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胃癌组织中PCNA与MVQ的关系及其意义 被引量:2
1
作者 张友元 周绍弼 +3 位作者 刘绪堂 陈新皓 邢寿富 黄望珍 《肿瘤防治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184-185,共2页
目的:探讨胃癌组织中增殖细胞核抗原(PNCA)与微血管数(MVQ)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100例胃癌组织中PCNA与第Ⅷ因子相关抗原(FⅧRAg)。结果:PCNA阳性病例,MVQ高;PCNA阴性病例,M... 目的:探讨胃癌组织中增殖细胞核抗原(PNCA)与微血管数(MVQ)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100例胃癌组织中PCNA与第Ⅷ因子相关抗原(FⅧRAg)。结果:PCNA阳性病例,MVQ高;PCNA阴性病例,MVQ低。两者比较有高度显著性差异(P<0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病理学 免疫组织化学 PCNA 微血管数
下载PDF
儿童左右主支气管横纹肌肉瘤伴纵隔蔓延 被引量:3
2
作者 朱润庆 邢寿富 +1 位作者 刘铭球 徐惠森 《肿瘤防治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4期247-249,共3页
本文报道一例罕见的发生于儿童左右主支气管的横纹肌肉瘤之尸检病例。其特征是肿瘤自左右主支气管壁是葡萄状息肉样向腔内生长,同时蔓延至中纵隔;肿瘤组织结构含三个类型,属混合型。结合文献,对横纹肌肉瘤的诊断、组织学类型、组织... 本文报道一例罕见的发生于儿童左右主支气管的横纹肌肉瘤之尸检病例。其特征是肿瘤自左右主支气管壁是葡萄状息肉样向腔内生长,同时蔓延至中纵隔;肿瘤组织结构含三个类型,属混合型。结合文献,对横纹肌肉瘤的诊断、组织学类型、组织起源及临床死亡原因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肉瘤 主支气管 儿童 横纹肌
下载PDF
从与血管的关系中探讨子宫平滑肌瘤的组织发生 被引量:2
3
作者 蔡大勇 叶根梅 +2 位作者 陈德基 邢寿富 李蓓云 《肿瘤防治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2期96-98,共3页
采用HE染色、Gomori网状纤维染色、显示血管内皮细胞标记抗原(第八因子相关抗原)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子宫平滑肌瘤和胎儿子宫肌层组织的血管及其周围的幼稚细胞团。结合有关文献认为:已分化的血管内皮细胞不向平滑肌细... 采用HE染色、Gomori网状纤维染色、显示血管内皮细胞标记抗原(第八因子相关抗原)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子宫平滑肌瘤和胎儿子宫肌层组织的血管及其周围的幼稚细胞团。结合有关文献认为:已分化的血管内皮细胞不向平滑肌细胞分化;新生的细小血管壁平滑肌细胞与平滑肌瘤细胞共同起源于未分化的间充质细胞;胚胎时期,这些未分化的间充质细胞可分化形成子宫平滑肌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 平滑肌瘤 免疫组织化学 染色
下载PDF
恶性滋养细胞肿瘤中表皮生长因子的表达与胎盘激素含量的关系 被引量:2
4
作者 熊永炎 唐志佼 +1 位作者 曾俊 邢寿富 《肿瘤防治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3期135-137,共3页
应用免疫组化方法,采用抗表皮生长因子(EGF)、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胎盘泌乳素(hPL)及妊娠特异性β_1糖蛋白(SP_1)抗体,分别检测91例恶性滋养细胞肿瘤(侵蚀性葡萄胎29例,绒毛膜癌29例,转移性侵蚀... 应用免疫组化方法,采用抗表皮生长因子(EGF)、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胎盘泌乳素(hPL)及妊娠特异性β_1糖蛋白(SP_1)抗体,分别检测91例恶性滋养细胞肿瘤(侵蚀性葡萄胎29例,绒毛膜癌29例,转移性侵蚀性葡萄胎12例,转移性绒毛膜癌21例)中EGF和三种胎盘激素的含量。结果表明,不同肿瘤性滋养细胞中EGF的表达以合体滋养细胞(ST)最强,中间型滋养细胞(IT)居中,细胞滋养细胞(CT)最弱。EGF在侵蚀性葡萄胎中的表达明显高于绒毛膜癌(P<0.1),而在上述二种恶性滋养细胞肿瘤的原发瘤和转移瘤中的表达无差异性(P>0.1)。EGF表达越强,hPL和SP_1的含量越高。由于EGF在侵蚀性葡萄胎中的表达明显高于绒毛膜癌,所以hPL和SP_1的含量在前者显著高于后者(P<0.01)。根据本文和我们较早的观察,我们认为EGF对恶性滋养细胞肿瘤的分化、增生及胎盘激素的分泌均具有一定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滋养细胞瘤 表皮生长因子 胎盘激素类
下载PDF
地高辛配基标记探针在流行性出血热尸检组织中原位分子杂交技术的应用和探讨 被引量:3
5
作者 唐志佼 张波 +1 位作者 邢寿富 邱慧玲 《中国组织化学与细胞化学杂志》 CAS CSCD 1992年第2期180-183,共4页
将地高辛配基(Dig)标记的探针应用于流行性出血热(EHF)尸检组织的石蜡切片中,进行原位分子杂交四例。方法要点:(1)采用Dig标记的探针及碱性磷酸酶系统、提高其敏感性;(2)为达到被检核酸的暴露彻底、准确,选择合适的消化酶;(3)选择适当... 将地高辛配基(Dig)标记的探针应用于流行性出血热(EHF)尸检组织的石蜡切片中,进行原位分子杂交四例。方法要点:(1)采用Dig标记的探针及碱性磷酸酶系统、提高其敏感性;(2)为达到被检核酸的暴露彻底、准确,选择合适的消化酶;(3)选择适当的杂交温度和时间,防止了非特异性背景,并避免了组织脱片。结果表明此方法操作简便、安全、快速、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ig标记 CDNA探针 流行性出血热 原位分子杂交
下载PDF
胃癌肥大细胞与雌激素受体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6
6
作者 张友元 邢寿富 +2 位作者 张子俊 肖和平 刘绪堂 《实用癌症杂志》 1996年第3期165-166,共2页
为了探讨胃癌肥大细胞(MC)与雌激素受体(ER)的相互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我们应用俾士麦棕法和免疫组织化学法,分别检测了74例胃癌组织中肥大细胞和雌激素受体。结果表明:①胃癌MC高计组病例ER阳性率低,MC低计组病例E... 为了探讨胃癌肥大细胞(MC)与雌激素受体(ER)的相互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我们应用俾士麦棕法和免疫组织化学法,分别检测了74例胃癌组织中肥大细胞和雌激素受体。结果表明:①胃癌MC高计组病例ER阳性率低,MC低计组病例ER阳性率高(P<0.05);②MC高计组病例5年生存率高于低计组(P<0.05)。作者认为,MC抑制肿瘤的生长,部分可能是通过限制癌细胞ER的合成来实现的。MC计数可作为判断胃癌患者预后的一个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肥大细胞 雌激素受体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胃癌组织中肥大细胞与C-erbB-2癌基因蛋白 被引量:3
7
作者 张友元 张子俊 +2 位作者 肖和平 刘树棠 邢寿富 《肿瘤防治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6期359-360,F004,T001,共4页
用俾士麦棕法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了57例胃癌组织中肥大细胞(MC)和C-erbB-2癌基因蛋白。结果表明:(1)MC计数与胃癌的分化程度和转移有关,高、中分化腺癌高于低分化腺癌和未分化癌(P<0.05),无转移者高... 用俾士麦棕法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了57例胃癌组织中肥大细胞(MC)和C-erbB-2癌基因蛋白。结果表明:(1)MC计数与胃癌的分化程度和转移有关,高、中分化腺癌高于低分化腺癌和未分化癌(P<0.05),无转移者高于有转移者(P<0.05);(2)C-erbB-2癌基因蛋白阳性表达与胃癌的分化程度和转移无关(P>0.05);(3)C-erbB-2癌基因蛋白阳性表达与MC计数有关,MC高计组,C-erbB2癌基因蛋白阳性表达低于MC低计组(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肥大细胞 癌基因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肾综合征出血热尸检垂体内免疫复合物的检测 被引量:1
8
作者 王则胜 邢寿富 +3 位作者 林宜先 李蓓芸 唐志佼 张波 《中国组织化学与细胞化学杂志》 CAS CSCD 1993年第3期228-231,共4页
本文对15例尸检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垂体组织采用了双PAP法进行IgG、IgM、IgA的检测。其中3例作包埋前PAP法免疫电镜IgG的观察。结果显示:IgM 12例明显阳性,IgG 13例明显阳性,IgA 9例明显阳性。主要阳性分布在腺垂体小血管和毛细血管... 本文对15例尸检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垂体组织采用了双PAP法进行IgG、IgM、IgA的检测。其中3例作包埋前PAP法免疫电镜IgG的观察。结果显示:IgM 12例明显阳性,IgG 13例明显阳性,IgA 9例明显阳性。主要阳性分布在腺垂体小血管和毛细血管基底膜及部分内皮细胞和少数变性的腺上皮。其中3例免疫电镜观察IgG均可见阳性位于腺上皮细胞扩张的内质网膜上及血管基底膜和内皮细胞膜上。分析探讨了免疫复合物沉积对HFRS患者垂体损伤的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综合征出血热 垂体 免疫复合物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不同滋养细胞在恶性滋养细胞肿瘤中的分布 被引量:1
9
作者 熊永炎 唐志佼 +1 位作者 曾俊 邢寿富 《肿瘤防治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期19-21,共3页
应用免疫组化方法,采用抗细胞角蛋白(CK)、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胎盘泌乳素(hPL)抗体,检测了91例恶性滋养细胞肿瘤不同类型滋养细胞的分布情况。结果显示,侵袭性葡萄胎和绒毛膜癌的滋养细胞组成不同。二者除了均... 应用免疫组化方法,采用抗细胞角蛋白(CK)、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胎盘泌乳素(hPL)抗体,检测了91例恶性滋养细胞肿瘤不同类型滋养细胞的分布情况。结果显示,侵袭性葡萄胎和绒毛膜癌的滋养细胞组成不同。二者除了均具有较多合体滋养细胞(ST)外,前者中间型滋养细胞(IT)数量较后者明显增多,而后者细胞滋养细胞(CT)则较前者明显增多。转移性侵袭性葡萄胎与原发瘤在滋养细胞组成上无显著差异,但转移性绒毛膜癌ST较原发瘤明显增多,CT较原发瘤显著减少,IT数量虽有一定增加,但与原发瘤无显著差异。作者认为,合体滋养细胞在恶性滋养细胞肿瘤中的作用尚须进一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滋养细胞肿瘤 滋养细胞分布
下载PDF
老年人胃癌浸润深度与癌周肥大细胞的关系
10
作者 肖和平 张友元 +2 位作者 魏爱君 李培林 邢寿富 《肿瘤防治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5期353-354,共2页
目的 探讨老年人胃癌癌细胞浸润深度与癌周肥大细胞(MC) 的关系。方法 用俾士麦棕染色观察103 例老年人胃癌和72 例青年人胃癌癌周MC。结果 老年人胃癌累及浆膜病例少于青年人胃癌( P< 0-01) ; 而癌周MC计数... 目的 探讨老年人胃癌癌细胞浸润深度与癌周肥大细胞(MC) 的关系。方法 用俾士麦棕染色观察103 例老年人胃癌和72 例青年人胃癌癌周MC。结果 老年人胃癌累及浆膜病例少于青年人胃癌( P< 0-01) ; 而癌周MC计数均数≥23 个HPF的病例多于青年人胃癌( P<0-01) 。结论 老年人胃癌癌周MC密度较高, 可能是其累及浆膜相对较少的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肿瘤浸润 肥大细胞 老年人
下载PDF
老年人胃癌癌周肥大细胞密度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
11
作者 张友元 刘有平 +2 位作者 肖和平 江惠 邢寿富 《实用肿瘤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242-243,共2页
目的 探讨老年人胃癌癌周肥大细胞(MC)密度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 用俾士麦棕法对67例伴有淋巴结癌转移的老年人胃癌癌周 MC进行计数。结果 1-6ILN病例癌周 MC密度≥7ILN病例(P<0.01)。7-15IL... 目的 探讨老年人胃癌癌周肥大细胞(MC)密度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 用俾士麦棕法对67例伴有淋巴结癌转移的老年人胃癌癌周 MC进行计数。结果 1-6ILN病例癌周 MC密度≥7ILN病例(P<0.01)。7-15ILN病例癌周MC密度>15 ILN病例(P<0.01)。结论 老年人胃癌癌周 MC密度与被累及淋巴结的数目相关,是反映老年人胃癌预后的一个有用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癌周肥大细胞密度 淋巴结转移 老年人 胃癌
下载PDF
细胞角蛋白在肿瘤性滋养细胞的检测中的应用价值
12
作者 熊永炎 唐志佼 +1 位作者 曾俊 邢寿富 《肿瘤防治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4期207-208,共2页
应用免疫组化方法,采用广谱抗细胞角蛋白单克隆抗体,检测129例滋养细胞肿瘤(葡萄胎30例,侵蚀性葡萄胎41例,绒毛膜癌58例)中肿瘤性滋养细胞内细胞角蛋白表达。结果表明,肿瘤性合体滋养细胞(ST)、中间型滋养细胞(I... 应用免疫组化方法,采用广谱抗细胞角蛋白单克隆抗体,检测129例滋养细胞肿瘤(葡萄胎30例,侵蚀性葡萄胎41例,绒毛膜癌58例)中肿瘤性滋养细胞内细胞角蛋白表达。结果表明,肿瘤性合体滋养细胞(ST)、中间型滋养细胞(IT)及细胞滋养细胞(CT)内细胞角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均为100%。ST呈强阳性表达,其表达形式为胞浆型;IT呈中-强阳性表达,多数为胞浆型;CT呈中等强度阳性,一般为质膜型。我们认为,细胞角蛋白实为肿瘤性滋养细胞(包括转移瘤)的一种更为敏感、可靠的标志物,在滋养细胞肿瘤的病理诊断、鉴别诊断及肿瘤浸润范围的确定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滋养细胞肿瘤 细胞角蛋白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113例大肠癌的病理与临床预后关系的分析
13
作者 林宜先 杨国梁 邢寿富 《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1981年第1期82-85,共4页
大肠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其死亡率在我国男性恶性肿瘤中占第五位,在女性恶性肿瘤中占第六位。我省大肠癌也较常见,其年死亡率为3.89/10万,占我省恶性肿瘤死亡率的第五位。本文将我室大肠癌的病理检查病冽结合临床资料加以分析,试探... 大肠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其死亡率在我国男性恶性肿瘤中占第五位,在女性恶性肿瘤中占第六位。我省大肠癌也较常见,其年死亡率为3.89/10万,占我省恶性肿瘤死亡率的第五位。本文将我室大肠癌的病理检查病冽结合临床资料加以分析,试探讨其组织学类型、浸润深度和癌周淋巴反应与临床预后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年生存率 大肠癌 组织学类型 临床预后 病理
下载PDF
单核细胞样B细胞性淋巴瘤
14
作者 陈振发 邢寿富 《广州医药》 1989年第3期36-39,共4页
单核细胞样B淋巴细胞(monocytoid B lymphocytes,MBLs)曾被称为单核细胞样细胞(monocytoid cell)、窦组织细胞(sinus histocytes)、未成熟的窦组织细胞(immature sinus histocyte,ISH)、滤泡旁B淋巴细胞(parafollicular B lymphccytcs,P... 单核细胞样B淋巴细胞(monocytoid B lymphocytes,MBLs)曾被称为单核细胞样细胞(monocytoid cell)、窦组织细胞(sinus histocytes)、未成熟的窦组织细胞(immature sinus histocyte,ISH)、滤泡旁B淋巴细胞(parafollicular B lymphccytcs,PBLs)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BCL 淋巴瘤 病理 免疫学
下载PDF
子宫颈鳞状上皮不典型增生、原位癌和浸润癌细胞核面积的定量分析
15
作者 刘春新 曾祥新 +5 位作者 舒清波 李发乾 邢寿富 肖静 易先平 刘玉珍 《数理医药学杂志》 1995年第1期49-50,共2页
宫颈癌细胞图象定量分析与自动识别的报道多集中于其细胞学诊断与鉴别诊断方面,迄今尚未见到其组织切片定量分析的报道。我们采用图象分析仪对宫颈鳞状上皮不典型增生、原位癌和浸润癌组织切片进行了定量分析,本文就其中细胞核面积参数... 宫颈癌细胞图象定量分析与自动识别的报道多集中于其细胞学诊断与鉴别诊断方面,迄今尚未见到其组织切片定量分析的报道。我们采用图象分析仪对宫颈鳞状上皮不典型增生、原位癌和浸润癌组织切片进行了定量分析,本文就其中细胞核面积参数作一报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颈肿瘤 鳞状上皮增生 原位癌 浸润癌 细胞核
下载PDF
肾综合征出血热肺组织中C3的免疫组织化学检测
16
作者 张友元 邢寿富 +1 位作者 唐志佼 刘利敏 《湖北医学院咸宁分院学报》 1994年第1期19-20,26,共3页
本文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ABC法)对10例肾综合征出血热尸检肺组织中C3进行检测,发现C3分散地存在干肺的多种细胞内和细胞间隙中。此研究结果,为肾综合征出血热的免疫发病机理提供了实验依据.
关键词 肾综合征出血热 肺组织 C3 免疫组织化学 含量检测
下载PDF
流行性出血热患者尿膜胶体金免疫电镜研究
17
作者 刘俐敏 邢寿富 +1 位作者 唐志佼 张友元 《湖北医学院咸宁分院学报》 1993年第2期55-57,共3页
应用示踪顶扣包埋的肢体金免疫电镜技术对2例流行性出血热(EHF)患者屎膜病毒抗原进行了检测.结果2例均为阳性.尿膜中有核细胞胞浆内有特异性金颗粒存在,说明尿膜中存在流行性出血热病毒(EHFV)攻击的靶细胞。本文首次用肢体金免疫电... 应用示踪顶扣包埋的肢体金免疫电镜技术对2例流行性出血热(EHF)患者屎膜病毒抗原进行了检测.结果2例均为阳性.尿膜中有核细胞胞浆内有特异性金颗粒存在,说明尿膜中存在流行性出血热病毒(EHFV)攻击的靶细胞。本文首次用肢体金免疫电镜对尿膜进行病毒抗原检测.为EHF的研究提供一个新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行性出血热 尿膜胶体金免疫电镜技术 EHF 肾综合征出血热 HFRS 病毒抗原
下载PDF
肾综合征出血热患者尿标本研究进展
18
作者 刘俐敏 邢寿富 《湖北医学院咸宁分院学报》 1994年第1期44-48,共5页
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即流行性出血热(EHF)是以发热、头痛、腹痛、肾机能障碍和多处出血表现为特征,从挪威西部贯穿瑞典、芬兰、原苏联、中国、朝鲜到日本东部地带的一种严重的地方性流行病。该病已引起国际医学界的足够重视,现已从... 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即流行性出血热(EHF)是以发热、头痛、腹痛、肾机能障碍和多处出血表现为特征,从挪威西部贯穿瑞典、芬兰、原苏联、中国、朝鲜到日本东部地带的一种严重的地方性流行病。该病已引起国际医学界的足够重视,现已从病毒学、流行病学、病理学、免疫学、分子生物学以及临床各方面对其进行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综合征出血热 尿液检查 病原学 尿蛋白 代谢产物
下载PDF
免疫复合物与流行性出血热
19
作者 王则胜 邢寿富 《武汉医学杂志》 1993年第4期249-251,共3页
关于免疫复物(IC)的损伤作用早在十九世纪初被人发现。本世纪五十年代。Dixon等首先证明了在动物慢性或急性实验性血清病中,由于过剩抗原而形成可溶性IC能沉积于血管壁确认了它可能与肾炎、关节炎等疾病的发病有关。到目前为止。
关键词 流行性出血热 免疫复合物
下载PDF
乳腺癌PCNA表达与肥大细胞密度的关系 被引量:3
20
作者 刘有平 张友元 邢寿富 《肿瘤防治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343-344,共2页
:目的 探讨乳腺癌组织中PCNA表达与MC密度的关系。方法 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和俾士麦棕法分别检测 10 0例乳腺癌组织中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和肥大细胞 (MC)。结果 1.PCNA阳性表达与乳腺癌分化程度和淋巴结转移相关 ,高分化癌阳性表... :目的 探讨乳腺癌组织中PCNA表达与MC密度的关系。方法 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和俾士麦棕法分别检测 10 0例乳腺癌组织中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和肥大细胞 (MC)。结果 1.PCNA阳性表达与乳腺癌分化程度和淋巴结转移相关 ,高分化癌阳性表达低于中分化癌和未分化癌 ,P <0 0 5;淋巴结有转移者PCNA阳性表达高于无转移者 ,P <0 0 1。 2 .PCNA阳性者 ,MC计数较低 ;PCNA阴性者 ,MC计数较高 ,乳腺癌PCNA表达与癌周MC密度呈负相关。结论 PCNA是判断乳腺癌预后的有效指标 ,MC可能通过影响PCNA的表达发挥其抗肿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增殖细胞核抗原 肥大细胞密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