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9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血清铁调素与贫血及疾病活动性的关系 被引量:11
1
作者 邬秀娣 张振 +3 位作者 陈勇 干敏芝 黄娴倩 谢斌华 《中华临床免疫和变态反应杂志》 2013年第3期228-233,共6页
目的探讨血清铁调素(hepcidin,Hepc)在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患者中的作用及其与贫血及病情活动度的关系。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80例RA患者(RA组)、20例其他结缔组织病(connective tissue disease,CTD)患者(其他CTD... 目的探讨血清铁调素(hepcidin,Hepc)在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患者中的作用及其与贫血及病情活动度的关系。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80例RA患者(RA组)、20例其他结缔组织病(connective tissue disease,CTD)患者(其他CTD组)、20例健康志愿者(健康对照组)血清Hepc水平及RA患者白介素(interleukin,IL)-6、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水平,比较3组间Hepc的差异,分析RA患者中贫血与非贫血、不同病情活动度间Hepc及其他细胞因子水平差异,以及RA患者血清Hepc水平与其他因素间的相关性。结果血清Hepc水平在RA组中明显升高,与其他CTD组及健康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血清Hepc升高的RA患者病情活动度评分和IL-6浓度均高于Hepc正常组(均P<0.05)。RA贫血者血清IL-6水平明显高于非贫血者(P<0.05),TNF-α、IL-1β及Hepc在RA贫血者与非贫血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RA高度活动者的血红蛋白浓度明显低于非高度活动者(P<0.05),而Hepc水平则较非高度活动者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63)。RA患者血清Hepc水平与IL-6(r=0.298)和RF(r=0.264)均存在正相关(均P<0.05);与DAS28存在明显正相关(r=0.359,P<0.01)。结论 Hepc可能作为一个炎性因子参与了RA的发展,检测Hepc可能作为RA病情活动度和预后的评价指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 关节炎 铁调素 贫血 疾病活动性
下载PDF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血清骨形态发生蛋白6和铁调素与贫血的关系 被引量:3
2
作者 邬秀娣 张振 +4 位作者 陈勇 谢斌华 干敏芝 黄娴倩 刘磊 《浙江医学》 CAS 2013年第18期1632-1636,共5页
目的探讨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骨形态发生蛋白6(BMP-6)和铁调素(Hepc)与贫血的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99例RA患者、19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40例健康志愿者的血清BMP-6、Hepc水平,同时检测RA患者的红细胞计数(RBC)、血... 目的探讨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骨形态发生蛋白6(BMP-6)和铁调素(Hepc)与贫血的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99例RA患者、19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40例健康志愿者的血清BMP-6、Hepc水平,同时检测RA患者的红细胞计数(RBC)、血红蛋白水平(HGB)、白细胞介素6(IL-6)、血清铁(SI)、血清可溶性转铁蛋白受体(sTfR)、铁蛋白(SF),分析比较RA组与SLE组和健康对照组、RA患者贫血组与非贫血组、慢性病性贫血(ACD)与慢性病伴缺铁性贫血(IDA+ACD)组间及不同疾病活动度组间BMP-6、Hepc和其他贫血相关指标,以及RA患者血清BMP-6和Hepc水平与其他因素间的相关性。结果 RA患者贫血发生率为59.6%,其中ACD占52.5%,IDA+ACD占47.5%。血清BMP-6和Hepc水平在RA患者中明显升高,与SLE组、健康对照组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RA贫血组的IL-6水平及类风湿关节炎疾病活动性评分(DAS28)较非贫血组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者SI、SF、BMP-6和Hepc水平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RA伴ACD患者的血清SF、Hepc、BMP-6水平及DAS28评分均明显高于RA伴IDA+ACD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DAS28>5.1的RA疾病高度活动组血清BMP-6及Hepc较DAS28评分≤5.1的疾病非高度活动组明显升高,而HGB水平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RA患者的血清BMP-6与Hepc水平呈正相关(P<0.01),且两者均与IL-6、DAS28呈正相关(P<0.05),BMP-6还与SI呈正相关(P<0.05)。结论 RA患者贫血类型以ACD为主,其血清BMP-6和Hepc水平均明显升高,在伴ACD或疾病高度活动的RA患者中升高尤其明显,且互相关系密切,说明BMP-6和Hepc水平异常正是诱导RA患者发生ACD的主要因素之一,两者可能可以作为RA患者ACD治疗的靶点,其在RA中的作用机制值得进一步研究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关节炎 铁调素 骨形态发生蛋白6 贫血
下载PDF
SLET细胞功能的改变 被引量:3
3
作者 邬秀娣 孙凌云 《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48-51,共4页
目的 探讨T细胞免疫功能改变与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关系。方法 检测38例SLE患者淋巴细胞的E花环形成率(ERF-R)、PHA刺激的PBMC活化反应(PHA淋转反应)、治疗前后血清可溶性IL-2R(sIL-2R)、IL-6及尿sIL-2R、IL-6水平、抗ds-DNA抗体,... 目的 探讨T细胞免疫功能改变与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关系。方法 检测38例SLE患者淋巴细胞的E花环形成率(ERF-R)、PHA刺激的PBMC活化反应(PHA淋转反应)、治疗前后血清可溶性IL-2R(sIL-2R)、IL-6及尿sIL-2R、IL-6水平、抗ds-DNA抗体,用疾病活动性评分(SLAM)判断疾病活动性,并进行分析。结果 SLE患者腺苷处理前ERF-R显著低于正常(P<0.05),处理后ERF-R则显著高于正常(P<0.001);PBMC的PHA淋转反应较正常显著减弱(P<0.001);血清sIL-2R和尿IL-6水平较正常显著升高(P<0.001,P<0.01)。治疗1月后抗ds-DNA抗体水平与SLAM评分显著下降(P<0.01,P<0.001)。相关分析表明腺苷处理前后的ERF-R之间显著相关(r=0.605,P<0.001);PHA淋转反应与腺苷处理前ERF-R相关(r=0.355,P<0.05);血清IL-6与尿IL-6有显著正相关(r=0.788,P<0.01);血清sIL-2R与SLAM评分相关(r=0.379,P<0.05)。结论 SLE患者T细胞表面受体和细胞因子表达异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 红斑狼疮 E花环形成 T细胞
下载PDF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1家族及白细胞介素-34水平 被引量:2
4
作者 邬秀娣 汤亚微 +3 位作者 孙晓彤 王冰 王苗苗 李霞 《中华临床免疫和变态反应杂志》 2016年第2期112-116,F0003,共6页
目的检测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1家族和IL-34水平,探讨其在SLE中的作用。方法采用蛋白芯片技术测定6例SLE患者及6名正常对照者血清IL-1家族成员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 目的检测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1家族和IL-34水平,探讨其在SLE中的作用。方法采用蛋白芯片技术测定6例SLE患者及6名正常对照者血清IL-1家族成员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67例SLE组及86名正常对照组血清IL-34水平。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SLE组血清IL-1家族成员中IL-18和IL-36β水平升高[(21 405.00±3 098.96)pgml vs.(10 096.00±1 162.09)pgml,(275.50±78.75)pgml vs.(144.83±45.37)pgml,均P<0.05];IL-36Ra水平降低[(902.00±361.29)pgml vs.(2 916.00±1489.56)pgml,P<0.05];另外,SLE组血清IL-34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100.36±70.38)pgml vs.(41.90±6.89)pgml,P<0.000 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SLE患者血清IL-18、IL-36β、IL-34水平升高,IL-36Ra水平降低,参与SLE发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斑狼疮 系统性 白细胞介素1 白细胞介素34
下载PDF
活动期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T细胞亚群分布和活化 被引量:4
5
作者 邬秀娣 孙凌云 金欧 《浙江实用医学》 2005年第6期373-374,共2页
目的探讨T细胞亚群分布的紊乱及其活化异常在系统性红班狼疮(SLE)发病中的作用。方法用流式细胞仪检测18例活动期SLE患者和50例正常人外周血中CD4+、CD8+、CD4+CD25+及CD8+CD25+T细胞的百分率及相互之间的比率,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目的探讨T细胞亚群分布的紊乱及其活化异常在系统性红班狼疮(SLE)发病中的作用。方法用流式细胞仪检测18例活动期SLE患者和50例正常人外周血中CD4+、CD8+、CD4+CD25+及CD8+CD25+T细胞的百分率及相互之间的比率,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活动期SLE患者外周血中CD8+T细胞百分率明显升高(P<0.01),CD4+/CD8+比率降低(P<0.05);CD8+CD25+T细胞的百分率降低(P<0.01),CD4+CD25+/CD8+CD25+比率明显升高(P<0.01);CD4+T细胞和CD4+CD25+T细胞百分率无明显改变(P>0.05);而这些指标与SLE疾病活动性评分指数(SLEDAI)均无相关性。结论活动期SLE患者同时存在T细胞CD4+、CD8+亚群分布和活化的异常,导致T细胞功能紊乱,可能是SLE的重要致病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红斑狼疮 T淋巴细胞亚群 CD4^+ CD8^+ CD25^+
下载PDF
小剂量来氟米特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远期疗效和安全性 被引量:1
6
作者 邬秀娣 孙凌云 《江西医药》 CAS 2005年第8期435-438,共4页
目的比较小剂量来氟米特(LEF)与甲氨碟呤(MTX)在类风湿关节炎(RA)的长期维持治疗中的疗效与副反应。方法62例活动期RA患者先予小剂量LEF和MTX联合口服治疗24周,再分成两组,分别口服小剂量LEF或MTX维持治疗满2年,比较两组的疗效、副反应... 目的比较小剂量来氟米特(LEF)与甲氨碟呤(MTX)在类风湿关节炎(RA)的长期维持治疗中的疗效与副反应。方法62例活动期RA患者先予小剂量LEF和MTX联合口服治疗24周,再分成两组,分别口服小剂量LEF或MTX维持治疗满2年,比较两组的疗效、副反应。结果小剂量MTX和LEF联合治疗RA24周后,显效率及有效率分别为72.6%和90.3%,副反应率25.8%。治疗满2年时,MTX维持治疗组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57.1%和82.1%。LEF维持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89.7%,虽高于MTX组,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显效率却达82.8%,明显高于MTX组,其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LEF组新出现副反应2例(6.3%),MTX组新出现副反应5例(16.7%)。结论小剂量LEF与MTX联合短期治疗RA起效快,疗效肯定,且副反应不增加。而小剂量LEF的长期维持治疗可以达到较好的远期疗效,且不良反应较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来氟米特 类风湿关节炎 甲氨碟呤 长期治疗
下载PDF
240例脑梗塞脑电图的“阳性标准”分析 被引量:14
7
作者 邬秀娣 陈芷若 《临床脑电学杂志》 1997年第3期138-140,共3页
目的用阳性标准对240例脑梗塞患者的EEG进行分析。方法对经CT扫描确诊的脑梗塞患者进行清醒脑电图描记,用脑电图的“阳性标准”综合分析其脑波变化。结果脑波阳性率高低与检查时间、病程中是否有过意识障碍或精神异常、病灶深... 目的用阳性标准对240例脑梗塞患者的EEG进行分析。方法对经CT扫描确诊的脑梗塞患者进行清醒脑电图描记,用脑电图的“阳性标准”综合分析其脑波变化。结果脑波阳性率高低与检查时间、病程中是否有过意识障碍或精神异常、病灶深浅及肢瘫程度有关,而与梗塞为单侧性或双侧性、患者为老年或非老年无关;大血管分枝脑梗塞的脑波均为阳性,且均呈现为局限性慢波。结论脑梗塞早期作EEG检查有重要价值,用脑电图诊断的“阳性标准”比异常率更适用于所有脑卒中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电图 脑梗塞 阳性标准
原文传递
SLE T淋巴细胞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8
作者 邬秀娣 《江苏医药》 CAS CSCD 1999年第12期934-935,共2页
关键词 系统性红斑狼疮 T细胞 研究进展
下载PDF
狼疮性肾炎44例的临床与肾脏病理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邬秀娣 费锦萍 张振 《现代实用医学》 2008年第10期782-784,共3页
目的探讨狼疮性肾炎(LN)患者肾脏活检的病理改变与临床表现及相关实验室检查指标之间的关系。方法对44例LN患者行经皮肾穿刺活检及相应的实验室检查,结合临床表现评价其病情活动性。肾穿结果根据2003年ISN/RPS有关LN的新病理分型方案进... 目的探讨狼疮性肾炎(LN)患者肾脏活检的病理改变与临床表现及相关实验室检查指标之间的关系。方法对44例LN患者行经皮肾穿刺活检及相应的实验室检查,结合临床表现评价其病情活动性。肾穿结果根据2003年ISN/RPS有关LN的新病理分型方案进行病理分型,并评定活动性指数(AI)和慢性指数(CI)。结果(1)IV型LN最为常见(47.7%),其次为V型(18.2%);采用新的LN分型法后,V+III型及V+IV型的发生率也不低(共占25%)。IV型LN的补体C4水平最低,血沉最高,发生急慢性肾衰的多见。(2)中度以上病情活动组LN的肾脏病理AI显著高于无、轻度活动组(<0.05),内生肌酐清除率(Ccr)则显著低于无、轻度活动组(<0.05)。(3)肾脏病理CI≥4组的年龄、血清肌酐值(Scr)均为最高,Ccr最低,与CI≤1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0.05)。(4)AI与Scr存在相关性(<0.05)。结论LN患者肾脏病理的活动性损害随临床病情活动而加重,病情缓解而好转。而年龄大,病程长,CI≥4分,长期存在Scr升高、Ccr下降的患者则提示肾脏的慢性损害较重,预后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狼疮肾炎/病理学 活组织检查
下载PDF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血清骨形态发生蛋白6与骨质疏松的关系
10
作者 邬秀娣 张振 +3 位作者 陈勇 谢斌华 黄娴倩 彭勇 《现代实用医学》 2014年第4期383-385,共3页
目的探讨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骨形态发生蛋白(BMP)-6与骨质疏松(OP)的关系。方法比较分析99例RA患者与40例健康组及RA患者中不同骨密度组间BMP-6以及其他因子水平,以及各因子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RA患者OP发生率明显高于健康组,其腰椎... 目的探讨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骨形态发生蛋白(BMP)-6与骨质疏松(OP)的关系。方法比较分析99例RA患者与40例健康组及RA患者中不同骨密度组间BMP-6以及其他因子水平,以及各因子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RA患者OP发生率明显高于健康组,其腰椎和股骨颈的骨矿密度(BMD)均低于健康组,而其血清BMP-6浓度明显升高(均<0.05)。RA伴OP的患者BMP-6水平明显升高,抗环瓜氨酸(CCP)抗体水平也明显升高(均<0.05);RA患者的腰椎BMD和股骨颈BMD正相关(=0.817,<0.01),而腰椎BMD与血清BMP-6及年龄负相关(=-0.393、-0.449,均<0.05);股骨颈BMD则与年龄及抗CCP抗体水平负相关(=-0.551、-0.458,均<0.05)。RA患者血清BMP-6浓度与DAS28评分及IL-6、TNF-浓度正相关(=0.249、0.237、0.263,均<0.05)。结论 BMP-6水平异常可能是诱导RA患者发生OP的因素之一,其在RA中的作用机制值得进一步研究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 关节炎 骨形态发生蛋白质类 骨质疏松
下载PDF
HIF-1α及VEGF在类风湿关节炎成纤维样滑膜细胞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10
11
作者 彭勇 陈勇 +4 位作者 邬秀娣 罗晶 张振 黄娴倩 干敏芝 《浙江医学》 CAS 2013年第18期1628-1631,1643,共5页
目的研究类风湿性关节炎(RA)患者滑膜细胞在体外常氧和缺氧培养条件下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差异性及意义。方法对RA患者及骨关节炎(OA)患者的关节滑膜细胞在体外常氧和缺氧条件下分别进行培养,根据... 目的研究类风湿性关节炎(RA)患者滑膜细胞在体外常氧和缺氧培养条件下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差异性及意义。方法对RA患者及骨关节炎(OA)患者的关节滑膜细胞在体外常氧和缺氧条件下分别进行培养,根据培养条件分为常氧组、缺氧6h组及缺氧12h组;采用免疫印迹法分别检测各组成纤维样滑膜细胞的HIF-1α及VEGF的表达情况。结果与常氧组相比,缺氧6h及12h的RA和OA患者滑膜细胞的HIF-1α及VEGF的表达均显著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同时RA和OA患者缺氧12h组滑膜细胞HIF-1α及VEGF的表达高于缺氧6h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RA和OA患者3组滑膜细胞的HIF-1α及VEGF的表达均呈正相关(均P<0.05)。常氧组RA与OA患者滑膜细胞的HIF-1α及VEGF的表达均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而缺氧6h和12h组中RA滑膜细胞HIF-1α及VEGF的表达均高于OA滑膜细胞,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在缺氧条件下RA患者滑膜细胞HIF-1α及VEGF表达显著升高且密切相关,可能缺氧一HIF-1α—VEGF这一信号途径在RA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性关节炎 骨关节炎 滑膜细胞 缺氧诱导因子-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下载PDF
痛风患者血清P2X_7R水平的检测及其与炎症因子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9
12
作者 彭勇 陈勇 +3 位作者 邬秀娣 张振 于静雅 龚琼瑶 《浙江医学》 CAS 2014年第19期1597-1600,共4页
目的通过检测痛风性关节炎患者血清中嘌呤能受体(P2X_7R)及痛风相关炎症因子的水平,并分析P2X_7R与痛风相关炎症因子的相关性,探讨P2X_7 R在痛风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20例痛风初次发作患者(痛风组,包括急性发作期和完全缓... 目的通过检测痛风性关节炎患者血清中嘌呤能受体(P2X_7R)及痛风相关炎症因子的水平,并分析P2X_7R与痛风相关炎症因子的相关性,探讨P2X_7 R在痛风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20例痛风初次发作患者(痛风组,包括急性发作期和完全缓解期)、20例高尿酸血症患者(高尿酸血症组)及20例健康志愿者(健康对照组)血清中P2X_7R、IL-1β、TNF-α、IL-6、IL-8及IL-18水平,比较痛风组患者急性发作期和完全缓解期各指标间的差异,以及痛风组患者急性发作期和完全缓解期与其他两组问的差异;分析各组P2X_7 R水平与血沉、C反应蛋白、IL-1β、TNF-o、IL-6、IL-8及IL-18水平的相关性。结果痛风组患者急性发作期的P2X_7 R、IL-1β、TNF-α、IL-6、IL-8及IL-18水平均显著高于完全缓解期、高尿酸血症组及健康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痛风组患者完全缓解期、高尿酸血症组及健康对照组的P2X_7 R、IL-1β、TNF-α、IL-6、IL-8及IL-18水平组间比较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均P>0.05)。P2X_7 R表达与血沉、C反应蛋白、IL-1β及IL-18均呈正相关(均P<0.05),而与TNF-α、IL-6及IL-8无明显相关(P>0.05)。结论痛风患者急性发作期血清中的P2X_7 R表达水平升高且与血沉、C反应蛋白、IL-1β及IL-18炎症指标密切相关,推测P2X_7 R可能是痛风急性发作的一个关键因素,并可能成为预防痛风的急性发作的新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痛风 嘌呤能受体 高尿酸血症 白细胞介素
下载PDF
RNA干扰HIF-1α对类风湿关节炎成纤维样滑膜细胞的VEGF表达及增殖的影响 被引量:5
13
作者 陈勇 彭勇 +6 位作者 于静雅 邬秀娣 罗晶 张振 干敏芝 黄娴倩 章海均 《浙江医学》 CAS 2014年第14期1205-1209,共5页
目的探讨shRNA特异性干扰沉默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对类风湿关节炎(RA)成纤维样滑膜细胞(FLS)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及其增殖的影响。方法获取9例RA患者滑膜组织进行RA-FLS的分离培养及传代。将FLS分为4组:常氧组、缺氧组... 目的探讨shRNA特异性干扰沉默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对类风湿关节炎(RA)成纤维样滑膜细胞(FLS)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及其增殖的影响。方法获取9例RA患者滑膜组织进行RA-FLS的分离培养及传代。将FLS分为4组:常氧组、缺氧组、阴性质粒组(转染阴性质粒)和阳性质粒组(转染HIF-1α阳性质粒),常氧组进行常规培养,后3组进行缺氧培养12h;采用Western blot和qRT-PCR法分别检测各组FLS中HIF-1α和VEGF以及HIF-1α和VEGF mRNA表达情况。将缺氧组、阴性质粒组和阳性质粒组的FLS分别于缺氧条件下培养6、12、24、48h,应用MTT比色法检测各组细胞增殖情况。结果与常氧组相比,缺氧组FLS的HIF-1α(和VEGF以及HIF-1α和VEGF mRNA表达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阴性质粒组和缺氧组FLS的HIF-1α和VEGF以及HIF-1α和VEGF mRNA表达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阳性质粒组FLS的HIF-1α和VEGF以及HIF-1α和VEGF mRNA较缺氧组下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4组FLS的HIF-1α和VEGF以及HIF-1α和VEGFmRNA表达呈正相关(P<0.01)。缺氧培养12h后阳性质粒组的FLS生长较缺氧对照组及阴性质粒组减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后两组FLS生长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RNA干扰HIF-1 oc表达能有效下调RA-FLS中HIF-1α和VEGF以及HIF-1α和VEGF mRNA水平,并且能抑制FLS的异常增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关节炎 成纤维样滑膜细胞 RNA干扰 细胞增殖 缺氧诱导因子-1α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Hypoxia-inducible factor-1α
下载PDF
原发性干燥综合征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2X7受体表达及其与焦虑、抑郁的相关性 被引量:8
14
作者 谢斌华 彭勇 +6 位作者 陈勇 张顺 邬秀娣 张振 黄娴倩 季蕴辛 禹海航 《中华临床免疫和变态反应杂志》 2013年第3期217-223,F0003,共8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干燥综合征(primary Sjgren’s syndrome,pSS)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表面P2X7受体表达情况及其与焦虑、抑郁的相关性。方法用汉密尔顿焦虑、抑郁量表对31例pSS患者(pSS组)进行心理评估,分离其PBMC,在有或无ATP刺... 目的探讨原发性干燥综合征(primary Sjgren’s syndrome,pSS)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表面P2X7受体表达情况及其与焦虑、抑郁的相关性。方法用汉密尔顿焦虑、抑郁量表对31例pSS患者(pSS组)进行心理评估,分离其PBMC,在有或无ATP刺激后用流式细胞术检测CD14+PBMC及CD14-PBMC表面P2X7受体的表达水平,并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ATP刺激前后白介素(interleukin,IL)-1β、IL-6水平。另外,分别设有19例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患者(RA组)及18例单纯焦虑、抑郁障碍患者(焦虑抑郁组)作为阳性对照,20例健康人(健康组)为阴性对照。结果所有4组受试者PBMC表面均有P2X7受体表达。ATP刺激较未刺激,CD14+PBMC(单核细胞)表面P2X7受体表达仅在pSS组[(5.6%3±2.48%)vs.(3.98%±1.68%),t=3.647,P=0.001]显著增高,而在CD14-PBMC(主要为淋巴细胞)表面其表达在pSS组[(16.92%±9.25%)vs.(10.06%±4.35%),t=4.908,P<0.001]及焦虑抑郁组[(12.68%±8.15%)vs.(8.07%±5.05%),t=3.412,P=0.003]均显著增高。ATP刺激后,pSS组CD14+PBMC表面P2X7受体表达显著高于RA组[(5.63%±2.48%)vs.(4.15%±2.20%),P=0.044]、焦虑、抑郁组[(5.63%±2.48%)vs.(3.35%±1.80%),P=0.004]及健康组[(5.63%±2.48%)vs.(3.25%±2.05%),P=0.002]。ATP刺激后,pSS患者PBMC上清中IL-1β水平与刺激后外周血CD14+PBMC表面P2X7受体表达呈显著正相关(r=0.447,P=0.025)。pSS组存在焦虑的患者占45.2%(1431),存在抑郁的患者占32.3%(1031)。ATP刺激后,CD14-PBMC表面P2X7受体表达与pSS组、焦虑抑郁组焦虑评分(r=0.344,P=0.030)及抑郁评分(r=0.319,P=0.045)呈显著正相关。结论 pSS患者PBMC表面P2X7受体高表达,可能与pSS的发病机制及其合并焦虑、抑郁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燥综合征 P2X7受体 焦虑 抑郁
下载PDF
海藻酸钠支架复合组织工程化软骨细胞修复兔佐剂性关节炎膝关节软骨缺损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6
15
作者 韦登明 张伊 +6 位作者 蒋雯雯 尹向旭 周密 王琳 竺亚斌 邬秀娣 丁健 《北京生物医学工程》 2013年第3期276-281,共6页
目的探讨海藻酸钠支架复合组织工程化软骨细胞对兔佐剂性关节炎膝关节软骨缺损修复的影响。方法将新西兰白兔分为正常对照组、佐剂性模型组和海藻酸盐支架治疗组。模型组和治疗组兔膝关节内注入弗氏佐剂建立佐剂性关节炎模型。抽取治疗... 目的探讨海藻酸钠支架复合组织工程化软骨细胞对兔佐剂性关节炎膝关节软骨缺损修复的影响。方法将新西兰白兔分为正常对照组、佐剂性模型组和海藻酸盐支架治疗组。模型组和治疗组兔膝关节内注入弗氏佐剂建立佐剂性关节炎模型。抽取治疗组兔左后健侧肢体的骨髓,用Percoll法分离出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ABMSC),体外培养传代至P3代并诱导分化为软骨细胞。将软骨细胞与海藻酸钠支架混合注入治疗组的病变膝关节。对照组和模型组关节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海藻酸钠支架复合组织工程化软骨细胞治疗1个月后处死兔,应用Ⅱ型胶原免疫组织化学法染色和HE染色,观察各组兔的膝关节关节软骨缺损的修复情况。结果诱导成功软骨细胞且生长良好,呈现明显的纺锤体形,细胞成活率达98.5%。软骨细胞与海藻酸钠复合后体外培养显示细胞生长旺盛,增殖成株状或岛状,株状细胞团周围有类似的软骨陷窝形成,细胞排列密集,核圆形。组织形态学结果显示,治疗组与模型组比较,治疗组关节炎症反应明显减轻,关节Ⅱ型胶原阳性软骨细胞显著增高,软骨缺损得到明显修复。结论海藻酸钠支架复合组织工程化软骨细胞对兔佐剂性关节炎膝关节软骨缺损有一定的修复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佐剂性关节炎 海藻酸钠支架 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软骨缺损
下载PDF
注射海藻酸钠复合支架修复RA膝关节软骨缺损的初步观察 被引量:5
16
作者 韦登明 张伊 +3 位作者 蒋雯雯 尹向旭 邬秀娣 丁键 《北京生物医学工程》 2013年第5期490-496,共7页
目的探讨海藻酸钠支架复合组织工程化软骨细胞对RA患者膝关节软骨缺损修复的影响。方法将8名RA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例和海藻酸盐支架治疗组4例。RA治疗组患者膝关节内注入1 mL海藻酸钠支架复合组织工程化软骨细胞,对照组患者膝关节注射... 目的探讨海藻酸钠支架复合组织工程化软骨细胞对RA患者膝关节软骨缺损修复的影响。方法将8名RA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例和海藻酸盐支架治疗组4例。RA治疗组患者膝关节内注入1 mL海藻酸钠支架复合组织工程化软骨细胞,对照组患者膝关节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海藻酸钠支架复合组织工程化软骨细胞治疗一个月后提取对照组和治疗组关节活检组织,应用Ⅱ型胶原免疫组织化学法染色和HE染色,通过计数Ⅱ型胶原免疫阳性细胞数和光镜观察关节组织结构变化,检测各组RA患者的膝关节软骨缺损的修复情况。结果组织形态学结果显示,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关节浸润炎症细胞数量减少,炎症反应明显减轻,关节Ⅱ型胶原阳性软骨细胞明显增高,软骨细胞有所增多。结论海藻酸钠支架复合组织工程化软骨细胞对RA患者膝关节软骨缺损有一定的修复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性关节炎 关节软骨 海藻酸钠支架 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软骨缺损
下载PDF
锝[99Tc]亚甲基二磷酸盐治疗难治性强直性脊柱炎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2
17
作者 彭勇 陈勇 +4 位作者 邬秀娣 张振 黄娴倩 谢斌华 干敏芝 《中国卫生产业》 2013年第2期82-83,共2页
目的观察锝[99Tc]亚甲基二磷酸盐针(即云克)治疗难治性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对宁波市第二医院风湿免疫科13例难治性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在原有的免疫抑制剂的基础上加用云克治疗,具体方法采用每天予以"云克针22mg+生理盐水1... 目的观察锝[99Tc]亚甲基二磷酸盐针(即云克)治疗难治性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对宁波市第二医院风湿免疫科13例难治性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在原有的免疫抑制剂的基础上加用云克治疗,具体方法采用每天予以"云克针22mg+生理盐水100mL"静脉注射,第1疗程为21d,第2、3疗程为14d,每个疗程后间隔14d,共3个疗程。比较治疗前、治疗3个疗程结束时及治疗3个疗程结束后2个月患者的临床症状及外周关节肿胀数、指地距、Schober试验、血沉、及CRP改善的情况。结果 3个疗程结束时13例患者中,显效0例,有效4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为30.7%;3个疗程结束后2个月,显效2例,有效7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69.2%。对三个时段(组)的多个指标进行多次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对各组数据的两两比较进行Bonferroni法检验,三组各观察指标的差异也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值均<0.05)。结论云克对于难治性的AS有一定的疗效,起效较慢。云克为治疗难治性强直性脊柱炎的治疗提供了一种新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直性脊柱炎 难治性 云克 治疗 免疫抑制剂
下载PDF
47例女性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骨密度分析 被引量:6
18
作者 张振 邬秀娣 《现代实用医学》 2011年第9期992-994,共3页
目的探讨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骨质疏松的发病情况及其预后判断。方法使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定47例RA患者第2~4腰椎、股骨颈和大转子的骨密度,同时测定患者临床和实验室指标,并应用FRAX在线工具评估患者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概率。结果 47例RA... 目的探讨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骨质疏松的发病情况及其预后判断。方法使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定47例RA患者第2~4腰椎、股骨颈和大转子的骨密度,同时测定患者临床和实验室指标,并应用FRAX在线工具评估患者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概率。结果 47例RA患者中有15例骨质疏松。骨质疏松组患者年龄更大,病程更长,而压痛关节数、肿胀关节数、DAS28、血沉、类风湿因子、C反应蛋白在骨质疏松组与非骨质疏松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骨质疏松组患者主要骨质疏松性骨折和髋部骨折的概率显著高于非骨质疏松组。结论年龄大、病程长、绝经的RA患者发生骨质疏松的概率大,FRAX工具有助于评估RA患者未来的骨折风险及干预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炎 类风湿 骨密度 骨质疏松
下载PDF
重型ANCA相关小血管炎临床特征分析 被引量:3
19
作者 费锦萍 邬秀娣 《现代实用医学》 2008年第6期422-424,共3页
目的探讨重型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相关小血管炎的临床表现,以提高诊断水平。方法对16例ANCA相关小血管炎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进行分析总结,系统描述全身特别是肾外临床表现。结果16例中男11例,女5例,年龄26~66岁,95%患者在50... 目的探讨重型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相关小血管炎的临床表现,以提高诊断水平。方法对16例ANCA相关小血管炎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进行分析总结,系统描述全身特别是肾外临床表现。结果16例中男11例,女5例,年龄26~66岁,95%患者在50岁以后发病。胞浆型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C-ANCA)13例,均识别蛋白酶3(PR3),环核型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pANCA)阳性3例,8例识别髓过氧化物酶(MPO)。临床上表现为多器官损害,肾脏受累占96.4%,约半数表现为急性肾功能衰竭;肺脏受累占75%;47.6%有关节痛;35.7%有肌肉痛;38.1%有皮疹;26.2%眼受累;16.7%耳受累;28.6%有消化道症状。全身表现中发热占70.8%、体重下降占31.0%。实验室检查81.6%的患者有贫血,多为中重度贫血;半数患者WBC计数增高;100%患者有血沉快。本研究中仅不足1/5患者在发病1个月内得到确诊。结论ANCA相关小血管炎临床呈多系统损害,肾脏最易受累,肾外以肺脏为著,多表现为肺出血或肺部阴影。其它脏器如关节肌肉、皮肤、眼耳等均可受累。ANCA相关小血管炎患者多有贫血、血沉明显增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 血管炎 体征与症状
下载PDF
精神分裂症患者长期服用抗精神病药物对S-TSH的影响 被引量:1
20
作者 郭维英 邬秀娣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04年第3期31-32,共2页
目的:观察精神分裂症患者长期服用抗精神病药物对S-TSH的影响。方法:24例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测定血TT3、FT3、TT4、FT4 、γT3、TSH、S-TSH。结果甲状腺功能正常者9例,FT3或者FT4中任1或者2者均低,且0.3<TSH<5.6(正常者)9例;3例T... 目的:观察精神分裂症患者长期服用抗精神病药物对S-TSH的影响。方法:24例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测定血TT3、FT3、TT4、FT4 、γT3、TSH、S-TSH。结果甲状腺功能正常者9例,FT3或者FT4中任1或者2者均低,且0.3<TSH<5.6(正常者)9例;3例TT3+TT4+FT3+FT4均高,而S-TSH正常。结论:长期服用氯氮平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甲亢或甲减时,TSH及S-TSH的变化不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抗精神病药物 副作用 S-TSH TSH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