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话语原则:诠释和应用 被引量:6
1
作者 邱述德 《外语与外语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7-11,56,共6页
话语原则:诠释和应用辽阳外专教授邱述德1.0话语原则话语原则(DP)是对TC(话题和述题)模式及其反映的言语心理过程和话语功能的描述和概括,对于语言结构形式及其动用具有解释力。由于DP反映人类思维和认知过程的一般特性... 话语原则:诠释和应用辽阳外专教授邱述德1.0话语原则话语原则(DP)是对TC(话题和述题)模式及其反映的言语心理过程和话语功能的描述和概括,对于语言结构形式及其动用具有解释力。由于DP反映人类思维和认知过程的一般特性,因而具有概括性、针对性、逻辑性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话语原则 结构形式 辅助信息 述题 主要信息 语言结构 相关准则 自然顺序 交际意图 话题相关
下载PDF
歧义刍议 被引量:2
2
作者 邱述德 《外语与外语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2年第3期16-21,共6页
在读书、写作、谈话、看节目以及其他各种语言交际场合中,人们常常碰到一些模棱两可的语句,百思不得其解,经前后联想,辗转查考,始得一展愁眉。现信手举例如下: 1) He ran into the field. 2) He ran the boat race. 3) He ran the bicyc... 在读书、写作、谈话、看节目以及其他各种语言交际场合中,人们常常碰到一些模棱两可的语句,百思不得其解,经前后联想,辗转查考,始得一展愁眉。现信手举例如下: 1) He ran into the field. 2) He ran the boat race. 3) He ran the bicycle race. a.他参加了这场自行车赛。 b.他组办了这场自行车赛。例1和2都具有足够的语义限制,动词run受句中其他成分的制约分别表示“参加赛跑”和“组办”,不显露歧义。但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义歧义 语言结构 语义限制 语言手段 结构层次关系 语法歧义 结构形式 语义关系 语义解释 自行车
下载PDF
英语动词时态的语用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邱述德 《外语与外语教学》 1987年第4期1-6,共6页
长期以来,语法学对于动词时态的研究,大都着重其语法性质本身,描写动词的形态变化、语义和句法特征。这种微观的、静态的研究方法不可避免地忽视了动词时态在使用中的变化机制和性质。语用学作为语言学中一个新的分支,从语言运用的诸多... 长期以来,语法学对于动词时态的研究,大都着重其语法性质本身,描写动词的形态变化、语义和句法特征。这种微观的、静态的研究方法不可避免地忽视了动词时态在使用中的变化机制和性质。语用学作为语言学中一个新的分支,从语言运用的诸多因素(语境、所指、预高、暗示、言语行为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词时态 语用学 说话人 现在时 过去时 语法学 完成体 进行体 语境 话语
下载PDF
浅谈语用学在翻译中的应用 被引量:1
4
作者 邱述德 《外语与外语教学》 1986年第4期52-56,65,共6页
Chomsky于1965年提出关于语言能力和语言运用的概念。他本人创立的转换生成语法就是研究语言能力的。但是,语言学家们认为他把语言看作一种抽象的,与具体使用互不联系的智能,尚难以解释语言实际运用的复杂现象。于是,Hymes于1971年提出... Chomsky于1965年提出关于语言能力和语言运用的概念。他本人创立的转换生成语法就是研究语言能力的。但是,语言学家们认为他把语言看作一种抽象的,与具体使用互不联系的智能,尚难以解释语言实际运用的复杂现象。于是,Hymes于1971年提出了交际能力(communicative competence)的概念,试图从交际的角度规定语言能力的内涵。检查话语是否合格,除Chomsky关于语法性(合乎语法)和可接受性的标准之外,还应有另一标准,即言语对于交际场合、和语言环境的适切性(Appropriateness)。语法学、语义学后来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接言语行为 语用学 适切性 说话人 表层形式 深层结构 语言能力 合作原则 交际意图 话语
下载PDF
信息传输与英汉语结构比较
5
作者 邱述德 《外语与外语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0年第2期1-9,共9页
语言的重要功能是传输信息。语言信息可分为结构信息、语义信息和语用信息。结构信息为语义信息服务,语义信息以结构信息为依托。当两者结合于一定的语境时,语用信息对于语句的整体解释产生控制作用。
关键词 结构信息 英汉语 信息传输 语义信息 语用信息 英语 语言结构 出现概率 信码 信息内容
下载PDF
假想意义与虚拟语气
6
作者 邱述德 《外语与外语教学》 1985年第1期36-43,共8页
在现代英语中,虚拟语气(Subjunctive mood)作为一种特殊的动词形式和语法范畴,其使用范围日益缩小,只有were一种形式可表示假想意义(Hypothetical meaning)。而假想意义的用法却丰富多采,琳琅满目。考虑到有些语法著作将两者混为一谈,... 在现代英语中,虚拟语气(Subjunctive mood)作为一种特殊的动词形式和语法范畴,其使用范围日益缩小,只有were一种形式可表示假想意义(Hypothetical meaning)。而假想意义的用法却丰富多采,琳琅满目。考虑到有些语法著作将两者混为一谈,有关的一些问题又往往似是而非,本文拟对此作些介绍并提出个人的一些看法,以就教于读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语气 假想 情态动词 陈述语气 含蓄条件句 真实意义 语法范畴 动词形式 谓语动词 从句
下载PDF
英语合成动词的构成及其性质
7
作者 邱述德 《外语与外语教学》 1984年第1期18-28,共11页
英语的动词有单一的,也有合成的.合成动词有两种基本形式:动词+副词和动词+介词,前者称为短语动词(phrasal verb)后者称为介词动词(prepositional verb),这种副词和介词统称为助词(particle).合成动词在语义上和语法上显出一系列突出的... 英语的动词有单一的,也有合成的.合成动词有两种基本形式:动词+副词和动词+介词,前者称为短语动词(phrasal verb)后者称为介词动词(prepositional verb),这种副词和介词统称为助词(particle).合成动词在语义上和语法上显出一系列突出的特点.在语义上,它由动词+助词构成,然而却不等于两个组成部份原有字面语义的机械相加,往往新义层出,习语性较强;在语法上,既有单一动词的功能,又有短语的句法特点.中国学生在学习和使用英语动词时,往往习惯于使用单一的动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及物动词 合成 介词动词 短语动词 习语性 副词 语义 宾语 整体性 助词
下载PDF
语用化与语用标记语 被引量:10
8
作者 邱述德 孙麒 《中国外语》 CSSCI 2011年第3期30-37,共8页
语用化过程产生具有特定语用功能的预制语块,即语用标记语(pragmatic markers,PM),从而形成语言系统中与分析子系统互相区别又互相补充的整体子系统。本文接受Aijmer(1996)关于语用化的观点,进一步论证语用化是一种不同于语法化的规约... 语用化过程产生具有特定语用功能的预制语块,即语用标记语(pragmatic markers,PM),从而形成语言系统中与分析子系统互相区别又互相补充的整体子系统。本文接受Aijmer(1996)关于语用化的观点,进一步论证语用化是一种不同于语法化的规约化过程。研究发现语用化遵循两种因素和两种力量对立统一、自然选择、单向循环、连续渐变以及独立和依附两种方式分工合作等基本规律。本文以系统辩证的观点讨论PM所展示的动态特性:固定性与可变性、整体性与复合性、简单性与特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用化 语用标记语 语用功能 系统辩证
原文传递
英汉对比语言学研究的认知途径 被引量:3
9
作者 邱述德 《中国外语》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35-44,共10页
本文尝试以类似性认知和关联性认知为起点,探索纵向范畴化与横向范畴化乃至理性思维方式与悟性思维方式各自不同的生成过程和特性展现。理性思维与悟性思维通过各自不同的特性分别制约并决定英语和汉语的结构形式,句子层次上的主要表现... 本文尝试以类似性认知和关联性认知为起点,探索纵向范畴化与横向范畴化乃至理性思维方式与悟性思维方式各自不同的生成过程和特性展现。理性思维与悟性思维通过各自不同的特性分别制约并决定英语和汉语的结构形式,句子层次上的主要表现便是英语句子之主语优先和汉语句子之话题优先。通过对比可见,英汉两种语言各自表现的结构特性和蕴涵的思维制约表现出高度的类型和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性思维 悟性思维 主语优先 话题优先 对立统一
原文传递
汉英对比语言学研究的本体途径 被引量:2
10
作者 邱述德 《中国外语》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83-89,93,共8页
尽管现代语言学研究多姿多彩,但以思维方式为基点的本体研究并不多见。本文正是从悟性思维与理性思维的不同特性出发对比研究汉语和英语中具有类型学意义的结构形式,即话题优先与主语优先句式、"意念被动"与被动语态、语气词... 尽管现代语言学研究多姿多彩,但以思维方式为基点的本体研究并不多见。本文正是从悟性思维与理性思维的不同特性出发对比研究汉语和英语中具有类型学意义的结构形式,即话题优先与主语优先句式、"意念被动"与被动语态、语气词副词与虚拟语气等。例证的分析和论证为这两种语言结构的根本差异提供本体解释并支持如下论点:思维方式与语言结构形式构成对立统一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悟性思维 理性思维 语言结构 对立统一 本体
原文传递
英汉词语意义的非完全对应关系 被引量:36
11
作者 邱述德 《外语教学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1期40-47,80,共9页
英语词和汉语词在意义上有完全对应、完全不对应和不完全对应三种情况。其中最值得注意的是不完全对应关系,这种关系不仅表现在词的多义现象(polysemy)的参差交错,而且表现在同一义项的内涵差异上。有的英汉两个词表面上似乎完全对应,... 英语词和汉语词在意义上有完全对应、完全不对应和不完全对应三种情况。其中最值得注意的是不完全对应关系,这种关系不仅表现在词的多义现象(polysemy)的参差交错,而且表现在同一义项的内涵差异上。有的英汉两个词表面上似乎完全对应,实际上意义相距甚远,用法各异,不解释原词的意义而将两者等同,势必造成意义理解上的混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应词 词语意义 释义 英汉词语 汉语词 非完全对应 英汉词典 语义场 英语词 对应关系
原文传递
情态动词的语用分析 被引量:19
12
作者 邱述德 《外国语》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4期50-55,80,共7页
情态动词的语用分析邱述德APragmaticStudyofModalVerbs,byQiuShude¥Abstract:Thepaperpresentsananalysisofthemeaningsofmodalve... 情态动词的语用分析邱述德APragmaticStudyofModalVerbs,byQiuShude¥Abstract:Thepaperpresentsananalysisofthemeaningsofmodalverbsandregardsthe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情态动词 语用分析 间接言语行为 说话人 情态意义 主观意义 客观意义 语用特征 所指对象 对立统一
下载PDF
话题─述题切分与语言结构 被引量:13
13
作者 邱述德 臧国芝 《外国语》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4期11-16,80,共7页
话题─述题切分与语言结构邱述德,臧国芝Topic-commentArticulationandLinguisticStructures¥byQiuShude&ZangGuozhiAbstract:Thispaperb... 话题─述题切分与语言结构邱述德,臧国芝Topic-commentArticulationandLinguisticStructures¥byQiuShude&ZangGuozhiAbstract:Thispaperbeginswithagenera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话语原则 语言结构 述题 自然顺序 语用原则 合作原则 结构形式 话语分析 已知信息 语言的结构
下载PDF
语义范畴的转化 被引量:6
14
作者 邱述德 《外国语》 CSSCI 北大核心 1993年第5期3-12,82,共11页
1. 范畴与语义成分分析1.1 自从阿里斯多德(Aristotle, 1933)提出范畴这一哲学经典概念以来,哲学家和语言学家对此进行了不断的完善和发展.当今,各个语言学派对于范畴的结构内涵和认知机制有着各种不同的看法.语义结构学派(Nida, 1975; ... 1. 范畴与语义成分分析1.1 自从阿里斯多德(Aristotle, 1933)提出范畴这一哲学经典概念以来,哲学家和语言学家对此进行了不断的完善和发展.当今,各个语言学派对于范畴的结构内涵和认知机制有着各种不同的看法.语义结构学派(Nida, 1975; Leech, 1981)从经典范畴理论出发提出语义成分分析模式.这种众所周知的模式利用抽象的基语义成分对词义进行二分法对比分析,为描写同义、反义、矛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义成分分析 语言结构 词义 对比分析 语义范畴 系统意义 特殊意义 语言思维 语言学家 词汇
下载PDF
语用学与英语定语从句的翻译 被引量:6
15
作者 邱述德 汪榕培 《中国翻译》 1987年第2期10-15,共6页
一传统语法认为定语从句是修饰、限制主句某一单位或全部的后置定语,分为限制性和非限制性两类。一般的翻译理论,正是按照此种单纯注重表层结构形式的分析,对比出发语与归宿语的异同,再归纳罗列一些译法。这对于解决初学者的句法概念尚... 一传统语法认为定语从句是修饰、限制主句某一单位或全部的后置定语,分为限制性和非限制性两类。一般的翻译理论,正是按照此种单纯注重表层结构形式的分析,对比出发语与归宿语的异同,再归纳罗列一些译法。这对于解决初学者的句法概念尚属有效,但于翻译指导却无甚补益。笔者以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语定语从句 主要信息 结构形式 语用特征 传统语法 翻译理论 说话者 辅助信息 深层结构 主句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