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体素的分析方法比较IMRT与VMAT技术在晚期鼻咽癌患者大脑中的剂量差异
1
作者 杜锋磊 杨一威 邵凯南 《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 CSCD 2024年第2期139-144,共6页
目的:定位晚期鼻咽癌患者放疗过程中大脑受照射的确切位置,分析IMRT和VMAT技术在晚期鼻咽癌患者的脑内剂量分布差异。方法:使用蒙特利尔神经学研究所空间中的CT脑模板,采用基于体素的分析方法对脑内的剂量分布进行分析。结果:对于晚期... 目的:定位晚期鼻咽癌患者放疗过程中大脑受照射的确切位置,分析IMRT和VMAT技术在晚期鼻咽癌患者的脑内剂量分布差异。方法:使用蒙特利尔神经学研究所空间中的CT脑模板,采用基于体素的分析方法对脑内的剂量分布进行分析。结果:对于晚期鼻咽癌患者,VMAT计划在保护脑内正常组织方面并没有表现出优势,相反,IMRT计划更加出色,IMRT计划表现出优势的区域包括脑干、小脑后叶、小脑前叶、颞叶、枕叶、边缘叶以及叶下回的部分区域。结论:对晚期鼻咽癌患者,VMAT在保护正常脑组织方面显示出劣势,提示IMRT方法对正常脑组织的保护可能更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咽癌 放射治疗 CT脑模板 剂量学
下载PDF
RayArc在胸部旋转调强放射治疗计划设计中的应用 被引量:9
2
作者 邵凯南 杜锋磊 李剑龙 《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 CSCD 2017年第2期131-138,共8页
目的:利用RayStation计划系统提供的RayArc模块,在Varian公司的Trilogy加速器上进行胸部容积旋转调强(VMAT)计划设计,并对胸部VMAT和静态调强放射治疗(sIMRT)两种治疗计划的结果进行评价。方法:利用RayStation计划系统进行VMAT计划设计... 目的:利用RayStation计划系统提供的RayArc模块,在Varian公司的Trilogy加速器上进行胸部容积旋转调强(VMAT)计划设计,并对胸部VMAT和静态调强放射治疗(sIMRT)两种治疗计划的结果进行评价。方法:利用RayStation计划系统进行VMAT计划设计,需要对加速器参数和计划参数进行正确设置。计划设计使用直接子野优化算法,目标函数的选择遵循与sIMRT类似的标准。随机挑选10例胸部肿瘤(食管癌5例,肺癌5例)患者分别使用RayArc模块,制定VMAT计划,并与相应的sIMRT计划比较剂量分布、靶区适形度,以及危及器官剂量方面的差异情况。VMAT计划采用182°到178°的两个360°对偶治疗弧,sIMRT计划采用角度分别为182°、220°、310°、345°、15°、50°、150°的前后7个照射野,子野数为50,两者使用相同的逆向优化目标函数。结果:VMAT治疗计划经过多次优化,基本上可以在30min内完成,并达到放疗医师制定的临床目标。与前后7野sIMRT计划相比,356°双弧VMAT计划具有更好的靶区适形度,但是肺部的低剂量区(V_5)略高。另外,加速器运行VMAT计划治疗效率较高,可将治疗时间由sIMRT的6~8min缩短为2~3min。结论:使用RayStation计划系统的RayArc模块可以快速高效制定VMAT计划。RayArc制定出的胸部对偶双弧VMAT计划与常见的胸部7野sIMRT计划都可以满足放疗医师的临床目标要求,但是VMAT计划具有更好的靶区适形度和更高的治疗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ayArc 食管癌 肺癌 容积旋转调强 静态调强放射治疗
下载PDF
基于Python脚本的RayStation治疗计划系统逆向调强放疗计划半自动设计 被引量:5
3
作者 邵凯南 翁邓胡 +2 位作者 李玉成 杨一威 李浦 《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 CSCD 2018年第2期156-160,共5页
目的:利用Ray Station治疗计划系统提供的基于Python语言的脚本平台,进行逆向调强放疗计划半自动设计。方法:以胸部放疗计划设计为例,介绍了Ray Station治疗计划系统下利用Python脚本进行半自动计划设计的关键步骤,包括感兴趣区轮廓名... 目的:利用Ray Station治疗计划系统提供的基于Python语言的脚本平台,进行逆向调强放疗计划半自动设计。方法:以胸部放疗计划设计为例,介绍了Ray Station治疗计划系统下利用Python脚本进行半自动计划设计的关键步骤,包括感兴趣区轮廓名称和颜色的标准化、计划的创建和修改、临床目标和优化函数的设置、优化函数的自动更新等。结果:通过Python语言可以实现放疗计划制定过程中各步骤的自动化,并编写成可根据处方剂量一键生成放疗计划的脚本程序,支持不同肿瘤类型、处方和其他个性化设置。结论:使用Python脚本的半自动计划工具可提高Ray Station治疗计划系统下放疗计划制定的效率,物理师可将更多时间留给个体化的计划修改和优化,有利于提高放疗计划的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部肿瘤 调强放射治疗 RayStation治疗计划系统 半自动放疗计划
下载PDF
摆位误差对立体定向放射治疗计划剂量学验证的影响 被引量:18
4
作者 李玉成 陈维军 +7 位作者 单国平 赵凯 史国栋 邵凯南 李浦 杨一威 陈祥 程品晶 《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 CSCD 2018年第8期869-873,共5页
目的:分析立体定向放射治疗(SBRT)患者中摆位误差对剂量学验证结果的影响。方法:分别对14例肺癌患者进行SBRT计划设计,并将计划移植到Delta4剂量验证模体中进行剂量计算,在Varian Trilogy加速器上进行照射,通过移动治疗床模拟患者左(+X... 目的:分析立体定向放射治疗(SBRT)患者中摆位误差对剂量学验证结果的影响。方法:分别对14例肺癌患者进行SBRT计划设计,并将计划移植到Delta4剂量验证模体中进行剂量计算,在Varian Trilogy加速器上进行照射,通过移动治疗床模拟患者左(+X)、右(-X)、头(+Y)、脚(-Y)、腹(+Z)、背(-Z)方向上1、3、5 mm的摆位误差,对这6个方向γ通过率的相关性进行分析,从而在γ(3%/3 mm,2%/2 mm)两个标准情况下验证摆位误差对剂量验证通过率的影响。结果:γ(2%/2 mm)参数下仅摆位误差为1 mm时的右方向和脚方向与原计划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γ(3%/3 mm)参数下摆位误差为1 mm时所有方向与原计划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当摆位误差为1 mm时各方向的两个标准的γ通过率均>90%;当摆位误差为3 mm时,γ(3%/3 mm)的右、脚、腹和背方向的γ通过率>90%,其它方向以及γ(2%/2mm)标准下的γ通过率均<90%;当摆位误差为5 mm时,各方向的两个标准的γ通过率均<90%,头方向γ(2%/2 mm)通过率降为(35.29±8.40)%。结论:摆位误差对于SBRT计划的剂量学验证有较大的影响,标准越严格,摆位误差对验证通过率的影响越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立体定向放射治疗 摆位误差 剂量验证 γ通过率 肺癌
下载PDF
鼻咽癌放疗中摆位误差及解剖结构变化对剂量学的影响 被引量:14
5
作者 蒋璐 邱小平 +4 位作者 单国平 李剑龙 邵凯南 杜锋磊 李玉成 《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 CSCD 2017年第4期348-354,共7页
目的:研究鼻咽癌患者放疗过程中,摆位误差和解剖结构的变化所引起的危及器官的剂量学变化,从而为下一步的自适应放疗提供一定依据。方法:随机选取10例进行调强放射治疗的鼻咽癌患者,在放射治疗过程中选取6次进行千伏级锥形束CT(k V-CBCT... 目的:研究鼻咽癌患者放疗过程中,摆位误差和解剖结构的变化所引起的危及器官的剂量学变化,从而为下一步的自适应放疗提供一定依据。方法:随机选取10例进行调强放射治疗的鼻咽癌患者,在放射治疗过程中选取6次进行千伏级锥形束CT(k V-CBCT)在线引导体位校正,统计整个疗程的摆位误差数据。将每次获得的CBCT图像与CT图像进行中心点的图像配准,并将移位数据带入其中,得到患者治疗时的真实位置,通过模拟计算在保持原始照射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在CBCT图像上重新计算,重新勾画靶区及危及器官,然后通过形变配准进行剂量的叠加,比较腮腺、脊髓、脑干等危及器官的剂量学变化。结果:(1)10例鼻咽癌患者在放射治疗过程中一共进行了60次的CBCT扫描,其摆位误差数据在X,Y,Z轴分别为:(-0.883±2.084),(0.567±1.320),(-0.233±1.661)mm,其中X轴方向90%≤3 mm,Y轴方向98.3%≤3 mm,Z轴方向98.3%≤3 mm。(2)正常组织的平均剂量偏差:脑干D_(max)(最大剂量)为1.32%(-11.29%~9.62%),脊髓D_(max)为3.353%(-4.25%~13.88%),左腮腺V_(30)(3 000 c Gy的剂量所占的体积)为6.777%(-57.95%~112.33%),右腮腺V_(30)为19.937%(-72.56%~177.98%),左腮腺D_(mean)(平均剂量)为4.022%(-17.73%~42%),右腮腺D_(mean)为7.634%(-19.86%~39.95%)。结论:在患者治疗过程中,摆位误差和解剖结构的变化影响危及器官的受量。在适当进行CBCT扫描和在线摆位校正后,通过形变配准和剂量叠加对患者实际受照剂量进行模拟。经研究发现在疗程后半段,患者危及器官尤其是腮腺的剂量与原治疗计划有一定偏差。对患者的剂量追踪可提供患者个性化适合计划调整的时间节点,具有重要的临床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锥形束CT 鼻咽癌 摆位误差 图像配准 形变剂量
下载PDF
双侧乳腺癌同步放疗设计中多射野中心及固定钨门技术的应用 被引量:9
6
作者 张磊 李浦 +4 位作者 杨一威 翁邓胡 方敏 邵凯南 郑士明 《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 CSCD 2019年第4期373-378,共6页
目的:拟利用双射野中心及固定钨门限定射野范围方式分别设计双侧乳腺癌的容积弧形旋转调强及三维静态调强放疗计划,并对两者放射治疗计划的结果进行评价,分析此放疗技术在临床治疗的可行性。方法:选取8例确诊且进行放疗的双侧乳腺癌患... 目的:拟利用双射野中心及固定钨门限定射野范围方式分别设计双侧乳腺癌的容积弧形旋转调强及三维静态调强放疗计划,并对两者放射治疗计划的结果进行评价,分析此放疗技术在临床治疗的可行性。方法:选取8例确诊且进行放疗的双侧乳腺癌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利用Ray Station v4.5系统,基于Trilogy加速器参数分别设计两种固定射野的调强计划:双射野中心容积旋转调强(D-VMAT)、双射野中心三维静态调强(D-sIMRT)。肿瘤计划靶区(PTV)处方剂量为5 000 cGy/25 f,要求双侧乳腺靶区PTV-L、PTV-R均至少95%以上的靶区体积达到处方剂量,利用剂量体积直方图及计划系统的Clincal goal工具比较两者剂量分布、靶区剂量的均匀性及适形性和心脏、双肺、肝脏、脊髓等重要危及器官的剂量差异。结果:两种双中心固定射野的调强计划均可以满足双侧乳腺肿瘤靶区的处方剂量,同时重要器官的剂量满足临床放疗医师限定标准。D-VMAT计划在剂量均匀性指数(HI)及靶区适形度指数(CI)方面均优于D-s IMRT计划(P<0.05)。两者在心脏V_(20)、肝脏V_5和D_(mean)以及脊髓D_(max)保护上并无明显差异。D-s IMRT与D-VMAT计划在全肺的剂量上相比较,后者可以显著降低全肺区域的剂量受量,V5(47.9%±4.6%vs 42.2%±3.9%, P=0.001)、V20(22.9%±6.7%vs 17.5%±4.3%, P=0.021)、V_(30)(15.7%±5.8%vs 11.7%±3.6%, P=0.031)、D_(mean)[(1 222.5±246.7)cGy vs(1 009.5±161.3)cGy, P=0.009],且能更好降低心脏的平均剂量(P<0.05);机器跳数MU为(1 177±311 vs 908±130, P=0.036)。结论:双射野中心及限定射野钨门技术的调强计划均可以满足双侧乳腺癌的临床放疗实施,同时D-VMAT计划可给予靶区更好的剂量均匀性及适形性,降低心脏和肺放疗损伤剂量以及提高治疗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侧乳腺癌 双射野中心 固定钨门技术 容积旋转调强 静态调强放射治疗
下载PDF
Varian Clinical 23EX加速器固定剂量率容积调强技术的MapCheck剂量验证 被引量:7
7
作者 杜锋磊 赵凯 +3 位作者 史国栋 邵凯南 陈维军 狄小云 《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 CSCD 2017年第8期776-782,共7页
目的:应用Sun Nuclear公司的MapCheck二维半导体阵列对Varian Clinical 23EX加速器固定剂量率旋转调强计划进行验证。方法:随机选择10例肺部肿瘤患者和10例直肠肿瘤患者,使用Ray Station计划系统在Varian Clinical 23EX加速器上制定固... 目的:应用Sun Nuclear公司的MapCheck二维半导体阵列对Varian Clinical 23EX加速器固定剂量率旋转调强计划进行验证。方法:随机选择10例肺部肿瘤患者和10例直肠肿瘤患者,使用Ray Station计划系统在Varian Clinical 23EX加速器上制定固定剂量率旋转调强计划,其中肺部患者使用182°到178°及其对偶的两个6 MV能量的治疗弧,直肠患者使用230°到130°及其对偶的两个10 MV能量的治疗弧,剂量率均为200 MU/min。使用MapCheck在治疗床上水平放置测量冠状面的剂量分布,竖直放置测量矢状面的剂量分布,分别评估每个放疗计划在冠状面和矢状面的剂量验证通过率。结果:使用(3 mm,3%)标准,肺部6 MV计划的DTA和Gamma通过率为(95.03±2.91)%和(96.82±2.40)%,直肠10 MV计划的DTA和Gamma通过率为(95.30±4.05)%和(97.48±2.78)%。单个患者计划执行时间约为3 min。结论:使用MapCheck的水平和竖直两种摆位方式进行旋转调强计划的冠状位和矢状位剂量分布验证,或许可以作为Varian Clinical 23EX加速器固定剂量率旋转调强放疗计划验证的可选方法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部肿瘤 直肠肿瘤 旋转调强 固定剂量率 MapCheck
下载PDF
基于EDose软件电子射野影像系统的调强剂量验证 被引量:6
8
作者 李玉成 程品晶 +5 位作者 单国平 陈祥 邵凯南 杨一威 李浦 陈维军 《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 CSCD 2018年第1期1-4,共4页
目的:探讨电子射野影像系统(EPID)用于调强放射治疗三维剂量验证的可行性。方法:分别使用Varian公司的Trilogy加速器自带的EPID及EDose软件和美国Sun Nuclear公司的Mapcheck剂量验证系统及配套模体对10例调强放射治疗的患者进行剂量验证... 目的:探讨电子射野影像系统(EPID)用于调强放射治疗三维剂量验证的可行性。方法:分别使用Varian公司的Trilogy加速器自带的EPID及EDose软件和美国Sun Nuclear公司的Mapcheck剂量验证系统及配套模体对10例调强放射治疗的患者进行剂量验证,记录并比较分析两种系统的绝对剂量和相对剂量γ通过率的相关性。结果:采用γ(3%/3mm)标准时,相对剂量EPID和Mapcheck验证的γ通过率分别为(98.51%±1.10%)、(98.73%±0.69%);绝对剂量EPID和Mapcheck验证的γ通过率分别为(96.50%±3.33%)、(97.64%±1.51%),两者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它标准的γ通过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EPID可以作为调强三维剂量验证的工具,比Mapcheck更方便快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射野影像系统 调强放射治疗 剂量验证 γ通过率
下载PDF
robust优化在乳腺癌调强放疗中的应用
9
作者 杨一威 翁邓胡 邵凯南 《浙江医学》 CAS 2018年第10期1099-1101,共3页
目的探讨robust优化在乳腺癌调强放疗中的应用。方法选取10例左侧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患者为研究对象,应用Raystation计划系统设计划分为A组与B组,A组为加入robust优化的调强适形放射治疗(IMRT)计划、容积旋转调强放射治疗(VMAT)计划,B... 目的探讨robust优化在乳腺癌调强放疗中的应用。方法选取10例左侧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患者为研究对象,应用Raystation计划系统设计划分为A组与B组,A组为加入robust优化的调强适形放射治疗(IMRT)计划、容积旋转调强放射治疗(VMAT)计划,B组为不加入robust优化的IMRT计划、VMAT计划,剂量体积约束条件及处方剂量相同。比较A组与B组适形指数(CI)及均匀指数(HI)、靶区和危及器官剂量。结果 A组计划在射野中心发生位移时,能获得较满意的剂量分布。与B组比较,A组计划靶区(PTV)的CI和临床靶区(CTV)的处方剂量覆盖率明显提高,PTV的HI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危及器官的剂量比较,差异基本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对于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的患者,用Raystation计划系统设计IMRT计划和VMAT计划时可加入robust优化,以更好地提高靶区的剂量覆盖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obust优化 调强适形放射治疗 容积旋转调强放射治疗 乳腺癌
下载PDF
基于实时肿瘤运动状态的四维剂量重建方法在肺癌SBRT中的应用
10
作者 陈维军 邱礼凤 +8 位作者 邵凯南 贾勇士 詹文明 李强 邱凌云 丁洁妮 林白桦 梁晓东 李玉成 《浙江医学》 CAS 2023年第20期2142-2148,I0004,共8页
目的介绍一种基于治疗中实时肿瘤运动状态的四维剂量重建方法,并使用该方法对已经完成治疗的肺癌立体定向放疗(SBRT)患者进行剂量学重建后的评估。方法使用光学体表追踪系统获取肺癌SBRT技术下治疗时的肿瘤运动状态;基于Python语言计算... 目的介绍一种基于治疗中实时肿瘤运动状态的四维剂量重建方法,并使用该方法对已经完成治疗的肺癌立体定向放疗(SBRT)患者进行剂量学重建后的评估。方法使用光学体表追踪系统获取肺癌SBRT技术下治疗时的肿瘤运动状态;基于Python语言计算出患者治疗期间不同四维CT时相上的治疗时间权重;在治疗计划系统中按治疗时间权重重建出患者每一个时相CT下患者的加权剂量;将加权剂量形变配准到平均密度投影CT上,得到患者的实际治疗的四维重建剂量,采用上述方法,序贯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在浙江省人民医院行SBRT治疗的10例早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进行四维剂量学评估,并与传统的三维剂量学评估方法进行剂量学参数的对比分析。结果本研究中靶区的适形指数及剂量梯度指数R50、全肺的最小剂量及V10、肋骨超过3 cm3体积对应的剂量,两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其余靶区以及危及器官参数的剂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对危及器官和靶区的剂量偏差的纵向比较发现,除了第5例和第9例为患者肺的剂量偏差>5%,第5例患者心脏剂量偏差较大(25%),第9例患者的适形指数偏差>5%外,其余靶区剂量和危及器官剂量都在5%以内。结论本文采用四维剂量重建方法,考虑到了患者治疗期间不同时相下解剖结构变化,并依据不同时相CT在治疗期间的时间权重进行了剂量加权修正,弥补了传统按平均时间剂量权重分配方法的不足,可以更加准确反映患者实际的照射剂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运动 立体定向放疗 光学体表追踪放疗 四维剂量学 非小细胞肺癌 平均密度投影
下载PDF
剂量网格分辨率大小对非小细胞肺癌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的剂量学影响 被引量:9
11
作者 陈祥 单国平 +5 位作者 邵凯南 李玉成 杨一威 李浦 王彬冰 周剑良 《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 CSCD 2019年第1期6-11,共6页
目的:定量分析剂量网格分辨率的大小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立体定向放射治疗(SBRT)计划剂量分布的影响,指导临床选用合适的剂量网格分辨率用于肺癌SBRT计划设计。方法:选取10例NSCLC患者,采用容积旋转调强技术,使用0.20 cm的剂量网格分... 目的:定量分析剂量网格分辨率的大小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立体定向放射治疗(SBRT)计划剂量分布的影响,指导临床选用合适的剂量网格分辨率用于肺癌SBRT计划设计。方法:选取10例NSCLC患者,采用容积旋转调强技术,使用0.20 cm的剂量网格分辨率设计SBRT计划,将治疗计划结果再分别用0.40、0.30、0.25、0.15、0.10 cm的剂量网格分辨率计算最终剂量。比较6种不同剂量网格分辨率下的计划靶区(PTV):D_(2%)、D_(mean)、D_(98%)、均匀性指数(HI)、适形度指数(CI)和危及器官:全肺、胸壁、食管、心脏、脊髓、主动脉、气管树等的相关剂量学参数的差异。结果:与0.20 cm剂量网格分辨率组计划相比较,0.40、0.30、0.25、0.15、0.10 cm剂量网格分辨率计算得到的计划的靶区D_(2%)、D_(mean)、CI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HI除0.15 cm剂量网格分辨率组以外,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危及器官受照剂量方面,与0.20 cm剂量网格分辨率组计划相比较,大于0.20 cm(0.40、0.30、0.25 cm)组计划全肺、胸壁、食管、心脏、脊髓、主动脉、气管树等的相关剂量学参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小于0.20 cm(0.15、0.10 cm)组计划除全肺V_(10)、V_(20)、V_(12.5)和V_(13.5)有影响以外(P<0.05),胸壁、食管、心脏、脊髓、主动脉、气管树等的相关剂量学参数差异较小(P>0.05)。结论:剂量网格分辨率的大小会影响剂量计算的准确性,在NSCLC患者SBRT计划设计时,建议使用0.20 cm或更小的剂量网格分辨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立体定向体部放射治疗 剂量网格 分辨率
下载PDF
美国投资基金独立董事制度及对我国的启示
12
作者 邵凯南 《金融纵横》 2007年第21期48-50,共3页
基金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投资基金的治理结构,有效的投资基金治理结构能实现投资者收益的最大化。美国投资基金独立董事制度的发展,促进了其基金治理结构的完善。借鉴美国成功的经验,并结合我国投资基金市场的结构和现状,建立以独... 基金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投资基金的治理结构,有效的投资基金治理结构能实现投资者收益的最大化。美国投资基金独立董事制度的发展,促进了其基金治理结构的完善。借鉴美国成功的经验,并结合我国投资基金市场的结构和现状,建立以独立董事为基本特征的基金治理结构是规范我国基金业发展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投资基金 独立董事制度 启示
下载PDF
非小细胞肺癌立体定向放疗摆位误差分析 被引量:4
13
作者 李玉成 陈哲灵 +6 位作者 贾勇士 邵凯南 詹文明 李强 邱凌云 王成 陈维军 《浙江临床医学》 2021年第3期309-311,共3页
目的通过分析非小细胞肺癌立体定向体部放射治疗(SBRT)的摆位误差,计算不同肺叶靶区外放边界,为精准放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9年12月行SBRT的患者300例,回顾性分析其CBCT影像资料,根据体位固定方式分为热塑体模組和负压真... 目的通过分析非小细胞肺癌立体定向体部放射治疗(SBRT)的摆位误差,计算不同肺叶靶区外放边界,为精准放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9年12月行SBRT的患者300例,回顾性分析其CBCT影像资料,根据体位固定方式分为热塑体模組和负压真空垫组,比较两组的摆位误差值,计算每个肺叶的靶区外放边界值。结果两组患者左右、头脚、前后三维方向的摆位误差分别为[(0.26±0.21),(0.21±0.18)]cm、[(0.25±0.23),(0.29±0.22)]cm、(0.26±0.12),(0.20±0.18)]cm。在前后和头脚方向,两组摆位误差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右肺上叶、右肺中叶、右肺下叶、左肺上叶、左肺下叶在X、Y、Z方向的外放边界分别为0.4 cm、0.4 cm、0.5 cm,0.6 cm、0.6 cm、0.6 cm,0.6 cm、0.7 cm、0.6 cm,0.4 cm、0.5 cm、0.4 cm,0.8 cm、0.8 cm、0.8 cm。结论放疗患者于每次治疗前行CBCT扫描可以有效降低摆位误差,提高放疗的精确性;计算每个肺叶靶区外放边界值,可以为放疗医生靶区外放提供参考,在消灭肿瘤的同时并明显降低正常组织的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立体定向放射治疗 锥形束CT 非小细胞肺癌 摆位误差
下载PDF
Varian 23EX加速器固定剂量率旋转调强技术的Portal Dosimetry验证 被引量:3
14
作者 王杰 邵凯南 +4 位作者 陈鹏 曾嵘 姜琦 郑士明 闵旭红 《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 CSCD 2019年第10期1134-1138,共5页
目的:应用Varian公司的Portal Dosimetry系统和ScandiDos公司的Delta4三维半导体阵列对Varian 23EX加速器固定剂量率旋转调强(CDR-VMAT)计划进行验证并对比分析。方法:随机选取10例头颈部肿瘤患者、10例胸部肿瘤患者和10例腹部肿瘤患者... 目的:应用Varian公司的Portal Dosimetry系统和ScandiDos公司的Delta4三维半导体阵列对Varian 23EX加速器固定剂量率旋转调强(CDR-VMAT)计划进行验证并对比分析。方法:随机选取10例头颈部肿瘤患者、10例胸部肿瘤患者和10例腹部肿瘤患者,采用Ray Station计划系统在Varian 23EX加速器上设计CDR-VMAT。照射野根据肿瘤部位合理设计,射线能量为6MVX线,每个弧的剂量率和机架转速恒定并由计划系统优化给出。据此分别生成适用23EX自带EPID的Portal Dosimetry验证计划和适用Delta4的验证计划,按照3mmDTA、3%Dose标准分析其Gamma通过率,并进行配对t检验。结果:10例头颈部肿瘤CDR-VMAT计划Portal Dosimetry验证和Delta4验证的Gamma通过率分别为(97.9±1.1)%和(99.9±0.2)%,P<0.05。10例胸部肿瘤CDR-VMAT计划的Gamma通过率分别为(99.5±0.7)%和(99.7±0.4)%,P=0.09。10例腹部肿瘤CDR-VMAT计划的Gamma通过率分别为(99.5±0.3)%和(99.7±0.4)%,P=0.19。结论:CDR-VMAT技术作为Varian23EX加速器一种可选的放射治疗技术能够有效提高机器的计划执行效率,配合Varian Portal Dosimetry系统可以方便地对23EX加速器上的CDR-VMAT计划进行验证。通过与Delta4进行比较,对胸部和腹部肿瘤计划,其Gamma通过率均大于95%且无显著差异,对于头颈部肿瘤计划Gamma通过率有差异,但均满足大于95%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速器 固定剂量率 旋转调强 电子射野影像系统 剂量验证
下载PDF
基于Varian 23EX直线加速器固定剂量率旋转调强应用于直肠癌放疗的研究分析
15
作者 郑士明 李玉成 +3 位作者 史钟 毛仙芝 邵凯南 张磊 《中国现代医生》 2019年第32期97-100,F0003,共5页
目的通过对直肠癌患者分别设计固定剂量率旋转调强(FDR-IMAT)和可变剂量率容积弧形调强(RapidArc)计划进行剂量学分析,为采用旋转调强治疗直肠癌提供合适的治疗方式。方法选取2017年1~12月我院直肠癌患者10例。用Raystation计划系统分... 目的通过对直肠癌患者分别设计固定剂量率旋转调强(FDR-IMAT)和可变剂量率容积弧形调强(RapidArc)计划进行剂量学分析,为采用旋转调强治疗直肠癌提供合适的治疗方式。方法选取2017年1~12月我院直肠癌患者10例。用Raystation计划系统分别对每个患者设计FDR-IMAT和RapidArc计划,采用相同的优化目标参数。结果两种计划均能满足临床要求,危及器官膀胱V40,小肠的Dmax、V35、V40无统计学差异(P>0.05);RapidArc计划相比FDR-IMAT计划,跳数减少,治疗时间减少,有统计学差异(P<0.05);靶区适形度指数(CI)无统计学差异(P>0.05)。靶区均匀性指数(HI)RapidArc好于FDR-IMAT,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直肠癌放疗方面,RapidArc技术相比FDR-IMAT技术,受照射的危及器官没有差异,但治疗跳数变少,治疗时间大大缩减,对于一些没有RapidArc技术的加速器可以选择使用FDR-IMAT进行放射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射治疗 直肠癌 固定剂量率 容积旋转调强
下载PDF
左侧乳腺癌术后放疗无均整器模式剂量学优势分析 被引量:5
16
作者 罗红樱 周剑良 +3 位作者 单国平 邵凯南 杨一威 周霞 《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 CSCD 2021年第3期281-286,共6页
目的:比较左侧乳腺癌全切术后无均整器(FFF)与均整器(FF)模式下容积旋转调强放疗(VMAT)计划剂量学特点,分析无均整器模式下剂量学优势。方法:随机选取2019~2020年左侧乳腺癌全切术后的患者10例,分别用两种模式对同一患者的计划靶区(PTV... 目的:比较左侧乳腺癌全切术后无均整器(FFF)与均整器(FF)模式下容积旋转调强放疗(VMAT)计划剂量学特点,分析无均整器模式下剂量学优势。方法:随机选取2019~2020年左侧乳腺癌全切术后的患者10例,分别用两种模式对同一患者的计划靶区(PTV)给予相同的处方剂量50 Gy,在RayStation计划系统上设计FFF和FF的VMAT计划,在满足临床要求的情况下,比较两组剂量学特点、机器总跳数、出束总时间。结果:FFF模式靶区PTV的D98%低于FF模式(P=0.007),D95%、D2%、CI、HI两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FFF模式在患侧肺、全肺、心脏、脊髓以及冠状动脉前降支保护上明显优于FF模式(P<0.05),患侧肺平均剂量同比降低9.59%,心脏平均剂量降低12.20%;在健侧肺、臂丛以及正常组织的保护上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FFF模式的机器总跳数相对于FF模式增加1.30倍,出束总时间缩短至FF模式的87.15%。结论:在两组治疗计划均能满足临床治疗要求的前提下,FFF模式可显著减少患者危及器官以及正常组织的受照剂量,虽然机器总跳数增加,但患者的治疗时间反而下降。因此可知FFF模式优于FF模式的治疗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无均整器模式 容积旋转调强放疗 剂量学
下载PDF
200例肺部肿瘤SBRT的经验和疗效 被引量:10
17
作者 董百强 徐裕金 +10 位作者 孙晓江 郑晓 杜向慧 狄晓云 单国平 陈维军 李浦 李剑龙 邵凯南 许亚萍 陈明 《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627-630,共4页
目的 评价SBRT肺部肿瘤的安全性及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2012—2015年在浙江省肿瘤医院经SBRT的200例肺部肿瘤患者。早期原发性NSCLC 118例,肺孤立转移82例,80%等剂量线作为处方剂量覆盖95%PTV,100%等剂量线覆盖100%IGTV,4.0~18.0... 目的 评价SBRT肺部肿瘤的安全性及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2012—2015年在浙江省肿瘤医院经SBRT的200例肺部肿瘤患者。早期原发性NSCLC 118例,肺孤立转移82例,80%等剂量线作为处方剂量覆盖95%PTV,100%等剂量线覆盖100%IGTV,4.0~18.0 Gy/次,每天或隔天1次,BED为40.0~151.2 Gy (中位数100 Gy)。结果 所有患者均完成治疗,随访率96.0%。原发瘤组CR率14.8%(17/115),PR率65.2%(75/115)。转移瘤组组CR率25%(19/77),PR率38%(29/77)。2、3级急性RP发生率分别为4.7%、3.1%。中位随访时间14.9个月,1、2年原发和转移瘤组LC率分别为95.7%、84.3%和92%、73%,OS率分别为94.5%、92.0%和85%、62%。结论 SBRT对早期原发性NSCLC和肺孤立转移瘤的1、2年LC、OS率较高且发症低,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体部立体定向放射疗法 肺孤立转移瘤/体部立体定向放射疗法 治疗结果
原文传递
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立体定向放疗肺剂量预测研究 被引量:6
18
作者 白雪 王彬冰 +3 位作者 邵凯南 杨一威 单国平 陈明 《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06-110,共5页
目的研究基于机器学习算法的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立体定向放疗肺剂量预测方法和应用于计划质量控制的可行性。方法利用机器学习算法实现剂量预测。首先,建立专家计划库,提取计划库中的几何特征信息、照射野角度和剂量体积直方图(DVH)参数,... 目的研究基于机器学习算法的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立体定向放疗肺剂量预测方法和应用于计划质量控制的可行性。方法利用机器学习算法实现剂量预测。首先,建立专家计划库,提取计划库中的几何特征信息、照射野角度和剂量体积直方图(DVH)参数,在几何及照射野特征和DVH之间建立相关模型;其次,提取专家库外10例患者的几何和照射野特征信息,利用模型预测可实现的DVH值,并将其与实际计划结果比较。结果10例患者肺平均剂量和V20外部验证的均方根误差分别为91.95 cGy和3.12%。对肺受量高于预测剂量的2例计划进行修改,修改后肺剂量均有所降低。结论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制定立体定向放疗计划前,可根据相关数学模型提前预测肺DVH曲线作为计划评估标准,从而保证治疗计划的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立体定向放射疗法 机器学习 剂量体积直方图
原文传递
Ⅲ期大体积肺癌不同容积调强放疗技术的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张磊 单国平 +4 位作者 李浦 邵凯南 杨一威 郑士明 蒋璐 《中国基层医药》 CAS 2019年第14期1665-1669,共5页
目的评价全弧射野容积调强和部分多弧射野容积调强两种不同方式用于Ⅲ期大体积肺癌肿瘤靶区治疗的优劣性,比较肿瘤靶区及危及器官的剂量学差异,分析物理剂量对靶区局部控制和周边器官放疗副反应的影响,选取肺癌临床最优放疗技术.方法选... 目的评价全弧射野容积调强和部分多弧射野容积调强两种不同方式用于Ⅲ期大体积肺癌肿瘤靶区治疗的优劣性,比较肿瘤靶区及危及器官的剂量学差异,分析物理剂量对靶区局部控制和周边器官放疗副反应的影响,选取肺癌临床最优放疗技术.方法选取浙江省肿瘤医院2016年6月至2018年5月确诊且进行放疗的Ⅲ期大体积肺癌患者13例,肿瘤计划靶区(PTV)体积中位值是550.9 cm^3(402.2~834.8 cm^3).利用RayStation v 4.5计划系统的RayArc模块分别为每例患者设计两种容积调强计划:双全弧射野容积调强(F-VMAT),6个部分弧形射野容积调强(P-VMAT).肿瘤PTV处方剂量均为6 000 cGy/30 f.在靶区达到处方剂量要求下,利用剂量体积直方图(DVH)及Clincal goal工具比较靶区剂量的均匀性及适形性,肺、心、脊髓等危及器官的物理剂量.且记录其总机器跳数(MU).结果两种计划在满足靶区剂量的同时都可以较好地保护危及器官.F-VMAT计划在剂量均匀性指数(HI)和机器跳数方面优于P-VMAT计划(t=-3.904,P=0.002).但对于心脏的V30、V40、平均剂量(Dmean),P-VMAT计划占明显优势[V30(20.6±10.4)%比(16.4±8.9)%,t=3.822,P=0.02;V40(14.6±7.5)%比(11.88±7.1)%,t=3.096,P=0.009;Dmean(1 442.9±651.2)cGy比(1 263.5±605.6)cGy,t=3.986,P=0.02],而且P-VMAT计划可以显著降低肺的低剂量区域[V5(51.31±5.36)%比(43.44±5.28)%,t=6.908,P=0.00;V10(38.34±3.26)%比(34.05±3.74)%,t=4.632,P=0.001;Dmean(1 449±117.19)cGy比(1 375.38±148.98)cGy,t=4.93,P=0.00],两者对于肺的V20、V30及脊髓的Dmax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部分弧形射野容积调强用于Ⅲ期大体积肺癌肿瘤靶区治疗时,虽然比全弧射野容积调强需花费更多的治疗时间,但其给予肿瘤靶区充分的物理治疗剂量同时能更好的降低心脏和肺的部分受量,建议临床治疗可优先考虑规避重要器官的部分弧形射野容积调强计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放射疗法 放射疗法 调强适形 放射测量术 放射治疗剂量 辐射损伤 危及器官 对比研究
原文传递
基于EPID三维剂量重建在肿瘤患者中应用 被引量:8
20
作者 李玉成 程品晶 +4 位作者 蒋璐 王健 李剑龙 邵凯南 陈维军 《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984-988,共5页
目的 基于EPID利用Edose软件重建三维剂量分布,帮助放疗工作人员更好地了解治疗期间患者相关危及器官和靶区的剂量变化情况。方法 对头颈部肿瘤和胸部肿瘤患者治疗前行1 次/周总共6次CBCT扫描,将CBCT图像与计划CT图像进行刚性配准后传入... 目的 基于EPID利用Edose软件重建三维剂量分布,帮助放疗工作人员更好地了解治疗期间患者相关危及器官和靶区的剂量变化情况。方法 对头颈部肿瘤和胸部肿瘤患者治疗前行1 次/周总共6次CBCT扫描,将CBCT图像与计划CT图像进行刚性配准后传入到Edose剂量分析软件中,利用Edose软件根据摆位误差基于EPID对其进行三维剂量重建,最后分析不同危及器官剂量并比较γ通过率。结果 与原计划剂量相比,鼻咽癌患者脊髓Dmax分次间受量波动较大且高于患者原计划剂量,脑干Dmax分次间受量变化较小,左右腮腺V30所受剂量变化较大,单次增加幅度最高可达28.69%;胸部肿瘤患者脊髓Dmax差异较小,肺与心脏实际受量都高于计划剂量,尤其肺V5与原计划平均偏差达16.99%(P〈0.05)。通过对γ通过率分析可看出危及器官受量与原计划受量存在较大变化的节点为头颈部肿瘤第16次左右和胸部肿瘤第24次左右。结论 通过在单次治疗中利用Edose剂量验证系统基于EPID重建患者体内三维剂量的分布,可以了解相关靶区与危及器官的剂量变化,能够更好地保护危及器官以及提高靶区剂量的覆盖率,为下一步的剂量引导放射治疗和自适应放射治疗提供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射野影像装置 剂量重建 剂量验证 γ通过率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