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青藏高寒区隆子县居民点空间分布及其与地形地貌关系
1
作者 吕丽花 陈俊旭 +4 位作者 胡智文 赵志芳 邵毕涛 马少杰 彭钰博 《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6-113,共8页
以青藏高寒区隆子县为研究对象,利用遥感高清影像,采取目视解译结合实地考察的方式,获取隆子县居民点数据,选取高程、坡度、坡向、地形起伏度、坡向变率、地面粗糙度、高程变异系数和地貌类型8个因子,运用空间热点探测分析居民点规模分... 以青藏高寒区隆子县为研究对象,利用遥感高清影像,采取目视解译结合实地考察的方式,获取隆子县居民点数据,选取高程、坡度、坡向、地形起伏度、坡向变率、地面粗糙度、高程变异系数和地貌类型8个因子,运用空间热点探测分析居民点规模分布“冷热点”,利用分布指数和信息熵探讨了隆子县居民点分布格局,通过变维分形揭示了居民点分布与地形地貌的关系.结果表明:(1)隆子县居民点分布以集群型小型居民点为主要特征,规模分布“冷热点”分异明显,热点主要分布在隆子镇,冷点主要分布在雪萨乡;(2)居民点在其分布的优势地形位上,其有序程度也相对较高.居民点在高程3 500~4 000 m,坡度小于2°,北坡坡向,地形起伏度15 m以下,坡向变率5°~10°,地面粗糙度小于1.01、高程变异系数为0.001~0.005的地形位和砂砾质冲洪积平原地貌上的有序性最强,这些地形位大多是居民点分布的优势地形位;(3)地形地貌对隆子县居民点分布及其发展影响的降序排序依次为地貌类型>高程>坡度>高程变异系数>坡向变率>坡向>地形起伏度>地面粗糙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居民点分布 地形地貌 变维分形 隆子县
下载PDF
红河流域(中国部分)潜在蒸散发估算方法适用性评价
2
作者 张继辉 陈俊旭 +4 位作者 范云江 童健航 杨馥熔 胡智文 邵毕涛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8-11,79,共5页
蒸散发是地表—大气系统能量交换的核心过程,在复杂地形条件下选择合适方法对其精确估算是揭示该区域陆气耦合机理的基础和难题。基于红河流域(中国部分)25个站点60年气象资料,以FAO56-Penm-Monteith方法为基准,M-K检验和泰勒图为主要依... 蒸散发是地表—大气系统能量交换的核心过程,在复杂地形条件下选择合适方法对其精确估算是揭示该区域陆气耦合机理的基础和难题。基于红河流域(中国部分)25个站点60年气象资料,以FAO56-Penm-Monteith方法为基准,M-K检验和泰勒图为主要依据,从五个方面评估8种潜在蒸散发估算方法的适用性。结果表明,辐射类方法中的Hargreaves、Priestley-Taylor法适用性最好,估算结果与FAO接近(R^(2)≈0.9),Makkink、Abtew法次之;温度类方法中Linacre法优于McCloud法;质量传输类方法中Rohwer、Penman法较差。研究结果不仅为红河流域(中国部分)提供了高适应性蒸散发估算方法,同时揭示了流域PET时空分布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潜在蒸散发 辐射法 温度法 质量传输法 红河流域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