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3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超声辅助输尿管软镜下开窗法治疗老年肾盂旁囊肿的临床分析
1
作者 宋剑楠 王久林 +2 位作者 徐寿勇 张世革 邱镇 《实用老年医学》 CAS 2024年第2期178-180,共3页
肾囊肿为肾小管扩张形成的肾囊性占位,其发生率约为5%,与年龄呈正相关^([1])。肾盂旁囊肿为肾囊肿病变中位置较为特殊的一型,囊肿临近肾盂,体积较大时可压迫肾集合系统,造成肾盂肾盏扩张,病人可出现患侧腰痛、血尿、肾性高血压、肾结石... 肾囊肿为肾小管扩张形成的肾囊性占位,其发生率约为5%,与年龄呈正相关^([1])。肾盂旁囊肿为肾囊肿病变中位置较为特殊的一型,囊肿临近肾盂,体积较大时可压迫肾集合系统,造成肾盂肾盏扩张,病人可出现患侧腰痛、血尿、肾性高血压、肾结石形成等症状或并发症^([2])。随着腹腔镜技术的发展与普及,腔镜下肾囊肿去顶减压术已经成为肾囊肿的主要治疗术式^([3-4])。但肾盂旁囊肿因解剖位置较深,经皮穿刺或腹腔镜手术难度较大,损伤临近脏器或肾实质、血管的发生率较高。从2017年开始,我院针对65岁以上老年病人采用超声辅助输尿管软镜下开窗法治疗肾盂旁囊肿,同时和腹腔镜肾盂旁囊肿去顶减压术进行对比研究,现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尿管软镜 肾盂旁囊肿 肾性高血压 肾小管扩张 肾囊肿 腹腔镜手术 开窗法 肾实质
下载PDF
联合PTEN和P27抑制前列腺癌侵袭和血管生成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6
2
作者 邱镇 崔飞伦 +2 位作者 许传亮 顾正勤 孙颖浩 《中华男科学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3期201-205,共5页
目的:探讨联合PTEN和P27基因治疗对人前列腺癌PC-3细胞侵袭力和血管生成的影响。方法:构建携带人PTEN和P27基因的腺病毒载体(Ad-PTEN、Ad-P27),在HEK293细胞包装、扩增,空斑试验测定病毒滴度,体外转染PC-3细胞,RT-PCR、Western印迹检测... 目的:探讨联合PTEN和P27基因治疗对人前列腺癌PC-3细胞侵袭力和血管生成的影响。方法:构建携带人PTEN和P27基因的腺病毒载体(Ad-PTEN、Ad-P27),在HEK293细胞包装、扩增,空斑试验测定病毒滴度,体外转染PC-3细胞,RT-PCR、Western印迹检测目的基因的表达,利用Boyden侵袭小室法检测联合转染PTEN和P27对PC-3细胞侵袭力的改变,MTT法检测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增殖的变化与鸡胚囊实验观察对血管生成的抑制作用。结果:病毒滴度Ad-PTEN为1.8×107pfu/ml、Ad-P27为1.2×109pfu/m,lRT-PCR、Western印迹检测在PC-3细胞中有PTEN和P27的特异高表达,PC-3细胞侵袭力受到明显抑制,联合转染PTEN和P27的PC-3细胞上清液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ECV-304的生长和鸡胚尿囊膜血管形成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PTEN+P27组与Ad-PTEN、Ad-P27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联合PTEN、P27基因治疗在抑制前列腺肿瘤细胞侵袭力和抑制血管生成等方面具有协同、增效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癌 PTEN P27 侵袭 血管生成
下载PDF
不同环境发汗对发汗丹参有效成分含量及体外抗氧化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4
3
作者 邱镇 于凡 +3 位作者 李国转 王国凯 陈卫东 朱光宇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712-1716,1744,共6页
以不同环境下发汗丹参中的主要有效成分及其体外抗氧化活性的比较分析为依据,对在空旷阴凉、空旷光照、室内的发汗环境发汗的丹参药材进行比较研究,用以优选出丹参药材"发汗"产地初加工的适宜环境。结果表明,与空旷阴凉环境... 以不同环境下发汗丹参中的主要有效成分及其体外抗氧化活性的比较分析为依据,对在空旷阴凉、空旷光照、室内的发汗环境发汗的丹参药材进行比较研究,用以优选出丹参药材"发汗"产地初加工的适宜环境。结果表明,与空旷阴凉环境下发汗相比,室内环境下发汗和空旷光照环境下发汗丹酚酸B和丹参酮类成分含量与抗氧化活性高,且空旷光照环境下发汗的丹酚酸B和丹参酮类成分含量与抗氧化活性最高。说明空旷光照环境下丹参发汗是一种良好的丹参产地药材发汗环境。为丹参产地发汗加工环境提供依据,从而为保证丹参发汗药材质量和疗效提供药材处理工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 发汗 药材产地初加工 含量测定 抗氧化能力
下载PDF
重肾双输尿管并发上位肾积水3例误诊分析 被引量:11
4
作者 邱镇 孙颖浩 +1 位作者 许传亮 钱松溪 《临床泌尿外科杂志》 2000年第5期209-210,共2页
目的 :分析重肾双输尿管并发上位肾积水误诊原因 ,探讨临床不典型肾囊肿、肾上腺囊肿的诊断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 3例重肾双输尿管并发上位肾积水误诊的临床资料。结果 :左侧 2例、右侧 1例 ,均行手术治疗 ,术中发现为重肾双输尿管上... 目的 :分析重肾双输尿管并发上位肾积水误诊原因 ,探讨临床不典型肾囊肿、肾上腺囊肿的诊断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 3例重肾双输尿管并发上位肾积水误诊的临床资料。结果 :左侧 2例、右侧 1例 ,均行手术治疗 ,术中发现为重肾双输尿管上位肾积水 ,解除梗阻因素并行整形 ,术后半年随访 ,无复发。结论 :诊断肾囊肿、肾上腺囊肿时应考虑本病并进行相应检查 ;对于肾囊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复肾 上位肾积水 重肾双输尿管 并发症 误诊
下载PDF
人p27^(kipl)可调控性重组腺病毒载体的构建及其在PC-3细胞中的表达
5
作者 邱镇 孙颖浩 +6 位作者 许传亮 王元天 沈茜 钱松溪 顾正勤 李云 Chinlee Wu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1期1200-1203,共4页
目的:体外构建人p27kipl可调控性重组腺病毒载体,并观察其在前列腺癌细胞系PC-3细胞中的表达及其对细胞生长的影响。方法:采用Ad-X Tet-Off表达系统,将人全长p27kipl cDNA经过穿梭载体,与可调控性腺病毒载体骨架连接,得到重组人p27kipl... 目的:体外构建人p27kipl可调控性重组腺病毒载体,并观察其在前列腺癌细胞系PC-3细胞中的表达及其对细胞生长的影响。方法:采用Ad-X Tet-Off表达系统,将人全长p27kipl cDNA经过穿梭载体,与可调控性腺病毒载体骨架连接,得到重组人p27kipl基因腺病毒(Ad-p27kipl),在HEK293细胞包装、扩增,获得高滴度病毒,采用空斑试验测定病毒滴度,体外转染PC-3细胞,RT-PCR、Western杂交分别检测目的基因不同水平的表达,并通过MTT法观察转染前后细胞增殖力的变化。Ad-X-TRE-β gal病毒作为对照。结果:构建的Ad-p27kipl病毒滴度为1.2×109 pfu/ml,RT-PCR、Western杂交检测有特异的高表达,转染后对细胞的生长有抑制作用。结论:体外连接法成功地构建携带人p27kipl基因的可调控性重组腺病毒载体,在人前列腺癌细胞系PC-3中有高表达并对细胞生长有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p27^kip1 可调控性重组腺病毒载体 PC-3细胞 前列腺癌 细胞生长
下载PDF
巢式RT-PCR检测外周血中前列腺特异膜抗原mRNA
6
作者 邱镇 钱松溪 +2 位作者 孙颖浩 叶定伟 许传亮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209-211,共3页
目的 :应用巢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RT- PCR)检测外周血中前列腺特异膜抗原 m RNA(PSM- m RNA)并探讨其临床意义。 方法 :取 4 0例不同分期前列腺癌患者及对照组 30例 (15例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 ,15例健康青年男性 )周围静脉血各 10 ml... 目的 :应用巢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RT- PCR)检测外周血中前列腺特异膜抗原 m RNA(PSM- m RNA)并探讨其临床意义。 方法 :取 4 0例不同分期前列腺癌患者及对照组 30例 (15例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 ,15例健康青年男性 )周围静脉血各 10 ml,用巢式 RT- PCR检测 PSM- m RNA,并培养 L NCa P细胞进行阳性对照。 结果 :共有 2 4例前列腺癌血标本检测出PSM- m RNA (6 0 .0 % ) ,前列腺增生及健康对照组中无 1例阳性 ;19例伴有远处骨转移的前列腺癌患者中 16例检测到PSM- m RNA (84 .2 % ) ,未发现远处转移的 2 1例中 8例阳性 (38.1% )。在 10 m l正常血液中加入 10个 L NCa P细胞 ,可检出PSM- m RNA。结论 :PSM- m RNA可作为前列腺癌的辅助诊断指标 ,PSM- m RNA的检出率与前列腺癌分期 (ABCD)、转移与否、血清 PSA水平有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肿瘤 聚合酶链反应 前列腺特异抗原 MRNA 巢式RT-PCR
下载PDF
紫荆花中多糖的微波提取工艺优化及其抗氧化活性 被引量:25
7
作者 卫强 桂芹 +2 位作者 邱镇 徐飞 纪小影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39-44,共6页
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Box-Behnken试验设计和响应面分析法,研究提取时间、微波功率、液料比对紫荆花中多糖提取量的影响,建立影响因素与响应值之间的数学模型,确立最佳提取工艺。同时,以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自由基清除能力、还... 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Box-Behnken试验设计和响应面分析法,研究提取时间、微波功率、液料比对紫荆花中多糖提取量的影响,建立影响因素与响应值之间的数学模型,确立最佳提取工艺。同时,以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自由基清除能力、还原Fe3+能力、羟自由基清除能力验证紫荆花中多糖的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紫荆花中多糖的最佳提取工艺为:提取时间16 min、液料比40∶1(m L/g)、微波功率2 k W。此条件下提取量可达30.81 mg/g。抗氧化实验结果表明,紫荆花多糖有一定抗氧化活性。比较微波和煮沸两种方法提取的紫荆花多糖活性和提取效率,发现微波提取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荆花 微波提取 多糖 响应面法 抗氧化
下载PDF
中医药文化融入中医药院校大学生双创教育培育研究刍议——以浙江中医药大学为例
8
作者 邱镇 柳盛杰 +2 位作者 潘奕云 冯岳 黄真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6期691-695,共5页
[目的]基于中医药文化融入中医药院校大学生双创教育,探索中医药院校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新路径。[方法]从中医药文化氛围营造、学科建设、平台拓展、立法推进等方面进行中医药院校双创培育研究,说明中医药文化培养双创人才的方法及其意义... [目的]基于中医药文化融入中医药院校大学生双创教育,探索中医药院校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新路径。[方法]从中医药文化氛围营造、学科建设、平台拓展、立法推进等方面进行中医药院校双创培育研究,说明中医药文化培养双创人才的方法及其意义。[结果]浙江中医药大学通过凝练富含中医药文化特色的校训、建设凸显中医药文化的校园建筑、拓展富含中医药文化的校园实践基地来营造良好的中医药文化氛围;通过融入中医药文化思政教育、加强专业与传统文化教育、培育双创思维与能力进行学科建设;开展中医药文化教育活动,熏陶和引导、搭建中医药文化教育活动平台来进行中医药文化平台拓展;制定中医药政策与法规来发挥中医药文化保障体系。对于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浙江中医药大学,具有创造性思维和创新性能力的中医药人才是一流中医药大学建设的基本根基和历史使命,浙江中医药大学双创教育已然成为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助推器”。[结论]中医药文化融入大学生双创教育培育,既可突出中医药文化特色,也是一流中医药大学建设的必然趋势,更是传承与传播中医药文化的有效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药文化 创造性思维 创新性能力 创新型人才 大学生双创教育培育 一流中医药大学
下载PDF
八角金盘叶化学成分及其抗肿瘤活性研究 被引量:8
9
作者 卫强 邱镇 +2 位作者 徐飞 李前荣 尹浩 《中药材》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745-750,共6页
目的:研究八角金盘叶的化学成分和抗肿瘤活性。方法:通过硅胶、Sephadex LH-20、高效制备液相等色谱方法,对八角金盘叶乙醇提取物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1H-NMR和13C-NMR综合解析化合物结构。以MTT法检测各成分抗肿瘤活性。结果:... 目的:研究八角金盘叶的化学成分和抗肿瘤活性。方法:通过硅胶、Sephadex LH-20、高效制备液相等色谱方法,对八角金盘叶乙醇提取物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1H-NMR和13C-NMR综合解析化合物结构。以MTT法检测各成分抗肿瘤活性。结果:从八角金盏叶中分离鉴定了18个化合物,分别为:棕榈酸(1)、β-hydroxypropiovanillone(2)、腺嘌呤核苷(3)、β-谷甾醇(4)、胡萝卜苷(5)、齐墩果酸(6)、刺囊酸(7)、桦木酸(8)、常春藤苷元(9)、常春藤皂苷元-3-O-α-L-吡喃鼠李糖(1→2)-α-L-吡喃阿拉伯糖苷(10)、金合欢素(11)、槲皮素(12)、槲皮素-3-O-β-D-葡萄糖苷(13)、异牡荆素(14)、异牡荆素-7-O-葡萄糖(15)、紫云英苷(16)、methylpluviatolide(17)、丁香脂素-4-O-β-D-葡萄糖苷(18)。结论:除化合物1外,其他化合物均为首次从八角金盘叶中分离得到。体外抗肿瘤活性筛选表明,八角金盘叶乙酸乙酯提取物与化合物6、10、12、18在0.5 mg/m L下对A549细胞株的体外抑制率达到90%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八角金盘叶 化学成分 抗肿瘤活性
原文传递
昆布多糖硫酸酯对PC-3细胞PTEN和P27kip1基因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6
10
作者 邹明畅 崔飞伦 +1 位作者 盛玉青 邱镇 《中华男科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498-503,共6页
目的:研究昆布多糖硫酸酯(LAMS)对体外培养的非激素依赖型人前列腺癌细胞株PC-3的作用,以及对PC-3细胞PTEN和P27kip1基因表达的影响,并探讨其抗肿瘤的作用机制。方法:分别用0、50、100、200μg/ml浓度的LAMS作用于PC-3细胞,用WST-8法检... 目的:研究昆布多糖硫酸酯(LAMS)对体外培养的非激素依赖型人前列腺癌细胞株PC-3的作用,以及对PC-3细胞PTEN和P27kip1基因表达的影响,并探讨其抗肿瘤的作用机制。方法:分别用0、50、100、200μg/ml浓度的LAMS作用于PC-3细胞,用WST-8法检测其对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利用流式细胞术(FCM)分析细胞周期和凋亡的变化,用荧光显微镜观察PC-3细胞形态的变化,RT-PCR和Western印迹检测细胞增殖、凋亡相关基因PTEN和P27kip1mRNA及蛋白的表达。结果:LAMS能抑制PC-3细胞的增殖,呈时间-剂量效应;不同浓度LAMS诱导PC-3细胞出现剂量依赖性S期阻滞;LAMS作用于PC-3细胞后凋亡率增加,并出现凋亡的形态学改变,相关基因PTEN和P27kip1mRNA及蛋白的表达呈剂量依赖性增加。结论:LAMS能抑制体外PC-3细胞的生长,并促进其S期阻滞和凋亡,PTEN和P27kip1mRNA及蛋白的表达明显增加,可能是其抑制前列腺癌生长的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癌 昆布多糖硫酸酯 PC-3细胞 PTEN P27KIP1 细胞凋亡
原文传递
垂丝海棠叶多糖的超声提取及其抗氧化性质研究 被引量:7
11
作者 卫强 徐彪 +2 位作者 徐飞 邱镇 纪小影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751-1757,共7页
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采用Box-Behnken中心组合实验和响应面分析法,研究提取时间、超声波功率、液料比对垂丝海棠叶多糖含量的影响,建立影响因素与响应值之间的数学模型,确立最佳提取工艺为:提取时间20 min,液料比45∶1,超声波功率135... 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采用Box-Behnken中心组合实验和响应面分析法,研究提取时间、超声波功率、液料比对垂丝海棠叶多糖含量的影响,建立影响因素与响应值之间的数学模型,确立最佳提取工艺为:提取时间20 min,液料比45∶1,超声波功率135W。抗氧化实验结果表明,在达到最大浓度0.74mg·m L-1时,垂丝海棠叶多糖(超声)、垂丝海棠叶多糖(煮沸)和Vc的对DPPH的清除率依次为79.9%,69.7%,64.8%,垂丝海棠叶多糖(超声)和垂丝海棠叶多糖(煮沸)对·OH自由基的清除率分别为60.1%、51.2%,垂丝海棠叶多糖(超声)还原Fe3+能力较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丝海棠叶 多糖 响应面 超声提取 抗氧化
下载PDF
微波辅助提取垂丝海棠花中多糖及其抗氧化研究 被引量:6
12
作者 卫强 江敦清 +2 位作者 纪小影 邱镇 徐飞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37-141,150,共6页
目的:优化垂丝海棠花中多糖的微波提取工艺。方法: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采用Box-Behnken中心组合实验和响应面分析法,研究提取时间、微波功率、料液比对垂丝海棠花中多糖含量的影响,确立最佳提取工艺。同时,以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还原... 目的:优化垂丝海棠花中多糖的微波提取工艺。方法: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采用Box-Behnken中心组合实验和响应面分析法,研究提取时间、微波功率、料液比对垂丝海棠花中多糖含量的影响,确立最佳提取工艺。同时,以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还原Fe3+能力、清除·OH能力为指标研究垂丝海棠花多糖的抗氧化活性。结果:垂丝海棠花中多糖的最佳提取工艺为:微波提取时间15min,液料比30∶1(g/g),微波功率3k W。抗氧化实验结果表明,在达到最大浓度0.96mg/m L时,垂丝海棠花多糖(微波)、垂丝海棠花多糖(煮沸)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率依次为69.8%、59.5%,垂丝海棠花多糖(微波)、垂丝海棠花多糖(煮沸)对·OH自由基的清除率依次为80.1%、58.2%,对还原Fe3+能力较强。显示垂丝海棠花多糖有一定抗氧化活性,且垂丝海棠花多糖(微波)较垂丝海棠花多糖(煮沸)活性强。结论:微波提取垂丝海棠花中多糖较常规提取效率高,时间短,且抗氧化活性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丝海棠花 多糖 微波提取 Box—Behnken设计 抗氧化
原文传递
PTEN蛋白在前列腺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3
13
作者 林考兴 孙颖浩 +5 位作者 许传亮 戚晓升 王林辉 邱镇 高旭 杨金校 《上海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320-322,共3页
目的 研究前列腺癌PTEN蛋白的表达及其与肿瘤转移、分级及分期的关系。方法 采用抗PTEN的多克隆抗体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染色法 (Envision法 )研究 3 5例前列腺癌组织切片。结果  3 5例前列腺癌中有 8例 ( 2 2 .9% )呈不同程度的阳性表... 目的 研究前列腺癌PTEN蛋白的表达及其与肿瘤转移、分级及分期的关系。方法 采用抗PTEN的多克隆抗体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染色法 (Envision法 )研究 3 5例前列腺癌组织切片。结果  3 5例前列腺癌中有 8例 ( 2 2 .9% )呈不同程度的阳性表达。转移者的PTEN表达率 ( 5 .9% )明显低于非转移者 ( 3 8.9% ,P <0 .0 1) ;在A、B期的表达率明显高于C、D期 (P <0 .0 5 ) ;高、中分化组间表达率的差异虽无显著性 ,但高分化与低分化、中分化与低分化间PTEN阳性表达率的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PTEN蛋白在良性组织上皮细胞及肿瘤细胞胞质中表达 ,在胞核及基质中不表达 ,在癌旁增生组织上皮细胞中呈强弱不等的阳性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癌 PTEN蛋白 免疫组织化学技术 基因表达 肿瘤转移 肿瘤分级 肿瘤分期
下载PDF
经尿道等离子电切加丝裂霉素膀胱灌注治疗腺性膀胱炎56例 被引量:10
14
作者 崔飞伦 孙颖浩 +1 位作者 邱镇 姚震 《医学临床研究》 CAS 2005年第11期1595-1597,共3页
【目的】提高腺性膀胱炎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对56例经膀胱镜及病理学检查确诊的腺性膀胱炎行经尿道等离子电切,术后丝裂霉素膀胱灌注.【结果】56例患者随访1~3年,49例临床治愈,7例好转患者均于两年内复发,其中5例经再次电切及丝裂... 【目的】提高腺性膀胱炎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对56例经膀胱镜及病理学检查确诊的腺性膀胱炎行经尿道等离子电切,术后丝裂霉素膀胱灌注.【结果】56例患者随访1~3年,49例临床治愈,7例好转患者均于两年内复发,其中5例经再次电切及丝裂霉素膀胱灌注后治愈,2例无效行膀胱部分切除后治愈,无一例恶变.【结论】经尿道等离子电切加丝裂霉素膀胱灌注是治疗腺性膀胱炎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炎/治疗 膀胱 尿道 电外科手术 丝裂霉素类/治疗应用
下载PDF
网状支架植入术治疗前列腺电切术后排尿障碍患者的护理 被引量:4
15
作者 倪娟 岑爱萍 +1 位作者 邱镇 严静萍 《解放军护理杂志》 CSCD 2013年第3期41-43,共3页
目的介绍网状支架植入术治疗前列腺电切(transurethral resection of the prostate,TURP)术后排尿障碍患者的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2011年在解放军第81医院治疗的36例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为行经尿道前列... 目的介绍网状支架植入术治疗前列腺电切(transurethral resection of the prostate,TURP)术后排尿障碍患者的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2011年在解放军第81医院治疗的36例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为行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电切术后并发排尿障碍患者,且均在局部麻醉下经超声引导置入镍钛记忆合金支架。结果 36例患者中有35例患者手术成功,支架置入5d后拔除导尿管,其中33例患者可自主排尿,尿流率恢复正常或接近正常,有效率为91.6%。1例患者因尿道狭窄未能植入支架而行膀胱造瘘,2例患者因不能耐受并发生血尿于术后第2天取出支架。结论网状支架治疗前列腺电切术后并发排尿障碍患者的效果确切,术前宣教、术中很好配合、术后进行针对性的护理,可提高术后患者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电切 网状支架 护理
下载PDF
不同发汗条件对发汗丹参中丹参酮类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5
16
作者 于凡 邱镇 +4 位作者 李国转 陈卫东 彭代银 俞年军 史顺敏 《安徽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7年第5期73-77,共5页
目的探究不同发汗条件对发汗丹参中丹参酮类含量的影响,筛选丹参的发汗条件。方法以发汗堆积量(A)、发汗环境温度(B)、发汗时间(C)3个条件因素水平,采用正交设计方法对同一批次丹参鲜品进行发汗处理,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发汗丹参中丹... 目的探究不同发汗条件对发汗丹参中丹参酮类含量的影响,筛选丹参的发汗条件。方法以发汗堆积量(A)、发汗环境温度(B)、发汗时间(C)3个条件因素水平,采用正交设计方法对同一批次丹参鲜品进行发汗处理,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发汗丹参中丹参酮类(丹参酮ⅡA、隐丹参酮、丹参酮Ⅰ)的含量进行测定。结果不同的发汗条件因素对发汗丹参中丹参酮类的含量有显著影响,不同发汗条件因素对丹参酮类的影响依次为发汗环境温度(B)、堆积量(A)、发汗时间(C)。结论丹参酮类的含量受不同的发汗条件影响显著,为制定丹参药材产地初加工技术标准及其标准操作流程提供实验基础和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 发汗 丹参酮 药材初加工
下载PDF
前列腺干细胞抗原在前列腺组织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3
17
作者 郎根强 孙颖浩 +3 位作者 许传亮 王元天 邱镇 顾正勤 《肿瘤学杂志》 CAS 2003年第2期75-78,共4页
目的演探讨前列腺干细胞抗原(prostatestemcellantigen,PSCA)在前列腺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眼方法演应用核酸分子原位杂交穴ISH雪技术,对PSCAmRNA在26例前列腺癌、20例良性前列腺增生(BPH)和9例正常前列腺(NP)标本中的表达水平进行检... 目的演探讨前列腺干细胞抗原(prostatestemcellantigen,PSCA)在前列腺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眼方法演应用核酸分子原位杂交穴ISH雪技术,对PSCAmRNA在26例前列腺癌、20例良性前列腺增生(BPH)和9例正常前列腺(NP)标本中的表达水平进行检测及定位。眼结果演PSCAmRNA在NP、BPH及前列腺癌组织表达阳性率分别为66.7%、70.0%及84.6%,强阳性率分别为0、10.0%及57.7%。NP与BPH组织表达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其表达定位于前列腺上皮的基底细胞层;PSCAmRNA在前列腺癌组织主要表达于癌细胞,细胞间质和肌肉组织均无表达。前列腺癌与NP、BPH组织表达水平均有显著差异(P<0.01)。PSCAmRNA表达水平与前列腺癌临床分期、病理分级均无相关性(P>0.05)。眼结论演PSCA高表达是前列腺癌的共同特征;PSCA在前列腺癌早期诊断与免疫靶向治疗方面有良好的开发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干细胞抗原 前列腺组织 核酸分子原位杂交 前列腺癌 良性前列腺增生
下载PDF
RNA干扰沉默MTA1基因对膀胱癌细胞失巢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2
18
作者 崔飞伦 邱镇 +1 位作者 胡建鹏 范钰 《江苏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12年第4期324-327,共4页
目的:观察RNA干扰沉默MTA1基因对膀胱癌细胞株BIU-87增殖和失巢凋亡的影响。方法:构建针对MTA1基因的小干扰RNA(small interfering RNA,siRNA),应用MTA1 siRNA转染处理人膀胱癌细胞株BIU-87后,分别采用实时定量PCR和蛋白质印迹法检测MTA... 目的:观察RNA干扰沉默MTA1基因对膀胱癌细胞株BIU-87增殖和失巢凋亡的影响。方法:构建针对MTA1基因的小干扰RNA(small interfering RNA,siRNA),应用MTA1 siRNA转染处理人膀胱癌细胞株BIU-87后,分别采用实时定量PCR和蛋白质印迹法检测MTA1基因mRNA和蛋白的表达,采用软琼脂集落培养试验检测锚着不依赖性增殖,琼脂糖凝胶电泳和流式细胞术检测BIU-87细胞失巢凋亡。结果:与对照组比较,MTA1 siRNA转染组MTA1 mRNA和蛋白水平明显下降,且呈浓度依赖性(P<0.01)。MTA1 siRNA转染组软琼脂集落形成数明显减少,且与浓度相关(P<0.01)。琼脂糖凝胶电泳和流式细胞术结果显示,MTA1 siRNA转染可诱导BIU-87细胞失巢凋亡,且与浓度相关(P<0.01)。结论:MTA1 siRNA可抑制膀胱癌细胞株BIU-87增殖,诱导失巢凋亡可能是其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肿瘤 转移相关基因1 失巢凋亡
下载PDF
前列腺癌组织中前列腺干细胞抗原的表达及其意义 被引量:5
19
作者 郎根强 孙颖浩 +3 位作者 许传亮 王元天 邱镇 顾正勤 《临床泌尿外科杂志》 2003年第1期27-29,共3页
目的 :探讨前列腺癌 (PCa)组织中前列腺干细胞抗原 (prostatestemcellantigen ,PSCA)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应用核酸分子原位杂交 (ISH)技术 ,对 2 6例PCa和 9例正常前列腺 (NP)组织中PSCAmRNA进行检测和定位。结果 :PSCAmRNA在PCa组... 目的 :探讨前列腺癌 (PCa)组织中前列腺干细胞抗原 (prostatestemcellantigen ,PSCA)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应用核酸分子原位杂交 (ISH)技术 ,对 2 6例PCa和 9例正常前列腺 (NP)组织中PSCAmRNA进行检测和定位。结果 :PSCAmRNA在PCa组织表达阳性率为 84 .6 % ,其中强阳性率为 5 7.7% ;NP组织阳性率为6 6 .7% (均为弱阳性 )。PCa与NP组织表达水平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 (P <0 .0 1)。PSCAmRNA在PCa组织主要表达于癌细胞 ,细胞间质和肌肉组织均无表达 ;NP组织表达则定位于前列腺上皮的基底细胞层。PSCAmR NA表达水平与PCa临床分期、病理分级均无相关性 (P >0 .0 5 )。结论 :PSCA在探索PCa起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癌 前列腺干细胞抗原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皖南红豆杉枝叶中总黄酮抗肿瘤活性研究 被引量:5
20
作者 卫强 徐飞 +2 位作者 邱镇 纪小影 张利平 《广州化工》 CAS 2014年第17期45-47,共3页
以MTT法考察皖南红豆杉枝叶中总黄酮的体外抗肿瘤活性;以小鼠移植瘤模型测定总黄酮对荷瘤小鼠抑瘤率和腹腔巨噬细胞吞噬能力,研究其体内抗肿瘤活性和免疫调节作用。结果表明,总黄酮对S180细胞生长有显著抑制作用,呈现剂量依赖关系。体... 以MTT法考察皖南红豆杉枝叶中总黄酮的体外抗肿瘤活性;以小鼠移植瘤模型测定总黄酮对荷瘤小鼠抑瘤率和腹腔巨噬细胞吞噬能力,研究其体内抗肿瘤活性和免疫调节作用。结果表明,总黄酮对S180细胞生长有显著抑制作用,呈现剂量依赖关系。体内试验表明,与生理盐水组相比,总黄酮对小鼠S180实体瘤有显著抑制作用(P<0.01),可提高荷瘤小鼠的脾指数。与环磷酰胺组相比,总黄酮可使荷S180实体瘤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能力显著升高(P<0.01),提示其对小鼠无免疫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皖南红豆杉枝叶 总黄酮 抗肿瘤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