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医养康护背景下缓解老年精神障碍患者症状的策略探究 被引量:1
1
作者 罗祎晟 陈少平 +5 位作者 傅丽 夏志春 肖爱祥 叶君荣 陶红 邵成智 《卫生职业教育》 2024年第1期150-153,共4页
老年精神障碍患者自杀和暴力问题日益受到关注,而护理人员又缺乏相关护理技能,因此要培养这方面的高技能人才。采用文献调研和问卷调查法,提炼出有效缓解老年精神障碍患者症状的四大类技术,针对护理人员现状,提出医养康护背景下缓解老... 老年精神障碍患者自杀和暴力问题日益受到关注,而护理人员又缺乏相关护理技能,因此要培养这方面的高技能人才。采用文献调研和问卷调查法,提炼出有效缓解老年精神障碍患者症状的四大类技术,针对护理人员现状,提出医养康护背景下缓解老年精神障碍患者症状的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养康护 老年精神障碍 患者 人文关怀
下载PDF
师生民主平等关系的辩驳与审思 被引量:1
2
作者 邵成智 《当代教育科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2-18,共7页
师生民主平等关系的辩驳历经从命题的提出到质疑声音的涌现,再到辩护言论的回应,最后形成诸多调和的观点。但将“民主”与“平等”并称师生关系,终究是一种存在论上的谬误。诸论者在理论上区别看待不同层面的师生平等的价值,且接受师生... 师生民主平等关系的辩驳历经从命题的提出到质疑声音的涌现,再到辩护言论的回应,最后形成诸多调和的观点。但将“民主”与“平等”并称师生关系,终究是一种存在论上的谬误。诸论者在理论上区别看待不同层面的师生平等的价值,且接受师生不对等的现实,从而将师生平等的价值论问题转换为师生民主的实践论难题。师生民主既是教育价值理念又是教育行动方式,它表征着一种最不坏的关系类型,故而通过师生民主没法充分建构良善师生关系,从整体上立足中国式的师生和谐才是正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师生关系 师生平等 师生民主 师生和谐
下载PDF
论师生关系的偏正结构 被引量:23
3
作者 邵成智 扈中平 《教育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2-18,共7页
师生交往在应然状态下是对等的,但非对等性才是师生互动关系的现实表达,此种表达呈现出偏正结构的特质。于偏正结构框架下,师生关系的运作常尽可能地朝着有利居于正位中的教师的方向发展。但偏位者与正位者并非总是构成对立关系,从逻辑... 师生交往在应然状态下是对等的,但非对等性才是师生互动关系的现实表达,此种表达呈现出偏正结构的特质。于偏正结构框架下,师生关系的运作常尽可能地朝着有利居于正位中的教师的方向发展。但偏位者与正位者并非总是构成对立关系,从逻辑上来看,师生关系的偏正结构表现为协调、训导、非对称博弈、顺从四种基本类型。其中,非对称博弈充分彰显了师生关系的偏正结构功能,从中能够窥见教师如何运用正位者身份来维护权威和面子。当下,师生关系的这种偏正结构因遭受互喻文化的冲击而趋向弱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师生关系 偏正结构 结构运作 结构类型
下载PDF
人类发展生态学视野下中国农村社区教育模式的优化 被引量:9
4
作者 邵海英 邵成智 《成人教育》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5,共5页
基于中国农村城镇化发展与新农村建设的背景,"农村社区"应被限定为镇域中的社会生活共同体。农村社区教育模式则指具有农村社区教育特色,能够整合农村社区教育资源,发挥农村社区教育功能,从而实现农村社区教育目标的有组织的... 基于中国农村城镇化发展与新农村建设的背景,"农村社区"应被限定为镇域中的社会生活共同体。农村社区教育模式则指具有农村社区教育特色,能够整合农村社区教育资源,发挥农村社区教育功能,从而实现农村社区教育目标的有组织的结构系统及其活动方式;其外延包括定位系统、组织系统、运作系统以及资源系统。文章分析了中国农村社区教育现有的三种主要模式及其缺陷,并进一步以布朗芬布伦纳的人类发展生态学理论为视角,建构同心圆式的农村社区教育生态系统,提出了三棱锥式立体化的农村社区教育的优化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发展生态学 农村社区教育 模式 优化
下载PDF
控制论视域中的师生关系及其建构 被引量:5
5
作者 邵成智 《当代教育科学》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48-52,共5页
师生关系的具体表现形态存在多种可能发展空间,但又总存在一种潜在的控制力量让它朝着某种特定的方向发展。这种控制力量始终由教师主导,教师对师生关系施控前后的可能发展空间的比值就是教师的教育控制力。教师主要运用负反馈调节来扩... 师生关系的具体表现形态存在多种可能发展空间,但又总存在一种潜在的控制力量让它朝着某种特定的方向发展。这种控制力量始终由教师主导,教师对师生关系施控前后的可能发展空间的比值就是教师的教育控制力。教师主要运用负反馈调节来扩大自身的教育控制力,然而,因为在日常的教育生活中,教师企图将师生关系控制在某种唯一的状态下,从而产生诸多控制放大效应,以致破坏了师生关系的和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师生关系 教育控制力 控制论 控制放大效应
下载PDF
新型师生关系的“建构热”与“冷思考” 被引量:6
6
作者 邵成智 《当代教育科学》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81-86,共6页
部分教育学者热衷于建构新型师生关系,呈现出师生关系研究的“建构热”浪潮。然而,各种新型师生关系理论的构想存在偷换概念之嫌,且忽略了师生关系的本质特征。新型师生关系的建构归根到底是理想主义的,表达了教育学者的价值追求,但它... 部分教育学者热衷于建构新型师生关系,呈现出师生关系研究的“建构热”浪潮。然而,各种新型师生关系理论的构想存在偷换概念之嫌,且忽略了师生关系的本质特征。新型师生关系的建构归根到底是理想主义的,表达了教育学者的价值追求,但它们不能作为解决当下师生关系问题的方案而被宣扬。因为它们不是建基于现实而产生的,只是被理论化的教育理想。倘若凭借思想暴力驱使教师和学生努力把它们实现出来,将会引发师生反感,遭致诸多不妥结果。有鉴于此,人们应该谨慎建构新型师生关系,少描绘师生关系的理想图景,多揭示师生关系的现实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师生关系 教育理想 “建构热”
下载PDF
社会同情与公共精神的涵育 被引量:3
7
作者 邵成智 《宁夏社会科学》 CSSCI 2018年第6期146-151,共6页
社会同情与公共精神相得益彰。一方面,社会同情是公共精神的情感品质,是表征公共人之为德性人的亲社会情感;另一方面,公共精神是社会同情的善的定向,它凭借公共人身份给予社会同情持续的精神力量。据此,社会同情既能为公共精神的涵育提... 社会同情与公共精神相得益彰。一方面,社会同情是公共精神的情感品质,是表征公共人之为德性人的亲社会情感;另一方面,公共精神是社会同情的善的定向,它凭借公共人身份给予社会同情持续的精神力量。据此,社会同情既能为公共精神的涵育提供情感"热认知",以促成"你应当"的外在规范转化为"我应当"的精神追求;还能够为公共精神创造情感动力,让公共人不仅着眼于"应当",且立足于"能够"去构建良善的公共生活,促进公共精神的涵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同情 公共精神 公共人 情感品质 善的定向
下载PDF
打破教师常规思维的“牢笼”——基于教学中的关键事件分析 被引量:3
8
作者 邵成智 《当代教育科学》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6期35-37,共3页
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就必须打破常规思维的"牢笼"。因此,本文将通过教学中的关键事件,在基于特殊教学情境来寻找更为普遍意义的过程中,去揭示教师的常规思维如何影响他们的专业判断力,并在案例分析的基础上探讨打破教师... 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就必须打破常规思维的"牢笼"。因此,本文将通过教学中的关键事件,在基于特殊教学情境来寻找更为普遍意义的过程中,去揭示教师的常规思维如何影响他们的专业判断力,并在案例分析的基础上探讨打破教师常规思维的可能方式,从而启发教师去发现教学中的各种可能性,去思考怎样创造教学关键事件来打破教学常规、发展自身的专业判断力,以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师 常规思维 教学关键事件 专业判断力
下载PDF
中西师生关系的差异对照与优势互补 被引量:1
9
作者 邵成智 《现代教育科学》 2021年第3期74-79,共6页
审视中西师生关系需要坚守互看的基本立场。通过差异对照发现,“师生民主”是西方师生关系的主导形态,而中国师生关系则以“尊师重道”为主流观念。这种差异源于文化结构、社会格局,以及制度结构诸方面的不同。因此,唯有让中西师生关系... 审视中西师生关系需要坚守互看的基本立场。通过差异对照发现,“师生民主”是西方师生关系的主导形态,而中国师生关系则以“尊师重道”为主流观念。这种差异源于文化结构、社会格局,以及制度结构诸方面的不同。因此,唯有让中西师生关系的弊端互现,进而依靠彼此的优势互补,方能健全师生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西师生关系 互看立场 表现二型 优势互补
下载PDF
师生关系的表象系统及其运作 被引量:1
10
作者 邵成智 《教育导刊(上半月)》 2021年第8期17-23,共7页
教师和学生的日常交往活动主要经由称谓系统、态度系统以及规范系统三大表象系统呈现出来。师生关系的称谓系统集中表达了学生对教师的崇敬之情,以致出现教师称谓与实际师生关系不符的称谓泛化现象。师生关系的态度系统主要存在非结晶... 教师和学生的日常交往活动主要经由称谓系统、态度系统以及规范系统三大表象系统呈现出来。师生关系的称谓系统集中表达了学生对教师的崇敬之情,以致出现教师称谓与实际师生关系不符的称谓泛化现象。师生关系的态度系统主要存在非结晶化和结晶化两种形态,非结晶化态度在师生交往过程中是无序的、情境性的,而结晶化态度则是有序的、稳定的,凝结于师生之间的惯常交往仪式中。师生关系中最为显著的表象系统是规范系统,规范系统既为师生个体的教育交往行为划定了边界,又内含着目的性的教育价值规定,从而能够为教育活动提供普遍的范导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师生关系 表象系统 称谓系统 态度系统 规范系统
下载PDF
用“合理非道德”教育策略应对教师两难窘境
11
作者 邵成智 《中国教育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02-102,共1页
教师在专业实践中不可避免地会面对诸多伦理问题、冲突或困境,需要作出伦理决策,而在专业伦理决策中常陷于两难窘境。窘境并非指的是教师作了什么坏事,而是教师在面对两件好事中不当的选择会对教育教学工作产生负面效应。选择意味着要... 教师在专业实践中不可避免地会面对诸多伦理问题、冲突或困境,需要作出伦理决策,而在专业伦理决策中常陷于两难窘境。窘境并非指的是教师作了什么坏事,而是教师在面对两件好事中不当的选择会对教育教学工作产生负面效应。选择意味着要有所取舍,在好坏中选择极其简单,但必须在两件好事之间作出选择并非易事,需要对选择结果作深入的考量,采用合宜的处理方式。由此,教师在无法回避选择的情况下如何作出决策显得尤为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师 窘境 教育策略 两难 非道德 伦理决策 教育教学工作 伦理问题
原文传递
学校德育窘境及其消解
12
作者 邵成智 《中小学德育》 2018年第12期21-24,共4页
德育窘境是发生于道德教育过程中教师的难堪处境,它所揭示的不是教师实际做错了什么,而是教师以为已经做对的事情却导致了负效应,或者教师以为自己做错的事情却产生了积极影响。德育窘境既会影响学生的道德发展,亦会挫败教师的德育积极... 德育窘境是发生于道德教育过程中教师的难堪处境,它所揭示的不是教师实际做错了什么,而是教师以为已经做对的事情却导致了负效应,或者教师以为自己做错的事情却产生了积极影响。德育窘境既会影响学生的道德发展,亦会挫败教师的德育积极性,让教师陷于窘迫与迷惘。据此,教师需要通过聚焦细节、放大背景以及切换视角的方式来消解德育窘境,从而形成德育判断力,促进自身的德育专业化和学生的道德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育窘境 德育判断力 聚焦细节 放大背景 切换视角
下载PDF
论教师的预付权威 被引量:7
13
作者 邵成智 扈中平 《教师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6-21,共6页
教师权威是教师基于师生关系而获得的,且被学生承认和认可的能确保教育行动价值的教育影响力。教师权威的获得可视为教师的收益,产生的教育影响相当于支出。因为收益在先,而支出继后,所以能确保其正当性的只能是预付形式。即师生关系的... 教师权威是教师基于师生关系而获得的,且被学生承认和认可的能确保教育行动价值的教育影响力。教师权威的获得可视为教师的收益,产生的教育影响相当于支出。因为收益在先,而支出继后,所以能确保其正当性的只能是预付形式。即师生关系的形成预付给每位教师相应的权威,教师要以教育影响来偿还所借贷的权威,方能确保教师权威的持续享有。教师的预付权威以公正原则为核心,倘若教师个体没有能力或拒绝履行预付权威所内含的责任要求,其自身的权威将以自耗的方式慢慢消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师权威 预付权威 师生关系 公正原则
原文传递
师生主体关系的争鸣与审思 被引量:6
14
作者 邵成智 《上海教育科研》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10-15,共6页
师生主体关系的争鸣历经"主-客体"关系到"主导-主体"关系,再到主体间性关系的演变,现今又出现他者性关系的新论调。它犹如摆钟,在教师主体与学生主体之间摆动,却难以回应现实师生关系中主体失落于外与封闭于内的悖... 师生主体关系的争鸣历经"主-客体"关系到"主导-主体"关系,再到主体间性关系的演变,现今又出现他者性关系的新论调。它犹如摆钟,在教师主体与学生主体之间摆动,却难以回应现实师生关系中主体失落于外与封闭于内的悖论。师生主体关系的争鸣在本质上以主体哲学为基础,局限于教师主体或学生主体的立场来言说师生关系,以致形成师生关系研究的理论漩涡。事实上,师生关系的核心不是教师或学生的主体性,而是二者的关系。据此,"关系优先于主体"应是重新审思师生关系的方法论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师生关系 主-客体 主导-主体 主体间性 他者性 关系优先
原文传递
论教师的教学能力之知 被引量:1
15
作者 邵成智 《上海教育科研》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42-46,20,共6页
教学能力之知是呈现在教学行动中,且原则上不能用语言来充分表达的知识。它是与命题性知识相对的教师隐性的实践性知识,其表达形式是行动,而非语言。教学能力之知由行动、智力和能力三要素共同构成一个三维结构。根据此结构,教学能力之... 教学能力之知是呈现在教学行动中,且原则上不能用语言来充分表达的知识。它是与命题性知识相对的教师隐性的实践性知识,其表达形式是行动,而非语言。教学能力之知由行动、智力和能力三要素共同构成一个三维结构。根据此结构,教学能力之知具有三种不同形态:从行动维度来看,表现为教学技艺;就智能维度而言,表现为教学觉知;而在感觉层面,则表现为教学直观。教师需要以范例学习为模式,基于家族相似机制,在范例推理的过程中生成教学能力之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力之知 命题性知识 教学能力之知 教师实践性知识 范例学习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