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7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威海市七里汤地热田特征及其成因机制 被引量:2
1
作者 袁星芳 邢立亭 +2 位作者 贾群龙 韩忠 李方舟 《西北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209-218,共10页
为保护威海市七里汤地热温泉,笔者通过地热地质调查、地球物理勘查、地球化学勘查等方法探讨了七里汤地热田的水源、热源、地温场、聚热模式、水热运移通道等要素,建立了地热田成因概念模型,揭示了其成因机制。结果表明:①地热水水化学... 为保护威海市七里汤地热温泉,笔者通过地热地质调查、地球物理勘查、地球化学勘查等方法探讨了七里汤地热田的水源、热源、地温场、聚热模式、水热运移通道等要素,建立了地热田成因概念模型,揭示了其成因机制。结果表明:①地热水水化学类型以SO_(4)·HCO_(3)-Ca·N a和HCO_(3)-Na·Ca型水为主,水质动态较为稳定。②热水主要补给来源是大气降水,大气降水入渗后沿着横口-杨格庄深大断裂深循环到地下约为2276 m,水温加热至114.39℃左右,在断裂交汇处再沿着破碎带上涌溢出地表成泉。③入渗地下水沿着断裂构造带往深部运移过程中不断吸取围岩中的热量,地热田温泉成因类型为深循环-对流型。④七里汤等胶东温泉地热田均受断裂控制,地热异常区的面积不大,地热田规模小,虽然胶东温泉地热具有良好的开发市场前景,但必须控制开采,以免过量开采造成资源枯竭、热水温度下降。研究成果对威海地区地热资源开发利用有一定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流型 成因机制 地热温泉 断裂 七里汤
下载PDF
济南泉域岩溶含水介质发育特征研究
2
作者 王榕臻 邢立亭 +2 位作者 邓兴 于苗 袁学圣 《济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80-287,共8页
为了表征和刻画岩溶介质空隙结构的复杂性和非均质性,以济南泉域为例,基于岩心的计算机断层扫描图像、压汞实验结果和节理裂隙测量等数据,采用图像二值化处理、分形维数理论和数理统计方法,识别济南泉域岩溶含水介质结构特征,分析含水... 为了表征和刻画岩溶介质空隙结构的复杂性和非均质性,以济南泉域为例,基于岩心的计算机断层扫描图像、压汞实验结果和节理裂隙测量等数据,采用图像二值化处理、分形维数理论和数理统计方法,识别济南泉域岩溶含水介质结构特征,分析含水介质岩溶发育程度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研究区内炒米店组、北庵庄组和三山子组a段为岩溶发育程度相对更好的含水层组;炒米店组优势节理集中,岩溶发育优于马家沟群的;炒米店组与三山子组a段的岩溶连通性更优,储水性更好;北庵庄组、三山子组a段的分形维数均明显大于其他层组的,岩溶发育程度分形指数评价均为非常发育;北庵庄组和炒米店组岩石相对溶解度较高,三山子组a段可溶性矿物含量较多,受水流侵蚀更易发育溶蚀裂隙、溶孔或溶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溶发育 含水介质特征 计算机断层扫描 分形理论 济南泉域
下载PDF
济南四大泉群泉水补给来源混合比探讨 被引量:24
3
作者 邢立亭 周娟 +1 位作者 宋广增 邢学睿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60-272,共13页
济南泉水众多闻名于世,人类活动造成泉水断流。为恢复名泉,多年来一直实施地下水自备井限采、集中开采的水源地禁采、回灌补源等措施,但保泉效果并不明显。根据泉水位观测、示踪试验、水质指标测试、岩溶发育程度分析、数理统计等方法,... 济南泉水众多闻名于世,人类活动造成泉水断流。为恢复名泉,多年来一直实施地下水自备井限采、集中开采的水源地禁采、回灌补源等措施,但保泉效果并不明显。根据泉水位观测、示踪试验、水质指标测试、岩溶发育程度分析、数理统计等方法,研究泉水补给来源的混合比例。研究结果表明:泉水位及泉水电导率动态变化特征揭示泉水补给来源存在季节性差异,丰水期泉水以东南方向管道流补给为主,枯水期泉水以西南方向裂隙流补给为主;岩溶水系统排泄区的水位动态与泉水位具有明显的相关性,奥陶系灰岩补给区地下水位与泉水位的相关性高于张夏组岩溶水水位与泉水位的相关性,枯水期在张夏组灰岩含水层进行回灌补源并不能遏制泉水位下降的势态;根据42组水质资料计算,泉水的Ca^(2+)、Mg^(2+)、Cl^-、SO4^(2-)、总硬度等常规离子组分含量介于寒武系张夏组岩溶水和奥陶系岩溶水之间,四大泉群流量中,来自张夏组含水层的补给比例占11%~32%,凤山组—奥陶系含水层的补给比例占24%~60%,历阳湖占5%~10%,兴济河占0~6%,玉符河占1%~8%,市区回灌对五龙潭的流量有重要影响。可见,北方岩溶发育极其不均,泉水动态变化反映出北方岩溶的管道流与裂隙流并存,济南保泉回灌补源地点宜选择在奥陶系灰岩分布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道流 裂隙流 混合比 补给源 保泉
下载PDF
鲁北平原浅层地下水水化学特征 被引量:15
4
作者 邢立亭 张凤娟 +2 位作者 李常锁 杨丽芝 王立艳 《灌溉排水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90-94,共5页
运用Piper三线图、离子比例系数和数理统计等方法,系统地分析了鲁北浅层地下水的空间分布及水化学特征。结果表明,浅层地下水的水化学类型复杂多变,从内陆至滨海地下水由淡水逐步演化为微成水、成水、盐水;常规离子组分中Cl的变异... 运用Piper三线图、离子比例系数和数理统计等方法,系统地分析了鲁北浅层地下水的空间分布及水化学特征。结果表明,浅层地下水的水化学类型复杂多变,从内陆至滨海地下水由淡水逐步演化为微成水、成水、盐水;常规离子组分中Cl的变异系数最大.其次是Na+,HCO3-的变异系数最小;滨海地区浅层地下水yNa/γCl多介于0.8~0.9之间,而内陆地区yNa/γCl一般大于1.0;局部地段内陆成水γNa/γCl小于0.5,属C1·SO4-Na型或Cl·SO4-Na·Mg型咸水/微咸水,多呈点状分布;研究区沿海地区浅层成水多以海成盐化成水为主,内陆成水多以大陆盐化咸水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层咸水 成因 水化学特征 鲁北平原
下载PDF
济南泉域岩溶径流通道特征 被引量:25
5
作者 邢立亭 李常锁 +2 位作者 周娟 宋广增 邢学睿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7期57-65,共9页
岩溶发育程度的差异性对地下水的储存和运移有重要控制作用。采用示踪试验、泉水位动态观测等方法揭示济南岩溶含水介质特征。试验表明济南泉域岩溶水观测孔中示踪剂运移的浓度历时曲线呈现单峰、双峰、三峰、多峰形态并存,岩溶水径流... 岩溶发育程度的差异性对地下水的储存和运移有重要控制作用。采用示踪试验、泉水位动态观测等方法揭示济南岩溶含水介质特征。试验表明济南泉域岩溶水观测孔中示踪剂运移的浓度历时曲线呈现单峰、双峰、三峰、多峰形态并存,岩溶水径流通道有单一管道和多管道并存;泉水位衰减特征表明含水系统以小型管道、裂隙、溶隙、溶孔、网络状溶隙等共同释水,衰减系数的历时变化反映济南岩溶水系统岩溶发育存在垂直分带性。研究表明,济南泉域岩溶发育不均、有多重性,奥陶纪灰岩比寒武纪灰岩的岩溶更发育。为保持泉水持续喷涌,宜选择奥陶纪灰岩含水层进行人工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水介质 衰减系数 示踪试验 岩溶通道 岩溶水
下载PDF
岩溶含水层脆弱性评价的COP法及其应用 被引量:9
6
作者 邢立亭 吕华 +1 位作者 高赞东 周瑞 《有色金属》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38-142,共5页
地下水脆弱性评价是保护地下水资源的有效方法,分析地下水脆弱性评价研究现状,探讨地下水脆弱性的涵义,以济南为例,对地下水脆弱性评价方法-COP法进行了较详细的介绍。地下水脆弱性是地下水系统对于污染物的防护能力。指出地下水脆弱性... 地下水脆弱性评价是保护地下水资源的有效方法,分析地下水脆弱性评价研究现状,探讨地下水脆弱性的涵义,以济南为例,对地下水脆弱性评价方法-COP法进行了较详细的介绍。地下水脆弱性是地下水系统对于污染物的防护能力。指出地下水脆弱性评价方法的发展趋势和COP法应用存在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工程 岩溶水 COP法 脆弱性 评价指标
下载PDF
地下水环境容量初探--以济南泉域为例 被引量:7
7
作者 邢立亭 武强 +1 位作者 徐军祥 周瑞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24-129,共6页
分析了水环境容量的内涵和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产生的环境效应,探讨了地下水环境容量的概念,认为地下水环境容量是用来表征一定目标约束下,地下水系统对自然或人类活动影响所能承受能力的最大阙值,其评价指标可采用地下水临界水位、可持... 分析了水环境容量的内涵和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产生的环境效应,探讨了地下水环境容量的概念,认为地下水环境容量是用来表征一定目标约束下,地下水系统对自然或人类活动影响所能承受能力的最大阙值,其评价指标可采用地下水临界水位、可持续开采量、TDS、水温、纳污能力等单项指标或多项综合指标。以济南泉域为例,采用地下水位与泉流量作为济南泉域岩溶地下水环境容量的阙值,论证了地下水环境容量的动态可变性。最后指出了地下水环境容量研究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环境容量 评价指标 济南泉域
下载PDF
干旱地区矿区顶板水力性质变异机理 被引量:4
8
作者 邢立亭 武强 谷亚伟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2196-2201,共6页
西北干旱地区的侏罗纪煤田开采极大地破坏水资源,通过锦界煤矿排水量历时变化与水均衡分析,阐明了矿区开采前、后地下水循环模式的变化,基于煤矿开采前后矿区孔隙水、裂隙水以及双层混合水位特征研究,认为矿区顶板水力性质的变异是回采... 西北干旱地区的侏罗纪煤田开采极大地破坏水资源,通过锦界煤矿排水量历时变化与水均衡分析,阐明了矿区开采前、后地下水循环模式的变化,基于煤矿开采前后矿区孔隙水、裂隙水以及双层混合水位特征研究,认为矿区顶板水力性质的变异是回采工作面推进过程中顶板隔水层的导通性与隔水层弥合性的统一演化过程诱发的,矿区顶板隔水层的导通性与弥合性改变矿区地下水循环途径,进而形成干旱地区的大水矿床。同时认为基于顶板水力性质变异的实时矿井涌水量预测方法将是下一步矿床水文地质学研究的重点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地区 顶板 水力性质 导通性 弥合性
下载PDF
济南泉域岩溶水环境现状与保护对策 被引量:11
9
作者 邢立亭 陆敏 胡兰英 《济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6年第4期345-349,共5页
泉水断流制约济南经济发展,影响“泉城”美誉。回顾分析20多年来保泉工作,认为目前水资源开发利用主要存在科学研究投入不足、认识不统一、水源地布局不合理、引黄投入与水量产出不匹配、城市规划存在缺陷、水资源管理体制不健全、水资... 泉水断流制约济南经济发展,影响“泉城”美誉。回顾分析20多年来保泉工作,认为目前水资源开发利用主要存在科学研究投入不足、认识不统一、水源地布局不合理、引黄投入与水量产出不匹配、城市规划存在缺陷、水资源管理体制不健全、水资源缺乏有效配置等弊端;提出分质供水、涵养水源、控制城区南扩、地下水系统功能修复、水资源转换与回灌、水资源优化调度等措施和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资源 环境问题 保泉 功能修复 城市规划
下载PDF
济南泉域地下水环境容量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邢立亭 张建芝 +1 位作者 周瑞 刘莉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10-13,共4页
分析了国内外关于水环境容量的概念,认为地下水环境容量可采用临界水位、容许开采量、纳污能力或支撑社会-经济-环境可持续发展的综合指标来表征,给出了地下水环境容量的涵义。以济南泉域为例,采用开采量-地下水位变动关系分析与Visual ... 分析了国内外关于水环境容量的概念,认为地下水环境容量可采用临界水位、容许开采量、纳污能力或支撑社会-经济-环境可持续发展的综合指标来表征,给出了地下水环境容量的涵义。以济南泉域为例,采用开采量-地下水位变动关系分析与Visual MODFLOW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确定容许开采量26.53万m3/d作为济南泉域岩溶地下水环境容量的阀值,为保泉提供依据,最后指出了地下水环境容量研究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环境容量 容许开采量 VISUAL MODFLOW 保泉 济南
下载PDF
岩溶含水层脆弱性评价的COP模型及其改进 被引量:4
11
作者 邢立亭 高赞东 +1 位作者 叶春和 徐征和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39-42,共4页
地下水脆弱性评价是地下水环境保护与决策的有力工具,岩溶地区地下水脆弱性评价尚无有效方法。基于汇流、上覆岩层和降水等因素,以济南地区为例,对地下水脆弱性评价方法-COP法进行了较详细的介绍和应用,针对COP法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基于... 地下水脆弱性评价是地下水环境保护与决策的有力工具,岩溶地区地下水脆弱性评价尚无有效方法。基于汇流、上覆岩层和降水等因素,以济南地区为例,对地下水脆弱性评价方法-COP法进行了较详细的介绍和应用,针对COP法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基于承压含水层埋深、水力传导系数、隔水顶板岩性和隔水层厚度4个因子的DCAT指标法评价承压区岩溶水的脆弱性。最后,指出地下水脆弱性评价方法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P法 脆弱性 岩溶含水层 评价指标 承压水
下载PDF
滨州市深层地下水环境演化与保护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邢立亭 刘莉 +1 位作者 徐征和 叶春和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42-45,48,共5页
通过40年以来滨州地区深层地下水水动力场、水化学场和深层淡水开发利用状况分析,认为深层地下水过量开采形成降落漏斗并引起咸水入侵;采用水化学特征值和同位素资料讨论了深层咸水的成因,在分析了深层地下水开采资源构成的基础上,揭示... 通过40年以来滨州地区深层地下水水动力场、水化学场和深层淡水开发利用状况分析,认为深层地下水过量开采形成降落漏斗并引起咸水入侵;采用水化学特征值和同位素资料讨论了深层咸水的成因,在分析了深层地下水开采资源构成的基础上,揭示深层地下水的补给与释水机制,计算了控制水位降速、防止咸水入侵两个约束条件下的深层地下水可开采量2 001.9万m3/a,提出了减少深层地下水开采量、回灌补源等水环境保护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层地下水 咸水入侵 开采布局 滨州市
下载PDF
济南泉域岩溶地下水开发布局研究 被引量:14
13
作者 邢立亭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46-47,共2页
济南泉水自1972年以来几乎年年断流,导致泉水断流的主要原因是岩溶地下水开采布局不合理。通过建立MODFLOW数值模拟模型和模拟计算,提出:在保泉条件下,泉域内允许开采量为34.9万m3/d;必须减少岩溶地下水开采量,同时调整开采布局,尽快实... 济南泉水自1972年以来几乎年年断流,导致泉水断流的主要原因是岩溶地下水开采布局不合理。通过建立MODFLOW数值模拟模型和模拟计算,提出:在保泉条件下,泉域内允许开采量为34.9万m3/d;必须减少岩溶地下水开采量,同时调整开采布局,尽快实施回灌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溶水 地下水 保泉 MODFLOW模型 济南
下载PDF
岩溶含水系统抗污染性能评价方法研究 被引量:8
14
作者 邢立亭 康凤新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501-508,共8页
为评价岩溶含水系统抗污染性能,依据影响济南裂隙岩溶水系统抗污染性能众多因子的对比计算,提出在潜水区以地下水位埋深、富水性、土壤类型、地形、包气带介质、补给量为因子建立评价潜水区含水系统抗污染能力的DWSTIR指标体系,对于承... 为评价岩溶含水系统抗污染性能,依据影响济南裂隙岩溶水系统抗污染性能众多因子的对比计算,提出在潜水区以地下水位埋深、富水性、土壤类型、地形、包气带介质、补给量为因子建立评价潜水区含水系统抗污染能力的DWSTIR指标体系,对于承压区以承压含水层埋深、隔水顶板岩性、隔水层厚度和水力传导系数为因子建立评价承压含水层系统抗污染能力的DCAT指标体系.依据各因子评分及权重值,根据计算所得抗污染能力评分值大小,分别将潜水区、承压水区相应划分为抗污染能力很好、抗污染能力好、抗污染能力中等、抗污染能力差和抗污染能力很差5个分级.济南应用实例的评价结果与济南岩溶地下水质量现状、水文地质条件基本相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污染性能 岩溶水 抗污染性能指数 含水系统
下载PDF
清泥沟水源地地下水环境演化及其控制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邢立亭 周瑞 +1 位作者 刘莉 张建芝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14-16,共3页
过量开采地下水造成清泥沟地区产生岩溶塌陷,人为污染造成清泥沟水源地供水紧张。在分析清泥沟地下水系统水动力场、水化学场的演化规律的基础上,采用数值法评价水源地允许开采量为4.1万m3/d。为防止岩溶塌陷等水环境问题,提出减采、治... 过量开采地下水造成清泥沟地区产生岩溶塌陷,人为污染造成清泥沟水源地供水紧张。在分析清泥沟地下水系统水动力场、水化学场的演化规律的基础上,采用数值法评价水源地允许开采量为4.1万m3/d。为防止岩溶塌陷等水环境问题,提出减采、治污和分散开采等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溶塌陷 允许开采量 水位约束 地下水
下载PDF
济南泉域岩溶水环境保护 被引量:8
16
作者 邢立亭 《水利科技与经济》 2006年第9期601-604,共4页
泉水断流制约济南经济发展,影响“泉城”美誉,通过回顾二十多年来保泉工作,分析水资源开发利用产生的诸多环境问题和城市规划建设管理上存在弊端问题,提出加强科学研究、各部门协作、统一认识、控制城区向直接补给区内扩展、关停自备井... 泉水断流制约济南经济发展,影响“泉城”美誉,通过回顾二十多年来保泉工作,分析水资源开发利用产生的诸多环境问题和城市规划建设管理上存在弊端问题,提出加强科学研究、各部门协作、统一认识、控制城区向直接补给区内扩展、关停自备井、回灌补源、分质供水、水资源优化配置等措施和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泉 回灌 水资源 城市规划
下载PDF
地下淡水驱替咸水过程中水文地球化学作用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邢立亭 王立艳 +1 位作者 李常锁 徐旻天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32-143,共12页
选取鲁北地区浅层粉土、浅层地下咸水及大气降水为供试材料,进行室内淡水驱替咸水试验,分析地下淡水驱替咸水过程中水化学成分形成、演化过程,探讨内陆浅层咸水区地下淡水驱替咸水过程中发生的水文地球化学过程.试验结果表明:1驱替过程... 选取鲁北地区浅层粉土、浅层地下咸水及大气降水为供试材料,进行室内淡水驱替咸水试验,分析地下淡水驱替咸水过程中水化学成分形成、演化过程,探讨内陆浅层咸水区地下淡水驱替咸水过程中发生的水文地球化学过程.试验结果表明:1驱替过程中,含水介质粘土矿物含量高,电导率≤0.83 ms/cm,粘土矿物"膜效应"使离子组分发生浓缩现象.2驱替过程中,白云石处于沉淀状态,岩盐处于溶解状态;电导率〉1.00 ms/cm,方解石处于沉淀状态;电导率≥6.22 ms/cm,石膏处于平衡状态.临界离子强度为0.20~0.25 mol/L,Mg/Ca-Na阳离子交换作用显著.电导率〉12.00 ms/cm,离子交换吸附作用显著.研究表明,内陆浅层咸水区淡水驱替咸水过程中发生复杂的水化学作用,主要包括吸附作用、离子交换作用、溶滤作用、脱白云岩化作用及混合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层咸水 水化学特征 水文地球化学作用 驱替试验 内陆地区
下载PDF
清泥沟水源地可持续开采量
18
作者 邢立亭 刘元章 +1 位作者 刘莉 张建芝 《有色金属》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76-179,共4页
以清泥沟水源地为例,分析可持续开采量的涵义,认为可持续开采量是在确保生态环境良性循环和维持地质环境稳定的前提下,地下水系统能提供当今时代和未来时代均可以持续利用的最大水量。在计算水源地允许开采量4.62万m3/d的基础上,以水位... 以清泥沟水源地为例,分析可持续开采量的涵义,认为可持续开采量是在确保生态环境良性循环和维持地质环境稳定的前提下,地下水系统能提供当今时代和未来时代均可以持续利用的最大水量。在计算水源地允许开采量4.62万m3/d的基础上,以水位、水质和岩溶塌陷为约束条件,采用数值法评价清泥沟地下水系统的可持续开采量为2.37万m3/d,为清泥沟水源地地下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工程 可持续开采量 允许开采量 水位约束 地下水系统
下载PDF
内陆浅层咸水区水动力参数变异过程试验研究
19
作者 邢立亭 王立艳 +1 位作者 张世杰 黄林显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61-65,共5页
选取鲁北平原区浅层粉土、浅层咸水和大气降水为供试材料,进行室内雨水-咸水驱替试验,研究驱替过程中的含水介质渗透性变化特征,探讨内陆浅层咸水区水动力、水文地球化学过程对水文地质参数变异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雨水驱替咸水饱和土... 选取鲁北平原区浅层粉土、浅层咸水和大气降水为供试材料,进行室内雨水-咸水驱替试验,研究驱替过程中的含水介质渗透性变化特征,探讨内陆浅层咸水区水动力、水文地球化学过程对水文地质参数变异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雨水驱替咸水饱和土柱过程中,盐分突变,渗透系数由开始的6.49×10-4 cm/s最终降至2.28×10-4 cm/s,并维持相对稳定;第188d后,咸水再次驱替土柱,且完全穿透土柱后,含水介质孔隙度由开始的43.02%大约降至39.73%;在雨水驱替过程中,水温变化对渗透系数波动性变化的影响较为显著。研究认为,内陆咸水区含水介质黏土矿物含量高,黏粒大量膨胀和释放、扩散及Ca/Mg-Na的离子交换作用引起孔隙度降低是造成含水介质的渗透性下降的主因,咸雨水驱替过程中渗透性的变化具有不可逆性。含水介质水文地质参数的变异对于内陆浅层咸水形成和演化有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层咸水 渗透系数 驱替试验 水文地球化学作用 内陆地区
下载PDF
山东省滨州市咸水入侵防治对策研究
20
作者 邢立亭 徐源 《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 CSCD 2009年第1期117-121,共5页
滨州市深层地下水开采量主要由弹性储存量、越流补给量、径流量、压密释水量组成,地下水滞留时间长,更替时间缓慢。通过40年来深层地下水水动力场、水化学场和开发利用状况分析,认为过量开采是深层地下水位持续下降和降落漏斗形成的主因... 滨州市深层地下水开采量主要由弹性储存量、越流补给量、径流量、压密释水量组成,地下水滞留时间长,更替时间缓慢。通过40年来深层地下水水动力场、水化学场和开发利用状况分析,认为过量开采是深层地下水位持续下降和降落漏斗形成的主因,地下水降落漏斗的快速扩展是咸水入侵的根本原因。采用解析法计算两个约束条件下深层地下水的允许开采量2001.9 m3/a。为合理开发利用地下水和防止咸水入侵,提出了限量开采、回灌补源等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层地下水 地下水超采 咸水入侵 山东省滨州市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