆炭、油菜秸秆炭.最终通过公式T_(1/2)(月)=0.693/K计算出油菜、玉米和水稻秸秆炭的降解半衰期分别为4.9~8.2,3.9~6.0,3.0~5.3年.秸秆炭对黄壤的增碳效果取决于投入秸秆炭的纯碳量,而其稳定性与秸秆炭的种类有关,在同一添加量水平下,玉米秸秆炭对黄壤的增碳效果最佳,而油菜秸秆炭的稳定性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秆炭 黄壤 模拟试验 降解特征
下载PDF
不同秸秆生物炭对贵州黄壤细菌群落的影响 被引量:26
2
作者 侯建伟 邢存芳 +2 位作者 卢志宏 陈芬 余高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3期4485-4495,共11页
【目的】表征不同生物炭处理的黄壤细菌群落结构特征和组成差异,探讨引起黄壤细菌群落变化的主控环境因子,为土壤改良和秸秆资源的合理利用提供理论参考。【方法】以玉米、水稻和油菜秸秆500℃炭化得到的生物炭为添加材料,以贵州省地带... 【目的】表征不同生物炭处理的黄壤细菌群落结构特征和组成差异,探讨引起黄壤细菌群落变化的主控环境因子,为土壤改良和秸秆资源的合理利用提供理论参考。【方法】以玉米、水稻和油菜秸秆500℃炭化得到的生物炭为添加材料,以贵州省地带性黄壤为供试土壤,通过室内培育试验,采用高通量测序(Illumina HiSeq)技术,研究不同生物炭处理的黄壤细菌的菌群变化,并对细菌群落结构与环境因子进行相关性分析和因子分析。试验共设4个处理:对照(CK)、添加玉米秸秆生物炭(BC1)、水稻秸秆生物炭(BC2)和油菜秸秆生物炭(BC3)。【结果】细菌16S rRNA基因拷贝数与土壤全氮、pH和全碳呈极显著或显著正相关关系(r分别为0.78**、0.62*和0.66*)。施用生物炭增加了细菌门和纲水平上的优势菌群的丰富度和多样性,且与pH和C/N具有较强的正相关性。Actinobacteria(放线菌门)、Cyanobacteria(蓝藻菌门)和Chloroflexi(绿弯菌门)为黄壤的3大优势菌门,占所有菌门的68.5%。因子分析显示,土壤全氮、C/N、pH、有效磷和阳离子交换量(CEC)总共解释了80.8%的群落变化,成为黄壤细菌群落结构变化的主控环境因子,贡献率依次为:土壤C/N>pH>有效磷>全氮>CEC。【结论】生物炭改变了细菌的群落构成和化学性质,土壤全氮、C/N、pH、有效磷和CEC对细菌群落结构变化贡献较大,其中全氮和pH是提高土壤细菌群落多样性和丰富度的主控环境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炭 黄壤 高通量测序 细菌群落 土壤化学性质
下载PDF
不同秸秆生物炭对黄壤理化性质及综合肥力的影响 被引量:26
3
作者 侯建伟 邢存芳 +5 位作者 邓晓梅 索全义 卢志宏 陈芬 余高 谭杰斌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49-59,共11页
【目的】研究不同秸秆生物炭对黄壤物理、化学性质和生物活性影响的差异,并对添加不同生物炭的黄壤肥力进行综合评价,以期为土壤改良和秸秆资源的合理利用提供理论参考。【方法】以玉米、水稻和油菜秸秆500℃炭化得到的生物炭为添加材料... 【目的】研究不同秸秆生物炭对黄壤物理、化学性质和生物活性影响的差异,并对添加不同生物炭的黄壤肥力进行综合评价,以期为土壤改良和秸秆资源的合理利用提供理论参考。【方法】以玉米、水稻和油菜秸秆500℃炭化得到的生物炭为添加材料,以贵州省地带性黄壤为供试土壤,通过室内培养试验,以未添加生物炭处理为对照,分析比较添加量为1%,2%,4%的玉米、水稻和油菜秸秆生物炭处理黄壤体积质量、pH、养分含量和酶活性的变化,通过相关性分析和模糊数学原理计算不同生物炭处理黄壤的综合肥力水平。【结果】与对照相比,生物炭降低了0~10cm土层土壤的体积质量,其中0~5cm土层降幅较大(1.54%~8.46%)。添加生物炭使土壤pH明显增大,其中以添加4%油菜秸秆生物炭处理的pH最大,为7.33。土壤有机质、氮磷钾含量对生物炭类型及添加量的响应不同。与对照相比,不同生物炭处理有机质含量增加了146.80%~445.63%;添加4%油菜秸秆生物炭可以显著提高土壤的碱解N含量,较对照升高了31.23%;有效P、速效K和全N、全P、全K含量均随着生物炭添加量的增加而增大,增幅分别为28.04%~134.58%,19.76%~162.48%,13.85%~112.31%,6.25%~43.75%和10.53%~31.58%。与对照相比,添加生物炭可以显著降低土壤的过氧化氢酶活性,提高脲酶、蔗糖酶和中性磷酸酶活性。由土壤肥力综合指标值(IFI)可知,不同生物炭处理土壤的IFI值为46.09~59.55,均高于对照(IFI40.11),且IFI随着生物炭添加量的增大而升高,油菜秸秆生物炭处理的土壤肥力水平优于玉米和水稻秸秆生物炭处理。【结论】生物炭对酸性黄壤的体积质量、pH、养分含量和酶活性均具有明显影响,且生物炭类型及其添加量对以上指标的影响存在明显差异。生物炭能明显提高黄壤肥力水平,其中添加4%油菜秸秆生物炭是提高酸性黄壤肥力水平的最优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壤土 作物秸秆 生物炭 综合肥力
下载PDF
花椒林下土壤微生物数量和酶活性对生物质炭的响应 被引量:11
4
作者 侯建伟 邢存芳 +2 位作者 邓晓梅 陈芬 余高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89-96,共8页
【目的】研究不同秸秆生物质炭对土壤微生物数量和酶活性的影响,为土壤改良和秸秆资源的合理利用提供理论参考。【方法】以玉米、水稻和油菜秸秆500℃炭化6 h得到的生物质炭为材料,以花椒林下黄壤为供试土壤,通过室内培育试验,以不添加... 【目的】研究不同秸秆生物质炭对土壤微生物数量和酶活性的影响,为土壤改良和秸秆资源的合理利用提供理论参考。【方法】以玉米、水稻和油菜秸秆500℃炭化6 h得到的生物质炭为材料,以花椒林下黄壤为供试土壤,通过室内培育试验,以不添加任何生物质炭为对照(CK),测定了不同添加量(1%,2%,4%,均为质量分数)玉米、水稻和油菜秸秆生物质炭处理土壤的微生物(细菌、真菌、放线菌)数量和酶(过氧化氢酶、蔗糖酶、脲酶、中性磷酸酶)活性,并分析了土壤微生物数量与酶活性之间的相关性,计算了不同处理的土壤酶指数(SEI)。【结果】秸秆生物质炭类型和添加量均会影响土壤细菌、真菌和放线菌数量。与对照相比,秸秆生物质炭处理土壤的细菌和放线菌数量分别增加了42.7%~211.8%和4.9%~291.7%,真菌数量降低了15.2%~52.5%。3种秸秆生物质炭中,当添加量相同时,水稻秸秆生物质炭处理的细菌、真菌和放线菌数量及微生物总量最高。与对照相比,添加生物质炭显著降低了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显著提高了土壤脲酶、蔗糖酶和中性磷酸酶活性,当添加量为2%时,水稻秸秆生物质炭的土壤酶指数最大(SEI=0.62),是其他秸秆生物质炭SEI的1.07~1.23倍。【结论】花椒林下土壤微生物数量与酶活性密切相关,施用生物质炭改善了土壤生物环境。从土壤微生物数量和酶活性指数综合考虑,添加2%水稻秸秆生物质炭对改善花椒林下土壤生物环境的综合效果最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性土壤 土壤改良 生物质炭 花椒林 土壤微生物 土壤酶活性
下载PDF
pH对花椒根区土壤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10
5
作者 侯建伟 邢存芳 +1 位作者 邓晓梅 陈芬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15-122,共8页
【目的】研究不同pH花椒园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及其与土壤化学性质的关系,为提高土壤质量及促进花椒生长提供依据。【方法】在300 hm^2花椒园中,分别采集低pH区(pH≤5.5)、中pH区(5.5<pH<6.5)、高pH区(pH≥6.5)的花椒根区土样,利用... 【目的】研究不同pH花椒园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及其与土壤化学性质的关系,为提高土壤质量及促进花椒生长提供依据。【方法】在300 hm^2花椒园中,分别采集低pH区(pH≤5.5)、中pH区(5.5<pH<6.5)、高pH区(pH≥6.5)的花椒根区土样,利用高通量测序(Illumina HiSeq)技术,分析花椒根区土壤细菌群落的变化,并对细菌群落结构及其与土壤理化性质进行了冗余分析和相关性分析。【结果】细菌16S rRNA基因拷贝数(y)与土壤pH(x)具有很好的拟合关系,拟合曲线为y=0.0983x+2.997,R2=0.8329。高pH区土壤细菌门水平上优势细菌菌群的丰富度和多样性较高,且与pH和C/N具有很强的正相关性。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蓝藻菌门(Cyanobacteria)和厚壁菌门(Firmicutes)是花椒根区土壤细菌群落的3大优势菌门,占所有菌门的63.1%~75.2%。冗余分析结果显示,土壤pH、C/N、碱解N、有效P和速效K总共解释了83.3%的群落变化,成为了花椒根区土壤细菌群落变化的主控环境因子,影响由大到小依次为pH>C/N>碱解N>有效P>速效K。相关性分析表明,花椒根区土壤pH与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相对丰度呈显著负相关关系,与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蓝藻菌门(Cyanobacteria)、厚壁菌门(Firmicutes)、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和芽单胞菌门(Gemmatimonadetes)相对丰度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关系;土壤C/N与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蓝藻菌门(Cyanobacteria)、绿弯菌门(Chloroflexi)、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和厚壁菌门(Firmicutes)相对丰度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关系;土壤碱解N与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和绿弯菌门(Chloroflexi)相对丰度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土壤速效K与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相对丰度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土壤有效P与蓝藻菌门(Cyanobacteria)和厚壁菌门(Firmicutes)相对丰度呈显著正相关关系。【结论】土壤pH、C/N、碱解N、有效P和速效K对细菌群落结构变化的影响较大,土壤pH改变了花椒根区土壤细菌的群落构成和多样性,是决定花椒根区土壤细菌群落多样性的首要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椒 土壤PH 细菌群落 土壤化学性质 高通量测序
下载PDF
花椒园土壤养分质量比特征对秸秆生物质炭类型与施用量的响应 被引量:6
6
作者 侯建伟 邢存芳 +2 位作者 邓晓梅 陈芬 余高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1年第2期80-85,共6页
研究生物质炭类型和施用量对花椒园土壤养分质量比特征的影响差异,为评价花椒园土壤养分供给能力,指导施肥和秸秆资源的合理利用提供理论参考.以玉米、水稻和油菜秸秆500℃炭化得到的生物质炭为添加材料,以0(对照),1.0,1.8,2.6 t/hm^(2... 研究生物质炭类型和施用量对花椒园土壤养分质量比特征的影响差异,为评价花椒园土壤养分供给能力,指导施肥和秸秆资源的合理利用提供理论参考.以玉米、水稻和油菜秸秆500℃炭化得到的生物质炭为添加材料,以0(对照),1.0,1.8,2.6 t/hm^(2)为施用量.以贵州喀斯特地区花椒园作为试验用地,通过生态化学计量学方法分析比较不同处理土壤的全氮(TN)、全磷(TP)、全碳(TC)质量分数和C/N,C/P,N/P.结果表明,不同秸秆生物质炭处理土壤的TN,TP,TC质量分数和C/N,C/P和N/P分别为0.68~1.52,0.37~0.61,5.42~29.98 g/kg和7.79~21.71,14.65~49.15,1.75~2.49,分别是对照的1.13~2.24,1.08~1.65,1.97~5.53倍和1.73~2.72,1.73~3.35,0.95~1.35倍.土壤TN,TP,TC质量分数和C/P,N/P均随着生物质炭施用量的增加而增大,且均在施用2.6 t/hm^(2)的油菜秸秆生物质炭处理达到最大值.相关性分析表明,土壤TN,TP,TC质量分数及其C/N,C/P,N/P之间呈显著正相关关系,生物质炭类型及施用量的交互作用对其差异性影响最大,生物质炭施用量次之,生物质炭类型最小.综上,花椒园土壤的TN,TP,TC质量分数及其C/N,C/P,N/P均处于较低水平,施用秸秆生物质炭对其具有显著的影响效应;其中施用量为2.6 t/hm^(2)的油菜秸秆生物质炭是提高花椒园土壤养分质量比特征的最优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质炭 花椒园 土壤养分 化学计量比 相关性
下载PDF
土壤碱解氮测定方法优化改革 被引量:6
7
作者 侯建伟 邢存芳 杨莉琳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1年第7期45-49,共5页
碱解扩散法是土壤中易水解态氮(潜在有效氮)测定的重要方法,林学、土壤、农业化学和资源与环境等专业在土壤农化分析等课程教学中都在采用.测定过程中H3BO3—指示剂溶液易污染和NH3挥发损失一直是困扰学生的主要难题和引起测定误差的主... 碱解扩散法是土壤中易水解态氮(潜在有效氮)测定的重要方法,林学、土壤、农业化学和资源与环境等专业在土壤农化分析等课程教学中都在采用.测定过程中H3BO3—指示剂溶液易污染和NH3挥发损失一直是困扰学生的主要难题和引起测定误差的主要原因.笔者结合多年实验经历总结了引起该问题的主要原因,并通过实验器皿改造和替换优化了传统实验方法,从而减小了测定误差,提高了实验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碱解氮 碱解扩散法 优化改革
下载PDF
林学专业“土壤农化分析”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 被引量:2
8
作者 侯建伟 邢存芳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82-188,共7页
随着经济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和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加快推进,地方本科院校向应用型高校转型发展已经成为共识.引导部分地方本科院校向应用型转变是当前我国高等教育领域的一次全面、系统的变革.铜仁学院(下文简称“我校”)作为新建本科... 随着经济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和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加快推进,地方本科院校向应用型高校转型发展已经成为共识.引导部分地方本科院校向应用型转变是当前我国高等教育领域的一次全面、系统的变革.铜仁学院(下文简称“我校”)作为新建本科应用转型院校之一,其林学专业作为省级重点学科,承载着培养林业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重要任务.课程是教和学相互作用的中介和纽带,连接并受制约于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是培养目标的具体体现,是实现教育目的的基础.“土壤农化分析”是林学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其内容涉及广泛,理论性和实践性较强.在转型视域下,如何通过教学方法改革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智趣,提高学生综合能力,学以致用地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笔者根据我校林学专业培养目标与“土壤农化分析”课程特点及其学习目标总结了其在传统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对“土壤农化分析”课程的理论教学、试验教学和野外实习实践教学进行了一些可行性探索与分析,以期通过教学改革更好地达成转型视域下林学专业“土壤农化分析”课程的教学目标.实践证明,“土壤农化分析”课程的教学改革得到了较好的效果,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农化分析 林学专业 应用转型 培养目标 教学改革
下载PDF
沙蒿生物质炭配施有机物料对沙蒿林土壤化学性质和综合肥力的影响 被引量:1
9
作者 侯建伟 邢存芳 +4 位作者 索全义 邓晓梅 陈芬 刘敏 王祖华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55-61,共7页
[目的]研究沙蒿生物质炭单施或与有机物料配施对沙蒿林土壤化学性质和综合肥力的影响,以期为农林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和沙蒿林土壤培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室内培育试验,以不施用任何物料沙土为对照(CK),分析施用沙蒿生物质炭(T1)... [目的]研究沙蒿生物质炭单施或与有机物料配施对沙蒿林土壤化学性质和综合肥力的影响,以期为农林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和沙蒿林土壤培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室内培育试验,以不施用任何物料沙土为对照(CK),分析施用沙蒿生物质炭(T1)、羊粪(T2)、沙蒿粉(T3)、沙蒿生物质炭+羊粪(T4)和沙蒿生物质炭+沙蒿粉(T5)培养60和150 d后对瘠薄沙土有机质和氮、磷、钾养分含量的影响,并通过模糊数学法计算不同处理土壤的肥力综合指数(IFI),对土壤改良效果进行综合评价。[结果]与对照相比,T1~T5处理均能显著提高沙土的有机质和氮、磷、钾含量(P<0.05),其中T5、T4、T1处理的有机质和氮、磷、钾含量均明显高于其他处理。与培养60 d相比,培养150 d时不同处理沙土的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含量并未发生显著变化,但是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含量均明显增加。当培养60 d时,各处理的IFI值由高到低的顺序依次为T5>T4>T1>T2>T3>CK;当培养150 d时,IFI由高到低的顺序依次为T4>T5>T1>T2>T3>CK,各处理间差异均达显著水平(P<0.05)。[结论]沙蒿生物质炭单施或与羊粪、沙蒿粉配施均能明显提高沙土有机质和氮、磷、钾元素含量及IFI,其中沙蒿生物质炭与羊粪配施是提高沙蒿林土壤综合肥力的最优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蒿生物质炭 有机物料 土壤养分 综合肥力
下载PDF
模糊数学原理在土壤教学中应用浅析——以评价土壤肥力为例 被引量:3
10
作者 侯建伟 邢存芳 卢志宏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8年第2期149-150,共2页
为了更全面、更直观的评价土壤肥力优劣.采用模糊数学的方法,通过结合生产实际对能反应出土壤肥力水平的代表性指标进行综合评价.将常规的土壤化验指标深层次应用,而不仅仅局限于土壤养分的某一方面.将模糊数学的方法应用于土壤学教学之... 为了更全面、更直观的评价土壤肥力优劣.采用模糊数学的方法,通过结合生产实际对能反应出土壤肥力水平的代表性指标进行综合评价.将常规的土壤化验指标深层次应用,而不仅仅局限于土壤养分的某一方面.将模糊数学的方法应用于土壤学教学之中,评价土壤肥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学 土壤肥力 模糊数学 综合评价
下载PDF
生物质炭对新建花椒园酸性土壤的降酸效果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侯建伟 邢存芳 +3 位作者 覃朝关 严斯意 刘泽秀 谭杰斌 《安徽农学通报》 2019年第11期106-107,共2页
以新建花椒园的酸性土壤为供试土壤,进行为期60d的盆培养试验,研究施用不同秸秆生物质炭对酸性土壤的降酸效果。结果表明:在酸性土壤中施用生物质炭能显著提高其pH,且生物质炭的施用量越大,pH提升效果越明显。水稻、玉米和油菜秸秆3种... 以新建花椒园的酸性土壤为供试土壤,进行为期60d的盆培养试验,研究施用不同秸秆生物质炭对酸性土壤的降酸效果。结果表明:在酸性土壤中施用生物质炭能显著提高其pH,且生物质炭的施用量越大,pH提升效果越明显。水稻、玉米和油菜秸秆3种生物质炭中,pH提升效果依次为油菜秸秆炭>玉米秸秆炭>水稻秸秆炭,平均增幅分别为7.03%、9.23%和12.2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椒园 酸性黄壤 降酸
下载PDF
不同物料和时间对沙土全量氮磷钾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2
12
作者 侯建伟 邢存芳 +1 位作者 严学佳 谭杰斌 《南方农业》 2020年第14期128-129,132,共3页
通过室外无植物盆栽试验,探究不同物料和培养时间对沙土养分含量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沙蒿生物炭、有机物料(羊粪、沙蒿粉)及沙蒿生物炭与有机物料混合施用均能够提高沙土的全量氮磷钾含量,并达差异显著水平(P<0.05),但随着培养时... 通过室外无植物盆栽试验,探究不同物料和培养时间对沙土养分含量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沙蒿生物炭、有机物料(羊粪、沙蒿粉)及沙蒿生物炭与有机物料混合施用均能够提高沙土的全量氮磷钾含量,并达差异显著水平(P<0.05),但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全量氮磷钾含量未发生明显变化;沙蒿生物炭与有机物料混合施用,沙土的全量氮磷钾含量增幅相对较大,尤其是沙蒿生物炭与羊粪混合施用效果更佳,培养150 d后,沙土全氮、全磷、全钾的增幅分别为195.24%、27.45%、29.5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蒿生物炭 羊粪 沙蒿粉 氮磷钾含量
下载PDF
热解工艺对生物炭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2
13
作者 侯建伟 邢存芳 +5 位作者 何晓明 陈芬 余高 徐东 刘泽秀 谭杰斌 《安徽农学通报》 2018年第15期136-137,143,共3页
为了揭示炭化条件与生物炭产率之间的关系,以油菜秸秆为实验材料,通过无氧炭化法来研究炭化温度、炭化时间和炭化时的升温速度对生物炭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度从300℃升高至900℃,产率从40.17%降低至19.40%;300℃、600℃和900℃炭化... 为了揭示炭化条件与生物炭产率之间的关系,以油菜秸秆为实验材料,通过无氧炭化法来研究炭化温度、炭化时间和炭化时的升温速度对生物炭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度从300℃升高至900℃,产率从40.17%降低至19.40%;300℃、600℃和900℃炭化时间从5min增至150min,产率分别为42.58%~48.76%,27.32%~30.15%,18.55%~25.11%;600℃升温速度从50℃/h增至250℃/h,产率从29.00%~28.60%降低至26.04%~26.88%。可见,热解温度是影响油菜秸秆生物炭产率的重要因素,而炭化时间和升温速度对油菜秸秆生物炭的产率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菜秸秆 无氧炭化 生物炭 生物炭产率
下载PDF
不同栽植模式对花椒成活率的影响 被引量:1
14
作者 侯建伟 邢存芳 +3 位作者 覃朝关 严斯意 刘泽秀 谭杰斌 《安徽农学通报》 2019年第10期67-68,共2页
花椒因其独特的食用、药用价值和生态功能,已成为贵州退耕还林和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优良树种之一。为了探索不同栽植方式对花椒成活率的影响,设置CK:常规栽植(不起垄不覆膜);T1:起垄不覆膜;T2:覆膜不起垄;T3:起垄覆膜4个处理进行了... 花椒因其独特的食用、药用价值和生态功能,已成为贵州退耕还林和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优良树种之一。为了探索不同栽植方式对花椒成活率的影响,设置CK:常规栽植(不起垄不覆膜);T1:起垄不覆膜;T2:覆膜不起垄;T3:起垄覆膜4个处理进行了田间比较试验。结果表明:与CK相比,T1、T2和T3处理均提高了花椒的成活率,分别提高0.9、4.0和9.3个百分点,可见,T2和T3处理对花椒成活率的提升效果较为显著。因此,起垄覆膜栽植模式是提高花椒成活率的最优栽植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起垄 地膜覆盖 花椒 成活率
下载PDF
沙蒿生物炭对土壤有效养分含量的影响
15
作者 侯建伟 邢存芳 +2 位作者 覃朝关 严斯意 谭杰斌 《安徽农学通报》 2019年第24期126-128,共3页
为了解施用沙蒿生物炭对沙土有效养分的影响,通过室外无植物盆栽试验,研究施用沙蒿生物炭、有机物料(羊粪、沙蒿粉)及沙蒿生物炭与有机物料混合施用对土壤有效NPK含量的差异。结果表明:沙蒿生物炭、有机物料及沙蒿生物炭与有机物料混合... 为了解施用沙蒿生物炭对沙土有效养分的影响,通过室外无植物盆栽试验,研究施用沙蒿生物炭、有机物料(羊粪、沙蒿粉)及沙蒿生物炭与有机物料混合施用对土壤有效NPK含量的差异。结果表明:沙蒿生物炭、有机物料及沙蒿生物炭与有机物料混合施用,均能够提高土壤的有效NPK含量,并达到差异显著水平(P<0.05),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有效养分含量增加。其中,沙蒿生物炭与有机物料混合施用,土壤的有效养分的增幅相对较大,尤其是沙蒿生物炭与羊粪混合施用效果更佳,培养150d后,土壤有效N、P、K的增幅分别达280.62%、908.33%、831.44%。因此,无论是沙蒿生物炭、有机物料(羊粪、沙蒿粉),还是沙蒿生物炭与有机物料混合施用,均能提高土壤的有效NPK含量,且沙蒿生物炭与羊粪混合施用的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蒿生物炭 羊粪 沙蒿粉 N P K
下载PDF
样本调查法在大学生就业指导教学中的应用
16
作者 侯建伟 邢存芳 《科学大众(智慧教育)》 2018年第3期160-160,186,共2页
为了学校及老师对学生有针对性的引导,制订目标与计划,促使他们合理定位,笔者随机调查了本校100名学生(男女生各50人,年级不等),其中有21%左右的学生打算继续深造,大部分学生选择就业,而仅有5%的学生定位模糊或打算自主创业。但是选择... 为了学校及老师对学生有针对性的引导,制订目标与计划,促使他们合理定位,笔者随机调查了本校100名学生(男女生各50人,年级不等),其中有21%左右的学生打算继续深造,大部分学生选择就业,而仅有5%的学生定位模糊或打算自主创业。但是选择就业的学生对事业单位和企业之间的差异并不清晰,所以在选择上比较徘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毕业去向 事业单位 企业
下载PDF
生物炭与有机肥等碳量投入土壤肥力与细菌群落结构差异及关系 被引量:1
17
作者 侯建伟 邢存芳 +4 位作者 杨莉琳 吴朝都 赵辉 段玉 颜学佳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4218-4227,共10页
为了探究推荐施肥(NPK)、增施生物炭(NPKB)和增施有机肥(NPKO)的土壤肥力和细菌群落结构差异及它们的相互关系,调查了马铃薯根际土壤特性、细菌群落组成和多样性,并分析这些因素对土壤综合肥力指数(IFI)的直接和间接影响.结果表明,NPKB... 为了探究推荐施肥(NPK)、增施生物炭(NPKB)和增施有机肥(NPKO)的土壤肥力和细菌群落结构差异及它们的相互关系,调查了马铃薯根际土壤特性、细菌群落组成和多样性,并分析这些因素对土壤综合肥力指数(IFI)的直接和间接影响.结果表明,NPKB和NPKO处理的土壤pH、有效磷(AP)、速效钾(AK)、全氮(TN)、有机碳(SOC)和C/N均显著高于NPK处理(P<0.05).土壤IFI为NPKO最大(1.34),NPKB次之(1.21),NPK处理最小(0.65). NPKO处理较NPK和NPKB处理具有更高的细菌多样性和显著差异类群数,土壤AN、AP、AK、SOC、TN和IFI是细菌多样性指数的显著相关因子(P<0.05);pH、TN和SOC是细菌类群差异的显著影响因子(P<0.05),重要性排序为:TN(70.59%)>SOC(49.42%)>pH(27.08%).结构方程表明,土壤pH相关的土壤特性和细菌群落多样性是影响IFI的直接路径,土壤pH相关的土壤特性还可通过影响细菌Shannon多样性间接影响IFI.这些结果表明土壤肥力和细菌群落结构在生物炭和有机肥增施处理间有显著差异且相互关联,土壤pH和细菌群落多样性是影响土壤综合肥力水平的关键因素,其中NPKO处理对土壤综合肥力水平的提升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炭 有机肥 根际微生物 土壤肥力 培肥机制
原文传递
不同炭化条件制备油茶果壳生物质炭的理化性质比较研究
18
作者 侯建伟 邢存芳 +2 位作者 杨莉琳 杨枣童 罗应 《土壤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83-390,共8页
[目的]比较不同炭化条件制备的油茶果壳生物质炭的理化性质,为生物质炭的制取和应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在不同炭化温度(T:400℃、500℃和600℃)、恒温时间(t:2 h、4 h和6 h)和升温速率(v:150℃h^(-1))条件下将油茶果壳制成了9种生物质... [目的]比较不同炭化条件制备的油茶果壳生物质炭的理化性质,为生物质炭的制取和应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在不同炭化温度(T:400℃、500℃和600℃)、恒温时间(t:2 h、4 h和6 h)和升温速率(v:150℃h^(-1))条件下将油茶果壳制成了9种生物质炭,借鉴材料科学的方法,研究其热失重特征、形貌结构、表面官能团种类和有机组分含量等内容。[结果]随着炭化温度的升高,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组分相继分解,600℃以后进入热失重稳定阶段。400℃→600℃升温炭化过程中,油茶果壳生物质炭的氮气吸附-脱附等温线由IV型转为Ⅲ型;400℃时,中孔丰富,总孔容积0.00309~0.00351 cm g^(-1);500℃和600℃时,大孔丰富,平均总孔容积分别为0.00352 cm g^(-1)和0.00390 cm g^(-1)。随着炭化温度的升高和恒温时间的延长,C=O和C-O-C消失,-OH、-CH_(2)、C=C、C=O、O-H和Si-O-Si的伸缩振动峰逐渐缩窄;同时由于C=O、-OH、C-O-C等基团的逐渐分解或重组导致油茶果壳生物质炭中H、O元素减少,C元素富集,H/C、O/C和(N+O)/C也明显降低。[结论]油茶果壳炭化过程是芳香性增强,亲水性和极性减弱的富C脱挥发分过程。炭化温度是影响油茶果壳生物质炭C、H、O、N元素含量、微观特征、氮气吸附-脱附等温线构型的主要因素,而恒温时间是影响油茶果壳生物质炭孔径分布的主要因素。其中,T_(400)t_(4)V_(150)处理的微孔、中孔和大孔结构在体系中大量分布,尤其是中孔结构最为丰富且孔径分布范围更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茶果壳生物质炭 热重分析 微观特征 孔隙结构 有机组分
原文传递
生物质炭对花椒根际土壤真菌群落的影响
19
作者 邢存芳 侯建伟 杨莉琳 《土壤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098-1106,共9页
【目的】明确生物质炭施用量对花椒根际真菌群落结构的影响差异及其主控因子。【方法】对不施用生物质炭(CK)以及3个生物质炭施用量递增处理(T1,1.0 t hm^(-2);T2,1.8 t hm^(-2);T3,2.6 t hm^(-2))的花椒根际土壤进行高通量测序、化学... 【目的】明确生物质炭施用量对花椒根际真菌群落结构的影响差异及其主控因子。【方法】对不施用生物质炭(CK)以及3个生物质炭施用量递增处理(T1,1.0 t hm^(-2);T2,1.8 t hm^(-2);T3,2.6 t hm^(-2))的花椒根际土壤进行高通量测序、化学性质测定和花椒生长指标监测。【结果】花椒根区施用生物质炭提高了土壤pH、C/N和阳离子交换量,增加了全碳、全磷、全钾、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随生物质炭用量的增加,真菌群落Chao 1、ACE和Shannon指数降低,Simpson指数升高;子囊菌门、接合菌门和壶菌门的相对丰度减少,球囊菌门和担子菌门相对丰度增加。属水平分析表明:T2处理极大地增加了花椒根际土壤微生物球囊菌属、被孢霉属和拟青霉属的相对丰度,分别是CK的24.3、3.1和1.4倍。T3处理极大地增加了花椒树高、地径和新梢抽生数,分别是CK的1.7、2.4和2.0倍。因子分析及相关性分析显示:土壤p H、C/N、有效磷、全氮和全碳累计解释了81.2%的群落变化;花椒生长指标与土壤pH、C/N、有效磷、全碳及真菌Simpson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关系,与Chao 1和Shannon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结论】施用生物质炭显著提高了土壤质量,降低了真菌群落丰富度和多样性,增加了球囊菌属、被孢霉属和拟青霉属等有益真菌属的占比。基于花椒促生考虑,施用2.6 t hm^(-2)生物质炭为推荐施用量;基于有益功能菌的生理作用考虑,施用1.8 t hm^(-2)生物质炭为推荐施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质炭 花椒 根际土壤 真菌 促生作用
原文传递
不同作物秸秆加工制成生物质炭的理化性质比较研究 被引量:5
20
作者 侯建伟 邢存芳 +5 位作者 邓小梅 陈芬 刘敏 王祖华 李泰君 胡玉玲 《土壤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30-135,共6页
为表征不同作物秸秆加工制成的生物质炭的理化性质差异,以玉米、水稻和油菜的秸秆为原料制备生物质炭,借鉴材料科学的方法,研究其形貌结构、表面特性和有机组分元素比等内容。结果表明:200℃→450℃作物秸秆样品失重量和失重速率最大,... 为表征不同作物秸秆加工制成的生物质炭的理化性质差异,以玉米、水稻和油菜的秸秆为原料制备生物质炭,借鉴材料科学的方法,研究其形貌结构、表面特性和有机组分元素比等内容。结果表明:200℃→450℃作物秸秆样品失重量和失重速率最大,半纤维素和纤维素为主要燃失物质。玉米、水稻和油菜的秸秆生物质炭均为多孔结构,孔隙大小和形状各异。水稻秸秆炭的比表面积最大(2.65 m2 g-1)、油菜秸秆炭次之(2.56 m2 g-1)、玉米秸秆炭最小(1.84 m2 g-1)。水稻、玉米、油菜秸秆炭的孔体积变化率分别在43 nm、62 nm、48 nm处达到峰值。油菜秸秆炭的H/C最小、为0.03,O/C和(O+N)/C最大、分别为1.15和1.19。因此,450℃更利于残留样品质量;生物质炭的孔隙结构决定其比表面积,油菜秸秆炭具有更强的芳香性、亲水性和极性。研究结果可为生物质炭的制取和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质炭 热重分析 微观特征 有机组分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