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献血者使用HIV抗病毒治疗药物对血液安全的影响
1
作者 王立林 赵方 +6 位作者 杨峥嵘 朱蕊 刘宜仲 邬林枫 李彤 陈婷婷 曾劲峰 《中国输血杂志》 CAS 2024年第2期138-144,共7页
目的分析深圳市无偿献血者中使用抗病毒治疗(ART)药物对血液安全的潜在风险。方法应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HPLC-MS/MS),检测定期献血者(阴性对照组n=86)、抗-HIV阳性检出者(实验组n=98,检出于2019—2023年约44万献血者)血浆中ART药物... 目的分析深圳市无偿献血者中使用抗病毒治疗(ART)药物对血液安全的潜在风险。方法应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HPLC-MS/MS),检测定期献血者(阴性对照组n=86)、抗-HIV阳性检出者(实验组n=98,检出于2019—2023年约44万献血者)血浆中ART药物,探明阴性对照组ART药物血浆基线浓度,分析使用ART药物对血液安全的影响。结果86例阴性对照组血浆标本未检测到基线浓度的ART药物;98例实验组1∶2人份混合血浆标本中,经拆分确证检出4例ART药物标本,ART药物检出率为4.08%。其中,3例检出ART药物替诺福韦、拉米夫定、依非韦伦,1例检出拉米夫定、洛匹那韦、利托那韦、齐多夫定。结论深圳地区抗-HIV阳性检出者中存在使用ART药物情况,需要进一步探究此类人群献血动机,识别高危人群,保障血液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偿献血者 抗病毒治疗药物 HIV 检出率 血液安全
原文传递
健康献血者血浆可溶性糖蛋白A(GPA)在抗-M与抗-“Mia”抗体阳性及阴性中表达差异的分析研究
2
作者 梁延连 邬林枫 +4 位作者 唐雄驰 苏宇清 吴凡 梁爽 孙丽艳 《现代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1期123-125,共3页
目的分析健康献血者血浆中可溶性糖蛋白A(glycoprotein A,GPA)表达量与抗-M及抗-“Mia”抗体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22年2月9日~2023年2月15日的健康献血者血浆:不规则抗体阴性的NN型(Ⅰ组,n=118)与MM型(Ⅱ组,n=51),抗-M抗体阳性的NN型(Ⅲ... 目的分析健康献血者血浆中可溶性糖蛋白A(glycoprotein A,GPA)表达量与抗-M及抗-“Mia”抗体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22年2月9日~2023年2月15日的健康献血者血浆:不规则抗体阴性的NN型(Ⅰ组,n=118)与MM型(Ⅱ组,n=51),抗-M抗体阳性的NN型(Ⅲ组,n=145)与抗-“Mia”抗体阳性的随机型(Ⅳ组,n=87),分别检测4组人不同个体血浆中GPA的含量,t检验分析GPA表达量的差异。结果Ⅰ组、Ⅱ组、Ⅲ组和Ⅳ组血浆中GPA平均含量分别为:9.941±0.252,10.97±0.256,5.139±0.129和4.28±0.139ng/ml。Ⅰ组与Ⅱ组的GPA平均含量较高,Ⅲ组与Ⅳ组的GPA平均含量较低,显示GPA平均含量在不规则抗体阴性(Ⅰ组与Ⅱ组)的血浆中较高,在抗-M与抗-“Mia”抗体阳性(Ⅲ与Ⅳ组)的血浆中较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含有抗-M与抗-“Mia”抗体的健康献血者血浆中GPA含量明显低于抗体阴性的群体。该研究结果为深入探讨血浆中GPA是否有中和抗-M与抗-“Mia”抗体的能力,提高疾病诊断与安全输血打下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蛋白A MN血型 抗-M抗体 抗-“Mia”抗体
下载PDF
新冠疫情防控不同时期深圳地区无偿献血人群新冠病毒抗体检测结果
3
作者 邬林枫 陈婷婷 +5 位作者 王皓飚 刘衡 李彤 王立林 许晓绚 曾劲峰 《中国输血杂志》 CAS 2023年第12期1098-1101,共4页
目的分析新冠疫情防控不同时期深圳地区无偿献血人群新冠病毒抗体检测结果,评估不同时期献血人群的抗体水平及感染情况,为后续的血液检测策略提供参考。方法4768份血浆标本来自于深圳地区不同时期(2022年9月30日—10月3日、11月3—6日... 目的分析新冠疫情防控不同时期深圳地区无偿献血人群新冠病毒抗体检测结果,评估不同时期献血人群的抗体水平及感染情况,为后续的血液检测策略提供参考。方法4768份血浆标本来自于深圳地区不同时期(2022年9月30日—10月3日、11月3—6日、12月27—31日、2023年1月6—18日)的献血者,并且对新冠疫情流行期的献血者(2023年1月17—18日)进行征询是否处于新冠病毒感染康复期。采用核酸检测方法对4768份献血者血浆标本进行8混样检测,同时对这些标本1000倍稀释后采用酶联免疫法进行新冠病毒总抗体检测。分析疫情防控的不同时期血液筛查标本、新冠病毒感染者康复期标本的抗体反应性率,从性别、年龄、血型分析其抗体水平差异性。结果4768份献血者血浆标本核酸检测均为无反应性,抗体检测检出反应性标本2342份,反应性率49.1%。4个时间段的反应性率分别为21.3%、15.8%、65.9%、93.9%。结论新冠疫情防控不同时期深圳地区献血人群新冠病毒抗体反应性率差异较大;不同性别、血型人群抗体反应性率无差别,年轻人群抗体反应性率较高;经输血传播新冠病毒的风险极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冠病毒 抗体检测 核酸检测 康复期献血者
原文传递
磁珠富集法提高外周血HIV DNA检测灵敏度的研究
4
作者 王立林 邬林枫 +5 位作者 赵方 李然 李彤 刘衡 朱蕊 曾劲峰 《中国输血杂志》 CAS 2023年第12期1107-1110,共4页
目的建立外周血人免疫缺陷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IV DNA)磁珠富集检测方法,并评估该方法在提高HIV感染患者早期抗病毒治疗(early antiretrovital treatment,ART)后外周血中HIV DNA检测灵敏度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集1位HIV感染窗口期(window... 目的建立外周血人免疫缺陷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IV DNA)磁珠富集检测方法,并评估该方法在提高HIV感染患者早期抗病毒治疗(early antiretrovital treatment,ART)后外周血中HIV DNA检测灵敏度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集1位HIV感染窗口期(window period,WP)即开展ART患者4个不同时间点的外周全血,Ficoll法分离外周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PBMC),阴性分选富集PBMC中CD4^(+)T淋巴细胞,应用HIV DNA检测试剂盒检测磁珠富集组和全血组HIV DNA浓度。结果采用免疫磁珠富集法从PBMC中分离纯化CD4^(+)T细胞,经流式细胞仪测定纯度达到(96.4±2.6)%,0.4%台盼兰染色细胞活力为(95.9±2.9)%。治疗后,在追踪的不同时间点,发现患者血浆中HIV RNA载量逐渐下降,至第4个追踪时间点,血浆中不再检出HIV RNA。全血组4个时间点,HIV DNA定量结果均未检出;磁珠富集组CD4^(+)T淋巴细胞HIV DNA定量结果分别为:73.4、429.3、137.1、449.9 copies/106个CD4^(+)T细胞。结论磁珠富集法更加灵敏高效检出血液标本中极限低拷贝HIV DNA,为HIV WP感染、ART治疗后突破感染提供早期确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V DNA 早期感染 抗病毒治疗 磁珠法阴性分选 CD4^(+)T细胞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原文传递
新冠病毒抗体ELISA筛查假阳性反应:不同方法检测结果的内在逻辑
5
作者 王立林 李然 +5 位作者 李彤 张爱佳 刘衡 许晓绚 曾劲峰 邬林枫 《中国输血杂志》 CAS 2023年第12期1085-1089,共5页
目的在无偿献血人群中,分析新型冠状病毒(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 2,SARS-CoV-2)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 linked immunosorbnent assay,ELISA)抗体筛查出的反应性标本采用不同检测方法的检测结果。方法对2020年... 目的在无偿献血人群中,分析新型冠状病毒(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 2,SARS-CoV-2)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 linked immunosorbnent assay,ELISA)抗体筛查出的反应性标本采用不同检测方法的检测结果。方法对2020年3—4月,深圳地区8632人次献血者血浆中ELISA筛查出SARS-CoV-2总抗体(total antibody,TAb,包括IgG、IgM、IgA)阳性标本(PC组)及其追踪血浆标本(FC组),2020年1—4月疾病对照标本(DC组)采用以下方法检测:(1)ELISA方法检测IgG,IgM和(或不用检测)TAb;(2)假病毒中和抗体试验(pVNT);(3)SARS-CoV-2抗体免疫印迹试验(Western Blot,WB)。2020年2—4月阴性对照标本(NC组),采用ELISA和WB方法检测。结果34例总抗体阳性标本中,2例pVNT试验阳性、初次筛查标本和追踪标本总抗体和IgG均阳性,WB结果阳性,判定为确证阳性;其余2例pVNT试验阳性,WB结果阳性的标本在追踪随访阶段,总抗体、IgG及pVNT结果不符合抗体演变规律,尚不能判定为确证阳性。结论新型冠状病毒ELISA筛查抗体反应性标本感染状态可综合pVNT、WB和追踪标本抗体动态变化的逻辑进行判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 反应性标本 假病毒中和抗体试验 免疫印迹试验 动态监测
原文传递
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测定技术对低风险人群HCV感染确证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2
6
作者 邬林枫 曾劲峰 +2 位作者 孙元璋 龙洁萍 王立林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17年第10期1301-1303,共3页
目的应用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测定(CMIA)技术检测一种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1)反应性样本,通过HCV核酸和蛋白检测参考标准分析CMIA在献血者HCV感染确证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102例ELISA1反应性献血者血液样本补充核酸3项联检、另一种酶联... 目的应用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测定(CMIA)技术检测一种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1)反应性样本,通过HCV核酸和蛋白检测参考标准分析CMIA在献血者HCV感染确证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102例ELISA1反应性献血者血液样本补充核酸3项联检、另一种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2)、丙型肝炎病毒抗体补充试验(Western Blot法)和CMIA试验。结果 102例抗-HCV阳性献血者中,32例(31.37%,32/102)HCV RNA反应性样本,50例(49.02%,50/102)ELISA2及Western Blot均为反应性。以HCV核酸检测结果为参考标准,CMIA与之低度相关(Spearman相关系数rs=0.395,P<0.01),Kappa检验两者一致性弱(Kappa=0.270,P<0.01)。以ELISA2及Western Blot蛋白检测结果为参考标准,CMIA与之结果高度相关(Spearman相关系数rs=0.713,P<0.01),Kappa检验两者高度一致性(Kappa=0.674,P<0.01)。结论 CMIA作为HCV感染后蛋白标记物的检测方法,对低风险人群HCV病毒感染的确证有较大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测定 重组免疫印迹试验 免疫吸附试验 丙型肝炎病毒 确证感染
下载PDF
血液筛查实验室酶联免疫法性能验证的探讨 被引量:1
7
作者 邬林枫 杜丹丹 +4 位作者 李然 赵钰 刘衡 许晓绚 曾劲峰 《中国输血杂志》 CAS 2021年第9期1036-1039,共4页
目的验证经血传播疾病的抗原抗体检测的酶联免疫吸附方法的性能,以符合血液筛查实验室的使用要求。方法结合相关标准及试剂说明书,验证不同检测程序下ELISA试剂的重复性、精密度、灵敏度、特异性、符合性、检出限。结果检测程序的性能... 目的验证经血传播疾病的抗原抗体检测的酶联免疫吸附方法的性能,以符合血液筛查实验室的使用要求。方法结合相关标准及试剂说明书,验证不同检测程序下ELISA试剂的重复性、精密度、灵敏度、特异性、符合性、检出限。结果检测程序的性能验证结果均符合相关标准和实验室使用要求。结论本实验室采用的酶联免疫方法的性能能够满足相关标准要求,同时也符合实验室的使用要求;通过对性能验证数据的分析对比,提高血筛实验室对检测系统性能指标的认识,不断改进和提高检测系统性能,保证临床用血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性能验证 酶联免疫 血液筛查 检测系统
原文传递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低风险人群的血液筛查策略初探
8
作者 邬林枫 王立林 +7 位作者 旭群 赵钰 刘衡 赵俊鹏 李然 杜丹丹 许晓绚 曾劲峰 《中国输血杂志》 CAS 2021年第4期343-346,共4页
目的分析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2种不同血液筛查策略在低风险感染人群中的应用价值,为血液检测策略制定提供参考。方法采取2种血液SARS-CoV-2抗体筛查策略:1)所有标本先检测总抗体,总抗阳性标本再检测IgG和IgM;2)所有标本仅检测IgG和... 目的分析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2种不同血液筛查策略在低风险感染人群中的应用价值,为血液检测策略制定提供参考。方法采取2种血液SARS-CoV-2抗体筛查策略:1)所有标本先检测总抗体,总抗阳性标本再检测IgG和IgM;2)所有标本仅检测IgG和IgM。对880份献血者标本进行抗体筛查,同时平行检测SARS-CoV-2核酸,抗体反应性标本应用中和试验确证。计算2种不同抗体筛查策略的灵敏度、特异度以及真阳性率。结果 880份献血者标本中,SARS-CoV-2核酸反应性标本0例;9例(1.02%,9/880)总抗体反应性标本中确证阳性4例;26例(2.95%,26/880)IgG或IgM任一反应性标本中确证阳性3份。结论先检测总抗体后检测IgG+IgM的检测策略,灵敏度和特异性优于仅检测IgG+IgM,或许可作为SARS-CoV-2感染低风险人群的血液抗体筛查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 SARS-CoV-2 核酸检测 总抗体检测 血液筛查策略
原文传递
HBsAg、抗-HCV反应性无偿献血者归队检测模式探讨 被引量:12
9
作者 曾劲峰 陈云龙 +3 位作者 郑欣 刘衡 邬林枫 杜丹丹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14年第23期3207-3209,共3页
目的:探讨深圳地区无偿献血人群因血液筛查检测 HBsAg 或抗-HCV 呈阳性反应,在规定的条件下允许其再次招回重新检测,以确定是否恢复其献血资格并重新归队献血的检测模式。方法对深圳市2007年10月至2013年12月期间无偿献血人群捐血后 ... 目的:探讨深圳地区无偿献血人群因血液筛查检测 HBsAg 或抗-HCV 呈阳性反应,在规定的条件下允许其再次招回重新检测,以确定是否恢复其献血资格并重新归队献血的检测模式。方法对深圳市2007年10月至2013年12月期间无偿献血人群捐血后 HBsAg、抗-HCV 初筛反应性人员,且符合我中心制定的再次招回重新检测的献血人群进行分析研究,对无偿献血者归队模式的可行性进行探讨。结果2007~2013年期间共计415759人次,HBsAg 检测阳性2506例,抗-HCV 检测阳性1357例,阳性率分别为0.60%和0.33%。笔者对符合召回条件的59例 HBsAg 和16例抗-HCV 阳性反应的多次献血者启动了归队检测的召回流程,HBsAg、抗-HCV 项目分别有31例和9例成功完成检测流程检测项。其中29例曾经 HBsAg 呈阳性反应的献血者重新恢复献血资格,2例因后续检测不合格被屏蔽献血资格,而9例曾经抗-HCV 阳性反应而召回献血者全部恢复其献血资格。结论在现有检测模式下,血液筛查的检测技术手段很难避免因试剂、设备、人员操作等原因造成假阳性反应的发生。为了保护无偿献血人群的献血资格,必须建立一套科学、合理并具有实际操作性的献血者归队检测模式,以保护有限的无偿献血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应性 献血者归队 乙肝表面抗原 抗-HCV
下载PDF
一种化学发光检测试剂在血液筛查中的应用评估 被引量:16
10
作者 朱为刚 曾劲峰 +5 位作者 李彤 许晓绚 邬林枫 杜丹丹 刘衡 王立林 《中国输血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581-583,共3页
目的通过与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以及核酸(NAT)检测相比较,评估国产化学发光(CLIA)试剂在乙型肝炎表面抗原与艾滋检测上的表现。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核酸检测以及化学发光法分别对2 163份无偿献血者血样进行平行检测,艾滋反应性标... 目的通过与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以及核酸(NAT)检测相比较,评估国产化学发光(CLIA)试剂在乙型肝炎表面抗原与艾滋检测上的表现。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核酸检测以及化学发光法分别对2 163份无偿献血者血样进行平行检测,艾滋反应性标本采用免疫印迹进行确认,乙肝表面抗原化学发光法结果与血液中心结果不相符者,重测3次,重测结果仍不符者采用罗氏以及雅培表面抗原定量检测进行验证,分析比较结果。结果 2 163份无偿献血者标本中通过ELISA与NAT检测,共有3例艾滋和21例乙肝为反应性。CLIA检测,共有4例艾滋和9例乙肝为反应性,艾滋有1例标本不相符,乙肝有13例不相符。经确认,艾滋反应性标本全为阴性,13例乙肝不相符结果中,12例为阴性,1例为血液中心漏检。结论国产化学发光法在艾滋与乙肝的检测方面,具有良好的敏感性与特异性,可以有效缩短窗口期,减少漏检,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发光法 ELISA NAT 血液筛查
原文传递
深圳市无偿献血人群HBsAg筛查阳性的血清学特性检测分析 被引量:10
11
作者 古醒辉 叶贤林 +4 位作者 杜鹏 熊文 王宋兴 刘衡 邬林枫 《中国输血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375-378,共4页
目的对本中心无偿献血者2012年12月~2013年5月血液标本中HBsAg结果呈阳性的标本进行乙肝两对半、中和确证试验和HBV-DNA检测,了解无偿献血人群乙肝感染现状及血清学特性。方法无偿献血者血样采用1遍ELISA和1遍NAT检测的筛查模式,HBsA... 目的对本中心无偿献血者2012年12月~2013年5月血液标本中HBsAg结果呈阳性的标本进行乙肝两对半、中和确证试验和HBV-DNA检测,了解无偿献血人群乙肝感染现状及血清学特性。方法无偿献血者血样采用1遍ELISA和1遍NAT检测的筛查模式,HBsAg筛查结果阳性的标本进行中和试验、抗-HBs、HBeAg、抗-HBe、抗一HBc检测,同时进行HBsAg、抗-HBs的定量检测。结果无偿献血人群中HBsAg酶免确证阳性率为0.63%(236/37669);血清学模式以HBsAg(+)、抗-HBe(+)、抗-HBc(+)为主,占73.31%;NAT有反应性和NAT无反应性的血清学模式构成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不同HBsAg浓度组间,NAT阳性检出率有统计学差异(P〈0.01),HB-sAg浓度〉100.00IU/mL,NAT阳性检出率达100%;在HBsAg和抗-HBs共存的模式中,NAT有反应性组和NAT无反应性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无偿献血人群中HBsAg筛查结果阳性以HBsAg(+)、抗-HBe(+)、抗-HBc(+)的血清学模式为主,HBsAg的含量和NAT检出率有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肝病毒携带者 NAT检测 ELISA检测 中和试验
原文传递
深圳地区无偿献血人群HIV感染构成现况分析 被引量:8
12
作者 古醒辉 熊文 +4 位作者 曾雪珍 陈云龙 王宋兴 刘衡 邬林枫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13年第4期446-447,467,共3页
目的了解深圳地区无偿献血人群HIV感染的现状,采取有效措施,控制疾病经血液传播,降低输血传播疾病的风险,为献血者的招募和血液检测方案的建立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应用酶联免疫试剂,检测2007~2011年无偿献血者样本的抗-HIV1、2抗体和p2... 目的了解深圳地区无偿献血人群HIV感染的现状,采取有效措施,控制疾病经血液传播,降低输血传播疾病的风险,为献血者的招募和血液检测方案的建立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应用酶联免疫试剂,检测2007~2011年无偿献血者样本的抗-HIV1、2抗体和p24抗原,有反应性者送到深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进行免疫印迹法(WB)确认。结果 2007~2011年共采集并筛查无偿献血者样本302422例,经确认为HIV阳性的有69例,HIV阳性率呈逐年上升趋势(χ2=25.505,P<0.005);无偿献血HIV感染者中男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0.471,P<0.005);HIV感染以单纯HIV感染为主,占74%,其次为合并梅毒螺旋体的感染(25%)和HCV的感染(1%)。结论加强献血前的咨询和甄别,缩短检测"窗口期"和提高检测灵敏度,降低输血传播病毒危险,提高血液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偿献血 HIV感染 抗-HIV P24抗原
下载PDF
乙肝/梅毒联合检测试纸条在献血前初筛的应用初探 被引量:9
13
作者 古醒辉 熊文 +5 位作者 叶贤林 曾劲峰 曾雪珍 刘衡 邬林枫 杜丹丹 《中国输血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93-196,共4页
目的探讨献血前应用HBsAg/梅毒联合检测试纸条进行血液筛查的优势,尽量减少不合格血液的采集,避免资源浪费。方法收集经酶免方法检测的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阳性或梅毒抗体阳性的血浆标本共473例,再用HBsAg/梅毒联合检测试纸条进行检测... 目的探讨献血前应用HBsAg/梅毒联合检测试纸条进行血液筛查的优势,尽量减少不合格血液的采集,避免资源浪费。方法收集经酶免方法检测的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阳性或梅毒抗体阳性的血浆标本共473例,再用HBsAg/梅毒联合检测试纸条进行检测。结果用倍比稀释的方法测得HBsAg/梅毒联合检测试纸条HBsAg项目的最低检出限为2IU/mL,梅毒抗体项目的最低检出限为0.25IU/mL;经HBsAg/梅毒联合检测试纸条检测:HBsAg试纸条初筛阴性、HBsAg酶免检测阳性的标本270例,检出HBsAg阳性80例,检出率为29.63%(80/270);梅毒抗体酶免检测阳性的标本203例,检出梅毒抗体阳性140例,检出率为60.87%(140/203),与梅毒螺旋体明胶颗粒凝集实验(TPPA确证实验)的阳性检出率完全符合,符合率达100%。结论使用HBsAg/梅毒联合检测试纸条进行献血前初筛,可以筛出梅毒抗体阳性的献血者,还可以提高对HBsAg阳性献血者的筛选,既降低了阳性血液的采集,减少了资源浪费,又保证了血液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联合试纸条 血液快速检测 胶体金法 酶联免疫试验
原文传递
两种TP抗体检测试剂的质量评价 被引量:5
14
作者 王宋兴 曾劲峰 +4 位作者 古醒辉 许晓绚 刘衡 邬林枫 杜丹丹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14年第7期930-931,共2页
目的探讨两种梅毒螺旋体(TP)抗体检测试剂的质量评价。方法采用两种TP抗体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诊断试剂(A、B试剂),以及甲苯胺红试验(TRUST)试剂(C试剂)同时筛查4 608份无偿献血者标本,并采用TP明胶凝集试验(TPPA)进行验证。结果各... 目的探讨两种梅毒螺旋体(TP)抗体检测试剂的质量评价。方法采用两种TP抗体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诊断试剂(A、B试剂),以及甲苯胺红试验(TRUST)试剂(C试剂)同时筛查4 608份无偿献血者标本,并采用TP明胶凝集试验(TPPA)进行验证。结果各种试剂单独检测假阴性率分析:A试剂假阴性率为20.83%,B试剂假阴性率为27.17%,C试剂假阴性率为70.83%。各种试剂两两联合检测假阴性率分析:A和B试剂联合检测假阴性率为9.09%,A和C试剂联合检测假阴性率为16.67%,B和C试剂联合检测假阴性率为25.00%。由此可推测,选择最佳的检测试剂组合进行无偿献血者抗-TP筛查,可以减少假阴性率,进一步降低输血风险,保证输血安全。结论选择TP检测试剂的最佳组合对降低输血风险意义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梅毒螺旋体 梅毒螺旋体抗体 甲苯胺红试验 梅毒螺旋体明胶凝集试验 输血安全
下载PDF
2019年深圳地区无偿献血者梅毒筛查结果分析 被引量:9
15
作者 曾雪珍 赵俊鹏 +5 位作者 陈云龙 杜丹丹 邬林枫 李然 崔秀娟 曾劲峰 《中国输血杂志》 CAS 2020年第10期1083-1086,共4页
目的分析2019年深圳地区无偿献血者梅毒(TP)筛查情况,为评估无偿献血人群梅毒感染风险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丽珠和索林的梅毒螺旋体抗体诊断试剂盒(ELISA法)对2019年深圳市无偿献血者标本进行筛查,梅毒抗体反应性标本送至深圳市慢性病防... 目的分析2019年深圳地区无偿献血者梅毒(TP)筛查情况,为评估无偿献血人群梅毒感染风险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丽珠和索林的梅毒螺旋体抗体诊断试剂盒(ELISA法)对2019年深圳市无偿献血者标本进行筛查,梅毒抗体反应性标本送至深圳市慢性病防治院进行TRUST检测及TPPA确证试验,TPPA阳性或滴度为1∶80,则结果反馈为梅毒确证阳性。结果2019年深圳地区无偿献血者全血或血小板标本检测量共计122103人份,梅毒ELISA筛查反应性标本714例(丽珠反应性:154例,索林反应性:217例,丽珠-索林反应性:343例),TP不合格率为0.59%(714/122103),不合格标本确证阳性率为40.9%(292/714),综上TP流行率为0.24%(292/122103)。确证阳性标本中97.6%(285/292)为丽珠-索林反应性,2.4%(7/292.丽珠反应性:3,索林反应性:4)为单试剂反应性。TP确证阴性的标本S/CO值均值为2.435±0.210,阳性标本S/CO值均值为11.346±0.500(P<0.01)。深圳地区TP阳性献血者36-55岁占比58.9%(172/292),主要职业为职员或工人(36.3%,106/292),高中及以下学历比例超过70%。结论深圳市血液中心无偿献血者TP双试剂反应性阳性预测值及ELISA S/CO值高于TP单试剂反应性献血者标本;TP确证阳性中有一定比例ELISA单试剂反应性S/CO低值标本,揭示我国使用2种试剂进行献血者梅毒筛查具有科学性,有利于降低梅毒经输血感染的风险;TP阳性预测值较低,ELISA的非特异反应造成血液资源的浪费,需要加强对血液筛查实验室检测质量的管理,探究更合理的TP筛查策略;深圳地区TP阳性献血者主要为36—55岁职工或工人,教育水平较低,应加强对低危群体献血者的招募及高危献血人群的献血前征询,以及增加重复献血者在献血人群中的比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偿献血者 梅毒螺旋体(TP)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 确证试验
原文传递
乙肝疫苗免疫HBsAg阴性献血者的血液传播HBV风险研究 被引量:6
16
作者 许晓绚 郑欣 +3 位作者 熊文 刘衡 邬林枫 曾劲峰 《中国输血杂志》 CAS 2019年第10期988-992,共5页
目的分析出生时接种HBV疫苗的HBsAg阴性献血者(1992年及之后出生)的HBsAg-/HBV DNA+检测结果数据,分析该献血者群体的血液传播HBV风险。方法2016-2018年收集80879例1992年之后出生(包括1992年)献血者,采用酶免试验(ELISA)与病毒核酸检测... 目的分析出生时接种HBV疫苗的HBsAg阴性献血者(1992年及之后出生)的HBsAg-/HBV DNA+检测结果数据,分析该献血者群体的血液传播HBV风险。方法2016-2018年收集80879例1992年之后出生(包括1992年)献血者,采用酶免试验(ELISA)与病毒核酸检测(NAT)方法对献血者进行血液筛查,对出现HBsAg-/HBV DNA+献血者追踪回访复查HBsAg与HBV DNA,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进行HBV病毒定量,并使用化学发光方法检测乙肝免疫标志物抗-HBs、抗-HBc。统计分析1992年之前及之后出生献血者的HBsAg-/HBV DNA+阳性率。结果80879例1992年及之后出生献血者的HBsAg+/HBV DNA+、HBsAg-/HBV DNA+的阳性率分别是0.24%(192/80879)、0.05%(44/80879),显著低于1992年之前出生的献血者群体(P<0.05)。44例HBsAg-/HBV DNA+出生时接种HBV疫苗献血者血浆HBV病毒载量范围在(<10-204.4)IU/mL(中位数64.9 IU/mL),有61.36%(27/44)献血者为抗-HBc阳性。44例HBsAg-/HBV DNA+献血者,有14例(31.82%)成功回访复查1-2次,追踪时长为2-8个月,该14例回访献血者复查HBsAg均仍为阴性,可判定为隐匿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OBI)。14例回访献血者,有7.14%(1/14)出现抗-HBs阴转阳,有7.14%(1/14)出现抗-HBc阴转阳,有28.57%(4/14)出现HBV DNA阳性转阴性,71.43%(10/14)献血者仍为HBsAg-/HBV DNA+感染状态,处于OBI感染预后。结论曾接种乙肝疫苗免疫的HBsAg阴性献血者的HBsAg-/HBV DNA+率显著更低,经输血传播OBI的残余风险将会更低;我国自1992年将新生儿普种乙肝疫苗纳入国家免疫规划的策略,直接有效地控制乙肝在新生儿与青少年群体的传播,对我国长远防控乙肝病毒传播的起到重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肝疫苗 无偿献血者 HBsAg 追踪 残余风险
原文传递
计划免疫前后出生的献血者HBV DNA阳性状况及其HBV感染的血清学和分子病毒学特征分析 被引量:7
17
作者 叶贤林 李懿 +4 位作者 李彤 杨红 刘衡 邬林枫 许晓绚 《中国输血杂志》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138-1142,共5页
目的了解深圳市在计划免疫前后出生的无偿献血者HBV感染情况,分析其血清学和分子生物学特征。方法将本中心2016年2-6月收集的26 320人(份)无偿献血者标本,以1992年为界分为计划免疫前出生组组:19 898人(份),年龄18-<24岁;计划免疫后... 目的了解深圳市在计划免疫前后出生的无偿献血者HBV感染情况,分析其血清学和分子生物学特征。方法将本中心2016年2-6月收集的26 320人(份)无偿献血者标本,以1992年为界分为计划免疫前出生组组:19 898人(份),年龄18-<24岁;计划免疫后出生组:6 422人(份),24-55岁。分别将每组再分为HBs Ag(+)/HBV DNA(+)、HBs Ag(+)/HBV DNA(-)、HBs Ag(-)/HBV DNA(+)和HBs Ag(-)/HBV DNA可疑(NAT初筛阳性、鉴定试验阴性)4种类型,做"乙肝两对半"检测与HBV DNA小容量和大容量提取,采用巢氏PCR方法扩增BCP/PC和S区基因序列,并对所得序列做基因型分析,同时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q PCR)和分析。结果本组26 320(人)份献血者标本,通过酶免方法初筛检出242例HBs Ag不合格标本,经NAT、巢氏-PCR和q PCR检测HBV DNA阳性率为0.741%(195/26 320),其中195名HBV阳性者里有164(130+34)人为初次献血者。计划免疫前后出生2组中初次献血者的HBV DNA阳性率分别为1.309%(130/9 929)vs 0.707%(34/4 810)(P<0.05);隐匿性乙肝感染(OBI)阳性率分别为0.256%(51/19 898)vs 0.093%(6/6 422)(P<0.05)。在可分型的120例标本中,HBV基因型B型95例、C型25例,2种基因型在2组间(74/19 vs 21/6)的分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乙肝疫苗的接种明显降低了献血人群HBV感染的风险,有益于输血安全保障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计划免疫 献血者 乙肝两对半 HBV DNA 隐匿性乙型肝炎
原文传递
深圳市无偿献血者抗-HCV阳性结果分析 被引量:3
18
作者 曾雪珍 邬林枫 +4 位作者 古醒辉 杜丹丹 曾劲峰 陈云龙 王立林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16年第16期2297-2298,共2页
目的了解深圳市无偿献血人群中丙型肝炎病毒(HCV)的感染情况,探讨HCV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与HCV RNA及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结果的相关性,为献血者的招募提供依据,降低输血风险。方法对从2014年1月至2015年10月的深圳市无偿献... 目的了解深圳市无偿献血人群中丙型肝炎病毒(HCV)的感染情况,探讨HCV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与HCV RNA及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结果的相关性,为献血者的招募提供依据,降低输血风险。方法对从2014年1月至2015年10月的深圳市无偿献血标本进行抗-HCV ELISA、ALT及HCV RNA检测,对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并对抗-HCV阳性数据从不同年龄、性别、不同职业、不同献血次数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49 585份标本中共检测出抗-HCV阳性480例,阳性检出率为0.19%,其中ALT异常2例,HCV RNA阳性104例。女性抗-HCV阳性构成比低于男性。不同职业献血者的抗-HCV阳性率不同,医务人员、学生、军人等检出率相对较低。重复献血者感染率明显低于初次献血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深圳市无偿献血人群HCV感染率较低,随着核酸检测的开展,ALT检测在无偿献血筛查中的作用值得进一步讨论。建议对工人及其他职业人群加强健康宣传教育,针对低危人群建立相对固定的无偿献血队伍,保障临床用血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型肝炎病毒 无偿献血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核酸检测
下载PDF
献血者血液筛查HBsAg ELISA与NAT结果不一致标本的检测分析 被引量:7
19
作者 张红 杨真一 +4 位作者 李彤 李然 邬林枫 曾雪珍 叶贤林 《中国输血杂志》 CAS 2018年第11期1243-1246,共4页
目的调查无偿献血乙肝筛查HBs Ag ELISA与NAT检测结果不一致情况,对相应的标本进行补充试验分析,以提高输血安全性。方法收集2016年7月—2016年11月深圳市血液中心的无偿献血者HBs Ag ELISA(+)/NAT(-); ELISA(-)/NAT(+); ELISA(-)/NAT(... 目的调查无偿献血乙肝筛查HBs Ag ELISA与NAT检测结果不一致情况,对相应的标本进行补充试验分析,以提高输血安全性。方法收集2016年7月—2016年11月深圳市血液中心的无偿献血者HBs Ag ELISA(+)/NAT(-); ELISA(-)/NAT(+); ELISA(-)/NAT(可疑)标本(NAT初筛反应性,鉴别试验阴性) 3组标本进行研究。所有标本进行乙肝两对半电化学发光方法检测,采用病毒核酸大容量提取,应用巢式PCR扩增BCP/PC和S区以及采用实时定量PCR(q PCR)进行病毒载量的测定,对获得的病毒序列进行基因分型分析。结果在30 875份献血者标本中共收集HBs Ag(+)/NAT(-)标本66个(0. 21%),HBs Ag(-)/NAT(+)标本43个(0. 14%),HBs Ag(-)/NAT(可疑)标本61个(0. 20%),3组标本的血清标志物分布有统计学差异(P<0. 05)。经电化学发光方法,巢式PCR和q PCR方法检测,HBs Ag(+)/NAT(-)中19. 7%(13/66)确证阳性,HBs Ag(-)/NAT(+)中97. 7%(42/43)个确证阳性,HBs Ag(-)/NAT(可疑)中55. 7%(34/61)确证为阳性。共有66例隐匿性乙肝感染(OBI)检出,占总人数0. 21%。28个可分型的献血者标本中,B型22个(78. 6%),C型5个(17. 9%),I型1个。结论应提高HBs Ag ELISA检测的特异性,有必要使用更高特异性和灵敏度的NAT方法,以降低经输血传播HBV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筛查 qPCR OBI
原文传递
国产与进口RIBA试剂试验结果分析及随访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王立林 孙元璋 +7 位作者 龙洁萍 孙亚纯 崔秀娟 陈云龙 邬林枫 杜丹丹 曾劲峰 杨宝成 《中国输血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336-1339,共4页
目的在抗-HCV阳性献血者中,以进口重组免疫印迹试剂为参考,分析国产丙型肝炎病毒重组免疫印迹试验作为补充试验的质量差异。方法对107例抗-HCV阳性献血者血液标本,补充进口及国产2种重组免疫印迹试剂检测,不一致标本进行随访研究,参考... 目的在抗-HCV阳性献血者中,以进口重组免疫印迹试剂为参考,分析国产丙型肝炎病毒重组免疫印迹试验作为补充试验的质量差异。方法对107例抗-HCV阳性献血者血液标本,补充进口及国产2种重组免疫印迹试剂检测,不一致标本进行随访研究,参考进口重组免疫印迹试剂检测结果,分析国产重组免疫印迹试剂作为抗-HCV阳性献血者补充试验的意义。结果国产重组免疫印迹试剂阳性率50.47%(54/107),进口重组免疫印迹试剂阳性率60.75%(65/107)。国产重组免疫印迹试剂灵敏度83.87%,特异度71.88%,两者相关性强(Spearman相关系数rs=0.645,P<0.01),Kappa检验2种试剂盒检测结果一致性中等(Kappa=0.599,P<0.001),配对χ2检验2种重组免疫印迹试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c Nemar-Bowker,P<0.05)。对2种重组免疫印迹试验不一致献血者中6人进行随访,HCV RNA核酸定性检测均为阴性,抗-HCV检测2例阳性,国产重组免疫印迹试验均为阴性,进口重组免疫印迹试验3例阳性,2例可疑,1例阴性。结论国产重组免疫印迹试剂在灵敏度与特异度上接近进口重组免疫印迹试剂,但仍有进一步提升改进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IBA HCV 随访研究 临界值指数 核酸检测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