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合并高血压的肝硬化食管胃静脉曲张出血患者临床特征和预后
1
作者 杨雅婷 徐旭涛 +4 位作者 温珍珍 方燕飞 邵布勒 王侃 高敏 《浙江医学》 CAS 2024年第4期369-372,383,共5页
目的 探讨合并高血压对肝硬化食管胃静脉曲张出血患者的临床特征和预后的影响。方法 收集1996年10月至2021年4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收治的115例肝硬化食管胃静脉曲张出血接受内镜治疗的患者,其中合并高血压17例(高血压组),血... 目的 探讨合并高血压对肝硬化食管胃静脉曲张出血患者的临床特征和预后的影响。方法 收集1996年10月至2021年4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收治的115例肝硬化食管胃静脉曲张出血接受内镜治疗的患者,其中合并高血压17例(高血压组),血压正常98例(正常血压组)。比较两组患者入院时的一般情况、生化指标以及住院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和预后。结果 高血压组患者年龄[(65.4±2.2)岁]显著高于正常血压组[(54.7±1.1)岁](P<0.01),肝硬化病因为自身免疫性肝病的患者比例(17.6%)显著高于正常血压组(3.1%)(P<0.05),血清白蛋白水平[(32.4±1.5)g/L]显著高于正常血压组[(30.1±0.6)g/L](均P<0.05);内镜下止血后再次出血的发生率(5.9%)显著低于正常血压组(7.1%)(P<0.01)。结论 合并高血压的肝硬化食管胃静脉曲张出血患者年龄较大,自身免疫性肝病患者占比较高,血清白蛋白水平较高,再次出血发生率较低,提示肝硬化患者合并高血压有助于减缓慢性肝病的进展,对肝功能具有保护作用,并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预后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高血压 食管胃静脉曲张出血 预后 临床特征
下载PDF
医学院研究生生源对培养质量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6
2
作者 王兆品 斯淑婷 +7 位作者 罗玉信 邵布勒 莫敏佳 辛星 王硕佳 陈泽鑫 徐凌霄 余运贤 《医学教育研究与实践》 2020年第1期45-51,共7页
目的构建医学研究生质量评价体系,分析生源因素对研究生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某985大学医学院已毕业的2008~2015级医学硕士和2008~2014级医学博士相关数据进行分析,采用加权秩和比法综合评价研究生质量并利用多元线性回归和多分类Logis... 目的构建医学研究生质量评价体系,分析生源因素对研究生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某985大学医学院已毕业的2008~2015级医学硕士和2008~2014级医学博士相关数据进行分析,采用加权秩和比法综合评价研究生质量并利用多元线性回归和多分类Logistic回归的方法分析生源因素对研究生质量的影响。结果本研究共纳入硕士研究生3514名,博士研究生1301名。其中女生(OR=3.39,95%CI:2.61~4.41)、预备党员(OR=2.28,95%CI:1.44~3.60)、中共党员(OR=4.19,95%CI:3.18~5.52)、推荐免试生(OR=2.47,95%CI:1.12~5.47)与硕士综合质量评价较优相关,而入学年龄在25~27岁组(OR=0.50,95%CI:0.32~0.79)以及专业型学位(OR=0.08,95%CI:0.05~0.13)与硕士综合质量评价较低相关;性别、政治面貌和学位类型对博士生综合质量评价的影响与硕士生相似,此外,已婚未育(OR=2.50,95%CI:2.13~2.93)、硕博连读(OR=3.30,95%CI:2.83~3.85)和直接攻博(OR=4.77,95%CI:4.22~5.40)也与博士综合质量评价较优相关,而入学年龄在28~30岁组(OR=0.36,95%CI:0.31~0.41)和大于等于31岁组(OR=0.29,95%CI:0.25~0.33)、毕业于211院校(OR=0.39,95%CI:0.34~0.46)和普通院校(OR=0.73,95%CI:0.63~0.85)以及专业大类为基础(OR=0.32,95%CI:0.26~0.38)和公卫(OR=0.68,95%CI:0.64~0.71)与博士生综合评价质量较低相关。在按不同的考试方式、学位类型、以及专业大类的分层分析中结果有所不同。结论生源因素对医院硕士和博士研究生的综合质量均具有重要影响。因此,在研究生招生过程中应将生源因素纳入考量范围,优化生源结构,提高生源质量,促进医学研究生教育以及医疗水平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学 研究生质量 生源 加权秩和比法
下载PDF
褪黑素通过抑制p38通路减少腹腔巨噬细胞NO和ROS的产生
3
作者 邵布勒 张雨雪 +3 位作者 王恺婧 应斐 孙学成 吴建胜 《医学研究杂志》 2015年第5期63-67,共5页
目的探究褪黑素对脂多糖刺激后大鼠腹腔巨噬细胞产生的NO、ROS、p38及磷酸化p38的影响及其相关机制。方法使用CCK8试验检测褪黑素对大鼠腹腔巨噬细胞的药物毒性;使用酶标仪检测NO的表达;使用荧光显微镜检测ROS的表达;RT-PCR法检测mRNA... 目的探究褪黑素对脂多糖刺激后大鼠腹腔巨噬细胞产生的NO、ROS、p38及磷酸化p38的影响及其相关机制。方法使用CCK8试验检测褪黑素对大鼠腹腔巨噬细胞的药物毒性;使用酶标仪检测NO的表达;使用荧光显微镜检测ROS的表达;RT-PCR法检测mRNA水平总p38的表达量;Western blot法检测p38 MAPK通路中p38以及磷酸化p38的表达量。结果褪黑素对大鼠腹腔巨噬细胞无药物毒性。褪黑素及p38抑制剂(SB203580)均有效抑制了脂多糖刺激后大鼠腹腔巨噬细胞NO、ROS、以及磷酸化p38的表达,同时总p38的表达量并没有改变。结论褪黑素通过抑制p38 MAPK(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信号通路的激活进而减少脂多糖刺激后大鼠腹腔巨噬细胞的NO(P=0.000)和ROS(P=0.000)的产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褪黑素 巨噬细胞 一氧化氮 活性氧簇 P38
下载PDF
神经浸润与胃癌预后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周乐盈 金尹 +3 位作者 林晓晓 邵布勒 张雨雪 吴建胜 《医学研究杂志》 2014年第11期111-115,共5页
目的 探讨分析影响胃癌患者术后预后的相关因素,并探究神经侵犯(perineural invasion,PNI)在胃癌患者术后的预后价值.为提高胃癌治愈率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于2010年1月~ 2011年12月期间在笔者医院行外科手术治疗的413例胃癌患者临床... 目的 探讨分析影响胃癌患者术后预后的相关因素,并探究神经侵犯(perineural invasion,PNI)在胃癌患者术后的预后价值.为提高胃癌治愈率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于2010年1月~ 2011年12月期间在笔者医院行外科手术治疗的413例胃癌患者临床资料并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胃癌预后相关指标、神经浸润与其他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及对预后的意义.结果 413例患者中有123例(29.78%)神经浸润,神经浸润与肿瘤位置、肿瘤大小、肿瘤宏观类型、T分期、淋巴转移率、脉管癌栓形成、转移情况及TNM之间有统计学差异,COX回归多因素分析中得出性别、T分期、淋巴转移率、转移情况、手术方式、术后化疗情况、CEA及CA199水平是影响胃癌术后预后的独立因素(P<0.05).结论 影响胃癌术后预后相关因素有许多,如淋巴转移率、TNM分期等,神经浸润与肿瘤的进展密切相关,对胃癌患者预后评估有着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神经侵犯 多因素分析 预后
下载PDF
褪黑素对LPS诱导的肺动脉平滑肌细胞P38MAPK和NF-κB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张雨雪 虞晓明 +4 位作者 邵布勒 鲁亭 陈蒙君 孙学成 吴建胜 《医学研究杂志》 2015年第4期71-74,共4页
目的观察褪黑素对LPS诱导的大鼠肺动脉平滑肌细胞(PASMCs)炎症的保护作用及作用机制。方法体外培养SD雄性大鼠PASMCs,随机分为5组:空白对照组(N组)、脂多糖(LPS)组、脂多糖+褪黑素(LPS+MLT)组(0.5mmol/L、1.0mmol/L)、LPS+P38MAPK抑制剂... 目的观察褪黑素对LPS诱导的大鼠肺动脉平滑肌细胞(PASMCs)炎症的保护作用及作用机制。方法体外培养SD雄性大鼠PASMCs,随机分为5组:空白对照组(N组)、脂多糖(LPS)组、脂多糖+褪黑素(LPS+MLT)组(0.5mmol/L、1.0mmol/L)、LPS+P38MAPK抑制剂(SB203580)(LPS+SB)组(5μmol/L)。CCK-8试验检测褪黑素对PASMCs的药物毒性;半定量RT-PCR分别检测mRNA水平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itogen activated protein kinase,MAPK)通路中P38MAPK和核因子κB(nuclearactor-κB,NF-κB)的表达量;Western blot法检测P38MAPK和NF-κB以及磷酸化P38MAPK和NF-κB的表达量。结果在实验设计的浓度内,褪黑素对PASMCs无药物毒性不良反应(P>0.05)。与LPS组相比,LPS+MLT和LPS+SB抑制MAPK信号通路中的磷酸化P38MAPK和磷酸化NF-κB的表达(P<0.01),且随褪黑素的剂量的增加而降低(P<0.01)。结论褪黑素抑制MAPK信号通路中P38MAPK和NF-κB的激活,减轻LPS诱导的PASMCs炎性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褪黑素 肺动脉 平滑肌细胞 P38MAPK NF-ΚB
下载PDF
基于健康体检人群建立的颈动脉硬化及颈动脉斑块预测模型
6
作者 范为群 邵布勒 +1 位作者 罗文良 余运贤 《浙江医学》 CAS 2020年第12期1294-1298,1309,共6页
目的在健康体检人群中建立颈动脉硬化及颈动脉斑块的预测模型,有效识别颈动脉斑块与硬化高危人群。方法回顾性分析杭州市五云山医院2016年3月至2018年12月的健康体检数据,选取其中行颈动脉多普勒超声检查的8308例体检者,将其按照是否有... 目的在健康体检人群中建立颈动脉硬化及颈动脉斑块的预测模型,有效识别颈动脉斑块与硬化高危人群。方法回顾性分析杭州市五云山医院2016年3月至2018年12月的健康体检数据,选取其中行颈动脉多普勒超声检查的8308例体检者,将其按照是否有颈动脉斑块,分为无颈动脉斑块组5899例及有颈动脉斑块组2409例。获取两组对象的性别、年龄、血脂、肝功能等实验室检查指标及既往疾病信息。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抽取70%的样本作为建模组,以颈动脉硬化或颈动脉斑块为结局,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一般资料为自变量,采用logistic逐步回归法建立预测模型;剩余的30%样本作为验证组,绘制ROC曲线评价预测模型的诊断效能,以ROC曲线下面积(AUC)、约登指数、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校准度评价模型预测效能。结果颈动脉斑块建模组AUC为0.8877,验证组AUC为0.8854;颈动脉硬化预测模型建模组AUC为0.9088,验证组AUC为0.8973。颈动脉斑块与颈动脉硬化预测模型建模组约登指数最大值分别为0.61、0.65,对应高危切点值分别为0.28、0.27,以建模组获得的高危切点值作为诊断切点值带入验证组,颈动脉斑块与颈动脉硬化模型对应的灵敏度与特异度分别为(0.79、0.81)、(0.83、0.80),准确率分别为80.2%、80.7%。模型校准曲线提示预测模型具有较高的校准度。结论本研究在一般健康体检人群中,通过常见的实验室检查指标结合临床资料与人口学信息建立了有效的颈动脉硬化与颈动脉斑块预测模型,对于临床快速识别颈动脉斑块与硬化高危人群具有一定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斑块 颈动脉硬化 血脂 胆红素 预测模型
下载PDF
直接胆红素和血脂对颈动脉粥样硬化及颈动脉斑块发生风险的交互作用 被引量:5
7
作者 范为群 罗文良 +1 位作者 邵布勒 余运贤 《预防医学》 2020年第6期563-568,共6页
目的分析直接胆红素和血脂对颈动脉粥样硬化及颈动脉斑块发生风险的交互作用。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8年12月在杭州市五云山疗养院健康体检者为研究对象,收集人口学资料、生化检测和颈动脉超声检查资料,采用多因素多分类Logistic回归模... 目的分析直接胆红素和血脂对颈动脉粥样硬化及颈动脉斑块发生风险的交互作用。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8年12月在杭州市五云山疗养院健康体检者为研究对象,收集人口学资料、生化检测和颈动脉超声检查资料,采用多因素多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直接胆红素、血脂以及直接胆红素和血脂交互作用对颈动脉粥样硬化和颈动脉斑块发生的影响。结果共纳入分析8308人,其中颈动脉粥样硬化616例,占7.41%;颈动脉斑块2409例,占29.00%。多因素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直接胆红素升高是颈动脉粥样硬化(OR=0.701,95%CI:0.537~0.916)和颈动脉斑块(OR=0.647,95%CI:0.527~0.795)的保护因素;TC升高(OR=1.335,95%CI:1.106~1.611)和LDL-C升高(OR=1.338,95%CI:1.098~1.629)和HDL-C降低(OR=1.431,95%CI:1.148~1.783)是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TC升高(OR=1.325,95%CI:1.151~1.525)和LDL-C升高(OR=1.311,95%CI:1.130~1.520)是颈动脉斑块的危险因素。直接胆红素和TC、直接胆红素和LDL-C均对颈动脉斑块发生风险存在交互作用(P<0.05);与直接胆红素升高且TC正常组比较,直接胆红素正常且TC升高组颈动脉斑块发生风险增加(OR=1.831,95%CI:1.438~2.333);与直接胆红素升高且LDL-C正常组比较,直接胆红素正常且LDL-C升高组颈动脉斑块发生风险增加(OR=1.814,95%CI:1.427~2.306)。结论TC、LDL-C与直接胆红素对颈动脉斑块发生风险存在交互作用,对于直接胆红素水平正常而TC或LDL-C升高患者更应加强血脂控制以预防颈动脉斑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粥样硬化 颈动脉斑块 直接胆红素 血脂 交互作用
原文传递
2000—2014年浙江省舟山市孕妇孕期增重变化趋势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8
8
作者 盈盈 莫敏佳 +8 位作者 关瑜 吴金华 李敏超 姜舒莹 夏木斯叶.木依都力 邵布勒 王硕佳 陈文艳 余运贤 《疾病监测》 CAS 2017年第12期976-981,共6页
目的描述2000—2014年浙江省舟山市孕妇孕期增重变化趋势,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病例回顾分析方法,根据国际医学研究院(IOM)标准将孕妇分为孕期正常增重组、过多组和不足组3组,采用χ~2趋势检验分析各组增重不足率或增重过多率随... 目的描述2000—2014年浙江省舟山市孕妇孕期增重变化趋势,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病例回顾分析方法,根据国际医学研究院(IOM)标准将孕妇分为孕期正常增重组、过多组和不足组3组,采用χ~2趋势检验分析各组增重不足率或增重过多率随年份变化的趋势,并利用多元线性回归和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 2000—2014年,舟山市孕妇孕期平均增重16.04 kg,各年间孕妇的平均增重无太大差别,有3 886人(13.90%)增重不足,12 433人(44.40%)增重过多。多元回归分析显示,孕前期超重/肥胖(OR=14.49,95%CI:11.07~18.98)的孕妇更易导致孕期增重过多,而受孕季节为秋季(OR=2.72,95%CI:2.43~3.05)、冬季(OR=2.47,95%CI:2.21~2.77)则会导致孕期增重不足的发生。此外,孕妇年龄、文化程度、孕妇职业、分娩孕周也会影响孕期增重。结论舟山市孕妇孕期增重趋势表现为2007年前逐渐升高,2007年后缓慢降低。孕前体质量指数、文化程度以及受孕季节是影响孕期增重的主要因素。应加强妊娠期保健的宣传教育,指导孕妇在孕前和孕期均应合理膳食,加强锻炼,控制体重,促进母婴健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孕期增重 孕妇 影响因素
原文传递
孕早期午睡和夜间睡眠质量对焦虑抑郁的关联研究 被引量:6
9
作者 黄满仙 沈郁 +8 位作者 夏木斯叶·木依都力 莫敏佳 邵布勒 斯淑婷 辛星 王硕佳 吴金华 姜雯 余运贤 《中国妇幼保健》 CAS 2020年第10期1781-1785,共5页
目的探讨孕早期午睡和夜间睡眠对孕早期焦虑抑郁状态的影响,为孕期焦虑抑郁的预防提供参考。方法研究对象来源于舟山孕妇队列(ZPWC),孕妇焦虑抑郁状况于孕早期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评估,采用多因素logistic模型和... 目的探讨孕早期午睡和夜间睡眠对孕早期焦虑抑郁状态的影响,为孕期焦虑抑郁的预防提供参考。方法研究对象来源于舟山孕妇队列(ZPWC),孕妇焦虑抑郁状况于孕早期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评估,采用多因素logistic模型和叉生分析探讨孕期午睡、夜间睡眠时长、睡眠质量与焦虑抑郁状态的关系。结果孕早期具有抑郁或焦虑状态的孕妇约占45.22%。调整混杂因素后,夜间睡眠质量差与焦虑和抑郁状态的发生相关;相同睡眠时长下,午睡是抑郁的保护因素[OR(95%CI)=0.57(0.38~0.85),P=0.007];睡眠质量差时午睡是抑郁的保护因素[OR(95%CI)=0.53(0.31~0.88),P=0.017]。结论孕早期焦虑抑郁状态在孕妇中较为普遍,睡眠质量是影响其焦虑抑郁状态的主要因素,而午睡可以与抑郁的发生风险降低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孕妇 焦虑 抑郁 睡眠 午睡
原文传递
2007-2018年浙江省义乌市新生儿出生体重变化趋势比较分析 被引量:5
10
作者 金洪星 夏木斯叶·木依都力 +6 位作者 刘小媚 应杏芳 沈郁 王硕佳 莫敏佳 邵布勒 余运贤 《疾病监测》 CAS 2019年第7期657-661,共5页
目的分析2007-2018年浙江省义乌市新生儿出生体重变化趋势,并与不同标准进行比较,制订和更新适合目标人群的新生儿出生体重曲线。方法利用义乌市妇幼保健信息平台的数据,提取2007年1月至2018年6月记录的新生儿出生体重,分析出生体重变... 目的分析2007-2018年浙江省义乌市新生儿出生体重变化趋势,并与不同标准进行比较,制订和更新适合目标人群的新生儿出生体重曲线。方法利用义乌市妇幼保健信息平台的数据,提取2007年1月至2018年6月记录的新生儿出生体重,分析出生体重变化趋势以及低出生体重儿和巨大儿发生率变化情况。采用LMS方法计算出胎龄别出生体重百分位数参考值,运用GAMLSS模型绘制出生体重曲线;将本研究的胎龄别出生体重百分位数参考值与国内外研究进行对比。结果本研究共纳入了68 358名新生儿,其中男、女婴的平均出生体重分别为3 373 g和3 257 g。男、女婴早产的比例分别为6.01%和5.04%,男婴早产比例显著高于女婴。低出生体重儿和巨大儿分别占3.84%和7.43%。出生胎龄33~41周的男婴出生体重均显著大于女婴出生体重。随着出生胎龄的增长,出生体重也相应增加。男婴出生胎龄为37~41周的胎龄别出生体重均大于2015年全国标准;33~41周的胎龄别出生体重均大于INTERGROWTH-21st的百分位数参考值。女婴出生胎龄为38~41周的胎龄别出生体重均大于2015年全国标准;33、35~41周的胎龄别出生体重均大于INTERGROWTH-21st的百分位数参考值。结论 2007-2018年义乌市男婴出生体重呈逐年下降趋势,女婴出生体重随年份变化趋势不显著。本次研究提出了义乌市新生儿胎龄别出生体重参考值,分性别绘制了出生体重曲线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生体重 胎龄 巨大儿 低出生体重儿 LMS方法
原文传递
浙江省舟山群岛地区妊娠期糖尿病流行情况及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6
11
作者 蒲柳艳 吴金华 +8 位作者 姜雯 黄满仙 陈黎 邵布勒 王硕佳 陈文艳 汪君芬 莫敏佳 余运贤 《疾病监测》 CAS 2019年第6期571-575,共5页
目的描述浙江省舟山地区孕妇妊娠期糖尿病(GDM)的流行情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研究,对2014年1月至2018年6月舟山市妇幼保健院GDM筛查情况进行分析,并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GDM及其亚型的影响因素。结果采用口服葡... 目的描述浙江省舟山地区孕妇妊娠期糖尿病(GDM)的流行情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研究,对2014年1月至2018年6月舟山市妇幼保健院GDM筛查情况进行分析,并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GDM及其亚型的影响因素。结果采用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筛查的10802名孕妇中,GDM患病率为13.78%;其中,亚型A(单纯空腹型)占21.49%,亚型B(单纯餐后型)占66.15%,亚型C(空腹与餐后型)占12.36%。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较大、孕早期体质指数(BMI)高、孕早期血糖高、孕早期心率快、孕早期白蛋白高、OGTT筛查时间为冬春季和初产妇等因素增加GDM的发生风险,而文化程度与GDM无关。不同亚型GDM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孕早期BMI高、孕早期血糖高、OGTT筛查时间为冬春季等因素增加GDM亚型A发生的风险;年龄较大、孕早期血糖高、孕早期心率快、孕早期白蛋白高、OGTT筛查时间为冬春季和高文化程度等因素增加GDM亚型B的发生风险,而经产妇则降低GDM亚型B的发生风险。年龄较大、孕早期BMI高、孕早期血糖高、孕早期心率快、OGTT筛查时间为冬春季等因素增加GDM亚型C的发生风险,而文化程度高和经产妇则降低GDM亚型C的发生风险。结论舟山地区GDM的发病率较高,年龄较大、孕早期BMI高、孕早期血糖高、孕早期心率快、孕早期白蛋白高、OGTT筛查时间为冬春季等因素与GDM的发病有关。因此,应加强健康宣教,避免高龄妊娠。同时,重视围产期保健和GDM筛查,控制孕前BMI,促进母婴健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期糖尿病 患病率 影响因素
原文传递
舟山市2002-2015年出生体重变化与不良出生结局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9
12
作者 丁海燕 夏木斯叶.木依都力 +5 位作者 李敏超 姜舒莹 莫敏佳 邵布勒 王硕佳 余运贤 《中华疾病控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380-385,共6页
目的描述舟山市2002-2015年新生儿出生体重变化,分析不良出生结局的发生率及影响因素。方法利用舟山市电子医疗数据库,收集孕产妇及新生儿的相关信息,描述新生儿出生体重和不良出生结局发生率的变化趋势,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其影... 目的描述舟山市2002-2015年新生儿出生体重变化,分析不良出生结局的发生率及影响因素。方法利用舟山市电子医疗数据库,收集孕产妇及新生儿的相关信息,描述新生儿出生体重和不良出生结局发生率的变化趋势,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 37 141例新生儿的平均出生体重为(3 388±462)g,低出生体重儿、巨大儿、早产的发生率分别为2.34%,9.42%和3.61%;高危妊娠(OR=1.80,95%CI:1.42~2.28)是低出生体重儿的危险因素;出生季节为夏季、秋季、母亲年龄<25岁、孕前消瘦等是巨大儿的保护因素。母亲孕前超重和肥胖是巨大儿的危险因素;母亲年龄<25岁是早产发生的保护因素。母亲年龄>30岁(OR=1.38,95%CI:1.19~1.60)、冬季出生(OR=1.24,95%CI:1.06~1.45)、母亲孕前超重和肥胖、高危妊娠(OR=1.95,95%CI:1.66~2.29)等是早产的危险因素。结论舟山市2002-2015年新生儿出生体重呈下降趋势,低出生体重儿和早产儿发生率呈上升趋势。新生儿性别、出生季节,母亲年龄、孕前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高危妊娠等因素影响低出生体重儿、巨大儿或早产儿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生体重 巨大儿 早产 因素分析 统计学
原文传递
2002-2015年舟山市母乳喂养情况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20
13
作者 吴金华 邵布勒 +8 位作者 黄满仙 顾雷君 李敏超 姜舒莹 莫敏佳 夏木斯叶.木依都力 王硕佳 姜雯 余运贤 《中华疾病控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485-489,525,共6页
目的描述2002-2015年浙江省舟山市母乳喂养情况,探索可能的影响因素。方法提取2002-2015年舟山市妇幼保健院电子医疗记录,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各因素对母乳喂养的影响。结果以2011年为节点,舟山市产妇的母乳喂养率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 目的描述2002-2015年浙江省舟山市母乳喂养情况,探索可能的影响因素。方法提取2002-2015年舟山市妇幼保健院电子医疗记录,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各因素对母乳喂养的影响。结果以2011年为节点,舟山市产妇的母乳喂养率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调整相关变量后,市区的产妇第1、3、9个月的母乳喂养率更高。较高学历的产妇第1、3个月母乳喂养率较高,但第9个月则相对较低。职业类型为脑力型的产妇第6、9、12个月母乳喂养率较高。巨大儿在第6、9个月母乳喂养率较高。剖宫产、早产、低体重儿、初产妇、产妇年龄大于30岁或小于25岁均为母乳喂养的危险因素。冬春季出生的婴儿其母乳喂养率在第1、3、6个月均较低。结论来自市区、职业类型为脑力型的产妇、巨大儿为母乳喂养的保护因素。较高的学历在第1、3个月为母乳喂养的保护因素,但在第9个月为危险因素。剖宫,产、早产、低体重出生儿、初产妇、产妇年龄大于30岁或小于25岁、冬春季出生的婴儿均为母乳喂养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母乳喂养 危险因素 早产 剖宫产后阴道分娩
原文传递
浙江省舟山市40819名孕妇妊娠期血压变化趋势及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蒲柳艳 吴金华 +8 位作者 黄满仙 盈盈 李敏超 莫敏佳 姜舒莹 夏木斯叶.木依都力 邵布勒 王硕佳 余运贤 《疾病监测》 CAS 2018年第9期770-774,共5页
目的描述浙江省舟山市40 819名孕妇妊娠期血压的变化趋势,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对2001年1月至2016年12月期间在浙江省舟山市妇幼保健院进行围产保健并住院分娩的40 819名孕妇的血压变化趋势进行描述,并采用多因素广义... 目的描述浙江省舟山市40 819名孕妇妊娠期血压的变化趋势,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对2001年1月至2016年12月期间在浙江省舟山市妇幼保健院进行围产保健并住院分娩的40 819名孕妇的血压变化趋势进行描述,并采用多因素广义估计方程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随着孕周增加,孕妇的平均收缩压(SBP)和平均舒张压(DBP)均呈上升趋势;孕妇的年龄越大,孕前体质量指数(BMI)越大,孕期血压水平越高。此外,孕妇文化程度越高,孕期DBP也会越高,但对SBP的影响不显著。孕妇分娩史和胎儿性别对血压无显著性影响。多因素广义估计方程分析结果显示,孕前BMI、孕妇年龄、孕龄、文化程度与孕期SBP、DBP有关,而孕妇产次、胎儿性别等与孕期SBP、DBP关系不明显。结论孕妇年龄、孕前BMI、孕龄、文化程度是影响孕期血压升高的主要因素。孕期血压的监测管理应贯穿整个孕期,在体重管理过程中应特别关注孕前超重或肥胖以及高龄孕妇的血压管理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期 血压 影响因素
原文传递
舟山海岛地区孕妇妊娠期血红蛋白含量与血压的关系 被引量:2
15
作者 盈盈 吴金华 +7 位作者 姜雯 蒲柳艳 黄满仙 邵布勒 莫敏佳 王硕佳 沈郁 余运贤 《中华疾病控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650-655,共6页
目的探讨舟山地区孕妇妊娠期血红蛋白含量与血压的关系,为妊娠期高血压的病因学研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研究,对2017年1月~2018年6月期间在浙江省舟山市妇幼保健院进行围产保健的1 383名孕妇孕早、中、晚期的血红蛋白含量... 目的探讨舟山地区孕妇妊娠期血红蛋白含量与血压的关系,为妊娠期高血压的病因学研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研究,对2017年1月~2018年6月期间在浙江省舟山市妇幼保健院进行围产保健的1 383名孕妇孕早、中、晚期的血红蛋白含量与血压进行监测,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不同孕期血红蛋白含量与血压之间的关系.结果孕早、中、晚期贫血发生率分别为7.74%、25.45%和15.76%;多元线性回归显示,孕期血红蛋白水平对孕早、中、晚期收缩压均有影响,并且呈现出越早期血红蛋白水平对各期的收缩压影响明显.早期的血红蛋白水平的影响最大(β=0.10,P<0.001),中期无统计学关联,晚期的影响其次(β=0.04,P=0.027).血红蛋白水平与舒张压水平的变化趋势类似于其与收缩压之间的关系.结论妊娠期血红蛋白水平对孕早、中、晚期血压均有明显的影响,定期测量孕期血红蛋白水平,可以更好地改善孕产妇健康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 血红蛋白 血压
原文传递
浙江省某市2002-2015年婴幼儿营养状况分析 被引量:6
16
作者 蒲柳艳 陈黎 +8 位作者 王硕佳 姜雯 黄满仙 李敏超 姜舒莹 莫敏佳 夏木斯叶.木依都力 邵布勒 余运贤 《中华疾病控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621-625,共5页
目的了解浙江省某市2002-2015年婴幼儿营养状况,分析有关影响因素。方法利用该市电子医疗记录数据库,提取孕妇首次随访数据与婴幼儿体格检查数据。采用Z值评分对婴幼儿营养状况进行评价,应用Logistic回归探讨婴幼儿生长不良的影响因素... 目的了解浙江省某市2002-2015年婴幼儿营养状况,分析有关影响因素。方法利用该市电子医疗记录数据库,提取孕妇首次随访数据与婴幼儿体格检查数据。采用Z值评分对婴幼儿营养状况进行评价,应用Logistic回归探讨婴幼儿生长不良的影响因素。结果在48 827名体检的婴幼儿中,低体重、生长迟缓、消瘦、超重、肥胖率分别为1.43%、1.31%、1.90%、2.62%、0.34%。不同性别间肥胖发生率的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x^2=5.164,P=0.023)。婴幼儿超重、肥胖检出率呈逐年下降趋势,低体重率呈上升趋势。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母亲高文化程度是婴幼儿低体重、生长迟缓、消瘦的保护因素;孕前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较高是婴幼儿超重(OR=1.063,95%CI:1.057~1.069,P<0.001)、肥胖(OR=1.074,95%CI:1.060~1.088,P<0.001)的危险因素;高危妊娠是婴幼儿低体重(OR=2.214,95%CI:1.928~2.542,P<0.001)、生长迟缓(OR=2.543,95%CI:2.193~2.949,P<0.001)、消瘦(OR=1.211,95%CI:1.062~1.380,P=0.004)的危险因素。结论该地区婴幼儿生长发育情况总体良好,但仍面临营养不良与营养过剩的双重问题。母亲孕前BMI、文化程度及是否高危妊娠是儿童生长不良的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长发育 Z评分 婴幼儿
原文传递
产前抑郁对新生儿出生体质量和分娩孕周的影响 被引量:4
17
作者 黄满仙 姜雯 +9 位作者 蒲柳艳 罗文良 斯淑婷 辛星 莫敏佳 沈郁 邵布勒 丁海燕 吴金华 余运贤 《中国妇幼保健》 CAS 2020年第9期1585-1591,共7页
目的探讨产前抑郁与胎儿出生体质量和分娩孕周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1年8月-2018年5月在舟山市妇幼保健院产检的1 616例孕妇为研究对象,采用自编问卷采集研究对象一般社会人口学信息、器质性疾病、精神疾病、创伤史及分娩史,采用抑郁自... 目的探讨产前抑郁与胎儿出生体质量和分娩孕周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1年8月-2018年5月在舟山市妇幼保健院产检的1 616例孕妇为研究对象,采用自编问卷采集研究对象一般社会人口学信息、器质性疾病、精神疾病、创伤史及分娩史,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价抑郁状态,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评价焦虑状态,并从舟山市妇幼保健院电子医疗系统中提取分娩的相关信息,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产前抑郁与胎儿出生体质量和分娩孕周的相关性。结果孕期无抑郁组脑力劳动者、高孕次人数、出现早孕反应及孕期存在焦虑的比例均少于孕期有抑郁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 001);无抑郁组平均文化水平高于有抑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0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产前抑郁与孕妇分娩孕周无关;孕早期中重度抑郁能降低胎儿出生体质量(β=-69. 76,P=0. 039 1),各怀孕阶段中至少1期(β=-59. 05,P=0. 005 1)、至少2期(β=-61. 49,P=0. 027 1)出现抑郁均能降低胎儿出生体质量,至少1期出现中重度抑郁(β=-88. 03,P=0. 004 5)对降低胎儿出生体质量的效应更为显著。结论产前抑郁与胎儿出生体质量呈负相关关系,但与出生孕周无关,因此要加强孕妇的心理健康管理,维护母婴健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前抑郁 出生体质量 分娩孕周 出生结局
原文传递
舟山海岛地区孕妇妊娠期血红蛋白含量与血压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盈盈 吴金华 +7 位作者 姜雯 蒲柳艳 黄满仙 邵布勒 莫敏佳 王硕佳 沈郁 余运贤 《中国妇幼保健》 CAS 2019年第11期2438-2443,共6页
目的探讨舟山群岛地区孕妇妊娠期血红蛋白含量与血压的关系,为妊娠期高血压疾病(PIH)的病因学研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研究,对2017年1月-2018年6月期间在该院进行围产保健的1 383名孕妇孕早、中、晚期的血红蛋白含量与血... 目的探讨舟山群岛地区孕妇妊娠期血红蛋白含量与血压的关系,为妊娠期高血压疾病(PIH)的病因学研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研究,对2017年1月-2018年6月期间在该院进行围产保健的1 383名孕妇孕早、中、晚期的血红蛋白含量与血压进行监测,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不同孕期血红蛋白含量、贫血与血压之间的关系。结果孕早、中、晚期平均血红蛋白分别为(121.39±9.06)g/L、(113.89±8.09)g/L和(115.18±9.01)/L,相应的贫血发生率分别为10.77%、25.45%和21.40%,平均收缩压分别为(104.20±8.04)mm Hg、(106.39±7.37)mm Hg和(108.04±9.05)mm Hg;平均舒张压分别为(70.80±7.65)mm Hg、(73.88±7.52)mm Hg和(73.80±7.57)mm Hg。多元线性回归显示,孕期血红蛋白水平与孕期收缩压呈正相关,且孕早期的贫血或血红蛋白水平对各期的收缩压影响最大。对于孕晚期收缩压,孕早期血红蛋白水平的影响最大(β=0.10,P<0.001),而中、晚期血红蛋白水平的影响不明显;相应地,孕早期贫血对孕晚期收缩压的影响最大(β=-3.17,P<0.001),孕晚期贫血的影响相对较弱(β=-1.66,P=0.027),而与孕中期是否贫血无关。贫血或血红蛋白水平与舒张压水平的变化趋势类似于其与收缩压之间的关系,但舒张压基本只与同时期的血红蛋白水平或是否贫血有关,如孕晚期的舒张压只与孕晚期的血红蛋白水平有关(β=0.09,P=0.001),而与早期和中期的水平无关。结论妊娠期血红蛋白水平与孕早、中、晚期收缩压和舒张压均存在正相关,孕早期的血红蛋白水平对孕期收缩压的影响最大,而舒张压则与同时期的血红蛋白水平有关。通过定期测量孕期血红蛋白水平,可以指导临床医生更好地进行围产期保健,改善母婴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 血红蛋白 贫血 血压
原文传递
2002-2018年浙江省舟山市剖宫产变化趋势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黄满仙 王硕佳 +6 位作者 夏木斯叶·木依都力 莫敏佳 邵布勒 沈郁 斯淑婷 辛星 余运贤 《疾病监测》 CAS 2019年第7期662-666,共5页
目的了解2002-2018年浙江省舟山市剖宫产率变化趋势,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利用该市电子医疗记录数据库,提取孕妇首次随访数据与分娩信息,采用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剖宫产的影响因素。结果研究共纳入舟山市2002-2018年共43... 目的了解2002-2018年浙江省舟山市剖宫产率变化趋势,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利用该市电子医疗记录数据库,提取孕妇首次随访数据与分娩信息,采用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剖宫产的影响因素。结果研究共纳入舟山市2002-2018年共43 034名孕妇,该市剖宫产率总体为50.61%,从2013年开始呈现下降趋势,至2016年下降至40%左右。孕妇年龄较高(OR=1.115,95%CI:1.106~1.123)、孕前体质指数(BMI)较高(OR=1.080,95%CI:1.070~1.090)、孕次为2次及以上(OR=1.199,95%CI:1.145~1.256)、高危妊娠(OR=1.407,95%CI:1.317~1.504)、胎儿出生体质量较大(OR=1.730,95%CI:1.641~1.824)、非头位分娩(OR=7.620,95%CI:7.037~8.251)更容易发生剖宫产。根据年份分层,在2014年前文化程度较高是孕妇剖宫产的影响因素。结论舟山市孕妇总剖宫产率较高,孕妇年龄、孕前BMI、孕次、是否高危妊娠、胎儿出生体质量以及分娩胎位是剖宫产的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剖宫产 高危妊娠 影响因素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