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22年8月北黄海北部溶解甲烷分布、海-气交换通量及影响因素
1
作者 徐雪梅 王明丽 +4 位作者 何宗财 韩建波 邢庆会 王心怡 陈虹 《海洋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82-793,共12页
科学评估陆架边缘海溶解甲烷(CH_(4))的分布及海-气交换通量对于认识陆架边缘海CH_(4)的释放对大气CH_(4)的区域性贡献具有重要意义。基于2022年8月的现场调查数据和资料,研究北黄海北部海水溶解CH_(4)的分布、海-气交换通量及影响因素... 科学评估陆架边缘海溶解甲烷(CH_(4))的分布及海-气交换通量对于认识陆架边缘海CH_(4)的释放对大气CH_(4)的区域性贡献具有重要意义。基于2022年8月的现场调查数据和资料,研究北黄海北部海水溶解CH_(4)的分布、海-气交换通量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研究海域溶解CH_(4)浓度为4.0~63.3 nmol/L,饱和度为168%~2 360%,高值区位于鸭绿江口附近海域,随着离岸距离的增加表层海水溶解CH_(4)浓度迅速降低。鸭绿江等陆源冲淡水的输入耦合海水及沉积物有机质的降解致使近岸海域海水CH_(4)升高;陆源冲淡水与海水混合过程中海水CH_(4)的氧化消耗也是控制CH_(4)浓度和分布不容忽视的重要过程。离岸海域海水及沉积物有机质厌氧降解耦合黄海冷水团的作用使得底层海水溶解CH_(4)浓度高于表层海水。研究海域海-气CH_(4)交换通量为18.4~578.8μmol/(m^(2)·d),是大气CH_(4)的源;鸭绿江口附近海域海-气CH_(4)交换通量高于离岸海域。由此可见,受陆源冲淡水输入的影响研究海域溶解CH_(4)浓度和海-气交换通量具有显著的区域性差异,且变幅高于世界其他海域;加强河口以及近海调查研究对于准确评估陆架边缘海CH_(4)的排放,明确CH_(4)排放源项的构成及制定CH_(4)减排的有效措施至关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黄海 溶解甲烷 海-气CH_(4)交换通量 冲淡水输入 有机质厌氧降解
下载PDF
黄河口潮间盐沼湿地生长季净生态系统CO_2交换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21
2
作者 邢庆会 韩广轩 +5 位作者 于君宝 吴立新 杨利琼 毛培利 王光美 谢宝华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7期4966-4979,共14页
潮间盐沼湿地生物地球化学过程独特,生态系统CO2交换存在着极大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利用2012年黄河口潮间盐沼湿地生态系统生长季(4—10月)连续的涡度相关观测数据,分析了潮间盐沼湿地的净生态系统CO2交换(NEE)、总初级生产力(GPP)和... 潮间盐沼湿地生物地球化学过程独特,生态系统CO2交换存在着极大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利用2012年黄河口潮间盐沼湿地生态系统生长季(4—10月)连续的涡度相关观测数据,分析了潮间盐沼湿地的净生态系统CO2交换(NEE)、总初级生产力(GPP)和生态系统呼吸(Reco)的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生长季,生态系统NEE具有明显的日变化和季节变化。日尺度上,表现为白天CO2净吸收,夜间CO2净释放,NEE日平均值为-0.38 g CO2m-2d-1;月尺度上,平均气温最高的7月生态系统释放CO2最多(15.16 g C/m2),6月生态系统吸收CO2最多(25.07 g C/m2)。潮间盐沼湿地生态系统的CO2交换受到光合有效辐射(PAR)、土壤温度(Ts)、土壤含水量(SWC)和潮汐淹水的共同影响。白天NEE主要受控于PAR,且生态系统表观初始光能利用率(α)和最大光合速率(NEEsat)分别在6月和5月达到最大值,分别为(0.0086±0.0019)μmol CO2μmol-1光子和(4.79±1.52)μmol CO2m-2s-1。夜间NEE随Ts呈指数增加趋势,生态系统呼吸的温度敏感性(Q10)为1.33,且SWC越高,Q10值越大。研究典型晴天(6月19日—6月25日)表明,潮汐淹水增强了生态系统白天对CO2的吸收,同时也增强了夜间CO2释放,研究时段内,潮汐淹水使生态系统净CO2吸收增加了0.76 g CO2m-2d-1。整个生长季,黄河口潮间盐沼湿地生态系统表现为CO2的汇,NEE为-22.28 g C/m2(其中,吸收118.34 g C/m2,释放96.28 g C/m2)。研究结果利于对潮间盐沼湿地源汇功能和影响机制的进一步认识与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涡度相关 净生态系统CO2交换 潮间盐沼湿地 潮汐淹水
下载PDF
海洋自然保护地内互花米草的监管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于彩芬 邢庆会 +4 位作者 张帆 张悦 许道艳 刘长安 廖国祥 《环境生态学》 2023年第6期42-46,共5页
互花米草(Spartina alterniflora)已成为我国沿海危害严重的恶性入侵植物,严重威胁海洋生态安全,特别是对海洋自然保护地构成极大威胁。基于我国海洋自然保护地内互花米草入侵现状和互花米草入侵对海洋自然保护地主要保护对象、生态环... 互花米草(Spartina alterniflora)已成为我国沿海危害严重的恶性入侵植物,严重威胁海洋生态安全,特别是对海洋自然保护地构成极大威胁。基于我国海洋自然保护地内互花米草入侵现状和互花米草入侵对海洋自然保护地主要保护对象、生态环境的危害,对加强海洋自然保护地内互花米草的防控策略进行分析研究,提出我国迫切需要制定切实可行的海洋自然保护地互花米草监管举措,包括全面摸清海洋自然保护地互花米草底数、加快推进防控治理工作、抓紧构建监测预警长效机制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自然保护地 互花米草 生物入侵 危害 监管
下载PDF
辽河口生态修复区CH_(4)排放通量季节变化研究
4
作者 邢庆会 程浩 +4 位作者 刘思琪 徐雪梅 陈虹 韩建波 杜金秋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6123-6131,共9页
为探究盐沼湿地生态修复区生态系统−大气界面CH_(4)排放通量季节变化特征及其主要影响因子,采用涡度相关法,利用2016~2021年辽河口“退塘还湿”修复区的CH_(4)通量观测数据,分析了区域CH_(4)通量四季平均日变化特点及其主要气象影响因子... 为探究盐沼湿地生态修复区生态系统−大气界面CH_(4)排放通量季节变化特征及其主要影响因子,采用涡度相关法,利用2016~2021年辽河口“退塘还湿”修复区的CH_(4)通量观测数据,分析了区域CH_(4)通量四季平均日变化特点及其主要气象影响因子.结果表明,辽河口“退塘还湿”生态修复区域,不同季节CH_(4)通量值的平均日变化波动趋势和范围不同.夏、秋和冬季白天CH_(4)通量值在零左右波动,四季CH_(4)排放平均日变化峰值分别出现在05:30、01:30、02:30和09:00,整体上表现为12:00之前为CH_(4)源,12:00之后为弱CH_(4)汇或CH_(4)源/汇功能不明显.辽河口“退塘还湿”修复区,四季CH_(4)通量平均日变化振幅大小和日平均值均表现为冬季>春季>夏季>秋季.修复区CH_(4)排放的主要影响因素为空气温度(Ta)、光合有效辐射(PAR)和风速(WS).其中,春季Ta与CH_(4)通量显著负相关,WS与CH_(4)通量显著正相关,两变量共解释43.8%的CH_(4)通量变动;夏季PAR与CH_(4)通量显著负相关;冬季,Ta与CH_(4)通量显著负相关,PAR与CH_(4)通量显著正相关.辽河口“退塘还湿”修复区多年不同季节生态系统−大气界面的CH_(4)通量范围为−60.9~155nmol/(m^(2)·s),CH_(4)通量平均值为14.05nmol/(m^(2)·s),多年CH_(4)平均净释放量为5.32gC/(m^(2)·a),即辽河口“退塘还湿”修复区表现为CH_(4)的源,单位面积百年增温潜势为198.46g CO_(2)-eq/m^(2).本研究对充分认识滨海盐沼湿地碳源/汇功能和合理评估湿地修复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涡度相关 CH_(4)通量 池塘养殖 退塘还湿 滨海蓝碳
下载PDF
碳中和背景下我国发展滨海蓝色碳汇的优势、挑战及对策 被引量:1
5
作者 程浩 邢庆会 +2 位作者 陈虹 毛竹 韩建波 《海洋开发与管理》 2023年第8期3-10,共8页
滨海蓝色碳汇在全球气候变化和碳循环中具有重要作用,通过生态修复和市场交易等方式巩固和提升滨海蓝碳,是实现碳中和目标最为经济有效的方式之一。为进一步挖掘滨海蓝碳的潜力,推动实现碳中和目标,文章概述发展滨海蓝碳的诸多优势,分... 滨海蓝色碳汇在全球气候变化和碳循环中具有重要作用,通过生态修复和市场交易等方式巩固和提升滨海蓝碳,是实现碳中和目标最为经济有效的方式之一。为进一步挖掘滨海蓝碳的潜力,推动实现碳中和目标,文章概述发展滨海蓝碳的诸多优势,分析其在制度建设和技术开发方面面临的问题和挑战,并提出对策建议:完善滨海蓝碳保护修复和碳汇交易的政策措施,推进陆海统筹和生态补偿的机制建设;推动滨海蓝碳纳入温室气体清单编制,积极参与国际合作;设立监测评估试点,提升监测能力,完善碳汇计量核算方法;加强科学研究,突破关键技术瓶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滨海湿地 蓝碳 温室气体清单 制度建设 碳汇计量
下载PDF
海洋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状况评价初探——以河北昌黎黄金海岸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例 被引量:2
6
作者 张悦 许道艳 +4 位作者 上官魁星 金照光 于彩芬 邢庆会 刘长安 《海洋开发与管理》 2022年第6期61-66,共6页
为进一步保护我国海洋生态环境以及加快海洋生态文明建设,文章探索建立适用于我国海洋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状况的评价体系,并以河北昌黎黄金海岸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例开展海洋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状况评价。研究结果表明:海洋自然保护区... 为进一步保护我国海洋生态环境以及加快海洋生态文明建设,文章探索建立适用于我国海洋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状况的评价体系,并以河北昌黎黄金海岸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例开展海洋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状况评价。研究结果表明:海洋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状况指数包括面积适宜指数、外来物种入侵指数、生境质量指数和开发干扰指数;与已有相关评价方法相比,该评价方法对于生境类型和人类活动的指标优化更接近我国海洋自然保护区的实际情况,但仍须实证检验;基于该评价方法,河北昌黎黄金海岸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状况较好,即生境保护较好,有开发干扰但程度较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自然保护区 海洋生态保护 土地利用类型 生境类型 开发干扰
下载PDF
我国黄海沿岸贝类重金属污染状况及健康风险评价 被引量:1
7
作者 许道艳 张悦 +4 位作者 于彩芬 邢庆会 周胜玲 李诗菲 刘长安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2年第9期65-71,共7页
分析我国黄海26个地区贝类生物体中Hg、Cd、Pb、Cr、As、Cu污染状况,并利用美国环境保护署提出的人体健康风险评价模型进行健康风险评价。结果显示,依据《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污染物限量》(GB 2762—2017)和《无公害食品水产品中有... 分析我国黄海26个地区贝类生物体中Hg、Cd、Pb、Cr、As、Cu污染状况,并利用美国环境保护署提出的人体健康风险评价模型进行健康风险评价。结果显示,依据《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污染物限量》(GB 2762—2017)和《无公害食品水产品中有毒有害物质限量》(NY 5073—2006)的污染物限量要求,仅庙岛群岛近岸海域无机砷含量超标。黄海26个地区Cd、As污染健康风险等级均不超过Ⅲ级,远低于美国环境保护署要求的最大可接受风险值,Cd、As污染健康风险强度可以接受。Hg、Pb、Cr、Cu污染风险值均远低于荷兰建设和环境部规定的可忽略风险水平,风险等级符合健康风险评价Ⅰ级标准,健康风险强度可以忽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贝类 重金属污染 健康风险 黄海沿岸
下载PDF
海洋保护地内施用除草剂防治互花米草的监管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于彩芬 许道艳 +4 位作者 刘长安 廖国祥 张悦 邢庆会 雷威 《环境生态学》 2021年第9期38-40,共3页
近年来,我国多处海洋保护地存在使用除草剂防治互花米草的情况,且施用除草剂对海洋保护地生态环境造成了一定威胁。为了加强对海洋保护地内施用除草剂防治互花米草的监管,从目前存在的除草剂对海洋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不清、海洋保护地... 近年来,我国多处海洋保护地存在使用除草剂防治互花米草的情况,且施用除草剂对海洋保护地生态环境造成了一定威胁。为了加强对海洋保护地内施用除草剂防治互花米草的监管,从目前存在的除草剂对海洋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不清、海洋保护地施用除草剂监管制度匮乏、防治互花米草修复工程缺乏监管3个主要问题出发,有针对性地提出了要加强科学研究、完善制度建设、强化工程监管3个层面的监督管理建议,以期为海洋保护地生态环境保护的监管提供一定的依据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花米草 海洋自然保护地 除草剂 监管 对策
下载PDF
中国南海贝类重金属污染状况及健康风险评价 被引量:3
9
作者 许道艳 张悦 +4 位作者 李诗菲 邢庆会 于彩芬 雷威 刘长安 《安徽农学通报》 2021年第23期100-104,135,共6页
该研究分析了我国南海19个地区贝类生物体中重金属汞、镉、铅、铬、铜及砷污染状况,利用美国环保署提出的人体健康风险评价模型进行了健康风险评价。结果表明,依据《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污染物限量GB2762-2017》的污染物限量要求,仅... 该研究分析了我国南海19个地区贝类生物体中重金属汞、镉、铅、铬、铜及砷污染状况,利用美国环保署提出的人体健康风险评价模型进行了健康风险评价。结果表明,依据《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污染物限量GB2762-2017》的污染物限量要求,仅深圳南澳近岸海域无机砷含量超标;依据《农产品安全质量无公害水产品安全要求GB18406.4-2001》的最高限量要求,部分地区的铅、镉和总砷含量超标。南海19个地区镉、砷污染健康风险等级未超过Ⅲ级,低于国际辐射防护委员会和美国环境保护署要求的最大可接受风险值,健康风险强度处于可以接受水平。汞、铅、铬、铜污染风险值均远低于荷兰建设和环境部规定的可忽略风险水平,符合健康风险评价Ⅰ级标准,健康风险强度可以忽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健康风险 重金属污染 南海 评价
下载PDF
我国海洋碳汇建设现状、问题及建议 被引量:12
10
作者 毛竹 陈虹 +2 位作者 孙瑞钧 赵化德 邢庆会 《环境保护》 CAS CSSCI 2022年第7期50-53,共4页
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提出后,我国海洋碳汇建设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本文梳理了近年来我国海洋碳汇建设进展,归纳总结了学界对海洋碳汇建设的主要关切,结合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坚持系统观念”的精神,指出我国海洋碳汇建设需要重点解决谁... 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提出后,我国海洋碳汇建设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本文梳理了近年来我国海洋碳汇建设进展,归纳总结了学界对海洋碳汇建设的主要关切,结合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坚持系统观念”的精神,指出我国海洋碳汇建设需要重点解决谁来建设、建设什么、怎么建设的问题。针对谁来建设,建议依托国家海洋碳汇监测调查评估网和数据中心,在国家层面进一步明确协作机制并凝聚各方力量;针对建设什么,提出在统筹多种类型海洋碳汇建设的基础上重点建设二氧化碳海底地质封存工程,提升海洋碳汇;针对怎么建设,提出协同推进海洋生态环境保护修复、海洋碳汇建设和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碳汇 系统观念 碳达峰 碳中和 海洋生态环境
下载PDF
我国19处滨海湿地繁殖季的水鸟调查和评价 被引量:3
11
作者 雷威 邢庆会 +4 位作者 廖国祥 许道艳 于彩芬 刘玉安 刘长安 《海洋开发与管理》 2019年第8期3-8,共6页
为保护滨海湿地生境以及保持海洋生态平衡和生物多样性,文章选取我国19处具有代表性的滨海湿地,于2018年5-10月的水鸟繁殖季对滨海湿地水鸟进行调查,并基于调查结果评价其种类、数量、分布密度、受重点保护种类、生物多样性和威胁因素... 为保护滨海湿地生境以及保持海洋生态平衡和生物多样性,文章选取我国19处具有代表性的滨海湿地,于2018年5-10月的水鸟繁殖季对滨海湿地水鸟进行调查,并基于调查结果评价其种类、数量、分布密度、受重点保护种类、生物多样性和威胁因素。研究结果表明:滨海湿地水鸟共计6目10科70种77680只,其中鸻鹬类、鸥类和鹭类是主要种类,红腹滨鹬(Calidriscanutus)数量明显居多;水鸟种数和分布密度的南北差异可能与大型底栖生物的分布有关;我国滨海湿地对于红腹滨鹬等7种水鸟的生存具有重要意义,且很多水鸟种类被列入国际和国内重点保护名录;滨海湿地水鸟的多样性指数整体处于较好水平,但地区差异较大,均匀度指数和丰富度指数的分布趋势类似;滨海湿地水鸟面临的威胁因素主要包括保护缺位、养殖利益、非法猎捕、围海造地和水体污染,亟须加强保护力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多样性 湿地生态 候鸟迁徙 珍稀动物 生境
下载PDF
辽河口“退塘还湿”修复区生态系统CO_(2)交换及其环境调控
12
作者 刘思琪 陈虹 +3 位作者 邢庆会 程浩 韩建波 徐雪梅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920-928,共9页
滨海湿地因其碳汇功能强大,在减缓全球气候变化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退塘还湿”作为近几年我国滨海湿地生态修复开展的主要形式之一,对其碳源/汇功能的研究较为匮乏.基于涡度相关技术,观测了2021年辽河口“退塘还湿”修复区CO_(2)通量,... 滨海湿地因其碳汇功能强大,在减缓全球气候变化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退塘还湿”作为近几年我国滨海湿地生态修复开展的主要形式之一,对其碳源/汇功能的研究较为匮乏.基于涡度相关技术,观测了2021年辽河口“退塘还湿”修复区CO_(2)通量,研究了修复区内盐沼湿地生态系统CO_(2)交换特征及其环境调控.结果表明,修复区净生态系统CO_(2)交换(NEE)平均日变化曲线在春季和秋季呈“U”型,在夏季呈“V”型,在冬季呈“一”型,其春、夏、秋和冬季的效率(以C计)分别为-40.06、-63.62、2.33和34.43 g·m^(-2).修复区NEE日累积年内变化整体呈“V”型,NEE、生态系统呼吸(Reco)和总的初级生产力(GPP)月累积差异明显.2021年修复区内光合有效辐射(PAR)是白天NEE的重要调控因子,二者呈直角双曲线关系,PAR可以解释白天NEE变化的53%;空气温度(T_(a))是夜晚生态系统呼吸(R_(eco,night))的主控因子,二者呈指数关系,T_(a)<5.5℃时生态系统呼吸的温度敏感性(Q_(10))为2.19,T_(a)可以解释R_(eco,night)变化的42%,T_(a)≥5.5℃时Q_(10)为1.81,T_(a)可以解释R_(eco,night)变化的51%.另外,2021年生长季辽河口湿地修复区NEE与土壤含水量(SWC)和饱和水汽压差(VPD)均呈显著的线性负相关,而NEE与土壤温度(Ts)和相对湿度(RH)无显著相关.2021年辽河口“退塘还湿”修复区盐沼湿地表现为碳汇,总净固碳量(以C计)为-66.89 g·m^(-2),其具有长期的碳增汇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沼湿地 滨海蓝碳 湿地修复 涡度相关(EC) CO_(2)通量 净生态系统CO_(2)交换
原文传递
围塘养殖与“退塘还湿”对滨海蓝色碳汇的影响 被引量:2
13
作者 邢庆会 程浩 +5 位作者 李凡 陈鹏飞 刘思琪 陈虹 韩建波 卢媚 《海洋环境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432-439,共8页
滨海蓝碳生态系统是重要的天然碳汇。在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博弈过程中,不少沿海区域经历了“自然湿地-围塘养殖-退塘还湿”的转变。本文从滨海蓝色碳汇的功能重要性出发,结合新时期湿地保护修复等国家重大举措,概要了我国滨海蓝色... 滨海蓝碳生态系统是重要的天然碳汇。在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博弈过程中,不少沿海区域经历了“自然湿地-围塘养殖-退塘还湿”的转变。本文从滨海蓝色碳汇的功能重要性出发,结合新时期湿地保护修复等国家重大举措,概要了我国滨海蓝色碳汇能力,梳理了国内外学者对自然滨海湿地、围塘养殖和“退塘还湿”区域碳汇功能特点及变化机制的探讨,针对目前的研究进展提出了研究不足及研究展望,即加强长期连续性研究、多站点对比研究和多界面机制研究。本文有望为提升滨海蓝色碳汇能力及评价湿地修复效果提供策略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滨海湿地 人类活动 海岸带蓝碳 碳通量 生态修复
原文传递
春季北黄海辽东半岛东部邻近海域溶解甲烷的分布、影响因素及海-气交换通量 被引量:1
14
作者 徐雪梅 臧昆鹏 +4 位作者 王晓萌 邢庆会 何宗财 陈虹 韩建波 《海洋环境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2-28,共7页
本文基于2022年5月现场调查,研究了北黄海辽东半岛东部邻近海域溶解甲烷(CH_(4))的分布、影响因素及海-气交换通量。结果表明,该海域溶解CH_(4)浓度为3.2~11.2 nmol/L,饱和度为103%~364%,高值区位于鸭绿江口近岸海域,随着河口向海延伸,... 本文基于2022年5月现场调查,研究了北黄海辽东半岛东部邻近海域溶解甲烷(CH_(4))的分布、影响因素及海-气交换通量。结果表明,该海域溶解CH_(4)浓度为3.2~11.2 nmol/L,饱和度为103%~364%,高值区位于鸭绿江口近岸海域,随着河口向海延伸,表层海水溶解CH_(4)浓度逐渐减小,而底层海水溶解CH_(4)浓度升高;鸭绿江冲淡水的输入致使近岸海域溶解CH_(4)浓度显著升高,而沉积物有机质降解使得离岸海域底层海水溶解CH_(4)浓度升高;该海域海-气CH_(4)交换通量为0.7~61.1μmol/(m^(2)·d),是大气CH_(4)的源,近岸海域显著高于离岸海域。鸭绿江冲淡水的输入即使在平水期(5月)已经对邻近海域溶解CH_(4)的影响非常显著,因此,河口等近岸海域海-气CH_(4)交换通量的研究对于评估我国陆架边缘海对大气CH_(4)的贡献至关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鸭绿江近岸海域 甲烷 海-气交换通量 河流输入 沉积物有机质降解
原文传递
黄河三角洲芦苇湿地生长季净生态系统CO_2交换及其环境调控机制 被引量:15
15
作者 杨利琼 韩广轩 +5 位作者 于君宝 吴立新 朱敏 邢庆会 王光美 毛培利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2415-2422,共8页
采用涡度相关法,对2011年生长季的黄河三角洲芦苇湿地净生态系统CO2交换(NEE)进行了观测,研究湿地NEE的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子.结果表明:不同月份芦苇湿地的NEE日变化均呈"U"形曲线,CO2最大净吸收率和释放率的日均值分别为(0.4... 采用涡度相关法,对2011年生长季的黄河三角洲芦苇湿地净生态系统CO2交换(NEE)进行了观测,研究湿地NEE的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子.结果表明:不同月份芦苇湿地的NEE日变化均呈"U"形曲线,CO2最大净吸收率和释放率的日均值分别为(0.44±0.03)和(0.16±0.01)mg CO2·m-2·s-1;芦苇湿地NEE、生态系统呼吸(R eco)、总初级生产力(GPP)的季节变化均呈现生长旺季(7—9月)较高、生长初期(5—6月)和生长末期(10—11月)较低的趋势;R eco和NEE在8月达到峰值,GPP在7月达到峰值.芦苇湿地生态系统的CO2交换受到光合有效辐射(PAR)、土壤温度(T s)和土壤体积含水量(SWC)的共同影响.白天NEE与PAR呈直角双曲线关系;5 cm深处T s与夜间生态系统呼吸(R eco,n)呈指数关系,生态系统呼吸的温度敏感性(Q10)为2.30,SWC和T s是影响芦苇湿地Reco,n的主要因子.在整个生长季,黄河三角洲芦苇湿地生态系统是一个明显的CO2的汇,总净固碳量为780.95 g CO2·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净生态系统CO_2 交换 总初级生产力 生态系统呼吸 芦苇湿地 黄河三角洲
原文传递
氮沉降对黄河三角洲芦苇湿地土壤呼吸的影响 被引量:26
16
作者 朱敏 张振华 +7 位作者 于君宝 吴立新 韩广轩 杨利琼 邢庆会 谢宝华 毛培利 王光美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517-529,共13页
2012年6月至2012年10月,对黄河三角洲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湿地进行了模拟氮沉降试验,氮沉降水平分别为对照(CK,0kgN·hm–2·a–1)、低氮(LN,50kgN·hm–2·a–1)和高氮(HN,100kgN·hm–2·a–1)。利用L... 2012年6月至2012年10月,对黄河三角洲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湿地进行了模拟氮沉降试验,氮沉降水平分别为对照(CK,0kgN·hm–2·a–1)、低氮(LN,50kgN·hm–2·a–1)和高氮(HN,100kgN·hm–2·a–1)。利用LI-8100土壤碳通量测量系统测定土壤呼吸速率。结果表明,氮沉降促进了芦苇湿地土壤呼吸作用,LN和HN处理使芦苇生长季(6–10月)平均土壤呼吸速率比CK分别提高19%和58%。积水改变了芦苇湿地土壤呼吸日动态。地面无积水时,各处理土壤呼吸日动态均呈单峰型曲线;地面有积水时,土壤呼吸日动态峰值推后或无单峰型波动规律。积水影响土壤呼吸作用对温度的响应。地面无积水时,各处理土壤呼吸速率均与气温呈极显著的正指数相关关系,气温分别解释了CK、LN和HN处理下土壤呼吸季节变化的69.9%、64.5%和59.9%;地面有积水时,各处理土壤呼吸与气温相关性不显著。CK、LN和HN处理下土壤呼吸温度敏感性系数Q10值分别为1.68、1.75和1.68,表明LN处理增强了土壤呼吸温度敏感性,HN处理对其影响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沉降 芦苇湿地 土壤呼吸 黄河三角洲
原文传递
开垦对黄河三角洲湿地净生态系统CO_2交换的影响 被引量:18
17
作者 杨利琼 韩广轩 +5 位作者 于君宝 吴立新 朱敏 邢庆会 王光美 毛培利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503-516,共14页
近年来,由于对湿地的不合理利用,自然湿地被大面积地垦殖为农田,导致湿地生态系统碳循环的模式发生改变,从而影响了湿地生态系统碳汇功能。该研究通过涡度相关法,对山东省东营市黄河三角洲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湿地和开垦多年的棉... 近年来,由于对湿地的不合理利用,自然湿地被大面积地垦殖为农田,导致湿地生态系统碳循环的模式发生改变,从而影响了湿地生态系统碳汇功能。该研究通过涡度相关法,对山东省东营市黄河三角洲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湿地和开垦多年的棉花(Gossypium spp.)农田的净生态系统CO2交换(NEE)进行了对比观测,以探讨该地区典型生态系统NEE的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子,揭示开垦对芦苇湿地NEE和碳汇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生长季,湿地和农田生态系统NEE的日平均值各月均呈明显的"U"型变化曲线,非生长季NEE的变幅很小。生长季湿地生态系统日最大净吸收值和释放值分别为16.04gCO2·m–2·d–1(8月17日)和14.95gCO2·m–2·d–1(8月9日);农田生态系统日最大净吸收值和释放值分别为18.99gCO2·m–2·d–1(8月22日)和12.23gCO2·m–2·d–1(7月29日)。生长季白天两个生态系统NEE与光合有效辐射(PAR)之间呈直角双曲线关系;非生长季NEE主要受土壤温度(Ts)的影响;生态系统生长季夜间NEE受Ts和土壤含水量(SWC)的共同影响;湿地和农田的生态系统呼吸熵(Q10)分别为2.30和3.78。2011年生长季,黄河三角洲湿地和农田生态系统均表现为CO2的汇,总净固碳量分别为780.95和647.35gCO2·m–2,开垦降低了湿地的碳吸收能力;而在2011年非生长季,黄河三角洲湿地和农田生态系统均表现为CO2的源,CO2总释放量分别为181.90和111.55gCO2·m–2。全年湿地和农田生态系统总净固碳量分别为599.05和535.80gCO2·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涡度相关 净生态系统CO2交换 开垦 芦苇湿地 黄河三角洲
原文传递
模拟增温对黄河三角洲滨海湿地非生长季土壤呼吸的影响 被引量:7
18
作者 孙宝玉 韩广轩 +4 位作者 陈亮 初小静 邢庆会 吴立新 朱书玉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111-1123,共13页
冬季土壤呼吸能释放生长季所固存的碳,因而在陆地碳循环中占有重要地位。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平均地表温度将升高0.3–4.8℃,且冬季增温更加明显,而温度的升高会促进更多CO2的释放。另外,滨海湿地地下水位浅,淡咸水交互作用明显,增温能引... 冬季土壤呼吸能释放生长季所固存的碳,因而在陆地碳循环中占有重要地位。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平均地表温度将升高0.3–4.8℃,且冬季增温更加明显,而温度的升高会促进更多CO2的释放。另外,滨海湿地地下水位浅,淡咸水交互作用明显,增温能引起土壤表层盐分升高,从而影响土壤呼吸。该研究以黄河三角洲滨海湿地为研究对象,采用红外辐射加热器模拟增温,研究了该地区非生长季土壤呼吸的日动态及季节动态,同时探讨了土壤呼吸对环境因子的响应机制。结果显示:日动态中,增温与对照的土壤呼吸速率变化趋势一致,为单峰曲线;在平均日变化中,整个非生长季不同处理的土壤呼吸速率无显著差异,而土壤温度和土壤盐分均为增温大于对照,并且土壤呼吸峰值时间均比土壤温度提前。季节动态中,整个研究期分为非盐分限制阶段(2014年11月–2015年2月中旬)和盐分限制阶段(2015年2月中旬–2015年4月)。在整个非生长季,土壤呼吸速率无显著差异;在非盐分限制阶段,当10 cm土壤温度升高4.0℃时,土壤呼吸速率显著提高22.9%,而土壤呼吸温度敏感性系数(Q10)与对照相比有所降低;在盐分限制阶段,尽管土壤温度升高3.3℃,土壤呼吸速率却降低了20.7%,这可能是由于增温引起了土壤盐分的升高,同时由增温引起的土壤含水量的升高在一定程度上也限制了土壤呼吸,而此阶段增温对Q10无显著影响。因此,在滨海湿地中,增温除了直接影响土壤温度,还可通过影响土壤水盐状况来影响土壤呼吸,进而影响滨海湿地土壤碳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温 土壤呼吸 非生长季 土壤盐分含量 滨海湿地 黄河三角洲
原文传递
阴天和晴天对黄河三角洲芦苇湿地净生态系统CO_2交换的影响 被引量:18
19
作者 初小静 韩广轩 +5 位作者 邢庆会 于君宝 吴立新 刘海防 王光美 毛培利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661-673,共13页
云量以及大气气溶胶含量变化引起的阴天和晴天会对局地的微气候环境产生综合效应,影响地面接收的太阳辐射强度,同时引起环境因子的变化,最终对净生态系统CO2交换(NEE)产生影响。该文通过涡度相关系统以及微气象梯度观测系统,对黄河三角... 云量以及大气气溶胶含量变化引起的阴天和晴天会对局地的微气候环境产生综合效应,影响地面接收的太阳辐射强度,同时引起环境因子的变化,最终对净生态系统CO2交换(NEE)产生影响。该文通过涡度相关系统以及微气象梯度观测系统,对黄河三角洲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湿地NEE以及环境要素进行了观测。在自然条件下选择12对相邻阴天和晴天数据,在生物要素(生物量、叶面积指数)、土壤水分以及养分特征保持不变的前提下,揭示了阴天和晴天变化对湿地生态系统NEE的光响应和温度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12对阴天和晴天生态系统NEE的日平均动态均呈"U"型曲线,但阴天NEE的变幅较小。晴天条件下湿地生态系统NEE的日均值显著高于阴天(p<0.01)。阴天和晴天湿地生态系统NEE与光合有效辐射(PAR)之间均呈直角双曲线关系,但晴天条件下,最大光合速率(Amax)显著大于阴天(p<0.01),同时白天生态系统呼吸(Reco,daytime)也显著大于阴天(p<0.01)。不论阴天还是晴天,Reco,daytime与气温均呈显著的指数关系。晴天湿地生态系统呼吸的温度敏感系数Q10(5.5)远大于阴天(1.9)。阴天和晴天昼间PAR差值以及气温差值对NEE差值的协同影响达到6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天 晴天 净生态系统CO2交换 白天生态系统呼吸 光响应 温度响应
原文传递
浅析我国海岸带蓝碳应对气候变化的发展研究 被引量:15
20
作者 邢庆会 于彩芬 +4 位作者 廖国祥 雷威 卢伟志 徐雪梅 刘长安 《海洋环境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7,共7页
为摸清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我国海岸带蓝碳应对气候变化的发展状况,发掘我国海岸带蓝碳减缓与适应气候变化的潜力,分析了我国海岸带蓝碳生态系统的基本状况及保护恢复情况,阐述了海岸带蓝碳对气候变化的影响及响应机制,论述了我国海岸... 为摸清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我国海岸带蓝碳应对气候变化的发展状况,发掘我国海岸带蓝碳减缓与适应气候变化的潜力,分析了我国海岸带蓝碳生态系统的基本状况及保护恢复情况,阐述了海岸带蓝碳对气候变化的影响及响应机制,论述了我国海岸带蓝碳发展面临的形势及管理需求。最后,提出了我国海岸带蓝碳应对气候变化的发展建议,即推进海岸带蓝碳管理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实现我国海岸带蓝碳的系统性监测,积极开展受损蓝碳生态系统修复案例的研究,加强海岸带蓝碳保护与修复的公众参与度,增强国际合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海岸带蓝碳 减缓与适应 管理需求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