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血压病人舌面信息特征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王又闻 朱迪晖 +3 位作者 邱晓頔 燕海霞 王忆勤 徐璡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24年第1期1-6,共6页
目的:探讨高血压不同中医证型及不同病程病人舌面部舌诊特征参数,为中医诊断信息的客观化研究提供一定的客观依据。方法:利用上海中医药大学健康辨识与评估实验室和亚太长江计算机集团有限公司共同研发的SmartTCM-I检测系统采集115例高... 目的:探讨高血压不同中医证型及不同病程病人舌面部舌诊特征参数,为中医诊断信息的客观化研究提供一定的客观依据。方法:利用上海中医药大学健康辨识与评估实验室和亚太长江计算机集团有限公司共同研发的SmartTCM-I检测系统采集115例高血压病人的舌面信息,比较高血压不同中医证型、不同病程病人的舌面色分布特征参数。结果:不同证型高血压病人整体舌色、苔色参数存在一定差异,其中肝火亢盛证与阴虚阳亢证差异较为明显。高血压病程5~10年病人整体舌色参数绿(G)、蓝(B)值、色调(H)大于高血压病程<5年病人,高血压病程>10年病人整体舌色参数红(R)、G、B、H值大于高血压病程<5年病人(P<0.05);高血压病程5~10年病人整体苔色和面色参数的G、B值大于高血压病程<5年病人,高血压病程>10年病人整体苔色和面色参数的R、G、B值大于高血压病程<5年病人(P<0.05)。结论:高血压病人各证型整体舌色、苔色参数存在明显差异,不同病程的高血压病人舌色和面色参数也存在一定差异。舌、面诊客观特征参数可作为高血压中医辨证分型以及病程诊断的客观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舌象特征 面象特征 中医证候 病程
下载PDF
兔机械性角膜上皮损伤对结膜杯状细胞及结膜上皮细胞的作用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邱晓頔 龚岚 陈敏洁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AS CSCD 2008年第6期401-405,I0001,I0002,共7页
目的探讨机械性角膜上皮损伤对结膜杯状细胞及结膜上皮细胞的作用。方法选取雄性新西兰大白兔12只,建立机械性角膜上皮损伤模型(角膜中央直径8 mm上皮刮除),建模后使用盐酸林可霉素滴眼,用法为3次/日,1滴/次,观察时间为7 d。在模型建立... 目的探讨机械性角膜上皮损伤对结膜杯状细胞及结膜上皮细胞的作用。方法选取雄性新西兰大白兔12只,建立机械性角膜上皮损伤模型(角膜中央直径8 mm上皮刮除),建模后使用盐酸林可霉素滴眼,用法为3次/日,1滴/次,观察时间为7 d。在模型建立后第1、4、7天共3个时间点进行结膜印迹细胞学检查、结膜组织透射电镜检查,对结膜上皮细胞及杯状细胞数量及形态进行分析。结果成功建立机械性角膜上皮损伤模型。结膜印迹细胞学检查显示,造模前结膜杯状细胞数量平均值为66.367±2.466(个/每200μm×150μm面积),Nelson 0级;造模后第1天,结膜杯状细胞数量明显下降,平均值为2.933±0.242(个/每200μm×150μm面积),Nelson 3级;造模后第4天,结膜杯状细胞数量开始恢复,平均值为17.350±0.991(个/每200μm×150μm面积),Nelson 2级;造模后第7天,结膜杯状细胞数量已明显恢复,平均值为32.467±2.244(个/每200μm×150μm面积),Nelson 1级。结膜组织透射电镜检查可见到造模后结膜杯状细胞大量减少,分泌颗粒排空,细胞凋亡,结膜上皮细胞脱落坏死,胞核固缩,胞质中可见溶酶体,上皮下及上皮细胞间炎症细胞浸润;随时间推移,结膜杯状细胞数量及形态逐渐恢复,初期细胞形态欠规则,结膜上皮细胞胞间隙大,连接松散;后期杯状细胞数量明显恢复,形态饱满,分泌功能开始恢复。结膜上皮细胞分化好,细胞连接较为紧密。结论机械性角膜上皮损伤可造成结膜杯状细胞的数量下降及分泌增加,同时可造成结膜上皮细胞凋亡增加,炎症细胞浸润。结膜杯状细胞的数量、功能以及结膜上皮细胞正常结构可在一定时间内自行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性角膜上皮损伤 结膜杯状细胞 结膜上皮细胞 印迹细胞学 透射电镜
下载PDF
兔机械性角膜上皮损伤后伤口愈合的形态学动态变化 被引量:5
3
作者 陈敏洁 龚岚 邱晓頔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AS CSCD 2009年第1期36-40,I0005,I0006,共7页
目的观察兔机械性角膜上皮损伤后伤口愈合的形态学动态变化。方法选取新西兰大白兔12只,随机分为A、B两组,均建立机械性角膜上皮损伤模型(刮除直径为8mm的角膜中央上皮),术后给予盐酸林可霉素滴眼液滴眼,3次/日,1滴/次。A组在建模后第0... 目的观察兔机械性角膜上皮损伤后伤口愈合的形态学动态变化。方法选取新西兰大白兔12只,随机分为A、B两组,均建立机械性角膜上皮损伤模型(刮除直径为8mm的角膜中央上皮),术后给予盐酸林可霉素滴眼液滴眼,3次/日,1滴/次。A组在建模后第0、1、4、7天共4个时间点采用前节裂隙灯照相系统进行眼表照相,并计算损伤面积。B组在建模后第1、4、7天,按随机数字表法取2只兔的实验眼角膜,行透射电镜及病理检查。结果前节裂隙灯照相系统记录了不同观察时间点损伤范围(伤口愈合面积)的动态变化。造模后第1天,角膜上皮全层缺如,损伤边缘处上皮细胞胞膜向损伤区内伸出褶皱的伪足;造模后第4天,上皮自周边向缺损区域爬行生长,覆盖整个角膜,可见2~3层细胞,主要为基底细胞和多角细胞,细胞连接松驰;造模后第7天,再生上皮分化较完全,约5~6层细胞,极向齐,连接较紧密,可见均匀分布的半桥粒结构。结论兔机械性角膜上皮损伤后伤口愈合的动态形态学变化包括上皮细胞向心性移行、增殖,以及随后的分化,连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性角膜上皮损伤 伤口愈合 形态学
下载PDF
借助显微镜照明直视下单通道经睫状体平坦部玻璃体切割术治疗人工晶状体脱位 被引量:1
4
作者 杨晋 叶鸿飞 +2 位作者 邱晓頔 蔡蕾 卢奕 《国际眼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1299-1303,共5页
目的:描述一种显微镜照明直视下、经单通道睫状体平坦部行玻璃体切割术治疗人工晶状体全脱位至玻璃体腔的手术技术。方法:收集2013年至今经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后自发性人工晶状体(IOL)囊外脱位或IOL复合体脱位至玻璃体腔的病例。术后... 目的:描述一种显微镜照明直视下、经单通道睫状体平坦部行玻璃体切割术治疗人工晶状体全脱位至玻璃体腔的手术技术。方法:收集2013年至今经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后自发性人工晶状体(IOL)囊外脱位或IOL复合体脱位至玻璃体腔的病例。术后随访至6mo。本文详细描述了该手术技术,并回顾性总结了8例典型病例。结果:共40例患者接受了该手术方法。与IOL全脱位至玻璃体腔相关的危险因素包括:玻璃体切除手术史、超声乳化术中后囊膜破裂或悬韧带断裂、既往眼部外伤史、长眼轴、Ⅱ期IOL植入、陈旧性葡萄膜炎、视网膜色素变性、或抗青光眼手术史。术中所有患者的IOL均顺利取出。随访期内未发生与手术步骤相关的术中或术后并发症。术前患者的最佳矫正视力(CDVA)位于20/133至20/25间,末次随访时(术后6mo)基本持平。眼压值均位于正常范围。结论:显微镜照明直视下单通道玻璃体切割术是一种处理IOL脱位的相对简单、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其能缩短手术时间,并大大减少手术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晶状体脱位 单通道 经睫状体平坦部玻璃体切割术 白内障手术
下载PDF
维生素A棕榈酸酯对兔机械性角膜上皮损伤愈合及结膜杯状细胞的作用研究 被引量:22
5
作者 邱晓頔 龚岚 陈敏洁 《中华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51-160,共10页
目的探讨维生素A棕榈酸酯与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对兔机械性角膜上皮损伤愈合及结膜上皮细胞、杯状细胞的作用。方法实验研究。选取雄性新西兰大白兔120只,建立机械性角膜上皮损伤模型(角膜中央直径8mm上皮刮除),随机数字... 目的探讨维生素A棕榈酸酯与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对兔机械性角膜上皮损伤愈合及结膜上皮细胞、杯状细胞的作用。方法实验研究。选取雄性新西兰大白兔120只,建立机械性角膜上皮损伤模型(角膜中央直径8mm上皮刮除),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每组30只。A组使用盐酸林可霉素滴眼液,B组合用维生素A棕榈酸酯凝胶与盐酸林可霉素滴眼液,C组合用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凝胶与盐酸林可霉素滴眼液,D组合用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凝胶与维生素A棕榈酸酯凝胶及盐酸林可霉素滴眼液。各组均于机械性角膜上皮损伤建模后当日开始用药。用法均为3次/d,1滴/次,观察时间为7d。在模型建立第0、1、4、7天共4个时间点采用前节裂隙灯显微镜照相系统进行眼表照相,并计算角膜上皮损伤及其修复面积;在模型建立前及建立后第1、4、7天共4个时间点进行角结膜组织透射电镜检查、角膜光镜组织学检查及结膜印迹细胞学检查,对角膜上皮、结膜上皮细胞修复情况及结膜杯状细胞形态数量进行分析。采用方差分析、Tukey显著性检验等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造模后第1天各组角膜上皮已愈合面积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7.663,P=0.000),角膜上皮已愈合面积A组(53.512±18.850)mm^2,B组(92.194±14.367)mm^2,C组(89.779±20.535)mm^2,D组(127.816±16.379)mm^2,B组与C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95);结膜印迹细胞学检查显示,各组结膜杯状细胞数量(每740μm×550μm面积)明显下降,A组(10.083±4.441)个,B组(10.667±3.551)个,C组(9.583±4.502)个,D组(9.167±5.606)个,但各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239,P=0.868)。造模后第4天各组角膜上皮已愈合面积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7.665,P=0.000),角膜上皮已愈合面积A组(120.369±11.839)mm^2,B组(156.606±8.087)mm^2,C组(154.216±9.990)mm^2,D组(175.181±5.168)mm^2,B组与C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68);结膜印迹细胞学检查显示,各组结膜杯状细胞数量(每740μm×550μm面积)开始恢复,A组(41.250±4.575)个,B组(56.083±6.374)个,C组(48.417±4.562)个,D组(61.917±5.017)个,各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6.210,P=0.000)。造模后第7天各组角膜上皮已愈合面积A组(177.472±3.585)mm^2,B组(186.715±3.022)mm^2,C组(182.293±3.158)mm^2,D组(194.106±2.176)mm^2,D组角膜上皮已愈合面积大于其他3组(P〈0.05);结膜印迹细胞学检查显示,各组结膜杯状细胞数量(每740μm×550μm面积)明显恢复,A组(63.167±11.488)个,B组(99.501±15.877)个,C组(82.015±9.175)个,D组(104.750±9.659)个,各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0.312,P=0.000),B组与D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00)。透射电镜下观察角膜组织,维生素A棕榈酸酯和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均能促进角膜上皮细胞之间连接的建立,维生素A棕榈酸酯具有保护角膜上皮细胞、防止上皮角化、促进角膜上皮增殖分化的作用。电镜检查结膜组织,可见B、D组新生的结膜杯状细胞数量较多,胞内分泌颗粒密集,与A、C组有明显差异,B、C、D组新生的结膜上皮细胞连接紧密。结论维生素A棕榈酸酯和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均能够有效促进机械性角膜上皮损伤的角膜上皮修复,合并用药时作用最明显。维生素A棕榈酸酯可促进结膜杯状细胞的再生,促进结膜上皮细胞间连接的建立,明显优于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皮 角膜 伤口愈合 杯状细胞 维生素A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
原文传递
相干光断层扫描在泪河测量及干眼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4
6
作者 邱晓頔 龚岚 陈敏洁 《中华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1026-1029,共4页
干眼是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泪液以及角结膜上皮损伤的慢性疾患,伴有眼部不适、视功能异常。由于干眼与过敏性、炎症性结膜疾病的患者主诉均较为相似,临床上极易造成干眼的误诊。造成误诊的原因除了对干眼的认识较为不足之外,干眼诊断... 干眼是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泪液以及角结膜上皮损伤的慢性疾患,伴有眼部不适、视功能异常。由于干眼与过敏性、炎症性结膜疾病的患者主诉均较为相似,临床上极易造成干眼的误诊。造成误诊的原因除了对干眼的认识较为不足之外,干眼诊断标准的精确性及诊断方法的变异性均是造成误诊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诊断方法 相干光断层扫描 干眼 应用 测量 泪河 视功能异常 慢性疾患
原文传递
急性铊中毒并发视神经萎缩一例
7
作者 邱晓頔 龚岚 +5 位作者 陈敏洁 徐格致 钱江 陈倩 李思惠 嵇鸣 《中华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1037-1041,共5页
铊为高毒性重金属,发生急性中毒者极为罕见,但致残、致死率较高,及早诊断和治疗对于挽救患者生命极为重要。铊中毒的典型临床特征为胃肠炎、多发性神经病及脱发三联症。大剂量铊中毒后,约有1/4的患者出现视力损害;多次小剂量铊中... 铊为高毒性重金属,发生急性中毒者极为罕见,但致残、致死率较高,及早诊断和治疗对于挽救患者生命极为重要。铊中毒的典型临床特征为胃肠炎、多发性神经病及脱发三联症。大剂量铊中毒后,约有1/4的患者出现视力损害;多次小剂量铊中毒者,几乎都会出现视力损害,主要表现为视力下降、中心视野缺损。接触含有铊的化合物还可引起视网膜炎、球后视神经炎及视神经萎缩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铊中毒 视神经萎缩 并发 多发性神经病 球后视神经炎 视力损害 临床特征 视力下降
原文传递
加替沙星和左氧氟沙星治疗细菌性结膜炎的疗效对比研究 被引量:31
8
作者 龚岚 孙兴怀 +4 位作者 邱晓頔 张月琴 瞿佳 袁志兰 熊全臣 《中华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525-531,共7页
目的 探讨氟喹诺酮类抗生素加替沙星和左氧氟沙星治疗细菌性结膜炎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采用多中心、随机、双盲、对照试验.2006年8月至2007年10月,在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河南省眼科研究所、温州医学院附属视光医院、南京... 目的 探讨氟喹诺酮类抗生素加替沙星和左氧氟沙星治疗细菌性结膜炎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采用多中心、随机、双盲、对照试验.2006年8月至2007年10月,在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河南省眼科研究所、温州医学院附属视光医院、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6所医院进行研究.以盐酸左氧氟沙星滴眼液为有效对照,将诊断为细菌性结膜炎的235例(235只眼)患者按随机区组法分入两组:试验组118只眼,对照组117只眼,试验组滴用加替沙星,对照组滴用左氧氟沙星,每组给药方法均为每次2滴,第1-2天,每2小时滴1次,8次/d;以后每4小时滴1次,4次/d,滴入结膜囊内,疗程为7 d.所有人组患者均在试验开始前及试验结束后行结膜囊细菌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并在用药前和用药后第3-5天、第6-8天分别对症状、体征观察进行综合评分以及评价其安全性.采用协方差分析方法、CMH X2方法、Pearson X2检验、Fisher检验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加替沙星组和左氧氟沙星组的有效率分别为94.0%(110/117只眼)和93.8%(106/113只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052,P=0.8201).加替沙星组和左氧氟沙星组的细菌清除率分别为94.1%(80/85只眼)和92.5%(74/80只眼),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470).用药后第3~5天症状体征综合评分下降幅度加替沙星组为(4.436±2.310)分,左氧氟沙星组为(3.814±1.96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7.280,P=0.0075).用药后第6~8天症状体征综合评分下降幅度加替沙星组为(7.487 ±2.821)分,左氧氟沙星组为(6.912±2.91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060,P=0.0452).视力及局部用药后耐受性评分在两组之间无显著差异(视力F=1.04,P=0.3080;局部用药后耐受性X2=0.1372,P=0.7111).根据全部患者细菌培养结果,细菌性结膜炎致病菌以革兰阳性菌为主(共检测出革兰阳性菌20种,革兰阴性菌8种),加替沙星对革兰阳性菌的最低抑菌浓度低于左氧氟沙星(表皮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甲型溶血性链球菌等).结论 加替沙星滴眼液对细菌性结膜炎有良好的治疗作用,能够有效清除致病菌,起效快,作用强,且体外抗菌活性高,不易产生耐药性,具备良好的安全性和眼部耐受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喹诺酮类 氧氟沙星 结膜炎 细菌性 多中心研究
原文传递
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眼用凝胶治疗弥漫性角膜上皮点状脱落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9
9
作者 陈敏洁 龚岚 邱晓頔 《中华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083-1087,共5页
目的探讨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眼用凝胶治疗弥漫性角膜上皮点状脱落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36例(36只眼)弥漫性角膜上皮点状脱落患者,随机分为2组,其中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组(试验组)19例,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眼用凝胶组(... 目的探讨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眼用凝胶治疗弥漫性角膜上皮点状脱落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36例(36只眼)弥漫性角膜上皮点状脱落患者,随机分为2组,其中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组(试验组)19例,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眼用凝胶组(对照组)17例。两组均每天4次,每次1滴,疗程14d。用药前和用药后14d分别进行角膜染色评分、泪膜破裂时间(BUT)、Schirmer泪液分泌试验(SIt)和视力的评估。根据数据的正态分布和方差齐性选择合适的统计方法。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不符合正态性及方差不齐时,采用Wilcoxon非参数法,同组前后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校正卡方、Fisher精确检验等。结果用药后14d,试验组与对照组角膜染色评分较基线期分别下降(3.895±2.307)和(2.235±2.0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7083,4.5019;P〈0.01)。且两组间下降幅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712,P=0.0296)。两组治疗14d后的BUT均较基线期明显增加(Z=2.226,2.527;P〈0.05),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336,P=0.1815)。治疗14d后,试验组与对照组的SⅠt结果较基线期变化无统计学意义(t=0.4207,1.1255;P〉0.05),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9830,P=0.3325)。两组视力变化较基线期无统计学意义(Z=1.897,1.786;P〉0.05)。结论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眼用凝胶治疗弥漫性角膜上皮脱落疗效确切,且优于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眼用凝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幼牛血清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 角膜疾病 治疗结果
原文传递
《清除白内障,重启新“视”界》答网友问(部分)
10
作者 邱晓頔 《家庭用药》 2023年第6期78-79,共2页
黄斑变性与白内障:眼底有黄斑变性,可以进行白内障手术吗?黄斑是视网膜的重要区域。黄斑病变根据病程发展可分为早期、中期、晚期三期。如果是早期的黄斑病变,可以进行白内障手术,术后要密切观察患者黄斑病变的进展。
关键词 黄斑变性 黄斑病变 病程发展 白内障手术 视网膜 密切观察
原文传递
针刺治疗儿童调节性近视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
11
作者 张小芃 韩榕 +6 位作者 邱晓頔 孔谐和 曹姚佳妮 王雪君 赵越 赵峰 马晓芃 《Journal of Acupuncture and Tuina Science》 CAS CSCD 2023年第3期224-228,共5页
目的:观察针刺治疗儿童调节性近视的疗效。方法:将76例符合入组标准的调节性近视儿童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38例。对照组予以健康用眼宣教,试验组在对照组干预基础上加用针刺治疗,每周2次,共治疗2个月。于治疗开始前... 目的:观察针刺治疗儿童调节性近视的疗效。方法:将76例符合入组标准的调节性近视儿童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38例。对照组予以健康用眼宣教,试验组在对照组干预基础上加用针刺治疗,每周2次,共治疗2个月。于治疗开始前、治疗1个月及治疗2个月后检测患者的裸眼远视力(UCVA)、屈光度及眼轴长度(AL)。结果:治疗1个月后,两组UCV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个月后,试验组UCVA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1个月和2个月后,两组屈光度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个月和2个月后,对照组AL较治疗前增加(P<0.05),试验组无明显变化(P>0.0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治疗能提高调节性近视儿童UCV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疗法 视力 轴长度 近视 屈光不正 随机对照试验
原文传递
警惕高度近视老年人的“视力下降”
12
作者 邱晓頔(文) 季樱红(文) 《健康世界》 2018年第11期22-23,共2页
广场舞领舞李阿姨最近有些烦心事,一直闷闷不乐。李阿姨年轻时就是高度近视,镜片厚得像啤酒瓶底,退休后参加了小区的广场舞队,后来被选为了领舞,带领小区广场舞队参加各种比赛,获得了不少奖项。随着年龄的增加,李阿姨发现自己的近视眼... 广场舞领舞李阿姨最近有些烦心事,一直闷闷不乐。李阿姨年轻时就是高度近视,镜片厚得像啤酒瓶底,退休后参加了小区的广场舞队,后来被选为了领舞,带领小区广场舞队参加各种比赛,获得了不少奖项。随着年龄的增加,李阿姨发现自己的近视眼镜似乎不如以前看得清楚,经验光检查发现,近视度数增加了三百多度;但无论李阿姨眼镜度数增加多少,她的视力都大不如前,甚至影响了做家务、看电视和日常阅读,跳舞也不如从前得心应手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力下降 高度近视 老年人 近视眼镜 验光检查 近视度数 眼镜度数 啤酒瓶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