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核事故下放射性物质大气扩散风险评估模型研究
1
作者 邰扬 张小乐 申世飞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信息与管理工程版)》 CAS 2023年第3期323-329,335,共8页
为评估核事故后放射性物质大气扩散带来的安全健康风险,以福岛核事故为例进行分析。基于开发的拉格朗日-欧拉耦合模型,模拟计算放射性物质扩散和干湿沉降过程,利用预测评估系统开发大尺度放射性危险物质在大气中的扩散烟云、地面辐射剂... 为评估核事故后放射性物质大气扩散带来的安全健康风险,以福岛核事故为例进行分析。基于开发的拉格朗日-欧拉耦合模型,模拟计算放射性物质扩散和干湿沉降过程,利用预测评估系统开发大尺度放射性危险物质在大气中的扩散烟云、地面辐射剂量以及基于呼吸和肺部沉积的内照射剂量评估模型,实现了基于耦合模型的中大尺度风险评估。结果表明:福岛核事故对太平洋和东北亚地区带来了一定的辐射风险;基于耦合模型开发了中大尺度风险评估方法,并对福岛核事故进行了辐射风险评估,可为应急决策提供数据支持,为未来类似事件的风险评估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事故 大气扩散 外照射 内照射 剂量评估 风险分析
下载PDF
樟子松热解生物油提质工艺系统能值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邰扬 黄亚继 +2 位作者 刘长奇 刘凌沁 卢志海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2期244-250,共7页
生物质热解提质制高品位生物油技术是当前研究热点,该文基于能值投入产出结构和能值指标,考虑环境因素,运用能值分析方法对樟子松快速热解催化加氢提质(方案1)和超临界乙醇提质(方案2)制高品位生物油系统进行综合评价,并分别从生产效率... 生物质热解提质制高品位生物油技术是当前研究热点,该文基于能值投入产出结构和能值指标,考虑环境因素,运用能值分析方法对樟子松快速热解催化加氢提质(方案1)和超临界乙醇提质(方案2)制高品位生物油系统进行综合评价,并分别从生产效率、自然环境支持力以及可持续性3个角度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在生产等量燃料情况下,方案2消耗的太阳能更少,效率更高,但在人类社会投入及总投入方面方案1少于方案2,方案1系统的可再生率更高,对环境的压力更小,可持续性更好,工艺更受环境支持。该文为提高生物质热解提质制生物油系统的综合性能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解 投入 生产效率 樟子松 提质 能值 可持续性
下载PDF
基于WRF的“脏弹”恐怖袭击辐射剂量评估方法 被引量:2
3
作者 胡啸峰 陈鹏 +1 位作者 邰扬 莫佳帅子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20-124,共5页
提出了一种基于WRF模式的"脏弹"恐怖袭击辐射剂量计算方法。提出了对源项、地表干沉降、湿沉降量的放射性衰变修正方案;并利用该方法计算"脏弹"恐怖袭击造成的辐射剂量。选取某地点作为固定的"脏弹"释放... 提出了一种基于WRF模式的"脏弹"恐怖袭击辐射剂量计算方法。提出了对源项、地表干沉降、湿沉降量的放射性衰变修正方案;并利用该方法计算"脏弹"恐怖袭击造成的辐射剂量。选取某地点作为固定的"脏弹"释放位置,模拟了不同气象条件下的辐射剂量分布。结果表明,以干沉降为主的地表沉降分布,在风场作用下呈条状分布;以湿沉降为主的地表沉降分布,在降水作用下呈块状分布。模拟结果反映了降水对"脏弹"恐怖袭击污染物分布的重要影响。结论表明,模型对降水及沉降过程具有较好的刻画能力,可用于全部放射性污染物质的环境辐射剂量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脏弹 恐怖袭击 辐射剂量 WRF模型 衰变 沉降
下载PDF
基于Lagrangian-Eulerian耦合的放射性物质大气扩散模型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邰扬 申世飞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信息与管理工程版)》 CAS 2021年第1期1-8,共8页
针对中尺度扩散下拉格朗日模型和欧拉模型在计算效率和准确度方面的矛盾,建立了适用于模拟核事故下放射性物质大气扩散的基于拉格朗日模型与欧拉模型耦合的预测模型,以国内某核电站为例进行了放射性物质扩散的虚拟算例模拟,对模型进行... 针对中尺度扩散下拉格朗日模型和欧拉模型在计算效率和准确度方面的矛盾,建立了适用于模拟核事故下放射性物质大气扩散的基于拉格朗日模型与欧拉模型耦合的预测模型,以国内某核电站为例进行了放射性物质扩散的虚拟算例模拟,对模型进行验证和分析。结果表明:拉格朗日-欧拉耦合模型可以较好地模拟放射性物质在大气中的扩散,不仅可以提升中尺度和大尺度下的计算效率,还可以有效减小欧拉模型初始条件所带来的系统误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事故 大气扩散模型 拉格朗日-欧拉耦合模型 (131)^I 核电站
下载PDF
放射性“脏弹”袭击港口的仿真后果分析
5
作者 郑童申 申世飞 +1 位作者 倪顺江 邰扬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82-188,共7页
近年来,随着恐怖事件频发,利用放射性物质进行核恐怖袭击的可能性越来越大。其中,放射性"脏弹"事件是利用放射性物质扩散进行破坏的核恐怖活动,一旦发生,造成的后果将较为严重。分析了放射性"脏弹"可能的组成种类... 近年来,随着恐怖事件频发,利用放射性物质进行核恐怖袭击的可能性越来越大。其中,放射性"脏弹"事件是利用放射性物质扩散进行破坏的核恐怖活动,一旦发生,造成的后果将较为严重。分析了放射性"脏弹"可能的组成种类与作用效应,在此基础上模拟计算了典型场景下放射性"脏弹"的放射性剂量。按模拟所得平均值,烟羽吸入内照射途径是放射性物质作用于人体的主要方式,占平均总有效当量剂量的99%左右;而地面沉积外照射途径贡献了第二多的总有效当量剂量,地面沉积外照射与烟羽外照射只占总有效当量剂量的1%左右。同时分析了放射性"脏弹"对人体、环境可能造成的后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安全 恐怖事件 放射性“脏弹” 后果分析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