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9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超采区地下水位控制和考核指标确定方法
1
作者 帅官印 崔伟哲 +4 位作者 邵景力 崔亚莉 张秋兰 张喆 徐树媛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4-69,共6页
为了有效管控地下水超采区,从区域控制和漏斗区控制两个角度考虑,提出一种选取地下水控制井以及确定控制水位和考核水位指标的方法。对于整个超采区,采用泰森多边形法划定每口控制井的控制面积,将每口控制井的控制面积占区域面积的比例... 为了有效管控地下水超采区,从区域控制和漏斗区控制两个角度考虑,提出一种选取地下水控制井以及确定控制水位和考核水位指标的方法。对于整个超采区,采用泰森多边形法划定每口控制井的控制面积,将每口控制井的控制面积占区域面积的比例作为权重,计算出区域面积加权平均水位,进而根据与该平均水位的接近程度,选出一口区域水位控制井,并将其最近平水年年末的水位作为今后的控制和考核水位。但是,当评价年为枯水年时,需要在控制水位的基础上减去松弛量确定考核水位。对于地下水漏斗区,利用水位等值线图,判断漏斗分布情况,进而从漏斗中心附近选取一口控制井,同样也将其最近平水年年末的水位作为控制和考核水位。以河北省馆陶县为例,选取的区域和漏斗控制井分别为监测井W16和W17;当政府未制定水位恢复规划时,区域控制水位确定为17.13 m;当政府制定了水位恢复规划时,比如5 a内水位恢复0.5 m,那么区域控制水位需要在17.13 m的基础上每年增加0.1 m;丰水年、平水年考核水位等于控制水位,枯水年考核水位等于控制水位减去0.93 m(松弛量);漏斗区控制和考核水位均确定为12.19 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采区 地下水漏斗区 控制水位 考核水位 馆陶县
下载PDF
我国地下水管理面临的问题与对策——兼谈地下水“双控”管理
2
作者 邵景力 白国营 +2 位作者 刘翠珠 张秋兰 崔亚莉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9,共9页
实施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以来,我国地下水管理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地下水得到不同程度的修复,至2020年末,东北平原、黄淮海平原和长江中下游平原浅层地下水水位总体呈现上升趋势,深层地下水水位下降速率减缓,年均下降超过2 m的仅有291个... 实施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以来,我国地下水管理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地下水得到不同程度的修复,至2020年末,东北平原、黄淮海平原和长江中下游平原浅层地下水水位总体呈现上升趋势,深层地下水水位下降速率减缓,年均下降超过2 m的仅有291个,占全国监测站点的8.7%。但仍然存在着很多难以解决的问题,体现在有些超采区地下水水位持续下降态势依然存在、尚未达到采补平衡、地面沉降继续发生,同时地下水管理、超采区治理效果并没有达到人们期望的那么显著。我国地下水管理面临的主要问题有水文地质条件尚不能清晰刻画、地下水监测与计量精度不能满足需求、地下水管理目标与目前技术手段不协调、地下水管理的外部条件不成熟、地下水确权登记难度大。文章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对策与措施,主要包括从流域或区域水平衡的角度开展地下水循环转化机理研究、加强地下水“双控”指标确定方法研究与试点、加强地下水监测和开采量计量统计工作、进一步明确地下水管理的职责等。在地下水“双控”管理实施中,首先明确地下水开采量和水位之间的定量关系,依据地下水水位的资源、地质环境和生态环境功能确定水位控制指标,并考虑实际需求和地下水管理目标、降水年份等条件确定合理的“双控”指标。文章深入思考了我国严格地下水管理和超采区治理的问题所在,为我国地下水可持续利用和科学管理提供了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管理 超采区治理 地下水“双控”指标 地下水监测 地下水可开采量
下载PDF
分布式地表水-地下水耦合数值模型研究进展 被引量:1
3
作者 周妍 白国营 +2 位作者 赵洪岩 王素芬 邵景力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435-446,共12页
系统梳理地表、地下各水文过程中常见的控制方程以及数值求解方法,指出单一地下水模型和单一地表水模型在解决耦合问题中的短板。回顾近年来的相关研究,归纳出11种常见的耦合模型。从模型原理和适用方向2个方面对已有研究概括总结,将耦... 系统梳理地表、地下各水文过程中常见的控制方程以及数值求解方法,指出单一地下水模型和单一地表水模型在解决耦合问题中的短板。回顾近年来的相关研究,归纳出11种常见的耦合模型。从模型原理和适用方向2个方面对已有研究概括总结,将耦合方法划分为松散耦合型、半松散耦合型和紧密耦合型,分析耦合模型在变化环境下的地下水-地表水转化关系、河道生态流量以及地表水-地下水联合调度方面的应用。未来可以重点关注耦合模型在复杂地貌、多样化参数、模型识别验证方法、运算效率以及多学科交叉等方面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 地表水 地表水-地下水耦合模型 交互 生态流量 联合调度
下载PDF
基于统计均质区方法的裂隙几何及渗流特性评价
4
作者 李露露 李牧阳 +3 位作者 周志超 张秋兰 崔亚莉 邵景力 《地质科技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288-298,共11页
综合分析岩体裂隙几何特征及渗流特性是高放废物处置库场址适宜性评价中关键内容之一。利用北山预选区新场地段中部BS32、BS36和BS39钻孔试验及其周围的裂隙现场调查结果,以裂隙产状及线密度为指标对钻孔进行定量均质区划分,并辅以渗透... 综合分析岩体裂隙几何特征及渗流特性是高放废物处置库场址适宜性评价中关键内容之一。利用北山预选区新场地段中部BS32、BS36和BS39钻孔试验及其周围的裂隙现场调查结果,以裂隙产状及线密度为指标对钻孔进行定量均质区划分,并辅以渗透张量理论得到钻孔裂隙岩体渗透性大小及渗透主方向。研究结果表明:新场地段URL(地下实验室)场址区发育4组优势裂隙,其产状分别为279°∠79°,98°∠76°,227°∠79°和36°∠76°,尤以EW向和NNE向最发育。节理裂隙以陡倾角(>60°)的剪节理为主,同时伴有少量张节理,裂隙倾向、倾角呈正态分布特征。与现场水力试验结果相比较,钻孔整体综合渗透系数处于10^(-13)~10^(-9) m/s数量级范围,主渗透方向主要是NNE向、近EW向及SE向,NNE向及近EW向为裂隙岩体优势渗流通道,其渗透张量主值较大。位于新场地段2条近EW向的F 6,F 7断裂以及与其配套的NNE-EW向次级断裂对新场地段裂隙发育起到宏观控制作用。裂隙岩体渗透性大小主要受裂隙间距和隙宽影响。研究结果可为北山预选区新场地段处置库建设及处置库中核素迁移等工程数值模拟提供必要的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放废物 地质处置 节理裂隙评价 均质区 渗透张量
下载PDF
基于MODFLOW-CFP的贵州大井流域岩溶地下水数值模拟
5
作者 党志文 邵景力 +4 位作者 崔亚莉 李军 宫志强 赵良杰 梁永升 《中国岩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66-276,共11页
贵州大井流域岩溶分布广泛,岩溶水是当地人民生产和生活的主要来源。由于对岩溶水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短缺现象经常发生。大井流域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管道-多孔介质双重介质特征明显。文章采用MODFLOW-CFP耦合模型对大井流域展... 贵州大井流域岩溶分布广泛,岩溶水是当地人民生产和生活的主要来源。由于对岩溶水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短缺现象经常发生。大井流域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管道-多孔介质双重介质特征明显。文章采用MODFLOW-CFP耦合模型对大井流域展开数值模拟,进而掌握大井流域地下水运动规律、准确评价岩溶水资源,促进其合理开发利用。结果表明:大井流域管道与多孔介质交换量为6 719.1 m^(3)·a^(-1),主要集中在上游和中游;总补给水量为10 977.3×10^(4)m^(3)·a^(-1),补给模数为133.495m^(3)·km^(-2)·a^(-1),其中降雨汇入量和降雨入渗量占总补给量的81.35%,而总排泄量为10 813.47×10^(4)m^(3)·a^(-1),主要在地下河出口排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井流域岩溶水 MODFLOW-CFP耦合模型 岩溶管道模拟
下载PDF
黄河下游影响带(河南段)三维地下水流数值模拟模型及其应用 被引量:53
6
作者 邵景力 崔亚莉 +1 位作者 赵云章 贺国平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51-55,共5页
黄河下游(河南段)影响带属于黄河下游冲积平原地下水系统,黄河对地下水的影响范围为5~23km,面积为9417.6km2。在建立水文地质概念模型的基础上,运用FEFLOW软件建立了研究区三维地下水流模拟模型,并对模型进行了识别。运用模型确定地下... 黄河下游(河南段)影响带属于黄河下游冲积平原地下水系统,黄河对地下水的影响范围为5~23km,面积为9417.6km2。在建立水文地质概念模型的基础上,运用FEFLOW软件建立了研究区三维地下水流模拟模型,并对模型进行了识别。运用模型确定地下水多年平均补给资源量和可开采资源评价;预测新建傍河水源地开采条件下,地下水位在5~10年内趋于稳定;定量研究黄河与地下水的补排关系,傍河水源地开采量的65%~75%来自黄河水,黄河大堤防渗墙工程深度为20m和45m情况下,黄河侧渗量分别减小5.72%和8.1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流 数值模拟模型 黄河 水源地 防渗墙 水文地质条件 开采 补给
下载PDF
用遗传算法求解地下水资源管理模型 被引量:21
7
作者 邵景力 魏加华 +1 位作者 崔亚莉 陈占成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5期532-536,共5页
首先介绍了遗传算法的基本原理,以山东省羊庄盆地为例,在建立地下水模拟模型的基础上,用嵌入法建立分布参数地下水系统管理模型,将遗传算法用于求解该管理模型.通过有限单元法与遗传算法耦合表示水位约束,采用罚函数的方法处理约... 首先介绍了遗传算法的基本原理,以山东省羊庄盆地为例,在建立地下水模拟模型的基础上,用嵌入法建立分布参数地下水系统管理模型,将遗传算法用于求解该管理模型.通过有限单元法与遗传算法耦合表示水位约束,采用罚函数的方法处理约束条件.对于同一管理问题,与线性规划求解的结果十分接近,说明遗传算法是求解地下水管理模型的一种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 有限元法 管理模型 遗传算法 水资源管理
下载PDF
玛纳斯河流域山前平原地下水资源分析及合理开发利用研究 被引量:33
8
作者 邵景力 崔亚莉 李慈君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6-11,共6页
以玛纳斯河流域山前平原为例 ,论述我国西北内陆盆地地下水资源特点和组成 ,即地表水 -地下水联系密切、转化频繁。在已建立的研究区地下水流数值模拟模型的基础上 ,进行地下水均衡分析 ,得出研究区多年地下水补给资源量为 5 9816×... 以玛纳斯河流域山前平原为例 ,论述我国西北内陆盆地地下水资源特点和组成 ,即地表水 -地下水联系密切、转化频繁。在已建立的研究区地下水流数值模拟模型的基础上 ,进行地下水均衡分析 ,得出研究区多年地下水补给资源量为 5 9816× 10 4 m3/a、可开采资源量为 396 90× 10 4 m3/a、地下水可利用量为 44 6 90× 10 4 m3/a。给出了不同水文地质分带的地表水 -地下水转化关系和转化量 ,预测需水量以每年 1.5 6 %~ 2 .17%的速度增长情况下 ,到 2 0 2 0洪积扇的中上部地下水位下降幅 2~ 5m ,而在溢出带以下下降小于 2m ,含水层的贮存量累计减少了6 85 0 0 .88× 10 4 m3。提出了地下水的合理开发利用模式 ,并将研究区分为 4个水资源开发利用分区 :冲洪积扇上部地表水利用区、中部地下水集中开采区、冲积扇缘井泉灌区和冲积平原井渠并灌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玛纳斯河流域 地下水 地表水 新疆 均衡分析 生态环境
下载PDF
包头市地下水-地表水联合调度多目标管理模型 被引量:17
9
作者 邵景力 崔亚莉 李慈君 《资源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49-55,共7页
运用管理模型对地下水和地表水资源优化调度 ,解决包头市水资源短缺问题。首先建立双层含水层地下水流数值模拟模型 ,并求得地下水系统单位脉冲响应函数。考虑水资源与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关系 ,构建地下水 -地表水联合调度多目标管理模... 运用管理模型对地下水和地表水资源优化调度 ,解决包头市水资源短缺问题。首先建立双层含水层地下水流数值模拟模型 ,并求得地下水系统单位脉冲响应函数。考虑水资源与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关系 ,构建地下水 -地表水联合调度多目标管理模型。决策变量为潜水和承压水开采量、各地表水厂向各管理子区的供水量 ,主要目标为最大限度完成工业总产值、供水费用最小、最优控制地下水位和尽量满足农业灌溉用水。模型归结为求解线性目标规划问题。结果表明 ,优化总供水量为 6663 8 9× 1 0 4 m3·a- 1 ,其中地下水供水量为 1 3 5 0 6 2× 1 0 4 m3·a- 1 ;优化方案最大限度地满足规划需水量 ,使有限的水资源发挥最大的经济效益 ;通过对地下水开采量的控制 ,地下水流场趋于合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包头市 地下水-地表水联合调度多目标管理模型 水资源 优化调度
下载PDF
变异条件下内蒙古呼包平原地下水演化趋势 被引量:14
10
作者 邵景力 徐映雪 +2 位作者 崔亚莉 原聪明 王伦辉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480-485,共6页
重点探讨气候变异对内蒙古呼包平原地下水资源、地下水流场和动态的影响。在介绍呼包平原水文地质条件的基础上,运用地下水模型软件PMW IN 5.1建立了研究区双层地下水流模型,并根据1998年地下水动态观测和统测资料对模型进行识别。通过... 重点探讨气候变异对内蒙古呼包平原地下水资源、地下水流场和动态的影响。在介绍呼包平原水文地质条件的基础上,运用地下水模型软件PMW IN 5.1建立了研究区双层地下水流模型,并根据1998年地下水动态观测和统测资料对模型进行识别。通过对近51 a降水量的分析,确定将连续出现的2个特枯年作为地下水的变异条件,运用地下水模型对变异条件下地下水状态进行模拟,结果表明:2年间对地下水的严重超采,使地下水亏空量达75 296.34万m3,潜水和承压含水层的地下水位大幅度下降,潜水位最大下降4 m左右,承压水位最大下降17 m左右;漏斗中心主要集中在开采量大的呼和浩特和包头市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异 地下水 模型 呼包平原
下载PDF
水资源-经济管理模型及其应用 被引量:15
11
作者 邵景力 崔亚莉 李慈君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3期1-4,共4页
本文首先提出了以"两个耦合"为基础的水资源-经济管理模型,并介绍了该模型中的两个基本约束条件--水均衡约束和投入产出平衡约束.然后以唐山平原为例,阐述了建立水资源-经济管理模型的具体步聚和应用.
关键词 水资源 经济管理模型 地下水
下载PDF
地下水环境容量的基本理论和计算方法 被引量:3
12
作者 邵景力 谢振华 +1 位作者 李志萍 姜媛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39-46,共8页
地下水环境容量是水环境容量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该容量的确定可为地下水污染的防治、地下水污染总量控制提供重要的科学数据。文中重点研究地下水环境容量的基本概念、组成和计算方法。首先,对地下水环境容量研究的进展进行了综述,在... 地下水环境容量是水环境容量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该容量的确定可为地下水污染的防治、地下水污染总量控制提供重要的科学数据。文中重点研究地下水环境容量的基本概念、组成和计算方法。首先,对地下水环境容量研究的进展进行了综述,在环境容量内涵分析的基础上,给出了地下水环境容量定义,提出了潜力环境容量的概念。针对地下水的特殊性,从含水介质类型、地下水埋藏条件、地下水动力条件和污染物的地下水化学作用条件等4个方面论述了地下水环境容量的影响因素,提出了用于地下水环境容量计算的不同地下水功能区的地下水质目标。从应用层面上,将地下水环境容量分为两种类型:区域地下水环境容量指一个大的行政区或水文地质单元地下水环境容量,由稀释容量、自净容量和迁移量组成,文中给出了区域地下水环境容量和潜力环境容量的计算公式和计算方法;特定地下水环境容量则是指给定污染地段对指定区域的环境容量,文中也给出了相应的求解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 环境容量 自净 稀释 水质目标
下载PDF
黄河下游影响带地下水资源评价及合理开发利用 被引量:10
13
作者 邵景力 赵云章 +2 位作者 崔亚莉 阎振鹏 焦红军 《自然资源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1-7,共7页
论文研究黄河下游影响带(河南段)地下水资源评价及合理开发利用问题。在概要介绍河南省黄河影响带水文地质条件基础上,运用FEFLOW建立研究区三维地下水流模型,计算出地下水多年平均补给资源28.35×108m3/a和可开采资源量19.43×... 论文研究黄河下游影响带(河南段)地下水资源评价及合理开发利用问题。在概要介绍河南省黄河影响带水文地质条件基础上,运用FEFLOW建立研究区三维地下水流模型,计算出地下水多年平均补给资源28.35×108m3/a和可开采资源量19.43×108m3/a。重点阐述新增9个水源地的开采条件,并通过地下水模型预测新增133×104m3/d开采量条件下,浅层地下水位最大降深小于20m,开采5~10年后地下水趋于稳定,新增开采量的62.58%来自黄河水的补给。研究表明,黄河对研究区地下水具有重要的补给作用,新增地下水开采量是有保证的。同时阐述了研究区地下水可持续开发利用的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资源 黄河影响带 可开采量 资源开发 资源评价
下载PDF
遗传算法在非线性地下水经济管理模型中的应用 被引量:13
14
作者 邵景力 魏加华 +1 位作者 崔亚莉 文唐章 《长春科技大学学报》 CSCD 1999年第3期259-262,共4页
通常采用基于梯度的数学规划方法求解地下水管理模型,如线性规划和非线性规划。但对于高度非线性、非凸的优化问题,尤其是涉及到经济或环境的地下水管理模型,传统方法难以有效地寻找全局最优解。本文介绍了一种求解非线性地下水资源... 通常采用基于梯度的数学规划方法求解地下水管理模型,如线性规划和非线性规划。但对于高度非线性、非凸的优化问题,尤其是涉及到经济或环境的地下水管理模型,传统方法难以有效地寻找全局最优解。本文介绍了一种求解非线性地下水资源管理模型的遗传算法,并以山东羊庄盆地分布参数地下水系统非线性管理模型为例,给出了用遗传算法在求解这类问题的一般步骤。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快速有效地找到全局最优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传算法 地下水 管理模型 非线性优化
下载PDF
黄河三角洲地区土壤水蒸发量计算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邵景力 张德强 +2 位作者 李慈君 崔亚莉 张长春 《中国水土保持》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14-16,共3页
对黄河三角洲地区土壤水蒸发量的计算进行了研究。在研究区典型点裸地、棉花地和芦苇地设立了 3个试验点 ,并利用陶管负压计TDR等仪器 ,获取各试验点不同深度土壤的土水势和含水量 ,应用定位通量法计算土壤水蒸发量。结果表明 ,观测期 (... 对黄河三角洲地区土壤水蒸发量的计算进行了研究。在研究区典型点裸地、棉花地和芦苇地设立了 3个试验点 ,并利用陶管负压计TDR等仪器 ,获取各试验点不同深度土壤的土水势和含水量 ,应用定位通量法计算土壤水蒸发量。结果表明 ,观测期 ( 2 0 0 2年 9月 )棉花地蒸发量为 85 4mm ,裸地为 60 6mm ,芦苇地为 49 0 4m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蒸发 土壤水 负压计 定位通量法
下载PDF
基于包气带水分运移数值模型的黄河三角洲蒸发量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邵景力 崔亚莉 张德强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U04期95-100,共6页
蒸发是重要的水循环过程,在野外试验和室内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黄河三角洲地下水浅埋区观测试验场土壤水分运移数值模拟模型,模型中对上边界条件处理采用了考虑气象因素、地表覆盖条件和表层土壤含水量的Penman-Wilson公式。利用模... 蒸发是重要的水循环过程,在野外试验和室内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黄河三角洲地下水浅埋区观测试验场土壤水分运移数值模拟模型,模型中对上边界条件处理采用了考虑气象因素、地表覆盖条件和表层土壤含水量的Penman-Wilson公式。利用模型对试验点1999年、2000年、2002年的蒸发量进行了数值模拟计算,计算并分析了裸地、棉花地、芦苇地不同地表植被条件下,地表蒸发量(包括棵间裸地蒸发量和植物蒸腾量)的变化规律。从时间上看,黄河三角洲7、8月是蒸发量较高的时期,1、2月是蒸发量最低时期,一般日蒸发量在0~8mm/d。影响地面蒸发的主要因素除气象因素外,还有植被类型和覆盖程度、地下水位埋深等因素。植被覆盖程度越高、地下水位埋深越浅,则蒸发量越大,从而导致裸地蒸发量相对较小,农田年蒸发量稍大,而芦苇地蒸发量最大。研究表明,土壤水分运移模型是估算各种复杂条件下蒸发量的有效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蒸发量 黄河三角洲 土壤水分运移 数值模型
下载PDF
包头市水资源系统经济效益分析 被引量:2
17
作者 邵景力 崔亚莉 +2 位作者 李建萍 茅忠阳 段连钧 《长春科技大学学报》 CSCD 1998年第3期303-308,共6页
通过工业资料的统计,获得有关供水效益计算的参数。以效益分析和国民经济评价原理为基础,运用效益分摊系数法对全市工业供水效益分析,用投资净效益率法对现状和2000年全市水资源系统进行了国民经济评价。结果表明,包头市水资源... 通过工业资料的统计,获得有关供水效益计算的参数。以效益分析和国民经济评价原理为基础,运用效益分摊系数法对全市工业供水效益分析,用投资净效益率法对现状和2000年全市水资源系统进行了国民经济评价。结果表明,包头市水资源系统的经济效益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资源系统 供水效益 经济效益分析 包头市
下载PDF
中国西部特殊地貌区地下水开发利用与生态环境功能保护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邵景力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I0004-I0005,共2页
我国西北内陆平原区地处干旱、半干旱区,天然水资源匮乏,地下水不仅是重要的水资源,而且是敏感的环境要素,由于长期过度开发利用水资源,已导致一些地区地下水位持续下降、地下水资源逐步枯竭,以及绿洲湿地退化、土地荒漠化等资源和生态... 我国西北内陆平原区地处干旱、半干旱区,天然水资源匮乏,地下水不仅是重要的水资源,而且是敏感的环境要素,由于长期过度开发利用水资源,已导致一些地区地下水位持续下降、地下水资源逐步枯竭,以及绿洲湿地退化、土地荒漠化等资源和生态环境问题。而在我国西南岩溶区,尽管降水资源丰富,但不合理的土地利用也造成石漠化区和湿地退化等水环境问题。这些都严重影响了当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发利用水资源 降水资源 地下水开发利用 生态环境功能 地下水资源 西南岩溶区 水资源匮乏 环境要素
下载PDF
以可供水量为基础的投入产出——水资源经济管理模型的研究
19
作者 邵景力 李慈君 +2 位作者 崔亚莉 贺文孝 王洪锋 《工程勘察》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4期24-28,共5页
该文以河北平原(京津以南地区)为例,说明在水资源紧缺地区如何发挥有限水资源量的效益。论文分析了该地区的经济特点,建立起投入产出——水资源经济管理模型,明确地论述了水资源规划与宏观经济控制问题的研究内容和方法。
关键词 水资源 经济管理模型
原文传递
华北平原地下水生态环境水位研究 被引量:49
20
作者 张长春 邵景力 +1 位作者 李慈君 崔亚莉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323-326,330,共5页
华北平原地下水合理生态水位的上限为防止土壤盐碱化水位,下限为地下水获得最大补给的理想水位。研究表明,华北平原防治土壤盐碱化地下水位埋深一般为2~2.5m,有利于获得最大补给的地下水位埋深在山前平原为10m左右,中东部平原为3~5m。
关键词 华北平原 地下水 生态环境 生态水位 开发利用 土壤盐碱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