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因芯片技术在肝细胞癌候选诊断指标筛选中的应用 被引量:5
1
作者 邢戌健 贾户亮 +1 位作者 张磊 叶青海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CAS 2007年第1期23-27,共5页
目的在全基因组范围内筛选肝细胞癌候选诊断指标。方法采用基因芯片技术比较40例肝细胞癌肿瘤标本及其邻近无瘤肝组织之间基因表达谱的差异,寻找与肝细胞癌发生、发展相关的基因。基因芯片由美国国立卫生院癌症研究所制定,每张芯片有998... 目的在全基因组范围内筛选肝细胞癌候选诊断指标。方法采用基因芯片技术比较40例肝细胞癌肿瘤标本及其邻近无瘤肝组织之间基因表达谱的差异,寻找与肝细胞癌发生、发展相关的基因。基因芯片由美国国立卫生院癌症研究所制定,每张芯片有9984个点,含9180个基因。基因芯片实验采用双色荧光直接标记法,每例患者的肝细胞癌组织总RNA200μg用绿色荧光素Cy5-dUTP标记,其相应的无瘤肝组织总RNA100μg用红色荧光素Cy3-dUTP标记。混合后与芯片上的基因进行杂交。对基因芯片资料进行统计分析以寻找肝细胞癌组织与无瘤肝组织之间表达有差异的基因。结果用非先导分层聚类分析法进行筛选,发现有10个基因在80%以上的肝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2倍或2倍以上)其相应的无瘤肝组织,包括ESTs、Homosapi-enscDNAFLJ、原钙粘连素-α9(protocadherinalpha9)、KPNA2、RPS20、SNRPE、CDKN2A、UBD、MDK和ANXA2基因。这些基因与多种肿瘤相关,他们可能在肝细胞癌发生、发展过程中也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结论进一步研究这些基因的功能可能筛选出新的肝细胞癌诊断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基因芯片 诊断指标
下载PDF
胃肠肿瘤化疗患者营养风险筛查和营养支持状况分析 被引量:13
2
作者 王群 杨志刚 +2 位作者 严俊 许辉东 邢戌健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4年第16期1358-1361,共4页
目的探讨胃肠肿瘤化疗患者营养风险发生率和营养支持状况,为合理使用营养支持提供参考。方法采用营养风险筛查2002(NRS2002)对136例胃肠肿瘤患者化疗前营养风险进行评估,其中NRS<3分64例(NRS阴性组),NRS≥3分72例(NRS阳性组)。根据... 目的探讨胃肠肿瘤化疗患者营养风险发生率和营养支持状况,为合理使用营养支持提供参考。方法采用营养风险筛查2002(NRS2002)对136例胃肠肿瘤患者化疗前营养风险进行评估,其中NRS<3分64例(NRS阴性组),NRS≥3分72例(NRS阳性组)。根据是否进行肠外营养支持,将NRS阳性组中的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6例。比较患者化疗前后营养指标及不良反应。结果 136例患者中,营养风险的发生率为52.9%。≥50岁组患者NRS≥3分的比率为62.0%,显著高于<50岁组的43.1%(P<0.05);化疗4周期后,各组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血红蛋白(HB)水平较化疗前有所下降,NRS阳性对照组ALB、PA及HB水平均显著低于观察组(P<0.05);观察组肝脏损伤的程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胃肠肿瘤化疗患者营养风险发生率高,化疗期间给予营养支持能改善其营养状态,提高其对化疗的耐受性,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肿瘤 营养风险筛查 营养支持 营养状况
下载PDF
进展期胃癌患者淋巴检出数和转移度与预后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4
3
作者 王群 严俊 +1 位作者 夏振华 邢戌健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16年第10期1337-1338,1340,共3页
目的探讨淋巴检出数、转移度(LNR)对进展期胃癌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118例进展期胃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与随访资料,分析淋巴检出数、LNR与预后的相关性。结果 118例进展期胃癌患者共计检出淋巴结1 351枚,平均(11.45±5.... 目的探讨淋巴检出数、转移度(LNR)对进展期胃癌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118例进展期胃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与随访资料,分析淋巴检出数、LNR与预后的相关性。结果 118例进展期胃癌患者共计检出淋巴结1 351枚,平均(11.45±5.67)枚/例,其中转移淋巴结407枚,总LNR为30.1%;淋巴结检出数与转移数呈线性正相关(r=0.418,P<0.05);临床病理分期(TNM)、浸润深度、肿瘤分化程度、淋巴结检出数及LNR与患者5年生存率显著相关(P<0.05);TNM分期、LNR是影响进展期胃癌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而分化程度、淋巴结检出数则是保护因素(P<0.05)。结论淋巴结检出数和LNR均是影响进展期胃癌预后的因素,应尽可能检测15枚以上的淋巴结,同时结合LNR作为病理分期标准的补充进行预后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进展期胃癌 淋巴检出数 转移度 预后
下载PDF
快速康复外科对老年腹腔镜结肠癌切除术患者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10
4
作者 夏振华 梁哲通 邢戌健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CAS 2021年第10期825-827,共3页
探讨快速康复外科在老年腹腔镜结肠癌切除术患者康复中的应用价值。选择2016年6月至2019年6月行腹腔镜结肠癌切除术的老年患者82例,按照术后不同处理方法分为观察组(41例)与对照组(41例)。对照组患者于围术期采取常规康复干预,观察组患... 探讨快速康复外科在老年腹腔镜结肠癌切除术患者康复中的应用价值。选择2016年6月至2019年6月行腹腔镜结肠癌切除术的老年患者82例,按照术后不同处理方法分为观察组(41例)与对照组(41例)。对照组患者于围术期采取常规康复干预,观察组患者于围术期采取快速康复外科干预。比较两组恢复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前、术后3 d和术后7 d炎症因子和免疫功能指标变化。观察组首次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和进食时间早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4.88%vs 21.95%,P<0.05)。两组术后3 d和术后7 d血清IL-6、IL-8和TNF-α水平较术前升高(P<0.05);观察组术后3 d和术后7 d血清IL-6、IL-8和TNF-α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3 d和术后7 d CD3+、CD4+和CD4+/CD8+较术前降低(P<0.05);观察组术后3 d和术后7 d CD3+、CD4+和CD4+/CD8+高于对照组(P<0.05)。快速康复外科可促进老年腹腔镜结肠癌切除术患者术后康复,对机体应激反应程度影响小,可维持患者免疫稳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癌 腹腔镜 快速康复外科
下载PDF
快速康复外科在低位直肠癌术后保护性回肠造口还纳中的效果 被引量:10
5
作者 许珲东 邢戌健 +1 位作者 王群 赵怡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9年第5期556-559,共4页
目的探讨快速康复外科在低位直肠癌术后保护性回肠造口还纳中的效果。方法回顾性选取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上海市杨浦区市东医院外二科收治的低位直肠癌前切除术后行保护性回肠造口还纳术的患者共54例,按照围手术期处理方法将54例患者... 目的探讨快速康复外科在低位直肠癌术后保护性回肠造口还纳中的效果。方法回顾性选取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上海市杨浦区市东医院外二科收治的低位直肠癌前切除术后行保护性回肠造口还纳术的患者共54例,按照围手术期处理方法将54例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7例。其中研究组(n=27)采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进行围手术期处理,对照组(n=27)按常规措施进行围手术期处理。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第3天的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和C反应蛋白(CRP)的水平,以及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排便时间、口服或肠内营养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主要并发症等。结果两组患者术前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CRP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第3天研究组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CRP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 <0. 05)。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研究组患者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排便时间和口服或肠内营养时间均早于对照组,术后住院时间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研究组总并发症发生率(25. 93%,7/27)显著低于对照组(14. 81%,4/27),差异有显著性(χ2=4. 063,P=0. 0438)。结论围手术期采用快速康复外科措施,可以缩短低位直肠癌术后保护性回肠造口还纳患者的住院治疗时间,减轻患者的应激反应,促进患者早期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位直肠癌 回肠造口 还纳 快速康复外科
下载PDF
术中发现气管憩室2例病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6
作者 贺文 顾建华 +2 位作者 邢戌健 翁子毅 费健 《外科理论与实践》 2023年第4期383-387,共5页
分析甲状腺肿瘤相关诊疗中气管憩室易漏诊或误诊的原因,加强对该疾病临床特点的认识。检索国内、外近20年相关文献,分析类似病例中发生误诊、漏诊的原因,并就解剖学、鉴别诊断、检查方式进一步剖析。同时对近期2例在术中发现的气管憩室... 分析甲状腺肿瘤相关诊疗中气管憩室易漏诊或误诊的原因,加强对该疾病临床特点的认识。检索国内、外近20年相关文献,分析类似病例中发生误诊、漏诊的原因,并就解剖学、鉴别诊断、检查方式进一步剖析。同时对近期2例在术中发现的气管憩室临床病例与其相关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气管憩室易与甲状腺肿物相混淆,被误诊的原因如下:气管憩室在大多数病人中并无症状;有症状的气管憩室与甲状腺结节也有着类似的临床症状;许多气管憩室的影像学表现缺乏特征性。普外科医师应提高对气管憩室的认知、提高临床工作的警惕性;应将颈部CT列为甲状腺腺叶切除相关手术术前的常规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管憩室 甲状腺肿瘤 甲状腺癌根治术
原文传递
血清促甲状腺激素水平等因素与甲状腺癌发病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1
7
作者 王群 杨志刚 +1 位作者 许辉东 邢戌健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860-863,共4页
背景与目的:血清促甲状腺激素(thyroid stimulating hormone,TSH)水平与甲状腺癌患者预后密切相关,TSH水平高可明显增加甲状腺癌患者的复发率及死亡率,本研究探讨TSH水平与甲状腺癌发病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6月—2012年6月我... 背景与目的:血清促甲状腺激素(thyroid stimulating hormone,TSH)水平与甲状腺癌患者预后密切相关,TSH水平高可明显增加甲状腺癌患者的复发率及死亡率,本研究探讨TSH水平与甲状腺癌发病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6月—2012年6月我院收治的606例拟行各类甲状腺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检测患者术前血清TSH水平,并根据血清TSH水平分为5组,其中0.51~2.43 mIU/L组、2.44~4.36 mIU/L组、4.37~6.27 mIU/L组各153例,<0.51 mIU/L组47例,>6.27 mIU/L组100例。采用单因素与多因素的方法探讨血清TSH水平与甲状腺癌发病的相关性。结果:年龄<18岁、≥65岁组的甲状腺癌患者所占比例(56.3%、46.9%)显著高于18~39岁及40~64岁患者(28.5%、26.8%),男性甲状腺癌患者所占比例(48.3%)显著高于女性患者(17.0%),单个结节患者甲状腺癌所占比例(49.5%)显著高于多个结节患者(18.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血清TSH水平的升高,甲状腺癌患者所占比例也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男性、单个结节及血清TSH水平高均是甲状腺癌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男性、单个结节及术前血清TSH水平可以作为甲状腺癌发病风险的预测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促甲状腺激素 甲状腺癌 甲状腺良性肿瘤
下载PDF
多西他赛联合卡铂治疗三阴性乳腺癌的安全性及有效性分析 被引量:2
8
作者 贺文 邢戌健 梁哲通 《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 2022年第9期1081-1084,共4页
目的 探讨多西他赛联合卡铂方案治疗三阴性乳腺癌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9月间上海国际医学中心收治的56例转移性三阴性乳腺癌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8例。对照组采用长春瑞滨联合顺铂治疗... 目的 探讨多西他赛联合卡铂方案治疗三阴性乳腺癌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9月间上海国际医学中心收治的56例转移性三阴性乳腺癌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8例。对照组采用长春瑞滨联合顺铂治疗,观察组采用多西他赛联合卡铂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的近期及远期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2个疗程后,对照组临床有效率为42.9%,观察组临床有效率为50.0%;对照组疾病控制率为78.6%,观察组疾病控制率为78.6%;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3年,两组患者的生存率、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脱发及白细胞粒减少现象发生率均接近9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Ⅲ~Ⅳ级白细胞减少、脱发,以及Ⅰ~Ⅱ级及Ⅲ~Ⅳ级的恶心呕吐、关节肌肉痛反应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多西他赛联合卡铂方案治疗三阴性乳腺癌安全性较高,有效性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西他赛 卡铂 三阴性乳腺肿瘤 安全性 有效性
原文传递
乳腺癌患者改良根治术后加速康复外科功能锻炼对其术区引流量的效果观察住院时间及患侧上肢水肿情况 被引量:1
9
作者 夏振华 邢戌健 《医药论坛杂志》 2022年第20期77-79,共3页
目的 观察改良根治术治疗乳腺癌患者后在加速康复外科(ERAS)指导下开展功能锻炼的临床效果。方法 本次研究对象为上海杨浦市东医院普外科2020年5月—2021年10月期间因乳腺癌行改良根治术的患者80例,术后随机表法均分成两组,各40例,其中... 目的 观察改良根治术治疗乳腺癌患者后在加速康复外科(ERAS)指导下开展功能锻炼的临床效果。方法 本次研究对象为上海杨浦市东医院普外科2020年5月—2021年10月期间因乳腺癌行改良根治术的患者80例,术后随机表法均分成两组,各40例,其中对照组实施常规功能锻炼,观察组基于ERAS指导实施功能锻炼,比较两组上肢水肿情况、术区引流量与住院时间。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术区引流量更少且住院时间更短(P<0.05);在上肢功能恢复优良率方面,观察组为97.50%,比对照组82.50%明显更高(P<0.05);观察组术后2周与4周患侧上肢水肿发生率分别为5.0%与2.5%,低于对照组12.50%(P>0.05)与15.00%(P<0.05)。结论 改良根治术后乳腺癌患者在ERAS指导下开展功能锻炼可有效减少术区引流量并缩短住院时间,同时减轻患侧上肢水肿现象,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改良根治术 加速康复外科 功能锻炼 上肢水肿 术区引流量 住院时间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