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1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Bi和Bi/Er共掺钙铝锗酸盐玻璃的超宽带红外发光(英文) 被引量:7
1
作者 何禧佳 周大成 +3 位作者 李臣 陈明厚 魏生贤 邱建备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48-52,共5页
研究了铋掺杂以及铋铒共掺铝钙锗酸盐玻璃的超宽带红外发光性质.采用传统的熔融-退火方法获得所需玻璃.铋离子掺杂钙铝锗酸盐红外发光峰可以分为1 265nm和1 420nm处的两个峰,1 420nm处的峰强度较弱.X射线光电子能谱测试结果表明,玻璃中... 研究了铋掺杂以及铋铒共掺铝钙锗酸盐玻璃的超宽带红外发光性质.采用传统的熔融-退火方法获得所需玻璃.铋离子掺杂钙铝锗酸盐红外发光峰可以分为1 265nm和1 420nm处的两个峰,1 420nm处的峰强度较弱.X射线光电子能谱测试结果表明,玻璃中的铋离子以混合价态形式存在,三价的铋离子可能被还原为低价态铋离子.实验结果表明,铋离子红外发光源于低价态铋离子,可能源于一价Bi+;铒离子掺杂影响铋离子发光,随着铒离子浓度的增加,铋离子红外发光减弱,说明存在铋离子向铒离子的能量传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红外发光 光学碱度 能量传递 光放大器 吸收光谱 锗酸盐玻璃
下载PDF
近紫外激发具有颜色可调的Er^(3+)/Eu^(3+)共掺BiOCl荧光粉 被引量:5
2
作者 李永进 黄杨彬 +3 位作者 刘群 邱建备 尹兆益 宋志国 《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7期349-354,共6页
本文采用固相法在500℃合成了Er^(3+)/Eu^(3+)共掺BiOCl荧光粉,并通过XRD,SEM,吸收,激发和发射光谱研究了其结构、形貌和发光特性.XRD和SEM结果表明在500℃下即可成功合成纯四方相片层结构的Er^(3+)/Eu^(3+)共掺BiOCl荧光粉.吸收光谱表... 本文采用固相法在500℃合成了Er^(3+)/Eu^(3+)共掺BiOCl荧光粉,并通过XRD,SEM,吸收,激发和发射光谱研究了其结构、形貌和发光特性.XRD和SEM结果表明在500℃下即可成功合成纯四方相片层结构的Er^(3+)/Eu^(3+)共掺BiOCl荧光粉.吸收光谱表明掺杂Er^(3+)/Eu^(3+)离子使BiOCl形成杂质能级;激发光谱显示该荧光粉具有来自于基质BiOCl价带(VB)到导带(CB)跃迁的优异宽带近紫外激发特性.在380 nm近紫外光激发下,同时获得了Er^(3+)离子和Eu^(3+)离子的特征发射峰,其中发光中心位于410 nm(~2H_(9/2)→~4I_(15/2)),525 nm(~2H_(11/2)→~4I_(15/2)),554 nm(~4S_(3/2)→~4I_(15/2)),673 nm(~4F_(9/2)→~4I_(15/2))的发射峰来自于Er^(3+)离子的跃迁,而581 nm(~5D_0→~7F_0),594 nm(~5D_0→~7F_1),622 nm(~5D_0→~7F_2),653 nm(~5D_0→~7F_3),699 nm(~5D_0→~7F_4)的发射峰则来自于Eu^(3+)离子的跃迁.值得注意的是,与传统Er^(3+)/Eu^(3+)掺杂的材料不同,该荧光粉还具有独特高效的紫光(Er^(3+))和长波红光(Eu^(3+))发射特性,分析表明这与BiOCl的结构有关;并且通过改变掺杂浓度,实现了发光颜色由黄绿光→黄光→橙红光的调节.研究结果表明Er^(3+)/Eu^(3+)共掺BiOCl荧光粉有望成为一种潜在的近紫外激发白光LED荧光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r^3+/Eu^3+共掺Bi OCL 近紫外激发 颜色可调
下载PDF
硅芯制备技术及对沉积多晶硅棒杂质的影响 被引量:4
3
作者 史冰川 董俊 +3 位作者 李昆 黄磊 亢若谷 邱建备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513-516,485,共5页
本文介绍了改良西门子法多晶硅生产中的硅芯制备技术,包括区熔法硅芯制备技术和切割法硅芯制备技术。简要介绍了两种硅芯制备技术的工艺流程,并对两种不同技术路线制备硅芯过程中的杂质分凝、挥发及坩埚污染进行了比较。根据分析结果,... 本文介绍了改良西门子法多晶硅生产中的硅芯制备技术,包括区熔法硅芯制备技术和切割法硅芯制备技术。简要介绍了两种硅芯制备技术的工艺流程,并对两种不同技术路线制备硅芯过程中的杂质分凝、挥发及坩埚污染进行了比较。根据分析结果,采用区熔硅芯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硅芯对硅棒的杂质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芯 杂质分凝 杂质挥发 坩埚污染
下载PDF
二价碱土金属氟化物对Er^(3+)/Tm^(3+)/Yb^(3+)共掺氟氧锗酸盐玻璃热稳定性和光谱特性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胡曰博 张新娜 +5 位作者 周大利 焦清 王荣飞 黄劲峰 龙晓波 邱建备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56-60,共5页
制备了分别含有MgF2,CaF2,SrF2或BaF2的Er3+/Tm3+/Yb3+共掺氟氧锗酸盐玻璃试样和包含BaF2纳米晶的玻璃陶瓷试样,所制备试样均具有良好的透光性。对试样的热稳定性和上转换发光特性进行了研究。通过分析试样的吸收光谱发现,随着所含二价... 制备了分别含有MgF2,CaF2,SrF2或BaF2的Er3+/Tm3+/Yb3+共掺氟氧锗酸盐玻璃试样和包含BaF2纳米晶的玻璃陶瓷试样,所制备试样均具有良好的透光性。对试样的热稳定性和上转换发光特性进行了研究。通过分析试样的吸收光谱发现,随着所含二价阳离子原子量的增大,试样的紫外吸收截止波长明显向短波方向移动。结果显示:通过改变所含二价碱土金属离子的种类能够对激发光的颜色进行调节,特别值得关注的是Mg2+的影响;结果证实:通过对包含二价碱土金属的玻璃进行微晶化处理或者增加二价碱土金属的含量均能提高上转换发光的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转换发光 氟氧锗酸盐玻璃 二价碱土金属氟化物 Er3+/Tm3+/Yb3+共掺
下载PDF
定向凝固法制备铸造多晶硅技术现状及发展综述 被引量:3
5
作者 史冰川 李昆 +3 位作者 亢若谷 邱建备 王宏杰 史彩云 《材料导报(纳米与新材料专辑)》 EI CAS 2014年第1期183-186,189,共5页
光生伏特效应是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的重要途径之一。提高电池效率和降低生产成本,是光伏产业大规模发展面临的核心课题。铸造多晶硅技术因其相对低的生产成本和较高的转化效率,市场份额迅速增长。对定向凝固法制备铸造多晶硅的工艺原理... 光生伏特效应是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的重要途径之一。提高电池效率和降低生产成本,是光伏产业大规模发展面临的核心课题。铸造多晶硅技术因其相对低的生产成本和较高的转化效率,市场份额迅速增长。对定向凝固法制备铸造多晶硅的工艺原理进行了简介,对铸造多晶硅制备技术的发展进行了回顾,并对当前的准单晶铸造、计算机模拟、高效多晶等研究热点的发展现状进行了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铸造多晶硅 准单晶硅 高效多晶 计算机模拟
下载PDF
Yb^(3+)-Tm^(3+)共掺BiOBr纳米晶的近红外上转换发光特性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李永进 刘群 +2 位作者 周玉婷 邱建备 宋志国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79-284,共6页
采用水热法合成了Yb^(3+)-Tm^(3+)共掺Bi OBr纳米晶,研究了其上转换发光性能。在980 nm光激发下,样品中Tm^(3+)离子实现了~3H_4→~3H_6、~1G_4→~3F_4和~1G_4→~3H_6跃迁,进而发出强烈的近红外光(801 nm)和较弱的红光(655 nm)与蓝光(485... 采用水热法合成了Yb^(3+)-Tm^(3+)共掺Bi OBr纳米晶,研究了其上转换发光性能。在980 nm光激发下,样品中Tm^(3+)离子实现了~3H_4→~3H_6、~1G_4→~3F_4和~1G_4→~3H_6跃迁,进而发出强烈的近红外光(801 nm)和较弱的红光(655 nm)与蓝光(485 nm)。探讨了样品的上转换发光机理,上转换发光强度与激发功率的关系表明在980 nm激发下Tm^(3+)的蓝光和红光发射为三光子过程,而近红外发光为双光子过程。随着Yb^(3+)浓度增加,近红外发光显著增强,近红外光与蓝光(I801 nm/I485 nm)的发光强度比高达71.4。研究结果表明,Yb^(3+)-Tm^(3+)共掺Bi OBr纳米晶在生物荧光标记领域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OBr:Yb3+ Tm3+ 上转换发光 近红外发光
下载PDF
光子晶体调制下的光电材料 被引量:1
7
作者 杨正文 周济 +5 位作者 孙丽 邱建备 宋志国 周大成 尹兆益 李龙土 《功能材料与器件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56-161,共6页
光子带隙的存在不仅产生出一大批新型材料和器件,也能够提供一种特殊的物理环境--具有波长尺度的介电周期场。这种物理环境为各种光电材料中光物理过程和光电性质的调制提供一种新的可能性。本文综合分析了光子晶体调制下光功能材料的... 光子带隙的存在不仅产生出一大批新型材料和器件,也能够提供一种特殊的物理环境--具有波长尺度的介电周期场。这种物理环境为各种光电材料中光物理过程和光电性质的调制提供一种新的可能性。本文综合分析了光子晶体调制下光功能材料的自发辐射、能量传递、太阳能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光催化等几个方面研究现状及其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子晶体 光子带隙 调制 光电性质
下载PDF
Er^(3+)/Yb^(3+)共掺氟磷酸钙纳米微晶玻璃的高效近红外发光性质研究(英文) 被引量:1
8
作者 张景绘 焦清 +3 位作者 王荣飞 周大成 余雪 邱建备 《昆明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25-29,40,共6页
本文制备了Er3+/Yb3+共掺的透明氟磷酸钙纳米微晶玻璃,并对其近红外发光性质进行了研究。样品经过热处理后,经X射线衍射和透射电镜测试发现:玻璃基质中均匀地析出了20 nm左右的Ca5(PO4)3F晶体,并且稀土离子进入到了析出的纳米晶相中.同... 本文制备了Er3+/Yb3+共掺的透明氟磷酸钙纳米微晶玻璃,并对其近红外发光性质进行了研究。样品经过热处理后,经X射线衍射和透射电镜测试发现:玻璃基质中均匀地析出了20 nm左右的Ca5(PO4)3F晶体,并且稀土离子进入到了析出的纳米晶相中.同热处理之前的样品相比,在808 nm和980 nm激光的激发下,Er3+/Yb3+共掺的微晶玻璃在1.54μm处产生很强的近红外发光,其半高宽高达75 nm.另外,我们对微晶玻璃的近红外发光与Er3+和Yb3+浓度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由于其具有高效的近红外发光,表明Er3+/Yb3+共掺的氟磷酸钙纳米微晶玻璃是一种潜在的激光和光放大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红外发光性质 微晶玻璃 FAP纳米微晶 稀土离子
下载PDF
硼酸盐玻璃中Eu掺杂对Ag纳米颗粒的析出机制及其发光性质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刘志亮 焦清 邱建备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2065-2069,共5页
采用高温熔融法制备了Eu-Ag共掺的硼酸盐玻璃,利用吸收光谱和发射光谱等研究了玻璃中网络形成体B2 O3含量变化和Eu离子共掺对于Ag在基质中赋存状态的影响。在Eu-Ag 共掺玻璃的吸收光谱中发现,随着B2 O3含量的增加,Ag纳米颗粒在410 n... 采用高温熔融法制备了Eu-Ag共掺的硼酸盐玻璃,利用吸收光谱和发射光谱等研究了玻璃中网络形成体B2 O3含量变化和Eu离子共掺对于Ag在基质中赋存状态的影响。在Eu-Ag 共掺玻璃的吸收光谱中发现,随着B2 O3含量的增加,Ag纳米颗粒在410 nm附近的宽带吸收强度逐渐下降;玻璃在340 nm光源激发下,位于350~600 nm的蓝绿光区出现一个Ag分子团簇的宽带发光,且其发光强度随B2 O3含量的增加逐渐增强。在Eu或Ag单掺的玻璃中可分别观测到微弱的Eu3+或Ag分子团簇的本征发射,而Eu-Ag共掺样品中Eu3+和Ag分子团簇的发光都得到了显著的增强。并且Eu离子浓度的增加促进了Ag纳米颗粒在410 nm附近的宽带吸收。对Eu离子的添加促进 Ag 纳米颗粒析出的机理进行了讨论。同时,由于 Eu3+的5 D0→7 FJ 的电子跃迁发射为橙红光,Ag纳米团簇可发射蓝绿光甚至黄光,因此通过玻璃结构的调控和 Eu离子掺杂浓度的调节可以实现玻璃的白光发射,这有望成为潜在的白光LED用玻璃照明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u3+ AG纳米颗粒 硼酸盐玻璃 配位结构 白光
下载PDF
直拉硅单晶制备中来自于石英坩埚的受主杂质污染定量分析 被引量:2
10
作者 李昆 史冰川 +3 位作者 董俊 黄磊 亢若谷 邱建备 《云南冶金》 2016年第2期114-118,共5页
半导体硅单晶制备中一般要求掺入一定量的杂质以控制其电阻率。但是,由于坩埚受熔体侵蚀引入杂质污染,影响硅棒的实际电阻率,降低产品合格率。特别对于连续拉晶过程中,长时间的熔体侵蚀造成硅棒尾部杂质含量急剧升高。讨论了由于石英坩... 半导体硅单晶制备中一般要求掺入一定量的杂质以控制其电阻率。但是,由于坩埚受熔体侵蚀引入杂质污染,影响硅棒的实际电阻率,降低产品合格率。特别对于连续拉晶过程中,长时间的熔体侵蚀造成硅棒尾部杂质含量急剧升高。讨论了由于石英坩埚中受主杂质污染对硅单晶棒电学性能的影响,并对杂质渗入量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随着晶体生长时间的延长,石英坩埚的Ba涂层被破坏,杂质的渗入速率快速增加。试验中杂质总渗入量超过700μ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单晶 电阻率 坩埚污染 受主杂质
下载PDF
磷铝酸盐玻璃中铋离子近红外发光与光学碱度反常现象
11
作者 宋志国 李臣 +5 位作者 杨正文 尹兆益 周大成 尚吉花 余雪 邱建备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615-619,共5页
研究了铋离子掺杂磷铝酸盐玻璃近红外发光与光学碱度的反常现象.研究发现,通过改变碱金属离子半径调节玻璃基质光学碱度,在808 nm激光激发下铋离子位于1300 nm波段的近红外宽带发光强度随光学碱度的增大而增强,而在690 nm激光激发下得到... 研究了铋离子掺杂磷铝酸盐玻璃近红外发光与光学碱度的反常现象.研究发现,通过改变碱金属离子半径调节玻璃基质光学碱度,在808 nm激光激发下铋离子位于1300 nm波段的近红外宽带发光强度随光学碱度的增大而增强,而在690 nm激光激发下得到的1100 nm波段近红外发光强度则随着光学碱度的增大而减弱.该玻璃1300 nm波段近红外发光强度与光学碱度依存关系与以往报道结果相反,且也与1100 nm波段发光特性相反.根据上述结果可以推测玻璃中1100和1300 nm波段的近红外发光源于不同价态的铋离子,而该玻璃体系的基质结构自还原作用是导致上述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铋掺杂 近红外 超宽带 光学碱度 玻璃
下载PDF
Er^3+/Yb^3+/Tb^3+共掺氟氧锗酸盐玻璃上转化发光性质及机理研究(英文)
12
作者 胡曰博 邱建备 +2 位作者 周大利 杨正文 宋志国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551-556,共6页
在980nm激发下,研究了Er3+、Yb3+和Tb3+单掺或共掺氟氧锗酸盐玻璃的上转换发光性质和机理.室温下,观察到了强的绿色和红色上转换发光,其发光中心位于524、546和658nm处,分别对应于Tb3+离子的5D4→7FJ(J=5和0)和Er3+离子的(2H11/2、4S3/2... 在980nm激发下,研究了Er3+、Yb3+和Tb3+单掺或共掺氟氧锗酸盐玻璃的上转换发光性质和机理.室温下,观察到了强的绿色和红色上转换发光,其发光中心位于524、546和658nm处,分别对应于Tb3+离子的5D4→7FJ(J=5和0)和Er3+离子的(2H11/2、4S3/2和4F9/2)→4I15/2跃迁.研究了TbF3、YbF3掺杂浓度以及激光功率对上转换发光强度的影响,讨论了Er3+、Yb3+和Tb3+之间的能量传递和上转换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转换发光 机理 氟氧锗酸盐玻璃 Er3+/Yb3+/Tb3+共掺 能量传递
下载PDF
Eu^(3+)和Bi^(3+)共掺杂锆酸钡荧光粉的制备及发光性质研究 被引量:10
13
作者 杨朝宁 李俊 +6 位作者 邱建备 杨正文 宋志国 王荣飞 余雪 杨勇 周大成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9-22,共4页
在还原气氛下采用高温固相法制备了BaZrO3∶0.05Bi,xEu(x=0,0.010,0.025,0.050)荧光粉,并研究了其发光性能。研究证实:Bi,Eu共掺杂的BaZrO3荧光粉在近紫外340nm激发下,具有来自于Bi 3+的宽带发射峰和Eu3+的特征发射;Bi 3+对Eu3+具有能... 在还原气氛下采用高温固相法制备了BaZrO3∶0.05Bi,xEu(x=0,0.010,0.025,0.050)荧光粉,并研究了其发光性能。研究证实:Bi,Eu共掺杂的BaZrO3荧光粉在近紫外340nm激发下,具有来自于Bi 3+的宽带发射峰和Eu3+的特征发射;Bi 3+对Eu3+具有能量传递和敏化作用,通过Bi 3+和Eu3+之间的能量传递获得了具有白色发光的BaZrO3荧光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量传递 铕离子 铋离子 锆酸钡
下载PDF
Yb^(3+)/Tm^(3+)共掺杂Sb_2O_4荧光粉的制备及上转换发光性质研究 被引量:6
14
作者 李瑞琴 邱建备 +7 位作者 杨正文 廖佳燕 吴航俊 赖神风 宋志国 杨勇 周大成 王荣飞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630-633,共4页
高温固相法制备了Yb3+/Tm3+共掺的Sb2O4发光粉体,研究了其上转换发光性质。在980nm半导体激光器的激发下,样品发射较强的近红外(800nm)和较弱的蓝色(480nm)及红色(680nm)上转换发光。粉末样品中稀土Yb3+及Tm3+浓度对上转换发光性质具有... 高温固相法制备了Yb3+/Tm3+共掺的Sb2O4发光粉体,研究了其上转换发光性质。在980nm半导体激光器的激发下,样品发射较强的近红外(800nm)和较弱的蓝色(480nm)及红色(680nm)上转换发光。粉末样品中稀土Yb3+及Tm3+浓度对上转换发光性质具有显著的影响,随着Yb3+或Tm3+浓度的增加,上转换发光增强;Tm3+掺杂浓度达0.8%时其上转换发光强度达到最大,之后上转换发光随Tm3+浓度的增加而减弱,这是由于浓度猝灭引起的。探讨了粉末样品的上转换发光机理,在980nm激发下Tm3+的蓝光和近红外上转换发光均属于二光子的上转换发光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b2 O4 ∶Yb3+ Tm3+ 上转换发光 稀土 发光粉 蓝光二光子
下载PDF
Ba_5SiO_4Cl_6:Yb^(3+),Er^(3+),Li^+荧光粉的制备及上转换发光性质研究 被引量:5
15
作者 杨健芝 邱建备 +3 位作者 杨正文 宋志国 杨勇 周大成 《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3期394-399,共6页
本文采用高温固相反应法制备了Ba5SiO4Cl6:Yb3+,Er3+,Li+荧光粉,并对其上转换发光性质及其发光机理进行了研究.在980 nm激光的激发下,Ba5SiO4Cl6:Yb3+,Er3+荧光粉呈现较强的红色(662 nm)和较弱的绿色(550 nm)的上转换发光,红色和绿色的... 本文采用高温固相反应法制备了Ba5SiO4Cl6:Yb3+,Er3+,Li+荧光粉,并对其上转换发光性质及其发光机理进行了研究.在980 nm激光的激发下,Ba5SiO4Cl6:Yb3+,Er3+荧光粉呈现较强的红色(662 nm)和较弱的绿色(550 nm)的上转换发光,红色和绿色的上转换发光分别对应于Er3+离子的4S3/2/2H11/2→4I15/2和4F9/2→4I15/2跃迁,且随着掺杂的Er3+和Yb3+离子浓度增加,样品的上转换发光强度增加,这是因为Yb3+离子和Er3+离子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增加引起的.在0.5—0.8 W功率激发下,样品属于双光子发射,而在0.9—1.2 W功率激发下样品具有新的上转换发光机理——光子雪崩效应.探讨了Li+掺杂对Ba5SiO4Cl6:Yb3+,Er3+样品的上转换发光性质的影响,Li+离子的掺杂引起Ba5SiO4Cl6:Yb3+,Er3+上转换发光强度增加,这是由于Li+离子的掺入降低了晶体场的对称性引起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转换发光 Ba5SiO4Cl6:Yb3+ ER3+ Li+ 发光粉 光子雪崩 Ba5SiO4Cl6:Yb3+ ER3+ Li+
下载PDF
近紫外激发BiOCl∶Dy^(3+)白光LED荧光粉的制备及发光性能研究 被引量:5
16
作者 邝庆亮 李永进 +6 位作者 邱建备 尹兆益 杨正文 宋志国 万荣华 刘群 周玉婷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889-893,共5页
新型单一基质型白色荧光粉是当前白光LED荧光粉研究的热点。宽带隙半导体BiOCl物化性质稳定,声子能量低,晶体结构对称性低、极化性强,具有作为稀土掺杂荧光粉基质材料的潜质。采用固相法制备了BiOCl∶Dy3+及BiOCl∶Li+,Dy3+荧光粉,并采... 新型单一基质型白色荧光粉是当前白光LED荧光粉研究的热点。宽带隙半导体BiOCl物化性质稳定,声子能量低,晶体结构对称性低、极化性强,具有作为稀土掺杂荧光粉基质材料的潜质。采用固相法制备了BiOCl∶Dy3+及BiOCl∶Li+,Dy3+荧光粉,并采用XRD、激发和发射光谱研究了其结构和发光特性。XRD结果显示在500℃低温下即可成功合成出纯四方相的稀土掺杂BiOCl晶体,而Li+掺入可进一步提高样品结晶度。在389nm近紫外光激发下,荧光粉具有位于478nm(蓝)和574nm(黄)波段的Dy3+特征发射峰,并呈现较低的蓝黄光发射比例和优异的白光发射特性。相比单掺体系,Li+掺杂不仅使荧光粉发射增强,还实现了发光颜色的调节。研究结果表明,BiOCl∶Dy3+荧光粉制备温度低,具有良好的近紫外光激发和白光发射特性,其较低黄蓝光发射比例性质可能与BiOCl独特的晶体结构有关;上述特性使其可能成为一种新型的潜在近紫外激发白光LED荧光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OCl∶Dy^3+ 近紫外激发 白光LED Li^+共掺杂
下载PDF
1550 nm激发层状BiOCl:Er3+上转换发光及温度传感特性 被引量:5
17
作者 彭跃红 任韦舟 +3 位作者 邱建备 韩缙 杨正文 宋志国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902-908,共7页
由于热耦合能级(TCLs)差的影响,传统稀土上转换(UC)光学温度传感技术的灵敏度受到了极大限制,探索超灵敏温度特性上转换发光材料具有重要的理论和技术价值。本工作研究了1550nm激光激发下Er3+单掺BiOCl的上转换发光及温度传感性能。在... 由于热耦合能级(TCLs)差的影响,传统稀土上转换(UC)光学温度传感技术的灵敏度受到了极大限制,探索超灵敏温度特性上转换发光材料具有重要的理论和技术价值。本工作研究了1550nm激光激发下Er3+单掺BiOCl的上转换发光及温度传感性能。在近红外激发下, BiOCl:Er3+展现出强烈的670 nm红光发射、弱的525和542 nm绿光发射、微弱的406 nm紫光发射以及983 nm近红外发光。该上转换材料体系的红绿光发射表现出强烈的温度依赖性,在300~563K温度范围内, 4F9/2/4S3/2非热耦合能级绝对灵敏度(SA)达到95.3×10–3K-1,是2H11/2/4S3/2热耦合能级的22倍;同时相对灵敏度(SR)达到了1.19%K-1。1550 nm激发下BiOCl:Er3+的强烈红色上转换发光和高灵敏温度传感特性在显示及光学温度传感方面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转换发光 温度传感 BiOCl 1550 nm激发层
下载PDF
电子俘获型材料Sr_3SiO_5∶Eu^(2+),RE^(3+)(RE=Nd^(3+),Ho^(3+),La^(3+))的光激励和长余辉发光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4
18
作者 张哲 徐旭辉 +2 位作者 邱建备 张新 余雪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486-1491,共6页
通过高温固相法制备出系列电子俘获型材料Sr3SiO5∶Eu2+,RE3+(RE=Nd3+,Ho3+,La3+),并对其光激励和长余辉性能进行了研究。经过紫外光源激发后,利用980nm激光照射时,表现出很强的上转换光激励信息读出响应,其归因于较深陷阱(438K)的存在... 通过高温固相法制备出系列电子俘获型材料Sr3SiO5∶Eu2+,RE3+(RE=Nd3+,Ho3+,La3+),并对其光激励和长余辉性能进行了研究。经过紫外光源激发后,利用980nm激光照射时,表现出很强的上转换光激励信息读出响应,其归因于较深陷阱(438K)的存在,这种性能在Sr3SiO5∶Eu2+,La3+和Sr3SiO5∶Eu2+,Ho3+两种材料表现尤为明显。随后,对陷阱的深度和载流子浓度进行了研究,并分析产生光激励性能的原因。热释光光谱中电子俘获参数的计算是通过Chen’s半宽方法,得出438K所对应的陷阱深度值,并与980nm激光辐照光源的能量形成对比。与此同时,共掺稀土离子后的余辉性能也有着较大幅度的提高,Sr3SiO5∶Eu2+,La3+的余辉时间更是达到12h以上。研究结果显示,共掺样品的陷阱结构的改变是导致其光激励及余辉性能的根本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俘获 光激励发光 光存储
下载PDF
Zn^(2+)掺杂诱导Eu^(3+)激活BiOCl层状半导体的反常发光性能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陈凡丽 李永进 +5 位作者 张相周 徐祖元 胡锐 邱建备 杨正文 宋志国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877-883,共7页
采用固相法在500℃下成功制备Zn^(2+)掺杂BiOCl:Eu^(3+)层状半导体,并研究了Zn^(2+)(0~20mol%)掺杂对Eu^(3+)激活BiOCl层状半导体发光性能的影响。利用X射线衍射(XRD)、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扫描电镜(SEM)、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 采用固相法在500℃下成功制备Zn^(2+)掺杂BiOCl:Eu^(3+)层状半导体,并研究了Zn^(2+)(0~20mol%)掺杂对Eu^(3+)激活BiOCl层状半导体发光性能的影响。利用X射线衍射(XRD)、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扫描电镜(SEM)、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激发–发射光谱、荧光寿命衰减曲线对样品的结构和性能进行表征。研究发现,随Zn^(2+)掺杂浓度增大,BiOCl晶体结构不变,Eu^(3+)荧光寿命延长,但发光强度却出现先减后增的反常现象。综合分析表明这可能与BiOCl特殊的层状结构有关。通过XRD和XPS的表征可以推断:当Zn^(2+)掺杂浓度≤10mol%,Zn^(2+)在BiOCl中掺杂方式以晶胞层间隙掺杂为主;当Zn^(2+)掺杂浓度>10mol%后,掺杂方式逐渐向取代掺杂转变。两种掺杂机制对Eu^(3+)荧光寿命的改变以及形成缺陷对基质能量传递效率的影响可能是形成上述反常现象的主要原因。研究结果有助于认识稀土掺杂层状半导体的发光性能及影响规律,并对Eu^(3+)掺杂BiOCl这类新型发光材料的开发设计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OCl Eu3+离子 Zn2+掺杂 层状半导体
下载PDF
黄色荧光粉Sr_3SiO_5:Eu^(2+)相转变机理 被引量:2
20
作者 王婷 周航 +3 位作者 张新 徐旭辉 邱建备 余雪 《中国科技论文》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07-211,共5页
高温固相法合成Sr3SiO5:Eu2+过程中,杂质相Sr2SiO4:Eu2+的存在会不同程度影响Sr3SiO5:Eu2+的光致发光性能及余辉性能。本文通过压片烧结和燃烧法两种方法制备Sr3SiO5:Eu2+,结合热重-差热分析和X射线衍射分析,研究了Sr3SiO5:Eu2+在合成... 高温固相法合成Sr3SiO5:Eu2+过程中,杂质相Sr2SiO4:Eu2+的存在会不同程度影响Sr3SiO5:Eu2+的光致发光性能及余辉性能。本文通过压片烧结和燃烧法两种方法制备Sr3SiO5:Eu2+,结合热重-差热分析和X射线衍射分析,研究了Sr3SiO5:Eu2+在合成过程中的相变化规律以及动力学过程。研究表明:原料与坩埚的接触处形成的界面以及原料在升温过程经过Sr2SiO4:Eu2+的合成温度区间是导致杂质相产生的主要原因。在升温过程中,当温度经过1 200℃左右的温度区间时,由于原料与坩埚接触处可以看作是两组不同物质的分界面,Sr2SiO4:Eu2+的合成首先在该分界面处合成,而更多的原料需要扩散通过生成物层才能进一步反应;但随着温度的升高,原料随后进入Sr3SiO5:Eu2+的合成过程,从而导致了Sr2SiO4:Eu2+杂质相的生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光二极管 硅酸盐 锶化合物 固相反应 相变 杂质相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