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氧漂桉木氢氧化钠-蒽醌浆的臭氧漂白工艺研究
1
作者 高其超 杨桂花 +4 位作者 张凯 张伟 邱小艳 刘泽华 陈嘉川 《中国造纸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05-113,共9页
采用氢氧化钠-蒽醌法制备桉木化学浆,经氧脱木质素处理后,对其进行臭氧漂白工艺研究。探讨了臭氧漂白过程中,温度、臭氧浓度、保护剂类型及用量(相对于绝干浆质量)对纸浆漂白及成纸后纸张物理性能的影响,初步得到较优的漂白工艺参数。... 采用氢氧化钠-蒽醌法制备桉木化学浆,经氧脱木质素处理后,对其进行臭氧漂白工艺研究。探讨了臭氧漂白过程中,温度、臭氧浓度、保护剂类型及用量(相对于绝干浆质量)对纸浆漂白及成纸后纸张物理性能的影响,初步得到较优的漂白工艺参数。结果表明,当漂白温度10℃、臭氧浓度80 g/Nm^(3)、草酸用量1.0%时,纸浆白度可达72.8%,黏度678 mL/g,Kappa值4.18,成纸后纸张抗张指数78.9 N·m/g,耐破指数4.99 kPa·m^(2)/g,撕裂指数5.96 mN·m^(2)/g,耐折度38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氢氧化钠-蒽醌法 桉木化学浆 臭氧 漂白
下载PDF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验式教学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16
2
作者 邱小艳 宋宏福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95-98,共4页
选取156名大学生作为被试,采用实验组—对照组前后测设计,考查体验式教学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应用的可行性与有效性。结果发现:对照组实验前后心理健康水平差异不显著,而实验组除性心理障碍与依赖因子外,其余因子与实验前相比均... 选取156名大学生作为被试,采用实验组—对照组前后测设计,考查体验式教学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应用的可行性与有效性。结果发现:对照组实验前后心理健康水平差异不显著,而实验组除性心理障碍与依赖因子外,其余因子与实验前相比均有了显著改善。此外,实验组学生对教学效果给予了更高的评价。这表明与心理专题讲座相比,体验式教学在优化大学生心理素质、提升心理健康水平上更有效,教学效果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体验式教学 实验
下载PDF
团体辅导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运用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41
3
作者 邱小艳 唐君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CSSCI 2011年第1期115-117,共3页
采用实验的方式考查团体辅导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应用的有效性,结果表明:与传统的心理专题讲座相比,团体辅导在提升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优化大学生心理素质方面更有效;团体辅导比心理讲座与团体辅导相结合的方式效果更好,但在... 采用实验的方式考查团体辅导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应用的有效性,结果表明:与传统的心理专题讲座相比,团体辅导在提升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优化大学生心理素质方面更有效;团体辅导比心理讲座与团体辅导相结合的方式效果更好,但在条件不具备的情况下,心理讲座与团体辅导相结合也不失为一种好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团体辅导 大学生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下载PDF
关注幸福:教育的本真 被引量:6
4
作者 邱小艳 何基生 《教育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3-5,共3页
教育的本真意义在于发展人的本性,为人造福。遗憾的是,今天的教育几乎成了许多人不幸的主要根源。通过分析现行教育中幸福的缺失现象,指出丧失自我、丧失个性的教育违背人性的基本原理,注定无法带给人幸福。幸福教育是一种以幸福为核心... 教育的本真意义在于发展人的本性,为人造福。遗憾的是,今天的教育几乎成了许多人不幸的主要根源。通过分析现行教育中幸福的缺失现象,指出丧失自我、丧失个性的教育违背人性的基本原理,注定无法带给人幸福。幸福教育是一种以幸福为核心和终极的价值理念的教育,旨在培养能创造幸福、享用幸福的人。它不是某种具体的方法或操作模式,而是一种教育理念、教育追求和教育理想。当教育回归人本身,关注师生切身的幸福时,才算得上是真正意义上的教育。也只有当"幸福教育"这一理念深入人心时,教育才能走出困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幸福 教育 本真 幸福教育
下载PDF
国外音乐疗法研究综述 被引量:12
5
作者 邱小艳 郑希付 《社会心理科学》 2004年第2期106-109,36,共5页
音乐疗法目前是国外较为流行的一种心理治疗方法,其运用范围也非常广泛。本文简要地回顾了音乐疗法的历史,介绍了音乐疗法的程序与干预方式,回答了音乐治疗中几个常见的问题,并重点介绍了音乐疗法的研究进展,最后展望了音乐疗法的前景。
关键词 音乐疗法 心理治疗方法 心理疾病 情绪
下载PDF
暴力图片对大学生攻击性认知的启动效应 被引量:11
6
作者 邱小艳 唐烈琼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06年第3期220-222,共3页
以暴力图片和词语为实验材料,随机抽取120名大学生,采用评价词语关联程度和词语记忆方式,从思维和记忆倾向两方面考查暴力图片对攻击性认知的启动效应,结果表明:(1)暴力图片启动了大学生的内隐攻击性认知。(2)由图片启动的内隐攻击性认... 以暴力图片和词语为实验材料,随机抽取120名大学生,采用评价词语关联程度和词语记忆方式,从思维和记忆倾向两方面考查暴力图片对攻击性认知的启动效应,结果表明:(1)暴力图片启动了大学生的内隐攻击性认知。(2)由图片启动的内隐攻击性认知没有显著的性别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力图片 攻击性认知 启动效应 大学生
下载PDF
特殊家庭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发展现状及教育对策 被引量:1
7
作者 邱小艳 何素英 唐君 《湘南学院学报》 2018年第6期102-106,111,共6页
通过采用中国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量表进行调查,对特殊家庭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发展现状及特点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1)特殊家庭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发展的总体状况良好。(2)特殊家庭大学生发展最好的三项品质依次是真诚、心灵触动、团... 通过采用中国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量表进行调查,对特殊家庭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发展现状及特点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1)特殊家庭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发展的总体状况良好。(2)特殊家庭大学生发展最好的三项品质依次是真诚、心灵触动、团队精神;最差的三项品质是自制、领导能力、爱学习。(3)特殊家庭大学生在勇敢坚持、审慎、希望信念上的得分显著低于普通家庭大学生。(4)特殊家庭大学生在真诚、社交智慧、幽默风趣上的得分高于全国常模,在好奇心、思维力、团队精神、审慎、心灵触动上的得分低于全国常模。(5)特殊家庭大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在性别、生源地、是否学生干部上存在显著差异。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培养特殊家庭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教育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殊家庭 大学生 积极心理品质 发展现状 教育对策
下载PDF
家庭结构对青少年良心发展的影响 被引量:2
8
作者 邱小艳 《文教资料》 2016年第26期137-138,142,共3页
采用自编青少年良心问卷调查了8316名青少年,研究发现:不同家庭结构的青少年良心发展水平两两之间差异显著,完整家庭的青少年良心发展水平最高,单亲家庭次之,重组家庭再次之,寄养家庭的青少年良心发展水平最低。这说明家庭结构的完整... 采用自编青少年良心问卷调查了8316名青少年,研究发现:不同家庭结构的青少年良心发展水平两两之间差异显著,完整家庭的青少年良心发展水平最高,单亲家庭次之,重组家庭再次之,寄养家庭的青少年良心发展水平最低。这说明家庭结构的完整与否影响青少年的良心能否健康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庭结构 青少年 良心发展
下载PDF
高校心理学“课程思政”的实施路径探索 被引量:7
9
作者 邱小艳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20年第2期66-68,共3页
心理学"课程思政"指将思想政治教育的元素融入到心理学课程的教学中。在心理学课程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既是落实"立德树人"的需要,也是帮助师范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德才兼备的未来人民教师的需要。心理学"... 心理学"课程思政"指将思想政治教育的元素融入到心理学课程的教学中。在心理学课程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既是落实"立德树人"的需要,也是帮助师范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德才兼备的未来人民教师的需要。心理学"课程思政"的实施可从以下三方面着手:一是教师要自觉提升课程思政的意识与能力,同时要注重以身作则、以德施教;二是要充分挖掘心理学课程中的思政元素,精心设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三是要改革传统的教学形式与方法,提高课程思政的实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理学 课程思政 探索
下载PDF
团体辅导对提高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积极作用 被引量:4
10
作者 邱小艳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11年第10期95-96,共2页
团体辅导是在团体的情境下进行的一种心理咨询形式。团体辅导对帮助贫困大学生正确认识贫困与面对贫困、提升自尊、释放压力、调节情绪、改善人际关系、形成积极的应对方式,促进心理健康方面具有积极作用。同时,团体辅导的效果要受到领... 团体辅导是在团体的情境下进行的一种心理咨询形式。团体辅导对帮助贫困大学生正确认识贫困与面对贫困、提升自尊、释放压力、调节情绪、改善人际关系、形成积极的应对方式,促进心理健康方面具有积极作用。同时,团体辅导的效果要受到领导者的素质、成员的构成、方案设计的合理性与团体氛围等的制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团体辅导 贫困大学生 自尊 心理健康
下载PDF
地方高校教师教育课程思政体系的构建 被引量:1
11
作者 邱小艳 《文教资料》 2021年第11期98-99,83,共3页
地方高校教师教育课程思政体系的构建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横向协同,深入挖掘教师教育课程所蕴含的思政元素,科学设计课程思政教学体系;纵向推进,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分阶段循序渐进地实施课程思政教育;搭建平台,建立教师教育课程思... 地方高校教师教育课程思政体系的构建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横向协同,深入挖掘教师教育课程所蕴含的思政元素,科学设计课程思政教学体系;纵向推进,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分阶段循序渐进地实施课程思政教育;搭建平台,建立教师教育课程思政资源库,实现课程思政优质教学资源共享;加强培训,定期组织经验交流和教学研讨,切实增强教师课程思政的意识与能力;创新形式,将线下教学与线上课程有机结合,提升课程思政的时代感与吸引力;科学评价,健全课程思政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提高教师参与课程思政的积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高校 教师教育 课程思政体系
下载PDF
初中生受欺负与抑郁的关系:性别的调节作用 被引量:2
12
作者 邱小艳 刘小群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18年第10期125-127,共3页
本研究旨在探讨初中生受欺负与抑郁的相互预测关系,并检验性别对受欺负与抑郁的调节作用。采用集体施测的方式,对773名7、8年级学生进行受欺负和抑郁问卷的前后两次测量,然后对数据进行交叉滞后回归分析。研究结果:(1)受欺负与抑郁呈显... 本研究旨在探讨初中生受欺负与抑郁的相互预测关系,并检验性别对受欺负与抑郁的调节作用。采用集体施测的方式,对773名7、8年级学生进行受欺负和抑郁问卷的前后两次测量,然后对数据进行交叉滞后回归分析。研究结果:(1)受欺负与抑郁呈显著正相关(r=0.42, P<0.001)。(2)控制前测抑郁后,前测受欺负显著预测后测抑郁(β=0.13, P<0.001)。(3)控制前测受欺负后,前测抑郁对后测受欺负的预测作用受到性别的调节(β=0.20,P<0.001)。在男生群体中,前测抑郁显著预测后测受欺负(β=0.17,P<0.01);在女生群体中,前测抑郁不能显著预测后测受欺负(β=0.05,P>0.05)。结论:初中生受欺负与抑郁具有相互作用关系,且存在一定的性别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受欺负 抑郁 交叉滞后 调节作用
下载PDF
离异及离异家庭子女问题的重新审视——基于积极心理学的视角 被引量:1
13
作者 邱小艳 王育坤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15年第12期108-109,115,共3页
积极心理学是20世纪末在美国心理学界兴起的一种思潮与取向,它关注人类的优势与潜能而非问题与不足,关注如何发现并利用其优势,如何建立对人对事的积极认知,如何积极应对挫折并从挫折中重生。论文从积极心理学的视角重新审视离异及离异... 积极心理学是20世纪末在美国心理学界兴起的一种思潮与取向,它关注人类的优势与潜能而非问题与不足,关注如何发现并利用其优势,如何建立对人对事的积极认知,如何积极应对挫折并从挫折中重生。论文从积极心理学的视角重新审视离异及离异家庭的子女问题,认为:离婚不是婚姻的失败,而是另觅幸福的一种选择;家庭结构的残缺不代表家庭功能的缺失;离异带给孩子的影响并不总是负面的;离异家庭的孩子同样可以成长成才,获得幸福和成功的人生。最后提出帮助离异家庭子女顺利适应的有关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异 离异家庭子女 影响 积极心理学
下载PDF
浅析暴力电子游戏对青少年的负面影响 被引量:1
14
作者 邱小艳 《中国校外教育》 2011年第2期39-40,共2页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电子游戏越来越形象、逼真,暴力成分也越来越多。由于电子游戏具有互动性、同步性、可重复性与直接强化等特性,因此与暴力影视作品相比,暴力电子游戏对青少年的负面影响更大。玩暴力电子游戏不仅会增加攻击性认知、...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电子游戏越来越形象、逼真,暴力成分也越来越多。由于电子游戏具有互动性、同步性、可重复性与直接强化等特性,因此与暴力影视作品相比,暴力电子游戏对青少年的负面影响更大。玩暴力电子游戏不仅会增加攻击性认知、情绪、生理唤醒,助长攻击行为、减少亲社会行为,最终还可能会促成攻击性人格,严重危害其身心健康,甚至会对整个社会的暴力现象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游戏 青少年 暴力 攻击
下载PDF
暴力图片对大学生攻击性思维的启动效应 被引量:1
15
作者 邱小艳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08年第12期187-190,共4页
以暴力图片为启动刺激,以大学生为被试,采用评价词对关联程度的方式,研究暴力图片对攻击性思维的启动效应,同时考虑图片中施暴者的性别、施暴动机及被试的攻击特质水平对这一启动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1)暴力图片启动了被试的攻击性思... 以暴力图片为启动刺激,以大学生为被试,采用评价词对关联程度的方式,研究暴力图片对攻击性思维的启动效应,同时考虑图片中施暴者的性别、施暴动机及被试的攻击特质水平对这一启动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1)暴力图片启动了被试的攻击性思维;(2)攻击特质水平越高,启动效应越明显;(3)女性出于报复动机施暴对被试的影响要大于男性出于报复动机施暴;(4)在大多数情况下,男女被试的攻击性思维没有显著差异,但当图片信息为女性出于报复动机施暴时,女被试对攻击词的记忆倾向要高于男被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力图片 攻击性思维 启动效应
下载PDF
农村小学校园欺凌的防治对策
16
作者 邱小艳 《湘南学院学报》 2021年第3期107-110,共4页
校园欺凌是国际性的公共卫生问题。由于农村小学留守儿童较多,校园欺凌行为发生的可能性更大,加之农村小学师资力量薄弱,心理健康教育资源匮乏,因此治理校园欺凌,农村小学更应重点关注。农村小学校园欺凌的防治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政府... 校园欺凌是国际性的公共卫生问题。由于农村小学留守儿童较多,校园欺凌行为发生的可能性更大,加之农村小学师资力量薄弱,心理健康教育资源匮乏,因此治理校园欺凌,农村小学更应重点关注。农村小学校园欺凌的防治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政府、学校、家庭、社会等多方面力量的支持与配合。具体而言,农村小学校园欺凌的防治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政府层面:加紧立法,使农村小学校园欺凌的防治“有法可依”。(2)学校层面:多措并举,切实发挥校园欺凌防治主阵地的作用。(3)家庭层面:加强监管,从源头上遏制欺凌及受欺凌行为的发生。(4)学生层面:有的放矢,针对不同的欺凌参与角色采取不同的干预举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小学 校园欺凌 影响因素 防治对策
下载PDF
地方院校贫困生自尊现状及其相关因素分析——以湖南科技学院为例
17
作者 邱小艳 《文教资料》 2012年第22期149-151,共3页
作者运用有关量表,采用随机抽样法对湖南科技学院232名贫困生与249名非贫困生的自尊进行调查,并对贫困大学生的自尊及其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贫困大学生无论是总体自尊还是单侧面自尊均显著低于非贫困大学生;(2)贫困... 作者运用有关量表,采用随机抽样法对湖南科技学院232名贫困生与249名非贫困生的自尊进行调查,并对贫困大学生的自尊及其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贫困大学生无论是总体自尊还是单侧面自尊均显著低于非贫困大学生;(2)贫困大学生的自尊与应对方式、人格、心理健康及幸福感密切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院校 贫困生 自尊 相关因素
下载PDF
精神分析视域下女汉子的成因浅析
18
作者 邱小艳 燕良轼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17年第9期55-57,共3页
女汉子作为现代社会涌现的一个新型群体,是指一般行为和性格向男性靠拢的一类女性。论文从精神分析的角度,结合弗洛伊德的男性情结说、荣格的异性原型说、阿德勒的超越自卑说、霍妮的社会文化说以及客体关系学派的理论尝试剖析女汉子的... 女汉子作为现代社会涌现的一个新型群体,是指一般行为和性格向男性靠拢的一类女性。论文从精神分析的角度,结合弗洛伊德的男性情结说、荣格的异性原型说、阿德勒的超越自卑说、霍妮的社会文化说以及客体关系学派的理论尝试剖析女汉子的成因。根据精神分析的有关理论,女汉子的形成大致可归结为以下原因:双性激素与男性情结的共同作用,异性原型的过度发展导致的角色分离与错位,对性别自卑的超越,强调竞争的社会文化和男尊女卑的社会现实,生命早期的客体关系不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析 女汉子 成因
下载PDF
欺骗对中国儿童误信念理解的影响
19
作者 邱小艳 曹中平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08年第8期197-199,共3页
以56名幼儿为研究对象,考察不同文化背景下欺骗对儿童误信念理解的影响。Sullivan和Winner的研究表明:欺骗情境能促进年幼儿童对心理的理解;儿童对不知与误信念的理解没有显著差异。研究验证了第二个结论,但没发现欺骗情境下儿童的成绩... 以56名幼儿为研究对象,考察不同文化背景下欺骗对儿童误信念理解的影响。Sullivan和Winner的研究表明:欺骗情境能促进年幼儿童对心理的理解;儿童对不知与误信念的理解没有显著差异。研究验证了第二个结论,但没发现欺骗情境下儿童的成绩有明显提高,反而在标准情境下中国儿童的成绩均优于美国儿童,这可能是由于文化和教育上的差异造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误信念 欺骗 儿童
下载PDF
道德两难判断中亲属关系的认知研究:来自ERPs的证据 被引量:4
20
作者 颜志雄 邹霞 +3 位作者 燕良轼 范伟 谭千保 邱小艳 《心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54-61,共8页
采用事件相关电位技术,考察个体在道德两难情境下对不同亲属的加工特征及其亲属偏见效应。道德两难情境中的主人公为被试的两个亲属(父亲、叔父)和一个熟人,要求被试阅读道德两难情境故事后,对是否愿意救助故事中主人公作出判断。结果发... 采用事件相关电位技术,考察个体在道德两难情境下对不同亲属的加工特征及其亲属偏见效应。道德两难情境中的主人公为被试的两个亲属(父亲、叔父)和一个熟人,要求被试阅读道德两难情境故事后,对是否愿意救助故事中主人公作出判断。结果发现,直系亲属(父亲)比旁系亲属(叔父)和熟人诱发了更大的P2和LPC平均波幅,而旁系亲属与熟人之间并无显著差异。研究表明了个体对直系亲属更为关注和敏感,表现出明显的亲属偏见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两难判断 亲属偏见 ERP P2 LPC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