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20篇文章
< 1 2 9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邱勇水粉作品
1
作者 邱勇 《美术大观》 2009年第2期136-136,共1页
邱勇1972年出生,毕业干四川美术学院,现任四川商务职业学院设计系教师。
关键词 四川美术学院 作品 职业学院 毕业 教师
下载PDF
立德立言无问西东——邱勇校长在清华大学2018届研究生毕业典礼上讲话
2
作者 邱勇 《大学科普》 2018年第4期20-21,共2页
亲爱的同学们、老师们、亲友们、来宾们:今天,是一个特别值得铭记的日子。首先我代表学校向7000多名获得博士、硕士学位的同学表示热烈的祝贺!向辛勤培育你们的父母和各位老师致以衷心的感谢!
关键词 毕业典礼 清华大学 研究生 校长 立言 立德 硕士学位 同学
下载PDF
邱勇:“十五”863平板显示技术专项成果 被引量:1
3
作者 邱勇 《新材料产业》 2006年第2期18-20,共3页
参与国际标准制定,奠定人才技术基础;OLED技术获重大突破,产业化基地以及配套材料基地正在兴建;PDP、FED技术研发成果丰硕,我国平板显示行业在实现着跨越式发展的新蓝图。
关键词 平板显示技术 OLED技术 产业化基地 FED技术 跨越式发展 标准制定 技术基础 材料基地 PDP
下载PDF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矫形术中应用氨甲环酸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4
作者 王男男 周庆双 +5 位作者 陈豪杰 蒲小江 邱勇 朱泽章 王斌 孙旭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4-19,共6页
目的:评估在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AIS)矫形手术中静脉应用氨甲环酸(tranexamic acid,TXA)以减少出血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1月~2022年5月在南京鼓楼医院脊柱外科行后路矫形内固定... 目的:评估在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AIS)矫形手术中静脉应用氨甲环酸(tranexamic acid,TXA)以减少出血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1月~2022年5月在南京鼓楼医院脊柱外科行后路矫形内固定融合术治疗的759例AIS患者的临床资料,女544例,男215例;年龄14.7±2.1岁。其中369例术中静脉应用TXA的患者纳入TXA组,390例术中未使用TXA但输入等量生理盐水的患者纳入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基本信息(年龄、性别比、侧凸Cobb角和侧凸类型)、术前和术后3天的血液实验室指标[血红蛋白(hemoglobin,Hb)、红细胞压积(hematocrit,Hct)、血小板计数(platelet,PLT)、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D-二聚体、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及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血液管理资料(术中出血量、术中输血量、术后引流量和拔管时间)及矫正手术相关指标(术前术后侧凸度数、矫正率)和术后并发症。结果:两组患者的基本信息、术前血液实验室指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TXA组患者术中出血量(551.7±130.3mL)、总输血量(551.3±96.3mL)、术后引流量(468.3±162.5mL)、术后引流天数(2.8±0.4d)均显著性低于对照组(666.7±166.8mL、650.0±138.3mL、550.0±135.1mL、3.1±0.8d,P<0.05),术后D二聚体和PLT显著性低于对照组(P<0.05),其余血液实验室指标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侧凸矫正率、术后并发症谱及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术中应用TXA可以减少AIS患者围手术期的出血量、输血量,改善凝血指标,且不会增加相关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 出血量 氨甲环酸 围手术期
原文传递
氮化硼/磷杂菲三嗪化合物阻燃导热聚碳酸酯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5
作者 张俊 奚望 +4 位作者 钱立军 周凤帅 邱勇 王靖宇 张志鹏 《中国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1-37,共7页
基于氮化硼(BN)/磷杂菲三嗪化合物(TAD)构建了阻燃导热聚碳酸酯(PC)复合材料,并对其阻燃性能和导热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BN/TAD阻燃导热复合体系能够有效提高PC复合材料的阻燃性能,当BN添加量为20%,TAD含量为3%时,PC/20BN/3TAD复... 基于氮化硼(BN)/磷杂菲三嗪化合物(TAD)构建了阻燃导热聚碳酸酯(PC)复合材料,并对其阻燃性能和导热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BN/TAD阻燃导热复合体系能够有效提高PC复合材料的阻燃性能,当BN添加量为20%,TAD含量为3%时,PC/20BN/3TAD复合材料的垂直燃烧测试达到UL 94 V-0级,极限氧指数达到35.1%;通过锥形量热仪测试,证明了BN/TAD阻燃导热复合体系能够有效降低热释放速率峰值、总热释放量、有效燃烧热等性能参数,并且二者在凝聚相中可以发挥出色的协同成炭效果,赋予PC复合材料优异的阻燃特性;从导热性能测试方面来看,BN/TAD阻燃导热复合体系的导热系数较纯PC相比提高了320%,获得了兼具优异阻燃特性和出色导热性能的PC复合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碳酸酯 阻燃 导热性 协同成炭
下载PDF
脊柱疾病数据库的建设与应用
6
作者 张林林 邱勇 李松 《中国现代医生》 2024年第7期89-93,117,共6页
脊柱疾病种类繁多,分型复杂,临床工作中需要对此类患者的资料进行整理和存储,以利于后续进行系统性回顾及分析,总结新的经验或临床理论。本研究通过详细介绍专病数据库的设计和系统架构的建立、数据治理和建设成效,总结展示脊柱疾病数... 脊柱疾病种类繁多,分型复杂,临床工作中需要对此类患者的资料进行整理和存储,以利于后续进行系统性回顾及分析,总结新的经验或临床理论。本研究通过详细介绍专病数据库的设计和系统架构的建立、数据治理和建设成效,总结展示脊柱疾病数据库的建设、应用及管理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疾病 数据库 建设 应用
下载PDF
邱勇作品
7
作者 邱勇 《文艺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79-179,共1页
原文传递
芦山强震区上地壳速度和泊松比分布特征及其动力学意义
8
作者 徐志萍 刘巧霞 +6 位作者 刘志 田晓峰 王夫运 段永红 林吉焱 邱勇 唐淋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400-1418,共19页
龙门山断裂带南段芦山地区先后发生了2013年芦山M S7.0和2022年芦山M S6.1地震,2次强震的孕育发生与所在区域深、浅地震构造环境、地壳物性结构参数密切相关。研究该区地壳浅部物性结构特征及其与深部动力学过程的映射关系对认识该区的... 龙门山断裂带南段芦山地区先后发生了2013年芦山M S7.0和2022年芦山M S6.1地震,2次强震的孕育发生与所在区域深、浅地震构造环境、地壳物性结构参数密切相关。研究该区地壳浅部物性结构特征及其与深部动力学过程的映射关系对认识该区的孕震环境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文中利用金川—芦山—乐山深地震测深剖面资料的P波、S波初至波走时数据,采用二维射线追踪走时反演方法获取了沿剖面上地壳的精细P波、S波速度和泊松比值。结果显示:剖面西北段松潘-甘孜块体的上地壳具有高P波、S波速度和低泊松比的特征,而东南段的四川盆地上地壳具有低P波、S波速度和高泊松比的特征。在松潘-甘孜块体和四川盆地之间的龙门山构造带,上地壳P波、S波速度和泊松比等值线形态受区域构造活动控制,与地层产状基本一致,呈近直立趋势展布。龙门山构造带下方沉积基底表现出明显的结构差异,且速度和泊松比等值线形成“V”形特征。龙门山断裂带的上地壳速度、泊松比横向变化梯度大,可能是印度板块和欧亚板块碰撞的远程效应使得青藏高原东缘低泊松比地壳向坚硬的扬子地台(高泊松比)挤压,进而产生地壳垂向变形的直接证据。芦山强震区M S7.0地震的余震主要发生在壳内高、低速和泊松比变化梯级带偏高速和低泊松比的一侧,该区的地震活动既受区域断裂构造的控制,也与上地壳的物性结构特征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芦山强震区 上地壳物性结构 深地震测深剖面 龙门山断裂带中南段
下载PDF
基于密集台阵的东濮凹陷中北段浅层速度结构
9
作者 周铭 段永红 +1 位作者 檀玉娟 邱勇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517-535,共19页
文中利用布设在东濮凹陷中北段由412个台站组成的密集台阵记录的数据,基于噪声成像技术获得了研究区0~3.5km的三维S波速度模型,所得结果显示速度结构特征与断裂的形态展布特征具有较强的关联性。主要得到的认识包括:1)东濮凹陷中北段呈... 文中利用布设在东濮凹陷中北段由412个台站组成的密集台阵记录的数据,基于噪声成像技术获得了研究区0~3.5km的三维S波速度模型,所得结果显示速度结构特征与断裂的形态展布特征具有较强的关联性。主要得到的认识包括:1)东濮凹陷中北段呈低速,两侧的内黄隆起和鲁西隆起为高速特征,隆起和凹陷的速度差异至少持续到3.5km深度处。2)东濮凹陷和鲁西隆起高、低速的分界位置与兰聊断裂一致。3)在1~3.5km深度处,东濮凹陷中北段表现出了明显的低速特征,说明古近纪兰聊断裂的活动强烈,影响了东濮凹陷中北段的沉积特征;在0~1km深度处,凹陷和隆起的速度差异减小,说明兰聊断裂在新近纪和第四纪的活动变弱,该时期的沉积构造受兰聊断裂的影响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背景噪声成像 密集台阵 兰聊断裂 东濮凹陷中北段
下载PDF
绿色建筑环保发展背景下园林景观设计研究
10
作者 邱勇 《建筑与装饰》 2024年第6期37-39,共3页
园林景观设计在中国经济发展中日益受重视,既满足物质需求,又体现地域人文环境,是文明与生态的有机统一。应将生态规划理念应用于园林景观设计,提升城市形象、绿地面积和艺术性,推动可持续发展,以某低碳环保园为案例,探索融合自然生态... 园林景观设计在中国经济发展中日益受重视,既满足物质需求,又体现地域人文环境,是文明与生态的有机统一。应将生态规划理念应用于园林景观设计,提升城市形象、绿地面积和艺术性,推动可持续发展,以某低碳环保园为案例,探索融合自然生态和文化特征的设计要求,为实践提供指导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建筑 园林景观设计 可持续发展
下载PDF
贯彻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 凝聚助力乡村振兴民生力量
11
作者 邱勇 《黑龙江金融》 2024年第2期18-21,共4页
2023年10月召开的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是在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开局之年召开的一次极其重要的会议。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具有十分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是金融系统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任务,也是金融系统践... 2023年10月召开的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是在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开局之年召开的一次极其重要的会议。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具有十分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是金融系统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任务,也是金融系统践行“金融强国”使命,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遵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融系统 金融强国 乡村振兴
下载PDF
科研和实验引导模式下的《阻燃功能材料》课程教学实践
12
作者 王靖宇 奚望 邱勇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科研》 2023年第10期0120-0122,共3页
该论文结合教学实际情况,对《阻燃功能材料》课程的教学探索和实践进行了总结和分析。其中包括教学内容、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和挑战。同时,探索新的教学方法,通过科研和实验引导的模式,将教师的科研成果与实验经验引入课堂教学,以此让学... 该论文结合教学实际情况,对《阻燃功能材料》课程的教学探索和实践进行了总结和分析。其中包括教学内容、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和挑战。同时,探索新的教学方法,通过科研和实验引导的模式,将教师的科研成果与实验经验引入课堂教学,以此让学生更好地理解阻燃材料的专业知识和掌握实验技能,教学成果表明,科研和实验引导的模式对于培养实践和创新性人才具有一定的作用,有利于培养培养更多优秀的功能材料研究人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阻燃功能材料 课程教学 科研引导 实验
下载PDF
早发型脊柱侧凸非融合矫形术后近端交界性后凸的研究进展
13
作者 杨柏 徐亮 +4 位作者 蒲小江 朱泽章 王斌 邱勇 孙旭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65-269,共5页
早发型脊柱侧凸(early onset scoliosis,EOS)是指发生在10岁以前的脊柱畸形,根据病因学可分为先天性、特发性、神经肌肉性和其他各种综合征性,具有发病年龄小、进展迅速的特点[1,2].如不及时治疗,常造成脊柱畸形进行性加重,影响胸廓发... 早发型脊柱侧凸(early onset scoliosis,EOS)是指发生在10岁以前的脊柱畸形,根据病因学可分为先天性、特发性、神经肌肉性和其他各种综合征性,具有发病年龄小、进展迅速的特点[1,2].如不及时治疗,常造成脊柱畸形进行性加重,影响胸廓发育甚至损害心肺功能,降低患者生存质量[3].由于非融合矫形技术可以在矫正脊柱畸形的同时,允许脊柱生长,逐渐成为治疗EOS的主流术式[4].而术后近端交界性后凸(proximal junctional kyphosis,PJK)也逐渐成为非融合技术相关的研究热点之一.笔者通过回顾EOS患者接受非融合技术矫形术后PJK的研究进展,对PJK的定义、发生率、危险因素和干预措施等方面综述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畸形 进行性加重 非融合技术 发病年龄 生存质量 病因学 危险因素 心肺功能
原文传递
强直性脊柱炎胸腰椎后凸畸形患者不同体位下主动脉相对椎体位置变化的MRI观察
14
作者 吴林飞 钱邦平 +4 位作者 鲍虹达 邱勇 陈一心 王斌 俞杨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682-690,共9页
目的:在MRI上探究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胸腰椎后凸畸形患者不同体位下(仰卧位与侧卧位)主动脉相对椎体位置的解剖关系.方法:纳入2020年5月~2022年12月在我院行单节段经椎弓根椎体截骨术(pedicle subtraction osteoto... 目的:在MRI上探究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胸腰椎后凸畸形患者不同体位下(仰卧位与侧卧位)主动脉相对椎体位置的解剖关系.方法:纳入2020年5月~2022年12月在我院行单节段经椎弓根椎体截骨术(pedicle subtraction osteotomy,PSO)治疗的AS胸腰椎后凸畸形患者33例.男29例,女4例;年龄38.3±8.8岁(22~54岁).收集性别、年龄及顶椎位置等基线资料.在术前站立位全脊柱侧位片上测量全脊柱整体后凸角(global kyphosis,GK).获取仰卧位与侧卧位MRI并测量以下参数:(1)主动脉-椎体角度(θ);(2)主动脉-椎体距离(d1);(3)主动脉外壁-椎体前缘间隙(d2).为探究左、右侧卧位对主动脉相对椎体位置的影响,根据侧卧位拍摄MRI的方向分为左侧卧位与右侧卧位两组以比较两组患者在仰卧位与(左或右)侧卧位时主动脉相对椎体位置的差异.根据AS患者的后凸畸形程度,将所有患者分为低后凸畸形组(GK≤70°)及高后凸畸形组(GK>70°)以探究AS患者后凸畸形程度对主动脉相对椎体位置的影响,并通过不同后凸畸形程度组患者探究低、高后凸畸形程度组患者主动脉在仰卧位与(左或右)侧卧位下相对椎体位置的差异.结果:33例患者中,左侧卧位组22例,右侧卧位组11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顶椎位置及术前GK无统计学差异.除右侧卧位组d2在T12存在差异(P=0.033),两组患者的仰卧位与侧卧位θ、d1、d2在T9~L3均无显著差异;低后凸畸形组与高后凸畸形组患者不同体位下(仰卧位与侧卧位)的θ、d1、d2在T9~L3亦无显著差异.在T9~T12,GK与θ均呈显著负相关(P<0.05);在T9、T10、T12,GK与d1存在显著正相关(P<0.05).在T9~T11,θ在高后凸畸形组更小(T9~T10,P<0.05;T11,P=0.057);在T9、T10、T12,高后凸畸形组d1更大(P<0.05);而在L1~L3,低后凸畸形组与高后凸畸形组间的θ、d1无显著差异.结论:对严重胸腰椎后凸畸形AS患者,术前可考虑行侧卧位MRI替代仰卧位MRI;在截骨及椎弓根螺钉置入过程中,腰椎节段发生主动脉损伤的风险可能较胸椎节段更大;后凸程度会影响主动脉活动度及胸主动脉相对椎体位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直性脊柱炎 胸腰椎后凸畸形 主动脉位置 磁共振成像
原文传递
强直性脊柱炎胸腰椎后凸畸形经椎弓根椎体截骨术后机械并发症与GAP评分的相关性及其危险因素分析
15
作者 宋晨宇 钱邦平 +2 位作者 邱勇 王斌 俞杨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97-103,共7页
目的:探讨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胸腰椎后凸畸形经椎弓根椎体截骨术(pedicle subtraction osteotomy,PSO)术后机械并发症与GAP(global alignment and proportion)评分的相关性,并分析其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 目的:探讨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胸腰椎后凸畸形经椎弓根椎体截骨术(pedicle subtraction osteotomy,PSO)术后机械并发症与GAP(global alignment and proportion)评分的相关性,并分析其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9年6月在我院行单节段PSO且随访超过2年的AS胸腰椎后凸畸形患者。在术前、术后站立位全脊柱侧位X线片上测量矢状面平衡(sagittal vertical axis,SVA)、骨盆投射角(pelvic incidence,PI)、骶骨倾斜角(sacral slope,SS)、腰椎前凸角(lumbar lordosis,LL)、下腰椎前凸角(lower lumbar lordosis,LLL)、整体倾斜(global tilt,GT),计算GAP评分。根据患者GAP评分分为3组:矢状面协调组(GAP评分0~2分)、中等不协调组(GAP评分3~6分)、严重不协调组(GAP评分7~13分),记录随访过程中发生的机械并发症,包括近端交界性后凸/失败(proximal junctional kyphosis/failure,PJK/PJF)、远端交界性后凸/失败(distal junctional kyphosis/failure,DJK/DJF)、断棒,比较不同组之间机械并发症的发生率。记录患者年龄、性别、融合节段、后凸分型、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截骨水平,并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AS患者PSO术后机械并发症的危险因素。结果:共纳入163例患者,其中男性145例,女性18例,年龄35.8±10.0岁(17~63岁),术后随访38.6±16.9个月(24~96个月),26例发生机械并发症,其中断棒16例,PJK 10例。矢状面协调组、中等不协调组、严重不协调组机械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9.2%(5/26)、16.1%(9/56)和14.8%(12/81),三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χ^(2)=0.287,P=0.866)。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年龄(P=0.036)和BMI(P<0.001)与术后机械并发症的发生相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年龄(P=0.046)和BMI(P<0.001)为AS胸腰椎后凸畸形患者PSO术后机械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AS胸腰椎后凸畸形患者PSO术后机械并发症的发生风险与GAP评分无明显相关性,与年龄和BMI有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直性脊柱炎 胸腰椎后凸畸形 GAP评分 经椎弓根椎体截骨术 机械并发症
原文传递
弥漫性特发性骨质增生症伴腰椎管狭窄症的影像学特征
16
作者 陈豪杰 徐亮 +5 位作者 周海城 邱勇 钱邦平 朱泽章 王斌 孙旭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697-706,共10页
目的:探讨弥漫性特发性骨质增生症(diffuse idiopathic skeletal hyperostosis,DISH)伴腰椎管狭窄症的影像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2021年10月在我院手术治疗的96例DISH合并L4/5椎管狭窄症患者的术前影像学资料,男58例,女38例... 目的:探讨弥漫性特发性骨质增生症(diffuse idiopathic skeletal hyperostosis,DISH)伴腰椎管狭窄症的影像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2021年10月在我院手术治疗的96例DISH合并L4/5椎管狭窄症患者的术前影像学资料,男58例,女38例;年龄51~77岁(65.9±6.1岁);将骨化仅限于胸椎节段的患者纳入T-DISH组(n=49),骨化累及胸椎和腰椎节段的患者纳入L-DISH组(n=47);选取同期在我院手术治疗的性别、年龄及狭窄节段相匹配的无DISH的腰椎管狭窄症患者作为对照组(N-DISH组,n=125).测量各组术前胸椎后凸角(thoracic kyphosis,TK)、腰椎前凸角(lumbar lordosis,LL)、骶骨倾斜角(sacral slope,SS)、骨盆入射角(pelvic incidence,PI)、骨盆倾斜角(pelvic tilt,PT)和矢状位平衡距离(sagittal vertical axis,SVA),计数骨化韧带节段数目,按照Pfirrmann分级和Weishaupt分级分别评估椎间盘与小关节的退变情况,并测量L4/5节段椎间隙高度、椎管前后径、椎管横截面积、硬膜囊面积、小关节间距和黄韧带厚度等.比较三组在矢状位形态、椎间盘与小关节退变情况及椎管狭窄特征等方面的差异,并对所有患者骨化韧带节段数目、硬膜囊面积、椎管横截面积、椎间盘退变Pfirrmann分级及小关节退变Weishaupt分级之间行相关性分析.结果:DISH组SVA和TK显著性大于N-DISH组(P<0.05),其中L-DISH组SVA显著性大于N-DISH组(P<0.05),而T-DISH组与N-DISH组SV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ISH组与N-DISH组的LL、SS、PI及PT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L-DISH的LL及SS显著性小于N-DISH组(P<0.05);L-DISH组的LL和SS显著性小于T-DISH组(P<0.05),两组间SVA、TK、PI和PT无统计学差异(P>0.05).DISH组椎间盘和小关节退变分级均高于N-DISH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L-DISH组椎间盘退变Pfirrmann分级显著性高于T-DISH组(P<0.001),而小关节退变Weishaupt分级无统计学差异(P=0.08).N-DISH组患者L4/5节段椎间隙高度、椎管前后径、椎管横截面积、小关节间距和黄韧带厚度与DISH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硬膜囊面积显著性大于DISH组(P<0.05);T-DISH组与L-DISH组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骨化韧带节段数目与椎间盘退变Pfirrmann分级呈中度正相关(r=0.440,P<0.001),与小关节退变Weishaupt分级呈强正相关(r=0.661,P<0.001);硬膜囊面积与椎间盘退变Pfirrmann分级无显著相关性,与小关节退变Weishaupt分级呈负相关(r=-0.323,P<0.001);椎管横截面积与椎间盘退变Pfirrmann分级和小关节退变Weishaupt分级均无显著相关性(P>0.05);椎间盘退变Pfirrmann分级与小关节退变Weishaupt分级有显著相关性(P<0.001).结论:DISH患者脊柱异位骨化累及腰椎可明显改变脊柱矢状位形态,致使躯干出现前倾、腰椎前凸减小及SS丢失等.DISH患者存在明显的椎间盘和小关节退变,且椎管狭窄程度较为严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管狭窄症 弥漫性特发性骨质增生症 影像学特征
原文传递
MYH7基因突变致Laing远端肌病伴脊柱侧凸1例报道
17
作者 刘昌伟 刘臻 +3 位作者 许彦劼 胡宗杉 朱泽章 邱勇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668-672,共5页
Laing远端肌病(OMIM:160500)是一种由编码骨骼肌和心室1型纤维的肌球蛋白重链7(recombinant myosin heavy chain 7,MYH7)基因(OMIM:160760)突变引起的罕见遗传性远端肌无力病[1]。该疾病在国内少有报道,我们收治了1例通过基因诊断确诊为... Laing远端肌病(OMIM:160500)是一种由编码骨骼肌和心室1型纤维的肌球蛋白重链7(recombinant myosin heavy chain 7,MYH7)基因(OMIM:160760)突变引起的罕见遗传性远端肌无力病[1]。该疾病在国内少有报道,我们收治了1例通过基因诊断确诊为MYH7基因突变所致的Laing远端肌病伴有脊柱侧凸的患者,择期行后入路胸腰椎融合及后入路腰骶融合术对脊柱进行矫形,总结分析其临床资料并对相关文献资料进行复习,以期提高对本疾病的认识,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侧凸 后入路 远端肌病 肌球蛋白重链 腰椎融合 基因诊断 文献资料
原文传递
合并椎体或椎管内异常对后路矫形手术治疗伴先天性关节挛缩症脊柱侧凸疗效的影响
18
作者 范昌盛 李劼 +3 位作者 胡宗杉 刘臻 朱泽章 邱勇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057-1063,共7页
目的:分析椎体或椎管内异常对后路矫形手术治疗伴有先天性关节挛缩症(arthrogryposis multiplex congenita,AMC)脊柱侧凸患者效果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8月~2021年11月于我院行后路矫形手术治疗的伴AMC脊柱侧凸的患者30例,其中... 目的:分析椎体或椎管内异常对后路矫形手术治疗伴有先天性关节挛缩症(arthrogryposis multiplex congenita,AMC)脊柱侧凸患者效果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8月~2021年11月于我院行后路矫形手术治疗的伴AMC脊柱侧凸的患者30例,其中男18例,女12例,年龄6~32(15.9±5.8)岁。根据是否伴有椎体或椎管内异常,将患者分为异常组(15例)和对照组(15例)。记录异常组患者椎体或椎管内异常的类型,比较两组患者融合节段个数、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记录随访过程中的并发症。结合仰卧位Bending片计算两组患者主弯柔韧度,于术前、术后2周及术后2年的立位全脊柱正侧位X线片上测量主弯侧凸Cobb角、冠状面平衡(C7PL-CSVL)、矢状面平衡(SVA)、胸椎后凸角(TK)和腰椎前凸角(LL),计算术后2周及末次随访的主弯矫正率。结果:在异常组中单纯分节不良10例(66.6%),分节不良合并脊髓拴系2例(13.3%),分节不良合并蛛网膜囊肿、单纯半椎体、单纯楔形椎各1例(6.7%)。两组间融合节段个数、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异常组术中未发生并发症,术后发现椎弓根螺钉位置不良2例,胸腔积液及右侧臂丛神经麻痹1例;对照组术中出现恶性高热及心搏骤停1例,术后发现椎弓根螺钉位置不良3例,胸腔积液及置钉失败1例,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628)。两组患者术前主弯柔韧度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前、术后2周及术后2年时的主弯侧凸Cobb、C7PL-CSVL、SVA、TK及LL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2周和术后2年的主弯矫正率亦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椎体或椎管内异常对后路矫形手术治疗伴AMC脊柱侧凸患者效果无明显影响,且术中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无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侧凸 先天性关节挛缩症 分节不良 脊髓拴系 矫形手术
原文传递
经椎弓根不对称截骨术矫正强直性脊柱炎胸腰椎侧后凸畸形的疗效分析
19
作者 宋晨宇 钱邦平 +2 位作者 俞杨 邱勇 乔木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36-243,共8页
目的:分析经椎弓根不对称截骨术(asymmetrical pedicle subtraction osteotomy,APSO)对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胸腰椎侧后凸畸形患者的临床疗效,并比较其与传统经椎弓根椎体截骨术(pedicle subtraction osteotomy,PSO... 目的:分析经椎弓根不对称截骨术(asymmetrical pedicle subtraction osteotomy,APSO)对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胸腰椎侧后凸畸形患者的临床疗效,并比较其与传统经椎弓根椎体截骨术(pedicle subtraction osteotomy,PSO)对矢状面平衡重建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9年6月在我院行脊柱截骨术且随访超过1年的55例AS胸腰椎畸形患者.仅有矢状面畸形的AS患者采用PSO,双平面畸形患者采用APSO.在术前、术后和末次随访时的站立全脊柱正侧位X线片上测量冠状面Cobb角、冠状面平衡距离(coronal balance distance,CBD)、全脊柱后凸角(global kyphosis,GK)、矢状面偏移(sagittal vertical axis,SVA)、骨盆倾斜角(pelvic tilt,PT)、骶骨倾斜角(sacral slope,SS)、腰椎前凸角(lumbar lordosis,LL)、截骨角(os-teotomized vertebral angle,OVA)、融合节段角(angle of fused segments,AFS);在术前和末次随访时由患者填写疼痛视觉模拟(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量表和 Oswestery 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量表.结果:55例患者中20例接受APSO,35例接受PSO.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比、融合节和截骨位置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随访27.3±8.1个月(12~48个月),APSO组术前、术后和末次随访时的冠状面Cobb角分别为 18.9°±7.8°、7.3°±3.6.和 9.5°±4.4°,CBD 分别为 64.7±24.8mm、26.7±13.4mm 和 27.4±15.3mm,术后和末次随访时较术前显著性改善(P<0.05),末次随访时与术后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间术前、术后和末次随访时的SVA、GK、PT、LL、SS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术后和末次随访时的SVA、GK、PT与同组术前比较均显著性减小(P<0.05),LL、SS显著性增大(P<0.05);两组SVA、GK、PT、LL、SS矫正量均相似(P>0.05).末次随访时两组的VAS评分和ODI较术前均显著性改善(P<0.05);两组同时点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APSO组和PSO组末次随访时OVA和AFS均无明显改变(P>0.05),APSO组OVA显著大于PSO组(P<0.05).APSO组1例截骨椎脱位,1例术中硬脊膜撕裂,1例体位性臂丛神经麻痹;PSO组2例截骨椎脱位,1例体位性臂丛神经麻痹;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P--0.462).结论:APSO在矢状面畸形矫正效果上与PSO一致;APSO能够同时恢复AS胸腰椎侧后凸畸形患者的冠状位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椎侧后凸畸形 强直性脊柱炎 经椎弓根截骨术 经椎弓根不对称截骨术 对比分析
原文传递
胸椎三皮质螺钉斜向固定的影像学研究
20
作者 蔡银琦 胡宗杉 +7 位作者 汤子洋 徐辉 许彦劼 凌宸 刘昌伟 朱泽章 邱勇 刘臻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928-934,共7页
目的:通过模拟成人胸椎斜向置入三皮质螺钉,探究该钉道的影像学参数及其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2021年10月于我院行胸椎CT平扫的成人影像学资料。选取无胸椎解剖学异常者100例,其中男性50例,女性50例,年龄25~68岁,平... 目的:通过模拟成人胸椎斜向置入三皮质螺钉,探究该钉道的影像学参数及其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2021年10月于我院行胸椎CT平扫的成人影像学资料。选取无胸椎解剖学异常者100例,其中男性50例,女性50例,年龄25~68岁,平均40.0±11.6岁。在LightSpeed影像学工作站上模拟胸椎三皮质螺钉的斜向固定钉道(T2~T12):以椎弓根下1/3连线与上关节突外侧缘连线的交点为三皮质螺钉的进钉点,对其三维图像进行重建,以其为中心进行旋转切割,以得到最长与最宽的理想钉道。测量钉道的尾倾角、内聚角、钉道的长度。不同性别三皮质螺钉钉道参数之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验证其是否存在差异,不同椎体参数运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检验。结果:三皮质螺钉斜向固定钉道的长度从T2~T12依次增大,且每个椎体层面上男性钉道长度明显长于女性(P<0.05)。钉道最短为T2,在该节段上男性钉道平均值最长为48.8±3.1mm,最短为40.2±1.8mm;女性钉道平均值最长为45.5±2.3mm,最短为37.4±1.7mm。钉道最长为T12,在该节段上男性钉道平均值最长为65.4±2.9mm,最短为54.5±2.1mm;女性钉道平均值最长为61.6±2.2mm,最短为51.4±1.6mm。置钉角度男女之间无统计学差异,各胸椎椎体之间存在一定统计学差异。尾倾角从T2~T6/T7逐渐减小,从T6/T7~T12逐渐增大。最大尾倾角及最小尾倾角的最大值位于T12层面,平均值分别为46.1°±2.2°和25.4°±1.5°;最大尾倾角及最小尾倾角的最小值位于T6层面,平均值分别为39.3°±2.5°和19.6°±2.1°。最适尾倾角最大值位于T2,平均值为44.2°±2.5°;最适尾倾角最小值位于T7,平均值为36.7°±2.4°。内聚角除去最小内聚角大致呈递减趋势,最大内聚角和最适内聚角均为从T2~T12呈先递减后递增的趋势。内聚角各项最大值均位于T2节段,最大内聚角平均值为38.5°±4.0°,最小内聚角平均值为22.6°±2.6°,最适内聚角平均值为30°±2.4°。最大内聚角最小值位于T7,平均值为25.2°±2.4°;最适内聚角最小值位于T8,平均值为19°±1.4°;最小内聚角位于T12,平均值为12.9°±2.3°。结论:本研究成功模拟出成人胸椎三皮质螺钉的斜向置入,证实了该技术的安全性和可行性,为该螺钉的临床应用提供了解剖学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皮质螺钉 斜向固定 CT测量 胸椎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9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